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流动成本模型和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第二章人力资源计划

第二章人力资源计划

I
终 止时间
流出 总量
CDE FGHI
—— 1.00
0.76 0.04
0.05 1.00 0.04 1.00
0.23 0.73 0.85 0.05 0.25 0.65 0.05 0.40 0.50 0.03 0.02 0.15 0.75
0.03 1.00 0.10 1.00 0.05 1.00 0.07 1.00 0.08 1.00
0.20 0.5 0.30 1.00
22
2、马科夫(Markov)分析矩阵图具体方法如表所示:课本25页表2.3。
终止时间
流动性可能性矩阵图
A
B
C
D
流出
起 A 0.70 0.10 0.05 0
0.15
始 B 0.15 0.60 0.05 0.10 0.10
时C
0
0
0.80 0.05 0.15
间D
0
32a聘用一些兼职人员b把一部分工作转包给其他公司c鼓励员工合法的加班加点d减少工作量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4848二多选题二多选题a人事计划b管理计划c人力资源计划d战略人力资源计划e战术人力资源计划a在人力资源方面确保实施企业的目标b具体规定了在人力资源方面需要做哪些事项c对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作适当的储备d对企业紧缺的人力资源发出引进与培训的预警e使管理层与员工对要达到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更加清晰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4949acdeabcdeabcdea把一部分工作转包给其他公司b减少工作量c用添置新设备来减少人员的短缺a扩大有效业务量b培训员工c鼓励提前退休d降低工资e减少每个人的工作时间a扩大有效业务量b培训员工c鼓励提前退休d降低工资e减少每个人的工作时间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5050abccdeab12反馈可以由执行者进行也可以由检查者进行也可以由两者同时进行

人力成本测算 模板

人力成本测算 模板

人力成本测算模板
以下是一个人力成本测算模板,你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一、目的
明确测算公司人力成本的目的,例如:为了合理控制人力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制定预算和决策等。

二、范围
确定测算的范围,包括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

三、数据收集
1. 员工信息:包括员工姓名、职位、工资、福利等。

2. 工作时间: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休假时间等。

3. 福利待遇:包括社保、公积金、年假、病假等。

4. 其他成本:包括招聘、培训、离职等相关成本。

四、测算方法
1. 直接成本:包括员工的工资、福利、社保、公积金等。

2. 间接成本:包括招聘、培训、管理等相关成本。

3. 总人力成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之和。

五、结果分析
1. 各部门人力成本分布情况。

2. 不同职位人力成本对比。

3. 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六、建议和措施
根据结果分析,提出合理控制人力成本的建议和措施,例如:优化员工结构、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等。

七、注意事项
1.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考虑未来人力成本的变化趋势。

3. 结合公司的战略和业务需求进行测算。

通过以上人力成本测算模板,你可以全面了解公司的人力成本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行优化和控制。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专业 人力成本分析表-详细5份

专业 人力成本分析表-详细5份

1、人力成本计算方法2、(公司)人力资源盘点及人力成本分析报表3、员工离职成本核算4、人力成本分析模型5、集团人力成本分析表人力成本计算方法人力成本预算包括的指标:①招聘成本招聘成本主要包括招募人员的直接劳务费用、直接业务费用,如招聘洽谈会议费、差旅费、代理费、广告费、宣传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

还有间接费用,包括行政管理费、临时场地及设备使用费等。

其计算公式如下:招募成本=直接劳务费+直接业务费+间接管理费+预付费用②选拔成本选拔成本包括各个环节如初试、面试、心理测试、评论、体检等过程发生的一切与决定录用或不录用有关的费用。

其计算公式如下:选拔面谈的时间费用=(每人面谈前的准备时间+每人面谈所需时间)×选拔者工资率×候选人数汇总申请资料费用=(印发每份申请表资料费+每人资料汇总费)×候选人数考试费用=(平均每人的材料费+平均每人的评分成本)×参加考试人数×考试次数测试评审费用=测试所需时间×(人事部门人员的工资率+各部门代表的工资率)×次数(本企业)体检费=[(检查所需时间×检查者工资率)+检查所需器材、药剂费] ×检查人数③录用成本录用成本包括录取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和旅途补助费等由录用引起的有关费用。

这些费用一般都是直接费用。

其计算公式如下:录用成本=录用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旅途补助费④安置成本安置成本是企业将被录取的员工安排在确定工作岗位上的各种行政管理费用;录用部门为安置人员损失的时间费用;录用部门安排人员的劳务费、咨询费等。

安置成本=各种安置行政管理费用+必要装备费+安置人员时间损失成本(2)培训和学习成本①上岗前教育成本上岗前教育成本包括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工资、教育与受教育者离岗的人工损失费用、教育管理费、资料费用和教育设备折旧费用等。

计算公式如下:上岗前教育成本=(负责指导工作者平均工资率×培训引起的生产率降低率+新职工的工资率×职工人数)×受训天数+教育管理费+资料费用+教育设备折旧费用②岗位培训成本岗位培训成本是企业为使员工达到岗位要求而对其进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括上岗培训成本和岗位再培训成本。

