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范—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合集下载

滨海湿地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分析——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

滨海湿地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分析——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

徐 沁(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湿地㊁海洋㊁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㊂湿地是生态链上独特的一环,它基于水体㊁陆地㊁动植物㊁微生物等相互作用形成,既不像海洋一样缺乏绿色植物,也不像森林一样水源分布不均匀,各种生态要素处于均衡发展状态,由此构成了大自然中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景观系统㊂湿地的生态价值占有主导地位,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和生态进化的功能,因此被称为 地球之肾”;湿地土壤中水分充足,适合草甸灌丛植物生长,这为鱼类㊁两栖类㊁昆虫类等动物提供了繁衍空间,是名副其实的 生命摇篮”;湿地也是大量水禽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有着 鸟类乐园”的美誉㊂除了生态价值外,湿地也蕴含着庞大的经济价值㊁科研价值㊁文化价值等,尤其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人们走进自然㊁亲近生态的意愿变得更加强烈,湿地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其开发及利用价值不断地显现㊂从地理学角度来看,湿地的界定标准并不统一,造成了湿地形态的多元化,如滩涂㊁沼泽㊁漫滩等都属于湿地概念范畴,沿海地区的 滨海湿地”也是其中一种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挖掘滨海湿地旅游资源㊁开发滨海湿地旅游项目,可以为滨海湿地保护㊁建设㊁完善等提供充足的资金,在丰富社会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实现了湿地生态保护的教育宣传,可谓 人与环境”互惠互利㊁共享共赢㊂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意蕴较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人文㊁历史㊁地域文化等要素的参与,其短期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在我国旅游产业结构中尚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㊂庄晨辉教授历经六年调研考察,结合自身主持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经验,将研究成果汇集在‘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这本书中㊂全书由 理论篇”和 实践篇”两部分构成,理论综述通俗易懂㊁深入浅出㊁图文并茂㊁分析深刻,实践综述系统全面㊁资料翔实㊁案例典型㊁富有启示,研究成果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上,清晰地阐释出滨海湿地旅游的概念与特点㊂总览全书,具有三个显著的特色:一㊁立足概念阐释,夯实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基础滨海湿地旅游是一个复合概念,其内涵包括 滨海湿地”的自然属性和 旅游产业”的社会属性,因此,它被称为 滨海湿地旅游”,本质上是指滨海湿地资源可实现的旅游产业利用效度㊂本书在界定何谓 滨海湿地”时态度严谨,作者分别引用了国际‘湿地公约“及我国‘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中的定义,最终将滨海湿地划分成14个大类,如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盐田㊁三角洲地区㊁红树林沼泽㊁沙滩及浅海水域等,在此基础上,对滨海湿地旅游概念的解读有着非常科学的依据,一般是指滨海湿地多元化地区的各类旅游活动㊂基于概念阐释,作者进一步夯实了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㊂作者提出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包括三类,分别为 生态理论”㊁ 美学理论”和 经济理论”,每一类理论分别对应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一个特色,并从多维角度展开论证㊂例如, 生态理论”包括生态安全理论㊁旅游生态学理论㊁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理论相对应,但在论证角度上存在明显差异㊂此外, 美学理论”主要包括旅游审美理论㊁景观生态学理论等,这些理论对应的均为滨海湿地的景物风光㊂ 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㊁休闲经济理论㊁体验经济理论㊁生态经济理论等,这些理论对应的均是滨海湿地的经济价值㊂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提供的理论类型虽然繁多,但理论核心是高度凝聚的,无论是单独的一个理论层次,还是整体上的理论架构,都强调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㊂基于以上理论解读与推理,开发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将成㊃Ⅳ㊃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㊂此外,滨海湿地旅游项目的建成,可以实现生态效益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是对生态文明的一种践行㊂二㊁立足特点分析,建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科学体系通过对滨海湿地旅游特点的分析,作者认为它同样具有复合性特征,即所谓 