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课件:17
应用:当 n=1 时,求有一边长为 5 的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长.
解:当 n=1 时,a=12(m2-1),b=m,c=12(m2+1).∵直角三角形有一边长为 5,∴当 a=5 时,12(m2-1)=5,解得 m=± 11(舍去);当 b=5 时,即 m=5,∴a= 12,c=13;当 c=5 时,12(m2+1)=5,解得 m=±3.∵m>0,∴m=3,∴a=4,b= 3.综上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长分别为 12,13 或 3,4.
△BCF 中,由勾股定理,得 BF= BC2+CF2=5.在 Rt△EDF 中,由勾股定理,得
EF= DE2+DF2= 5.在△BEF 中,BE2+EF2=(2 5)2+( 5)2=25=BF2,由勾股定
理的逆定理,得△BEF 是直角三角形,且∠BEF=90°,∴BE⊥EF.
思维训练
15.阅读材料: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 a、b、c,称为勾股数.世界上第一 次给出勾股数通解公式的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其勾股数组公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解析:∵(a-b)(a2+b2-c2)=0,∴a=b或a2 +b2=c2.当只有a=b成立时,△ABC是等腰 三角形;当只有a2+b2=直c角2成立时,△ABC是 直角三角形;当两个条件同时成立时,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能力提升
• 8.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 ( B ) • A.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B.对顶角相等 • C.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D.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件 (共15张PPT)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学以致用
1.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里记载有
这样一道题目:“问有沙田块,有三斜,其中小斜五里,中斜
十二里,大斜十三里,欲知为田几何?”这道题讲的是:有一
块三角形沙田,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问这块沙
田面积有多大?题中的“里”是我国市制长度单位,1里=
7
• 解:设AD=x,则CD=10-x.
• 在 RtABD 中,
•
DB2 AB2 AD2
在RtCDQ中,
DB2 CQ2 CD2
62 x2 82 (10 x)2
解得: x 3.6
AD长为6.4n mile
8
知识点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8,BC=6,AC=10,
①若∠C- ∠B= ∠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②若c2=b2-a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③若(c+a)(c-a)=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④若∠A:∠B:∠C=5:2:3,则△ABC是直角三
角形.
以上命题中的假命题个数是( A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已知a、b、c是△ABC三边的长,且满足关系式 c2 +a2 - b2 + c - a = 0 ,则△ABC的形状是
典例讲评
解:根据题意: PQ=16×1.5=24 PR=12×1.5=18 QR=30
∵242+182=302, 即 PQ2+PR2=QR2 ∴∠QPR=90°
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1=45°.所以∠2=45°,
17.2.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逆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节课下来,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首先,我在导入新课环节提出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希望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可能这个问题还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今后我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可能是因为我讲得太快,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消化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放慢讲解速度,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提问和思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勾股定理逆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表现得不错,但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其他同学并不是很关注,可能是因为我对成果展示的要求不够明确。下次我会强调成果展示的要求,让每个小组都能认真倾听,相互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氛围较好,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也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我需要在讨论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 1勾股定理第 1课时勾股定理(1)认识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能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要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及简单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分别为 3 cm和 4 cm的直角△ 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再画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 5 和 12 的直角△ 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你能否发现了32+42与 52的关系, 52+ 122与 132的关系,即32+ 42= 52,52+ 122= 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关于随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由一学生朗诵“毕达哥拉斯察看地面图案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指引学生察看身旁的地面图形,猜想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什么?拼图实验,研究新知1.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第22~ 23 页图 17.1 - 2 和图 17.1 - 3,指引学生察看思虑.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每组的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试说一说你的想法.指引学生用拼图法初步体验结论.生:这两组图形中,每组的大正方形的面积都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师:这不过猜想,一个数学命题的成立,还要经过我们的证明.概括考证,得出定理(1) 猜想:命题1: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那么 a2+ b2= c2.(2)能否是全部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样的特色呢?这就需要对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到当前为止,对这个命题的证明已有几百种之多,下边我们就看一看我国数学家赵爽是如何证明这个定理的.①用多媒体课件演示.②小组合作研究:a.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a, b 为边作两个正方形,你能经过剪、拼把它拼成弦图的样子吗?b.它们的面积分别如何表示?它们有什么关系?c.利用学生自己准备的纸张拼一拼,摆一摆,体验先人赵爽的证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师:经过拼摆,我们证明了命题 1 的正确性,命题 1 与直角三角形的边相关,我国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即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二、例题解说【例 1】填空题.(1)在 Rt△ABC中,∠C=90°,a=8,b=15,则c=________;(2)在 Rt△ABC中,∠B=90°,a=3,b=4,则c=________;(3)在 Rt△ABC中,∠C=90°,c=10,a∶b=3∶4,则a=________,b=________;(4)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5)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 cm,则它的高为________cm,面积为2________cm.【答案】 (1)17(2) 7 (3)68 (4)6 , 8, 10 (5) 33【例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5 和 12,求第三边.剖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 12 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所以应分两种状况分别进行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领会分类议论思想.【答案】119或 13三、稳固练习填空题.在 Rt△ABC中,∠C=90°.(1)假如 a= 7,c= 25,则 b= ________;(2)假如∠ A= 30°, a= 4,则 b= ________;(3)假如∠ A= 45°, a= 3,则 c= ________;(4)假如 c= 10, a- b= 2,则 b= ________;(5)假如 a, b,c 是连续整数,则 a+ b+ c= ________;(6)假如 b= 8,a∶ c= 3∶ 5,则 c= ________.【答案】 (1)24(2)4 3 (3)3 2 (4)6(5)12(6)10四、讲堂小结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2.你认识了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考证方法了吗?3.你还有什么疑惑?本节课的设计关注学生能否踊跃参加研究勾股定理的活动,关注学生可否在活动中踊跃思虑、能够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否进行踊跃的联想( 数形联合 ) 以及学生可否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和所获取的结论等.关注学生的拼图过程,鼓舞学生联合自己所拼得的正方形考证勾股定理.第 2 课时勾股定理(2)能将实质问题转变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要点将实质问题转变为直角三角形模型.难点如何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勾股定理来解决实质问题.一、复习导入问题 1:欲登 12 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 5 米,起码需要多长的梯子?师生行为:学生疏小组议论,成立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中,聆听学生的想法.生:依据题意,( 如图 )AC 是建筑物,则AC= 12 m, BC= 5 m, AB 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 ABC222222m.中, AB= AC+BC= 12 + 5 = 13,则 AB= 13所以起码需 13长的梯子.m师:很好!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b,就能够求出斜边 c 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2=ac2-b2或 b2=c2- a2,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能够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便可求出第三边的长.问题 2:一个门框的尺寸以下图,一块长 3 m、宽 2.2 m的长方形薄木板可否从门框内经过?为何?学生疏组议论、沟通,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指引他们发现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门路.生 1:从题意能够看出,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不可以从门框内经过,只好试一试斜着可否经过.生 2:在长方形 ABCD中,对角线 AC是斜着能经过的最大长度,求出 AC,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能否能经过.师生共析:解:在 Rt△ABC中,依据勾股定理22222= 5. AC= AB+ BC=1+ 2所以 AC=5≈ 2.236.因为 AC>木板的宽,所以木板能够从门框内经过.二、例题解说【例1】如图,山坡上两棵树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棵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米,水平距离是________米.剖析:由∠ CAB= 30°易知垂直距离为 2 3米,水平距离是 6 米.【答案】2 36【例 2】教材第25 页例 2三、稳固练习________1.如图,欲丈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 C 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BC= 50 米,∠ B= 60°,则江面的宽度为________.A,使AC垂直江岸,测得【答案】 50 3米2.某人欲横渡一条河,因为水流的影响,登岸地址 C 偏离欲抵达地址 B 200 米,果他在水中游了520 米,求河流的度.【答案】480 m四、堂小1.自己在的收有哪些?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的用;会结构直角三角形.2.