员工离职率计算方式 员工离职率的计算举例子

员工离职率计算方式 员工离职率的计算举例子

员工离职率计算方式员工离职率的计算举例子员工离职率的计算方式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

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组织的效率下降。

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来正确的计算员工离职率呢?目前,企业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离职率:方法一:员工离职率=当月离职人数/{/2}×100%;方法二:员工离职率=当月离职人数/月初人数×100%;方法三:员工离职率=当月离职人数/月末人数×100%;方法四:员工离职率=当月离职人数/×100%;方法五:员工离职率=当月离职人数/×100%;哪究竟哪一种方法最合理呢?我们不妨举一个典型案例来试算一下。

下表是某公司上半年的人员流动情况表:一月份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期初人数501833475552录用人数3352020 03离职人数35206531期末人数183347555254方法一计算结果,1月份和6月份都超过100%,这显然不合事实,因为1月份并没有出现全部离职的情况;方法二计算结果,2月份和6月份的离职率也超过100%,同样不合理;方法三计算结果,1月份和6月份都超过100%,同样不合理;方法四出现负数,更不合理;方法五的计算结果比较合理。

按字面理解,离职率应指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也可以理解为每100个员工中有多少个员工离职,因此离职率应不超过100%、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离职率时如果能将分子定义为在某一时期内的离职人数,分母定义为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即该时期内的在职员工最多时的数量,这样求出的离职率将更为科学。

turnover cost离职成本

turnover cost离职成本

离职成本关键词:人力资源离职;离职成本;离职管理雇员流动成本计算公式详析公式一:雇员流动成本/Employee Turnover Cost = (离职雇员的全年工资收入/Annual Salary of the Leaver + 企业为离职雇员投入的福利成本/Benefits Invested by the Company for the Leaver)X 损耗率/Attrition Rate说明:1. 离职雇员的全年工资收入指雇员全年的税前工资和奖金或佣金。

2. 企业为雇员投入的福利成本主要指企业为雇员投入的基本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基金和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额度相当于离职雇员全年工资收入的50%-70%左右。

每个城市征缴的比例或每个企业因自身的原因所列支的福利成本比例会有所不同。

3.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其实并没有将奖金或佣金收入列入福利的征缴范围,为此,计算时可按企业的实际情况操作。

4. 损耗率要根据具体的岗位来确定。

根据多种资料显示,一个职位流动成本的损耗率占离职雇员全年工资收入和福利成本之和的25%--250%之间。

企业应根据职位的具体情形来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损耗率。

5. 应用本公式计算企业总的流动成本,简单的方法是将企业全年的离职岗位按岗位的类别(销售或办公室职员)或工资等级(如研究开发工程师与IT部门的工程师可能在同一个工资等级)进行归类,在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比较典型的岗位或工资等级岗位后直接乘于每个岗位类别内或同一工资等级内的离职人数,最后相加得出企业总的流动成本。

否则,要应用每个岗位的具体工资收入、损耗率等来计算出每个岗位的流动成本,最后相加得出企业总的流动成本。

6. 本公式的优点是方便、简单,不足是计算出的流动成本会显得较为粗略,受工资和损耗率的影响较大。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流动成本计算的第二个公式。

公式二:雇员流动成本/Employee Turnover Cost = 离职成本/Separation Cost + 岗位空缺成本/Vacancy Cost + 替换成本/Replacement Cost + 培训成本/Training Cost + 损失的生产率成本/Lost Productivity Cost –节省的成本/Saved Cost公式二是依据流动成本的五个模型(见本报在6月9日发表的“企业利润的无形杀手--雇员流动成本”的介绍)及有关实际操作综合而成。

《管理会计》 东北财大第五版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知识点整理

《管理会计》 东北财大第五版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第一节成本及其分类一、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核心企业要创造更多价值,有两个途径:(1)“开源”,即获得更多的收入;(2)“节流”,即降低成本。

相对于收入而言,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更具有能动性。

p221. 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标(成本计算对象)分类(1)业务成本:是为反映业务活动本身的耗费而核算的成本。

(2)责任成本:是为明确有关单位的经营业绩而核算的成本。

(3)质量成本:是为确保产品质量而核算的成本。

2. 成本按其实际发生的时态分类(1)历史成本:是指以前时期已经发生或本期刚刚发生的成本。

(2)未来成本:是指预先测算的成本。

3. 成本按其相关性分类(1)相关成本:是指成本的发生与特定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

(2)无关成本:是指成本的发生与特定决策方案无关的成本。

比如说我已经花了三万元的学费,在做出是否考研的决策时,这三万是无关成本,因为我无论是否考研,三万块都要花。

4. 成本按其可控性分类(1)可控成本:是指责任单位对其成本的发生可以在事先预计并落实责任、在事中施加影响以及在事后进行考核的成本。

(2)不可控成本:是可控成本的相对立概念5. 成本按其可辨认性分类(1)直接成本:又称可追溯成本,是指那些与特定的归集对象有直接联系,能够明确判断其归宿的成本。

(2)间接成本:又称不可追溯成本,是指那些与特定的归集对象并无直接联系或无法追踪其归宿的成本。

6.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1)生产成本:又称制造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就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成本)、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之和称为主要成本;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之和称为加工成本。

