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体汇总

合集下载

常见古代文体

常见古代文体

常见古代文体1、传即传记,古代文体,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史传文首创于司马迁(后为历代正史仿效),无论是“本纪”、“世家”还是“列传”,都是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如《垓下之战》(《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些文章不但记叙了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为,也有许多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如项羽的帐中悲歌,廉颇的居功自傲及负荆请罪,突出了人物个性。

文人所写的单篇传记一般写普通人的事迹,写法灵活多样,内容有所侧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寄寓了作者的某些思想情感,如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宋濂的《王冕读书》。

此外还有自传,自述生平,兼书写怀抱或抒发感慨,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2、记: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记述游历见闻感受,类同游记,并借写景抒发某种感情,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明袁宏道、袁中道《游高粱桥记》等;可以状物,说明工艺品的情状,如明魏学洢《核舟记》等;也可以叙事如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志趣,如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3、说:古代文体,即论说文,多用来说明某种道理,通常叙述兼有议论。

多偏重于申述,一般都是因事生情,有感而发,多一事一议,如明刘基《说虎》、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师说》、《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苏轼的《日喻说》、袁枚《黄生借书说》等。

4、笔记体小说,是一种惯以简短隽永的话语方式记录现实人物、鬼神精灵乃至拟人的动植物与器物,有一定故事性的小说文体,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的一类,它的故事以及生活、视角与视点,均是平民化与带有十分明显的民间文学特色的,包含了许多传说、寓言、掌故、轶事。

如东晋干宝《搜神记》、清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一)诗歌一条线索,两大传统: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诗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诗”。

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

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 25 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

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

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汉代以赋闻世。

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

代表作家、作品: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扬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

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

中国古代的文体

中国古代的文体

中国古代的文体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 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4.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5. 建安七子·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6.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 乐府民歌·木兰辞: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8. 南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9. 唐诗·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0. 唐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 唐诗·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2. 唐诗·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3. 唐诗·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4. 宋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5. 宋词·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6.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17. 元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18. 明清小说·红楼梦·枉凝眉(曹雪芹):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19. 先秦散文·左传·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 先秦散文·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21. 汉代散文·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2. 汉代散文·汉书·苏武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文言文的十种体裁(全文)

文言文的十种体裁(全文)

文言文的十种体裁(全文)文言体裁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类别。

白话文中,文章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学作品可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自古以来,文言体裁经过古代文人长期的创作实践,发展至今,已经定型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词赋欲丽。

”(曹丕《典论·论文》)不同的体裁,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语言运用、义理辞章、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

学习文言文,了解文言体裁的分类和样式,分辨各种体裁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比较鉴别,对于理解和分析文义,加深认识和记忆,都是十分有益的。

从总体来说,可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还可借鉴古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运用于白话文的写作。

文言体裁的分类,特别重要的比较合用的两家,一家是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一家是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

(以下简称姚《纂》、曾《钞》)下面结合实例对文言体裁简要地作一些介绍和说明。

(一)论辨类这类体裁包括论说的文章和论辨的文章。

论说偏重于“说”,一般都是因事生情,有感而发,包括政论、史论、文论、事论等。

先秦诸子的文章,有很多议论性的章节片段,都可看作是论说。

例如:《孟子·鱼我所欲也》《荀子·劝学》。

单篇最早的是汉初贾谊的《过秦论》(上、中、下)。

“辨”就是判别。

察事物的是非美恶,而能区别之,叫作辨,与争论是非的“辩”通用。

论辨的文章有多种名称,例如议、驳说、说、解、难、原等都是,实例很多。

还有通常的一事一议,例如周敦颐《爱莲说》、韩愈《师说》《马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苏轼《日喻说》等。

(二)传状类“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

”姚《纂》:“传”指传记,古代“为达官名人”作传。

首创于司马迁,他的《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以叙写人物为中心的“传”。

例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绛侯周勃世家》。

这些文章不但记叙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人物的所作所为,而且还有许多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

文言文八大文体

文言文八大文体

文言文八大文体文言文八大文体:表、说、记、铭、序、辩、传、诏1、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中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2、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记叙文)杂记。

包括:山川、景物、人事杂记。

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笔记文。

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4、铭(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

5、序(记叙文)赠序。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

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后面的。

有人认为《庄子·天下》篇就是《庄子》的序。

至於《淮南子·要略》篇,《论衡·自纪》篇,《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更显然都是序言,它们都是在书的后面。

《说文解字》的序也在后面。

后来像萧统《文选》等书,序文才移到前面。

6、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论辨类就是论说文,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等。

先秦诸子书,一般都可认为论文集(通常都以政治为主)。

单篇论文则以贾谊《过秦论》为最早。

论辨类或者是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一个道理(论):或者是辨别事理的是非,驳斥别人的言论(辨)。

古代文体学

古代文体学

古代文体学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叫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兵杂名,阴阳纵横小说农。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传世间。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作“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易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诗鼎盛巍例如山,“初唐四杰”不理想,中考自学方法。

