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机械功和机械能总复习提纲及练习
中考物理大单元复习 功与机械能、简单机械

②不省距离,若物体移动的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h。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实质省力杠杆)
特点:
①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若不考虑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时,利用动
滑轮提起重为G的物体时,拉力F=G/2。
②费距离,若物体移动的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
知识点一:功
1.功的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 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 距离 ,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
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1J= 1N·m 。
4.功的公式的应用: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有:
(1)“不劳无功”,物体通过了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1)比较相同时间内做的功,做功多的做功快;
(2)“不动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静止不动,没有通 (2)比较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所用时间少的做功快;
过距离;
(3)比较功和时间的比值,比值大的做功快。
(3)“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
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
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C )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如图,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
D.三个力的大小相等
中考物理专题 简单机械 功复习提纲

《简单机械 功》一、杠杆: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 转动的 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
用字母O ②动力: 。
用字母 F 1 ③阻力: 。
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在 。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动力和阻力作用点在支点同侧,二力方向大致 ,动力和阻力作用点在支点的异侧,二力方向大致 。
④动力臂:从 到 的距离。
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 到 的距离。
用字母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⑴ 找支点O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作垂线段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 杠杆平衡是指: 。
② 实验前:应调节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写成公式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先画出杠杆示意图;再找出力的大小方向及力臂的大小;最后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⑴、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问题:竖直用力力不变,水平垂直力变化,竖直位置力最小,水平位置力最大。
⑵、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 ;②将 和该点连线作动力臂③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 的方向。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要克服较大的力时,应选择 ,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
二、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③特点:使用定滑轮。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 G⑤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2、动滑轮:①定义:。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1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非理想的动滑轮(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⑤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 解题指导:①分析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力的方法:看动力作用位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边缘上省力。
精典物理中考总复习11---功和机械能

2.判断高度的变化:
上升
h变大
近地点(远地点)
下降(下滑) h最小(最大)
3.判断质量的变化: 投放救灾物资的飞机、正在洒水的洒水车
4.判断机械能变化:
光滑
无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变
光滑
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减少
v变大 h减小 m减小
巩固练习
(1)如图是一同学正在体育课中进行实心球投掷训练,投出的实 心球在上升过程中( C )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B.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加 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重力式能转化为动能
(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对于它所具有的机械能的判断中,正
确的是( B )
A.机械能一定不变
B.动能一定不变
C.势能一定不变
D.动能可能增加
(3)在索契冬奥会上,我国选手贾宗洋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 铜牌。他在比赛过程中运动的轨迹(a→b→c→d→e)如图所示,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说法错误的是( D ) A.从a点下滑到b点过程中,动能增加 B.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 C.在c点的机械能等于d点的机械能 D.在a点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的重力势能
(3)甲乙两种机械所做的功W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从 图像可以判断( C ) A.甲比乙做功多 B.甲比乙做功少 C.甲比乙做功快 D.甲比乙做功慢
(4)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 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ab>tcd,运动距离 sab=s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B ) A.ab段做功较多 B.a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 C.ab段功率较大 D.a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
(4)P=W/t具有普遍性,而P=Fv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
中考物理专题考点精讲及典型真题详解 -功和机械能

中考物理专题考点精讲及典型真题详解:功和机械能考点1:功1.定义: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3.功的计算公式是W=Fs ,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1 J=1N·m.注意:力不做功有以下三种情况:(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即F≠0,s =0.(2)“不劳无功”,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即s ≠0,F =0.(3)“垂直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是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例1】(2021·浙江丽水市·中考真题)科技改变生活,某餐馆用智能送菜机器人(如图)替代人工送菜。
(1)该机器人以1米/秒的速度运行30米将菜送到客人桌前,用时___________秒;(2)若机器人工作时牵引力恒为50牛,完成本次送菜,牵引力做功___________焦。
