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过程分析
西太平洋副高的调查1.副高概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存在的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多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只有一个。
一般冬季多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分别称为西太平洋副高和东太平洋副高。
对我国的气候有较大影响的是西太平洋副高。
其强度和范围,冬夏都有很大不同,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别强大,冬季,强度减弱,范围也缩小很多。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除在盛夏偶有南北狭长的形状外,一般长轴都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
它的范围在500hp图上,用588等压线包围的面积来表示。
将副高的长轴称为副高的脊线,近似为东西分布,切割东北信风和西风带。
其中,脊线上最西边的点称为西伸脊点。
588线到达的最北边为副高的北界。
2.副高的内部结构温度:西太平洋副高为暖性高压场,脊中温度较高,暖中心和高压中心不重合,在底层存在一定的逆温现象。
湿度:由于高压对应的下沉气流,使得脊中比较干燥,在逆温层底部湿度较大,顶部湿度较小。
外围南北两侧对应上升气流,比较湿润。
风速:副高脊线部分气压梯度很小,水平风速也很小,可视为无风带。
在外围南北两侧气压梯度大,风速也较大。
南北两侧有急流,南侧为东风急流,北侧为西风急流。
垂直速度场:存在着大量的下沉气流。
卫星云图上副高控制的地区多晴朗无云,云带多分布在它的周围。
3.副高形成的原因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只考虑热力作用的话,地球会形成单圈环流,即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到高空后向两极流去,在极地遇冷下沉,在地表向赤道流去。
但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
当来自赤道的高空空气流动到南北纬30度附近时,原本南北向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步转为稳定的自西向东流动,这支几乎沿平行纬度延伸方向流动的空气阻碍了高空的空气南北向流动,使得空气堆积,被迫下沉,于是形成副热带高压。
4.季节变化特征从面积上来看,冬天面积最小,夏季面积最大。
从西伸脊点所在经度来看,冬季为西进过程,春季到达最西,夏季到达最东,秋季表现为西进。
副热带高压对中国气候影响
副热带高压对中国气候影响副热带高压(Subtropical High),也称为副高或高压脊线,是副热带地区常见的大气环流系统之一、它是大气环流中的稳定高压系统,通常形成在南北纬20°附近。
副高对中国气候产生重大的影响,引发了许多气候变化和天气现象。
首先,副高的存在使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季风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干湿交替。
副高是中国夏季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通常在夏季南移使得南方的降雨明显减少。
这导致了中国南方的季风滞留,而北方地区则缺乏降水。
副高通过控制季风气流的路径和强度来调节中国的降水分布,影响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和农作物生产。
其次,副高通过影响风向和强度对中国的气温产生重要影响。
夏季副高南移时,南方地区受到副高辐合带的控制,气流汇聚形成稳定的高压天气,在此期间南方地区往往出现高温天气。
在冬季,副高北退,北方地区则受到北极偏高系统的控制,气温较低。
副高的存在导致了中国各地区的温度差异,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副高的强度和位置对中国的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副高强度较强,位置相对靠近时,稳定高压天气系统会持续较长时间,降水减少,气温较高,容易引发干燥和高温,增加火险概率。
如果副高位置异常偏东或偏西,可能导致暴雨、洪涝等极端降水事件。
因此,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之间存在重要关联。
此外,副高还与台风形成和路径走向有密切关系,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
副高的西侧辐合区域是台风生成和发展的主要区域。
当副高较强且位置适宜时,台风生成和路径向中国沿海地区移动的概率增加,容易引发强降雨和风灾。
副高的存在对中国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带来重大挑战。
综上所述,副热带高压对中国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它调节了中国的季风降雨分布和气温变化,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
此外,副高的强度和位置还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密切相关,给中国带来了干旱、洪涝、高温等极端天气灾害。
因此,研究副高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对于加强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副高对我国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副高对我国天气与气候的影响对我国天气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的暖性高压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
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则晴好,当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该地区干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侧是中纬度西风带,也是副热带锋区所在,副热带高压西部的偏南气流可以从海面上带来充沛的水汽,并输送到锋区的低层,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到北部边缘地区形成一暖湿气输送带,向副热带高压北侧的锋区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温高湿的气流。