滨海湿地旅游的特点”,可以归纳为 滨海湿地特点+旅游特点”的综合表现㊂其中,关于滨海湿地的特点,本书做出了非常详细的介绍㊂首先,滨海湿地类型众多,面积广大且不规则,这意味着在进行滨海湿地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规划㊁设计与实施难度,书中以福建省沿海为例,仅此一省就具有6大类㊁30多个小类的滨海湿地,如红树林沼泽㊁河口水域㊁潮间淤泥区㊁水产池塘等㊂其次,滨海湿地具有物种多样性和明显的区域特征,书中同样以福建省滨海湿地为例,其中海洋生物数量有3228种㊁潮间带生物999种㊁浮游生物621种㊁鸟类185种,这些都是珍贵旅游资源㊂其次,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这是由于湿地的形成机制,即同时受到陆地㊁水体两方面破坏因素的影响,但更严重的威胁是人为破坏,因此在旅游项目规划㊁开发及运营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管理机制㊂最后,滨海湿地的价值是多元化的,旅游只是实现其价值的途径之一,主要是通过经济价值来衡量的㊂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综合衡量㊁统筹利弊,而不是纯粹追求经济利益㊂结合书中对滨海湿地特点的描述,再结合旅游产业的特点,不难概括出 滨海湿地旅游的特点”㊂显而易见,滨海湿地旅游具有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域的滨海湿地类型不同,则旅游行为的实施也存在差异㊂同时,滨海湿地旅游还具有参与性特点,即游客作为滨海湿地旅游行为的主体,需要参与到滨海实体旅游资源开发的互动中(如消费㊁住宿等),这样能够为滨海湿地保护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㊂此外,滨海湿地旅游还具有教育性特点,可以作为生态文明宣传的样本㊂立足特点分析,本书通过借鉴国外经验㊁立足国内滨海湿地样本研究,建构出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体系,形成了8个主类㊁32个大类㊁171个小类的资源划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㊂三㊁立足案例论述,提出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实用策略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是合理利用滨海湿地资源,促进当地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实用策略,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环境保护㊁文化宣传等相应效益㊂书中主要介绍了 科普教育游产品策划”㊁ 渔家体验游产品策划”㊁ 康体娱乐游产品策划”㊁ 观光休闲游产品策划”㊁ 文化采风游产品策划”等旅游策略,使游客深入体验滨海湿地的科普教育㊁民俗文化㊁海上运动㊁人文景观,该策略寓学于游,融入了社区生活和环境教育的功能,给滨海湿地带来了社会㊁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㊂ 实践篇”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与 理论篇”研究成果的普遍性和复杂性相比,实践研究更侧重于福建省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作者通过 长乐闽江口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 长乐湿地博物馆布展大纲”两个案例的详细论述,为读者展示了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实用策略㊂其中,长乐闽江口国家湿地公园项目的规划由17个模块构成,所涉及要素非常复杂,但按照实践流程梳理,可以归纳成 资源分类”㊁ 资源评价”㊁ 产品开发”㊁ 项目评级”㊁ 规划编制”㊁ 运行管理”六个模块㊂ 长乐湿地博物馆布展大纲”是一份详尽的滨海湿地旅游项目设计蓝图,可以看出,作者在宏观把控和细节实现上一丝不苟,包括陈列品位置顺序㊁空间特效运用㊁图文展板摆放等都考虑周密,可为国内其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提供参考㊂透过案例的介绍,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 隐性特征”也暴露了出来,人们无法将一定区域内的滨海湿地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展开规划,这是因为滨海湿地环境及其所容纳的全部生态资源主要是基于水平空间有序分布的,游客难以在垂直空间上体会到明显的变化㊂因此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筛选具有显著差异的要素,扩大统一滨海湿地环境中 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如相邻两个观景点的植物和动物分布有着明显差异,这样才能形成较好的旅游体验,确保旅游资源开发的实用性㊂㊃Ⅴ㊃。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包括零售商店、购物中心、购物广场、旅游商 品专卖商与专柜、高尔夫球场、影剧院、影视厅、 音乐厅、娱乐中心、艺术中心、理发美容厅、咨 询服务中心、会议中心、邮电通讯、医疗服务、 保险业务等的数量、分布、服务效率、服务人员 素质、服务频率等。

