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音乐描写
《听颖师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音乐表现手法比较
河南农业2015年第7期(下)唐代是一个诗和音乐的时代,出现了不少将音乐美与文学艺术美完美结合的作品。
其时,摹声写音之诗俯抬皆是,有李颀的《听安万善吹筚篥歌》和《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霓裳羽衣舞歌》、元稹的《琵琶歌》和《连昌宫词》、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张祜的《观宋州于使君家乐琶琶》等等。
其中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更是精品中的精品,摹声写乐新颖奇特、撼人心魄,被清人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反复吟咏品读,不难发现,三诗在表现音乐的手法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一、三诗之同三首诗都采用“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拟声方法,从正面描写了音乐的音质、音调、节奏与旋律,展示了音乐的“曲内境界”;又都“以感写声”,“移情于物”,从侧面烘托了音乐的强烈效果,展示了音乐的“曲外境界”。
在诗人的笔下,音乐成了可以听、可以观、可以感的东西。
(一)以声写声,诉诸人的听觉这三首诗,尽管写的乐器各有区别,但这几位作者都借助另一类声音来描摹,刻画了音乐的音质、音调及乐曲的高低徐疾、跌宕多变的过程,促成了听众对音乐的体验。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先是“昵昵儿女语”的轻柔细屑,再是“勇士赴敌场”的昂扬激越,开始是“百鸟喧啾”的喧哗,之后是“孤凤凰”的“失势千丈”;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一会儿“嘈嘈如急雨”,一会儿“切切如私语”,一会儿“间关莺语花底滑”,一会儿“幽咽泉流冰下难”,一会儿“无声胜有声”,一会儿又“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至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时而“昆山玉碎”,众弦齐鸣,时而凤凰鸣叫,响遏行云:在这些作者的笔下,这音乐,都有清和与激越,都有单调与复音,有跌宕,有起伏,有诗意,有韵味。
几位作者在描摹时,都似乎不约而同地借助“鸟鸣声”与“人语声”及临战前“战士出征声”来拟声:或“百鸟”齐鸣,或“凤凰”引吭,或“莺”语花底;或“勇士赴敌场”,或“铁骑突出”鸣“刀枪”;或“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或“小弦切切如私语”。
《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
《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琵琶行》一文与韩愈的《听颍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后人称为“摹写声音至文”的文章。
《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的艺术风格比较
,
琵 琶 女 一 生悲 惨 遭遇 的 自述
,
由此 引 起 的 诗 人 自 己 的 迂 请
沦 落之 感
结 构严 谨
“
层 次 分明
诗 人 对 琵 琶 女高 超 的 演奏 技 艺 的描 写
“
乃 是为了 表 述
,
弹 者和 听 者
同 是 天 涯 沦 落人 ”
,
不 得志
。
”
,
“
心 中无 限 事
”
的共 同 感 情
“
李凭 中
,
,
”
两 句点 明 时 间
,
、
地点 外
“
没 有 其 他 叙 述 说 明 的语 言
;
,
而 是 以 奇 特 的 幻想
大 胆 的想 象
,
跳跃 式 地 极 力 描 写 演 奏 的 艺术 效果
清 脆激 越如
。
白 云 为 之 呆滞
,
江 水 为之 不 流
;
,
水
甚至
,
神
霜 神也 为 之 感 动
,
昆 山玉 碎
《李 凭笙撰 引》 与《琵 琶行》
的 艺术风格 比较
李
唐代 诗歌 发 展到贞 元 继涌 出
,
、
德 伦
:
元 和 年 间 又 出现 了 一 次 高 潮
,
,
多种 多样 的 艺 术 风 格 和 诗 派 相
。
整 个 诗坛 宛若 群 星 灿 烂
,
又 呈 现 出一 派欣 欣 向 荣 的景 象 由于 诗 人 的 构 思 不 同
优美 明快
。
句 句未经 人道
诚所谓
,
“
关于《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比较细读研究
关于《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比较细读研究作者:苏敏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03期摘要:通过对《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音乐描写手法的具体分析,比较异同,由典型到一般,总结出这类作品的手法特点。
关键词:音乐描写;艺术手法;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针对题材相似而表现方式不同的文章进行鉴赏,在比较阅读时要确定比较范围,选好比较角度。
本文选取《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两篇文章,比较范围为音乐描写,角度为艺术手法,通过对照、鉴别,把握诗歌声音描写的特点。
一、《琵琶行》音乐描写艺术手法分析《琵琶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的一首叙事长诗。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诗人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写。
主要内容是描述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的人生经历的,从而揭露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与关注,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贬官降职的愤懑之情。
本诗的音乐描写非常出色,主要集中在第二段。
白居易曾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
”音乐是无形、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不能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受它,这就大大限制了文字的表现力。
诗人用比喻、通感,以声音写声音,既形象又可感。