当西风带有低槽或低涡移经锋区上空时,在系统性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释放所造成的上升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使充沛的水汽凝结而产生大范围的降水形成雨带,通常还伴有暴雨。
根据统计,雨带位置一般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之北6~10个纬距处,其走向大致和脊线平行。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的活动与我国东部各地雨季的起止时间有着密切关系。
平均来说,当副高脊线位于20°N以南时,雨带位于华南,称为华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雨季;当副高脊线徘徊于20°~25°N时,雨带位于江淮流域,这时为江淮梅雨季节;当脊线位于25°~30°N时,雨带推进至黄淮流域,黄淮雨季开始;当副高脊线越过30°N,则华北雨季开始。
副热带高压位置与雨带位置关系如此密切,故副热带高压位置的不正常变动往往会造成各地区的旱涝,如1954、1980、1991年副高脊线长时间徘徊于20°~25°N,雨带稳定在江淮流域,造成江淮流域夏季洪涝。
而1978年和1983年副高脊线很快越过20°~25°N到达30°N附近,雨带基本上未能在江淮流域稳定一段时间,江淮地区长时间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造成该地区干旱。
[2]。
副高对中国气候影响
副高对中国气候影响副热带气候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一种气候类型。
副高压是副热带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气象学中一个有明确地理分布的高大大气环流系统,足够充分的换位持续存在,并对环流格局和天气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位于东亚副热带地区的东南部、南海及台湾以及华南地区受副高影响最为显著。
副高压槽南移及北回(副高槽活动下移或北部高压东移),副高北端有些衰弱地贯穿北方大部地区,副气旋会南移至我国,还会导致副高南端抬高,使得副高和副气旋同我国南方地区相遇,从而对中国气候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首先,副高对中国的气候变化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靠近副热带高压信风系统的南缘,因此,副高的活动对我国的气候变化影响很大。
副高出现时期的干燥和稳定天气,是我国华北和黄淮地区的旱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副高压的高中心趋向亚洲东南部,副高槽南移和北回现象加重,副高活动频繁,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情况比较明显。
而当副高位置偏北或副高槽活动较为弱烈时,北方地区则会出现降水偏多的情况。
因此,副高的存在及其位置和强度的变化是影响我国旱涝变化的重要因素。
其次,副高对中国的季风影响很大。
我国的季风气候是由副高的南北位置的移动和副气旋的出现与否所决定的。
副高的存在可以影响季风气流的形成和强弱。
例如,南海副高的东移北抬,会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增强,季风气流也会相应加强,带来大范围的强降雨。
另外,北回线的位置和北回位置的变动也会对季风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在夏季,北方副高南下致使副高阻断了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向南的传输,造成了夏季气温高,高温持续时间长的热浪天气;而在冬季,北方副高北退,极端外来天气频频出现,冷空气南下,导致许多地区出现强降温、冰冻和雨雪等天气现象。
另外,副高还会对我国的台风活动产生影响。
副高的位置和强度会影响台风的路径和移动速度,从而决定了台风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副高东移和副高南抬会使台风经过东海和黄海的机会增加,例如台风在这一类天气环境下能够向北折向东北或东北偏北方向偏转。
小资料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其对中国天气的影响
小资料: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其对中国天气的影响发表日期:2003年10月2日出处:中国科普博览已经有448位读者读过此文多年观测事实表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存在的,它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
其强度和范围,冬夏都有很大不同,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别强大,其范围几乎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l/5一l/4。
冬季,强度减弱,范围也缩小很多。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多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只有一个。
一般冬季多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除在盛夏偶有南北狭长的形状外,一般长轴都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
副热带高压脊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在500毫巴以下各层都较一致,但其脊线的纬度位置随高度有很大变化。
冬季,从地面向上,副热带高压脊轴线随高度向南倾斜,到300毫巴以后,转为向北倾斜;夏季,对流层中部以下,多向北倾斜,向上则约呈垂直,到较高层后又转为向南倾斜。
但位于140°E(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脊轴线在低层随高度仍然是向南倾斜的。
这是因为海洋上的热源或最暖区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南方,而大陆上的热源或最暖区却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北方。
因此在500毫巴以下的低层,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脊轴线随高度往南偏移,而大陆上则往北偏移。
这显示了热力因子对副热带高压结构的影响。
副热带高压脊的强度总的看来随高度是增强的。
