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docx

人教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docx

初中数学试卷桑水出品《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一、知识要点: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a2 + b2= c2。

公式的变形:a2 = c2- b2, b2= c2-a2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满足a2 + b2= c2,那么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

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该定理在应用时,同学们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要点:①已知的条件: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②满足的条件:最大边的平方=最小边的平方+中间边的平方.③得到的结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最大边的对角是直角.④如果不满足条件,就说明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a2 +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注意:①勾股数必须是正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

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正整数倍后,仍是勾股数。

常见勾股数有:(3,4,5)(5,12,13) (6,8,10)(7,24,25)(8,15,17)(9,12,15)4、最短距离问题:主要运用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考点剖析考点一: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1、求阴影部分面积:(1)阴影部分是正方形;(2)阴影部分是长方形;(3)阴影部分是半圆.2. 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试探索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3、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 1、S 2、S 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S 1- S 2= S 3B. S 1+ S 2= S 3C. S 2+S 3< S 1D. S 2- S 3=S 14、四边形ABCD 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5、在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4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1.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勾股定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
3.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4.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勾股定理。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丰富数学思维。
3.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定义及其证明方法,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复杂直角三角形问题。
四、教学过程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现象,如建筑物、家具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提问引导: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勾股定理吗?”“勾股定理在我国古代是如何被发现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讲授新知
1.勾股定理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勾股定理。
2.自主探究,培养能力: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增强合作精神: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证明方法进行讨论。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故事、图片等素材,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用勾股定理作出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用勾股定理作出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

例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 条直角边长度分别为3和4,可以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度为5

另外,勾股定理还可以用于判断 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以及解决一些与距离、速度、时
间等相关的实际问题。
XX
PART 03
无理数概念及性质
REPORTING
无理数定义与分类
无理数定义
无法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实数 ,即不是有理数的实数。
• 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构造:通过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比关系,可以作出 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例如,可以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30° ,那么它的对边与斜边之比就是1:2,斜边长度就是无理数√3。
• 利用圆的性质构造:通过圆的性质也可以构造出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例如, 可以作一个直径为1的圆,然后在圆上取一个点A,使∠AOB=60°,那么线段 AB的长度就是无理数√3/2。
解题过程
首先,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1和2。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出斜边长度的平方为5。最后,通过对5开平方得到斜边长度为无理数$sqrt{5}$。
案例二
01
问题描述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30°,且斜边长度为2,求较短直
角边长度。
02 03
解题思路
根据30°-60°-90°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较短直角边长度等于斜边长 度的一半乘以$sqrt{3}$。因此,较短直角边长度为$2 times frac{1}{2} times sqrt{3} = sqrt{3}$,为无理数。
XX
PART 04
用勾股定理构造无理数线 段方法
REPORTING
方法一:通过已知有理数边长构造直角三角形
选择两个已知的有理 数作为直角三角形的 两条直角边。

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经典例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经典例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经典例题例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上的高为h ,则下列各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A.ah=B.C. +D.+=例二:在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着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S 1、S 2、S 3、S 4,则S 1+S 2+S 3+S 4= .例三: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1:3:2:2:::=DA CD BC AB ,且090=∠B ,求DAB ∠的度数。

例四:如图,北海海面上,一艘解放军军舰正在基地A 的正东方向且距A 地40海里的B 处训练,突然接基地命令,要该舰前住C 岛,接送一病危渔民到基地医院救治,已知C 岛在A 的北偏东060方向,且在B 北偏西045方向,军舰从B 处出发,平均每小时走20海里,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患病渔民送到基地医院?(精确到0.1小时,参考数据:41.12,73.13≈≈)例五:阅读下列解题过程: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满足222244a cbc 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222244a c b c a b -=, ①∴2222222()()()c a b a b a b -=+- ②∴222c a b =+ ③ ∴△ABC 为直角三角形.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 ; (2)错误的原因是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 。

例六:已知:矩形ABCD (四个角都是直角)。

(1)如图25—(1),P 为矩形ABCD 的边AD 上一点,求证:2222PD PB PC PA +=+。

(2)如图25—(2),当点P 运动到矩形ABCD 外时,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25—(3),当点P 运运到矩形ABCD 内时,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请说明你的理由。

●B CDA B B C C A D D P ● ●P P 25—(1) 25—(1)25—(3)A。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构造直角三角形; 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
(3)利用勾股定理等列方程; 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4.最后,就是冲刺阶段,也称为“备考篇”。在这一阶段,老师会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你自己。以前,学习的重点、难点、方法、思路都是以老师的意志为主线,但是,现在你要直接 、主动的研读《考试说明》,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掌握高考信息、命题动向。
小技巧 化非直角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模型
归纳小结
1、勾股定理: 如__果__直_角__三__角__形_的__两__直__角_边__长__分__别_为__a_,_b_,_斜_边__为__c.
那__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勾股定理有广泛的应用.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2课时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1: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 宽2.2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 为什么?
已知条件有哪些?
C
2m
A 1m B
1.木板能横着或竖着从门框通过吗? 2.这个门框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3.怎样判定这块木板能否通过木框?
3、学习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B
拓展迁移
在数轴上作出表示 20的点. 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宽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情景创设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引导学生提出探究勾股定理的需求。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应用拓展: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解决,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 Nhomakorabea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完成任务。
2.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互相协助,共同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小组展示成果: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探究性: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自主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合作性: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7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应用及折叠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7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应用及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的应用及折叠问题(1)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通常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2)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3)常见的类型: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②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等于以直角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和.③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篇】【经典例题】1.如图,在Rt△ABC中,∠C=90°,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图中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当AC=4,BC=2时,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4B.4πC.8πD.82.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或直径),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那么,这四个图形中,其面积S1、S2、S3满足S1+S2=S3的个数是()A.1B.2C.3D.43.如图,OP=1,过点P作PP1⊥OP且PP1=1,得OP1=;再过点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又过点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7=()A.B.C.D.4.现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弦图”.Rt△ABC中,∠ACB=90°,若AC=b,BC=a,请你利用这个图形解决下列问题:(1)试说明a2+b2=c2;(2)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6,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求(a+b)2的值.5.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3,求S1+S2+S3的值.6.如图,一架长25米的梯子,斜靠在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端离墙7米.(1)此时梯子顶端离地面多少米?(2)若梯子顶端下滑4米,那么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多少米?7.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米,此人以1米每秒的速度收绳,7秒后船移动到点D的位置,问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是直的)8.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km到达B 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9.如图,△ABC中,∠C=90°,AC=3,AB=5,点D是边BC上一点.若沿AD将△ACD翻折,点C 刚好落在AB边上点E处,则BD=.10.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BE的长是()A.3 B.4 C.5 D.611.矩形ABCD中AB=10,BC=8,E为AD边上一点,沿CE将△CDE对折,点D正好落在AB边上的F点.则AE的长是()A.3B.4C.5D.61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4,BC=6,点E在AB边上,将纸片沿CE折叠,点B落在点F处,EF,CF分别交AD于点G,H,且EG=GH,则AE的长为()A.B.1C.D.213.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3cm2B.4cm2C.6cm2D.12cm2。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习题一、经典例题精讲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例1.在ABC ∆中,90C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 解:⑴2210AB AC BC =+= ⑵228BC AB AC =-= 题型二: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例题1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解析:这是一道大家熟知的典型的“知二求一”的题。

把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后,.已知斜边长和一条直角边长,求另外一条直角边的长度,可以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根据勾股定理AC 2+BC 2=AB 2, 即AC 2+92=152,所以AC 2=144,所以AC=12.例题2 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 点1.5米的C 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 C 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 恰好落到D 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解析:同例题1一样,先将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如图2. 由题意可知△ACD 中,∠ACD=90°,在Rt △ACD 中,只知道CD=1.5,这是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知二求一”的类型。

标准解题步骤如下(仅供参考):解:如图2,根据勾股定理,AC 2+CD 2=AD 2设水深AC= x 米,那么AD=AB=AC+CB=x +0.5x 2+1.52=( x +0.5)2 解之得x =2. 故水深为2米.题型三: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例题3 如图3,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中点,F 是AB 上一点,且AB FB 41=那么△DEF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CB D A解析:这道题把很多条件都隐藏了,乍一看有点摸不着头脑。