(2)非生产成本:又称非制造成本,是指生产以外的成本,包括推销成本(相当于销售非哟)和一般及行政管理成本(相当于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7.成本按其可盘存性分类(1)产品成本:又称为可盘存成本,是指那些随产品实体流动而流动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第一部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1. 1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

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

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

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

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第二步第一步产品作业成本库间接计入费用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作业动因资源动因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的可归属性;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第6章人力资本投资

第6章人力资本投资

3、成本与收益的模型分析
教育程度不同人的收入流
• 收入流A反映了未上大学的终生收入流,也就是代表 18岁高中毕业后不去上大学,立即工作;收入流B反 映了18岁上大学的人到65岁退休的终生收入流。
• 结论:
其他条件不变,上大学的总成本降低,对上大 学的需求将增加。反之,总成本上升,对大学 教育的需求下降。
3、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
•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背景 发达国家: 总产出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劳动率增长率) 德国和日本: 在实物资本饱受战争破坏的情况下迅速崛起 部分发展中国家:
以资本积累为导向的工业化战略未取得预期的成效 上述的背景所包含的共同问题: 在物质资本之外,究竟是何者对经济的增长做
(1
= Bi
r)i
jn求1 (1出Cnr)人j 力资本投资的内部收益率r,
将内部收益率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s加以比较。
(其他投资的收益率往往用个人时间内生偏好率,如银行利率)
投资决策原则:如果r>s,则人力资本投资计划就是有利可 图的。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 (用内部收益率法计算)
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劳动力供给问题,尤其是妇女劳动力供给的 行为。他首先把劳动供给理论归入家庭决策,证明了对妇女而言, 工资增长的替代效应(用劳动代替闲暇)大于收入效应(收入增 加-增加闲暇-减少劳动),因此,妇女参工率提高。
工资差别与工作转换之间的关系。男性与女性工资差别不是由于 性别歧视,而是由于妇女在生育期间工作中断,由工作经验积累 减少而引起的人力资本增加慢于男性。工资增加率与工作转换率 反方向变动。
益 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 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 提出了年龄—收入曲线。 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同时也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之间的收益率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的局限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

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

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

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

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

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

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哪些方面(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职业规划、职场语录、规章制度、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areer plans, workplace quo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哪些方面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哪些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人才战略的实施当然也会引起成本的攀升。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
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著作。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却未能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 起足够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P、CAD、CAM、MIS的广泛应用,以及MRPII、FMS和 CIMS的兴起,使得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产品成本处处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遍存在,且扭曲程 度令人吃惊。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 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 兰(Robert S 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 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
实施步骤
(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此步的目的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各个 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 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 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作业产品的分配关系建 立。
某农机厂是典型的国有企业,以销定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超过人 工费用的200%,成本控制不力。为此,企业决定实施作业成本法。 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确定了32个作业,以及各作业的作业动因,作业动因主要是人工工时,其 他作业动因有运输距离、准备次数、零件种类数、订单数、机器小时,客户数等。 通过计算,发现了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扭曲:最大差异率达到46.5%。根据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 为加强成本控制,针对每个作业制定目标成本,使得目标成本可以细化到班组,增加了成本控制 的有效性。 通过对成本信息的分析,发现生产协调、检测、修理和运输作业不增加顾客价值,这些作业的执 行人员归属一个分厂管理,但是人员分布在各个车间。通过作业分析,发现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冗 余。根据分析,可以裁减一半的人员,并减少相关的资源支出。

人力资源内部供给利用马尔可夫模型的步骤-解释说明

人力资源内部供给利用马尔可夫模型的步骤-解释说明

人力资源内部供给利用马尔可夫模型的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人力资源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内部供给是指通过培训和发展现有员工来满足组织内部的人才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人力资源内部供给的优化和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马尔可夫模型作为一种概率统计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状态的转移概率,因此在人力资源内部供给的优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人力资源内部供给和马尔可夫模型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探讨如何利用马尔可夫模型来优化和利用人力资源内部供给。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讨论人力资源内部供给利用马尔可夫模型的步骤。

首先,我们将介绍人力资源内部供给的概念,包括其定义、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其次,我们将详细阐述马尔可夫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其概念、特点和运用方式。

最后,我们将着重探讨人力资源内部供给利用马尔可夫模型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模型构建、参数估计和应用实例分析。

通过对这些步骤的详细介绍,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马尔可夫模型来优化人力资源内部供给,最大限度地提升组织的人力资本效益。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利用马尔可夫模型来优化人力资源内部供给的过程。

通过对人力资源内部供给的概念进行解释,以及马尔可夫模型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利用马尔可夫模型的步骤来优化人力资源内部供给的流程。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内部供给的规划和管理,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2.正文2.1 人力资源内部供给的概念:人力资源内部供给是指组织内部从现有员工中寻找和选拔适合的人才来填补职位空缺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了员工的培训、晋升和转岗,旨在利用现有员工的潜力和能力来满足组织的需求。