但由于海、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温度差异,使500毫巴以上的情况就不大相同。
夏季,大陆上及接近大陆的海面上温度较高,所以位于该地区上空的高压随高度迅速增强,而位于海洋上空的高压则不然,其在500毫巴以上各层表现得比大陆上的弱得多。
至100毫巴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已主要位于沿海岸及大陆上空,与地面图比,形势完全改观。
通常所说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主要是指500毫巴及其以下的情况。
在对流层内高压区基本上与高温区的分布是一致的。
每一个高压单体都有暖区配合,但它们的中心并不一定重合。
在对流层顶和平流层的低层,高压区则与冷区相配合。
副高对气候的作用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规律
•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 陆西岸。 • 分布还具有广泛性,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 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 • 副热带高压的东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下沉气流 因绝热压缩而变暖,所控制地区会出现持续性的晴 热天气。 • 而副热带高压的西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 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 • 随着季节的更迭,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位置也会 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副高的成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在副热带 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 冬季,副热带高压移向低纬,本气 候区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 富,同时因西风从冬季较温暖的海 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吹来, 气候温和湿润。 随着季节的更迭,太阳直射区 域的南北移动,副热带高压带和高 压单体的强度、位置也发生明显的 季节变化。无论在南半球还是北半 球,从1月至7月,高压主体均向 北、向西移动,强度增强;从7月 至1月,则向南、向东移动,强度 也随着减弱,这种季节性的变化, 还具有明显的缓慢式变化和跳跃式 变化的不同阶段。
副热带高气压带 对气候的作用
什么叫副热带高压
• 副热带高压 • subtropical high • 在北半球,是指通常活动到赤 道以北,中纬度以南的高气压, 引起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所 以叫副热带高压
分类
• 北太平洋高压 • 北大西洋高压 • 南太平洋高压 • 南大西洋高压 • 南印度洋高压
二
副高的强弱和位置是直接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分布的 “指挥棒”。不难明白,前述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其实 就是夏季盛行的偏南风——湿热的夏季风的一支:东南季 风。但是,湿热气流只为降水提供了可能性,只有当它一 旦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才能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正是因为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 使夏半年我国锋面雨带也自南而北渐次推进,因而南北雨 季开始早迟也不同。春末,南岭一带进入雨季。夏初,副 高势力增强向北、向西扩张,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部 边缘北上,与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交锋于江淮地区,形成 梅雨天气。盛夏季节,势力进一步增强的副高继续北跳, 雨带也随之推到华北、东北地区。入秋,副高南撤,雨带 跟着南移。这就是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持续时间长, 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持续时间短的原因。
副高对气候的作用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规律
•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 陆西岸。
• 分布还具有广泛性,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 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
• 副热带高压的东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下沉气流 因绝热压缩而变暖,所控制地区会出现持续性的晴 热天气。
• 而副热带高压的西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 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
• 当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南时,汛期雨带易 偏南
• 当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北,汛期雨带易偏 北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且 脊点偏西,同时中纬度有阻 高出现,长江流域及东北易 出现洪涝灾害
-
副热带高压对 台风路径的影
响
-
• 台风在热带海洋生成时,受到副热带 高压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由东向西 移动。
气压带的平面和 横截面图示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风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信风 带
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 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90°N
