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

合集下载

CDMA2000核心网介绍

CDMA2000核心网介绍

LAI,CI码

位置区识别码(LAI)
在一个SID区或NID区中唯一识别一个位置区的号码,
它包含12比特,由各地自行分配。 MCC+MNC+LAC

小区识别码(CI)
在一个位置区下的不同基站或扇区所覆盖区域的标
识,它包含12比特,由各地自行分配。 MCC+MNC+LAC+CI

位置区和小区共同确定一个移动用户的位置信 息。
网等) 操作维护子系统(OMM)
网络交换子系统组成
核心网电路域:完成语音部分的交换 核心网分组域:完成数据部分的交换 智能网:为移动用户提供智能业务 短消息中心:为移动用户提供短信服务

提纲
CDMA2000的网络结构 CDMA2000核心网电路域介绍 CDMA2000核心网分组域介绍 CDMA2000系统接口与协议 交换设备安装过程及注意事项

Packet Data Serving Node(PDSN)
PDSN完成在一个PDSN服务区域内所有移动 客户数据包交换会话通道建立和控制,并提 供相应的计费信息 接口信息:通过R-P接口与PDF相连

通过P-P接口与其他PDSN相连 通过Pi接口与外部网络(IP Network) 相连
Packet Control Function(PCF)
CC与MAC同MDN M1M2M3同MSC的 M1M2M3。
CC
+
MAC
+
44
+
M1M2M3
+
ABC
系统识别码(SID)
SID号码是在CDMA/AMPS蜂窝移动通信 网中唯一地识别一个移动业务本地网的 号码。它由国家标识比特组和本地系统 比特组两部分组成,共包含15比特。 本网首先使用比特14至比特9为110010 的512个号码。每个本地网分配一个SID 号码。

OMC系统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V1.0.0

OMC系统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XX-XXX-XXXXOMC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Northbound Interface Genera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OMC版本号2016-10-24发布2016-10-24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缩略语 (5)4 接口架构 (5)5 通用技术约定 (6)公共要求 (6)FTP通用要求 (6)6 资源数据接口 (8)接口协议 (8)接口数据 (9)数据格式 (9)技术指标 (12)7 性能数据接口 (13)接口协议 (13)接口数据 (13)数据格式 (13)技术指标 (14)8 告警数据接口 (14)接口协议 (14)通信过程 (15)消息方式的实时告警流水 (15)文件方式的批量告警同步 (16)消息数据 (18)消息格式 (18)登录与登录响应 (19)消息方式同步告警请求与响应 (20)文件方式同步告警请求与响应 (21)心跳请求与响应 (22)关闭连接通知 (22)实时告警上报 (23)文件数据 (23)技术指标 (24)9 操作指令接口 (24)10 接口日志 (25)11 接口可靠性要求 (25)12 编制历史 (25)前言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立卫、刘云霞、李健、肖捷、陈丹、高建军、张凤桥。

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XXX号文发布。

1范围本规范给出了中国移动OMC系统北向接口的通用技术要求,适用于无线网、核心网、传输网和IP网四个专业,适用于新建OMC系统以及现网OMC系统改造。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OMC系统北向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是中国移动OMC系统提供商必须遵循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各级运营单位进行OMC系统的招标采购、工程设计、网络运营、管理、维护、检查和验收等方面的技术依据。

03-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MSS性能测量参数(v3.0.0)

03-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MSS性能测量参数(v3.0.0)

20××-××-××发布 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OMC 北向接口 MSS 性能测量参数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O M C N o r t h b o u n d I n t e r f a c eP e r f o r m a n c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o f M S C Se r v e r版本号:3.0.0目录目录 (I)前言 (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 (1)3.2缩略语 (1)4设备资源特性 (2)4.1处理器负荷性能参数 (2)4.2VLR用户数 (2)4.2.1VLR中当前存储的用户的总数 (2)4.2.2VLR中当前开机的用户数 (2)4.2.3VLR本地用户总数 (3)4.2.4VLR本地开机用户总数 (3)4.2.5VLR国际漫游来访用户总数 (3)4.2.6VLR国际漫游来访开机用户总数 (3)4.2.7VLR平均附着SIM用户数 (3)4.2.8VLR平均附着USIM用户数 (4)4.3M C口消息流量性能参数 (4)4.3.1Mc收到的H248消息总个数 (4)4.3.2Mc发送的H248消息总个数 (4)4.4以太网端口性能测量参数 (4)5信令测量 (5)5.1信令路由集性能测量参数 (5)5.2信令路由性能测量参数 (5)5.3M3UA链路集性能测量参数 (5)5.4MTP信令链路集性能测量参数 (5)5.5M3UA信令链路测量参数 (5)5.6MTP信令链路性能测量参数 (5)5.7SCTP偶联性能测量参数 (5)6呼叫控制特性 (5)6.1概述 (5)6.2始发话务统计 (8)6.2.12G始发话务统计 (8)6.2.23G始发话务统计 (9)6.3终接话务统计 (11)6.3.1移动用户终接试呼次数 (11)6.3.22G终接话务统计 (11)6.3.33G终接话务统计 (13)6.4入局话务统计 (15)6.4.1入局试呼次数 (15)6.4.2入局接通次数 (15)6.4.3入局应答次数 (15)6.4.4入局应答话务量 (16)6.5出局话务统计 (16)6.5.1出局试呼次数 (16)6.5.3出局应答次数 (16)6.5.4出局应答话务量 (17)6.6本局话务统计 (17)6.6.1局内3G-2G话务统计 (17)6.6.2局内3G-3G话务统计 (18)6.6.3局内2G-2G话务统计 (19)6.6.4局内2G-3G话务统计 (20)6.7入局终接话务统计 (21)6.7.1入局终接试呼次数 (21)6.7.22G终接话务统计 (21)6.7.33G终接话务统计 (22)6.8始发出局话务统计 (23)6.8.12G始发话务统计 (23)6.8.23G始发话务统计 (24)6.9转接话务统计 (26)6.9.1转接试呼次数 (26)6.9.2转接接通次数 (26)6.9.3转接应答次数 (26)6.9.4转接应答话务量 (26)6.10BICC局间话务统计(同时适用于CMN) (27)6.10.1来话占用次数 (27)6.10.2来话接通次数 (27)6.10.3来话应答次数 (28)6.10.4来话占用话务量 (28)6.10.5来话应答话务量 (28)6.10.6来话用户原因失败次数 (28)6.10.7去话试占次数 (29)6.10.8去话占用次数 (29)6.10.9去话接通次数 (30)6.10.10去话应答次数 (30)6.10.11去话占用话务量 (30)6.10.12去话应答话务量 (30)6.10.13去话用户原因失败次数 (30)6.10.14BICC局向溢出次数 (31)6.10.15BICC局向CIC可用数 (31)6.11中继群话务统计 (32)6.11.1中继群可用中继数 (32)6.11.2来话占用次数 (32)6.11.3来话接通次数 (32)6.11.4来话应答次数 (32)6.11.5来话占用话务量 (33)6.11.6来话应答话务量 (33)6.11.7来话用户原因失败次数 (33)6.11.8去话试占次数 (34)6.11.9去话占用次数 (34)6.11.10去话接通次数 (34)6.11.11去话应答次数 (35)6.11.12去话占用话务量 (35)6.11.13去话应答话务量 (35)6.11.14中继组溢出次数 (35)6.11.15去话用户原因失败次数 (36)6.12服务质量统计 (36)6.12.1始发呼叫建立时间 (36)6.12.2终接呼叫建立时间 (37)6.13.1寻呼请求尝试次数 (37)6.13.2一次寻呼成功次数 (38)6.13.3寻呼请求成功次数 (38)6.13.4每位置区寻呼请求尝试次数 (38)6.13.5每位置区寻呼请求成功次数 (38)6.13.6全网寻呼请求尝试次数 (38)6.13.7全网寻呼成功次数 (39)6.14编解码协商统计 (39)6.14.1入局编解码协商请求次数 (39)6.14.2入局编解码协商成功次数 (40)6.14.3入局编解码协商修改请求次数 (40)6.14.4入局编解码修改成功次数 (40)6.14.5出局编解码协商请求次数 (40)6.14.6出局编解码协商成功次数 (41)6.14.7出局编解码协商修改请求次数 (41)6.14.8出局编解码修改成功次数 (41)6.15目的码统计 (41)6.15.1试呼次数 (41)6.15.2接通次数 (41)6.15.3应答次数 (42)6.15.4应答话务量 (42)6.15.5用户原因呼损 (42)7移动性管理 (43)7.1概述 (43)7.2位置更新性能参数 (44)7.2.1正常Intra-VLR位置更新请求次数 (44)7.2.2正常Intra-VLR位置更新成功次数 (45)7.2.3正常Inter-VLR位置更新请求次数 (45)7.2.4正常Inter-VLR位置更新成功次数 (45)7.2.5IMSI附着Intra-VLR位置更新请求次数 (45)7.2.6IMSI附着Intra-VLR位置更新成功次数 (45)7.2.7周期性位置更新请求次数 (46)7.2.8周期性位置更新成功次数 (46)7.3MSC SERVER局间切换 (47)7.3.1后继切回本MSCa尝试次数 (48)7.3.2后继切回本MSCa成功次数 (49)7.3.3后继切出到MSCc尝试次数 (49)7.3.4后继切出到MSCc成功次数 (49)7.3.53G到3G入局切换尝试次数 (49)7.3.63G到3G入局切换成功次数 (50)7.3.73G到3G出局切换尝试次数 (50)7.3.83G到3G出局切换成功次数 (50)7.3.93G到2G入局切换尝试次数 (50)7.3.103G到2G入局切换成功次数 (51)7.3.113G到2G出局切换尝试次数 (51)7.3.123G到2G出局切换成功次数 (51)7.3.132G到2G入局切换尝试次数 (51)7.3.142G到2G入局切换成功次数 (52)7.3.152G到2G出局切换尝试次数 (52)7.3.162G到2G出局切换成功次数 (52)7.4MSC S ERVER控制下的局内切换 (53)7.4.1本MSC Server控制的3G到3G的切换尝试次数 (53)7.4.2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3G到3G的切换成功次数 (54)7.4.3本MSC Server控制的3G到2G的切换尝试次数 (54)7.4.4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3G到2G的切换成功次数 (54)7.4.5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2G到3G的切换尝试次数 (54)7.4.6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2G到3G的切换成功次数 (55)7.4.7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2G到2G的切换尝试次数 (55)7.4.8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2G到2G的切换成功次数 (55)8电信业务质量性能测量参数 (55)8.1概述 (55)8.2可视电话 (56)8.2.1可视电话业务始发试呼次数 (56)8.2.2可视电话业务始发接通次数 (56)8.2.3可视电话始发应答次数 (56)8.2.4可视电话始发应答话务量 (56)8.2.5可视电话业务终接试呼次数 (56)8.2.6可视电话业务终接接通次数 (57)8.2.7可视电话终接应答次数 (57)8.2.8可视电话终接应答话务量 (57)8.3语音彩铃业务 (57)8.3.1语音彩铃业务被呼次数 (57)8.3.2语音彩铃平台试呼次数 (58)8.3.3语音彩铃用户应答应答次数 (58)8.4短消息业务 (59)8.4.1始发短信业务尝试次数 (60)8.4.2始发短信业务成功次数 (60)8.4.3终接短信业务尝试次数 (61)8.4.4终接短信业务成功次数 (61)8.4.5由于用户原因导致的终接短信业务失败次数(MT,含重发) (61)8.5智能业务 (62)8.5.1智能被叫试呼次数 (62)8.5.2智能被叫业务接通次数 (62)8.5.3智能被叫业务应答次数 (62)8.5.4智能主叫试呼次数 (62)8.5.5智能主叫业务接通次数 (62)8.5.6智能主叫业务应答次数 (63)9修订历史 (63)附录 (63)附录A:根据业务速率细分的业务类型列表(规范性附录) (63)附录B:规范起草人 (63)前言本标准用于规范2G/3G共核心网组网环境下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MSC Server的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参数。