仔细读题会意可以发现规律,没有任何条件,我们也可以开创条件,由AB FB 41 可以设AB=4a ,那么BE=CE=2 a ,AF=3 a ,BF= a ,那么在Rt △AFD 、Rt △BEF 和 Rt △CDE 中,分别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EF 和DE 的长,反过来再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去判断△DEF 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专题:第18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专题:第18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cbaHG F EDCB A方法二:bacbac cabca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a bcc baE D CBA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22c a b =+,22b c a =-,22a c b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 常见图形:ABC30°D CB A ADB CCB DA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 例1.在ABC ∆中,90C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 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 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 解:⑴2210AB AC BC =+=⑵228BC AB AC =-=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例2.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⑴224AC AB BC =-=, 2.4AC BCCD AB⋅==DBAC⑵设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k ,4k ∴222(3)(4)15k k +=,3k ∴=,54S =⑶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则17a b +=,22289a b +=,可得60ab =1302S ab ∴==2cm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21EDCBA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 解:作DE AB ⊥于E ,12∠=∠,90C ∠=︒ ∴ 1.5DE CD == 在BDE ∆中2290,2BED BE BD DE ∠=︒=-=Rt ACD Rt AED ∆≅∆ AC AE ∴=在Rt ABC ∆中,90C ∠=︒222AB AC BC ∴=+,222()4AE EB AC +=+3AC ∴=例4. ( 2014•安徽省,第8题4分)如图,Rt △ABC 中,AB =9,BC =6,∠B =90°,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 )A .B .C .4 D . 5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 设BN =x ,则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 =AN =9﹣x ,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 =3,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设BN=x,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D是BC的中点,∴BD=3,在Rt△ABC中,x2+32=(9﹣x)2,解得x=4.故线段BN的长为4.故选:C.点评: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涉及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中点的定义以及方程思想,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例5.已知长方形ABCD中AB=8cm,BC=10cm,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求CE的长.解析:解题之前先弄清楚折叠中的不变量。