1、旅游者数量调查 调查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国内本土游 客和外地游客的数量、国籍、年龄、性别、职业、 入境方式、分布地区与民族类别等。了解最大和 最小日客流量、月客流数、季客流量和年游各数 量。了解游客滞留时间、过夜人数、自费与公务 旅游的比例、团队与散客旅游的比例等。

(4)气象气候要素:气象气候条件对自然景观的 形成和破坏都不能不产生影响。作为气象和气候 本身与其它自然地理要素配合可形成具有特色的 吸引物,也能产生具有观赏价值的旅游景观,但 恶劣的气象气候环境可能导致对景观的破坏,成 为旅游的阻障。调查包括:调查区的年降雨量及 其分布,气温、光照、湿度及其变化,大气成分 及其污染情况,气候类型、特色及其变化规律等。


(二)诊断作用 通过旅游资源调查,可以认清旅游资源的空间 特征、时间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等,以及 各种特性形成环境和成因,旅游资源的功能价值, 尤其是旅游资源的时代变异性。 (三)预测作用 通过旅游资源调查,能够充实和完善旅游资源 信息系统,为旅游预测、决策奠定基础。

(四)管理作用 通过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可以比较全面地掌 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现状,有利于推 动区域旅游资源的管理工作,借鉴其他地方的管 理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从而制定切实可 行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一、调查程序 (一)调查准备阶段 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目标→调查方案设计 →制订调查工作计划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面 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356.5万 人,有汉、藏、羌等13个民族。
2、四川地处亚热带,气候温 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素 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旅游资源 极为丰富。
AAA:山丘型旅游地
蜀山之王——贡嘎山
AAC沙砾石地型旅游地
腾格里沙漠
撒哈拉沙漠
AAE奇异自然现象
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6、术语和定义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
3、旅游资源调查实际上是针对基本类型 单体的调查,包括准备、实地调查与资料 验证、资料整理与成果编制等3个步骤 。
4、标准应用“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 价体系”对调查所获得的旅游资源单体 价值和程度进行评价。依据旅游资源单 体得分,从高到低将其分为五级、四级、 三级、二级、一级旅游资源。
5、本标准的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 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 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 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
BFA冰川观光地
黑龙江五大连池
海螺沟
DAB光环现象观察地 DBB避暑气候地
峨眉山佛光
避暑胜地—青城山
EBE交通遗迹
茶马古道
古蜀道
古蜀道地图四川段
二、旅游资源调查
1 基本要求 2 旅游资源详查 3 旅游资源概查
三、旅游资源评价

湿地公园规范

湿地公园规范

I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5/T751-2007目 次前言1 范围 (1)2 引用规范性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等级划分 (2)5 评定对象 (2)6 评定指标体系 (2)7 评定方法 (3)8 等级评定 (3)附录 A (4)I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DB35/T751-2007II前 言为了规范滨海湿地公园等级评定工作,加强公园的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滨海湿地旅游资源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庄晨辉、李闽丽、余希、张惠光、陈星、罗家基。

DB35/T751-2007滨海湿地公园等级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湿地公园等级评定的术语和定义、等级划分、评定对象、评定指标、评定方法和等级评定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滨海湿地公园,其他滨海湿地旅游区可参照执行。

2 引用规范性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DB35/T750——2007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滨海湿地低潮时水深6m以内的海域及其沿岸湿地,包括海洋及海岸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其中:海洋及海岸天然湿地包括永久性浅海水域、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沙滩、砾石与卵石滩、河口水域、滩涂、盐沼、红树林沼泽、海岸淡水湖、海滨岩溶洞穴水系等类型;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水产池塘、农用泛洪湿地、盐田等类型。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元素,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文化传统、旅游设施等。

对于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来说,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了解资源的状况和潜力,并为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是为了系统地了解资源的特点和属性,便于管理和利用。

一般而言,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养生度假资源三大类。

自然景观资源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风景区等。

这类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因为人们在旅行中往往更加追求与自然环境的亲近和融合。

人文景观资源是指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景观,如古建筑、古迹、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

这类资源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游客在欣赏和体验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韵味和传统的魅力。

养生度假资源是指那些具有疗养和休闲功能的资源,如温泉、SPA、养生村庄等。

这类资源适合人们在旅途中进行放松和调节,提高身心健康。

其次,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是为了掌握资源的状况和潜力,以指导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调查需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

