第五章 设计的类型
道路工程第五章道路交叉设计
三、交叉口设计的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型式、确定几何尺寸(进口车道数、车行道道 宽、缘石转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 2.视距计算 3.立面设计 4.交通设计(标志、标线、信号灯)和渠化设计 5.结构设计
第二节 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
一、交叉口形状及其改建 形状十、T、X、Y、错位、多路交叉。 1.基本形状:十、T 2.斜交改正交 3.避免近距离错位 4.多路交叉的改造 ①环岛(五角场)、②封路、③调整交通
错位
环交
二、交叉口类型选择 1.简单交叉口——交通量小的一般交叉口。 2.交叉口拓宽——交通量大特别是左右转。 3.渠化——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大或斜交、畸形交叉口。 4.环交——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不太大。
(五)、环交进出口 环道进、出口的曲线半径取决于环道的设计车速,为使进环车辆 的车速与环道车速相适应,应对进环车辆的车速加以限制。环道进 出口曲线半径采用接近或小于中心岛的半径,而且各相交道路的进 口曲线半径不要相差太大,环道出口的曲线半径可较进口曲线半径 大一些,以使车辆加速驶出环道。 (六)环交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优点 ①.无冲突点、无停车、②.安全、③.交通组织管理方便、④.美化 环境,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缺点 ①.占地大、②.通行能力不大、③.绕行远、④.造价高 (七)适用条件:畸形交叉 ①.多路交叉、公路、②.快速路、交通量大的主干道不宜采用。 ③.纵坡≥3%,不宜采用④.与远期立交结合、⑤.桥头不宜采用
(三)环道 环道即环绕中心岛的单向行车带,其宽度取决于相交道路的交通 量和交通组织。 一般,靠近中心岛的一条车道作绕行之用,最靠 外侧的一条车道供右转弯之用,中间的一至二条车道为交织之用, 环道上一般设计三到四条车道。因为车辆在绕岛行驶时需要交织, 在交织段长度小于二倍的最小交织段长度范围内,车辆只能顺序行 驶,不可能同时出现大于二辆车交织,所以不论车道数设计多少条 ,在交织断面上只能起到一条车道的作用。因此环道的车道数一般 采用三条为宜,如交织段长度较长时,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若 相交道路的车行道较窄,也可设二条车道。如果采用三条机动车道 ,每条车道宽3.50~3.75m,并按前述弯道加宽中单车道部分的加 宽值,当中心岛半径为20 ~ 40m时,则环道机动车道的宽度一般 为15 ~ 16m。 公路上一般不超过3条车道,一般总宽12米。
机械原理第五章 连杆机构设计
4. 曲柄滑块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
根据曲柄摇杆机构的演化过程及曲柄摇杆机构曲柄存在的 条件,机架为无穷大+偏距e,则有: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a
b
① a+e≤b; ② a为最短杆。
若偏距=0,则得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① a≤b; ② a为最短杆。
例5-1 图示铰链四杆机构,lBC=50mm,lCD=35mm, lAD=30mm,AD为机架,若为曲柄摇杆机构, 试讨论lAB的取值范围。
机械原理 第五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5-1 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及传动特点
§5-2 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5-3 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共性问题 §5-4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5-1 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及传动特点
应用举例 如:四足机器人(图片、动画)、内燃机中的曲柄滑块机构、 汽车刮水器、缝纫机踏板机构、仪表指示机构等。
锻压机肘杆机构
可变行程滑块机构
汽车空气泵
单侧曲线槽导杆机构
3)可用于远距离操纵、重载机构,如:自行车手闸机构,挖掘 机等。 4)连杆曲线丰富,可实现特定的轨迹要求,如:搅拌机构, 鹤式起重机等。
挖掘机
搅拌机构
鹤式起重机
二、平面连杆机构的缺点 1)运动副中的间隙会造成较大累积误差,运动精度较低。 2)多杆机构设计复杂,效率低。 3)多数构件作变速运动,其惯性力难以平衡,不适用于高速。 多杆机构大都是四杆机构组合或扩展的结果。 六杆机构及六杆机构的实际应用 本章介绍四杆机构的分析和设计。
1)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杆长条件) 2)组成该周转副的两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 2. 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
1)各杆长度应满足杆长条件; 2)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
设计学概论章后习题问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简答题1.简述设计的目标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2.简述设计学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3.简述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机械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4.简述设计学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夫斯纳爵士,在其《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1936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1860年至1863年期间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奥地利美术史学家阿洛伊斯?里格尔,于1893年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5.简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1.符号学理论。