人才流失成本计算

人才流失成本计算

人才流失成本计算雇员流动成本的两个常用公式。

公式一:雇员流动成本= (离职雇员的全年工资收入+ 企业为离职雇员投入的福利成本)×损耗率Employee Turnover Cost = (Annual Salary of the Leaver + Benefits Invested by the Company for the Leaver)×Attrition Rate说明:1.离职雇员的全年工资收入指雇员全年的税前工资和奖金或佣金。

2.企业为雇员投入的福利成本主要指企业为雇员投入的基本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基金和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额度相当于离职雇员全年工资收入的50%-70%左右。

每个城市征缴的比例或每个企业因自身的原因所列支的福利成本比例会有所不同。

3.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其实并没有将奖金或佣金收入列入福利的征缴范围,为此,计算时可按企业的实际情况操作。

4.损耗率要根据具体的岗位来确定。

根据多种资料显示,一个职位流动成本的损耗率占离职雇员全年工资收入和福利成本之和的25%--250%之间。

企业应根据职位的具体情形来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损耗率。

5.应用本公式计算企业总的流动成本,简单的方法是将企业全年的离职岗位按岗位的类别(销售或办公室职员)或工资等级(如研究开发工程师与IT部门的工程师可能在同一个工资等级)进行归类,在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比较典型的岗位或工资等级岗位后直接乘于每个岗位类别内或同一工资等级内的离职人数,最后相加得出企业总的流动成本。

否则,要应用每个岗位的具体工资收入、损耗率等来计算出每个岗位的流动成本,最后相加得出企业总的流动成本。

6.本公式的优点是方便、简单,不足是计算出的流动成本会显得较为粗略,受工资和损耗率的影响较大。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流动成本计算的第二个公式。

公式二:雇员流动成本= 离职成本+ 岗位空缺成本+ 替换成本+ 培训成本+ 损失的生产率成本–节省的成本(Employee Turnover Cost = Separation Cost + Vacancy Cost + Replacement Cost + Training Cost + Lost Productivity Cost - Saved Cost)公式二是依据流动成本的五个模型(见本报在6月9日发表的“企业利润的无形杀手--雇员流动成本”的介绍)及有关实际操作综合而成。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指标库)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指标库)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库目录目录 (2)前言某某集团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4)1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4)2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说明 (4)一人力资本能力 (5)1人员数量指标 (5)1.1 期初人数 (5)1。

2期末人数 (5)1.3统计期平均人数 (5)2 员工人数流动指标 (5)2.1人力资源流动率 (5)2.2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6)2.3人力资源离职率 (6)2。

4 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 (6)2。

5自愿性员工离职率 (7)2.6人力资源新进率 (7)2。

7知识型员工离职率 (7)2。

8内部变动率 (7)3.人力资源结构指标 (7)3。

1人员岗位分布 (7)3。

2人员受教育情况分析指标 (8)3.3 人员年龄、工龄分析指标 (9)3.4人员职称与技术等级结构分布指标 (10)二人力资源运作能力 (10)1 招聘指标 (10)1。

1招聘成本评估指标 (10)1。

2录用人员评估指标 (11)1.3招聘渠道分布 (12)1。

4 填补岗位空缺时间 (13)2 培训指标 (13)2。

1培训人员数量指标 (13)2。

2培训费用指标 (14)2。

3 培训效果指标 (15)3 绩效管理指标 (16)3.1 绩效工资的比例 (16)3.2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布 (16)4 薪酬指标 (16)4。

1 外部薪酬指标 (16)4.2 内部薪酬指标 (17)5 劳动关系指标 (19)5。

1 劳动合同签订比例 (19)5.2 员工投诉比例 (19)5.3 解决争端的平均时间 (19)5。

4 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 (19)三、人力资源效率指标 (19)1全员劳动生产率 (19)2人均销售收入 (20)3 人均净利润 (20)4万元工资销售收入 (20)5 万元工资净利润 (20)前言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1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2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说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在现有人力资源所拥有的人力资本能力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效率目标.因此,在此前提下某某集团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人力资本能力层面、人力资源运作层面和人力资源效率层面.1. 人力资本能力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与人力资本能力相关的人力资源数量、学历、流动性、年龄、职称等方面的指标;2. 人力资源运作能力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本运作流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开发--考核评价——薪酬——劳动关系等反映各个环节运作能力的基本指标;3. 人力资源效率层面指标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达到的基本效率指标,也是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效果反映。

离职成本分析

离职成本分析

如何量化员工离职成本一般来说,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传统的招聘旺季,而实际上对于很多企业的HR来说,招聘的淡旺季似乎并不分明,几乎每天都处在忙忙碌碌的招聘之中,陷入“员工流动不止,企业招聘不已”的恶性循环怪圈。

很多人对这种状态习以为常,甚至有的还会认为“谁不想干就走人,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

其实,大家往往忽略了员工离职带来的损失有多少。

那么,企业该如何量化离职成本,并尽快走出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恶性循环怪圈呢?条分缕析,量化离职成本员工离职产生的成本主要分为四大类:招聘成本(Recruit Cost)、培训成本(Training Cost)、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解约成本(Separation Cost)。

可用以下公式表述:离职成本=R(招聘)+T(培训)+O(机会)+S(解约)为便于理解和计算,本文中的员工指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因此企业招聘的范围也是面向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不包括校园招聘。