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

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

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来小静勾股定理把几何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为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角图形的普遍性,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及其重要.教科书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及证明进程,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并让学生也去观察一样的图案,通过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发现它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进一步的探讨中,又让学生对一般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取得这些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对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并用赵爽证法加以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式,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熟悉结论研究的探讨进程(观察、想象、计算、猜想、证明),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周密审慎的思考习惯.《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来小静勾股定理把几何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为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角图形的普遍性,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及其重要.教科书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及证明进程,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并让学生也去观察一样的图案,通过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发现它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进一步的探讨中,又让学生对一般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取得这些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对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并用赵爽证法加以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式,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熟悉结论研究的探讨进程(观察、想象、计算、猜想、证明),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周密审慎的思考习惯.《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来小静勾股定理把几何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为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角图形的普遍性,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及其重要.教科书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及证明进程,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并让学生也去观察一样的图案,通过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发现它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进一步的探讨中,又让学生对一般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取得这些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对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并用赵爽证法加以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式,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熟悉结论研究的探讨进程(观察、想象、计算、猜想、证明),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周密审慎的思考习惯.。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1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一、基础知识点: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222+=a b 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见方法如下: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 b b =+=++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a b c c b a E D C B A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22c a b =+,22b c a =-,22a c b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与较长边的平方2c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b,c为a b c+<,时,以a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b,c为三边的三角形222a b c+>,时,以a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b,c及222+=只是一种表a b c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222a c b+=,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b,c为正整数时,称a,b,c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组勾股数:221,2,1n n n-+(2,n≥n为正整数);2221,22,221n n n n n++++(n 为正整数)2222,2,m n mn m n-+(,m n>m,n为正整数)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常见图形:A B C 30°D C B A A D B C10、互逆命题的概念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拓展: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例如,问学生“最短路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小组合作
1.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思考和探讨。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3)通过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1)观察分析法:观察立体图形,发现最短路程问题;
(2)勾股定理运用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程问题;
(3)实际问题解决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具体包括: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解决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程问题,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程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立体图形和最短路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课堂拓展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勾股定理在立体图形中的应用,还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1 (2)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1 (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S a b a a b b =+=++ 所以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22c a b =+,22b c a =-,22a c b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cbaHG F ED CBAbacbac ca bcab a bc cbaED CB A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常见图形:AB C30°D C BA ADB C10、互逆命题的概念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经典例题解析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经典例题解析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经典例题解析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经典例题解析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1、在Rt△ABC中,∠C=90°(1)已知a=6, c=10,求b, (2)已知a=40,b=9,求c;(3)已知c=25,b=15,求a.思路点拨: 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中,∠C=90°,a=6,c=10,b=(2) 在△ABC中,∠C=90°,a=40,b=9,c=(3) 在△ABC中,∠C=90°,c=25,b=15,a=举一反三【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答案】∵∠ACD=90°AD=13, CD=12∴AC2 =AD2-CD2=132-122=25∴AC=5又∵∠ABC=90°且BC=3∴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C2-BC2=52-32=16∴AB= 4∴AB的长是4.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2、如图,已知:在中,,, . 求:BC的长.思路点拨:由条件,想到构造含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则有,,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长.解析:作于D,则因,∴ ( 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勾股定理,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于P. 求证: .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而在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又∵ (已知),∴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 .【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和△ADE 中,∠BAC =∠DAE =90°,AB =AC ,AD =AE ,点C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 ,D 和B ,E .下列四个结论:①BD =CE , ②BD ⊥CE , ③∠ACE +∠DBC=30°, ④()2222BE AD AB=+.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2.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cm ,宽为10cm ,高为20cm ,点B 离点C5cm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去吃一滴蜜糖,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cm .A .25B .20C .24D .53.“勾股图”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引起很多人的兴趣.1955年希腊发行了以“勾股图”为背景的邮票(如图1),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曾对该图做了深入研究.如图2,在ABC 中,90ACB ∠=︒,分别以ABC 的三条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连结EB ,CM ,DG ,CM 分别与AB ,BE 相交于点P ,Q .若30ABE ∠=︒,则DGQM的值为( )A .32B .53C .45D .31-4.圆柱形杯子的高为18cm ,底面周长为24cm ,已知蚂蚁在外壁A 处(距杯子上沿2cm )发现一滴蜂蜜在杯子内(距杯子下沿4cm ),则蚂蚁从A 处爬到B 处的最短距离为( )A .813B .28C .20D .1225.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若S 1+S 2+S 3=15,则S 2的值是( )A .3B .154C .5D .1526.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3,b=4,c=6 B .a =1,2,3 C .a =5,b=6,c=8D .a 3b=2,57.在ABC 中,90C ∠=︒,30A ∠=︒,12AB =,则AC =( ) A .6B .12C .62D .38.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36、、B 345C 347D 2349.在△ABC 中,AB =10,BC =12,BC 边上的中线AD =8,则△ABC 边AB 上的高为( )A .8B .9.6C .10D .1210.在ABC ∆中,::1:1:2BC AC AB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11.如图,AB =12,AB ⊥BC 于点B , AB ⊥AD 于点A ,AD =5,BC =10,E 是CD 的中点,则AE 的长是____ ___.12.如图,点E 在DBC △边DB 上,点A 在DBC △内部,∠DAE =∠BAC =90°,AD =AE ,AB =AC ,给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①BD =CE ;②∠DCB =∠ABD =45°;③BD ⊥CE ;④BE 2=2(AD 2+AB 2).13.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1AB DC ==,BD 平分ABC ∠,BD CD ⊥,则AD BC +等于_________.14.