【答案】30 1500【详解】[1]该机器人以1米/秒的速度运行30米将菜送到客人桌前,所用时间30m 30s 1m/ss t v === [2]若机器人工作时牵引力恒为50牛,完成本次送菜,牵引力做功50N 30m 1500J W Fs ==⨯=【例2】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做挺举连续动作的几个状态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详解】做功的两个因素,1.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小明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有一个向上的力,但杠铃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对杠铃做功,D错误,故D符合题意。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功和机械能 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知识点导航1、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不运动(有力无距离);B、物体没有受到力,但由于惯性运动了一段距离(有距离无力);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力和距离垂直)。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常用式: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 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6)功的原理:A、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B、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C 、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
2、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功和机械能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功和机械能一、功1.功的概念:对于力在物体上的作用,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那么力对物体的作用就是功。
2. 功的计算:功=力× 位移× cosθ3.功的单位:焦耳(J)4.功的特点:功是标量,可以相加。
二、机械能1.机械能的概念:物体由于位置和状态的不同具有的能量叫做机械能。
2.机械能的特点:机械能是守恒的,系统内机械能的变化等于外力对系统所做的功。
3.机械能的计算:机械能=势能+动能4.机械能的单位:焦耳(J)三、势能1.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2.万有引力势能的计算公式:Ep=-G×m1×m2/r3.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Ep=1/2×k×x²4.势能的单位:焦耳(J)四、动能1.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动能的计算公式:Ek=1/2×m×v²3.动能的单位:焦耳(J)五、功与机械能1.功与机械能的关系:外力对物体做功,将会使物体的机械能发生变化,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
2.功与机械能的转化: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减少;外力对物体做零功,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功与机械能转化的应用:如弹簧振子、抛物线运动等现象和问题都可以用功和机械能的转化来解决。
六、实例分析1.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综合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小明用力将一书本从地面上抬到桌子上,重力做正功,抬起的高度为h,通过机械能的转化来计算工作。
解析:书本抬到桌子上的过程中,小明对重力做的正功等于书本的重力势能的增加,因此可以使用机械能转化的关系来计算工作。
工作=重力做的功=重力势能的增加=重力势能的增加量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Ep=mgh所以,工作=mg × h这个实例中,通过将力转换为位移,再通过机械能的计算来求解工作的问题,展示了功和机械能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中考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支在支架上,OA=20cm,G1为边长是5cm的正方体,G2重为20N,当OC=10cm时,此时G1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现用一水平拉力,使G2以2cm/s 的速度向右匀速速运动,当G1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0时,经过的时间是( )A.25s B.30s C.35s D.40s2.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A物体比B物体轻;②提升A的拉力大;③提升A做的额外功多;④提升A做的有用功多A.只有②④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3.如图,拉力F将重 12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 1m,用时 1s。
运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3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10N B.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 7.5JC.动滑轮重 7.5N D.拉力的功率是 37.5W4.如图所示,重30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C.拉力F的功率为4WD.有用功为120J5.如图所示,用24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且不变.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C.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4.8W D.在2s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4.8J 6.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点吊起.A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B.O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C.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D.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7.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2的功率为0.6W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8.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C.必须作用在阻力的作用点上 D.可以作用在杠杆任一点上,但必须使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9.如图中某同学体重为500 N,他的手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 N,动滑轮重100 N,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物体A吊起来,物体A的重量不能超过A.1 000 N B.1 200 N C.900 N D.1 100 N10.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0N,动滑轮的重力为20N.在把物体匀速提升1m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都是100JB.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 ,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00JC.甲、乙滑轮组中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相等D.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相等二、填空题11.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 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________N。
中考物理专题-简单机械、机械功总结及重点复习题

中考物理专题-简单机械、机械功总结及重点复习题一、杠杆 1.完整的杠杆结构硬棒,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作用在杠杆在使它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力臂必须垂直于力,即l ⊥F 。
2.杠杆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注意:不一定是要在水平位置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在任意位置静止都算是杠杆平衡,但是在做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前,需要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L 1=F 2L 2。
