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合集6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合集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9e1c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c.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合集6篇)教案的内容需要兼顾班里的优等生和差生,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合集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
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
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
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
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
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172fc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9.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并关心长辈的饮食。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1.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难点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教学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小组长如何展开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评比栏和课前课后学生设计午餐食谱营养差异性的对比图。
让学生明确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带各种食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买肉类、鱼类及其他食品时是怎样挑选的。
五、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过程一、合理营养1.1不注意合理营养的危害课前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主讨论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
1.2什么是合理营养观察、讨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理营养。
1.3“我”该怎么做师生合作,为本班制定一个合理营养的文明公约。
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再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对比哪一份更合理。
先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生物专刊。
合理营养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观察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结合身边实例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并利用节假日亲自烹调,为长辈献上一份爱心。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本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5a1d71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3.png)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本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进步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开展。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才能目的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归纳总结才能。
教学重难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4)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5)性、生物的进化,这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 导课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开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
于是关于生物起、进化的种种猜想又被提了出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
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展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师讲述: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拉马克关于进化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18世纪初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7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b3bd6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6.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7篇教案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肯定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都是要做到精心设计的,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1生物细胞中的糖类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胞中的糖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细胞中的糖类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2、3节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即元素、基本单位、长链、大分子。
这样能更好理解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别及多糖的大分子性,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糖和脂的分类和比较能更好地培养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
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对生命是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理解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糖类的组成元素、分类、分布及功能。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2)尝试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重点:糖类的种类及作用。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第一个要求是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属理解层次,并与以后要学习的细胞代谢内容联系密切,所以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多糖的种类及作用;二、说学生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这都为学习本节的重点知识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难点的教学。
而且此年龄段的学生对探究细胞奥秘存在好奇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问题探究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构建过程中。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9abff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1.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细菌》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3.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30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课前准备1.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的材料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细菌的发现讲故事,了解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作风以及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巴斯德实验的历史突破,细菌到底长什么样观察细菌的放大图片,认识细菌的大小形态提供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细菌的细胞结构特征和营养方式比较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提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比较、分析、讨论细菌的繁殖方式看录像,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提供录像资料,引发学生兴趣芽孢看录像,理解芽孢对细菌的意义,了解生活中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提供录像资料,给以适当的讲解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学生: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
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
(共20套52页)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汇总
![(共20套52页)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7aecf0cf7ec4afe04a1dfae.png)
(共20套52页)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省优获奖教案汇总《15.1动物运动的方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设计《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6.3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例1、实验人员想了解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
他们选择了6只刚孵化的小鸭。
小鸭①、②、③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它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