1.善用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形容声音浊杂粗重,这是琵琶最粗的弦奏出的,将其喻为以骤降的“急雨”,既写出了这段音乐的粗重,也写出了节奏的急促;“切切”形容声音轻细急促,这是琵琶的细弦奏出的,而将其喻为“私语”写出了声音的轻细绵密。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珠小珠洒落在玉盘中的声音高低交错,大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显得浊重,小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显得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中“间关”是叠韵词,“幽咽”是双声词,以花间流转的莺语比喻乐声的婉转流利,以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比喻乐声的清冷低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唐朝是诗的朝代,唐诗是诗的巅峰。
在精彩纷呈的唐诗中,不乏描写音乐的名篇。
如李白的《听蜀僧?F弹琴》、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皆各具独创而异曲同工。
在这些杰作中,诗人们无不驰骋丰富的想象,充分运用比喻、比拟、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把飘忽多变的音乐转化成绘声绘色绘神的艺术形象,从而把读者带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美妙境界。
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是一篇历来备受激赏的描写音乐的经典。
与上述诸诗一样,诗人极尽以声喻声、以形喻声之能事,用一支生花妙笔再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
然而,我们如果仅仅从修辞的角度解读诗人淋漓尽致的音乐描写,仅仅流连于诗人音乐描写的新颖精妙,就不能真正理解这首千古绝唱的深沉内蕴。
“醉翁之意不在酒”,《琵琶行》写音乐,不是为音乐而写音乐,而是为人而写音乐;不是停留在音乐意境的描摹上,而是通过音乐形象,展现了琵琶女和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坎坷遭际以及他们“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满腔不平。
这声声琵琶的弦外之音,正是《琵琶行》比同类作品胜出一筹的地方。
《琵琶行》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的次年。
在诗中,琵琶声巧妙地三次响起:第一次响起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江面上。
“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在凄清的月色中,在冷寂的江面上,借一曲琵琶排解寂寞;而“谪居卧病浔阳城”的诗人,送客江头,醉不成欢,瑟瑟秋风突然传来的哀怨悲凉的琵琶声,怎能不拨动他那蓄满离愁感伤的心弦?这是诗人和琵琶女在琵琶声中的第一次未曾谋面的“邂逅”。
第二次响起在“添酒回灯重开宴”的客船上。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琵琶女,出场演奏,用“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展示出她起伏不平的内心世界,与其后如泣如诉的身世自述,相互补充,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
而早已被拨动心弦的诗人在“似诉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声中,更是被琵琶女不幸的半生遭遇激起情感的波澜,情不自禁地坦露了横遭贬谪,郁郁寡欢的自我形象。
于是地位悬殊的诗人和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成为互诉衷曲的知音。
欣赏《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欣赏《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学习目标:鉴赏《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借鉴以文字描写音乐的写作技巧。
导入设计:音乐是一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加困难。
但是白居易《琵琶行》中音乐的描写可谓丹青妙手,出神入化。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三篇“摹写声音之至文”,以学习借鉴名家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一、温故知新,掌握方法1.温故。
请同学们背诵苏轼《赤壁赋》(前)中关于洞箫声音描写的语段,回顾苏轼描写箫声的艺术手法。
(请同学背诵、发言交流,其他同学补充,老师评价补充。
)明确:“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运用夸张、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传神。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借助侧面烘托的手法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潸然泪下。
2.知新。
请同学们诵读《琵琶行》,分别找出诗中描写琵琶女弹奏情形、乐声变化、与演奏效果的文字,自主赏析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1)请同学们诵读勾画,然后分享交流。
明确:弹奏情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乐声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演奏效果: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小组合作赏析《琵琶行》描写音乐的手法。
(3)分享交流。
(请同学发言交流,其他同学补充,老师评价补充。
《琵琶行》与古诗文中描写音乐之比较
白妞说书
“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 “陡然一落”——演唱的继续发展 “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
像熨斗熨过 像吃了人参果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 像放那东洋烟火
听觉、感觉 听觉、感觉 听觉、视觉 听觉、感觉 听觉、视觉 听觉、视觉
参考答案:
(2)风格迥异:
比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
较
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 浪漫瑰丽。
鉴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
赏
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 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