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SIP-I协议

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SIP-I协议

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SIP-I协议保密等级:公开发放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Q/CT 2032-2008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SIP-I协议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terface&Protocol in cdma2000 Core Network ofChina Telecom-SIP-I(V1.0)2008-07-14发布2008-07-14实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5)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术语说明 (2)4ZZ接口涉及的网元及协议说明 (3)5通用要求 (3)6MSCE对SIP/SDP协议能力集的适配要求 (4)7音资源适配要求 (5)7.1总则要求 (5)7.2SIP消息对音资源行为的适配 (5)7.3提供E ALRY M EDIA实体的行为要求 (6)7.4接收E ARLY MEDIA实体的行为要求 (6)7.4.1基本信令适配 (6)7.4.2特殊约定说明 (7)8编码协商说明 (7)9LMSD网络对SIP协议重叠发码的要求 (8)10会话建立后的周期更新(呼叫心跳) (8)11MSCE基本信令行为说明 (8)11.1主叫侧MSC E (9)11.2被叫侧网络MSC E (10)12切换行为说明 (11)12.1总体说明 (11)12.2定时器描述 (11)12.2.1目标局 (11)12.2.2主控局 (11)12.3切换过程实体行为说明 (11)12.3.1主控局 (11)12.3.2目标局 (12)13LMSD网络中的路由心跳功能 (12)13.1概述 (12)13.2设备状态 (13)13.2.1State 1状态 (13)13.2.2State 2状态 (14)13.3消息格式 (14)14其他 (14)14.1二次拨号信息传送 (14)14.2SDP中P TIME参数约定说明 (14)附录A:SIP几个主要METHOD及参数要求(规范性附录) (16)A.1INVITE消息 (16)A.2ACK (17)A.3BYE (18)A.4CANCEL (19)A.5OPTIONS (19)A.6INFO (20)A.7PRACK (20)附录B RFC 3261: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规范性附录) (22)附录C RFC 3262 :RELIABILITY OF PROVISIONAL RESPONSES IN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规范性附录) (58)附录D RFC3264:AN OFFER/ANSWER MODEL WITH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 [RFC3264](规范性附录) (60)附录E RFC 2976:THE SIP INFO METHOD(规范性附录) (65)附录F RFC3311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UPDATE METHOD (67)附录G LMSD 网络中SIP重叠发码程序技术实现(资料性附录) (68)附录H 信令流程示例(规范性附录) (69)H.1 基本呼叫 (69)H.1.1成功呼叫建立 (69)H.1.2 正常呼叫释放 (75)H.1.3 失败呼叫 (76)H.2 补充业务 (79)H.2.1 呼叫前转(无条件前转) (79)H.2.2 呼叫前转(无应答前转) (80)H.2.3 呼叫前转(寻呼无响应前转) (81)H.2.4 呼叫前转(遇忙前转) (82)H.2.5 主叫号码显示 (83)H.2.6 主叫号码显示限制 (83)H.3 切换流程 (84)H.4 会话建立后,呼叫周期更新 (85)H.5 定时器 (86)H.5.1 INVITE消息定时器 (86)H.5.2 200消息的定时器(等待ACK消息) (87)前言本标准是中国电信CDMA核心网络接口协议系列技术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1)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1x A接口协议规范(2)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移动应用部分(MAP)(3)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分组域协议(4)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SIP-I协议规范(5)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MNPG NPI接口协议规范(6)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MNPG SPI接口协议规范(7)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8)中国电信cdma2000 HRPD Rev.A设备总体技术规范—A接口技术分册本标准是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的第4部分,主要定义了cdma2000 LMSD网络ZZ接口上各SIP实体的基本行为及通用规则。

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

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

移动网O M 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 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B u l k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F u n c t i o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版本号:3.0.020××-××-××发布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目录前言本规范是《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系列标准中的第二项的子项。

该系列标准预计分为三部分:基本原则、厂商网元管理系统北向接口部分和直连网元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项,其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1)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基本原则2)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功能需求3)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分析4)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资源模型5)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CORBA设计6)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文件格式7)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DN和Filter的约定8)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补充说明文件9)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接口性能指标10)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直连网元本规范为《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是参考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的相关建议、3GPP 相关建议以及对象管理组织OMG的有关规范,并依据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需求编制而成的。