如图,在Rt △ABC 中,∠B=90°,以AC 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COA ,已知BC=8,OB=102,则另一直角边AB 的长为__________.15.如图,已知△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与CD 交于点O ,∠BDC=∠BEC=90°,BF=CF ,若BC=8,2,则OF=______.16.如图所示,“赵爽弦图”是由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123,,S S S ,已知12310S S S ++=,则2S 的值是____.17.如图,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分别为50cm 、30cm 、60cm ,一只蚂蚁从点A 处沿着纸箱的表面爬到点B 处.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cm.18.如图的实线部分是由Rt ABC ∆经过两次折叠得到的.首先将Rt ABC ∆沿高CH 折叠,使点B 落在斜边上的点B '处,再沿CM 折叠,使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A '处.若图中90ACB ∠=︒,15cm BC =,20cm AC =,则MB '的长为______.19.在Rt ABC 中,90A ∠=︒,其中一个锐角为60︒,23BC =P 在直线AC 上(不与A ,C 两点重合),当30ABP ∠=︒时,CP 的长为__________.20.在△ABC 中,∠A=30°,∠B=90°,AC=8,点 D 在边 AB , 且3,点 P 是△ABC 边上的一个动点,若 AP=2PD 时,则 PD 的长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定义:如图1,平面上两条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点M 到直线AB 、CD 的距离分别为p 、q ,则称有序实数对(p ,q )是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0,0)的点有1个,即点O . (1)“距离坐标”为(1,0)的点有 个;(2)如图2,若点M 在过点O 且与直线AB 垂直的直线l 上时,点M 的“距离坐标”为(p ,q ),且∠BOD = 150︒,请写出p 、q 的关系式并证明;(3)如图3,点M 的“距离坐标”为(1,3),且∠DOB = 30︒,求OM 的长.22.如图1,在△ABC 中,AB =AC ,∠BAC =90°,D 为AC 边上一动点,且不与点A 点C 重合,连接BD 并延长,在BD 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AE =AB ,连接CE .(1)若∠AED =20°,则∠DEC = 度;(2)若∠AED =a ,试探索∠AED 与∠AE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2,过点A 作AF ⊥BE 于点F ,AF 的延长线与EC 的延长线交于点H ,求证:EH 2+CH 2=2AE 2.23.如图,在ABC 中,90BAC ∠=︒,AB AC =,点D 是BC 上一动点、连接AD ,过点A 作AE AD ⊥,并且始终保持AE AD =,连接CE , (1)求证:ABD ACE ≅; (2)若AF 平分DAE ∠交BC 于F ,①探究线段BD ,DF ,F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②若3BD =,4CF =,求AD 的长,24.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曾用图1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的会标(图2),其图案正是由“弦图”演变而来.“弦图”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组成,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请你根据图1解答下列问题:(1)叙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号语言叙述);(2)证明勾股定理;(3)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求()2a b +的值.25.如图1, △ABC 和△CD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C, CD=CE, AC>CD, ∠ACB=∠DCE=a ,且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E.(1)求证: AD=BE.(2)如图2,若a=90°,CM ⊥AE 于E.若CM=7, BE=10, 试求AB 的长.(3)如图3,若a=120°, CM ⊥AE 于E, BN ⊥AE 于N, BN=a, CM=b,直接写出AE 的值(用a, b 的代数式表示).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ABC ∆,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A 在y 轴正半轴上,点0()6,B -,点(6,0)C ,点D 在ABC ∆内部,点E 在ABC ∆的外部,32=AD ,30DOE ∠=︒,OF 与AB 交于点G ,连接DF ,DG ,DO ,OE .(1)求点A 的坐标;(2)判断DF 与O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直接写出ADG ∆的周长.27.已知n 组正整数:第一组:3,4,5;第二组:8,6,10;第三组:15,8,17;第四组:24,10,26;第五组:35,12,37;第六组:48,14,50;…(1)是否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若存在,请写出这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是否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若可以,请说明理由;若不可以,请举出反例.28.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满足DE⊥EF,垂足为点E,连接DF.(1)求∠EDF= (填度数);(2)延长DE交AB于点G,连接FG,如图2,猜想AG,GF,FC三者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3)①若AB=6,G是AB的中点,求△BFG的面积;②设AG=a,CF=b,△BFG的面积记为S,试确定S与a,b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9.(发现)小慧和小雯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得到一个三角形截面(截出的面),发现截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为什么呢?她们带着这个疑问请教许老师.(体验)(1)从特殊入手许老师用1个铆钉把长度分别为4和3的两根窄木棒的一端连在一起(如图,),保持不动,让从重合位置开始绕点转动,在转动的过程,观测的大小和的形状,并列出下表:的大小的形状…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请仔细体会其中的道理,并填空:_____,_____;(2)猜想一般结论在中,设,,(),①若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②若为锐角三角形,则满足____________;③若为钝角三角形,则满足_____________.(探索)在许老师的启发下,小慧用小刀在一个长方体橡皮上切出一个三角形截面(如图1),设,,,请帮助小慧说明为锐角三角形的道理.(应用)在小慧的基础上,小雯又切掉一块“角”,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截面(如图2),那么的形状是()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但不可能是钝角三角形C.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30.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B=2,CD是边AB的高线,动点E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C运动;同时,动点F从点C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设E的运动时间为t(s)(t>0).(1)AE=(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BCD的大小是度;(2)点E在边AC上运动时,求证:△ADE≌△CDF;(3)点E在边AC上运动时,求∠EDF的度数;(4)连结BE,当CE=AD时,直接写出t的值和此时BE对应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①由AB=AC ,AD=AE ,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 得出三角形ABD 与三角形ACE 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BD=CE ;②由三角形ABD 与三角形ACE 全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到BD 垂直于CE ;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D+∠DBC=45°,等量代换得到∠ACE+∠DBC=45°; ④由BD 垂直于CE ,在直角三角形B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系式,等量代换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解:如图,① ∵∠BAC=∠DAE=90°, ∴∠BAC+∠CAD=∠DAE+∠CAD , 即∠BAD=∠CAE ,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SAS ), ∴BD=CE , 故①正确;②∵△BAD ≌△CAE , ∴∠ABD=∠ACE , ∵∠ABD+∠DBC=45°, ∴∠ACE+∠DBC=45°,∴∠DBC+∠DCB=∠DBC+∠ACE+∠ACB=45°+45°=90°, ∴∠BDC=90°, ∴BD ⊥CE , 故②正确;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ACB=45°, ∴∠ABD+∠DBC=45°, ∵∠ABD=∠ACE ∴∠ACE+∠DBC=45°, 故③错误; ④∵BD ⊥CE ,∴在Rt △B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BE 2=BD 2+DE 2,∵△A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E=AD , ∴DE 2=2AD 2,∴BE 2=BD 2+DE 2=BD 2+2AD 2, 在Rt △BDC 中,BD BC <, 而BC 2=2AB 2, ∴BD 2<2AB 2, ∴()2222BE AD AB <+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个数为2个. 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A解析:A 【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把左侧面展开到水平面上,连结AB ;把右侧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把向上的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分别计算各情况下的AB ,再进行大小比较.【详解】把左侧面展开到水平面上,连结AB ,如图1()2210205925537AB =++==把右侧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如图2()()222010562525AB =++== 把向上的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如图3()()2210205725529AB =++==925725625>>∴53752925>>∴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25cm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及其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3.D解析:D【分析】先用已知条件利用SAS 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证出△EAB ≌△CAM ,之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分别可得30EBA CMA ==︒∠∠,60BPQ APM ==︒∠∠,12PQ PB =,然后设1AP =,继而可分别求出2PM =,PQ =,所以32QM QP PM =+=;易证Rt △ACB ≌Rt △DCG (HL),从而得DG AB ==然后代入所求数据即可得DG QM的值. 【详解】解:∵在△EAB 和△CAM 中 ,AE AC EAB CAM AB AM =⎧⎪=⎨⎪=⎩∠∠,∴△EAB ≌△CAM (SAS ),∴30EBA CMA ==︒∠∠,∴60BPQ APM ==︒∠∠,∴90BQP ∠=︒,12PQ PB =, 设1AP =,则AM =2PM=,1PB =,12PQ =,∴2QM QP PM =+=+=; ∵ 在Rt △ACB 和Rt △DCG 中,CG BC AC CD =⎧⎨=⎩, Rt △ACB ≌Rt △DCG (HL ),∴DG AB ==∴33133DGGM==-+.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等知识.4.C解析:C【解析】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F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如图所示,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A′B2222=1216A D BD'++ (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最短路径等知识.将圆柱侧面展开,化曲面为平面并作出A关于EF的对称点A′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解析】将四边形MTKN的面积设为x,将其余八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一个设为y,∵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1+S2+S3=15,∴得出S1=8y+x,S2=4y+x,S3=x,∴S1+S2+S3=3x+12y=15,即3x+12y=15,x+4y=5,所以S2=x+4y=5,故答案为5.点睛:将四边形MTKN的面积设为x,将其余八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一个设为y,用x,y 表示出S1,S2,S3,再利用S1+S2+S3=15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 、222346+≠,C 、222568+≠,D 、2222+≠,故错误;B 、22213+==,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勾股定理的定理与运算.7.D解析:D【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 ,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C=90°,∠A=30°,∴BC=12AB=6,由勾股定理得,=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依次计算各项后即可解答.【详解】选项A ,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选项B ,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选项C ,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选项D ,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9.B解析:B【分析】如图,作CE AB ⊥与E,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D BC ⊥,再利用面积法求出EC 即可.