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听 颖 师 弹 琴
韩 愈
•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 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 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 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 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富有蕴味。“张” 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 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第一段: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作者:王宝奇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6期内容摘要:《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同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典范之作。
《琵琶行》是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之作,《李凭箜篌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二者色彩不同,风格迥异,但却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描写了唐代音乐之美,给读者带来了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
关键词:诗歌音乐描写比较研究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同时,又是一个音乐繁荣的时代。
翻开唐人的诗集,就会看到许多以音乐为题材的作品。
其中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都是以音乐为题材的代表作品。
音乐不同于诗歌,它的艺术形象是以声调、节奏、旋律塑造的。
它的美,人们是通过听觉感受的。
要把这种美的感受用诗歌表现出来,就是要诗人创造性地发挥形象思维的能动作用,进行艺术再创造,使之成为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演奏为题材,形象细腻地描绘了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虽然也是描写音乐的诗歌,二者题材相同,但是由于诗人的构思不同,写法两样,意境风格也就迥然各别了。
这两首诗的区别首先在于塑造艺术形象的材料是不同的。
在《琵琶行》里,描绘琵琶女动人的演奏,用“嘈嘈急雨”、“切切私语”、“间关莺语”、“幽咽泉流”等一连串形象的比喻。
这些比喻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从而可知,诗人白居易形象思维活动是在现实生活土壤之中,人们熟悉的事物范围之内。
因而他的诗比喻亲切,易懂,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生动感人。
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却用神话的材料来描绘动听的音乐。
诗中“江娥啼竹素女愁”、“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都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情景。
诗人以他联翩的浮想,神话的色彩,新奇的意境引人入胜。
同样是描写曲调由低到高的骤变,《琵琶行》用“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来比喻,《箜篌引》则从“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来描写。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里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里的音乐描写作者:赵冬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2期音乐,能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心灵的抚慰,而一篇描写音乐的优美篇章,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
人教版第三册中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都是描写音乐的杰作,现将这两篇诗歌中的音乐描写作一比较。
一、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两篇都细腻再现了音乐飘忽多变的过程,借以展现乐曲的美妙动人、技艺的精湛高超。
《琵琶行》中,嘈嘈的大弦给人粗重之感,而切切的小弦又带来窃窃私语般的轻细,这两种旋律交错出现时,乐声清脆婉转,如同珍珠洒落玉盘,黄莺啼叫花底,很快低沉冷涩就像泉水在冰下艰难流淌时发出的呜咽声,接着,“弦凝绝”、“声暂歇”,悄无声息,经过这一跌宕起伏之后,乐声犹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窜向高潮,激越高亢,随即又在“四弦一声”中戛然而止。
整个过程可以显示为:清脆婉转——低沉冷涩——悄无声息——激越高亢——戛然而止。
再看《李凭箜篌引》。
乐声时而如山崩玉碎,激越高亢;时而似凤凰鸣叫,悠扬婉转;时而低沉忧伤,让芙蓉悲泣;时而清丽欢快,使香兰欢笑。
曲折有致的描写中,两篇都把音乐动人的旋律清晰的谱写下来,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
然而,《琵琶行》中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那千变万化的音乐,就是琵琶女满腹心事的吐露,就是琵琶女坎坷人生际遇的写照。
而《李凭箜篌引》只是在音乐的倏忽万变中极力展现李凭演奏箜篌的卓越技艺,别无弦外之意。
二、从艺术特色方面比较“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两位诗人构思精巧,都利用先声夺人的方式,为主人公的出场作了浓重的渲染,也为读者留下悬念,激发起大家想一听为快的强烈欲望。
《琵琶行》中,主客浔阳江头“惨将别”,“忽闻水上琵琶声”,顿时,“主人忘归客不发”,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千呼万唤后,琵琶女终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出场了。
开篇先写琴声,虽寥寥数语,却恰似精彩演奏会的前奏,已经给人美好印象了。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怎样的呢?主要体现在哪里?《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不仅利用音韵表现乐声的高低强弱,还利用四声展示乐声的长短缓急。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以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都善于用形象说话,而白居易在摹写乐声的复杂多变时,则显示其超人一等的功力。