在空间上,需要对目标地区的各类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测量,包括自然景观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养生度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

在时间上,需要对资源的季节性、时变性和年际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

不同季节和时期,资源的属性和表现形式可能不同,对于旅游规划和经营决策有很大影响,所以必须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

最后,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是为了客观地判断资源的价值和质量,以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评价应该综合考虑资源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以及游客的满意度和感受。

对于自然景观资源,可以评价其自然保护状况、景观独特性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对于人文景观资源,可以评价其历史文化价值、传统魅力和旅游体验效果。

对于养生度假资源,可以评价其疗效、服务质量和旅游设施。

评价的结果可以成为旅游地区的亮点和特色,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1. 引言旅游资源是各地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一个地方来说,了解和评价本地的旅游资源是制定旅游发展政策和推广旅游业的基础。

本文将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为决策者和游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 调查方法为了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使用了以下方法:2.1 定性调查定性调查主要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式进行,目的是获取对旅游资源的主观看法和评价。

通过访谈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游客,了解他们对于旅游资源的感受和建议。

同时,对旅游景点进行现场观察,记录景点的环境状况、设施完善程度等信息。

另外,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本地旅游资源的历史和发展情况。

2.2 定量调查定量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获取对旅游资源的客观评价和具体数据。

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游客对旅游资源的满意度、游览体验等方面的评价。

为了增加问卷的有效性,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代表性。

通过统计分析问卷数据,得出对旅游资源的客观评价结果。

3. 调查结果分析基于上述的调查方法,得出了以下对旅游资源的评价结果:3.1 环境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在环境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景点的自然环境保护得当,无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本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具备各类旅游活动的条件。

然而,也有少数景点存在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游客过多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3.2 设施评价在设施方面,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主要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完善,包括交通便利、餐饮住宿设施齐全,同时还有各类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

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景点的设施条件较为满意。

3.3 服务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在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景点的服务质量较高,提供了专业的导游服务和周到的接待服务,游客对此评价较好。

然而,也有一些景点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表现为接待效率低、导游业务知识不足等问题,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滨海湿地调查技术规程-最新国标

滨海湿地调查技术规程-最新国标

滨海湿地调查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滨海湿地调查的总则、调查流程、调查准备、界线确定与类型划分、调查内容、指标与方法、数据汇总、成果编制等方面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滨海湿地调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T 7713.3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GB/T 12763.1 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 15968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HJ 710.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HJ 710.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 710.5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HJ 710.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HJ1300 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LY/T 1820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滨海湿地 coastal wetland在滨海区域由自然滨海地貌形成的浅海、海岸、河口以及海岸性湖泊湿地统称为滨海湿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含6 m)的浅海水域与高潮位(含高潮线)海水能直接浸润到的潮间带区域。

3.2重点滨海湿地 key coastal wetland滨海区域内的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各级自然保护区内面积≥8公顷的湿地以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

3.3湿地斑块 wetland patch根据湿地自然及人工属性而划分出的湿地调查最小单元。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打印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打印2
45-59分
三级
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44分以下
四级
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
资源敏感度分级
赋值
说明
很敏感资源
A
及其脆弱,一定范围内的接近即可导致资源属性的破坏或在造成破坏后资源不能恢复;非物质文化认可低,难以保持、传承和发扬。
较敏感资源
(2)环境质量
(3)设施状况
(4)监护管理
①种类值②结构值③功能值
①要素值②等级值③灾变率
①水电能源②工程管网③环保设施
①监测机能②法规配套③机构设置
3、利用条件
5
(1)交通通讯
(2)食宿接待
(3)客源市场
(4)运营管理
①便捷性②可靠性③效能
①能力②标准③规模
①分布②结构③消费
①职能体系②经济结构③居民社会
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
综合评价层
赋值
项目评价层
权重
因子评价层
权重
1、景源价值
70~80
(1)欣赏价值
(2)科学价值
(3)历史价值
(4)保健价值
(5)游憩价值
①景感度②奇特度③完整度
①科技值②科普值③科教值
①年代值②知名度③人文值
①生理值②心理值③应用值
①功利性②舒适度③承受力
2、环境水平
20~10
(1)生态特征
B
贴近或极小程度的利用即可导致该资源属性的破坏或在造成破坏后资源难以恢复;非物质文化认可较低,保持、传承和发扬较困难,若不采取措施可能消亡。
轻微敏感资源
C
一定程度的利用即可导致该资源属性的破坏或在造成破坏后资源可以恢复;非物质文化得到一定的认可,采取一定措施,可以得到保持传承和发扬。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按照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旅游资源功能分类。