根据符号学的理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
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简言之,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2.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3.解构方法。
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Decoding)。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练习题(第5-7章)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练习题(第5-7章第五章设计的类型一、选择题1.展示设计属于( 3 )的设计。
1) 二维2) 一维3) 三维4) 以上都不是2.将需要传达的信息转化为视觉符号,并将之传达给信息接受者,是( 2 )的工作。
1) 企业主2 设计师3) 消费者4) 以上都不是3.工业设计同手工艺设计区别开来的分水岭是( 1 )。
1) 工业革命2) 包豪斯的成立3) 第一次世界大战4) 第二次世界大战4.交通工具设计的本质在于( 2 )。
1) 车、船、飞机的设计2) 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中“行"的需要的设计3) 为了速度、安全、自由、舒适、财富、地位的设计4) 以上都不是5.协调( 3 )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
1) “信息发送者-符号-信息接受者”2) “人-产品-环境-社会”3) “人―建筑―环境”4) 以上都不是二、简答题1.简述设计类型的划分及其原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倾向于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
这种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由它们的对应关系,形成相应的三大基本设计类型。
因此,这种划分具有相对广泛的包容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2.简述“视觉符号”、“传达”与视觉传达设计的涵义广义的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
符号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流都离不开符号。
符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是信息的载体。
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相互的交流。
作为人类认识事物和信息交流的媒介,广义的符号由人类不同的知觉感官接受,因此它包括视觉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触觉符号系统、味觉和嗅觉符号系统等。
第五章 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由于PLC所有控制功能都是以程序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程序设计对PLC 的应用是很重要的。
PLC的应用主要包括开关量控制和模拟量控制2类。
本章仅介绍开关量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
不同类型的控制问题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不尽相同,主要的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有:(1)逻辑设计法:对控制任务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将控制电路中元器件的通断状态看作以触点通断状态为逻辑变量的逻辑函数,并进行化简,利用PLC 的逻辑指令即可得到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组合逻辑问题的程序设计。
(2)时序图设计法:当PLC各输出信号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发生先后变化时,可以根据输出信号的时间先后关系来设计程序的一种方法。
(3)经验设计法:要求设计者透彻理解PLC各种指令的功能,凭着对各种典型控制环节和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经验,选择各种指令并进行修改和完善相应程序的方法。
(4)顺序控制设计法:当控制要求满足一定的先后顺序时,可以将系统的l 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步,每个步对应一种操作状态,并分析清楚相邻步的转换条件,进而绘制功能图,再按一定的规则转化为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决顺序控制问题,包括单一顺序、选择顺序和并发顺序控制问题。
(5)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设计法:在继电器控制电路图的基础上,经过选择相应指令和合理转换后,就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程序的方法。
在介绍以上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还将以实例来介绍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的控制程序设计思路。