本是从出,化直角三角形,并用勾股定理达成解答.是一用,程中要充足学生的主性,鼓舞学生手、,将化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的程,激了学生的学趣,了学生独立思虑的能力.第 3勾股定理(3)1.利用勾股定理明:斜和一条直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利用勾股定理,能在数上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3.一步学将化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的.要点在数上找表示2,3,5,⋯的表示无理数的点.点利用勾股定理找直角三角形中度无理数的段.一、复入复勾股定理的内容.本研究勾股定理的合用.:在八年上册,我曾通画获取:斜和一条直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你能用勾股定理明一?学生思虑并独立达成,教巡指,并.先画出形,再写出已知、求以下:已知:如,在Rt△ABC和 Rt△A′B′C′中,∠C=∠C′=90°,AB=A′B′,AC=A′C′.求:△ ABC≌△ A′ B′ C′ .22明:在 Rt△ABC和 Rt△A′B′C′中,∠C=∠C′=90°,依据勾股定理,得BC=AB-AC,B′C′=A′ B′2- A′C′2. 又 AB= A′ B′, AC= A′ C′,∴ BC= B′ C′,∴△ ABC≌△ A′ B′C′ ( SSS) .:我知道数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上表示出13所的点?教可指学生找像度2,3,5,⋯的包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段.:因为要在数上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2, 3 ,5,⋯,所以只要画出2,3,5,⋯的段即可,我不如先来画出2,3,5,⋯的段.生:2的段是直角都 1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而5的段是直角 1 和 2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13的段可否是直角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呢?生: c=13,两直角分a, b,依据勾股定理a2+ b2= c2,即 a2+ b2=13. 若 a, b 正整数,13 必分解两个平方数的和,即13=4+9,a2=4,b2=9,a=2,b=3,所以13的段是直角分2, 3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下边就同学在数上画出表示13的点.生:步以下:1.在数上找到点A,使 OA= 3.2.作直l 垂直于 OA,在 l 上取一点B,使 AB= 2.3.以原点O心、以OB半径作弧,弧与数交于点C,点 C 即表示13的点.二、例解【例 1】机在空中水平行,某一刻好到一个男孩正上方 4800 米,了 10 秒后,机距离个男孩 5000 米,机每小行多少千米?剖析:依据意,能够画出如所示的形, A 点表示男孩的地点,C, B 点是两个刻机的地点,∠ C 是直角,能够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解:依据题意,得在Rt△ABC中,∠C=90°,AB=5000米,AC=4800米.由勾股定理,得2=AB22222AC+ BC,即 5000= BC+ 4800 ,所以 BC= 1400 米.飞机飞翔 1400 米用了 10 秒,那么它 1 小时飞翔的距离为 1400× 6×60= 504000( 米 ) =504( 千米 ) ,即飞机飞翔的速度为504千米/时.【例 2】在沉静的湖面上,有一棵水草,它超出水面 3 分米,一阵风吹来,水草被吹到一边,草尖齐至水面,已知水草挪动的水平距离为 6 分米,问这里的水深是多少?解:依据题意,获取上图,此中D是无风时水草的最高点, BC为湖面, AB 是一阵风吹过水草的位22222置, CD= 3 分米, CB= 6 分米, AD= AB, BC⊥ AD,所以在Rt△ACB中, AB =AC+ BC,即 (AC+ 3)=AC 222分米.+ 6 , AC+ 6AC+ 9= AC+36,∴ 6AC= 27, AC= 4.5 ,所以这里的水深为【例 3】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7的点.解:以17为长的边可看作两直角边分别为 4 和 1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所以,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7的点,以以下图:师生行为:由学生独立思虑达成,教师巡视指导.此活动中,教师应要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可否踊跃主动地思虑问题;②可否找到斜边为17,此外两条直角边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讲堂小结1.进一步稳固、掌握并娴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2.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会利用勾股定理获取一些无理数,并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本节课的教课中,在培育逻辑推理的能力方面,做了仔细的考虑和精心的设计,把推理证明作为学生察看、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自然持续,着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出发,这些理念贯彻到讲堂教课中间,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了学生擅长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 1 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鉴别条件.2.熟记一些勾股数.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研究方法.要点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理解并掌握互抗命题、原命题、抗命题的相关观点及关系.难点概括猜想出命题 2 的结论.一、复习导入活动研究(1)总结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一个三角形知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有以下性质: (1) 有一个角是直角; (2) 两个锐角互余; (3) 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4) 在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 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师:那么一个三角形知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呢?生 1:假如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为直角三角形.生 2: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勾股定理,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 与斜边 c 拥有必定的数目关系即 a2+ b2=c2,我们能否能够不用角,而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断它能否为直角三角形呢?我们来看一下古埃及人是如何做的?问题:听说古埃及人用以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 13 个结,而后以 3 个结、 4 个结、 5 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此中一个角即是直角.这个问题意味着,假如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 4, 5,有下边的关系:2223+ 4=5 ,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画画看,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6,,有下边的关系: 2.5 2+ 62= 6.5 2,画cm cm cm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换成三边分别为4cm,cm, cm,再试一试.生 1:我们不难发现上图中,第 1 个结到第 4 个结是 3 个单位长度即 AC=3;同理 BC=4, AB=5.因为 32+ 42= 52,所以我们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生 2: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2.5 cm, 6 cm, 6.5 cm. 我们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此三角形,经过丈量后,发现 6.5 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而且222 2.5 +6 = 6.5 .再换成三边长分别为 4 cm, 7.5 cm, 8.5 cm的三角形,能够发现 8.5 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且有 42+ 7.5 2=8.5 2.师:很好!我们经过实质操作,猜想结论.命题 2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知足 a2+ 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看下边的命题:命题 1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那么 a2+ b2= c2.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各有何关系?师:我们能够看到命题 2 与命题 1 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抗命题.假如把此中的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抗命题.比如把命题 1 当作原命题,那么命题 2 是命题 1 的抗命题.二、例题解说【例 1】说出以下命题的抗命题,这些命题的抗命题成立吗?(1)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2)假如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3)线段垂直均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头点的距离相等;(4)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剖析: (1) 每个命题都有抗命题,说抗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动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2)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抗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解略.三、稳固练习教材第 33 页练习第 2题.四、讲堂小结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学生讲话,教师评论.本节课的教课方案中,将教课内容精简化,推行分层教课.依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切割的思想.设计的题型前后响应,使知识有序推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经过合作、沟通、反省、感悟的过程,激发学生研究新知的兴趣,感觉研究、合作的乐趣,并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真实表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目标分层后,知足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做题要求,达到稳固讲堂知识的目的.第 2 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1.理解并掌握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方法.2.理解逆定理、互逆定理的观点.要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互逆定理的观点.难点理解互逆定理的观点.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学过的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生: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那么 a2+b2= c2.师:依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我们获取了勾股定理抗命题的内容: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c 知足 a2+ 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师:命题 2 是命题 1 的抗命题,命题 1 我们已证明过它的正确性,命题 2 正确吗?如何证明呢?师生行为:让学生试着找寻解题思路,教师可指引学生理清证明的思路.师:△ ABC的三边长a, b, c 知足 a2+ b2=c2. 假如△ ABC是直角三角形,它应与直角边是a, b 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实质状况是这样吗?我们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 B′ C′,使 B′ C′= a, A′ C′= b,∠ C′= 90° ( 如图 ) ,把画好的△A′ B′ C′剪下,放在△ABC上,它们重合吗?22222222生:我们所画的 Rt△A′B′C′,(A′B′)=a+ b,又因为 c = a + b ,所以 (A′ B′ ) =c,即 A′B′= c.△ABC 和△ A′ B′C′三边对应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 C=∠ C′= 90°,所以△ ABC 为直角三角形.即命题 2 是正确的.师:很好!我们证了然命题2 是正确的,那么命题 2 就成为一个定理.因为命题 1 证明正确此后称为勾股定理,命题2 又是命题 1 的抗命题,在此,我们就称定理 2 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师:可能否是原命题成立,抗命题必定成立呢?生:不必定,如命题“对顶角相等”成立,它的抗命题“假如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不行立.师:你还可以举出近似的例子吗?生:比如原命题:假如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也相等.抗命题:假如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明显原命题成立,而抗命题不必定成立.二、新课教授【例 1】教材第 32 页例 1【例 2】教材第 33 页例 2【例 3】一个部件的形状以下图,按规定这个部件中∠A 和∠ DBC 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出了这个部件各边的尺寸,那么这个部件切合要求吗?