其要紧且的在于认识与充分发挥各类旅游资源的作用,为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服务。

根据旅游资源的小同功能,把旅游资源分为下列类型:(一)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此类以各类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建筑、城镇风貌、园林建筑为主,以供旅游者观光游览与鉴赏,旅游者从中获得各类美感享受,借以陶冶性情。

(二)参与型旅游资源也有人称作体验型旅游资源,包含冲浪、别流、赛马、渔猎、龙舟竞渡、游泳、制作、品味、访问、节庆活动、集市贸易等旅游者能够置身其中,亲自参与活动,能够得到切身的体验,以乐在其中,乐在其身。

(三)购物型旅游资源包含各类土特产、工艺品、艺术品、文物商品及仿制品等旅游商品,要紧供旅游者购买。

(四)保健休疗型旅游资源包含各类康复保健、度假疗养设施与活动,比如疗养院、度假村、温泉浴、沙浴、森林浴、健功房等。

旅游者从中得到体质的恢复与提高,或者对某种慢性疾病的治疗。

(五)文化型旅游盗源包含富有文化科学内涵的各类博物展览科学技术活动、文化教育设施等。

旅游者从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开阔眼界,增长阅历。

(六)感情型旅游资源要紧包含名人故居、名人古墓、各类纪念地等,可供开展祭祖、探亲访友、怀古等旅游活动,以表达旅游者的思古、怀念、仰慕、仇恨等感情南昌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一、按旅游资源的成因或者科学属性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南昌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比如。

厚田沙漠、梅岭、象湖风景区、象湖风景区、南昌青山湖、洪崖丹井、梅湖、天香园、南矶山、凤凰沟风景区、怪石岭、梅岭神龙潭景区、长春湖、狮子峰等等。

2.人文旅游资源南昌人文旅游资源也是多姿多彩,比如有。

安义古村、滕王阁、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梦山胜迹、绳金塔、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新八一大桥、世界面具公园、佑民寺、西山万寿宫、小平小道、岩禅寺、烈士纪念堂、新四军军部旧址、宁王朱权墓、军官教育团旧址、方志敏烈士墓、二十军指挥部旧址、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等等。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引言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价值与评估方法探讨

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价值与评估方法探讨
观评 价 。
者 为 了获得 该 物 品而所 愿 意 付 出的最 大 货 币成
本来 衡量 。在某 种 意义 上 , 价值 、 交换 价 值 和价 格都是 等 同的 。 价值 意味着 对一个个 体而 言它 的
价 格 是 多 少 , 不 是 它 的 成 本 是 多 少 。价 格 是 一 而
价值是 滨海休 闲旅 游资源持 续健康利用的关键 。


滨 海 休 闲 旅 游 资 源 价 值 认 定
人 类 的价 值观包 括“ 人类 中心论 ” “ 和 生物 中 心论” 两大类 。 目前 普遍 接受的 价值观念是 以人 类 的需 要 为 中心 的 , 即所 谓 的 “ 文 主 义 ” 值 人 价 观, 从本质 上具有经 济学 的“ 功利 主义 ” 色彩 。即
利 的变 化 。因此 , 两种 价值观 均不能充 分反 映资 源的价值 , 需要从 多方 面人 手对 资源价值 进行 评
价。
在 市场 经济条 件下 , 经济 学一般 通过产 品 和 服 务来定 义 自然 资源 的价 值 。 些资源不 具有生 一 命, 如水 和 矿产 , 而其他 则是 具 有生 命 的生 态资 源, 包括 可 更新 自然 资 源 , 如鱼 类 和木材 。其 中 自然 资源 所提 供 的很 多产 品 和大 部分 服 务都 直 接 赋予 人类 , 没 有通 过市 场途 径 , 并 大部 分 自然 资 源所提供 的产 品和服务 也没有市 场价格 , 不能 通过 市场交换 价格来 对其 价值进行衡 量 , 只能通 过 间接 或假 设 市场 手段 来对 其 效用 价 值进 行 主
维普资讯
1海 洋 旅 游
滨海休 闲旅游资源价值
与评估 方 法探讨 木
刘 康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开题报告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开题报告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鸭绿江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湿地之一,被誉为“东亚鸟类天堂”,是海洋、河流、湿地、蓝天、白鹤、白鱼的生态系统。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和全球500个重要湿地之一,拥有珍稀的鸟类、鱼类、植物等资源。