5.1 逻辑设计法当控制对象是开关量且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控制时,可用逻辑设计法来设计控制程序。
逻辑设计法就是根据输入量、输出量及其他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设计程序的一种方法。
下面以1个简单的控制为例介绍这种编程方法。
例1 某系统中有4台通风机,设计1个监视系统,监视通风机的运转。
要求如下:4台通风机中有3台及以上开机时,绿灯常亮;只有2台开机时,绿灯以5Hz的频率闪烁;只有1台开机时,红灯以5Hz的频率闪烁;4台全部停机时,红灯常亮。
(完整版)设计概论-设计的类型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2.3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2.标志设计:
以精炼的形象代表或指称某一事 物,表达一定的涵义,传达特定的信 息。相对文字符号,标志表现为一种 图形符号,具有更直观、更直接的信 息传达作用。
标志设计必须力求单纯,易于公 众识别、理解和记忆,强调信息的集 中传达,同时讲究赏心悦目的艺术性。 设计手法有具象法、抽象法、文字法 和综合法等。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设 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的发送者 和接受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信息知识背景,只有这样,传达才 能实现。 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有别于直接 使用功能为主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是凭借视觉符号进行传 达,不同于靠语言进行的抽象概念的传达。视觉传达的过程,就 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而对接收者 来说,则是个相反的过程。
按使用主体,标志可分为公共标志和非公共标志。公 共标志指公共共同使用的标志,非公共标志是指专属某机 构、组织、会议、会计、私人和物品使用的标志。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2.2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2.标志: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2.2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插图:有绘画插图、影像插图和复合插图三种。绘画插 图表现手法灵活,富有个性;影像插图比手工绘制速度快捷, 真实感强;复合插图制作手法新颖,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计概论
设计的类型
设计概论
设计的类型
1 概述:关于设计类型的划分 2 视觉传达设计 3 产品设计 4 环境设计
第五章__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两大体系 式样主义
二、式样主义
2 ) 1929 年美国在消费品生产领域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是美国艺术设计发展的终于契机。艺术设计师成功地说服 了很多企业家投资生产技术水平高的优质产品,以打开销路。 因此,很多企业提出“美是销售成功的钥匙”的口号,艺术 设计仿佛成为拯救美国工业灾难的希望。这个口号奠定了美 国设计发展之初的基调:美国的艺术设计与商业有着密切的 联系。 这两点也就是美国的艺术设计成为商业流派的原因之一。
二、式样主义
式样主义是指什么?我们来看下式样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区别 就知道了。 区别: 1 、功能主义追求功能(内在),式样主义追求式样(外 在); 2 、功能主义立足耐用、持久。式样主义立足新颖,鼓励 “喜新厌旧”、不断抛弃; 3 、功能主义的设计是实用,功能至上、结构严谨、简洁明 快的外形曲线是完美曲线;式样主义的设计师们则认为“最 美的曲线就是一条上升的销售曲线”。
二、式样主义
雷蒙·罗维 作品欣赏
二、式样主义
1953 年 为 Sthdebaker 设 计 了 “ starliner ” 。 1953 年 Sthdebaker 的总裁委托罗维为更年轻的用户设计一款小汽车。 Starliner后来被称为美国第一辆赛车。 1956年设计美洲虎 1957 年设计宝马 507 这款汽车是罗维在法国为参议院 Pichon 量 身定做的。它是罗维摸索汽车设计方向而做的实验性设计,他 预言了简洁风格的趋势,它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后来的 Studebaker Avanti。
二、式样主义
可口可乐销售立刻火爆起来,占领市场 后来,罗维又将可口可乐的瓶子造型进行重新设计,使瓶子 有更加微妙、柔美的曲线。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审美的形态类型
(2)技术美:技术从生产劳动中来,它体现了人类制造 工具的生产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用技术生产活动所创 造出来的产品,它所具有的美称为技术美。
不论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还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它 们都是物质生产的成果,都是当时人们某种观念和情感在 器物形式中的反映,这是人们审美意识的一种物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越 来越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15
(2)设计产品的形式可以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 一、内形式由产品的内结构形成,它与产品的效用功能有
着密切关系。 二、外形式主要由产品的外结构形成,但有着自身发挥的
相对独立性。 (3)设计产品的形式美:是指产品的外形式所产生的美感。
16
思考并讨论: 形式美能不能脱离产品的效用功能和操作功能而单独 存在?