【详解】如图,作CE AB ⊥与E.AD 是ABC ∆的中线,BC =12,∴BD=6,10,8,6,AB AD BD ===∴ 222AB AD BD =+,90,ADB ∴∠=,AD BC ∴⊥ 11,22ABC S BC AD AB CE ∆== 1289.6.10CE ⨯∴== 故选B.【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面积法求三角形的高.10.D 解析:D【分析】根据题意设出三边分别为k 、k 2k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又有BC 、AC 边相等,所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详解】设BC 、AC 、AB 分别为k ,k 2k ,∵k 2+k 2=2k )2,∴BC 2+A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又BC=AC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设k 法与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难点,也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5【详解】解:如图,延长AE 交BC 于点F ,∵点E 是CD 的中点,∴DE=CE ,,∵AB ⊥BC ,AB ⊥AD,∴AD ∥BC,∴∠ADE=∠BCE 且DE=CE ,∠AED=∠CEF,∴△AED ≌△FEC (ASA ),∴AD=FC=5,AE=EF,∴BF=BC-FC=5,∴在Rt △ABF 中,2213AF AB BF =+=,6.52AF AE == 故答案为:6.5.12.①③【分析】 ①由已知条件证明DAB ≌EAC 即可;②由①可得∠ABD=∠ACE<45°,∠DCB>45°;③由∠ECB+∠EBC=∠ABD+∠ECB+∠ABC=∠ACE+∠ECB+∠ABC =45°+45°=90°可判断③; ④由BE 2=BC 2-EC 2=2AB 2-(CD 2﹣DE 2)=2AB 2-CD 2+2AD 2=2(AD 2+AB 2)-CD 2可判断④.【详解】解:∵∠DAE =∠BAC =90°,∴∠DAB =∠EAC ,∵AD =AE ,AB =AC ,∴∠AED=∠ADE=∠ABC=∠ACB=45°, ∵在DAB 和EAC 中,AD AE DAB EAC AB AC ⎧⎪⎨⎪⎩===,∴DAB ≌EAC ,∴BD =CE ,∠ABD =∠ECA ,故①正确;由①可得∠ABD=∠ACE<45°,∠DCB>45°故②错误;∵∠ECB+∠EBC=∠ABD+∠ECB+∠ABC=∠ACE+∠ECB+∠ABC =45°+45°=90°,∴∠CEB =90°,即CE ⊥BD ,故③正确;∴BE 2=BC 2-EC 2=2AB 2-(CD 2﹣DE 2)=2AB 2-CD 2+2AD 2=2(AD 2+AB 2)-CD 2. ∴BE 2=2(AD 2+AB 2)-CD 2,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公式是解题关键.13.3【分析】由//AD BC ,BD 平分ABC ∠,易证得ABD ∆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得1AD AB ==,又由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易证得2C DBC ∠=∠,然后由BD CD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30DBC ∠=︒,则可求得BC 的值,继而求得AD BC +的值.【详解】解:∵//AD BC ,AB DC =,∴C ABC ∠=∠,ADB DBC ∠=∠,∵BD 平分ABC ∠,∴2ABC DBC ∠=∠,ABD DBC ∠=∠,∴ABD ADB ∠=∠,∴1AD AB ==,∴2C DBC ∠=∠,∵BD CD ⊥,∴90BDC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90DBC C ∠+∠=︒,∴260C DBC ∠=∠=︒,∴2212BC CD ==⨯=,∴123AD BC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14.12【分析】延长BA 至E ,使AE=BC ,并连接OE.证∆BCO ≅∠EAO ,再证三角形BO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E=()()222210210220BO EO +=+=,可得AB=BE-AE.【详解】如图,延长BA 至E ,使AE=BC ,并连接OE.因为三角形CO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O=AO,∠AOC=∠BOC+∠AOB=90°因为∠ABC=90°,∠AOC=90°,所以∠BAO+∠BCO=180°,又∠BAO+∠OAE=180° 所以∠BCO=∠OAE所以∆BCO ≅∠EAO所以BO=EO, ∠BOC=∠EOA所以,∠BOE=∠EOA+∠AOB=90°所以三角形BO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22210210220BO EO +=+=所以AB=BE-AE=20-8=12故答案为:12【点睛】考核知识点:全等三角形,勾股定理.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关键. 1510【分析】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C 的值,再用勾股定理求出OE 的值,然后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FG 的的值,最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OF 的值即可.【详解】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如下图所示:∵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 CF =,8BC = ∴422DC DB ===∵2OD =∴32OC DC OD =-= ∴2234OB BD DO +=设OE x =,∵∠BEC=90°则()2222OC OE BC OB OE -=-+ ∴33417OE = ∴22123417EC OC EO =-=∵BF CF =,FG ⊥BE ,∠BEC=90° ∴1634217FG EC == ∴2034BE BO OE =+=∴17342GO GE OE BE OE =-=-= ∴22=10OF GO G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综合度比较高,准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16.103. 【分析】 根据八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得出CG=NG ,CF=DG=NF ,再根据()21S CG DG =+,22S GF =,()23S NG NF =-,12310S S S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八个直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CG=NG ,CF=DG=NF∴()2222122S CG DG CG DG CG DG GF CG DG =+=++=+ 22S GF =()22232S NG NF NG NF NG NF =-=+-∴2222212322310S S S GF CG DG GF NG NF NG NF GF ++=+⋅+++-⋅== ∴2103GF =故2103S = 故答案为10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由勾股定理和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7.100【解析】蚂蚁有三种爬法,就是把正视和俯视(或正视和侧视,或俯视和侧视)二个面展平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求其对角线:第一种情况:如图1,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上面组成一个平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0cm 和50cm ,则所走的最短线段AB==10cm ;第二种情况:如图2,把我们看到的左面与上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10cm 和30cm ,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10cm ;第三种情况:如图3,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右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0cm 和60cm ,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100cm ; 三种情况比较而言,第三种情况最短. 故答案为100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线问题;通常应把立体几何中的最短路线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求两点间距离的问题;注意长方体展开图形应分情况进行探讨. 18.3【分析】根据题意利用折叠后图形全等,并利用等量替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知','ACM A CM BCH B CH ≅≅,∵15cm BC =,20cm AC =,∴'15,'20,BC B C cm AC A C cm ====''20155A B cm =-=,∵90ACB ∠=︒,∴'A M AB ⊥(等量替换),CH AB ⊥(三线合一),∴25,AB cm = 利用勾股定理假设MB '的长为m ,'257AM AM m ==-,则有222(257)5m m +-=,解得3m =,所以MB '的长为3.【点睛】本题考查几何的翻折问题,熟练掌握并综合利用等量替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19.23或2或4【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4种情况进行讨论,利用含30°角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解答. 【详解】解:如图1:当∠C=60°时,∠ABC=30°,与∠ABP=30°矛盾;如图2:当∠C=60°时,∠ABC=30°,∵∠ABP=30°,∴∠CBP=60°,∴△PBC 是等边三角形,∴23CP BC ==如图3:当∠ABC=60°时,∠C=30°,∵∠ABP=30°,∴∠PBC=60°-30°=30°,∴PC=PB , ∵23BC =, ∴222213,(23)(3)32AB BC AC BC AB ===-=-=, 在Rt △APB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AP AB BP +=, 即222()AC PC AB PC -+=,即222(3)(3)PC PC -+=,解得2PC =,如图4:当∠ABC=60°时,∠C=30°,∵∠ABP=30°,∴∠PBC=60°+30°=90°,∴12BP PC = 在Rt △BCP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BP BC PC +=,即2221()(23)2PC PC +=,解得PC=4(已舍去负值).综上所述,CP 的长为232或4.故答案为:23或2或4.【点睛】本题考查含30°角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理解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边是斜边的一半,并能通过勾股定理去求另外一个直角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3或3或15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 ,勾股定理求出A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B=90°,∠A=30°,∴BC=12AC=12×8=4, 由勾股定理得,22228443AC BC -=-=43333AD ∴==当点P 在AC 上时,∠A=30°,AP=2PD ,∴∠ADP=90°,则AD 2+PD 2=AP 2,即(32=(2PD )2-PD 2,解得,PD=3,当点P 在AB 上时,AP=2PD ,3∴3当点P 在BC 上时,AP=2PD ,设PD=x ,则AP=2x ,由勾股定理得,BP 2=PD 2-BD 2=x 2-3,()(222233x x ∴-=-解得,15 故答案为:331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三、解答题21.(1)2;(2)3q p =;(3)27OM = 【分析】(1)根据“距离坐标”的定义结合图形判断即可;(2)过M 作MN ⊥CD 于N ,根据已知得出MN q =,OM p =,求出∠MON =60°,根据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2232MN MO NO p =-=即可解决问题;(3)分别作点M 关于AB 、CD 的对称点F 、E ,连接EF 、OE 、OF ,连接MF 、ME 分别交AB 、CD 于P 点、Q 点,首先证明OM OE OF EF ===,求出2MF =,23ME =,然后过F 作FG QM ⊥,交QM 延长线于G ,根据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1FG =,3MG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 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在直线CD 上,且在点O 的两侧各有一个,共2个, 故答案为:2;(2)过M 作MN CD ⊥于N ,∵直线l AB ⊥于O ,150BOD ∠=︒,∴60MON ∠=︒,∵MN q =,OM p =,∴1122NO MO p ==, ∴2232MN MO NO p =-=, ∴3q p =; (3)分别作点M 关于AB 、CD 的对称点F 、E ,连接EF 、OE 、OF ,连接MF 、ME 分别交AB 、CD 于P 点、Q 点.∴OFP OMP △≌△,OEQ OMQ △≌△,∴FOP MOP ∠=∠,EOQ MOQ ∠=∠,OM OE OF ==,∴260EOF BOD ∠=∠=︒,∴△OEF 是等边三角形,∴OM OE OF EF ===,∵1MP =,3MQ =, ∴2MF =,23ME =,∵30BOD ∠=︒,∴150PMQ ∠=︒,过F 作FG QM ⊥,交QM 延长线于G ,∴30FMG ∠=︒,在Rt FMG △中,112FG MF ==,则3MG =, 在Rt EGF 中,1FG =,33EG ME MG =+=,∴22(33)127EF =+=,∴27OM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应用,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新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1)45度;(2)∠AEC ﹣∠AED =45°,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 =140°,可得∠CAE =5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 =∠ACE =65°,即可求解;(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 =180°﹣2α,可得∠CAE =90°﹣2α,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 =∠ACE =45°+α,可得结论;(3)如图,过点C 作CG ⊥AH 于G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H 2EF ,CH =2CG,由“AAS”可证△AFB≌△CGA,可得AF=CG,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1)∵AB=AC,AE=AB,∴AB=AC=AE,∴∠ABE=∠AEB,∠ACE=∠AEC,∵∠AED=20°,∴∠ABE=∠AED=20°,∴∠BAE=140°,且∠BAC=90°∴∠CAE=50°,∵∠CAE+∠ACE+∠AEC=180°,且∠ACE=∠AEC,∴∠AEC=∠ACE=65°,∴∠DEC=∠AEC﹣∠AED=45°,故答案为:45;(2)猜想:∠AEC﹣∠AED=45°,理由如下:∵∠AED=∠ABE=α,∴∠BAE=180°﹣2α,∴∠CAE=∠BAE﹣∠BAC=90°﹣2α,∵∠CAE+∠ACE+∠AEC=180°,且∠ACE=∠AEC,∴∠AEC=45°+α,∴∠AEC﹣∠AED=45°;(3)如图,过点C作CG⊥AH于G,∵∠AEC﹣∠AED=45°,∴∠FEH=45°,∵AH⊥BE,∴∠FHE=∠FEH=45°,∴EF=FH,且∠EFH=90°,∴EH2EF,∵∠FHE=45°,CG⊥FH,∴∠GCH=∠FHE=45°,∴GC=GH,∴CH2CG,∵∠BAC=∠CGA=90°,∴∠BAF+∠CAG=90°,∠CAG+∠ACG=90°,∴∠BAF =∠ACG ,且AB =AC ,∠AFB =∠AGC ,∴△AFB ≌△CGA (AAS )∴AF =CG ,∴CH =2AF,∵在Rt △AEF 中,AE 2=AF 2+EF 2,∴(2AF )2+(2EF )2=2AE 2,∴EH 2+CH 2=2AE 2.