OMC系统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

OMC系统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

OMC系统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XX-XXX-XXXX OMC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NorthboundInterfaceGenera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OMC 版本号2016-10-24发布2016-10-24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QB-XX-XXX-XXXX 目录 1 2 3 4 5 范围............................................................... ..................................................................... ..................... 5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缩略语............................................................... ..................................................................... ................. 5 接口架构.................................................................................................................................... ............. 5 通用技术约定............................................................... ..................................................................... ..... 6 6 公共要求............................................................... (6)FTP通用要求............................................................... . (6)资源数据接口............................................................... ..................................................................... ..... 9接口协议............................................................... (9)接口数据............................................................... (9)数据格式............................................................... . (10)技术指标............................................................... . (16)7 性能数据接口............................................................... ..................................................................... ... 16接口协议............................................................... . (16)接口数据............................................................... . (16)数据格式............................................................... . (17)技术指标............................................................... . (24)8 告警数据接口............................................................... ..................................................................... ... 24 接口协议............................................................... . (24)通信过程............................................................... . (25)消息方式的实时告警流水............................................................... .................................................. 25 文件方式的批量告警同步............................................................... .. (26)消息数据............................................................... . (28)消息格式............................................................... ..................................................................... ......... 28 登录与登录响应............................................................... ..................................................................29 消息方式同步告警请求与响应......................................................................................................... 30 文件方式同步告警请求与响应............................................................... .......................................... 31 心跳请求与响应............................................................... ..................................................................32 关闭连接通知............................................................... ......................................................................33 2/ 36 QB-XX-XXX-XXXX 实时告警上报............................................................... ......................................................................33 9 文件数据............................................................... . (34)技术指标............................................................... . (34)操作指令接口.................................................................................................................................... ... 35 10 接口日志............................................................... ..................................................................... ........... 36 11 接口可靠性要求............................................................... ....................................................................36 12 编制历史............................................................... ..................................................................... ........... 36 3/ 36 QB-XX-XXX-XXXX 前言本标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OMC系统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V1.0.0

OMC系统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XX-XXX-XXXXOMC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NorthboundInterfaceGenera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OMC版本号 1.0.02016-10-24发布2016-10-24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缩略语 (5)4接口架构 (5)5通用技术约定 (6)5.1公共要求 (6)5.2FTP通用要求 (6)6资源数据接口 (9)6.1接口协议 (9)6.2接口数据 (9)6.3数据格式 (10)6.4技术指标 (16)7性能数据接口 (16)7.1接口协议 (16)7.2接口数据 (16)7.3数据格式 (17)7.4技术指标 (24)8告警数据接口 (24)8.1接口协议 (24)8.2通信过程 (25)8.2.1消息方式的实时告警流水 (25)8.2.2文件方式的批量告警同步 (26)8.3消息数据 (28)8.3.1消息格式 (28)8.3.2登录与登录响应 (29)8.3.3消息方式同步告警请求与响应 (30)8.3.4文件方式同步告警请求与响应 (31)8.3.5心跳请求与响应 (32)8.3.6关闭连接通知 (33)8.3.7实时告警上报 (33)8.4文件数据 (34)8.5技术指标 (34)9操作指令接口 (35)10接口日志 (36)11接口可靠性要求 (36)12编制历史 (36)前言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立卫、刘云霞、李健、肖捷、陈丹、高建军、张凤桥。

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XXX号文发布。

1 范围本规范给出了中国移动OMC系统北向接口的通用技术要求,适用于无线网、核心网、传输网和IP网四个专业,适用于新建OMC系统以及现网OMC系统改造。

中国电信cdma2000 HRPD Rev.A IPv6技术规范-HA分册V1.7(PMIPv6)-(20110628)

中国电信cdma2000 HRPD Rev.A IPv6技术规范-HA分册V1.7(PMIPv6)-(20110628)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Q/CT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目录1范围 (8)2引用标准 (8)3缩略语 (10)4网络结构 (11)5业务要求 (12)6接口和协议要求 (13)6.1协议要求 (13)6.2接口要求 (17)6.2.1HA/LMA与PDSN之间的接口 (17)6.2.2HA/LMA与AAA 服务器的接口 (17)6.2.3物理接口要求 (18)7HA/LMA的功能要求 (18)7.1MIP4的功能 (18)7.1.1地址分配方式 (18)7.1.2多重注册(可选) (19)7.1.3MIP4鉴权支持 (19)7.1.4IPsec支持 (20)7.1.5动态HA分配 (21)7.1.6DNS地址分配 (22)7.1.7HA GRE隧道支持 (22)7.1.8HA对MIP4资源管理功能 (23)7.1.9HA进行MIP4 DNS更新(可选) (24)7.1.10HA MIP4 Hot-Lining需求(可选) (25)7.1.11对用户归属AAA的寻址方式 (25)7.1.12对FA-HA或者MN-HA时间差的容忍值配置 (25)7.1.13计费功能 (25)7.2MIP V6的功能(可选) (26)7.2.1支持动态HA地址配置 (26)7.2.2多重注册 (26)7.2.3归属注册支持 (27)7.2.4带MN-AAA移动消息鉴权选项的鉴权 (27)7.2.5带MN-HA移动消息鉴权选项的鉴权 (28)7.2.6路由选项的回程路由支持 (28)7.2.7HA作为RADIUS的客户端 (28)7.2.8HA的计费需求 (29)7.2.9HA对MIP6资源管理功能 (31)7.3PMIP V6功能 (33)7.3.1PMIP6鉴权支持 (33)7.3.2IP地址分配 (34)7.3.3PMIPv6会话刷新 (36)7.3.4PMIPv6会话切换 (36)7.3.5IP地址/HN Prefix释放 (37)7.3.6PMIPv6信令安全机制 (37)7.3.7双向隧道 (37)7.3.8DNS记录更新 (38)7.3.9计费需求 (38)7.4路由功能 (38)7.5HA/LMA和AAA之间的心跳机制 (38)8HA的性能要求 (39)8.1HA支持的移动绑定数目 (39)8.2HA同时处理的用户注册数目 (39)8.3HA处理用户注册的时间 (39)8.4HA吞吐量 (39)8.5HA的转发时延 (40)8.6HA的丢包率 (40)8.7HA可靠性要求 (40)9安全性要求 (41)9.1对HA的安全性要求 (41)9.2IKE/ISAKMP载荷要求 (43)9.2.1ISAKMP 固定头 (43)9.2.2SA载荷 (43)9.2.3推荐的载荷 (43)9.2.4转码载荷 (44)9.2.5密钥交换载荷 (44)9.2.6身份载荷 (44)9.2.7签名载荷 (45)9.2.8通知载荷 (45)9.2.9删除载荷 (45)10统计和网管要求 (45)10.1网管接口 (45)10.1.1配置管理功能集 (46)10.1.2故障管理功能集 (46)10.1.3性能管理功能集 (46)10.2网管统计功能 (46)11操作维护要求 (47)11.1告警功能 (47)11.2性能统计功能 (47)11.3安全管理功能 (47)11.4热补丁功能 (48)11.5操作日志功能 (48)11.6支持多种网管接口 (48)11.7跟踪功能 (48)12环境要求 (48)12.1正常工作的温度、湿度条件 (48)12.2防尘要求 (48)12.3防电磁干扰要求 (49)12.4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50)12.5防雷击能力 (50)12.6抗震要求 (50)13电源和接地要求 (50)13.1电源 (50)13.2接地要求 (51)图表‎4-1 具有快速切换功能的基于移动IP的网络参考模型 (12)图表‎6-1 CMIPv4控制和IKE协议参考模型 (14)图表‎6-2 PMIPv4控制和IKE协议参考模型 (14)图表‎6-3移动IPv4用户数据协议参考模型 (15)图表‎6-4 PMIPv6控制协议参考模型 (15)图表‎6-5 代理移动IPv6支持简单IPv4终端的用户数据协议参考模型 (16)图表‎6-6代理移动IPv6支持简单IPv6终端的用户数据协议参考模型 (16)图表‎6-7 RADIUS协议结构 (18)图表‎7-1HA计费流程图 (30)图表‎7-2HA对移动IPv6资源管理流程图 (32)表格13-1 无线电电磁干扰要求 (49)表格13-2 进入交流馈电线的无线电电磁干扰 (49)表格13-3 进入直流馈线和信号线的无线电电磁干扰 (49)表格13-4 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50)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CDMA 2000 HRPD Rev.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分组子系统中归属代理-HA/LMA设备的主要功能、协议要求、计费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以及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内容。