由于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和自然有着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因此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以及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环境承载力,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1.收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现状和发展情况;2.评价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观赏性、科普性、娱乐性等方面的资源评价;3.分析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承载力,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4.根据评价和分析结果,提出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生态保护措施。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历史沿革、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环境承载力等。

2.实地调查法:到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对景观、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等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3.问卷调查法:对当地游客、居民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的态度和建议。

4.综合评价法:根据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五、研究意义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同时,该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和环境承载力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滨海湿地调研报告

滨海湿地调研报告

滨海湿地调研报告滨海湿地是指位于陆地与海洋交接处的河口、海湾、海滩等地区的湿地。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滨海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为了深入了解滨海湿地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滨海湿地调研。

以下是调研报告。

我们选取了某市的滨海湿地进行调研。

该湿地面积较大,灌溉水源充足,海洋和陆地的生物资源丰富,是一个重要的生态资源地。

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滨海湿地的生态状况、水质情况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首先,我们对滨海湿地的生态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调查。

该滨海湿地的植被覆盖较好,种类繁多,包括红树林、荻草等。

在红树林区域,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冬候鸟的栖息地,这表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能够提供适宜的栖息条件。

此外,滨海湿地还是许多鱼类和贝类的繁殖地,这对于当地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们对滨海湿地周边水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通过水质检测仪器,我们发现滨海湿地的水质总体较好,达到了Ⅰ类水质标准。

这主要得益于湿地的自净能力和周边自然水体的补充。

然而,我们也发现在部分区域有少量的污染物排放,这可能来自于附近的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活动。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和管理,以保护滨海湿地的水质。

最后,我们研究了滨海湿地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首先,滨海湿地能够起到一定的防风固沙作用,减缓风沙的侵蚀,并且在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还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其次,滨海湿地对调节气候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滨海湿地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饮用水等重要的生活资源。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滨海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滨海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该滨海湿地的生态状况较好,水质较好,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污染物排放等。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滨海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青岛滨海生态湿地的调查与分析

青岛滨海生态湿地的调查与分析

青岛滨海生态湿地的调查与分析摘要:介绍了青岛滨海的湿地情况,对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并针对青岛市目前对湿地的保护现状,提出一些湿地保护建议,最终达到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关键词:滨海,生态湿地,自然保护区1 湿地的功能和效益“湿地”这个词最早是1956 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清查和编目时使用的。

1971 年2 月,由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6个国家签署的《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 m 的海水区。

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海库、池塘、海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 m 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

湿地的功能和效益有: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防风、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防止盐水入浸、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保持小气候、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航运、旅游休闲、教育和科研价值等2 青岛市湿地研究2. 1 青岛市湿地现状1) 青岛的湿地总面积为17. 76 万hm2 ,约占青岛市总面积的16 % ,是沿海地区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其中面积最大的湿地是胶州湾。

青岛的湿地地貌复杂,在730 km 漫长的海岸线上,仅海岛就有62 个,因此湿地体现得有高有低,既有海洋,也有河流,还有湖泊和水塘等。

2) 青岛湿地有五大类型。

第一类是海岸湿地,包括青岛湾、金沙滩、丁字湾、沙子口湾、灵山湾等海湾;第二类是河口海湾,包括胶州湾的河流入海口等;第三类是河流湿地,主要有大沽河、小沽河、洋河等大小河流;第四类是湖泊湿地,主要包括崂山水库、产芝水库等大小水库和池塘;第五类是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城阳区的棘洪滩、胶州营海等处,以芦苇丛湿地为主要表现特征。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评分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搜索资料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基本分值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