一关于《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霍松林先生如是说:"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
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白居易〈琵琶行〉鉴赏》)依据马志伟《十三辙新韵书》(商务印书馆2007年北京)中的说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雨'和"语',用的是"衣期辙'中的字。
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衣期辙'属第三级(细微级),可见此时琵琶乐声较为低沉柔和,这就为后面乐声的跌宕起伏作好了铺垫。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弹'和"盘',用的是"言前辙'中的字。
琵琶行-一轮复习-音乐描写
(一)正面描写音乐
《琵琶行》 《听颖师弹琴》 《李凭箜篌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4、对照诗意背诵《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弹奏箜篌。 像昆仑玉碎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鸣叫激昂嘹亮。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乐声传到女娲补天处,女娲因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 结果石破天惊,引出漫天潇潇秋雨。 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乐声特点和表现手法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细柔婉转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昂扬雄壮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舒缓悠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和声中主调高扬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由高转低,戛然而止
历比城喻 五通中感 朱慧
(一)正面描写音乐之《李凭箜篌引》
2《听颖师弹琴》
比喻 通感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比较
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比较高中语文第三册把自居易的《琵琶行》作为重点篇目,而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作为自读篇目。
如果能将这两首诗中精妙的音乐描写进行比较,学生肯定能从中汲取到有益的知识。
自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诗人从琵琶女出场前的心绪和出场时的情态写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看来,这位歌女是不太愿意抛头露面,“千呼万唤”才姗姗而出。
及至出来,更显腼腆羞涩。
用琵琶把自己的脸遮起半边。
这一特写镜头,让我们在欣赏乐声之前,先领略了琵琶女的风度。
接着写她弹前“转轴拨弦”的准备,弹时“低眉信手”的姿态,所用“拢捻抹挑”的指法和所弹“霓裳~六幺”的曲名,更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技艺高超而又“心中无限事”的琵琶女形象。
然后。
诗人工笔细描具体的音乐形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这琵琶声起,时而像铺天盖地的惊风急雨,时而像恋人之间的轻声细语,时重时轻,晶莹圆润,又像大大、的粒粒珍珠相继滚落一只玉盘里一样。
乐声有时像万花丛中莺鸟的鸣声清亮流利,有时像冰层之下难流的泉水呜咽冷涩,有时又像琴弦同泉水一样凝结了,什么声响都归于沉寂。
也就在这万籁无声的时刻,琵琶女所要表现的一种隐恨忧愁潜滋暗长,无声问歇中表达了丰富、动人的感情。
就在短暂的寂静之后。
乐声重又爆发,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铿然作响,雄壮激越。
曲终收拨,四弦齐发,如撕裂绸帛,戛然而止周围的船和人依然沉浸在乐声之中。
琵琶行、听颖诗弹琴、李凭箜篌引对比鉴赏
正面 描写
侧面 烘托
辽阔深广 神奇瑰丽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正
音 乐 效
划然变轩昂,
面
浮云柳絮无根蒂,
描
天地阔远随飞扬。
写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琴
比喻 通感
果 跻攀分寸不可上,
声 想象
旋 失势一落千丈强。
以声写声 以形写声 以形写声
以声写声 以形写声
律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律 变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沉不咽通暂声歇暂歇。
化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雄突壮出激刀昂枪鸣。
正面描写琴声 用了比喻的修辞 想象
以声写声 以形写声
•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通过听者感受侧面烘托琴声 通过描摹环境侧面烘托琴声
变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化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描摹听琴感受 侧面烘托琴声
缠绵婉转 昂扬激越 悠远高扬
抑扬顿挫 高潮迭起
三首诗的相同点
运用想象,创设比喻,引进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丰 富的联想,使人产生可视的听觉形象。
三首诗的不同点
• 白居易描摹形象,全部以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事物设喻,朴实自然, 亲切可闻。
且从名诗“听”妙曲
古诗文中的音乐描写技巧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 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 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学习目标: 1.通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诗弹 琴》三首诗的对比鉴赏,学习诗歌中描写音乐 的技巧; 2.用学到的理论,来分析其他作品中描写音乐 的语段。