【点睛】本题是综合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动点问题,三个问题由易到难,在熟练掌握各个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找到问题之间的内部联系,层层推进去解答是关键.23.(1)见详解(2)①结论:222BD FC DF +=,证明见详解②35【分析】(1)根据SAS ,只要证明BAD CAE ∠=∠即可解决问题;(2)①结论:222BD FC DF +=.连接EF ,进一步证明90ECF ∠=︒,DF EF =,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证;②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在Rt ADG 中求出AG 、DG 即可求解.【详解】解:(1)∵AE AD ⊥∴90DAC CAE ∠+∠=︒∵90BAC ∠=︒∴90DAC BAD ∠+∠=︒∴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 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2)①结论:222BD FC DF +=证明:连接EF ,如图:∵ABD △≌ACE △∴B ACE ∠=∠,BD CE =∴90ECF BCA ACE BCA B ∠=∠+∠=∠+∠=︒∴222FC CE EF +=∴222FC BD EF +=∵AF 平分DAE ∠∴DAF EAF ∠=∠∴在DAF △和EAF △中AD AE DAF EAF AF AF =⎧⎪∠=∠⎨⎪=⎩∴DAF △≌EAF △()SAS∴DF EF =∴222FC BD DF +=即222BD FC DF +=②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如图:∵由①可知222223425DF BD FC =+=+=∴5DF =∴35412BC BD DF FC =++=++=∵AB AC =,AG BC ⊥ ∴1112622BG AG BC ===⨯= ∴633DG BG BD =-=-=∴在Rt ADG 中,22223635AD DG AG =+=+=故答案是:(1)见详解(2)①结论:222BD FC DF +=,证明见详解②3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综合性较强,属中档题,学会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进行推理证明.24.(1)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5.【分析】(1)直接叙述勾股定理的内容,并用字母表明三边关系;(2)利用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和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之间的关系列式整理即可证明;(3)将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由勾股定理的内容可得出()2a b +为大正方形面积和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求得.【详解】解:(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b ,斜边为 c ,a 2+b 2= c 2.(2)∵ S 大正方形=c 2,S 小正方形=(b-a)2,4 S Rt △=4×12ab=2ab , ∴ c 2=2ab+(b-a)2=2ab+b 2-2ab+a 2=a 2+b 2,即 a 2+b 2= c 2.(3)∵ 4 S Rt △= S 大正方形- S 小正方形=13-1=12,∴ 2ab=12.∴ (a+b)2= a 2+b 2+2ab=c 2+2ab=13+12=25.【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勾股定理的几何验证,利用等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及运用勾股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1)见解析;(2)26;(3)3a+ 【分析】(1)由∠ACB=∠DCE 可得出∠ACD=∠BCE ,再利用SAS 判定△ACD ≌△BCE ,即可得到AD=BE ;(2)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M=12DE ,同(1)可证△ACD ≌△BCE ,得到AD=BE ,然后可求AE 的长,再判断∠AEB=90°,即可用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3)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易得∠CAB=∠CBA=∠CDE=∠CED=30°,根据30度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推出∠BEN=60°,在Rt △BEN 中即可求出BE ,由于BE=AD ,所以利用AE=AD+DE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1)∵∠ACB=∠DCE∴∠ACB-∠BCD=∠DCE-∠BCD ,即∠ACD=∠BCE在△ACD 和△BCE 中,AC=BC ACD=BCE CD=CE ⎧⎪∠∠⎨⎪⎩∴△ACD ≌△BCE (SAS )∴AD=BE(2)∵∠DCE=90°,CD=CE ,∴△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M ⊥DE ,∴CM 平分DE ,即M 为DE 的中点∴CM=12DE , ∴DE=2CM=14,∵∠ACB=∠DCE∴∠ACB-∠BCD=∠DCE-∠BCD ,即∠ACD=∠BCE在△ACD 和△BCE 中,AC=BC ACD=BCE CD=CE ⎧⎪∠∠⎨⎪⎩∴△ACD ≌△BCE (SAS )∴AD=BE=10,∠CAD=∠CBE∴AE=AD+DE=24如图,设AE ,BC 交于点H ,在△ACH 和△BEH 中,∠CAH+∠ACH=∠EBH+∠BEH ,而∠CAH=∠EBH ,∴∠BEH=∠ACH=90°,∴△ABE 为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2222AB=AE BE =2410=26++(3)由(1)(2)可得△ACD ≌△BCE ,∴∠DAC=∠EBC ,∵△ACB ,△DCE 都是等腰三角形,∠ACB=∠DCE=120°∴∠CAB=∠CBA=∠CDE=∠CED=30°,∵CM ⊥DE ,∴∠CMD=90°,DM=EM ,∴CD=CE=2CM ,3CM∴33∵∠BEN=∠BAE+∠ABE=∠BAE+∠EBC+∠CBA=∠BAE+∠DAC+∠CBA=30°+30°=60°, ∴∠NBE=30°,∴BE=2EN ,3EN∵BN=a∴=AD ∴+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旋转模型,掌握此模型的特点得到全等三角形是关键,其中还需要用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与30度所对的直角边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是关键.26.(1)(0,;(2)DF OE =;(3)9+【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6OB =,12AB AC BC ===,由勾股定理得出OA ==A 的坐标;(2)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 AE =,AF AO =,60FAO DAE ∠=∠=︒,证出FAD OAE ∠=∠,由SAS 证明FAD OAE ∆≅∆,即可得出DF OE =;(3)证出90AGO ∠=︒,求出9AG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E AFD ∠=∠,证出6090FDO AFD AOD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12DG OF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0()6,B -,点(6,0)C ,6OB ∴=,12AB AC BC ===,OA === ∴点A 的坐标为(0,;(2)DF OE =;理由如下: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AD AE ∴=,AF AO =,60FAO DAE ∠=∠=︒,FAD OAE ∴∠=∠,在FAD ∆和OAE ∆中,AF AO FAD OAE AD AE =⎧⎪∠=∠⎨⎪=⎩,()FAD OAE SAS ∴∆≅∆,DF OE ∴=;(3)60AOF ∠=︒,30FOB ∴∠=︒,60ABO ∠=︒,90AGO ∴∠=︒,AFO ∆是等边三角形,AO =·sin 6092AG OA ∴=︒==, FAD OAE ∆≅∆,AOE AFD ∴∠=∠,30DOE AOD AOE ∠=︒=∠+∠,30AOD AFD ∴∠+∠=︒,FDO AFD FAO AOD ∠=∠+∠+∠,60603090FDO AFD AOD ∴∠=∠+︒+∠=︒+︒=︒,AG OF ⊥,AOF ∆为等边三角形,G ∴为斜边OF 的中点,1122DG OF ∴==⨯=ADG ∴∆的周长9AG AD DG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7.(1)不存在,见解析;(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这n 组正整数符合规律m 2-1,2m ,m 2+1(m≥2,且m 为整数).分三种情况:m 2-1=71;2m=71;m 2+1=71;进行讨论即可求解;(2)由于(m 2-1) 2+(2m ) 2=m 4+2m 2+1=(m 2+1) 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不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可知,这n 组正整数符合规律21m -,2m ,21m +(2m ≥,且m 为整数). 若2171m -=,则272m =,此时m 不符合题意;若271m =,则35.5,m =,此时m 不符合题意;若2171m +=,则270m =,此时m 不符合题意,所以不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理由如下:对于一组数:21m -,2m ,21m +(2m ≥,且m 为整数).因为2224222(1)(2)21(1)m m m m m -+=++=+所以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1m -,2m ,21m +(2m ≥,且m 为整数),则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勾股定理一.知识归纳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见方法如下: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a HG FEDCB A方法二:b ac b a cca b c a 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a b ccb a E DCB A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c =b,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 常见图形:A B C 30°D CB A AD B CCB D A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例1.在ABC ∆中,90C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解:⑴10AB ==⑵8BC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例2.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⑴4AC ==, 2.4AC BC CD AB⋅== DB A C⑵设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k ,4k ∴222(3)(4)15k k +=,3k ∴=,54S =⑶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则17a b +=,22289a b +=,可得60ab =1302S ab ∴==2cm 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21E DCBA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解:作DE AB ⊥于E ,12∠=∠,90C ∠=︒∴ 1.5DE CD ==在BDE ∆中90,2BED BE ∠=︒=Rt ACD Rt AED ∆≅∆AC AE ∴=在Rt ABC ∆中,90C ∠=︒222AB AC BC ∴=+,222()4AE EB AC +=+3AC ∴=例4.如图Rt ABC ∆,90C ∠=︒3,4AC BC ==,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求阴影部分面积答案:6题型三: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例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AB CD E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8AB =m ,2CD =m ,8BC =m ,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则6AE =m ,8DE =m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10AD =答案:10m题型四: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例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判定ABC ∆是否为Rt ∆ ① 1.5a =,2b =, 2.5c = ②54a =,1b =,23c = 解:①22221.52 6.25a b +=+=,222.5 6.25c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C ∠=︒ ②22139b c +=,22516a =,222bc a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7.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解: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理由:222()264a b a b ab +=+-=,且264c =222a b c ∴+=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题型五: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综合应用例8.已知ABC ∆中,13AB =cm ,10BC =cm ,BC 边上的中线12AD =cm ,求证:AB AC =证明:D CB AAD 为中线,5BD DC ∴==cm在ABD ∆中,22169AD BD +=,2169AB =222AD BD AB ∴+=, 90ADB ∴∠=︒,222169AC AD DC ∴=+=,13AC =cm ,AB AC ∴=.。

