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大学生群体对信息的接收速度快,但其还未真正步入社会,在接收信息过程中略带盲从。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新情况、热点问题不断出现,极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客观存在,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并期望能够解决的社会失调现象。实践证明,越是社会变革、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热点问题也就越突出。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发挥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社会热点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作为大学生,他们一直处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了对权威专家的观念照单全收的习惯。大学生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能大大提高他们关注国际、国内时事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质疑的精神,增强他们分辨是非、去伪存真的品质,使他们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质疑批判的思维方式。在校大学生除了校园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寥寥无几,这种状况易于导致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不能与社会接轨,而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可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把握。
但是社会热点问题中蕴含各种良莠不齐的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的目标选择,而因为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如果对于一些恶性社会热点事件表现出一定的热情,长期没有受到引导的情况下,极易使大学生对社会产生偏激极端的言论,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受到极大冲击,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
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教师对热点问题的导向作用
教师要树立社会问题意识。缺乏问题意识的教学是枯燥的、缺乏吸引力教学;缺乏问题意识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课堂。因此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树立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尤其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社会热点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人生经验,消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冷漠和反感,用科学理论、具体数据解答大学生提出的热点问题,启发大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反思,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二)将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结合
社会热点问题因其具有的当下现实性,向大学生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案例进行教学,可大大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一方面在教材上进行改善,结合当下热点问题,进行案例方式的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针对问题进行正确的思想上的剖析和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另一方面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取缔传统的枯燥教学,融入启发性教学方式,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空间,旁征博引,综合分析。积极了解学生们所关注的难点和重点,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教育形成合力。
(三)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为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最充足的养料。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大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接触社会,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认识国情,不会轻易受受错误思想的误导。通过开展课堂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文化下乡、社区援助等活动,用学过的理论指导实践,让大学生亲身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任务和挑战,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正面回答并对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政策指导,解决大学生人生道路上、成长过程中意识形态的迷茫与困惑,形成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
(四)发挥学校各部门合力作用
校园文化氛围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之一。校园媒体应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新闻评论,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媒体评价、引导和辅导,为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正确向导。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宣传大学生道德楷模、学习标兵、技术能手,创造一个充满主流文化和正能量的校园环境。
热点问题是大学生审视社会、思考人生的重要纽结,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所在。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把握、深入思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学校教育、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整合高校各部门力量,共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唤起学生强烈的聚合心理,并上升为共同信念和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芬芬.教师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机制[J].中國教师,2012(11):59-61.
[2]程丽丽,曲一歌.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与途经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6):
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