3.杠杆的种类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省力杠杆,如羊角锤,老虎钳,动滑轮等;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费力杠杆,如理发剪刀,镊子,钓鱼竿等;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等臂杠杆,如托盘天平,定滑轮等。
二、滑轮:杠杆的一种变形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各个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
2.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能省一半力,但要费一倍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思考:一般讨论的问题是轻滑轮,即滑轮质量(重力)不计,如果要考虑滑轮的质量呢? 定滑轮(轻)模型 动滑轮(轻)模型三、功和功率1.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表达:Fs W =,条件:F 与s 必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是能量的一个单位,故单位是“焦耳”(J )。
思考:不做功的几种情况?4.功率: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
5.公式表达:tW P =,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v F P =。
O 1F 2F 1l 2l 动 力 阻 力 动力臂 阻力臂 2GF =G6.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常用单位是千瓦(kW ),1kW=1000W四、动能和势能1.动能E k :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其动能就越大。
记忆公式:221v m E k =。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三 简单机械、功和能

学科辅导知识结构⎧⎧⎪⎪⎨⎪⎪⎪⎩⎪⎪⎧⎧⎪⎪⎨⎪⎨⎩⎪⎪⎪⎧⎪⎪⎨⎨⎪⎩⎪⎪⎪⎪⎧⎪⎨⎪⎪⎩⎪⎩⎩杠杆定义 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实质定滑轮作用简单机械实质滑轮定滑轮作用省力情况的判断滑轮组距离关系⎧⎧⎨⎪⎩⎪⎪⎧⎪⎪⎪⎨⎪⎪⎩⎪⎪⎧⎪⎪⎪⎨⎪⎪⎪⎩⎨⎪⎧⎧⎪⎨⎪⎪⎩⎪⎪⎪⎪⎧⎪⎪⎪⎪⎧⎨⎨⎪⎨⎪⎪⎪⎩⎩⎪⎪⎪⎪⎪⎪⎪⎪⎩⎩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概念功的公式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定义功率的公式及单位有用功、总功的计算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测量功和能定义动能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定义机械能势能 定义重力势能---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间的相互作用重点难点1.简单机械(1)对于杠杆,关键是会作出杠杆的示意图。
杠杆示意图,关键是力臂的作法。
动力臂和阻力臂,都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这实际上是几何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作法。
力臂可以在杠杆上,也可以不在杠杆上。
(2)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由此可以判断,省力杠杆的条件是L 1>L 2,但要多费距离;费力杠杆的条件是L1<L2,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又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3)对于最省力杠杆,其实就是要求动力臂L1最大。
这就要求在作杠杆示意图时,要用几何方法判断最长的线段为动力臂。
(4)对于滑轮组,要求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滑轮组省力越多,所费距离也越多。
满足:当F=G总/n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s1(s1是滑轮组中动滑轮移动的距离)变形杠杆及其作用一览表2.功和能(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我们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就要同时注意是否满足这两个条件。
特别是第2个条件的对应性。
(2)对于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要求:①会组装滑轮组;②知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摩擦、动滑轮的重力和吊起物体的质量;③利用滑轮组工作时,省力越多,费距离也越多,仍然满足s=ns1(s1是滑轮组中动滑轮移动的距离)所以当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其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W有/W总=G s1/Fs=G/nF。
中考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用30N的力刚好提起40N的物体,若不计机械本身重力和摩擦,则下列简单机械可以采用的是()A.一个定滑轮B.杠杆C.一个动滑轮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如图所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放在水平桌面上,OA=2OB.当B端挂30 N 的重物G时,木板A端刚刚开始翘起,木板重为A.10 N B.15 N C.30 N D.60 N3.在建筑工地,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建筑材料运送到高处。
当电动机用800N的力拉钢丝绳,使建筑材料在10s内匀速上升1m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g取10N/k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建筑材料的质量为2160kgB.电动机对钢丝绳做的功为1600JC.钢丝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1m/sD.电动机对钢丝绳做功的功率为240W4.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
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A.5N 0.8m/s B.20N 0.8m/s C.5N 0.2m/s D.20N 0.2m/s5.如图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使重为G的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拉力F不变,F的力臂变大B.拉力F变大,F的力臂变小C.重力G不变,G的力臂变小D.重力G变小,G的力臂变大6.如图所示,边长为a、密度均匀的正方体物块静止于河岸边,在BB′边上施加一个力F 使其绕DD′边转动掉落于河水中,它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水的密度为ρ,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块的密度为a haρ-()B.物块的重力为(a﹣h)ρgaC.物块漂浮在水面时底面受水的压强为ρg(a﹣h)D.为了使物块掉落于河水中,力F至少是2 24a h a g ρ-()7.如图,粗细均匀木棒AB长为1m,水平放置在O、O'两个支点上.已知AO、O'B长度均为0.25m。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速度与加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3.速度与时间图像的描绘与计算4.非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5.平抛运动的描述与计算二、力与压强1.力的概念与测量2.力的合成与分解3.牛顿第一定律4.牛顿第二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6.力的大小与方向7.压强的概念与计算8.杠杆原理三、浮力与密度1.浮力的概念与计算2.物体浮力平衡条件3.密度的概念与计算四、机械能与机械功1.功的概念与计算2.功率的概念与计算3.机械能与能量转化4.机械能守恒定律5.能量利用及能量转化率五、热能与温度1.热能的产生与传播2.温度的概念与计量3.物质内能与温度4.第一物态定律5.温度计的使用6.定压过程、定容过程与定量过程六、力学功与弹簧弹力1.力的功与功率2.弹簧弹力的描述与计算3.弹簧弹力的伸长与应力七、电路与电能1.电流的概念与测量2.电池的连接与电路图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4.电功与电能5.电阻的概念与计算6.灯泡的连接及功率八、声音与光学1.声音的传播与强度2.声音的反射与回声3.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4.光的折射与光密度5.光的成像与凸透镜九、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实验和规律2.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3.电磁感应与电流方向4.电磁感应与电能转换十、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分子与原子结构2.元素与化合物3.单质与混合物4.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5.酸、碱及盐的性质以上是中考物理总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基础知识归纳及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基础知识归纳及练习题一、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