剖析:这是一个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断条件解决实质问题的例子.2 2 =9+16 2A 是直角.解:在△ ABD 中, AB + AD = 25= BD ,所以△ ABD 是直角三角形,∠2 2 2 2DBC 是直角.在△ BCD 中,BD +BC = 25+ 144= 169=13 = CD ,所以△ BCD 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这个部件切合要求.三、稳固练习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 m 后,又走了 60 m ,再走 100 m 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 m 后,又走 60 m 的方向是 ________.【答案】向正南或正北2.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疆,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刻从相距 13 海里的 A , B 两个基地前往拦截, 6 分钟后同时抵达 C 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 120 海 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 50 海里,航向为北偏西 40°,求甲巡逻艇的航向.11222【答案】解:由题意可知:AC= 120× 6×60= 12, BC= 50× 6×60= 5, 12+ 5=13 . 又 AB=13,222ACB=90°,∴∠ CAB= 40°,航向为北偏东 50° .∴ AC+ BC= AB,∴△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四、讲堂小结1.同学们对本节的内容有哪些认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熟记几组勾股数.本节课我采纳以学生为主体,指引发现、操作研究的教课方案,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有益于培育学生着手、察看、剖析、猜想、考证、推理的能力,确实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取能力的培育.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逊;见多识广有本事的人,必定谦逊。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简析本章的内容包括: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章主要研究并揭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的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著名的几何定理,在西方也被称为毕达哥斯拉定理.勾股定理有几百种证明方法,本章主要介绍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证明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数形结合,直观、简洁.勾股定理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章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无理数,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在中考中,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三角形判别条件的应用,常与三角形的其他知识结合考查.教学指导【本章重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应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转化思想,如:应用勾股定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从而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2.体会和掌握方程思想,如: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时,往往需要列方程求解.课时计划17.1勾股定理3课时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课时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2.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3.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体会数学定理发现的过程;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究及证明.【教学难点】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2~P2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1)教材P23“探究”,如图,每个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分别算出图中正方形A、B、C、A′、B′、C′的面积.解:A 的面积=4;B 的面积=9;C 的面积=52-4×12×(2×3)=13;所以A +B =C .A ′=9;B ′=25;C ′=82-4×12×(5×3)=34;所以A ′+B ′=C ′.所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阅读、理解教材P23~P24“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解:朱实=12ab ;黄实=(a -b )2;正方形的面积=4朱实+黄实=(a -b )2+12ab ×4=a 2+b 2-2ab +2ab =a 2+b 2.又正方形的面积=c 2,所以a 2+b 2=c 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作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作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将它们像下图所示拼成两个正方形.证明:a 2+b 2=c 2.图1图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从整体上看,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b ,因此它们的面积相等.我们再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证明勾股定理.【证明】由图易知,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b ,∴它们的面积相等.又∵左边的正方形面积可表示为a 2+b 2+12ab ×4,右边的正方形面积可表示为c 2+12ab ×4,∴a 2+b 2+12ab ×4=c 2+12ab ×4,∴a 2+b 2=c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通过对拼接图形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建立相等关系,从而验证勾股定理.【例2】 已知在Rt △ABC 中,∠C =90°,a 、b 为两直角边,c 为斜边. (1)若a =3,b =4,则c 2=____,c =____;(2)若a=6,b=8,则c2=____,c=____;(3)若c=41,a=9,则b=____;(4)若c=17,b=8,则a=____.【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分析】(1)c2=a2+b2=32+42=25,则c=5.(2) c2=a2+b2=62+82=100,则c=10.(3) 因为c2=a2+b2,所以b=c2-a2=412-92=40.(4)因为c2=a2+b2,所以a=c2-b2=172-82=15.【答案】(1)255(2)10010(3)40(4)1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a2+b2=c2的常用变形b=c2-a2,a=c2-b2.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ABC中,∠C=90°.若a=5,b=12,则c=13;若c=41,a=9,则b=40.2.等腰△ABC的腰长AB=10 cm,底BC为16 cm,则底边上的高为6_cm,面积为48_cm2.3.已知在△ABC中,∠C=90°,BC=a,AC=b,AB=c.(1)若a=1,b=2,求c;(2)若a=15,c=17,求b.解:(1)根据勾股定理,得c2=a2+b2=12+22=5.∵c>0,∴c= 5.(2)根据勾股定理,得b2=c2-a2=172-152=64.∵b>0,∴b=8.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在△ABC中,AB=20,AC=15,AD为BC边上的高,且AD=12,求△ABC 的周长.【互动探索】应考虑高AD在△ABC内和△ABC外的两种情形.【解答】当高AD在△ABC内部时,如图1.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BD2=AB2-AD2=202-122=162,∴BD=16.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CD2=AC2-AD2=152-122=81,∴CD=9.∴BC=BD+CD=25,∴△ABC的周长为25+20+15=60.当高AD在△ABC外部时,如图2.同理可得,BD=16,CD=9.∴BC=BD-CD=7,∴△ABC的周长为7+20+15=42.综上所述,△ABC的周长为42或60.图1 图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题中未给出图形,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时,易漏掉钝角三角形的情况.如在本例题中,易只考虑高AD在△ABC内的情形,忽视高AD在△ABC 外的情形.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激发学习热情.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难点】运用勾股定理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解决有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在△ABC中,∠C=90°.若BC=6,AB=10,则AC=8.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已知在△ABC中,∠ACB=90°,AB=5 cm,BC=3 cm,CD⊥AB于点D,求CD的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多直角三角形嵌套”图形→已知边长,求高CD →利用等面积法求解.【解答】∵△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 =90°,AB =5 cm ,BC =3 cm , ∴由勾股定理,得AC =AB 2-BC 2=4 cm. 又∵S △ABC =12AB ·CD =12AC ·BC ,∴CD =AC ·BC AB =4×35=125(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可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积,这个规律也称“弦高公式”,它常与勾股定理联合使用.【例2】 如图,侦察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 m 处侦察,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 m,10 s 后,汽车与他相距500 m ,你能帮小王算出敌方汽车的速度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求敌方汽车的速度,需要算出BC 的长.在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C .【解答】由勾股定理,得AB 2=BC 2+AC 2,即5002=BC 2+4002,所以BC =300 m. 故敌方汽车10 s 行驶了300 m ,所以它1 h 行驶的距离为300×6×60=108 000(m), 即敌方汽车的速度为108 km/h.【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再代入数据求解.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 cm ,底边长为10 cm ,则它的面积为( D ) A .30 cm 2 B .130 cm 2 C .120 cm 2D .60 cm 2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 cm 、12 cm ,则斜边上的高为6013cm.3.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 偏离欲到达地点B 200 m ,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 m ,求该河流的宽度为多少?解:根据图中数据,运用勾股定理,得AB =AC 2-BC 2=5202-2002=480(m). 即该河流的宽度为480 m.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1,长方体的高为3 cm ,底面是正方形,边长为2 cm ,现有绳子从D 出发,沿长方体表面到达B ′点,问绳子最短是多少厘米?图1 图2图3【互动探索】可把绳子经过的面展开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并比较,得到的最短距离即为所求.【解答】如图2,由题易知,DD′=3 cm,B′D′=2×2=4(cm).在Rt△DD′B′中,由勾股定理,得B′D2=DD′2+B′D′2=32+42=25;如图3,由题易知,B′C′=2 cm,C′D=2+3=5 (cm).在Rt△DC′B′中,由勾股定理,得B′D2=B′C′2+C′D2=22+52=29.因为29>25,所以第一种情况绳子最短,最短为5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类题可通过侧面展开图,将要求解的问题放在直角三角形中,问题便迎刃而解.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勾股定理的简单运用:(1)由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长度,可以应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度.(2) 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再代入数据求解.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利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勾股定理的运用,掌握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的过程,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类比较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魅力和知识创新的乐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探究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6~P2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教材P27,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2,3,4,…的点.3.13的线段是直角边为正整数3,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A.5+1B.