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管理接口协议规

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管理接口协议规

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管理接口协议规YD/T 200×—××××2 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管理接口协议协议规范支撑系统分册(征求意见稿20100928)2010-09发布2010-09实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目录目录I前言II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接口协议规范1-与支撑系统接口协议规范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缩略语14ISMP与IT系统集成架构15功能界定26接口36.1接口全视图36.2ISMP与VSOP接口36.3NMSC与VSOP接口446.4ISMP与CRM关于政企EMA自动开通接口46 6.5ISMP与计费系统接口526.6ISMP与结算系统接口607总体技术要求677.1WebService消息类677.2文件类708附录778.1规范性附录A业务能力编号及业务类型77 8.2规范性附录B设备编码788.3规范性附录C省份标识编码808.4规范性附录D外系统编码808.5规范性附录E场景描述81II前言本标准是中国电信综合业务管理平台ISMP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1)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设备技术规范(2)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本标准主要依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需求,结合中国电信企业技术标准的特点进行编写,随着中国电信企业技术标准管理系统的发展完善,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

本规范定义了中国电信综合业务管理平台ISMP (IntegratedServiceManagementPlatform)的接口规范,包括ISMP与VSOP、PPM、计费系统、结算系统之间的接口。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铮,任华,方燕萍,杨迪,游玉蓉,桂思思、毕家瑜、章璋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接口协议规范-与支撑系统接口协议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电信综合业务管理平台(ISMP)与支撑系统集成的设计及研发,提供给为中国电信开发制造ISMP及相关业务支撑系统的设备供应商。

中国电信PON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中国电信PON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中国电信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信息查询接口分册(V2.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1年12月前言本标准主要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现有的PON设备、PON EMS 及PON EMS北向接口技术资料,结合PON EMS与OSS系统对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编制而成。

本标准主要用于规范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间的信息查询接口功能、参数、协议及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制定。

本标准包含中国电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厂商需经中国电信授权方可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目录1范围...................................................................................................................................... -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4 -3.1术语和定义.. (4)3.2缩略语 (5)4综合信息查询接口概述...................................................................................................... - 6 -5综合信息查询接口功能要求.............................................................................................. - 6 -5.1设备信息查询. (7)5.1.1OLT设备查询....................................................................................................... - 7 -5.1.2ONU设备查询....................................................................................................... - 7 -5.1.3设备信息查询涉及接口...................................................................................... - 7 -5.2业务配置查询. (7)5.3资源变化通知 (7)5.4资源数据全量导出 (8)6接口设计.............................................................................................................................. - 8 -6.1接口位置 (8)6.2接口功能概述 (8)7接口功能定义...................................................................................................................... - 9 -7.1设备信息查询. (9)7.1.1查询OLT设备信息(PON.RESPHY.I5.001)........................................................ - 9 -7.1.2查询ONU设备信息(PON.RESPHY.I5.002)...................................................... - 10 -7.1.3查询机框信息(PON.RESPHY.I5.003).............................................................. - 10 -7.1.4查询板卡信息(PON.RESPHY.I5.004).............................................................. - 11 -7.2业务配置查询.. (12)7.2.1查询媒体网关信息(PON.RESSRV.I5.001)...................................................... - 12 -7.2.2查询语音端口信息(PON.RESSRV.I5.002)...................................................... - 13 -7.2.3查询组播业务信息(PON.RESSRV.I5.003)...................................................... - 14 -7.2.4查询DSL端口信息(PON.RESSRV.I5.004)...................................................... - 15 -7.2.5查询LAN端口信息(PON.RESSRV.I5.005)...................................................... - 16 -7.2.6查询端口VLAN信息(PON.RESSRV.I5.006).................................................... - 17 -7.2.7查询VLAN接口(PON. RESSRV.I5.007).......................................................... - 17 -7.3资源变化通知.. (18)7.3.1注册资源变化通知(PON.RESCHG.I5.001)...................................................... - 18 -7.3.2取消资源变化通知(PON.RESCHG.I5.002)...................................................... - 19 -7.3.3查询资源变化通知(PON.RESCHG.I5.003)...................................................... - 19 -7.3.4资源变化通知(PON.RESCHG.I5.004).............................................................. - 19 -7.4资源数据全量导出 (20)7.4.1资源数据全量导出接口(PON.RESDUMP.I5.001)............................................ - 21 -7.4.2资源数据全量导出通知(PON.RESDUMP.I5.002)............................................ - 21 -8接口协议定义.................................................................................................................... - 21 -8.1接口协议概述.. (21)8.1.1接口通讯协议.................................................................................................... - 21 -8.1.2接口命令列表.................................................................................................... - 22 -8.2接口格式. (23)8.2.1格式说明概述.................................................................................................... - 23 -8.2.2输入命令消息的格式说明................................................................................ - 24 -8.2.3确认消息(Acknowledgement Messages).................................................... - 25 -8.2.4响应消息的格式说明........................................................................................ - 26 -8.2.5资源变化通知格式的说明................................................................................ - 27 -8.2.6返回错误码定义................................................................................................ - 29 -8.3会话控制. (29)8.3.1登录PON EMS(LOGIN)................................................................................... - 29 -8.3.2退出PON EMS(LOGOUT)................................................................................. - 30 -8.3.3握手命令(SHAKEHAND).................................................................................. - 30 -8.4OSS使用接口方式. (31)8.5接口协议 (31)8.4.1设备信息查询.................................................................................................... - 31 -8.4.2业务配置查询.................................................................................................... - 39 -8.4.3资源变化通知.................................................................................................... - 53 -8.4.4资源数据全量导出............................................................................................ - 60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间的信息查询接口功能要求、接口参数、接口协议、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PON网络网管系统(EMS),用于指导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间的信息查询接口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09-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SGSN性能测量参数(v3.0.0)

09-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SGSN性能测量参数(v3.0.0)