60°N
30°N
-
0°
30°S
60°S
90°S
副高的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干燥,高 温少雨,冬季温和 湿润。 冬季气温5~10℃, 夏季21~27℃。年 降水 量约350~900毫米, 集中于冬季,夏半 年 降水量只占全年降 水的20~40%,最 大月降 水量是最小月降水 量的3倍以上。
-
北太平洋高压
-
-
影响
• 降水的影响
• 台风路径的变化
-
降水的异常
• 如果副热带高 压长期控制一 个地区,就会 出现炎热、高 温、干旱天气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天气气候特征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天气气候特征首先,副热带高压是我国夏季的主导气压系统。
副热带高压在夏季南移,使得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南风控制,形成高温潮湿的天气。
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所在的副热带地区位于地球30°N-40°N之间,这一区域的气候特点是强烈的阳光直射,气温较高,降水相对较少。
当副热带高压南移到我国地区时,带来的是炎热的天气,同时由于高压稳定,空气乃至云层也随之稳定,导致降水比较少。
因此,副热带高压是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的原因之一其次,副热带高压还对我国的降水分布和雨季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形成了中国的明显雨季现象。
当副热带高压南移到我国地区时,空气下沉,不利于降水形成。
但在副高边缘区,副热带高压与其他气旋系统(如太平洋副高等)相互作用,存在辐合和上升运动,从而形成降水云团。
由于副高边缘区的位置、范围和强度存在变化,导致我国的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另外,副热带高压还对我国的气温分布产生影响。
由于副热带高压南移到我国地区后带来的是炎热的天气,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也相应上升。
特别是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副热带高压南移后,带来了热带地区的高温天气,使得这些地区成为我国的炎热区域。
而在副高边缘区,由于存在辐合和上升运动,使得空气逐渐下沉并加热,导致该区域气温较高。
最后,副热带高压还对我国的季风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季风是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主要分为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
副热带高压在夏季主导下的南风控制,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季风区,带来了高温潮湿的气候。
而在冬季,副热带高压北移,阻挡了寒冷的西风,使得温暖的北太平洋气流得以抵达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冬季季风。
因此,副热带高压是我国季风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副热带高压在我国的气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我国的降水、气温和季风气候等多个方面,使得我国呈现出多样化的气候特征。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往往分裂成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
它的强弱、进退,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
副高脊线北侧的偏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通常锋面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
就平均状况而言,5月(春末),副高脊线位于15~20°N,雨带位于华南。
6月(夏初),副高脊线位于20~25°N,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日本南部一带,即梅雨季节。
7~8月(盛夏),副高脊线位于25~30°N附近,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此时长江中下游处在副高脊线控制之下,进入伏旱期。
9月,副高脊线迅速退至20°N以南,北方雨季结束,南方沿海地带此时受台风影响,降水仍较多。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当副高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发生干旱。
当副高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
练习:下图是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季节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当副高脊位于15°N~20°N附近时,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A.洪涝灾害B.沙尘暴C.灌溉水源缺乏D.土壤次生盐碱化2.当江淮地区进入“梅雨”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松花江正值汛期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副高脊位于30°N~35°N附近D.罗马进入干旱季节3.图中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位置位于副高脊北侧的原因是()A.副高辐散的偏南气流与南下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B.副高脊推动台风雨带北上C.影响我国雨带形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风D.副高气流辐合造成北侧多对流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副高对气候的影响