以上四类成本的具体情况如下:1.招聘成本所谓招聘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工作人员的薪酬、招聘广告费、猎头费、招聘甄选费用和相关行政费用,对于高级人员还有差旅成本和背景调查等费用。

这些费用平均下来大约在招聘职位年薪的10%-40%之间。

2.培训成本培训成本主要包括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成本和因老员工离职而损失的培训成本。

新员工入职一般需要1-3个月的学习试用期,需要相关人员花费时间精力为其做至少1周的培训,所以,这部分成本合计约为该职位年薪的10%-30%。

至于因老员工离职而损失的培训成本,则主要看公司的培训定位,根据笔者掌握的信息,如果是一个重视培训的公司,那么一位五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离职所损失的培训成本至少会达到此职位年薪的50%,即使培训做得很少的公司,老员工离职所损失的成本也会在此职位年薪的10%左右。

所以,综合来看,员工离职所带来的培训损失应在该职位年薪的20%-80%之间。

流动资金需求中自有资金如何测算★

流动资金需求中自有资金如何测算★
措施。定期进行财务分析
02
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
展能力等方面的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03
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
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公司自有资金测算方法及运用
背景介绍:某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企 业,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对 流动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更 好地管理自有资金,该公司开始研究 自有资金的测算方法并付诸实践。
需求分析
该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主要包括商品采购、员工工资、租金、水电费等方面的支出。在需 求分析过程中,该公司对各项支出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支出计划。
解决方案
针对流动资金需求的分析结果,该公司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优化采购和库存管理、提高 销售和回款速度、降低成本和费用、寻求外部融资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该公 司的流动资金压力。
本、提高效益,从而减少对自有资金的需求。
04
自有资金管理策略
合理安排资金结构
确定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应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同时可考虑利用 银行贷款、合作伙伴投资等外部资金。
分配资金用途
自有资金应根据企业战略和业务需要,合理分配 至不同用途,如采购、生产、销售、研发等。
监控资金使用
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审批流程,确保资金使用符 合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
宏观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当经济 增速较高时,企业业务量增加,需要的流动资金也相应增加。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导致原材料、人工成本等价格上涨,因此需要更多的资 金来应对成本上升和购买原材料等需求。

人力资源基本公式

人力资源基本公式

人力资源基本公式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战略活动,它涉及到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工作。

在管理人力资源时,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要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就需要运用数学模型。

本文将介绍几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数学公式,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好地运用数据进行决策。

一、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 (ROI)ROI是衡量人力资源投资效益的一种指标。

它通过比较人力资源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和投入获得的成本来评估投资的回报率。

ROI的计算公式如下:ROI = (HR收益 - HR成本) / HR成本其中,HR收益表示由于人力资源投资所带来的收益,HR成本表示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

二、员工流失率员工流失率是衡量组织员工离职程度的指标。

了解员工流失率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评估员工流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员工离职率。

员工流失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员工流失率 = (离职员工数 / 平均在职员工数) × 100%其中,离职员工数表示某一时间段内离开组织的员工数量,平均在职员工数表示该时间段内在岗员工的平均人数。

三、员工绩效评估员工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有助于鉴别出员工的工作表现,为员工提供反馈和发展机会。

以下是常用的员工绩效评估公式:1. 绩效评分 = (实际工作成果 / 预期工作成果) × 100%绩效评分根据员工实际完成的工作成果与岗位要求的预期工作成果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2. 绩效奖金 = 绩效评分 ×绩效基数 ×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根据员工的绩效评分、绩效基数和基本工资数额来计算,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方式。

四、培训投入产出比组织的培训投入是否有效、是否产生了相应的业务效果,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培训投入产出比可以衡量培训投资的效果。

其计算公式如下:培训投入产出比 = (培训效益 - 培训成本) / 培训成本其中,培训效益表示由于培训活动而获得的收益,培训成本表示企业在培训活动上的投入成本。

员工流失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员工流失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员工流失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星级酒店行业人员流失问题探析【第一章】影响星级酒店员工流失的因素研究绪论【第二章】员工流失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3.1 3.2】郑州地区星级酒店职员流失现状【3.3】郑州市星级酒店员工流失原因分析【第四章】以四家星级酒店为例的员工流失问题实证研究【5.1 - 5.3】郑州市星级酒店员工流失管理的措施【5.4.1 - 5.4.2】完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体制【5.4.3 - 5.4.5】建立酒店危机管理应对机制【结论/参考文献】星级酒店人才流失控制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第2 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1 员工流失基本概念有关员工流失(EmployeeTurnover)的定义有许多,Mobley 将员工流失定义为:从组织中获取物质收益的个体终止其组织成员关系的过程,安德维尔和马宏(AnnnenvirandFrankMeMahon,1992)将其定义为:人们被一个组织雇用后离开这个组织的行为"通俗地说,员工流失是指员工自愿或不自愿地离开员工原工作单位(Bluedorn,1982)本文选取Mobley 关于员工流失的基本概念,即从组织中获取物质收益的个体终止于其组织成员关系的过程,关于员工流失的定义还有很多,更为通俗点的说法是由安德维尔和马宏提出的:员工自愿或者非自愿离开原工作单位。