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关于音乐描写的比较
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关于音乐描写的比较以《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关于音乐描写的比较》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音乐能让人们的感官得到最大的愉悦,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最容易让人回味的文学形式。
自古以来,中国的诗人、文人以及古典音乐家就对音乐的描写很有感触,其中两首最流行的诗歌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它们关于音乐的描写更是道出了一般诗人无法企及的艺术深度。
李凭箜篌引是苏轼《减字木兰花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一首诗歌,诗中描写的是李凭箜篌引的音乐,诗中写到:“溷乱音声,无穷尽乐”,这句诗深刻描述出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诗中还出现了“欢声叠起,调和清夜”的句子,这句诗进一步描述出李凭箜篌引的节奏丰富而又柔和,令人难以忘怀,不仅在当时人们中有着广泛的传播,而且在当今仍然成为中国古典音乐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琵琶行是李白《游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一首诗,它描写的是琵琶行的音乐,诗中写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句诗表达了琵琶行的音乐具有感染力的特点,让听众被其节奏所感动而泪流满面,诗中描写出的“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句,表达出了琵琶行极具战斗性质的音乐,能激发起人的斗志,激起人的热情,令人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感受到战争的激情。
从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两首诗歌中,可以发现它们在描写音乐方
面有着本质的不同,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注重节奏的柔和,使人聆听后耳目一新,而琵琶行则是一种激昂的音乐,极具战斗性质,能激发起人的斗志,激起热情。
总之,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两首诗歌中描写的音乐,尽管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它们都以深刻而精湛的技巧,描写出了让人妙不可言的古典音乐,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白的《李凭箜篌引》音乐比较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白的《李凭箜篌引》音乐比较简介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涌现出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本文将重点比较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白的《李凭箜篌引》,探讨它们在音乐性、主题表达和艺术风格上的异同点。
1. 音乐性比较1.1 《琵琶行》的音乐性特点•描写了琵琶演奏家银瓶儿才情卓越、技艺高超的形象,通过描述她娴熟的曲调和悠扬动听的琵琶声,展现了音乐对人们心灵产生深远影响。
•采用了押韵手法和平仄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有韵律感,并且呼应了音乐节奏。
•使用了描绘细腻而富有旋律感的文字,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1.2 《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性特点•描绘了李白弹奏箜篌的情景,以及箜篌音乐所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文字描写,将读者带入一种悠扬、凄美而又磅礴壮丽的音乐氛围中。
•采用了辞章婉转、结构优美的词句,使整首诗听起来像是一首动听的曲子。
•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音乐在诗中跃然纸上。
2. 主题表达比较2.1 《琵琶行》•主题:通过琵琶演奏家银瓶儿与北地胡人互相欣赏彼此文化艺术,折射出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意义。
•表达方式:在描述银瓶儿演奏琵琶并吟唱时,通过揭示北地塞外草原风光和胡人生活方式,以及银瓶儿对胡人音乐才情深深的喜爱,展现了中原文化与胡人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和谐。
2.2 《李凭箜篌引》•主题:诗人李白借箜篌音乐引发往事回忆,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表达方式:通过描绘李白弹奏箜篌时置身于山水之间、吟唱自己的所思所感,让听众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流动。
通过抒发怀旧之情,将音乐与时间、记忆紧密联系起来。
3. 艺术风格比较3.1 《琵琶行》•艺术风格: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注重形象描绘和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形象生动:通过对银瓶儿形象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栩栩如生地感受到她优雅灵动、动情洒脱的艺术表演风貌。
3.2 《李凭箜篌引》•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基调,注重情感表达和意象的丰富。
从音乐角度比较分析《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从音乐角度比较分析《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葛怡君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摘要:在诗歌得以繁荣生长的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代表作品,它 们各有其特点,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描写了出了音乐之美,都给读者带来了美好地阅读感受。
本文试 分析比较它们在音乐表现上的异同,并探讨能从中学到的音乐之道。
关键词:音乐描写 李凭箜篌引 《琵琶行》 比较学习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176-02唐代是一个文化与音乐共同结合共同繁荣的时 代,是诗的时代,这其中得益于国家的安乐与国民经济 的发达,文化的传播交流,更得益于统治者的大力倡 导。