-5+1C.5-1D. 5【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斜边长,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点的坐标.【分析】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1和2,∴斜边长为12+22=5,∴-1到A 的距离是5,那么点A所表示的数为5-1.故选C.【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确定点A的位置,再根据A的位置来确定a的值.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小明学了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找一个无理数的准确位置后,又进一步进行练习:首先画出数轴,设原点为点O,在数轴上的2个单位长度的位置找一个点A,然后过点A作AB ⊥OA,且AB=3.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弧,设与数轴右侧交点为点P,则点P的位置在数轴上(C)A.1和2之间B.2和3之间C.3和4之间D.4和5之间2.如图,OP=1,过P作PP1⊥OP且PP1=1,根据勾股定理,得OP1= 2 ;再过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3;又过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继续,得OP2018=2019,OP n=n+1(n为自然数,且n>0).3.利用如图4×4的方格,作出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实数8和-8.解: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的边长为8,8是直角边长为2,2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画图如下: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1)在图1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在图2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三边长都是无理数;(3)在图3中,画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是10.【互动探索】(1)利用勾股定理,找长为有理数的线段,画三角形即可;(2)先找出几个能构成勾股数的无理数,再画出来即可,如画一个边长2,22,10的三角形;(3)画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即可.【解答】(1)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 ,如图1.(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22,10,如图2.(3)画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如图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格点三角形的画法,需仔细分析题意,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和正方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运用;理解互逆命题的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过程,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体会勾股定理逆向思维所获得的结论,明确其应用范围和实际价值.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数,理解互逆命题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31~P3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3.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整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一般地,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4.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在△ABC中,∠A=20°,∠B=70°;(2)在△ABC中,AC=7,AB=24,BC=25;(3)△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b)(a-b)=c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分别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解答】(1)在△ABC中,∵∠A=20°,∠B=70°,∴∠C=180°-∠A-∠B=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2)∵AC2+AB2=72+242=625,BC2=252=625,∴AC2+AB2=B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3)∵(a+b)(a-b)=c2,∴a2-b2=c2,即a2=b2+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断直角三角形的常用方法有两种:(1)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角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满足a2+b2=c2(c为最长边).【例2】写出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长相等”的逆命题,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原命题的题设为等腰三角形,结论为腰上的高相等,然后交换题设与结论得到其逆命题;可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判断此命题的真假.【解答】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长相等”的逆命题是两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此逆命题为真命题.如图,在△ABC中,CD⊥AB,BE⊥AC,且CD=BE.∵BC=BC,∴△CBD≌△BCE(HL),∴∠DBC=∠ECB,∴△ABC为等腰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整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一般地,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例3】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5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求得PQ、PR的长,再进一步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证明三角形PQR是直角三角形,从而求解.【解答】根据题意,得PQ=16×1.5=24(海里),PR=12×1.5=18(海里),QR=30海里.∵242+182=302,∴PQ2+PR2=QR2,∴∠QPR=90°.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QPS=45°,∴∠SPR=45°,即“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方位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C)A.5,6,7B.10,8,4C.7,25,24D.9,17,152.下列各命题都成立,写出它们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1)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解:(1)“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逆命题不成立.(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两个角是直角,逆命题不成立.3.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如果m表示大于1的整数,a=2m,b=m2-1,c=m2+1,那么a、b、c为勾股数.你认为对吗?如果对,你能利用这个结论得出一些勾股数吗?解:对.因为a2+b2=(2m)2+(m2-1)2=4m2+m4-2m2+1=m4+2m2+1=(m2+1)2,且c2=(m2+1)2,所以a2+b2=c2,即a、b、c是勾股数.m=2时,勾股数为4、3、5;m=3时,勾股数为6、8、10;m=4时,勾股数为8、15、17.4.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90°,AB=2 cm,AD= 5 cm,CD=5 cm,BC=4 cm,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如图,连结BD.∵∠A=90°,AB=2 cm,AD= 5 cm,∴根据勾股定理,得BD=3 cm.又∵CD=5 cm,BC=4 cm,∴CD2=BC2+BD2,∴△BCD是直角三角形,∴∠CBD=90°,∴S四边形ABCD=S△ABD+S△BCD=12AB·AD+12BC·BD=12×2×5+12×4×3=()5+6cm2.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4】在正方形ABCD 中,F 是CD 的中点,E 为BC 上一点,且CE =14CB ,试判断AF 与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互动探索】观察图形,猜测AF ⊥EF .证明△AEF 为直角三角形可得AF ⊥EF .【解答】AF ⊥EF .理由如下: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 .∵F 是CD 的中点,CE =14CB , ∴EC =a ,BE =3a ,CF =DF =2a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AE 2=AB 2+BE 2=16a 2+9a 2=25a 2.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得EF 2=CE 2+CF 2=a 2+4a 2=5a 2.在Rt △ADF 中,由勾股定理,得AF 2=AD 2+DF 2=16a 2+4a 2=20a 2.∴AE2=EF2+AF2,∴△AEF为直角三角形,且AE为斜边.∴∠AFE=90°,即AF⊥EF.【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定直角三角形,从而推出两线的垂直关系.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3.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整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_2021春《第1课时_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17.2.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析教学流程图地位与作用在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之前都是从角的角度进行证明,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则是从边的数量关系的角度进行证明.通过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学习,加深对性质和判定之间关系的认识.几何中有许多互逆的命题、互逆的定理,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图形的特征性质,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概念解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通过三角形边的数量关系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寻找证明思路的过程中蕴含着逻辑推理及转化思想.知识类型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原理与规则类知识,通过探索去发现图形的性质,提出一般的猜想,证明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解析教学目标1.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2.结合具体实例,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目标解析目标1达成的标志是能通过画图探究或从逆命题的角度,猜想勾股定理逆定理,并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叙述勾股定理逆定理.能证明勾股定理逆定理.记住一些简单的勾股数,并能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目标2达成的标志是会举例说明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以及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关系.能举例说明原命题和逆命题不一定同时成立.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这个逆命题是否成立.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具备的基础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经历了探究勾股定理的过程,学习过其他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能体会性质与判定的关系.与本课目标的差距分析学生对利用计算证明几何结论比较陌生.存在的问题学生难以想到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对于没有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在叙述它的逆命题时有时会感到困难.应对策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关键是构建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教学中采取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动手操作到推理证明的顺序,以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中.