20××-××-××发布 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OMC 北向接口 SGSN 性能测量参数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O M C N o r t h b o u n d I n t e r f a c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of S G S N版本号:3.0.0目录目录 (I)前言 .................................................................................................................................................................................. I V 1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 (1)3.2缩略语 (1)4会话管理性能统计 (2)4.1MS激活会话请求次数 (2)4.2MS激活会话成功次数 (2)4.3用户原因导致的MS激活会话失败次数 (2)4.4MS激活会话建立总时长 (3)4.5使用静态地址激活会话请求次数 (3)4.6使用静态地址激活会话成功次数 (3)4.7处于激活态的会话平均数 (3)4.8处于激活态的会话最大数 (4)4.9SGSN去激活会话请求次数 (4)4.10SGSN去激活会话成功次数 (4)4.11MS去激活会话请求次数 (4)4.12MS去激活会话成功次数 (5)4.13GGSN去激活会话的请求次数 (5)4.14GGSN去激活会话的成功次数 (5)4.15二次激活的请求次数 (5)4.16二次激活的成功次数 (5)4.17MS修改会话请求次数 (6)4.18MS修改会话成功次数 (6)4.19SGSN修改会话的请求次数 (6)4.20SGSN修改会话的成功次数 (6)4.21GGSN更新会话的请求次数 (6)4.22GGSN更新会话的成功次数 (7)4.23SGSN更新会话的请求次数 (7)4.24SGSN更新会话的成功次数 (7)5MAP消息性能统计 (7)5.1HLR请求插入用户数据的次数 (7)5.2HLR请求删除用户数据的次数 (7)5.3位置更新请求次数 (8)5.4位置更新成功次数 (8)5.5统计发送鉴权信息尝试次数 (8)5.6统计发送鉴权信息成功次数 (8)6附着流程性能统计 (9)6.1GPRS附着请求次数 (9)6.2GPRS附着成功次数 (9)6.3GPRS附着用户原因失败次数 (9)6.4MS发起的GPRS分离请求次数 (9)6.5SGSN发起的分离请求次数 (10)6.6SGSN发起的分离成功次数 (10)6.8附着建立总时长 (10)7附着用户数性能统计 (11)7.1平均附着用户数 (11)7.2平均附着SIM用户数 (11)7.3平均附着USIM用户数 (11)7.4最大附着用户数 (12)8路由更新性能统计 (12)8.1SGSN内的RAU请求次数 (12)8.2SGSN内的RAU成功次数 (12)8.3SGSN内RAU失败次数 (12)8.4SGSN内的周期性RAU请求次数 (13)8.5SGSN内的周期性RAU成功次数 (13)8.6SGSN间的RAU请求次数 (13)8.7SGSN间的RAU成功次数 (13)8.8SGSN间的RAU失败次数 (14)9寻呼性能统计 (14)9.12G分组寻呼请求次数 (14)9.22G分组寻呼成功次数 (14)9.33G分组寻呼请求次数 (14)9.43G分组寻呼成功次数 (15)10重定位性能统计 (15)10.1SGSN之间服务RNS重定位请求次数 (15)10.2SGSN之间服务RNS重定位成功次数 (15)10.3SGSN之间联合硬切换和服务SRNS重定位请求次数 (15)10.4SGSN之间联合硬切换和服务SRNS重定位的成功次数 (16)10.5SGSN内部服务RNS重定位请求次数 (16)10.6SGSN内部服务RNS重定位成功次数 (16)10.7SGSN内部联合硬切换和服务SRNS重定位的请求次数 (16)10.8SGSN内部联合硬切换和服务SRNS重定位的成功次数 (17)11SGSN内部2/3G间切换性统计 (17)11.1SGSN内部从2G到3G切换请求的次数 (17)11.2SGSN内部从2G到3G切换成功的次数 (17)11.3SGSN内部从3G到2G切换请求的次数 (17)11.4SGSN内部从3G到2G切换成功的次数 (18)12DNS解析性能统计 (18)12.1DNS解析尝试次数 (18)12.2DNS解析成功次数 (18)13GA接口性能统计 (18)13.1CDR信息传送请求次数 (18)13.2CDR信息传送成功次数 (19)14用户鉴权、加密性能统计 (19)14.1用户鉴权的请求次数 (19)14.2用户鉴权的成功次数 (19)14.3身份标识请求次数 (19)14.4身份标识请求成功次数 (20)14.5加密模式控制请求次数(3G) (20)15GN接口性能统计 (20)15.1G N口接收的GTP包数量。

中国电信CDMA无线侧接口协议书

中国电信CDMA无线侧接口协议书
中国电信无线维护 岗位认证培训教材
技术原理篇系列教材之
—CDMA无线侧接口协议介绍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DMA系统标准体系是分模块 的,各模块按照自己的技术发展道路 向前演进。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它的 平滑演进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组 成系统的各个部分技术发展速度是不 一样的。当某个部分有重大技术进步 时,可以仅修改相关部分,而其他部 分则保持不变。本课程主要介绍CDMA 无线侧接口标准协议的相关内容。
7
第1章 CDMA无线接口协议概述
第1节 CDMA国际标准发展历程 第2节 CDMA2000标准演进
8
CDMA2000标准演进
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个主要代表,cdma2000技 术是从cdma0ne演进而来的。cdma2000是美国向ITU提出的第 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的建议,是IS-95标准向第三代演 进的技术体制方案,是一种宽带CDMA技术。cdma2000标准是 一个体系结构,称为cdma2000家族,它包含一系列子标准。 由cdma0ne向3G演进的途径为:cdma0ne, IS-95B, cdma2000 lx(3x)和cdma2000 1xEV。其中从cdma2000 lx之后均属于第 三代技术。
2
学习完此课程,您将会: – 了解CDMA国际标准的发 展历程 – 理解无线空口协议、A接口 协议、Abis接口协议内容 架构 – 掌握无线侧标准协议的查 询方法
3
第1章 CDMA无线接口协议概述 第2章 无线空口部分 第3章 A接口部分 第4章 Abis接口部分 第5章 1X网络A接口介绍 第6章 DO网络A接口介绍
12
CDMA2000 3X
cdma2000 3x是基于IS-95标准演化的一个重要部分。3x表示3载波, 即3个1.25MHz共3.75MHz的频率宽度。与其他的标准类似,cdma2000 3x 将在cdma2000 lx标准的基础上提供附加的功能和相应的业务支持。这些 特性包括: 提供比cdma2000 lx更大的系统容量; 提供达到2Mbit/s的数据速率; 实现与cdma2000 1x和cdma0ne系统的后向兼容性等。 由于在第三代技术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目前很多的研究 人员都对3x, 6x的多载波技术提出意见。通过增加cdma2000 1x的载波数 量可以提高第三代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但载波数量的增加,将带来系 统硬件的复杂性和成本的提高,因此,目前一些专家并不看好cdma2000 3x及更多载波方式。韩国和日本的窄带CDMA运营者已经明确表示将不采 用cdma2000 3x方式,有迹象表明,cdma2000 3x技术的前景目前还难以 预测。

05-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MGW性能测量参数(v3.0.0)

05-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MGW性能测量参数(v3.0.0)

20××-××-××发布 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OMC 北向接口 MGW 性能测量参数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O M C N o r t h b o u n d I n t e r f a c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e a su r e m e n t s o f M G W版本号:3.0.0目录目录 (I)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 (1)3.2缩略语 (1)4备资源特性 (1)4.1处理器负荷性能测量参数 (1)4.2系统资源性能测量参数 (2)4.2.1TC资源尝试占用次数 (2)4.2.2TC资源占用成功次数 (2)4.2.3EC资源尝试占用次数 (2)4.2.4EC资源占用成功次数 (2)4.2.5会议资源占用尝试次数 (2)4.2.6会议资源占用成功次数 (3)4.2.7DTMF资源占用尝试次数 (3)4.2.8DTMF资源占用成功次数 (3)4.2.9通知音资源占用尝试次数 (3)4.2.10通知音资源占用成功次数 (3)4.2.11TFO功能尝试次数 (3)4.2.12TFO功能成功次数 (4)4.2.13TDM终端占用尝试次数 (4)4.2.14TDM终端占用成功次数 (4)4.2.15ATM终端占用尝试次数 (4)4.2.16ATM终端占用成功次数 (4)4.2.17IP终端占用尝试次数 (5)4.2.18IP终端占用成功次数 (5)4.2.19成功的TrFO次数 (5)4.2.20Transcoder资源缺少导致的呼叫失败次数 (5)4.3以太网端口性能测量参数 (5)4.4M C接口性能测量参数 (5)4.4.1Mc接口的收包数 (5)4.4.2Mc接口的发包数 (6)4.4.3Mc口收到的H.248命令的总和 (6)4.4.4Mc口发送的H248命令的次数 (6)4.4.5Mc口命令处理成功的次数 (6)5信令测量特性 (7)5.1信令路由集性能测量参数 (7)5.2信令路由性能测量参数 (7)5.3M3UA链路集性能测量参数 (7)5.4MTP信令链路集性能测量参数 (7)5.5M3UA链路性能测量参数 (7)5.6信令链路性能测量参数 (7)5.7SCTP偶联性能测量参数 (7)6承载控制特性 (7)6.1N B接口承载控制性能测量参数 (7)6.1.1IP主动建立尝试次数注:主动即”出局”方向 (7)6.1.2IP主动建立成功次数 (7)6.1.3IP被动建立尝试次数注:被动即”入局”方向 (8)6.1.4IP被动建立成功次数 (8)6.1.5Nb口用户面主动初始化尝试次数 (8)6.1.6Nb口用户面主动初始化成功次数 (8)6.1.7Nb口用户面被动初始化尝试次数 (8)6.1.8Nb口用户面被动初始化成功次数 (9)6.2I U接口承载控制性能测量参数 (9)6.2.1ATM AAL2连接建立次数 (9)6.2.2ATM AAL2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9)6.2.3Iu口用户面主动初始化尝试次数 (9)6.2.4Iu口用户面主动初始化成功次数 (9)6.2.5Iu口用户面被动初始化尝试次数 (10)6.2.6Iu口用户面被动初始化成功次数 (10)7承载传输特性 (10)7.1N B接口承载传输性能测量参数 (10)7.1.1Nb口的收RTP包个数 (10)7.1.2Nb口的发RTP包个数 (10)7.1.3Nb口的收到RTP包的字节数 (11)7.1.4Nb口的发出RTP包的字节数 (11)7.1.5Nb口的丢RTP包数 (11)7.1.6Nb口最大时延 (12)7.1.7Nb口平均时延 (12)7.1.8Nb口最大时延抖动值 (12)7.1.9Nb口平均时延抖动值 (13)7.2LU接口承载传输性能测量参数 (13)7.2.1IuCS口PVC链接的收AAL2包个数 (13)7.2.2IuCS口PVC链接的发AAL2包个数 (13)7.2.3IuCS口PVC链接的收到AAL2字节数 (13)7.2.4IuCS口PVC链接的发出AAL2字节数 (13)8修订历史 (14)附录 (14)附录A:规范起草人 (14)前言本标准用于规范2G/3G核心网融合组网环境下OMC北向接口MGW性能测量参数。