第五章 设计审美的形态类型
[教学内容]
5.1技术美——设计产品审美形态的独特视角 5.2 形式美——设计产品的视觉审美 5.3 艺术美——发挥着与技术相辅相成的作用
[学时安排]
4 学时
1
[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
必须掌握的概念: 技术美 审美态度 功利 形式 内容 形式美
产品设计的形式美 符号 指示符号 象征符号 基本要求: 1. 通过本章的学习,基本掌握设计审美的几种形态类型,了
实践的审美态度主要专注于事物的感性形象,在审美 观照中获得某种情感体验和感情。
认识审美活动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对审美价值和功利 价值的区分。
9
5.13 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美
(1)产品首先是按照它的物质功能的要求来选择形式和造型 的。同时,产品的外形式也决定着产品的功能状况。正是由于 功能与形式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才构成了技术美审美方式的 独特性。
第五章 实验设计讲解
优点:能较好控制“成熟”因素、降低历史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可控
制测验因素的干扰,有时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不能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与自变
量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不易控制测验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多
次施测可能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
X
980
A
780
B
C
(二)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1.设计模式 2.数据统计检验 3.
1.设计模式
R1
X
O1
R2
-
O2
注意: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差异判断。
差异?
例:观看暴力电视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实验组儿童 控制组儿童
看暴力电 视 -
攻击次 数 攻击 次数
差异?
2.数据的统计检验
独立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O1 = O2 曼-惠特尼(Mann-Whitney)U-检验 或 中位数检 验(非参数检验)
被试内设计 被试间素与水平
因素:自变量, 可以是刺激变量,也可以是被试变量 水平:因素的特定值称为“水平”或称为“处理”
水平结合
一个因素的某一水平与另一因素的某一水平的结合,成为一个水平结 合,或者一个处理结合 例如:噪声强度两个水平:40分贝(A1)、60分贝(A2); 任务难度两个水平:高(B1)、低(B2) 包含的实验处理有2×2=4
3、三种分配区组被试的方式:
A、一名被试作为一个区组重复接受H种处理,即重复测量设计
B、采用配对法,把在某些特性相同的H个(或H的倍数)被试加 以配对,这时每个配对组为一个区组,H个被试随机分配到H个处 理中 C、区组内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团体或一个子集,如一个年级为一 个区组,用随机分配的方法给予每个班的实验处理方面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视觉传达设计duoPPT课件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19
2.3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4. 编排设计:
编排设计,即编辑与排版设 计,或称版面设计,是指将 文字、标志和插图等视觉要 素进行组合配置的设计。目 的是使版面整体的视觉效果 美观而易读,以激起观看和 阅读的兴趣,并便于阅读理 解,实现信息传达的最佳效 果。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15
2.3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2.标志设计:
以精炼的形象代表或指称某 一事物,表达一定的涵义, 传达特定的信息。 相对文字符号,标志表现为 一种图形符号,具有更直观、 更直接的信息传达作用。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16
2.3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24
2.3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5. 广告设计:
印刷品广告设计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25
2.3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5. 广告设计:
影视广告设计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26
2.3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5. 广告设计:
户外广告设计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20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2.3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4. 编排设计:书籍装帧
21
设计概论 | 设计的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
2.3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类型及分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地域差异的表现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地理差异这一概念,以及地域差异的表现,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能分析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认识地域差异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地理环境,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及地域差异的表现。