通过巧妙而自然地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与几何知识结构之间筑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进而达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的目的,更有利于突破难点.教学难点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准备直角边长为3cm,4cm的直角三角形,用来和画出来的三边长为3cm、4cm、5cm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看是否能够重合,从而验证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利用《几何画板》或图形计算器画已知边长的三角形,度量最大角,发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检测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是()A. 1B. 5C.D. 5或2.如图,用三角尺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在已知的∠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M、N,使OM=ON,再分别过点M、N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可证得△POM≌△PON,OP平分∠AOB.以上作法中能证明△POM≌△PON根据的是()A. SSSB. SASC. AASD. HL3.写出命题“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的题设部分和结论部分,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为本节课勾股定理逆定理做准备,全等的证明过程为证明勾股定理逆定理做准备,命题的相关概念为学习互逆命题、互逆定理做准备.新课学习1.探究新知,得到猜想方案一:基于测评,学生对于命题的相关概念遗忘较严重.问题1: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两条边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那么当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它是直角三角形?师生互动设计: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问题,然后视学生情况以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大部分回答①有一个内角是90°;②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教师总结我们知道,在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是90°,或两个锐角和为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为直角三角形,这是从角度的方面判定直角三角形,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从边的角度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先提出目标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逐步探究解决.问题2:实际上,刚才老师提的那个问题,在很久之前的古埃及人已经有了答案,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在古代,没有直角尺、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人们是怎样得到一个直角的呢?方法:把一根长绳打上13个等距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的12段,然后以3个结间距,4个结间距,5个结间距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按照这种方法真的能得到一个直角吗?设计意图:介绍前人经验,引发思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探究1:接下来我们也按照古人的方法画一画,请同学们组内合作完成合作探究部分,要求组内每位同学完成一幅作图.师生互动设计:学生合作活动1:(小组内合作完成).1.画图:画出边长分别是下列各组数的三角形(单位:厘米)A:3、4、5 ;B:2.5、6、6.5 ;C:3、4、6 ;D:6、8、102.测量:用你的量角器分别测量一下上述各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3.判断:请判断一下上述你所画的三角形的形状.4.找规律:每组给出的三边之间具有怎么样的数量关系?5.你能得到什么猜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分小组回答问题.追问1:C组作图当两边的平方和小于第三边时,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时,这个三角形又是什么三角形呢?追问2:教师适当动画展示,通过老师的动画演示,和同学们的猜想一致,如果给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三边长为a、b、c,这三边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就构成了直角三角形?结合图形,你能说出这个猜想命题吗?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教学中让学生画三角形,测量边长,然后计算边长的平方,并分析最长边的平方和其它两边平方和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导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经历测量——计算——归纳——猜想等几何定理的探索过程.方案二:基于测评,学生对于命题的相关概念掌握情况良好.问题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师生互动设计:学生可能无从回答这个问题.或者从角的关系入手回答.追问1: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过程,学习完了等腰三角形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学生回答“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通过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的题设和结论互换,得到等腰三角形判定的猜想.追问2:你还学习过哪些将题设和结论互换得到的定理呢?师生互动设计:学生思考后回答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也是将题设和结论互换得到的.追问3:你能从性质和判定的关系出发思考一下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师生互动设计:学生猜想将勾股定理的题设和结论互换得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研究一个图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角度入手进行思考,感受性质和判定的关系,体会互逆命题的关系,从而得到猜想.2.证明猜想,得到定理问题3:我们看到这个猜想和勾股定理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逆命题.我们得到的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要进行证明.如何证明这个命题呢?师生互动设计: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视学生情况直接让学生分析或以下列问题引导.追问1:对于这个猜想我们需要证明的是什么?通过什么证明?师生互动设计:学生回答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通过三边的关系进行证明.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是否真的明确证明对象.追问2:那么满足什么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新呢?师生互动设计:学生回答一个内角是90°.设计意图:将证明对象聚焦到三角形的构成元素.追问3:如何证明一个角是90°?师生互动设计:学生感觉到困难.追问4:如果已经有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师生互动设计:学生回答只需要运用全等进行证明即可.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证明对象渗透证明方法.合作探究2:作图:1.三边长度为3cm,4cm,5cm的三角形ABC;2.以3cm,4c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A'B'C',并剪下△A'B'C',放在△ABC上,两个三角形是否重合?师:如果老师把边长是3、4、5的三角形换成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a2+b2=c2,你会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么?几何推理论证:已知:在△ABC中,AB=c,BC=a,CA=b,并且a2+b2=c2求证:∠C=90°.(探究的关键是构建一个直角边是a、b的Rt△A’B’C’,然后和△ABC比较!于是画一个Rt△A’B’C’,使∠C’=90°,A’C’=b,B’C’=a)证明 : 作△A’B’C’,使∠C’=90°,A’C’=b,B’C’=a,如图,那么A’B’2=a2+b2(勾股定理)又∵a2+b2=c2(已知)∴A’B’2= c2,即A’B’=c (A’B’>0)∴△ABC≌△A’B’C’(SSS)∴∠C=∠C’=90°,∴△ABC是直角三角形.当我们证明了命题2是正确的,那么命题就成为一个定理.并且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和勾股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相反,我们就称之为勾股定理逆定理,利用这个定理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一般地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像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这样的两个互逆命题都是成立的,我们称之为互逆定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组画三边长度为3cm,4cm,5cm的三角形和3cm,4c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自然联想到三角形全等这一工具,为构造直角三角形,证明当前三角形与一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做好铺垫,从而证明当前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体会这种证明思路的合理性,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实际应用归纳总结3.定理运用,加深理解【例题1】判断以下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15,b=17,c=8;(2)a=13,b=14,c=15;师生互动设计:学生计算并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关注学生能否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用处,以及能否运用几何语言规范书写过程.介绍勾股数,像15、8、17这样,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把陈述性的定理转化为认知操作,让学生学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例题2】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师生互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回答,教师关注学生如何写出命题的逆定理,对互逆命题关系及真假性的理解,体会原命题成立但是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归纳总结4.课堂小结,有效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反思,回顾本节课内容: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2.原命题、逆命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是互逆定理?3.我们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思路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和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明确其基本应用.体会互逆命题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和体会证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基本思路.人教版八下17.2.1勾股定理逆定理(第1课时)目标检测一、选择题1.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1,,2,则该三角形为()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2.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则下列各组数据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8,b=15,c=17B.a=3,b=5,c=4C.a=4,b=8,c=9D.a=9,b=40,c=41二、填空题3.下列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其中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有:_________________(请填上所有符合题意的序号).4.已知∆ABC中,BC=41,AC=40,AB=9,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_____三角形,____________是最大角.三、解答题5.在△ABC中,AB=c,BC=a,CA=b,判断由下列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是,请指出哪个角是直角:(1)a=15,b=8,c=17;(2)a=13,b=15,c=1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7.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课件
过了2秒后行驶了50米,此时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
间的距离为40米. 问:2秒后小汽车在车速检测仪的哪
个方向?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
小汽车在车 速检测仪的2秒后
你觉的此题解对了吗?