中国电信新一代呼叫中心(NGCC)接口规范V1.2

中国电信新一代呼叫中心(NGCC)接口规范V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中国电信新一代呼叫中心(NGCC)接口规范ChinaTelecom NGCCInterface Specification版本号:V1.2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2006年12月目录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缩略语 (5)4.中国电信新一代呼叫中心(NGCC)体系架构及接口 (6)5.CTI—Agent之间接口(A接口)规范 (7)5.1.A接口描述 (7)5.2.A接口要求 (7)5.2.1.属性 (7)5.2.1.1.基本属性 (7)5.2.1.2.状态属性 (8)5.2.2.方法 (8)5.2.2.1.初始化 (8)5.2.2.2.呼叫控制 (2)5.2.2.3.质检功能 (10)5.2.2.4.呼叫数据 (14)5.2.2.5.座席与队列 (17)5.2.2.6.其它方法 (19)5.2.3.事件 (21)5.2.3.1.呼叫控制事件 (21)5.2.3.2.质检事件 (29)5.2.3.3.座席事件 (32)5.2.3.4.其它事件 (34)6.IVR/MS—AS之间接口(D接口)规范 (36)6.1.D接口描述 (36)6.2.D接口对传真业务的补充定义 (36)7.CTI—IVR之间接口(B接口)规范 (38)7.1. B接口描述 (38)7.2. B接口要求 (38)7.2.1.IvrSignIn(初始化通讯底层) (38)7.2.2.IvrSignOut(退出通讯底层) (39)7.2.3.IvrGetEvent(事件通知函数) (39)7.2.4.IvrAnswer(给CTI发送呼叫请求指示消息) (40)IvrQueryCallData(查询呼叫数据) (40)7.2.6. IvrSetCallData(设置呼叫数据) (40)7.2.7.IvrRequestRouting(请求路由) (41)7.2.8.IvrTransfer(呼叫转移) (41)7.2.9.IvrAlternateCall(切换呼叫) (42)7.2.10.IvrReleaseCall(释放呼叫请求) (42)7.2.11.IvrClearConnection(释放连接请求) (42)8.CTI—多媒体GW之间接口(E接口)规范 (43)8.1. E接口描述 (43)8.2. E接口要求 (43)8.2.1.录音接口 (43)8.2.1.1.RecordInit(录音初始化) (43)8.2.1.2.RecordExit(录音退出) (43)8.2.1.3.BeginRecord(开始录制) (44)8.2.1.4.StopRecord(停止录制) (44)8.2.2.OBS接口 (45)8.2.2.1.OBSRecordInit(OBS初始化) (45)8.2.2.2.OBSExit(OBS退出) (45)8.2.2.3.CallOutside(呼出) (45)8.2.2.4.SendDTMF(二次拨号) (46)8.2.2.5.QueryAgentBySkillName(查询技能组的坐席数量) (46)8.2.2.6.SetCallData(设置呼叫数据) (47)8.2.2.7.QueryCallData(查询呼叫数据) (47)8.2.2.8.SynchronizeCTITime(同步CTI时间) (47)8.2.3.多媒体接入接口 (48)8.2.3.1.MultimediaInit(多媒体初始化) (48)8.2.3.2.MultimediaExit(多媒体退出) (48)8.2.3.3.RequestMultimediaAnswer(呼叫到达) (48)8.2.3.4.CTI的多媒体网关呼叫回复消息(CTIToGW) (49)8.2.3.5.CallGW(向多媒体外呼) (50)附录呼叫流程 (51)1. 语音业务流程(人工) (51)2. 语音业务流程(自动) (52)3. 传真业务流程(收取) (53)4. 传真业务流程(发送) (54)5. 多媒体业务流程(人工) (55)6. 多媒体业务流程(自动) (56)7. 通信助理业务流程 (57)8. 自动转人工呼叫流程 (58)9. 人工转自动呼叫流程 (59)10. 人工转自动,再转回同一人工呼叫流程 (60)前言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电信新一代呼叫中心(NGCC)体系结构、各网元设备功能、接口标准、呼叫流程、网管等技术要求。

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 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3.0.0)

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 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3.0.0)

20××-××-××发布 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目录目录 (I)前言 (II)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定义和缩略语 (1)3.1 缩略语 (1)4接口管理功能需求 (1)4.1 事务需求 (1)4.1.1 角色 (1)4.1.2 高层用例 (1)4.2 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 (2)4.2.1 概述 (2)4.2.2 用例 (3)4.2.3 上载功能 (3)4.2.4 下载功能 (3)4.2.5 验证功能 (4)4.2.6 预激活功能(可选) (4)4.2.7 激活功能 (4)4.2.8 回卷功能 (4)4.2.9 取消异步操作功能 (5)4.2.10 获取大数据量配置日志功能 (5)4.2.11 配置数据文件操作信息通知功能 (5)4.3 大数据量配置的安全机制 (5)5参考文献 (6)6修订历史 (6)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前言本规范是《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系列标准中的第二项的子项。

该系列标准预计分为三部分:基本原则、厂商网元管理系统北向接口部分和直连网元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项,其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1)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基本原则2)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功能需求3)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分析4)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资源模型5)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CORBA设计6)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文件格式7)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DN和Filter的约定8)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补充说明文件9)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接口性能指标10)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直连网元本规范为《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是参考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的相关建议、3GPP 相关建议以及对象管理组织OMG的有关规范,并依据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需求编制而成的。

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规范 OMC北向接口 PCRF性能测量数据V1.0.0

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规范 OMC北向接口 PCRF性能测量数据V1.0.0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 (1)3.1.1性能测量族 (1)3.2缩略语 (1)4PCRF GX接口消息测量数据 (2)4.1CC发起请求次数 (2)4.2CC发起成功次数 (2)4.3CC发起失败次数 (3)4.4CC更新请求次数 (3)4.5CC更新成功次数 (4)4.6RA请求次数 (4)4.7RA成功次数 (5)4.8RA失败次数 (5)4.9RA超时次数 (6)4.10CC结束请求次数 (6)4.11CC结束成功次数 (7)5SCTP偶联性能测量数据 (8)6以太网端口性能测量数据 (8)7系统负荷测量数据 (8)8编制历史 (8)本标准主要用于PCRF 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

本标准包括的主要内容为PCRF性能测量数据定义。

本标准是LTE OMC北向接口信息模型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标准需与QB-W-002-2009《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OMC北向接口-公共性能测量参数》配套使用。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LTE网络管理接口中PCRF性能测量参数。