知识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重点解析试题(精选)

知识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重点解析试题(精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重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64 B.16 C.8 D.42、下列四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A.5,12,13 B.23,24,25C.1D.7,24,26BC,F是AC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3、如图,在等边△ABC中,AD⊥BC于D,延长BC到E,使CE=12EF交AB于G,BG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G,AD于点M,点N,连接GN,CN,下列结论:①∠ACN=EF;③∠GNC=120°;④GM=CN;⑤EG⊥AB,其中正确的个数是()∠BCN;②GF=12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若AB =3,BD =2,CD =1,则AC 的长为( )A .6BCD .45、有下列条件:①A B C ∠+∠=∠;②::3:4:5A B C ∠∠∠=;③C A B ∠=∠-∠;④::3:4:5a b c =,其中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6、如图,在等腰1Rt OAA 中,190OAA ∠=︒,1OA =,以OA 1为直角边作等腰12Rt OA A ,以OA 2为直角边作等腰23Rt OA A ,则2n OA 的长度为( )A .2nB .C .2nD .27 )的直角三角形.A .1,3B .5,5C .2,3D .1,98、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4,5,6 B.1,1C.6,8,13 D.5,12,159、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64 B.8 C.16 D.610、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b(b>a),则(a+b)2的值为().A.24 B.25 C.49 D.13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AB⊥BC,CD⊥BC,垂足分别为B,C,P为线段BC上一点,连结PA,PD.已知AB=5,DC=4,BC=12,则AP+DP的最小值为_____.2、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B,C,D,E,F均落在格点上.(Ⅰ)BAF的大小为________(度);(Ⅱ)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一条直线把这个六边形AB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并简要说明画法(不要求证明)________________.3、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8cm,BC=17cm,点O在边BC上,且OB=10cm.将纸片沿过点O 的直线折叠,若点B恰好落在边AD上的点F处,则AF的长为 _____cm.4、把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十字形纸板(如图)剪开,使剪成的若干块能够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最少只需要剪_________刀.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6,则第三边的边长是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已知点A、B都在格点上(网格线的交点叫做格点),且它们的坐标分别是A(2,-4)、B(3,-1).(1)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2)若点C的坐标是(0,-2),将△ABC先沿y轴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再沿y轴翻折得到△A1B1C1,画出△A1B1C1,B1点的坐标是;(3)111△的面积为___;A B C(4)在现有的网格中,到点B1距离为10的格点的坐标是2、如图,△ABC中,AB=AC=8厘米,BC=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动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C运动,同时,动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连接DP,PQ.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回答下列问题:(1)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____厘米/秒时,△BPD和△CPQ全等;(2)若动点P的速度不变,同时动点Q以5厘米/秒的速度出发,两个点运动方向不变,沿△ABC的三边运动.①请求出两点首次相遇时的t值,并说明此时两点在△ABC的哪一条边上;②在P、Q两点首次相遇前,能否得到以PQ为底的等腰△APQ?如果能,请直接写出t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如图①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B=13cm,BC=5cm,将其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折痕为BD(如图②),求AC和DC的长.4、一架梯子长13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5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7米到C,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5、如图,AB为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m的D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地面上的C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处爬到树顶A处,利用拉在A处的滑绳AC,滑到C处,另一只猴子从D处滑到地面B,再由B跑到C,已知两只猴子所经路程都是16m,求树高AB.---------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正方形A 的面积,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A 的面积=289-225=64,∴字母A8,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2、A【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有a 、b 、c 三个正整数,满足222+=a b c ,称为勾股数.由此判定即可.【详解】解:A 、22251213+=,是勾股数,符合题意;B 、222222(3)(4)(5)+≠,不是勾股数,不符合题意;CD 、22272426+≠,不是勾股数,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数,熟练掌握勾股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B【分析】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M 不是AB 中点可判断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30E ∠=︒,由60B ∠=︒可判断⑤;设AG x =,则2AF FC CE x ===,表示EF 和FG 的长可判断②;作辅助线,构建三角形全等,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NH NM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BN CN NG ==,证明()Rt NGM Rt NCH HL ≅,NG GM >可判断③④.【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MN 是BG 的垂直平分线M ∴不是AB 中点,N 点不在∠ACB 的角平分上,∴CN 不平分∠ACB ,ACN BCN ∴∠≠∠,故①错误;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BAC ACB ∴∠=∠=∠=︒,AC BC =, 12CE BC =,F 是AC 的中点, CF CE ∴=,E CFE ∴∠=∠,60ACB E CFE ∠=∠+∠=︒,30E ∴∠=︒,90BGE ∴∠=︒,EG AB ∴⊥,故⑤正确;设AG x =,则2AF FC CE x ===,FG ∴=,6BE x =,在Rt BGE 中,3BG x =,EG =,EF EG FG ∴=-==,12GF EF ∴=,故②正确;如图,过N 作NH AC ⊥于H ,连接BN ,在等边ABC 中,AD BC ⊥,AD ∴平分BAC ∠,BN CN =,MN AB ⊥,NH NM ∴=, MN 是BG 的垂直平分线,BN NG ∴=,BN CN NG ∴==,在Rt NMG 中,NG GM >,GM CN ∴≠,故④错误;在Rt NGM 和Rt NCH △中,MN NH GN NC =⎧⎨=⎩, ()Rt NGM Rt NCH HL ∴≅,GNM CNH ∴∠=∠,MNH CNG ∴∠=∠,60ANM ANH ∠=∠=︒,120GNC ∴∠=︒,故③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4、B【分析】由勾股定理先求出Rt △ADB 的直角边AD 的长,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求Rt △ADC 的斜边AC 的长即可.【详解】解: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ADB =∠ADC =90°.∵在Rt △ADB 中,AB =3,BD =2,∴AD =在Rt △ADC 中,AD CD =1,∴AC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勾股定理.5、C【分析】由题意根据所给的数据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①由题意知,180A B C C ︒∠+∠=-∠=∠,解得90C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②518075345C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③由题意知,180C B A A ︒∠+∠=-∠=∠,解得90A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④由题意知,22225a b c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注意掌握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C【分析】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分别求出各边长,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OAA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1,∴AA1=OA=1,OA11;∵△OA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1A2=OA1,OA21=2=2;∵△OA2A3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2A3=OA2=2,OA32=3;∵△OA3A4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3A4=OA3OA4OA3=4=4,∵△OA4A5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4A5=OA4=4,OA54=5.OA的长度为2n=2n,∴2n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应用勾股定理得出是解题关键.7、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直接进行排除选项.【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可得:A=BCD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B【分析】欲求证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解:A、52+42≠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B、12+1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C、62+82≠1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D、122+52≠15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正确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正方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知: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A=289-225=6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最大的贡献就是沟通“数”与“形”的关系,它的验证和利用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即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来解决.能否由实际的问题,联想到用勾股定理的知识来求解是本题的关键.10、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5a b+=,再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可得224ab=,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2225a b+=,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25124-=,∴14242ab⨯=,即224ab=,∴()2222252449a b a b ab+=++=+=.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5【分析】延长AB至点E,使BE=AB,过点D作DF⊥AB于F,得到DF及EF的长,当点E、P、D共线时,AP+DP=DE有最小值,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即可.【详解】解:延长AB至点E,使BE=AB,过点D作DF⊥AB于F,则BF=CD=4,DF=BC=12,AP+DP=EP+DP,当点E、P、D共线时,AP+DP=DE有最小值,在直角三角形DEF中,EF=BE+BF=5+4=9,DE==,15∴AP+DP的最小值为15,故答案为:15.【点睛】此题考查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熟记最短路径问题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是解题的关键.2、90 连接AE与BF交于点O,连接BD,CE交于点P,过点O,P作直线l.【分析】(1)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F,AB,BF的长,再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出ABF∆是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2)连接AE与BF交于点O,连接BD,CE交于点P,过点O,P作直线l,则可得结论.【详解】解:(1)连接BF,如图,由勾股得,22222222AF AB BF=+==+==+=215,125,21310∵222+=AF AB BF∴ABF∆是直角三角形∴90BAF∠=︒故答案为:90;(2)连接AE与BF交于点O,连接BD,CE交于点P,过点O,P作直线l,如图,则直线l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应用与设计作图,首先要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对所作图形的要求,结合对应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的方法作图.3、16过点F作FE⊥BC于点E,则EF=AB=8cm,AF=BE,根据折叠知识,可得OF=OB=10cm.在Rt OE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OE=6cm,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点F作FE⊥BC于点E,则EF=AB=8cm,AF=BE,在长方形ABCD中,CD=AB=8cm,根据题意得:OF=OB=10cm.在Rt OEF中,由勾股定理得:OE,6cm∴AF=BE=OB+OE=16cm.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图形的折叠,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图形折叠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4、2【分析】利用使剪成的若干块能够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结合图形得出即可.解:如图所示: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十字形纸板(如图1)剪开,使剪成的若干块能够拼成一个大正2刀.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剪拼,勾股定理及无理数的计算,结合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四边形四条边相等是解题关键.5、【分析】由于这两条边可以为直角边,也可以是一条直角边一条斜边,从而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详解】解:分两种情况:;(1)3、6(2)3为直角边,6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关键要明确本题利用了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1、(1)(3,1)--;(2)(-3,3) 图见解析;(3)4;(4)(5,-3)或 (3,-5)【分析】(1)直接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写出点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即可;(2)根据题中方式平移并翻折,画出图形,写出坐标即可;(3)直接用111A B C △所在矩形的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到答案;(4)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点B 1距离为10的格点的坐标.【详解】解:(1)点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1)--,故答案为:(3,1)--;(2)如图△A 1B 1C 1即为所作,B 1点的坐标是()3,3-,故答案为:()3,3-;(3)111113*********A B C S =⨯-⨯⨯⨯-⨯⨯=△, 故答案为:4;(4)符合题意的点可以为:(5,3)-,(3,5)-,故答案为:(5,-3)或 (3,-5).【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以及平移变换、勾股定理,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本题的关键.2、(1)83或2厘米/秒时;(2)①163t =,两个点在△ABC 的边AC 上首次相遇;②0或227 【分析】(1)分当△BPD ≌△CPQ 时和当△BPD ≌△CQP 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2)①根据当PQ 相遇时,Q 点比P 点多走的距离为AB +AC ,得到5288t t -=+,由此求解即可; ②分当P 在BC 上靠近B 一端,Q 在AC 上时,当P 在BC 上靠近C 一端,Q 在AC 上时,当P 在AC 上,Q 在AB 上时,当P 在AC 上,Q 在BC 上时,进行分类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1)当△BPD ≌△CPQ 时, ∴13cm=2t 2BP CP BC ===,14cm 2BD CQ AB ===, ∴32t =,∴Q 点的运动速度为384cm /s 23÷=;当△BPD ≌△CQP 时,∴2t BP CQ ==,14cm 2BD CP AB ===,∴2cm BP CQ BC CP ==-=,∴2t=2∴1t =,∴Q 点的运动速度为212cm /s ÷=;综上所述,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83或2厘米/秒时,△BPD 和△CPQ 全等;(2)①∵当PQ 相遇时,Q 点比P 点多走的距离为AB +AC ,∴5288t t -=+, 解得163t =, ∵1680533AB AC BC AB AC BC AC ++<⨯=<+++, ∴两个点在△ABC 的边AC 上首次相遇;②如图①所示,当P 在BC 上靠近B 一端,Q 在AC 上时,过点A 作AE ⊥BC 于E , ∴13cm 2BE BC ==,()=85cm AP AQ AC CQ t ==--, ∴()32cm PE BE BP t =-=-,22255AE AB BE =-=,∵222AE AP PE =-,∴()()22853255t t ---=,解得0=t 或6821t =(舍去); 同理可求出当P 在BC 上靠近C 一端,Q 在AC 上时,结果与上面相同;如图②所示,当P 在AC 上,Q 在AB 上时,∴AQ =AP ,∴86258t t +-=-,解得227t =;如图③所示,当P 在AC 上,Q 在BC 上时,同图①可知此时不存在t 使得AQ =AP ,综上所述,当t =0或227t =,使得△APQ 是以PQ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3、12cm AC =,10cm 3CD =【分析】由题意可得BC BC '=,CD C D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 ,设cm CD x =,在Rt AC D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BC BC '=,CD C D ,8cm AC AB BC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2cm AC =,设cm CD x =,则(12)cm AD x =-,在Rt AC D '中,222AD AC C D ''=+,即222(12)8x x -=+, 解得103x =, 即10cm 3CD =. 【点睛】此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涉及了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4、(1)12米;(2)7米【分析】(1)由题意易得AB =CD =13米,OB =5米,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可求解;(2)由题意得CO = 5米,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得,AB =CD =13米,OB =5米,在Rt AOB ,由勾股定理得:AO 2=AB 2-OB 2=132-52=169-25=144,解得AO =12米,答: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12米高;(2)由题意得,AC =7米,由(1)得AO =12米,∴CO =AO -AC =12-7=5米,在Rt COD △,由勾股定理得:OD2=CD2-CO2=132-52=169-25=144,解得OD=12米∴BD=OD-OB=12-5=7米,答: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7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树高AB为16013m.【分析】设出AD长为x,在Rt 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x,最后根据AD与AB的长度关系,求出树高AB即可.【详解】根据题意表示出AD,AC,BC的长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D的长,即可得出答案.解:由题意可得出:BD=10m,BC=6m,设AD =xm,则AC=(16﹣x)m,∴在Rt ABC∆中,有勾股定理可得:AB2+BC2=AC2,即(10+x)2+62=(16﹣x)2,解得:x=30 13,故AB=301013+160=13(m),答:树高AB为16013m.【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问题求解,并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边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习题 一、经典例题精讲 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例1.在ABC ∆中,90C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解:⑴2210AB AC BC =+= ⑵228BC AB AC =-=题型二: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例题1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解析:这是一道大家熟知的典型的“知二求一”的题。