王杨卢骆溢华彩,律诗、绝句形已现。

唯美诗人发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存有杜甫,“三吏三别”不通常。

乐天提倡新乐府,“琵琶”“长恨”领名篇。

田园诗派遣存有王孟,高岑诗歌演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极秘,贾岛“斟酌”天下传。

晚唐兴起“小李杜”,此后衰落例如尘烟。

韩柳古文技术创新体,《阿房宫赋》演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明朗,名作当发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词如海甚汪洋,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柔肠。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磊落坦荡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作华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沈括从此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后两种,小令、套数各相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古代文体汇总

古代文体汇总
古代文体汇总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 物说明道理,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 抒发感情。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马说》《爱莲说》)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是用韵的。(《陋室铭》)
3、序:是一种文体,有“赠序”和“书序”两 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 赠序用于临别赠言,内容多为勉励、称许 之辞。本文是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
Hale Waihona Puke 4、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山川 名胜、器物建筑等,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 主,而兼有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5、表:臣写给君主的奏章,内容多表达对 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出师表》)

古代文体演变总结

古代文体演变总结
2、一面展示图画,一面说唱故事,说唱故事的底本称为“变文”
3、内容为佛经故事或历史
宋朝

豪放派
婉约派
苏轼柳永范仲淹王安石
散文
拟话本
宋元话本
1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说话艺人的底本。
元朝
杂剧
1、歌曲、宾白、唱词、科介构成
2、角色分为末、旦、净
元曲
明朝
长篇小说
《水浒传》《西厢记》
追求形式美,而内在往往较为平庸和贫乏
小说
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
文学批评
曹丕《典论论文》陆Fra bibliotek《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
葛洪《抱朴子》
刘勰《文心雕龙》
唐朝

唐宋古
文运动
传奇
1、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
2、内容多记述奇闻异事
3、题材多为神怪、爱情、历史、狭义
《虬髯客传》《柳毅传》
敦煌歌辞
敦煌变文
1、说唱文学的类型之一
中国古代文体演变总结
时代
文体
主要特点
代表作及评价
先秦
时期
歌谣
谚语
1、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谚指谚语,用简单通俗的固定语句来说明一定的道理。
《采薇歌》
神话
1、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2、是古代小说的孕育期
《山海经》
甲骨卜辞
1、记事散文的源头
铜器铭文
1、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金文。
屈原《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楚辞开创浪漫主义传统
诗歌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开创现实主义传统;

散文
《吕氏春秋》

古代文体

古代文体

古文,文言文体裁有神话、寓言、传、序、文、记、论、疏、书、赋、说、表、铭、散文、骈文等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能够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能够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能够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能够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赠序】: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箴铭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别人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

这类文章,内含深刻、精警,多有启迪、醒人之作用。

语言雕琢、精炼。

例如《陋室铭》、《柳子厚墓志铭》等。

【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讲求词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就不大了。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较有名的有吴筠写的《与朱元思书》。

【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一)诗歌一条线索,两大传统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

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

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 ((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25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

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

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 ((汉代以赋闻世。

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

代表作家、作品: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扬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

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

后世诗人仿照乐府古题所写的诗歌也叫乐府。

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现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的好作品。

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文体知识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

古代文体分类

古代文体分类
一块,便于读者了解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
司马光的《太史公自序》



(包括学论文、真挚论文、史论、文论等)
“论”
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
人物论:苏轼的《留侯论》
专题论:贾谊的《过秦论》、柳宗元的《封建论》、范缜的《神灭论》
“说”
是说明,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
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
《师说》、《天说》、《捕蛇者说》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郦道元的《水经注》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病梅馆记》
记文也以记事为主,其特点是篇幅短小,长者不过千八百字,短者则寥寥数语而已。内容则五花八门。
写景物和社会风土人情的
记事的
记物的
笔记文



奏议
是臣下给皇上的书信,报告。其中有奏、议、书、疏、表等,另外还有对策。
晁错的《论贵粟疏》,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的《论逐客书》

主要用于祝颂和规诫的韵文。铭字一般都是四字句,最短的只有几句。
班固的《封燕然山铭》,刘禹锡的《陋室铭》,还有《座右铭》

往往是自我境界的格言,基本上是四字韵语。
韩愈的《五箴》,皮日休的《六箴》,龚自珍的《八箴》

主要用于表彰、赞扬历史人物的韵文。一般也是四字韵语。

用于歌功颂德的韵文。一般式四字韵语,但是也有不押韵的。
出处
分类
作者
《典论.论文》
诗赋、奏议、铭诔、书论,四科八种。
曹丕
《文赋》
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等十种。
陆机
《文心雕龙》
诗、赋、赞、颂、檄、移、铭、诔等。
刘勰
《古文辞类篹》

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古人喜欢在文题上表示出体裁。

古代文体大致如下。

一、论说类1、疏又称奏疏。

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

分条陈述。

畅于春秋,成于两汉。

2、表又称奏疏、奏议。

臣向君主陈述意见或有所请求的一种文体。

重情。

3、论直接阐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

分史论(人物论、专题论)、文论(评论文章)、策论(起源于写在简册上以对答用,发展成策论)4、说用来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章。