小鸭④、⑤、⑥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实验人员给小鸭①、②、③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小鸭①、②、③模仿母鸭的行为并随时跟随在气球左右。
请选择:⑴小鸭①、②、③的行为发展过程可以用下列哪个术语描述:( )A.先天行为 B.条件反射 C.本能 D.学习行为⑵小鸭④、⑤、⑥最好被称为()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⑶如果不是把小鸭①、②、③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小鸭①、②、③:()A.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子 B.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C.它们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它们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探究点一:几个观察法的的典型案例一、介绍法布尔痴迷于观察昆虫的趣闻。
二、介绍珍妮古道尔研究黑猩猩的大致经历。
提问:这两位研究者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探究点二:几个实验法的的典型案例一、介绍劳伦兹与雁鹅的一段情缘及对雁鹅学习行为的研究经历和发现。
提问:这种方法是不是观察法?为什么?做实验是为了解释一个问题,提出问题是很重要的。
二、参考廷伯根研究银鸥幼雏取食的研究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设计方案解决具体的问题:银鸥的幼雏啄亲鸟的行为是否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三、参考廷伯根研究三刺鱼雄鱼相互攻击行为产生的信号的研究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设计方案解决具体的问题:雄性三刺鱼产生攻击行为的信号是否为红色?四、参考弗里施的蜜蜂色觉研究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6ac75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b.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第一章:科学探究1.1 观察与实验学习观察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1.2 收集与分析信息学习如何收集生物相关信息,如图书、网络等学会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1.3 生物与科学探究学习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和实例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2.2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解2.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3.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学习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植物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认识3.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了解植物发育的不同阶段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3.3 植物的生殖与繁衍学习植物的生殖方式了解植物的繁衍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生殖的认识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4.1 人体结构与功能学习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4.2 人体生理与健康学习人体的生理过程了解人体的健康标准及保持方法培养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和维护意识4.3 人体的生殖与发育学习人体的生殖方式了解人体的发育过程培养学生对人体的生殖和发育的认识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5.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重要性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5.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和措施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行动5.3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学习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兴趣和能力第六章:生物的细胞6.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了解细胞的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培养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6.2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学习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结果培养学生对细胞生命活动的认识6.3 细胞的生命活动与生物体的发展学习细胞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发育的认识第七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7.1 遗传的基本规律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染色体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其关系培养学生对遗传规律的认识7.2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学习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培养学生对生物变异和进化的认识7.3 遗传技术与生物工程学习遗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基因工程、转基因生物等了解生物工程的意义和前景培养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认识第八章:生物的分类与进化8.1 生物的分类系统学习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了解生物分类单位的等级和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分类的认识8.2 生物的进化历程学习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生物地理分布等了解生物进化树和生物演化历程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认识8.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了解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行动第九章:生物与生活的关系9.1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食物、药物、环境等了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在人类生活中作用的认知9.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和实例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9.3 生物伦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习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合作培养学生对生物伦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第十章:综合探究活动10.1 生物实验设计与实践学习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生物实验操作,如观察、测量、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10.2 生物考察与探究学习生物考察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生物考察和实践,如植物调查、生态环境考察等培养学生进行生物考察和探究的能力10.3 生物课题研究学习生物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进行生物课题研究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重点解析本套教案涵盖了八年级生物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
北师大八年级生物教案(精选15篇)
![北师大八年级生物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313b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c.png)
北师大八年级生物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细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二、重点和难点:①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细菌的发现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2、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
3、知道了解巴斯的实验。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1、过渡:细菌很小,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2、细菌图片展示。
(三)细菌的生殖: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2、课件展示。
(四)课堂练习:(五)作业:附板书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北师大八年级生物教案(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多种多样的动物,探究分析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强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建立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知道的动物名称。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列举数量最多的组在班上公布成果。
2、课程新授(1)鱼的形态特征体形为梭形,减少水中运动阻力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具鳍,用于游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做板图:画一条鱼(简笔画即可),其他同学在纸上画。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5d13a23169a4517723a38e.png)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精品教案提示:动物通过发出声音、散发气味、排泄废物等来捕捉领地。
讨论:动物领域行为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动物在占据某一区域后,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它们的资源,如食物和配偶,为下一代动物的繁殖和饲养提供一个安全的区域,避免与同类的其他成员竞争。