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2"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3)环境质量调查。调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 环境保护情况,包括工矿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等人 为因素造成的大气、水体、土壤、噪声污染状况和治 理程度,以及自然灾害、传染病、放射性物质、易燃 易爆物质等状况。
7
2、旅游资源本身的调查 包括对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成因、级 别、规模、组合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 提供调查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图、照片、录像及 其他有关资料,以及与主要旅游资源有关的重 大历史事件、名人活动、文艺作品等。 3、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条件的调查 1)旅游要素调查。行、住、食、游、购、 娱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 2)客源市场的调查。 3)邻近资源及区域内资源的相互关系。
26
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旅游资源的价值是指旅游资源在该区域旅游业中的作 用。这个作用的大小是由区域旅游资源的观赏性、历史 性、科考性及社会文化性等特性所决定的,是旅游资源 质量和水平的反映。例如特别优美的自然风光,由于美 学特征突出,因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某些历史悠久 的珍贵文物古迹,或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或是国 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区域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各种作 用的组合就是旅游资源的功能组合,它是旅游资源价值 的具体体现。旅游资源的价值越高,旅游意义越大;旅 游资源的功能结构越复杂,提供开展旅游活动的形式就 越多。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评价,就是对区域旅游资源 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以 27 及可供开发利用的特殊功用的分析评价。
8
三、调查的方法 1、资料统计分析法
几乎所有的调查都可始于收集现有资料,通 过收集旅游资源的各种现有信息数据和情报资料, 从中选取与资源调查项目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 究。这种基本的统计分析资料方法,对确定一个 调查区的旅游特色和旅游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也 是旅游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依据。这种方 法包括对现有资料的收集、预测和对调查过程中 所取得的资料的统计、分析等。该方法适用于调 查区资料较多且对于旅游资源分析有价值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术语和定义、类型划分、调查和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规划与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DB35/T686-2006 数字林业森林经营区划代码与用户命名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滨海湿地
低潮时水深6m以内的海域及其沿岸湿地,包括海洋及海岸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其中:海洋及海岸天然湿地包括永久性浅海水域、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沙滩、砾石与卵石滩、河口水域、滩涂、盐沼、红树林沼泽、海岸淡水湖、海滨岩溶洞穴水系等类型;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水产池塘、农用泛洪湿地、盐田等类型。

3.2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
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滨海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以滨海湿地为主体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3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指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的基本单位。

3.4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

3.5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调查
按照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对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3.6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按照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4 类型划分
依据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8个主类、32个亚类、171个基本类型,见本标准附录A表A.1。

5 调查
5.1 基本要求
5.1.1 了解和掌握《湿地公约》和我国政府规定的滨海湿地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全面情况。

5.1.2 对全部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提交“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5.2 调查准备
5.2.1 成立由湿地、林业、野生动植物、旅游等行业的专家或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

5.2.2 制定调查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进行调查技术培训。

5.2.3印制“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滨海湿地主要动物调查表”、“滨海湿地主要植物调查表”、“滨海湿地植被调查表”,格式见本标准附录B表B.1、表B.2、表B.3、表B.4。

5.2.4 准备GPS、测量、观测、影像等仪器、设备。

5.2.5 收集资料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调查区有关的各类文字描述资料,包括地方志、旅游区和旅游点介绍、规划与专题报告及林业、海洋渔业、环保、旅游、气象、水利、文物、统计等部门积累的专业系统性资料。

b) 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调查区有关的各类图件、遥感影像资料,重点是反映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的专题地图。

c) 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调查区和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调查单体有关的各种照片、图片、影像资料。

5.3 调查小区确定
5.3.1 调查区可划分为若干“调查小区”。

a) 按照行政区划分;
b) 按照现有或规划中的旅游区域进行划分。

5.3.2调查线路按照实际要求设置,一般要求贯穿调查区内所有调查小区和主要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所在的地点。

5.4 调查对象
选定下述单体进行重点调查:
a) 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生态、社会、经济、科学、文化价值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
b) 集合型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
c) 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科学、美学价值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
d) 代表调查区域形象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