2.2 员工流失方式研究根据员工流失中的决策方不同将员工流失分为主动流失和被动流失两种。

员工主动流失原因包括退休或者辞职,通常指的是流失的决策由其自身做出;相对的员工被动流失原因包括企业裁员或者直接辞退员工,通常指的流失的决策由企业决定。

综合分析各种方式的不同,主动流失中的退休实际上是一种福利政策,是国家专门针对经过一定年限符合法律规定的退休条件然后选择退休的员工的一种保护措施,不可避免但是有一定的可预期性和定量,通常情况下,退休对企业保持经营活力优化劳动力年龄结构都有着积极正面的意义;员工辞职一般情况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种是由企业无意识或有意识造成,比如企业认为该员工的素质能力不符合企业的企业文化或者在企业内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内部绩效考核中处于末尾待淘汰的员工,企业会在升职或者加薪方面有意识或者无意识设置相关阻碍,造成员工心灰意冷或得到某种暗示而辞职,这一方面可以讲影响降到最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支付赔偿金;另一种员工辞职却是对企业危害比较大的,属于员工个人素质和能力都非常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有利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成长,但是员工却主动提出辞职,这种方式对企业的危害比较大,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员工流失。

怎么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怎么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怎么提⾼⽣产质量和⽣产效率怎么提⾼⽣产质量和⽣产效率⼀、提⾼⽣产品质众所周知“品质是企业的⽣命”。

有⼀流的品质,才会有⼴阔的市场。

那企业如何才能提⾼产品品质,将是每个企业永恒的话题。

?⾸先须从原材料把关,严格杜绝不良品⼊库,并进⼊⽣产线。

第⼀关:(责任部门:采购、品管)?采购⼈员需挑选有资质的供应商,确保所购买的物料,品质达到要求。

品管⼈员协助采购督促供应商提⾼品质。

物料到货后,品管需严加把关。

合格品⽅可⼊库。

?第⼆关:物料的储存(责任部门:仓储部门)?物料的储存在品质管理中同样很重要,因搬运、储存不当⽽造成物料的不良时有发⽣。

所有仓管⼈员⼀定须按照重下轻上的原则,注意轻拿轻放。

还要做些“防尘、防潮、防晒、防锈等”⼯作。

不定期对物料进⾏查看。

确保物料储存的质量。

第三关:制造⽣产(责任部门:制造⽣产部门)?物料进⼊⽣产线后,⾸先须避免因为操作或使⽤不当,⽽造成物料作业不良。

每⼯段及相互⼯段需进⾏⾃检、互检及抽检。

成品需品管进⾏检查,合格品才可以⼊库、进⾏销售。

?第四关:产品的运输(责任部门:物流)?为什么把产品的运输也放在品质管理当中?因为运输不当,同样会造成产品的损坏。

所以物流部门,须选择有资质、信誉⾼的物流公司进⾏运输。

(另外有的企业,把售后服务同样放在品质管理的范围当中)。

其实只要企业内部门各尽其职、相互监督、⼈⼈参与品质管理,相信产品的品质⼀定会有⼤幅度的提⾼,企业定会飞黄腾达。

⼆、提⾼⽣产效率对企业来讲,致⼒于提⾼⽣产率,可以降低成本,经受得住价格竞争的压⼒,从⽽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如果价格不变的话,企业⽣产率的提⾼,意味着利润的增加。

只有较⾼的⽣产率,企业才能真正具有竞争⼒,才能不被国外竞争同⾏所替代。

国内印包企业的⽣产率相对较低,应该注重⽣产率的提升,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和资⾦都投⼊到市场中,⽣产是业务的基础。

如果没有较⾼的⽣产率作保障,较⼤的市场占有率并不意味着较⾼的利润,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方法]生产率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何意义

[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方法]生产率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何意义

[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方法]生产率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何意义生产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下,制程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间的比率,提高生产效率的意义是什么?一起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方法【1】1.投资投资在最合适的设备和技术上,能有效提高生产率。

新设备和技术是最有效提高生产率的方法之一。

美国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投资10%15%,用于提高其信息技术,可以获得每年5%的生产率的增加。

如软包装印刷厂采用中山松德的无轴传动的凹印机,生产速度可以提高到350m/min,比一般凹印机的200m/min快了75%,显著提高了生产率。

2.消除瓶颈生产系统是一个整体,整体生产率往往是由瓶颈生产率决定的。

提高任何非瓶颈生产率不能提高系统整体的生产率,瓶颈生产率的提高才能提高整体的生产率。

只有瓶颈的产出率和所有向其输入的产出率之和相等时,系统才是最具效率的。

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实行源头质量控制,它要求必须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如果出现错误,就马上停止该工序的生产。

一线员工,不仅仅是生产者,同时也充当质量监督者的角色。

由于员工只是注意该部分,容易发现质量问题,有利于反量的提高。

印包企业在生产包装盒时,如果印刷时质量就不合格,一线员工没有把不合格印张及时抽出,由于印张检查比较困难,很可能检查不出来。

交货后,在客户使用时被检查出,影响企业与客户的关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4. 采用jit生产jit(justintime)生产是一系列生产活动的组合,其目的是在保持库存最小的情况下实现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进行大量生产。