3,攻击行为多媒体播放几种动物攻击行为讨论:你知道同一物种的其他哪些动物在互相争斗吗?什么是动物攻击?攻击的特点是什么?这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分:同一物种的个体动物经常为了食物、配偶、领地等互相攻击或争斗。
这被称为攻击性行为。
袭击的特点是双方的尸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攻击性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4,防御行为:讨论:老鹰追逐野兔,野兔快速逃跑,这是它对老鹰的攻击行为吗?野兔快速逃跑的行为是什么?:鹰追逐野兔不是攻击,而是鹰的进食行为。
对兔子来说,快速逃跑是它的防御行为。
讨论:什么是动物防御行为?你知道哪些动物有防御行为吗?这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提示:动物保护自己,抵御敌人的行为就是保护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防御行为有利于动物避开敌人,对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3)使用协会巩固和改善(1)小鼠将食物返回洞穴储存。
这是什么行为?这对老鼠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在一群狮子安定下来享用食物之前,每只狮子通过咬、抓和咆哮来决定谁应该先享用食物。
这个系列中狮子的行为是什么?例3公犀牛总是在运动时排泄一些粪便。
它的行为是什么?这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164无头叶斑蝶就像黄色的叶子,食虫的鸟在枯叶中找不到,从而避免了死叶斑蝶被食虫的鸟吃掉。
具有模仿的动物行为被称为什么行为?(iv)总结、反思和拓展在学习动物的摄食行为、领地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方面对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v)课堂跟踪反馈: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开启探究动物繁殖行为、节奏行为、第2类中的群体行为(一)创造情境并介绍新的第类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如筑巢、求偶、鸟类孵化、鳄鱼产卵、哺乳动物饲养等(2)合作与沟通、解释与询问:1。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全新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全新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786c475f0e7cd1842536bc.png)
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从简要阐述动物的运动出发,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几种运动方式,由此导入课,微生物也是可以运动的,故放在同一单元中,这可与植物在固定的生长环境相比较。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范围往往不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教材对此做了说明,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绝对化。
所有动物的运动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动物的行为。
这是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同时对来自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应。
它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根据行为的发生和功能可细分,便于更好的理解纷繁多样的世界形成的规律。
动物的运动是动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
运动着的动物是在一个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生物圈中活动,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它是个消费者,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并且影响着环境。
环境的恶化给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动物资源现状及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在本章具体内容的处理上,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1)本单元还重点学习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所以本单元对其他动物的其他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的简化,可通过别的途径加以补充。
(2)在“区分先天性和后天学习行为”一课中以研究蜗牛和行为为实例,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实质性区别,即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是否需要后天的尝试与学习。
然后再分析决定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打下基础。
(3)本章内容较多,涉及解剖学、生态学、行为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内容,所以要把握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合理设计,把握重难点,因地制宜全选或部分选择安排活动,作好必要的工作。
单元知识结构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最新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最新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6c9ee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9.png)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最新精品教案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五章动物的活动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首先简要介绍动物的运动,并指导学生总结几种动物的运动模式。
因此,微生物也可以移动。
因此,它们可以放在同一个单元中,可以与固定生长环境中的植物进行比较。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范围往往不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教材对此做了说明,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绝对化。
所有动物的动作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动物的行为。
这是动物对环境和体内各种刺激的反应。
它由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由遗传物质控制。
它可以根据行为的发生和作用进行细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复杂多样世界的形成规律。
动物的运动是动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
运动着的动物是在一个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生物圈中活动,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它是个消费者,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并且影响着环境。
环境的恶化给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动物资源现状及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在处理本章的具体内容时,需要说明以下几点:(1)本单元还侧重于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因此本单元大大简化了其他动物的其他结构和生理学内容,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补充。
(2)在“区分先天性和后天性学习行为”课程中,以蜗牛和行为的研究为例,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实质性区别,即:,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是否需要后天的尝试和学习。
然后分析决定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学生理解先天行为、学习行为及其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打下基础。
(3)本章内容丰富,涉及解剖学、生态学、行为学、微生物学等学科。
因此,我们应该抓住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应合理设计,把握重难点,因地制宜全选或部分选择安排活动,作好必要的工作。
第1页,共1页单元知识结构动物在水中的方式:(主要是游泳)动物动物的运动方式陆中动物的方式:(行走、奔跑和跳跃)动物在空中的方式:(飞行)动物的运动方式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这有利于个体生存和民族繁衍。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78443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e.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家园——生物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的生存环境及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教学难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问:你们认为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知识讲解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依赖、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等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实践活动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验观察: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与环境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对环境的依赖生物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环境的影响2.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动物的保护色等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适应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生物还可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如: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二、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分析1.植物的适应实例沙漠植物的抗旱能力高山植物的抗寒能力2.动物的适应实例鲸鱼的生活习性适应了海洋环境马的奔跑速度适应了草原环境三、保护生物与环境1.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形成生态平衡破坏生态平衡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2.保护生物与环境的措施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及保护生物与环境的方法2.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保护的认识五、作业布置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生物与环境保护的短文2.收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进行课堂分享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生物与环境的意识。