副高对气候异常的影响气科副高与我国的气候异常•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的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本身,另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我国降水水汽来源。
主要内容•副高对华南至江淮的旱涝、台风和高温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华南至江淮的旱涝、台风和高温对副高有反作用,华南、江淮的旱涝、台风和高温也是相互作用的,江淮和华南的天气气候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总能量、涡度强度、副高指数演变与江淮、华南旱涝的关系分析•副高和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的关系分析因同样面积和位势强度的副高,如其总涡度和温度、内能不一样,则其强度是不一样的。
•因此,传统强度指数是有缺陷的。
为很好地表征副高强度,定义2个新的副高指数(该方法来自《近50年副高对华南至江淮气候异常的影响研究》作者毛连海,唐传师,郭达峰)•总能量强度指数:北半球整个副高带500 hPa 588 dagpm网格点上单位密度总能量之和,用GN表示。
GN除以网格点数即为平均能量强度指数•总涡度强度指数:北半球整个副高带500 hPa 586 dagpm (夏季也可用588 dagpm)网格点上涡度之和,用GV表示。
对副高总能量强度指数GN的时间演变进行小波和距平分析(图如下)该图也来自于文献《近50年副高对华南至江淮气候异常的影响研究》小波分析•运用傅里叶(Fourier)变换的局部化思想, 进行时空序列分析的一种数学方法。
•小波分析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可展现降水时间序列的精细结构,为分析气候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短期气候预测等节水关键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小波分析在大气边界层结构,大气臭氧周期变化,气象要素时间序列都有应用(只知道该方法可以用于气象研究,但是小波分析究竟是什么我还不知道,好像很高端)关于图的解释•副高能量强度指数有2.5、3.5和13.5 a等周期的年际变化(上图),比面积和高度强度的周期与降水趋势周期更加一致。
副高
副高对我国气候影响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0-2-22 19:40 |提问者:王之瑞92南旱北涝与南涝北旱分别在副高强弱程度如何是出现?为什么最佳答案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部分,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副高。
西太平洋副高是指位于北半球北纬20-35度太平洋上空的暖高压系统,其强度和位置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在西太平洋副高内存在下沉运动,天气晴好,当副高长期控制某一地区时,会造成该地区的高温酷暑和伏旱,如果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则会出现雷阵雨天气,此时若副高稳定少动,该地区容易产生持续性降水,从而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因此副高是控制和影响中国雨带南北移动和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最主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它的移动是造成我国旱涝的主要原因。
副高存在季节性北进和南辙,西伸和东缩,其位置、强度和范围在冬季和夏季有很大差异。
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过程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表现为稳定少变、缓慢移动或跳跃。
冬季副高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随着季节转暖,高压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大致到6月中旬,高压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过程,超过北纬20°,在北纬20-25°之间徘徊。
7月中旬出现第二次跳跃,高压脊线迅速跳过北纬25°,以后摆动在北纬25-30°之间。
约在7月底至8月初,高压脊线跨过北纬30°到达最北位置。
9月以后,随着西太平洋副高势力的减弱,高压脊线开始自北向南迅速撤退;9月上旬高压脊线第一次回跳到北纬25°附近,10月上旬再次跳到北纬20°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
副高东西移动对我国气候影响悬赏分:15|解决时间:2007-12-24 21:28 | 提问者:例如夏季副高西移,为我国内陆带来雨水.为什么被副高控制了,内陆反而会多降水呢?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就伏旱了啊?老师举的是98年四川洪水的例子,可我还是不懂!还有啊,有时候内陆低压强盛,副高被迫东移到海上,那时侯我国是干旱还是多雨呢?问题补充:我们现在高三复习,太晦涩的我看不懂,请尽量简便点!还有啊,我只想知道副高西移为什么会给我国内陆带来降水,它东移到海上,会给我国带来干旱还是降水!!!!最佳答案位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被分割而形成几个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高压。
影响我国的台风和副高
掌握了气旋(低气压)和反气旋(高气压)的基本概念之后。
我们来补充台风和副高这两个知识。
台风属于气旋,副高属于反气旋。
它们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一、台风台风剖面图1.概念:台风是指发展到一定强度(最大风力达12级)时的热带气旋。
它在西太平洋地区称为台风;在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称为飓风;在印度洋地区称为热带风暴;在南半球称为热带气旋。
北半球主要发生在海温较高的7-10月;南半球主要发生在1-3月。
台风的分布2.天气:台风来临时,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威胁着人民生命时产安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同时,台风也带来充沛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
台风带来的惊涛骇浪二、副高1.概念:副高是副热带高气压的简称。
北半球夏半年,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陆地被低压控制,副高仅保留在海洋上(见下图)。