翻开唐代的文化史,会发现在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 著名的诗人和音乐诗作品。
在这其中,当属白居易的 《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最广为流传。
它们虽 然有不一样的地方,但经过细细品读后却发现它们都 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音乐感受。
一、二诗之同(一)以形喻声无论是在白居易的《琵琶行》或是李贺的《李凭箜 篌引》,他们的诗中都以具体或者是抽象的形象来描绘 出了多彩的声音。
他们让读者真切地“看”到了音乐的 形状。
在《琵琶行》中,白乐天笔下的琵琶声粗细弦的切 换好像是从急急如骤的噼啪暴雨到切切细听的温文耳语对比,而当综合错杂相弹时,却又像珍珠落入玉盘的声音一样清脆,富有颗粒性。
流利地音符好如在乱花丛 中的莺鸟鸣叫,像泉水在冰下缓缓而流。
在瞬间的停歇 过后,突强的音符好像银瓶被打破水滚迸而出,像骑兵打仗时刀枪碰撞,震撼人心。
曲子完终,四弦一声就如 被撕裂了的锦帛。
诗人运用这种比喻,将音乐比喻成为现实中人们可随时听到的声音,本是一首无声的诗,这 时却显得无比有情。
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动紫皇”表现了音乐使人听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就连天 上惯听仙乐的天神都被美妙的声音所惊动,那瞭亮的 琴声直冲女娲补天石处使”石破天惊“下起了绵绵秋 雨。
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关于音乐描写的比较
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关于音乐描写的比较张籍谚语:“音乐有如河水流淌,和音无限美妙。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领略音乐,那关于音乐描写的文字也愈发重要。
古代中国有两篇文学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那就是《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今天,我们就聚焦这两篇文学名篇,探讨它们在关于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首先,我们先从《李凭箜篌引》开始聊起。
这篇文章由《西汉仪礼》的作者李凭编写的,他用了大量的符号描述了弹奏箜篌的声音,巧妙地运用了押韵化字、象征性词语、比喻性句式等多种文学手法,让人能够隐约感受到音乐中每一个声音的变化,比如:“晴时云开乐更深,无端吹箜要人听”。
这样的描写表现出了音乐的深邃、妙趣与神韵,可谓到位。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宋代文人苏轼的《琵琶行》,从文本上看,苏轼似乎更倾向于从情感的角度来描写音乐,因此大多数的描写都与情感的变化有关,比如“满座重闻皆掩泣”一句,表达的就是聆听着琵琶声,有佰人齐泪沾襟。
再比如“天地外,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句表达的是把长江比喻成古琴的弦,从这里也可以体会到苏轼聆听音乐时的情感。
总的来看,《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在关于音乐的描述上,二者可谓各有不同。
《李凭箜篌引》更多的是把音乐比作一种万物的生态,描绘出音乐中的变化;而《琵琶行》则聚焦于音乐的情感,把古琴的曲弦变成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
从这两篇文学名篇中,我们不
仅可以体会到古代人把音乐描述的如何无比精妙,也可以看出不同时代文学家对音乐的理解是如何不断演变的。
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音乐,打开心扉,去用自己的眼睛与耳朵去感受音乐的广阔,去体味音乐的无穷美妙与深邃!。
异曲同工 各臻其妙——《李凭箜篌引》与《琵琵行》音乐描写之艺术比较
异曲同工各臻其妙——《李凭箜篌引》与《琵琵行》音乐描
写之艺术比较
赵发财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以下简称李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以下简称白诗)均有出色的音乐描写,清人方扶南把它们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但因诗人的个人才情不同,生活遭遇不同,故两首诗在音乐描写方面呈现迥异的创作风格,
【总页数】3页(P3-5)
【作者】赵发财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第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曲”尽其妙——《琵琶行》《赤壁赋》《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之比较 [J], 陈法强;
2.《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比较 [J], 王增斌
3.《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比较 [J], 曾宏
4.《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比较 [J], 林晓东
5.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比较 [J], 李多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两首诗在体裁上同为乐府古题,作者白居易、李贺同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又均以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而传诵后世,但因作者的个人才情、生活遭遇不同,两首诗呈现出迥异的创作风格。
本人不揣浅陋,试就两首诗在音乐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
一、弦外之音各不同《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816) ,此前白居易作为一个直言敢谏的官吏,屡次上书批评朝政,遂不见容于黑暗腐败的政治,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通过琵琶女弹奏琵琶,自叙身世,发现了与自己共同的情感,借琵琶女的命运表达了对小人物不幸命运的同情,抒发了自己被贬失意的牢骚和不满。
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歌妓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这在古诗中还是很罕见的。
作者写音乐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音乐性的渲染,也为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忠直被贬的苦闷而张本。