有关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0篇
![有关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43e7d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c.png)
有关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0篇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精选篇1一、学情分析本人所任教八年级的两个班级,通过上学期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来看,学生整体水平不错,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基础。
八年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对动手操作有较强的兴趣,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能力,本学期生物中遗传和变异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看,较难理解,学生在理解与灵活运用方面会有难度。
上课时用借助于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在新的一学期要做好学习总动员,让大家潜心投入到学习中来,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质量目标1、基本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2)通过学习使学生生物与环境,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发展。
2、基本能力目标:(1)通过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有初步的观察能力、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1)能保持对科学的旺盛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生物问题的喜悦。
4、具体教学成绩目标及格率达到75%,优秀率达到30%,平均分:65分。
三、教学具体措施: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2、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课堂,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3、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4、适当设计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5、定期举行单元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6、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精选篇2一、学术条件分析我在八年级教两个班。
根据上学期的学习和考试结果,学生整体水平较好,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bd5d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6.png)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生物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材分析:《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准备: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1、知识方面(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
(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3)说出保持好身体、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2、能力方面(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方法(3)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思想情感方面(1)关注健康问题。
(2)培养关爱健康、珍惜生命的情感,认识到体育锻炼、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维护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关系对增进健康的重要意义。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c84645daef5ef7bb0d3c14.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学校:班级:执教者: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1.漂浮运动:水母2.倒退运动(喷射法游泳):乌贼** 3.游泳:(摆动法、划动法、水翼法):鱼、虾、海豚等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1.爬行动物依靠肌肉或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如:龟、蛇2.行走动物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前进。
如:马、猫3.奔跑动物依靠四肢交替运动,在某一瞬间四肢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如:猎豹、斑马4.跳跃动物依靠后肢的弹跳把身体弹起来,跨越较大距离。
如:青蛙、袋鼠板书设计:三、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一)飞行方式1.滑翔——是飞行动物的一种不很费力的飞行运动,它们依靠飞行器官流线形的特点,产生升力和推力。
2.鼓翼飞行——是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
(二)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特点1.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被覆羽毛,前肢特化胃翼,骨骼中空,流线型体型,有气囊双重呼吸,无膀胱不储存尿液等。
2.不同动物完成飞行的运动器官不同蝙蝠——翼手;昆虫——翅;鸟类——翼***动物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利于生存和繁衍。
板书设计: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一、运动的结构基础——运动系统(一).骨1.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长骨的结构结缔组织膜(保护)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营养、接受刺激)有成骨细胞(长粗、再生)骨质骨密质:致密坚硬骨松质:疏松,排列有规律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贮存营养***既轻便又坚固,适于完成运动3.骨的成分与特性无机物(2/3)——使骨脆硬有机物(1/3)——使骨柔韧(二).骨连结1.骨连结的类型不活动的骨连结半活动的骨连结活动的骨连结——关节板书设计:2.关节的结构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有关节软骨,减小摩擦,减缓震动**关节既牢固又灵活,适于完成运动3.骨骼(三)、骨骼肌1、结构: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2、特性:遇到刺激产生收缩二、运动的形成: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骨围绕关节产生活动。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967d7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5.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生物适应环境与影响环境的方式。
教学内容: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
1.2 生物的生存环境教学目标:掌握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教学内容:生物圈,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1.3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掌握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的作用。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
第二章:生物的细胞2.1 细胞的概念与结构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概念,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功能。
2.2 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教学目标:理解细胞分裂与生长的过程,掌握细胞分裂与生长的结果。
教学内容: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裂与生长的结果。
2.3 细胞的分化与组织教学目标: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掌握细胞分化的结果,理解组织的概念。
教学内容: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组织。
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3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分类的概念,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概念,生物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第四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4.1 生物的生殖方式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生殖方式,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特点。
教学内容: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4.2 生物的发育过程教学目标:理解生物的发育过程,掌握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的特点。
教学内容:生物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4.3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掌握遗传与变异的特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7baf9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a.png)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种类。