北半球夏半年副高的形成夏季的北半球,副高中心经常有5-6个,分别位于北太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洋中部、北大西洋西部和地中海地区等地。
其中,北太平洋西部的副高对我国的天气影响很大。
北太平洋西部的副高2.天气:当副高或副高脊线控制时,就会出现高温干旱的天气,如长江伏旱。
副高带来的高温天气北太平洋西部的副高对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有着重要的影响。
副高比往年偏强时,锋面雨带向北推进速度较快,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短,容易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副高比往年偏弱时,锋面雨带向北推进的速度较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这时则容易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
副高与锋面雨带夏半年,我国南方地区常受台风和副高(或副高脊线交替影响,造成水灾和旱灾交替出现的现象。
副高
副高对我国气候影响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0-2-22 19:40 |提问者:王之瑞92南旱北涝与南涝北旱分别在副高强弱程度如何是出现?为什么最佳答案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部分,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副高。
西太平洋副高是指位于北半球北纬20-35度太平洋上空的暖高压系统,其强度和位置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在西太平洋副高内存在下沉运动,天气晴好,当副高长期控制某一地区时,会造成该地区的高温酷暑和伏旱,如果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则会出现雷阵雨天气,此时若副高稳定少动,该地区容易产生持续性降水,从而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因此副高是控制和影响中国雨带南北移动和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最主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它的移动是造成我国旱涝的主要原因。
副高存在季节性北进和南辙,西伸和东缩,其位置、强度和范围在冬季和夏季有很大差异。
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过程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表现为稳定少变、缓慢移动或跳跃。
冬季副高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随着季节转暖,高压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大致到6月中旬,高压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过程,超过北纬20°,在北纬20-25°之间徘徊。
7月中旬出现第二次跳跃,高压脊线迅速跳过北纬25°,以后摆动在北纬25-30°之间。
约在7月底至8月初,高压脊线跨过北纬30°到达最北位置。
9月以后,随着西太平洋副高势力的减弱,高压脊线开始自北向南迅速撤退;9月上旬高压脊线第一次回跳到北纬25°附近,10月上旬再次跳到北纬20°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
副高东西移动对我国气候影响悬赏分:15|解决时间:2007-12-24 21:28 | 提问者:例如夏季副高西移,为我国内陆带来雨水.为什么被副高控制了,内陆反而会多降水呢?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就伏旱了啊?老师举的是98年四川洪水的例子,可我还是不懂!还有啊,有时候内陆低压强盛,副高被迫东移到海上,那时侯我国是干旱还是多雨呢?问题补充:我们现在高三复习,太晦涩的我看不懂,请尽量简便点!还有啊,我只想知道副高西移为什么会给我国内陆带来降水,它东移到海上,会给我国带来干旱还是降水!!!!最佳答案位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被分割而形成几个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高压。
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及梅雨天气过程的探讨
摘要着重介绍了太平洋高压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并对梅雨天气过程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和提高副高脊线活动、梅雨季节连续性下雨的自然规律,对人们生活与工作所带来的利与弊,以及农作物、园林观赏品种等植物生长和发育方面喜与忧的认知度。
关键词太平洋高压;天气影响;梅雨;过程中图分类号P424;P4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20-0247-02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及梅雨天气过程的探讨李明桃(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上海201702)1太平洋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太平洋高压(东、西太平洋高压合并)是指由东亚副热带稳定少变的大型天气系统,简称副高。
它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副高内部下沉气流控制下的晴朗少云、炎热天气;二是西太平洋副高脊与周围天气系统(如西风槽、台风、气旋、切变线)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影响[1-2]。
在太平洋高压脊的不同部分,所产生的天气情况是不同的。
副高脊内部有很强的辐散下沉气流,同时副高脊线附近的气压梯度小,所以天气晴朗少云、炎热微风。
故长期受到副高内部控制的地区,往往会出现严重干旱的现象。
盛夏季节,太平洋高压脊会一直西伸到我国大陆,有时它的控制范围可以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甚至淮河以南地区。
这是华中、华南在夏季持续晴好天气的一种典型的天气形式,也是对我国华中、华南地区造成严重干旱的一种天气形式。
太平洋高压西北侧,盛行西南暖湿气流,同时它与西风带系统相邻,多冷空气活动。