50米
小汽车
北偏西60° 方向 25米/秒=90千米/时 40米 >70千米/时∴小汽车超速了
30米 北 30°
60°
车速检测仪
∠B=90°
B
答:C在B地的正北方向.
13cm
A 12cm
2、有一电子跳蚤从坐标原点O出发向正东方向跳1cm,
又向南跳2cm,再向西跳3cm,然后又跳回原点,问电
子跳蚤跳回原点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所跳距离是多
少厘米?
y
电子跳蚤跳回原点 的运动方向是
东北方向;
所跳距离是 2 2 厘
米.
O1 x
22 2 2 2
(1)类似这样的关系6,8,10;9,12,15是否 也是勾股数?如何验证?
(2)通过对以上勾股数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 猜想?
结论:若a,b,c是一组勾股数,那么ak,bk,ck (k为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
北
Q
30
R S 东 12×1.5=1485° 16×1.5=24 P
港口
解:根据题意画图,如图所示:
N
PQ=16×1.5=24
Q
PR=12×1.5=18
30
S
QR=30 ∵242+182=302,
R
16×1.5=24
12×1.5=18 45°45°
即 PQ2+PR2=QR2 ∴∠QPR=900
P
E
3
3、小明向东走80m后,又向某一方向走60m后,再沿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7.2.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8.(2018·南通)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
A.3,4,5
B.2,3,4
C.4,6,7
D.5,11,12
9.(2019·益阳)已知 M,N 是线段 AB 上的两点,AM=MN=2, NB=1,以点 A 为圆心,AN 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 B 为圆 心,BM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C,连接 AC,BC,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答案显示
1.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刚好相反,那么这样的两个命题 叫做__互__逆___命__题___,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 另一个叫做它的__逆__命__题____.
2.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 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_逆__定___理__.
3.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正确的是( A ) A.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若两个实数相等,则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D.若两个实数相等,则它们的平方也相等
17.(2019·河北)已知:整式 A=(n2-1)2+(2n)2,整式 B>0. 尝试 化简整式 A. 解:A=(n2-1)2+(2n)2=n4-2n2+1+4n2=n4+2n2+1 =(n2+1)2.
发现 A=B2,求整式 B. 解:∵A=B2,B>0,∴B=n2+1.
联想 由上可知,B2=(n2-1)2+(2n)2,当 n>1 时,n2-1,2n,
(30°,60°,45°)的和的形式; (2)用旋转法将△CPB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90°到△CP′A 的位置.
解:如图,将△CPB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90°得△CP′A,则 P′C =PC=2,P′A=PB=1,∠BPC=∠AP′C,连接 PP′. 因为∠PCP′=90°,所以 PP′2=22+22=8. 又因为 P′A=1,PA=3, 所以 PP′2+P′A2=8+1=9,PA2=9. 所以 PP′2+P′A2=PA2. 所以∠AP′P=90°. 易知∠CP′P=45°, 所以∠BPC=∠AP′C=∠AP′P+∠CP′P=90°+45°=135°.
17.2.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课件)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下面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 a5,b12,c13; 52+122132
是
(2) a6,b7,c8; (3) a1,b2,c 3. (4) a:b: c=3:4:5;
62+7282 12+( 3 )222
不是 是 是
(4)解:设a=3k,b=4k,c=5k, 因为(3k)2+(4k)2=25k2,(5k)2=25k2, 所以(3k)2+(4k)2=(5k)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是直角.
角形,其中摆放方法正确的是
( D)
A.
B.
C.
D.
4.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5,12,13,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A ) A. 30 B. 60 C. 78 D.不能确定
5.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的平方分别为32,42,x2,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则x2的值是( D )
A. 42
B. 25
C. 7
8.下列四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D ) A. a8,b15,c17; B. a9,b12,c15;
C. a 5,b 3,c 2 ;
D. a b c2 3 4.
9.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成立.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2.如图,在△ABC中,AB:BC:CA=3:4:5且周长为36cm,点P从点A开 始沿AB边向B点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沿CB边向点B以每秒 1cm的速度移动,如果同时出发,则过3s时,求PQ的长. 解:设AB为3xcm,BC为4xcm,AC为5xcm, ∵周长为36cm,即AB+BC+AC=36cm, ∴3x+4x+5x=36,解得x=3. ∴AB=9cm,BC=12cm,AC=15cm. ∵AB2+BC2=AC2, ∴△ABC是直角三角形, 过3秒时,BP=9-3×2=3(cm),BQ=12-1×3=9(cm), 在Rt△PBQ中,由勾股定理得 PQ 32 92 3 10(cm).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导学案(全章)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课题:17.1 勾股定理(1)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勾3,股4,弦5)。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_____52,52+122_____132,那么就有_____2+_____2=_____2。
(用勾、股、弦填空)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勾股定理内容 文字表述: 几何表述: 二、交流展示例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 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即4×21× +﹝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这个古老而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17-2-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B2
南
随堂练习
(2)小明从O走到A,再走到B2,最终由B2回到O.
同理,△AOB2是直角三角形,且∠OAB2 =90〫
.
北
因此小明向东走 80m 后,又向南走了 60m,再走
B1
100m 回到原地.
综上所述,小明向东走 80m 后,又向南或向北走
了 60m,最后走 100m 回到原地.
分别位于点Q,R处,且相距30海里. 如果知道“远
航” 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 号沿哪个
方向航行吗?
典例精析
解:根据题意,
PQ=16×1.5=24,
PR=12×1.5=18 ,
QR=30 .
∵ 242+182=302,
即PQ 2+PR2=QR2, ∴ ∠QPR=90°,
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1=45°.
2. 标注有用信息(或添加必要的辅助线),明确已知和所求.
3.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随堂练习
北
1.如图所示,甲、乙两船从港口 A 同时出发,甲船以
30 海里/时的速度向北偏东 35〫
的方向航行,乙船以
C
35〫
40 海里/时的速度向另一方向航行,2 小时后,甲船
到达 C 岛,乙船到达 B 岛,若 C,B 两岛相距 100
A
海里,则乙船航行的方向是南偏东多少度?
B
随堂练习
北
解:由题意得:AC=30×2=60(海里),
AB=40×2=80(海里).
C
35〫
因为 + = + = =,
所以∠BAC=90〫.