W=FS。
单位:焦耳(J) 1J=1Nm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功率(P):,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推导公式:P=Fv。
(速度的单位要用m)四、动能和势能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一、选择题1.下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起子B.道钉撬C .筷子D.钢丝钳2.如图所示,杠杆上分别放着质量不相等的两个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两球以相同的水平移动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一点距离,则杠杆()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大球那端下沉C.不能平衡,小球那端下沉D.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B端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不计杠杆自重,在A点施加动力F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因为OA大于OB,所以F小于G;B .F的大小可能大于G;C .因为B点受到的拉力是向下的,所以F的方向一定向上;D .当杠杆平衡时,一定满足G×OB=F×OA。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与练习题

。
归纳结论: 1.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_高_重力势能越大
2.被举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__大 重力势能越大
四、弹性势能的概念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做功,它们具有的 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 势能就越大。
五、势能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是物体做功而 具有的能,统称势能。
2、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猜想: 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动能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2、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1:探索动能与速度 的关系
你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你的探究步骤是
;
你比较动能大小的标准是 。
归纳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_大_的物体能做的功多,表明它具有的动 能_大_
拉这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了同样一段路程,拉力
做的功为W2,则( A )
A、W1=W2
B 、W1>W2
C、W1<W2
D、以上三种情形都可能
功率 p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定义: 功与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做的功。
3.
公式:
功率=
功 —时—间——
W P= ———
t
4.单位 组合单位:J/s
专业名称:瓦特(watt),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千瓦,符号:kW
换算关系:1J/s=1W 1 kW= 103 W
例:某一拖拉机的功率是25000w,包含的物理 意义:这一拖拉机在每秒内做‗2‗5‗0‗0‗0‗J 的功。
• 1、功率表示做功的 ,功率越大表示 快慢 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功和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功和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一、选择题1.用图3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绳子的末端缠绕在电动机上,电动机转动将下方钩码匀速提起。
如果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后一次提升与前一次相比()A.功率增大、机械效率增大B.功率增大、机械效率不变C.功率不变、机械效率不变D.功率不变、机械效率增大3.如图所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放在水平桌面上,OA=2OB.当B端挂30 N 的重物G时,木板A端刚刚开始翘起,木板重为A.10 N B.15 N C.30 N D.60 N4.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5.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
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A.5N 0.8m/s B.20N 0.8m/s C.5N 0.2m/s D.20N 0.2m/s6.如图所示,轻质均匀杠杆分别挂有重物G A和G B(G A>G B),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当两端各再加重力相同的物体后,杠杆A.仍能保持平衡B.不能平衡,左端下沉C.不能平衡,右端下沉D.不能确定哪端下沉7.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 A>G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8.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m3(m1>m2)的物体通过轻绳和弹簧连接起来,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自重、绳重和摩擦,关于此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A.绳子对m2的拉力大小为m2gB.绳子对m1的拉力大小为m1gC.弹簧中拉力大小为(m1-m2)gD.地面对m3的支持力大小为(m2+m3-m1)g9.用F1的拉力直接将重为G的物体A匀速提升h(如图甲);换用斜面把物体A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为F2,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L(如图乙),利用斜面工作过程中A.有用功为F2h B.额外功为F2L-F1h C.总功为(F1+F2)L D.机械效率为1 2 F F10.如图自行车是人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
中考全复习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练习题)

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课堂练习】一杠杆及平衡条件1.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2.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力F将铁棒从水平地面拉至竖直立起。
在这个过程中,力F作用在B端且始终与铁棒垂直,则力F将()A.逐渐增大B.逐渐变小C.保持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以绕O点转动,在A点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B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动力,使该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若将动力的方向改为沿虚线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A.动力臂增大,动力增大B.动力臂增大,动力减小C.动力臂减小,动力减小D.动力臂减小,动力增大4.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成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A.F1·OC=F2·OAB.F1·OD=F2·OBC.F1·OE=F2·OAD.F1·OE=F2·OB5.如图所示,小华用苹果和橘子来玩跷跷板。
她将苹果、橘子分别放在轻杆的左、右两端,放手后,杆马上转动起来。
使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A.苹果的重力B.橘子的重力C.杆对橘子的支持力D.苹果对杆的压力6.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7.如图所示的钢丝钳是(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剪铁丝时动力臂长为10cm,阻力臂长为2cm,若铁丝被剪断需要800N的力,小明至少用 N的力才能将铁丝剪断。