教材注解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例如《师说》《捕蛇者说》5、原推究。

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

《原君》6、订评议。

对某一人事物论定功过,品评优劣,常含力排众议而独抒新见之意。

因而行文有力,慷慨激昂。

订,论。

《订鬼》7、序是用来评介作品内容的。

有自序、他序。

位置在一本书的开头或结尾。

例如《指南录后序》唐宋以来,送别赠言也称序。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二、记叙类1、纪传体司马迁首创,以本纪、列传为人物传记中心。

本纪记叙帝王事迹,世家记叙诸侯王和辅汉功臣的事迹,列传是名人事迹。

2、记记事、记言、记物、记人,应用广泛,不拘一格。

《核舟记》《岳阳楼记》《病梅馆记》《游褒禅山记》《记王忠肃公翱事》《书博鸡者事》3、志记事的文章。

《三国志》4、游记我国古代记叙文的一大分支。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逸事也称轶事。

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

《左忠毅公逸事》6、笔记内容五花八门,篇幅短小精悍。

有历史掌故,遗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品,志怪杂录等。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梦溪笔谈》7、寓言寓,寄也。

借助于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某一深刻哲理。

《愚公移山》8、小说“演义”,根据历史或传说,敷衍成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

有“志人小说”,还有“志怪小说”。

——以上可总称为“散文类”。

三、韵文类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古代文体

古代文体

古代文体漫步中华 2009-02-28 22:15 阅读9 评论0字号:大中小一、诗词曲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

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

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

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

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

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

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2、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古代文学体裁集锦

古代文学体裁集锦

古代文学体裁集锦(一)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离文,体物写志"。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quot;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成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成为"文赋"。

(二)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由于迁就于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就渐渐衰退。

(三)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多大异。

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文为论说文。

如《少年中国说》《马说》《黄生借书说》《师说》《捕蛇者说》。

(四)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五)疏。

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六)表。

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七)对策。

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

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八)序跋。

序也作"叙""引",有如今天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写在后面的),写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quot;。

这类文章,按照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古文的十八种文体

古文的十八种文体

古文的十八种文体
古文的十八种文体包括: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

好的,以下是这些文体的详细介绍:
论辨类:主要指的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述来阐述某种观点或者辨明是非的文体,例如《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

序跋类:序是书序,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主要说明写书的缘由、宗旨、体例以及对作家的评价等;跋是写在著作末尾的文辞,是对序的补充和说明。

奏议类:奏议是一种古代臣子向帝王进言的文体,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书说类:书是书信,用于亲朋往来,或给子侄、下属的训示。

说则是说明事物或阐述某种理论。

赠序类: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

诏令类:诏令是指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包括诏、令、谕、制等。

传状类:传是传记,是对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记述;状是对人物事迹的描述,但比传更为简略。

碑志类:碑是碑文,用于记述功德或纪念功绩;志是墓志铭,是对死者生平事迹的简要记述。

杂记类:杂记是对山川、景物、人事的描述和记叙,有时也包括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等。

箴铭类:箴是规劝告诫的文辞,铭是用来警戒自己的文辞,如座右铭。

颂赞类:颂是赞颂功德、称颂功业的文体;赞则是对于人和事的赞美称扬。

辞赋类:辞是一种韵文,类似于诗歌;赋则是对事物进行铺陈描述的文体,类似于现代的散文诗。

哀祭类:哀是哀悼死者的文辞,祭则是祭祀鬼神的文辞。

以上是对古文十八种文体的详细介绍,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文学体裁

古代文学体裁

古代文学体裁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

选入教材的童话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序跋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杂记包括: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

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2)笔记文。

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初中文化文学常识汇总(1)

初中文化文学常识汇总(1)

初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汇总【古代文体】1.词——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别称“诗余”“长短句”等,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2.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

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

我们学过的有《马说》《爱莲说》。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4.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引言,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而赠序的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5.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范例。

6.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

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

我们学过的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7.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且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

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

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8.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识记五七至九年级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一、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求,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①杂剧,宋代一种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②散曲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二)现代文体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中的人和事,不同于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叙文几种样式中的人和事)。

所以,小说是虚构的。

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我”就不能等同于作者鲁迅。

小说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

按照小说的篇幅及容量,一般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三类,篇幅特别短小的叫微型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表:臣写给君主的奏章,内容多表达对 、 臣写给君主的奏章, 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出师表》 (《出师表》)
3、序:是一种文体,有“赠序”和“书序”两种 、 是一种文体, 赠序” 书序” 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 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 赠序用于临别赠言,内容多为勉励、 赠序用于临别赠言,内容多为勉励、称许 之辞。本文是一篇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 之辞。本文是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
古代文体汇总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 、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物说明道理,既可以说明议论, 物说明道理,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 抒发感情。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抒发感情。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马说》《爱莲说》 》《爱莲说 (《马说》《爱莲说》)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陋室铭》 。(《 文体、山川 、 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 名胜、器物建筑等, 名胜、器物建筑等,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 而兼有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主,而兼有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