A
因为 C 岛在港口 A 的北偏东 35〫方向,所
以 B 岛在港口 A 的南偏东 55〫方向.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新人教版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2.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塑造他们挑战困难,挑战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明做了一个长为40 cm,宽为30 cm的长方形模型,高兴地交给了老师,老师接过小明的模型,用刻度尺度量了模型的长宽所在的对角线,量得对角线的长为56 cm,然后老师指着模型对小明说:“这个角不是直角,你做的模型不合格.”小明不高兴地问老师:“老师,只通过直尺度量就能判断一个角不是直角吗?”同学们有这样的疑问吗?老师通过直尺度量判断直角有没有根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本节知识.二、探究归纳活动1:互逆命题、互逆定理1.问题1:下面几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a、b、c(单位:cm).①3、4、5;②4、7、9;③6、8、10.(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2)尺规作图: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3)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是直角三角形吗?提示:(1)①③满足a2+b2=c2,②不满足(2)略(3)①③是直角三角形,②不是直角三角形.2.思考:根据上面的几个例子,你能提出一个数学命题吗?3.归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答案:a2+b2=c2直角三角形4.问题2:阅读,命题1 :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命题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观察命题2与命题1,你有什么发现?发现:两个命题的______、______正好相反,命题1的____是命题2的______;命题1的______是命题2的______.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________.如果把其中一个叫______,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________.(2)你能举出互逆命题的例子吗?(3)如果原命题正确,那么逆命题也正确吗?举例说明.提示:(1)题设结论题设结论结论题设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2)略(3)不一定略5.思考:一个三角形各边长数量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这个三角形才是直角三角形呢?提示: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活动2:1.问题:已知△ABC中,BC=3,AC=4,AB=5,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如图,画一个Rt△A′B′C′,使B′C′=______,A′C′= ______,∠C′= ______°.∵BC=3,AC=4,∴BC=______=3 ,AC=______=4,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AB=5,∴AB=______ ,在△ABC和△A′B′C′中,∵∴△ABC≌△A′B′C′()∴∠C′= ______= ______°∴△ABC是直角三角形.提示:BC AC 90B′C′A′C′ 32 42 255A′B′BC=B′C′,AC=A′C′,AB= A′B′SSS∠C 902.思考:若△ABC的三边不是3、4、5,而是a,b,c,但同样满足a2+b2=c2,你能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吗? 提示:略3.思考: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吗?提示:是归纳: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是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可以用来判定直角三角形,我们把它称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活动3:勾股数思考:我们知道3、4、5是一组勾股数,那么3k、4k、5k(k是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吗?一般地,如果a、b、c是一组勾股数,那么ak、bk、ck(k是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吗?提示:是6.应用举例【例1】下列四个命题中:①对顶角相等;②同旁内角互补;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其中是假命题的有________(填序号).分析: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解:①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②同旁内角互补是假命题;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真命题;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故是假命题有②.答案:②总结: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例2】观察以下几组勾股数,并寻找规律:①4,3,5;②6,8,10;③8,15,17;④10,24,26;…,根据以上规律的第⑦组勾股数是()A.14、48、49B.16、12、20C.16、63、65D.16、30、34分析:根据前面的几组数可以得到每组勾股数与各组的序号之间的关系,如果是第n组数,则这组数中的第一个数是2(n+1),第二个是:n(n+2),第三个数是:(n+1)2+1.根据这个规律即可解答.解:选C.根据题目给出的前几组数的规律可得:这组数中的第一个数是2(n+1),第二个数是n(n+2),第三个数是(n+1)2+1,故可得第⑦组勾股数是16,63,65.总结:勾股数满足的条件只要三个整数中,满足较小两个整数平方的和等于较大整数的平方,那么这三个整数就是一组勾股数.【例3】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块草坪,量得四边长AB=3 m,BC=4 m,DC=12 m,AD=13 m,∠B=90°,求这块草坪的面积.分析:连接AC,可以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说明△ACD为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连接AC,在Rt△ABC中,AB=3 m,BC=4 m,∠B=90°,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AC=5 m.在△ADC中,AC=5 m,DC=12 m,AD=13 m∵AC2+DC2=169,AD2=169,∴AC2+DC2=AD2 ,∴△ACD为直角三角形,即∠ACD=90°.所以四边形的面积=S Rt△ABC+S Rt△ADC=AB×BC+AC×DC=×3×4+×5×12=36(m2)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36 m2.总结: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方法1.排序:把三条线段按由小到大排列;2.计算:看较小两条线段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线段的平方;3.结论:判断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三、交流反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互逆命题(定理),探索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理解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之间的区别.四、检测反馈1.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为()A.1,2,3B.4,5,6C.3,4,5D.7,8,92.分别有下列几组数据:①6、8、10②12、13、5③7、8、15④40、41、9.其中是勾股数的有()A.4组B.3组C.2组D.1组3.把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的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成立的是________.(只填写序号)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③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④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5.叙述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正确.(1)如果a3>0,那么a2>0;(2)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小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3)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4)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条线段一定相等.6.如图在△ABC中,AB=13,BC=10,BC边上的中线AD=12.求:(1)AC的长度;(2)△ABC的面积.7.如图是一块地的平面图,AD=4 m,CD=3 m,AB=13 m,BC=12 m,∠ADC=90°,求这块地的面积.五、布置作业教科书第34页习题17.2第1,2,5题六、板书设计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互逆命题(定理)二、勾股数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四、例题讲解五、板演练习七、教学反思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判断、找规律,猜想出一般的结论;然后由学生想、画、剪、叠,去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体验、尝试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到成功的乐趣.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勇气.对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定理,逆定理等概念的讲解可随题点化,而详细讲解、随堂练习可做为第二课时的重点,挤出更多时间来做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相应练习,特别是应加大有灵活度和难度的生活习题的练习,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024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2课时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学问点 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与实际应用1.有四个三角形,分别满意下列条件,其中直角三角形有( )(1)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差;(2)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4∶5;(3)三边的长度之比为5∶12∶13;(4)三边长分别为7,24,25.A.1个 B.2个 C.3个 D.4个2.一位工人师傅测量一个等腰三角形工件的腰、底及底边上的高,并按依次记录下数据,量完后,不当心与其他记录的数据混淆了,请你帮助这位师傅从下列数据中找出等腰三角形工件的数据( )A.13,10,10 B.13,10,12C.13,12,12 D.13,10,113.一根电线杆高12 m,为了平安起见,在电线杆顶部到与电线杆底部水平距离5 m处加一根拉线.拉线工人发觉所用线长为13.2米(不计捆缚部分),则电线杆与地面________(填“垂直”或“不垂直”).4.如图17-2-4所示,甲、乙两船从港口A同时动身,甲船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北偏东35°的方向航行,乙船以40海里/时的速度向另一方向航行,2小时后,甲船到达C岛,乙船到达B岛,若C,B两岛相距100海里,则乙船航行的角度是南偏东多少度?图17-2-4学问点 2 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5.有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他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图17-2-5图17-2-66.如图17-2-6,在△ABC中,D为BC上一点,且BD=3,DC=AB=5,AD=4,则AC =________.7.如图17-2-7,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求∠ABC的度数.图17-2-78.如图17-2-8,已知在△ABC中,CD⊥AB于点D,AC=20,BC=15,DB=9.(1)求CD和AB的长;(2)求证:∠ACB=90°.图17-2-89.如图17-2-9,A,B两个村庄分别在两条马路MN和EF的边上,且MN∥EF,某施工队在A,B,C三个村之间修了三条笔直的路.若∠MAB=65°,∠CBE=25°,AB=160 km,BC=120 km,则A,C两村之间的距离为( )A.250 km B.240 kmC.200 km D.180 km17-2-917-2-1010.如图17-2-10是一个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是格点,Rt△ABC 的顶点都是图中的格点,其中点A,B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点C可能的位置共有( ) A.9个 B.8个 C.7个 D.6个1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3∶4∶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的比为________.12.如图17-2-11,在△ABC中,AB=3,AC=5,BC边上的中线AD=2,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CE.(1)求证:△DEC≌△DAB;(2)求证:CE⊥AE;(3)求BC边的长.图17-2-1113.某住宅小区在施工过程中留下了一块空地(图17-2-12中的四边形ABCD),经测量,在四边形ABCD中,AB=3 m,BC=4 m,CD=12 m,DA=13 m,∠B=90°.(1)连接AC,△ACD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2)小区为美化环境,欲在空地上铺草坪,已知草坪每平方米100元,则铺满这块空地共需花费多少元?图17-2-1214.小明的家位于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MN的东侧A处,某一天小明从家里动身沿南偏西30°方向走60米到达河边B处取水,然后沿另一方向走80米到达菜地C处浇水(家和菜地在河的同一侧),最终沿第三方向走100米回到家里.(1)依据题意画出图形;(2)小明在河边取水后是沿哪个方向行走的?15.张老师在一次“探究性学习”课中,设计了如下数表:n 2345…a 22-132-142-152-1…b 46810…c 22+132+142+152+1…(1)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猜想:以a,b,c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为什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质公开课课件.ppt
解:∵ AB=3,BC=4,∠B=90°,
D
∴ AC=5.又∵ CD=12,AD=13,
∴ AC2+CD2=52+122=169.