中考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保持F的方向竖直向上不变,将杆由A位置匀速转动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F 将()A.先变大后变小B.始终变大C.始终变小D.始终不变2.如图所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放在水平桌面上,OA=2OB.当B端挂30 N 的重物G时,木板A端刚刚开始翘起,木板重为A.10 N B.15 N C.30 N D.60 N3.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A.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B.将滚摆从最高点放手后,发现它上下运动,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C.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将物体匀速拉动到某一高度,发现用长木板比短木扳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D.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车轮朝下比车轮朝上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条件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4.如图所示,边长为a、密度均匀的正方体物块静止于河岸边,在BB′边上施加一个力F 使其绕DD′边转动掉落于河水中,它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水的密度为ρ,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块的密度为ahaρ-()B.物块的重力为(a﹣h)ρgaC.物块漂浮在水面时底面受水的压强为ρg(a﹣h)D.为了使物块掉落于河水中,力F至少是2 24a h a g ρ-()5.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天花板上,在其下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让木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动力臂逐渐变小B.阻力臂逐渐变大C.动力F与动力臂乘积不变D.动力F逐渐变大6.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G B,此时杠杆平衡,如图(a)所示,若将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图(b)所示,杠杆将会()A.A物体下移,B物体上移B.A物体上移,B物体下移C.仍将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7.用F1的拉力直接将重为G的物体A匀速提升h(如图甲);换用斜面把物体A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为F2,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L(如图乙),利用斜面工作过程中A.有用功为F2h B.额外功为F2L-F1h C.总功为(F1+F2)L D.机械效率为12FF8.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的大小为()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N.A.200N;10N B.200N;20N C.20N;10N D.20N;20N9.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10.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A.始终是省力杠杆B.始终是费力杠杆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二、填空题11.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 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________N。
中考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45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5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3.2N.g取10N/kg。
在0~2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 B.机械提升动滑轮做的功0.2J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D.拉力F的功率为0.64W2.如图所示,不计绳子的质量和一切摩擦作用,整个系统处于静止平衡状态。
重物G1=100N,每一个滑轮重力均为2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处绳子的拉力为50NB.G2=280NC.e处绳子的拉力为140ND.G2=200N3.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方向,使其从①→②→③,此过程中()A.①位置力臂最长B.③位置力臂最长C.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D.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4.如图甲,轻质杠杆AOB可以绕支点O转动,A、B两端分别用竖直细线连接体积均为1000cm3的正方体甲、乙,杠杆刚好水平平衡,已知AO:OB=5:2;乙的重力为50N,乙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甲物体下方放置一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6000cm3的水(甲并未与水面接触),现将甲上方的绳子剪断,甲落入容器中静止,整个过程不考虑水溅出,若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为50NB.甲的密度为2×103kg/m3C.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400PaD.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4N5.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B.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C.机械做功时,工作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D.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6.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A.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B.将滚摆从最高点放手后,发现它上下运动,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C.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将物体匀速拉动到某一高度,发现用长木板比短木扳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D.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车轮朝下比车轮朝上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条件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7.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升降机提升大理石的滑轮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16讲机械功和机械能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
2.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3.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4.知道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及守恒定律。
二.知识整理:
(一)机械功:
1.功:
⑴做功必要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单位:____________。
2.功率:
⑴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 它是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
⑵公式:_____________;(3)单位:__________ ;1千瓦=___________瓦。
3.机械功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⑴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
⑸η﹤1的原因:。
(二)机械能:
1.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能;单位_________。
2.机械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它的大小跟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有关.