本规范支持LTE核心网网络质量指标分析,有关指标算法定义参见核心网网络管理指标技术规范。

本标准的用户群可能包括:运营商管理人员、运营商网络维护人员、运营商业务流量分析人员、运营商客服服务人员、设备商性能建模分析人员和设备商工程建设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3.1.1性能测量族3.2缩略语4PCRF Gx接口消息测量数据4.1CC发起请求次数a) 重要度:Ab) 英文名称:InitialRequestc) 中文名称:CC发起请求次数d) 定义:发起Credit Control请求次数;e) 触发点:PCRF收到CC-Request(CC-Request-Type=INITIAL_REQUEST)消息(见3GPP TS29.212);f) 采集方式:CCg) 数据类型:整型h) 单位:次i) 空间粒度:EpRpDynGxPcrfj) 时间粒度:15分钟k) 上报周期:15分钟l) 测试要求:是m) 备注:4.2CC发起成功次数a) 重要度:Ab) 英文名称:InitialSuccessc) 中文名称:CC发起成功次数d) 定义:发起Credit Control的成功次数;e) 触发点:PCRF发出CC-Answer(CC-Request-Type=INITIAL_REQUEST,Result-Code=2001)消息(见3GPP TS 29.212);f) 采集方式:CCg) 数据类型:整型h) 单位:次i) 空间粒度:EpRpDynGxPcrfj) 时间粒度:15分钟k) 上报周期:15分钟l) 测试要求:是m) 备注:4.3CC发起失败次数a) 重要度: (0)B (1)Cb) 英文名称:(0)InitialFail (1)InitialFail._Causec) 中文名称:(0)CC发起失败次数(1)分原因的CC发起失败次数d) 定义:发起Credit Control失败次数,并按不同的原因码分类统计e) 触发点:PCRF发出CC-Anwser(Result-Code≠2001)消息;f) 采集方式:CCg) 数据类型:整型h) 单位:次i) 空间粒度:EpRpDynGxPcrfj) 时间粒度:15分钟k) 上报周期:15分钟l) 测试要求:(0)否(1)否m) 备注:4.4CC更新请求次数a) 重要度:Ab) 英文名称:UpdateRequestc) 中文名称:CC更新请求次数d) 定义:更新Credit Control请求次数;e) 触发点:PCRF收到CC-Request(CC-Request-Type=UPDATE_REQUEST)消息(见3GPP TS29.212);f) 采集方式:CCg) 数据类型:整型h) 单位:次i) 空间粒度:EpRpDynGxPcrfj) 时间粒度:15分钟k) 上报周期:15分钟l) 测试要求:是m) 备注:4.5CC更新成功次数a) 重要度:Ab) 英文名称:UpdateSuccessc) 中文名称:CC更新成功次数d) 定义:更新Credit Control的成功次数;e) 触发点:PCRF发出CC-Answer(CC-Request-Type=UPDATE_REQUEST,Result-Code=2001)消息(见3GPP TS 29.212);f) 采集方式:CCg) 数据类型:整型h) 单位:次i) 空间粒度:EpRpDynGxPcrfj) 时间粒度:15分钟k) 上报周期:15分钟l) 测试要求:是m) 备注:4.6RA请求次数a) 重要度:Ab) 英文名称:DIAM.ReAuthRequestc) 中文名称:RA请求次数d) 定义:Re-Auth请求次数;e) 触发点:PCRF发出Re-Auth-Request消息(见3GPP TS 29.212);f) 采集方式:CCg) 数据类型:整型h) 单位:次i) 空间粒度:EpRpDynGxPcrfj) 时间粒度:15分钟k) 上报周期:15分钟l) 测试要求:是m) 备注:4.7RA成功次数a) 重要度:Ab) 英文名称:DIAM.ReAuthSuccessc) 中文名称:RA成功次数d) 定义:Re-Auth成功次数e) 触发点:PCRF收到Re-Auth-Anwer(Result- Code=2001)消息(见3GPP TS 29.212);f) 采集方式:CCg) 数据类型:整型h) 单位:次i) 空间粒度:EpRpDynGxPcrfj) 时间粒度:15分钟k) 上报周期:15分钟l) 测试要求:是m) 备注:4.8RA失败次数a) 重要度: (0)B (1)Cb) 英文名称:(0)DIAM.ReAuthFail (1)DIAM.ReAuthFail._Causec) 中文名称:(0)RA失败次数(1)分原因的RA失败次数d) 定义:Re-Auth失败次数,并按不同的原因码分类统计e) 触发点:PCRF收到Re-Auth-Anwser(Result-Code≠2001)消息;f) 采集方式:CCg) 数据类型:整型h) 单位:次i) 空间粒度:EpRpDynGxPcrfj) 时间粒度:15分钟k) 上报周期:15分钟l) 测试要求:(0)否(1)否m) 备注:4.9RA超时次数a) 重要度:Bb) 英文名称:DIAM.ReAuthTimeoutc) 中文名称:RA超时次数d) 定义:Re-Auth超时次数;e) 触发点:PCRF的等待定时器超时仍未收到Re-Auth-Answer消息(见3GPP TS 29.212);f) 采集方式:CCg) 数据类型:整型h) 单位:次i) 空间粒度:EpRpDynGxPcrfj) 时间粒度:15分钟k) 上报周期:15分钟l) 测试要求:否m) 备注:4.10CC结束请求次数a) 重要度:Ab) 英文名称:TerminateRequestc) 中文名称:CC结束请求次数d) 定义:结束Credit Control请求次数;e) 触发点:PCRF收到CC-Request(CC-Request-Type=TERMINATE_REQUEST)消息(见3GPP TS29.212);f) 采集方式:CCg) 数据类型:整型h) 单位:次i) 空间粒度:EpRpDynGxPcrfj) 时间粒度:15分钟k) 上报周期:15分钟l) 测试要求:是m) 备注:4.11CC结束成功次数a) 重要度:Ab) 英文名称:TerminateSuccessc) 中文名称:CC结束成功次数d) 定义:结束Credit Control的成功次数;e) 触发点:PCRF发出CC-Answer(CC-Request-Type=TERMINATE_REQUEST,Result-Code=2001)消息(见3GPP TS 29.212);f) 采集方式:CCg) 数据类型:整型h) 单位:次i) 空间粒度:EpRpDynGxPcrfj) 时间粒度:15分钟k) 上报周期:15分钟l) 测试要求:是m) 备注:5SCTP偶联性能测量数据参见《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规范 OMC北向接口 eNodeB性能测量数据》的公共性能测量数据的4.2节。

CDMA 1X网络OMC北向接口(Itf-N)的一种技术方案

CDMA 1X网络OMC北向接口(Itf-N)的一种技术方案

CDMA 1X网络OMC北向接口(Itf-N)的一种技术方案
黄平
【期刊名称】《移动通信》
【年(卷),期】2004(0)S3
【摘要】1背景中国联通的CDMA95/1X网络是由多个厂家CDMA设备构成,
由于没有统一的CDMA网管系统,一般情况下只能采用厂家的各自OMC来管理本厂家的设备,这种情况下导致中国联通CDMA网管存在以下问题:分散监控、分散
管理多厂家设备;业务管理流程人工化,缺乏自动化管理;缺乏对全网资源的运行、使用情况的掌握和了解,不能进行宏观调控;对人员的考核缺乏科学和量化的考核手段。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2003年10月,中国联通针对当前CDMA1X网络的综合网络管理需求。

【总页数】2页(P93-94)
【关键词】北向接口;CDMA;综合网络管理;网管系统;中国联通;技术方案;设备构成;软件模块;管理流程;宏观调控
【作者】黄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33
【相关文献】
1.CDMA2000 1x空中接口信息加密及其实现 [J], 孙玉凤;彭建华;赵亮
2.cdma 1x以后演进策略以及cdma2000网络演进策略 [J], 江鹏;卢爱华
3.一种基于CDMA 1X网络传输的视频监控设备 [J], 游向东;李绍胜;李冠锋
4.中国联通CDMA-IS95A向CDMA 1X网络演进的研究 [J], 张忠平;苗守野
5.cdma2000 1x EV-DO网络中一种新的接入鉴权方案 [J], 张余;常永宇;于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2 cdma2000网络互联接口_cdma2000网络技术与应用_[共2页]