又∵ AD2=132=169,
A
即 AC2+CD2=AD2,
∴ △ACD是直角三角形. B
C
∴
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134+1512=36.
2
2
巩固练习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
追问1 类似这样的关系6,8,10;9,12,15是否 也是勾股数?如何验证?
追问2 通过对以上勾股数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 猜想?
拓展练习
问题2 通过例1及例2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学习了 像18,24,30;3,4,5;5,12,13这样的勾股数,大 家有没有发现18,24,30;3,4,5 这两组勾股数有什 么关系?
小时航行12 n mile.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
于点Q,R处,且相距
N
30 n mile .如果知道 “远航”号沿东北方
S
Q
向航行,能知道“海
R
天”号沿哪个方向航
行吗?
P
E
巩固练习
A、B、C三地的两两距离如图所示,A地在B 地的正东方向,C地在B地的什么方向?
正北方向
例题讲解
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3,BC=4, CD=12,AD=13,∠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一课时)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经历“实验测量-猜想-论证”的定理探究过程,体会“构造法”证明数学命题的基本思路2.了解逆命题的概念,并了解原命题为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命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内容及应用难点:体会构造法证明数学命题思路教学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谁能说出它的题设和结论?师生活动:共同回忆勾股定理内容追问:我们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是两天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反过来能否根据所给出的三边数量关系得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图中给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绳子,打上13个等距离的结,然后以3个、4个、5个间距的长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你认为结论正确吗?师生活动:学生测量课本中的三角形的角度,并计算三边长的关系实验探究:(1)画一画,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数的平方,分别以这些数为边长,画出三角形,①2.5 6 6.5 ② 6, 8 10 ③ 5 12 13(2)量一量,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3)想一想,请判断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并提出假设师生活动:学生小组比赛形式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和完成的质量 老师进行打分 已知:如图,△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2.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问题: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首先要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请大家完成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问题:要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只要证明∠C 是直角,由命题的条件,能证明么? (1) (2) (3) (4) (5) (6) (7) (8) (13) (12) (11) (10) (9)追问:对于△ABC ,我们难以证明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怎么办?师生活动:教师启发,我们可以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以a ,b 为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为c 然后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最后得出∠C 是直角,这样我们就完成了证明当我们证明了猜想的正确,那么猜想就变成了一个定理,我们就可以用它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作用:判定一个三角形三边满足什么条件时为直角三角形3应用定理例1 判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 a=15,b=17,c=8;(2) a=13,b=15,c=14;(3) a= 41 ,b=4,c=5.师生活动:先由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规范书写4,介绍逆命题的概念问题:比较我们刚刚学习的定理和勾股定理,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介绍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两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例2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命题.(2)对顶角相等;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命题.(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命题: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真命题.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口头回答问题,教师点评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进行相互讨论(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2)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命题,逆命题等知识,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A1 B1 C1 A B C ab c(3)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哪些过程?6,布置作业教科书第33页练习第1,2题习题17.2第4,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定理的概念、关系及勾股数;
.
_________三角
.
+b2=c2.
=b,B′C′=a,
B′C′(________) .
∴∠C____∠C′_____90°,即△ABC是__________三角形.
要点归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
特别说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判断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所对应的角为直角.
例1(教材P32例1变式题)若△ABC的三边a,b,c满足 a:b: c=3:4:5,是判断
△ABC的形状.
方法总结:已知三角形三边的比例关系判断三角形形状:先设出参数,表示出三条边的长,再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其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此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中有两个相同的数,那么该三角形还是等腰三角形.
例2(1)若△ABC的三边a,b,c,且a+b=4,ab=1,c=14,试说明△ABC是直角三角形.
(2)若△ABC的三边 a,b,c 满足a2+b2+c2+50=6a+8b+10c. 试判断△ABC的形状.
例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F是CD的中点,E为BC上一点,且CE=1
4
CB,试判断AF与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下列各组线段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2,3,4 B.3,4,6
C.5,12,13 D.4,6,7
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分别是3,4,5,则该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 ( )
A.4 B.3 C.2.5 D.2.4
3.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a2+b2-c2)=0,则△AB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2:勾股数
要点归纳:勾股数: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3,4,5;5,12,13;6,8,10;7,24,25;8,15,17;9,40,41;10,24,26等等.
勾股数拓展性质:一组勾股数,都扩大相同倍数k(k为正整数),得到一组新数,这组数同样是勾股数.
例4 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 ( ) A.6,8,10 B.7,8,9
C.0.3,0.4,0.5
D.52,122,132
方法总结:
根据勾股数的定义,勾股数必须为正整数,先排除小数,再计算最长边的平方是否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即可. 探究点3: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想一想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命题,分别为: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
为a,b,斜边为c,那么a 2+b 2=c 2;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有何联系?
要点归纳:原命题、逆命题与互逆命题: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我们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为互逆定理. A.3,4,7 B.5,12,13 C.1.5,2,2.5 D.1,3,5
2.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扩大同样的倍数,则得到的三角形 ( ) Array A.是直角三角形 B.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C.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D.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3.在△ABC中,∠A, ∠B, ∠C的对边分别a,b,c.
①若∠C- ∠B= ∠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②若c2=b2-a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③若(c+a)(c-a)=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④若∠A:∠B:∠C=5: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以上命题中的假命题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已知a、b、c是△ABC
-=,则△ABC的
c a
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
5.(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5cm,20cm,25cm,则该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______cm;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逆定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