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大小跟
⑵势能: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
弹性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
⑶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________的;在动能和势能相
互转化的过程中,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是_________的;若
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___________。
(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例题与巩固练习:
1.在下列情况中,人对物体是否做功?并说明理由:
⑴将重物从地面上提起放到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重物提在手中沿水平方向移动50米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
⑶扛着重物登上三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后,站着坚持3秒钟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
⑸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向前飞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50牛的的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的阻力是20牛,则它受到的水平拉力是______牛,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30米,则拉力对物体做了_________焦的功,重力对物体做了
__________焦的功。
3.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 A>m B>m c,它们在同样大的力F作用下,都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则力F 对三个物体所做的功: ()
A.一样多
B.对A做的功最多
C.对B做的功最多
D.对C做的功最多
4.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是8:9,他们进行爬楼比赛,从一楼爬上三楼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则两人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之比是__________;两人的功率之比是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C.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D.功率大的机器,做的功一定多
6.某机器的功率是1000瓦,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 ( )
A.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瓦的功
B.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焦的功
C.表示这台机器秒能做1000瓦的功
D.表示这台机器每秒能做1000焦的功
7.用一个动滑轮把重200牛的货物匀速提高4米,所用的拉力是125牛,则有用功是_________焦,总功是________焦,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动重500牛的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以2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物体所受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问:
⑴半分钟内物体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⑵若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拉力F是多大?
⑶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0%,则F的大小是多大?
9.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不做功的物体没有能量
B.做功多的物体能量就多,做功少的物体能量就少
C.能够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但不一定就做功
D.能量多的物体所做的功一定就多
10.说明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
...:
⑴在水平轨道上行驶的火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静止在高空的物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盘山公路上向下行驶的汽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⑷拉紧的弓具有________________,离弦的箭具有_______________。
11.滚摆在下降时速度____________,动能__________,势能_________,上升时速度_________,动能__________,势能____________。
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都比前次稍低,表明滚摆的机械能总量在不断_______。
若不计阻力滚摆的机械能总量________________。
(本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跳伞运动员在跳伞时要经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即伞未张开,他下落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此时它所具有的动能 ________,势能_______;第二个过程:即伞张开后,他会匀速下落,则此过程中动能________,势能__________,机械能总量_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下列各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
A.拉开弓把箭射出去
B.小铁块在空中下落
C.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
D.停蹬脚踏板后的自行车正在冲上斜坡
四.课堂检测:
1.物理学中,我们说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⑴________________(2)。
2.功率是表示做功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某机器的功率是500瓦,其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一台机器每小时可完成_________焦的功。
3.某人提着一个重50牛的物体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了100米,此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_______焦,功率是______瓦,后他又提着此物体爬了高9米的楼,用时1分钟,则爬楼时人对物体做了____焦的功,功率为____瓦。
4.某人用一动滑轮将400牛的重物提起5米,若人做的额外功是500焦,则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人的拉力是__________。
5.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升时,A物体的动能
__________,势能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
7.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慢,此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而在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速度会逐渐加快,则此过程中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人造地球卫星在______处动能最大,速度最快。
8.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竖直拉动弹簧秤,使钩码_________上升,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同学所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请你:⑴把表格补填完整;⑵在图中画出实验中的滑轮组的绕线。
钩码重
G(N)钩码
上升
的高
度
h(m)
拉力
F(N)
弹簧
秤移
动的
距离
S(m)
机械效
率η
(%)
9 0.15 0.45
9.如图所示:用40牛的拉力,使物体A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5%。
求:⑴物体A和动滑轮重各是多少牛?⑵若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牛,此装置的机械效率可提高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