5.2 cdma2000网络互联接口_cdma2000网络技术与应用_[共2页]

cdma2000网络技术与应用– 90 –图5.1 cdma2000系统网络参考模型cdma2000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或各子系统与各种公用通信网之间都明确和详细定义了标准化接口规范,保证任何厂商提供的CDMA 系统或子系统能够互联。

cdma2000网络主要接口见表5.1。

表5.1 cdma2000网络主要接口 接 口 说 明 接 口 说 明A BSC-MSC Ai IP-PSTN A ter BS-BS A-bis BSC-BTS A quater PDSN-PCF A quinter PCF-BSCB MSC-VLRC MSC-HLRD VLR-HLR D1 OTAF-VLRDi IP-ISDN E MSC-MSCIWF-ISDN F MSC-EIRMSC-ISDN G VLR-VLRSN-ISDN E5 MPC-PDEE 2 MPC-ESME E9 MPC-SCP E 3 MPC-MSC E11 MPC-CRDB E 12 MSC-PDE5.2 cdma2000网络互联接口cdma2000网络A 系列接口是基站子系统与网络子系统以及各网络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包括A 、A ter 和A quater 接口,参见图5.1所示的cdma2000系统网络参考模型。

A 系列接口标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它决定着CDMA 设备制造厂家能否独立地开发基站设备或网络设备。

对于CDMA 系统的运营商来说,同样要求开放的系统结构,开放的A 系列接口为CDMA 系统提供了竞争环境。

CDMA 网络A 系列接口标准的形成过程与其他标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是在各厂家已经开发出商用产品之后,通过谈判协商而形成的,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各标准制订组织和生产厂家为A 系列接口标准的制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Q/CT XXXX.1-2008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网络资源模型核心网电路域)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terface&Protocol in cdma2000 Core Network of China Telecom-North Interface of OMC(NRM CS Core Network)(V1.0)2008-07-14发布2008-07-14实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I)1范围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7)3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7)3.1术语和定义 (7)3.1.1采集方式 (7)3.1.2族.测量项.子测量项 (7)3.2缩略语 (8)4网络资源分析 (10)4.1通用配置网络资源 (10)4.1.1概述 (10)4.1.2管理对象类图 (11)4.1.3管理对象类定义 (12)4.1.3.1 SubNetwork信息 (12)4.1.3.2 Top信息 (15)4.1.3.3 ManagementNode信息 (16)4.1.3.4 ManagedElement信息 (18)4.1.3.5 ManagedFunction信息 (22)4.1.3.6 VsDataContainer信息 (22)4.1.3.7资产管理信息 (24)4.1.3.8信令点信息 (28)4.2 CDMA95/1X核心网电路域配置网络资源33 4.2.1概述 (33)4.2.2核心网电路交换域配置网络资源模型分析34 4.2.2.1核心网电路交换域配置网络资源对象关系图 (34)4.2.2.2核心网电路域配置网络资源对象 (34)4.3 CDMA95/1X核心网电路交换域性能数据61 4.3.1概述 (61)4.3.2核心网电路域性能数据 (63)4.3.2.1 MSC性能测量数据 (63)4.3.2.2信令链路组性能数据 (139)4.3.2.3信令链路性能测量数据 (140)4.3.2.4 IP承载的信令流量数据 (141)4.3.2.5 IP承载端到端信令QOS测量数据 (142)4.3.2.6 AC性能测量数据 (142)4.3.2.7 HLR性能测量数据 (143)4.3.2.8 VLR性能测量数据 (144)参考文档 (146)修订记录 (147)前言本标准是中国电信CDMA核心网络接口协议系列技术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1)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1x A接口协议规范(2)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移动应用部分(MAP)(3)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分组域协议(4)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SIP-I(5)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MNPG NPI接口协议规范(6)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MNPG SPI接口协议规范(7)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8)中国电信cdma2000 HRPD Rev.A设备总体技术规范—A接口技术分册本标准是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的第7部分中的第3分册。

第7部分各分册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1)第7部分: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第1分册:接口功能2)第7部分: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第2分册:接口分析3)第7部分: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第3分册:网络资源模型核心网电路域4)第7部分: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第4分册:网络资源模型核心网分组域5)第7部分: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第5分册:网络资源模型无线接入网6)第7部分: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第6分册:网络资源模型无线智能网7)第7部分: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第7分册:基于CORBA技术的接口设计8)第7部分: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第8分册:接口性能指标本标准是参考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的相关建议,并依据中国电信的网络管理需求编制而成的。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学明、陈久雨1 范围本规范对中国电信CDMA95/1X网络管理中移动综合网管系统(以下简称NMC)与厂商网管系统(以下简称OMC)间需交互的的核心网电路域网络资源模型进行了详细定义。

本规范适用于对中国电信CDMA95/1X网络管理接口中核心网电路域网络资源模型的设计和开发。

本规范是中国电信CDMA95/1X网络管理系列技术规范的一个分册,该系列技术规范的组成如下图所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1] 中国电信《CDMA95/1X网络管理技术规范第4部分:NMC-OMC 接口技术要求第1分册接口功能》[2] 中国电信《CDMA95/1X网络管理技术规范第4部分:NMC-OMC 接口技术要求第2分册接口分析》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1 采集方式符合[2]中的定义。

3.1.2 族.测量项.子测量项family.measurementName.subcounter符合[2]中的定义。

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

AC 鉴权中心AuthenticationCenterBS 基站Base StationBSC 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TS 基站收发信机Base TranceiverStationCC 累积计数器Cumulative Counter DER 离散事件注册Discrete EventRegistrationDN 可识别名Distinguished Name GMSC 网关MSC Gateway MSC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STP 高级信令转接点High level Signaling Transfer PointID 标识IdentificationIMSI 国际移动用户International Mobile标识Subscriber Identity IP 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RP 集成参考点Integrated ReferencePointLSTP 低级信令转接点Low level Signaling Transfer PointMAP 移动应用部分Mobile ApplicationPartMDN 移动目录号Mobile DirectoryNumberMS 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C 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CentreMTP 消息传送部分Message TransferPartNE 网元Network Element NMC 网络管理中心NetworkManagement Center NRM 网络资源模型Network ResourceModelOMC 操作维护中心Operations &Maitenance CenterOO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PSTN 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QoS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RDN 相对可识别名RelativeDistinguished Name SI 状态检查Status inspection SMS 短消息业务Short MessageServiceSTP 信令转接点Signaling TransferPointTLDN 临时本地地址号码Temporary Local Directory NumberTMSI 临时移动用户表示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4 网络资源分析4.1 通用配置网络资源4.1.1 概述在通用配置管理中,涉及到以下的基本配置对象类和网络资源管理对象类:1.SubNetwork2.ManagedElement3.ManagementNode4.ManagedFunction5.SignallingPoint6.SignallingLinkSetTP7.SignallingLinkTP8.VsDataContainer9.InventoryUnit这些管理对象类具有通用性。

4.1.2 管理对象类图通用配置管理对象类图如下图所示:注:ManagementNode包含在根SubNetwork 下。

图1 通用配置管理对象类图4.1.3 管理对象类定义4.1.3.1 SubNetwork信息4.1.3.1.1 被管对象类描述管理对象类SubNetwork表示CDMA95/1X网络中的一个被管理子网,由同一设备厂商的设备组成。

该对象从Top继承。

4.1.3.1.2 属性描述表1 SubNetwork 的信息说明:SubNetwork对象实例为本地命名空间的根节点,其DN的获取方式可以为:1)通过EPIRP中的操作getIRPOutline得到systemDN,间接获得SubNetwork对象实例的DN;2)通过任何上报通知中的参数systemDN来间接获得SubNetwork对象实例的DN。

4.1.3.1.3 可发送的通知描述表2 SubNetwork可发送通知4.1.3.2 Top信息4.1.3.2.1 被管对象类描述Top对象类定义了所有对象类的通用属性,供所有的对象类继承。

4.1.3.2.2 属性描述4.1.3.3 ManagementNode信息4.1.3.3.1 被管对象类描述ManagementNode对象类是对OMC自身功能的抽象,也称为管理节点,ManagementNode对象从Top继承。

4.1.3.3.2 属性描述表3 ManagementNode的信息4.1.3.3.3可发送的通知描述表4managementNode 可发送通知4.1.3.4 ManagedElement信息4.1.3.4.1 被管对象类描述ManagedElement主要用于包含关系,在本规范中所有逻辑功能对象和物理设备对象都应包含在该对象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