2.难点:地域差异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本章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含义。
第五章 真实验设计 5重复测量实验设计
研究设计
影响被试者对知觉图形喜欢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在我们的研 究中,不关心这些因素的作用、影响,只关心熟悉程度对被 试者的喜欢程度产生的影响。我们准备采用单一因素研究模 式,可以考虑的备选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重复测量,一种是 非重复测量。哪种更好呢? 我们将熟悉程度定义为呈现图形的次数,分为4种水平,呈 现1次,2次,3次,4次;每次呈现时间为1分钟,以卡片的 形式呈现。实际操作中,第一次呈现时,要求被试者对该图 形给予一个评价,评价方法是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采用0100之间的数字来表示自己对图形的喜欢程度,0表示喜欢程 度最低,100表示喜欢程度最高。第二次呈现时,与第一次 要求相同。这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就是呈现2次的(前面第 一次实验时,已经接受1次刺激),采用累积的方法来定义 处理水平。
E1 E2 E3 E4 E5
a1 a2 a3 a4 —————————————— S11 S12 S13 S14 S21 S22 S23 S24 S31 S32 S33 S34 S41 S42 S43 S44 S51 S52 S53 S54 —————————————— Y1 Y2 Y3 Y4
被试间设计的优缺点
被试受到不同顺序的自变量水平的处理,所
以当平均全部被试的测试成绩时,任何顺序效果
应相等地分布在全部自变量水平上。
1. 完全抵消平衡 (一般适用于三个处理以下)
• 确定自变量水平的所有可能组合(每一种处理在每 一个位置上出现次数相等;任何一个处理先于其他 处理的次数相等) • 把不同的被试分派到每一组合中去(每种顺序都只 有一个相等的次数)
③ 2+1,
3+1, 1+1,
4+1, (n+1)=1, 5+1, ……
第五章析因设计
实验设计与分析(一)第五章析因设计析因设计的基本概念1析因设计的优点2目录两因子析因设计3多因子析因设计4拟合响应曲线与曲面5目录含区组的析因设计65.1析因设计的基本概念☆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对研究两个或多个因子效应的实验是最有效的。
☆析因设计:在每一次完全实验或每一次重复中,这些因子水平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被研究到。
☆例如,当因子A有a个水平和因子B有b个水平时,则每次重复都包含全体ab 个处理组合;当这些因子被安排在某一析因设计中时,常被称为是交叉的。
☆因子效应:当这一因子的水平改变时所产生的响应的变化;☆主效应:来自实验中所感兴趣的基本因子;☆交互效应:一个因子的不同水平之间的响应差随着其他因子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高+低−低−高+因子B因子A图5.1 两因子析因实验,其响应y 显示在各角点上30522040☆主效应的计算方法:高水平的平均响应和低水平的平均响应之间的差;☆因子A 的主效应为A =40+522−20+302=21,因子A 从低水平增至高水平使得其平均响应增加了21个单位;☆因子B 的主效应为B =30+522−20+402=11,因子B 从低水平增至高水平使得其平均响应增加了11个单位;☆考虑两因子两水平的析因实验:☆考虑两因子两水平的析因实验:高+低−低−高+因子B因子A图5.1 两因子析因实验,其响应y 显示在各角点上30522040☆对因子B 的低水平(即B /),A 的效应为A =40−20=20☆对因子B 的高水平(即B 0),A 的效应为A =52−30=22☆可以看到,A 的效应基本不依赖于因子B所选的水平,可见A 与B 之间的交互效应很小。
交互效应的大小是这两个A 效应的平均差,即AB =22−202=1☆在这个实验中交互效应很小,因此对主效应的解释没有影响。
高+低−低−高+因子B因子A图5.2 有交互作用的两因子析因实验40122050☆考虑两因子两水平的析因实验:☆因子A 的主效应为A =50+122−20+402=1,因子A 从低水平增至高水平使得其平均响应只增加了1个单位;☆因子B 的主效应为B =40+122−20+502=−9,因子B 从低水平增至高水平使得其平均响应减少了9个单位;高+低−低−高+因子B因子A图5.2 有交互作用的两因子析因实验40122050☆考虑两因子两水平的析因实验:☆对因子B 的低水平(即B /),A 的效应为A =50−20=30☆对因子B 的高水平(即B 0),A 的效应为A =12−40=−28☆因为A 的效应依赖于因子B 所选的水平,可见A 与B 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简述环境设计的涵义及范畴
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区别于产品设计的是:环境设计创造的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广义的环境,是指围绕和影响着生物体的周边的一切外在状态。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无法脱离这个环境。然而,人类是环境的主角,人类拥有创造和改变环境的能力,能够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人类**的人工环境。其中,建筑是人工环境的主体,人工环境的空间是建筑围合的结果。因而,协调“人―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其**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
4.交通工具设计的本质在于( )。
1) 车、船、飞机的设计
2) 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中“行"的需要的设计
3) 为了速度、安全、**、舒适、财富、地位的设计
4) 以上都不是
5.协调( )的相互关系,使其**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
1) “信息发送者-符号-信息接受者”2) “人-产品-环境-社会”3) “人―建筑―环境”4) 以上都不是
2.简述“视觉符号”、“传达”与视觉传达设计的涵义
广义的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符号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流都离不开符号。符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是信息的载体。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相互的交流。作为人类认识事物和信息交流的媒介,广义的符号由人类不同的知觉感官接受,因此它包括视觉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触觉符号系统、味觉和嗅觉符号系统等。所谓视觉符号,是指人类的视知觉**——眼睛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一定性质(质地或现象)的符号。