因此,副高南侧,盛行东风,常有台风、热带低压等天气系统活动,多雷暴、大风大雨天气。
副高北侧,水汽充沛,上升运动强烈,多阴雨天气。
在华南地区,当太平洋副高脊伸至南海东北部或南海附近时,华南处于副高周围的东南或偏南气流中。
这种来自低纬度海洋上的偏南气流,提供了产生降雨的暖湿条件,只要高空有切变线、低槽或低涡东移靠近华南地区,就会产生大范围雨区,这是广东、广西地区多暴雨天气的原因之一。
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西太平洋副高是夏季影响我国气候的最重要的天气系统,其强度和位置变化决定了我国季风区的旱涝冷热,甚至间接影响到非季风区的天气变化。
相比较而言,副高在夏季的强度比较稳定,年际差异不大,但位置变化不定,年际差异显著。
总体而言,副高在夏季可分为三种形态:西北型(分I型和II型)、西南型和东北型。
一、西北I型。
副高脊线位置稳定在28~33度,588线西端到达105度附近,副高主体控制中东部大部地区,切变线消失或不明显,我国华南北部、江南、西南地区东部、江淮、黄淮、西北地区东南部晴热,热中心在江南北部、湖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
主要雨带在河套、华北北部、东北地区东南部。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但路径主要以偏西为主。
二、西北II型。
西太副高断裂为东西两环,东环稳定在日本以南太平洋上,西环主体几乎全部位于我国大陆,副高中心在华中,热中心也在华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及东北西部虽然仍受西风带控制,但暖脊活动占优势,会出现明显偏热夏天。
相比之下,东南沿海高温并不突出,强度不大。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弱。
三、西南型。
脊线位置在22~27度,588线西端在100~105度,副高控制下的浙江、福建、江西大部、湖南南部、华南大部、南海北部及海南岛等地天气晴热,我国江淮、汉水流域、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南部多雨,东北地区冷涡频繁,低温阴雨。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异常平静,浙闽容易出现长时间高温酷热天气。
2003年为典型西南型。
四、东北型。
较少见。
副高位置异常偏东偏北,脊线位置在33~38度,588线在120以东,我国大部在副高控制区外,日本受副高控制较强,我国高温强度较弱,不易产生持续高温天气,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路径以西北路及东北路为主。
需要指出的是,西太副高位置多变,整个夏季中可能出现多种形态,常常从一种形态过度到另一种形态,我国大范围环流形势也随之发生改变,也有一整夏几乎保持不变的,如2003年。
副高控制区域主要天气特征
副高控制区域主要天气特征
副高控制区域主要天气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压系统:副高控制区域通常由一个或多个高压系统组成,这些高压系统使得天气稳定且晴朗。
高压系统会造成大气层下沉,减少云量,降低降水概率。
2. 干燥:副高通常伴随较低的相对湿度,使得空气相对较干燥。
这种干燥的气候有利于降低降水量,减少云量,增加太阳辐射量。
3. 温暖:副高控制区域通常伴随着较高的气温,空气下沉导致气温升高。
这种温暖的气候有利于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并促进植物的生长。
4. 阻塞:副高控制区域位于较低纬度,其周围环绕着较强的西风带和槽线。
这种阻塞的天气特征导致副高区域的天气保持相对稳定,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总的来说,副高控制区域的主要天气特征是晴朗、干燥、温暖和稳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天气状况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位置、季节等。
受副高控制的纬度范围
受副高控制的纬度范围
受副高控制的纬度范围指的是地球表面上受到副高气压系统主导的地区。
副高是指大气环流中高压系统,通常在赤道附近和中纬度地区形成。
这种气压系统通常导致天气稳定、干燥和晴朗。
受副高控制的纬度范围包括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和中纬度地区。
在赤道附近,副高控制的地区通常表现为高温、多日照和高湿度的气候特征。
这些地区的天气通常晴朗,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而在中纬度地区,副高会导致天气稳定、高温和少雨的气候特征,尤其在夏季。
在受副高控制的地区,气候通常较为极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
这种气候特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受副高控制的地区通常缺乏充分的降水,导致干旱和荒漠化的问题。
因此,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容易受到破坏,植被稀少,土壤退化,动植物资源减少。
其次,受副高控制的地区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也有着重要影响。
缺乏降水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限,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高温和干旱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增加用水需求,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
另外,受副高控制的地区还容易出现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高温、风暴等,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威胁。
总的来说,受副高控制的纬度范围在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因此,对于这些地区,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气候变化对其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
副高是由于对流层上层的空气辐合、积聚而成,它是常年存在,稳定少动的高气压系统。
它的存在和活动不仅对低、中纬度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巨大作用,而且对全球环流的演变也有很大影响。