该过程中,零件准时到达下道工序,并在该工序迅速被加工,然后往下道工序转移。

jit生产的理念是: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决不过量生产。

超过最低需求数量的任何东西都是浪费。

5.设计员工的工作由于生产一线的工作相对比较单调乏味,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一般不高,尤其是流水线的工作更是如此,即便是工资较高时,也不能保证较高的生产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流动成本模型和计算方法--------摘自《中国人力资源调研网》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对员工流动成本认识上的一些现实:现实一:大多数企业将员工流动成本狭义地理解为离职成本(离职员工流动的现金成本)或替换成本(即招聘广告费用)等有形成本,而忽略了与此相关的其他成本,特别是员工流动导致企业生产率下降等的无形成本。

事实上员工流动的无形成本远远高于员工流动的有形成本。

现实二: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经理在讨论或分析员工流动尤其是员工自愿流动时,往往只想到企业当前人力资源的损失或流失,而忽略或低估员工流动对企业造成的特殊经济损失以及员工流动对企业造成的中长期的影响。

现实三:企业管理人员犯的一个通病是他们往往不相信现有员工是能够进行培训和开发以达到企业发展的要求,但确信新招聘的员工是具有超凡能力的,因此,人们往往会发现这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不情愿对现有岗位员工支付有竞争性的工资,而情愿对新进的陌生员工支付比原岗位员工资高出30%-50%的工资。

这是导致目前部分企业员工流动率偏高从而导致企业员工流动成本不断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实四:目前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在年度预算中包含完整的员工流动成本(有形和无形)预算,而仅仅包含招聘费用、员工离职经济补偿等部分有形成本预算。

现实五:企业中绝大部分的中层经理对于本部门员工流动成本包括有形成本漠不关心,因为有形成本往往是人力资源部的预算范畴。

现实六: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员工的流动成本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黑洞、底线利润的一个无形杀手。

现实七: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已计算员工年度或月度的流动率,但由于本身缺乏对计算员工流动成本重要性的认识,不清楚员工流动成本的具体构成、流动成本的模型和计算公式等因素,没有能够计算或完整计算员工流动成本,尤其是无形成本。

现实八: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没有对员工流动投入回报(ReturnonInvestment-ROI)作系统分析,“有空缺就补上”的现象十分普遍,没有对流动的原因和成本作系统的或深层次的分析或采取相应的对策。

那么,企业从一个员工的流动开始到替换结束的整个过程中究竟需要多少成本呢?根据行业、学术团体以及咨询机构的研究表明员工的流动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受具体的岗位、行业、地区、员工的工资、福利、工龄、资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上述的这些成本只是整个员工流动成本中的有形成本,仅是冰山的一角,还尚不包括隐藏在水面下的一块巨大的无形成本。

那么上述这些成本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无形成本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员工流动总成本和流动成本模型,再了解流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员工流动总成本员工流动总成本一般是指员工流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之和。

它相当于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和福利成本相加之后再乘以根据具体岗位确定的损耗率(AttritionRate)。

那么福利成本和损耗率又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下国外的一些统计资料。

·根据AdvantageHiring的PatHauenstein的假定,员工流动成本大约是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25%,加上公司为离职员工支付的福利,福利占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35%。

但这个估计是十分保守的。

·根据RobertGately在其“员工流动成本/CostofEmployeeTurnover”一书中应用的流动模块,作者同样宣称,员工的流动成本为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25%左右,加上公司为离职员工支付的福利,福利占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30%左右。

·根据BarbaraEttore(1997)在其著作EmployeeRetention:KeepingtheCream一书中预计,员工的流动成本为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25%。

·根据美国劳工部(TheUSDepartmentofLabor)的预计,替换一名员工的成本将达到一名新招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一(33%)。

·根据美国管理学会(AMA)的报告,替换一名员工的成本至少相当于其全年工资收入的30%,对技能紧缺的岗位,替换一名员工的成本要相当于其全年工资收入的1.5倍。

·根据TheSaratogaInstitute1997年的预计,员工的流动总成本为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100-200%;·根据WilliamBlissofBlissandAssociates2000年的报告,如果考虑所有的流动因素,员工流动总成本至少达到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150%。

·根据WilliamG.Bliss的报告,在管理和销售岗位的员工的流动成本可高达离职员工全年薪酬的200%--250%。

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主要为美国企业)为员工投入的福利成本一般相当于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30%左右,损耗率范围是在25%--250%之间。

但由于缺乏对流动成本的细分,这些估计是十分粗略的,又是十分保守的,因为上述流动成本的估计并没有完全计算企业就员工的离职、职位空缺、替代、生产率或学习曲线损失以及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根据Fitz-enz,1997的报告,一旦这些成本都列入计算范围内,那员工流动成本将高达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和福利成本的两倍。