环境设计的范畴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
5.简述不同设计类型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设计类型,各有其特殊的现实性和规律性,同时又都遵循着设计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研究不同设计类型的区别和联系,揭示其特点和规律性,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创作更好地掌握和发挥各种设计类型的特长,并且可以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有利于设计整体的繁荣和发展。
3.简述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产品设计是为人类的使用进行的设计,设计的产品是为人而存在,为人所服务的。产品设计必须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
(1)功能性要求:现代产品的功能有着比以前丰富得多的内涵,包括有物理功能——产品的性能、构造、精度和可靠性等;生理功能——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等;心理功能——产品的造型、色彩、肌理和装饰诸要素予人愉悦感等;社会功能——产品象征或显示个人的价值、兴趣、爱好或社会地位等。
二、简答题
1.简述设计类型的划分及其原理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倾向于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这种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由它们的对应关系,形成相应的三大基本设计类型。因此,这种划分具有相对广泛的包容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4)创造性要求:设计的内涵就是创造。尤其在现代高科技、快节奏的市场经济社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日益缩短,创新和改进产品都必须突出独创性。一件产品设计如果没有任何新意,就很容易被进步着的社会所淘型感觉的新的设计。
(5)适应性要求:设计的产品总是供特定的使用者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使用的。因而产品设计不能不考虑产品与人的关系、与时间的关系、与地点的关系。例如服装的设计,必须考虑是成人穿还是小孩穿?春天穿还是冬天穿?家居穿还是室外穿?也不能不考虑产品与物的关系,比如冰箱如果不适应各种食品存放就失去了意义;另外还得考虑产品与社会的关系,因为社会传统中存在着某些忌讳形态的缘故,例如仿“纳粹”标志的产品造型是应该被禁止的。所以,产品必须适应这些由人、物、时间、地点和社会诸因素构成的使用环境的要求,否则,它就不能生存下去。正如日本夏普公司的总设计师净志坂下提出的:应该在产品将被使用的整体环境中来构想产品。夏普公司就聘请了社会学家来研究人的生活与行为状态,然后设计出产品来填充他们发现的鸿沟。
第五章 设计的类型
一、选择题
1.展示设计属于( )的设计。
1) 二维2) 一维3) 三维4) 以上都不是
2.将需要传达的信息转化为视觉符号,并将之传达给信息接受者,是( )的工作。
1) 企业主2 设计师3) 消费者4) 以上都不是
3.工业设计同手工艺设计区别开来的分水岭是( )。
1) 工业革命2) 包豪斯的成立3) 第一次世界大战4)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思考题
1.讨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在现实中的交叉
2.讨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的独特处与共通处
3.思考在这几大领域内,中国现代设计所取得的成就
第六章 设计师
(3)经济性要求:除了满足个别需要的单件制品,现代产品几乎都是供多数人使用的批量产品。产品设计师必须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研究材料的选择和构造的简单化,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以及增长产品使用寿命,使之便于运输、维修和回收等,尽量降低企业的生产费用和用户的使用费用,做到价廉物美,这样才能既为用户带来实惠,最终也为企业创造效益。
(2)审美性要求:产品必须通过其美观的外在形式使人得到美的享受。现实中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满足大众需要的物品,因而产品的审美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的审美,只有具备大众普遍性的审美情调才能实现其审美性。产品的审美,往往通过新颖性和简洁性来体现,而不是依靠过多的装饰才成为美的东西,它必须是满足功能基础上的美好的形体本身。
传达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既可能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包括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体内的传达。一般可以归纳为“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信息知识背景,即是说:信息传达所用的符号至少有一部分既存在于发送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也存在于接收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只有这样,传达才能实现,否则,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就必须有一个翻译或解说者作为中间人来沟通。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有别于直接使用功能为主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是凭借视觉符号进行传达,不同于靠语言进行的抽象概念的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而对接收者来说,则是个相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