把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后,.已知斜边长和一条直角边长,求另外一条直角边的长度,可以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根据勾股定理AC 2+BC 2=AB 2, 即AC2+92=152,所以AC 2=144,所以AC=12.例题2 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 点1.5米的C 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 恰好落到D 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解析:同例题1一样,先将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如图2. 由题意可知△AC D中,∠ACD=90°,在Rt △ACD 中,只知道CD=1.5,这是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知二求一”的类型。

标准解题步骤如下(仅供参考):解:如图2,根据勾股定理,AC 2+CD 2=A D2设水深AC= x 米,那么AD =A B=AC+CB =x +0.5x2+1.52=( x +0.5)2 解之得x =2. 故水深为2米.题型三: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例题3 如图3,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中点,F 是AB 上一点,且AB FB 41=那么△DEF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CB D A解析:这道题把很多条件都隐藏了,乍一看有点摸不着头脑。

仔细读题会意可以发现规律,没有任何条件,我们也可以开创条件,由AB FB 41 可以设A B=4a,那么BE=CE=2 a ,A F=3 a,BF= a ,那么在Rt △AFD 、Rt △BEF和 Rt △CD E中,分别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EF 和DE 的长,反过来再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去判断△D EF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详细解题步骤如下:解:设正方形A BCD 的边长为4a ,则BE=CE=2 a ,AF=3 a ,B F= a在Rt △CDE 中,DE 2=C D2+C E2=(4a )2+(2 a)2=20 a2 同理E F2=5a 2, DF 2=25a2 在△DE F中,E F2+ DE2=5a2+ 20a2=25a 2=DF2∴△DEF 是直角三角形,且∠DEF=90°. 注:本题利用了四次勾股定理,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必练习题。

题型四: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例题4 如图4,已知长方形AB CD 中AB=8c m,BC=10cm ,在边CD上取一点E ,将△AD E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求C E的长.解析:解题之前先弄清楚折叠中的不变量。

合理设元是关键。

注:本题接下来还可以折痕的长度和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题型五: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垂直——例题5 如图5,王师傅想要检测桌子的表面AD 边是否垂直与AB 边和CD 边,他测得AD=80cm,A B=60cm ,BD=100cm,AD 边与AB 边垂直吗?怎样去验证A D边与CD 边是否垂直?解析:由于实物一般比较大,长度不容易用直尺来方便测量。

我们通常截取部分长度来验证。

如图4,矩形ABCD 表示桌面形状,在AB 上截取A M=12cm,在AD 上截取AN=9cm (想想为什么要设为这两个长度?),连结MN,测量M N的长度。

①如果MN=15,则A M2+AN 2=MN 2,所以A D边与AB 边垂直;②如果MN=a ≠15,则92+122=81+144=225, a2≠225,即92+122≠ a 2,所以∠A 不是直角。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题6 有一个传感器控制的灯,安装在门上方,离地高4.5米的墙上,任何东西只要移至5米以内,灯就自动打开,一个身高1.5米的学生,要走到离门多远的地方灯刚好打开?解析:首先要弄清楚人走过去,是头先距离灯5米还是脚先距离灯5米,可想而知应该是头先距离灯5米。

转化为数学模型,如图6 所示,A 点表示控制灯,BM 表示人的高度,BC∥MN,BC ⊥AN 当头(B 点)距离A有5米时,求BC 的长度。

已知AN=4.5米,所以AC=3米,由勾股定理,可计算BC=4米.即使要走到离门4米的时候灯刚好打开。

题型六:旋转问题:例1、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BC是斜边,将△ABP 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 CP ′重合,若AP=3,求PP ′的长。

变式1: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P A=2,PB=23,PC =4,求△ABC 的边长.分析:利用旋转变换,将△BPA 绕点B 逆时针选择60°,将三条线段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根据它们的数量关系,由勾股定理可知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变式2、如图,△A 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E 、F是BC 上的点,且∠EA F=45°,试探究222BE CF EF 、、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题型七:关于翻折问题例1、如图,矩形纸片AB CD 的边AB=10cm,B C=6c m,E 为BC 上一点,将矩形纸片沿AE折叠,点B 恰好落在CD 边上的点G处,求BE 的长.变式:如图,AD 是△AB C的中线,∠ADC =45°,把△A DC沿直线AD 翻折,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BC=4,求BC ’的长.题型八:关于勾股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例1、如图,公路M N和公路PQ 在P 点处交汇,点A 处有一所中学,AP=160米,点A 到公路MN 的距离为80米,假使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音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 上沿P 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到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是18千米/小时,那么学校受到影响的时间为多少?题型九:关于最短性问题例5、如右图1-19,壁虎在一座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4米的油罐的下底边沿A处,它发现在自己的正上方油罐上边缘的B处有一只害虫,便决定捕捉这只害虫,为了不引起害虫的注意,它故意不走直线,而是绕着油罐,沿一条螺旋路线,从背后对害虫进行突然袭击.结果,壁虎的偷袭得到成功,获得了一顿美餐.请问壁虎至少要爬行多少路程才能捕到害虫?(π取3.14,结果保留1位小数,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变式:如图为一棱长为3cm 的正方体,把所有面都分为9个小正方形,其边长都是1cm ,假设一只蚂蚁每秒爬行2cm,则它从下地面A 点沿表面爬行至右侧面的B 点,最少要花几秒钟?三、课后训练:一、填空题1.如图(1),在高2米,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至少需________米.图(1)2.种盛饮料的圆柱形杯(如图),测得内部底面半径为2.5㎝,高为12㎝,吸管放进杯里,杯口外面至少要露出4.6㎝,问吸管要做 ㎝。

3.已知:如图,△ABC 中,∠C = 90°,点O 为△AB C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BC,OE ⊥AC,OF ⊥AB,点D、E 、F分别是垂足,且B C = 8cm ,CA = 6c m,则点O到三边AB,AC 和BC 的距离分别等于 cm4.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的A 处。

另一只爬到树顶D 后直接跃到A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树高_____________________米。

5.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dm 、3dm、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25 ﻩB 、14 ﻩC 、7ﻩ D 、7或252.Rt △一直角边的长为11,另两边为自然数,则Rt △的周长为( )A 、121ﻩB 、120C 、132ﻩD 、不能确定3.如果Rt△两直角边的比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与斜边的比为( )A 、60∶13ﻩﻩB、5∶12ﻩﻩC 、12∶13ﻩﻩD 、60∶1694.已知Rt △A BC 中,∠C=90°,若a +b=14cm,c=10c m,则Rt △ABC 的面积是( )A 、24cm 2ﻩﻩﻩB、36cm 2 ﻩC 、48cm 2 D 、60cm 25.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8,周长为32,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A 、56ﻩﻩ ﻩB 、48 ﻩC 、40ﻩﻩﻩD、326.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 ) A 、450a 元 ﻩB 、225a 元ﻩ C、150a元 ﻩﻩD 、300a元7.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 BE 的面积为( )COA BD EF 第3题图 D B C A 第4题图 2032A B150° 20m 30m 第6题图 A B E F D C 第7题图A、6cm2ﻩB、8cm2ﻩﻩC、10cm2ﻩﻩD、12cm28.在△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A.42B.32ﻩﻩC.42或32ﻩD.37或339.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是()(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以上答案都不对A 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