流动成本模型上述流动总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十分基本和简单的。

虽然这些方法可能在一些类别上依据了对成本的估计,但这样的估计结果会因依据的工资收入差异而产生差异。

而流动成本模型使用成本类别,通过对成本类别的细分来产生差异,这样的差异反过来又提供更精确的流动成本结果。

下面就流动成本的五个模型作一简单介绍。

模型一:TheAdvantageAssessment模型/TheAdvantageAssessmentModel由AdvantageAssessment,Inc.提供。

该模型主要采用了离职员工数和这些离职员工的全年工资收入。

另外,要提供每个空缺岗位的应聘人数和每个空缺岗位面试的候选人数。

最后该模型还使用整个企业内的员工总数。

模型二:Sorensen&Jones模型/Sorensen&Jones’Model由Sorensen(1995)和Jones(1999)建议的一个计算员工流动成本的相似模型。

该模型包括三个基本成本类别:1)雇佣成本2)培训成本3)损失的生产率成本(指新员工和离职的员工之间工作绩效差异而导致的生产率下降。

)模型三:PeopleSense模型/PeopleSenseModel由PeopleSense公司提供。

本模型包括了模型二中的三个基本费用类别,同时增加了空缺成本这一类别。

本模型要求提供离职员工的全年工资收入和福利,福利为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25%。

企业内的员工数也必须提供。

模型四:Casico模型/Cascio’sModelCascio模型说明了四种成本类别:1)离职成本2)替换或招聘成本3)培训成本4)学习曲线损失(指新员工的生产率未必经常低于离职员工的生产率)。

模型五:综合模型ComprehensiveModel综合模型是根据多个作家以及公司的描述综合而成。

本模型要求在计算员工流动成本时必须包括终止/离职成本、雇佣成本、职位空缺成本、学习曲线损失和培训成本。

流动成本计算公式以上五个模型尤其模型四和五能较全面反映出计算员工流动成本时要用到的主要成本类别。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流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流动成本=(离职员工的全年工资收入+企业投入的福利成本)X损耗率公式二:流动成本=离职成本+岗位空缺成本+替换/招聘成本+培训成本+损失的生产率成本–节省的成本公式一是依据上述的流动总成本概念建立的。

在公式一中,损耗率要根据具体的岗位来确定。

根据上述资料显示,损耗率在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和福利成本之和的25%--250%之间。

对于公式中的福利成本,中国国内三资企业为员工投入的福利成本相当于员工全年工资收入(不包括奖金或佣金)的60%左右。

应用公式一虽然方便简单,但计算出的流动成本受工资和损耗率的影响会显得比较粗略和笼统。

公式二是依据流动成本模型概念建立的。

由于公式二对流动成本进行了成本分类,并在成本分类背后又有具体的细分科目,为此得出的流动成本要比公式一精确和具体得多。

为更好理解流动成本对企业底线利润的影响,我们来看一个用公式一计算出来的实际例子。

上海某外资销售公司,去年共有销售员350人左右,销售员每人年均工资和年均佣金分别为35,000元和40,000元,公司当年投入的福利和保险成本人均20,000元(仅以年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的55%)。

该企业的员工流动率在22%,如果将销售岗位流动的损耗率设定在150%,那么,该销售公司全年的流动成本如下:人均流动成本=(35,000元+40,000元+20,000元)X150%=142,500元全公司流动成本:142,500元X(350人X22%)=10,972,500元如将佣金一并作为福利的缴费基数和流动成本的计算范畴,该公司全年流动成本达到1,343万元左右,而实际上该公司的年度招聘预算大约在70万元。

其他部分有形流动成本仅体现在培训费和差旅费等科目里。

该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绝没有认识到公司的流动成本一年高达1097万元左右。

由此可见,企业的员工流动成本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黑洞,也是企业中存在的一个最昂贵的问题。

它正在不断吞噬着企业的利润,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员工的士气和企业的生产率,是企业利润的无形杀手。

因此,计算和分析员工流动成本对企业来说是具有十分积极和重要意义的。

当然,在分析企业流动成本的同时,我们不应否定企业员工适当的流动对企业产生的积极意义,尤其当企业流走一个不受欢迎的员工后引进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这样的流动必将对企业产生积极的效应。

所谓的“鲶鱼效应”、“引进一匹狼,带出一群羊”,必将会增进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自我学习意识,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员工流动成本的两个常用公式。

说明:1、离职员工的全年工资收入指员工全年的税前工资和奖金或佣金。

2、企业为员工投入的福利成本主要指企业为员工投入的基本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基金和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额度相当于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50%-70%左右。

每个城市征缴的比例或每个企业因自身的原因所列支的福利成本比例会有所不同。

3、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其实并没有将奖金或佣金收入列入福利的征缴范围,为此,计算时可按企业的实际情况操作。

4、损耗率要根据具体的岗位来确定。

根据多种资料显示,一个职位流动成本的损耗率占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和福利成本之和的25%--250%之间。

企业应根据职位的具体情形来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损耗率。

5、应用本公式计算企业总的流动成本,简单的方法是将企业全年的离职岗位按岗位的类别(销售或办公室职员)或工资等级(如研究开发工程师与IT部门的工程师可能在同一个工资等级)进行归类,在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比较典型的岗位或工资等级岗位后直接乘于每个岗位类别内或同一工资等级内的离职人数,最后相加得出企业总的流动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