5.5 调查方法
5.5.1 湿地旅游资源调查以现地调查方法为主,结合历史资料收集法和访问法等。

5.5.2 主要动植物调查在充分利用历史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补充调查。

5.6 调查内容
5.6.1 生态环境与保护状况包括调查单体所在区域内影响单体的温度、湿度、日照、降水、风等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情况。

5.6.2 旅游资源性质与特征
a) 外在形态与结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的整体状况描述,包括单体的外形、性质、结构、色彩、群落、物种等,单体各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和搭配关系,构成单体主体部分的细节状况。

b) 内在功能与价值: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内在的功能与价值,包括其所蕴含的科学、文化、观赏价值、生态功能、实际用途等。

c) 规模与几率: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所占据的空间数值,包括占地面积、体积、容积等;个性数值,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数量、生长期、丰度等。

d) 环境背景: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所处的周围生态环境,包括具体位置、影响单体的主要自然与人文因素、影响单体存在的社会环境。

e) 关联事物: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形成和存在有密切关系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5.6.3 旅游开发与进出条件,包括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位置、进出交通状况、区域政策措施、与周边主要景点的关系、单体的知名度、开发状况等。

5.6.4 主要动植物
5.6.4.1 动物:种类、数量级、遇见率、保护等级、出现时间、分布等。

5.6.4.2 植物
a) 主要植物:种类、面积、株数、起源、胸径、高度、冠幅、保护等级、分布等;
b) 植被:植被类型组、植被类型、群系、面积、层次、高度、郁闭度或盖度、起源、分布、是否形成入侵等。

5.7 调查成果编制
5.7.1 调查成果组成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正文,附表,附图,影像资料(DVD、影集等)。

5.7.2 调查报告正文
编写各调查区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正文,基本篇目如下:
a) 前言;
b) 第一章调查区滨海湿地旅游环境;
c) 第二章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d) 第三章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e) 第四章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评价;
f) 第五章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g) 主要参考文献。

5.7.3 附表
5.7.3.1 调查区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结束后,由调查组填写调查区实际资料表。

5.7.3.2 填写内容:调查区基本资料,各层次滨海湿地旅游资源数量统计,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各级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极品级、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名录,调查组主要成员,主要技术存档材料。

具体填写内容见本标准附录C。

5.7.4 附图
5.7.4.1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布图”,表现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

5.7.4.2 工作底图
a) 等高线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比例尺视调查区的面积大小而定,较大面积的调查区为1∶ 50000 ~1∶200000,较小面积的调查区为1∶5000~1∶25000,特殊情况下为更大比例尺;
b) 调查区政区地图。

5.7.4.3 在工作底图的实际位置上标注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部分集合型单体可将范围绘出)。

各级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使用图例见表1。

表1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图图例
5.7.4.4 单体符号一侧加注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代号或单体序号。

5.7.5 影像资料包括景观光盘(DVD)、主要景观影集等。

6 评价
6.1 评价对象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

6.2 评价体系
6.2.1 生态环境条件
评价指标包括下列内容:
a) 生态环境质量;
b) 生态环境保护。

6.2.2 旅游资源条件
评价指标包括下列内容:
a) 资源价值;
b) 资源奇特度;
c) 资源完整度;
d) 资源脆弱度;
e) 规模、丰度、几率。

6.2.3 旅游开发条件
评价指标包括下列内容:
a) 知名度;
b) 区位条件;
c) 适游期;
d) 区域经济背景;
e) 政策措施。

6.3 等级评价
6.3.1 项目分值
采用100分制,满分100分。

各评价项目所占分值为:
a) 生态环境条件25分;
b) 旅游资源条件50分;
c) 旅游开发条件25分。

各评价项目的评价指标及档次分值,详见本标准附录B表B.5。

6.3.2 评分:依据本标准附录B表B.5逐项进行分档评分,并统计汇总。

6.3.3 分级:依据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单体综合评价总分,将其分为5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a)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b)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c)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d)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e)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
f)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29。

6.3.4 评价
a) 五级旅游资源评为“极品级旅游资源”;
b) 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评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c)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评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