副热带高压由于受地表海陆间分布的影响,沿纬圈分裂成几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这些高压中心主要位于海洋上,位置比较固定。
在北半球高压单体中心,经常有5个~6个分别位于北太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北大西洋的中部及墨西哥湾和北非等地;青藏高原也有一高压中心。
南半球有南太平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和南印度洋高压等。
这些高压不是同时都很明显,而是有强有弱,有时合并、有时分裂。
副高的强度、范围、位置和形状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多年来变化不定。
据分析,1880年~1890年,副高位置的中心偏向平均位置的东南;1900年~1920年却偏向西北;1920年~1930年又偏向东南,这种副高中心位置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东亚、甚至全球性的气候的变化。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冬季时,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一般位于15°N附近,随着气候的转暖,脊线缓慢北移;到夏季时,脊线迅速北跳,入秋时可达最北的位置,之后从9月起脊线开始自北向南退缩,10月上旬再次回跳到20°N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
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进、南退,同其它地区副高的南北移动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移动的幅度更大一些。
西太平洋副高还有短期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北进中有短暂的南退,南退中有短暂的北进,这是由于其北进中常常同西体相结合,南退与东退相结合。
这种短期变化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如果以一个进退为一个周期,则比较长的周期可达15天左右,短的仅2天~3天。
长周期活动和短周期活动往往同时出现,而且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短期变化,大多是副高周围的天气系统活动引起的。
例如:夏季的青藏高压、华北高压东移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
副高产生明显的西伸,甚至北跳;而当台风移至西太平洋副高的西南边缘时,副高开始东退;台风沿副高西部边缘北移时,高压继续东退;当台风越过副高的东线进入西风带时,副高又开始西伸……由此可见,周围系统与西太平洋副高是相互影响的,影响大小视周围系统与西太平洋副高的发展程度和相互对比关系而异。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的本身;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对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有关,而且还影响着它南侧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同时,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
因而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移动相一致,通常降水带位于副高脊线北约5到8个纬度。
每年2月~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N~20°N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
6月副高脊线北跳超过20°N,稳定在20°N~25°N时,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值江南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
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较大差异。
一般说来,梅雨常出现在5月~7月间的各个时段。
出现在5月的梅雨称为早梅雨,出现在6月~7月的梅雨称为正常梅雨。
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约20天。
准静止锋,切变线和西南低涡。
这些天气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续出现或缓移、停滞,都能造成大面积的洪涝(我国1954年及1966年都出现过这种现象)。
到7月份,副高的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
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的炎热少雨且干燥。
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的干旱现象。
这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著名的伏旱天气。
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30°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
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
上述现象仅仅是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
实际上,副高的南、北季节性移动经常出现异常,造成我国一些地区干旱;另外一些地区水涝的反常现象。
例如,1956年西太平洋高压脊第一次北跳偏早,第二次北跳偏晚,这一年梅雨很盛,长江中下游流域
雨量过大。
1954年副高较长时间稳定在20°N~25°N间,长江流域梅雨持续的时间达两个月之久,造成了江淮地区几十年罕见的大雨。
1958年副高压脊第一次北跳偏晚,第二次北跳偏早,形成了这一年空梅,造成了干旱。
1981年夏,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较常年偏西、偏北,北方来的冷空气路径也偏西。
因此,副高西侧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锋的雨带异常偏西,造成四川盆地及关中、陕南、甘肃东部等地区连降暴雨;而东部地区在副高控制下,出现持续的干旱天气。
总之,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但也有异常现象,它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