全诗写偶遇、写音乐、写身世,写作者的自叹,前后语句关联,情感相通,作者的情感脉络是很容易把握的。
《琵琶行》属于那种“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的感伤诗。
李贺仕途坎坷,一生蹭蹬,他因避家讳(李贺父李晋肃,晋、进同音) 不得应进士考,只做过“奉礼郎”一类的小官,他的理想和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于是把它寄托在通过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华美的语言创造出来的神话般的世界里。
《李凭箜篌引》主要是赞美李凭弹奏箜篌的艺术技巧,描绘他所创造的奇特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那样离奇,那样幽怪,同时也就流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
但这种心境不是直接的反映,而是曲折的、折光的反映,读者要穿透重重的炫人眼目的艺术光环才能捕捉到,具有“设色妙,而词旨多寓篇外”的特点。
二、语言运用上的不同《琵琶行》一诗,通篇没有费解的语言,不用典故,朴素中见生动,能准确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不管是描写语言、叙述语言,还是议论语言,有很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如“此时无声胜有声”“, 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门前冷落鞍马稀”皆为此类。
正因为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才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正如元稹所说:“自篇章以来, 未有流传如是之广者”。
[1 ] (P2) 白居易自己也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1 ] (P89)在语言的运用上《, 李凭箜篌引》表现了诗人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诗里运用了很多典故,如湘夫人、素女、女娲、神妪、吴刚等凡六处,作者把这些散碎的典故赋予新的意义,为表现李凭弹奏技艺高超这一中心服务。
另外诗中鱼跳波,蛟起舞,这在其他诗里本已少见,作者却在鱼前加一“老”字,在蛟前加一“瘦”字来修饰,涧深山高,人迹罕至,鱼可以老,蛟可以瘦,用这类奇语险语,创造奇境险境,给人一种幽僻阴森的感觉。
“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逗”字,既展示了音乐的强大魅力,秋雨滂沱,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但李贺尽管醉心于造词立意的新奇,毕竟视野不宽,他的诗显然是想以词藻和典故取胜,也表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
三、描写音乐的手法不同《琵琶行》表现音乐的手法主要是用比喻描写与直接描写音乐效果相结合,而又以比喻为主。
诗的第二段摹写琵琶女演奏《霓裳》和《六幺》,运用了大量比喻来描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音,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用“急雨”写音乐的粗重,用“私语”写音乐的轻细;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写音乐的清脆圆润,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音乐的婉转流利,用“幽咽泉流冰下难”写音乐的冷涩不畅;用“冰泉冷涩弦凝绝”写音乐的低沉以至停顿,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写音乐的忽然爆发与激越雄壮;用“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音乐的戛然而止,无不各尽其妙,自然贴切,生动地再现了音乐形象。
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艺术的魄力却永难消失。
作者写音乐效果,言虽少而意味永,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马青衫湿”,前者用环境描写加以烘托,后者直陈自己的听后反应,都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空间。
《李凭箜篌引》表现音乐的手法也主要是以比喻与直接描写音乐效果相结合,但以后者为主。
白居易描写音乐效果是写实的,而李贺写音乐效果却运用了神奇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
诗人致力于把外在的物象与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如诗的后八句,写
了人间“, 十二门前融冷光”;写了天上,“二十三丝动紫皇”; 写了大自然的变化,“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写了神仙,“梦入神山教神妪”;写了鱼蛟,“老鱼跳波瘦蛟舞”;写了月宫“, 吴刚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作者对这些天上人间、五花八门内容的描写,意在给读者造成这样一种强烈的印象:李凭的弹奏技艺可谓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用玉石碎裂写乐曲的激越清脆,用凤凰和鸣写乐曲的婉转柔美,这是从诉诸人的听觉角度讲的;用“芙蓉泣露”、“香兰笑”,来表现乐曲悲伤、欢乐的感情变化,这是从视觉和嗅觉两种不同角度来讲的。
同是用比喻描写音乐,与《琵琶行》的单纯以声喻声已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了音乐形象的立体再现。
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即《琵琶行》) 、韩退之颖师琴(即《听颖师弹琴》) 、李长吉李凭箜篌(即《李凭箜篌引》) ,皆摹写声音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2 ] (P875)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他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形象来比喻、描写,如实反映出音乐的美妙,所以能“移人”;李贺是浪漫主义的,用奇特的想像、大胆的夸张来形容音乐,怪诞、幽僻,境界清冷,所以说“泣鬼”。
一位是现实主义的大师,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巨匠;一个高雅闲淡,平实自然,一个奇峭不羁,瑰丽凄恻。
我们从《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这两篇传世佳作中当可窥知前辈诗人的不同风格,领会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壮丽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