2.掌握细胞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3.能够运用细胞基本知识解释和理解生物现象。
教学重点:
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细胞的种类与根据形态特征分类。
教学难点:
1.控制细胞功能的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2.能够根据形态特征分类细胞。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二、知识讲解(25分钟)
1.通过课本和PPT的展示,向学生介绍细胞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并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2.讲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核酸与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关系。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
1.请学生围绕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列举核酸和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
2.分组展示讨论结果,让学生观点碰撞,共同完善答案。
3.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拓展与应用(25分钟)
1.向学生介绍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让学生思考PCR技术与细胞研究的关系。
2.设计一道课堂小实验:以鸡蛋为材料,让学生通过酸性处理来观察鸡蛋膜的变化,进一步巩固细胞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让学生回答: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为什么说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思考细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八年级生物上册 【全册】全新精品全套精品教学设计 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全册】全新精品全套精品教学设计 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24e9c7bd64783e08122b70.png)
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从简要阐述动物的运动出发 ,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几种运动方式 ,由此导入课 ,微生物也是可以运动的 ,故放在同一单元中 ,这可与植物在固定的生长环境相比拟 .此外 ,应该注意的是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范围往往不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 ,而是跨越多种环境 ,教材对此做了说明 ,防止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绝|对化 .所有动物的运动都有一个共性 ,那就是动物的行为 .这是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响 ,同时对来自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响 .它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根据行为的发生和功能可细分 ,便于更好的理解纷繁多样的世|界形成的规律 .动物的运动是动物生存和开展的必要 .运动着的动物是在一个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生物圈中活动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 ,它是个消费者 ,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并且影响着环境 .环境的恶化给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这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动物资源现状及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在本章具体内容的处理上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 )本单元还重点学习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 ,所以本单元对其他动物的其他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的简化 ,可通过别的途径加以补充 . (2 )在 "区分先天性和后天学习行为〞一课中以研究蜗牛和行为为实例 ,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 ,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实质性区别 ,即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是否需要后天的尝试与学习 .然后再分析决定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 ,从而为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打下根底 . (3 )本章内容较多 ,涉及(解|剖)学、生态学、行为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内容 ,所以要把握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兴趣 .总之 ,教师应合理设计 ,把握重难点 ,因地制宜全选或局部选择安排活动 ,作好必要的工作 .单元知识结构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 ,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思考、练习学情分析学生来自农村 ,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 ,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教学时 ,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根底 ,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 ,不必评价正确与否 .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具体的分类后 ,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一方面 ,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 ,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 .最|后 ,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 .①、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拟广泛 ?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②、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 (如水、陆地、空中 )有什么关系 ?相适应 .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 ,陆地上动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 ,动物在空中以飞行运动为主 .③、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 (如飞机、汽车、轮船 )的运动有什么异同 ?现代的各种交通工具 ,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才能工作 ,假设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那么无法工作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 ,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 ,其运动器官和体形都进化得适应某种恶劣环境 ,并有着惊人的运动速度 .动物运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 ,利用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人造机器的运动也需要能量 ,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 .④、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可以主动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 ,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 ,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中 ,有利于有效躲避天敌的危害 .2、 "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的教学先鼓励学生描述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 ,然后就活动问题展开讨论 .无论是陆生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 ,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完成运动的器官、运动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相的适应 .①、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以足部肌肉伸长的局部固定在物体外表 ,足的其余局部伸展而前进 .②、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 ?四肢不兴旺 ,不能完全将身体抬离地面 .③、当猫、狗、鹿、马等哺乳动物漫步行走时 ,四肢是如何变化的 ?当缓慢跑动时 ,四肢是如何变化的 ?当快速奔跑时 ,四肢变化又有什么特点 ?一条腿举起而离开地面时 ,它就不再承当体重 ,身体重心落在其余三条腿组成的三角形内 .漫步行走时 ,前后肢交替前伸和后推;缓慢跑动时 ,这种交替加快;快速奔跑时 ,交替更为加快 ,甚至|跨步时脚不着地而身体腾起 .④、想一想 ,青蛙、袋鼠等善于跳跃的动物 ,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青蛙的后腿较长 ,能跳到自身长度的12倍;袋鼠的后肢很兴旺 ,能够连续跳跃 ,最|多能跳到自身长度的5倍远 .3、 "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以列举鸟类、昆虫和蝙蝠等实例为主 ,引导学生将有关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 ,尤其是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以及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 .板书设计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动物的运动方式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 (漂浮 )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爬行奔跑跳跃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 (滑翔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三、动物运动的意义1、有利于个体生存2、有利于种族繁衍课堂作业(讲评 ) P9思考与练习1、2、3题(1 )①×②√③×④×(2 )草履虫 - -游泳乌贼 - -游泳野鸭 - -游泳、行走、飞行游蛇 - -游泳、爬行青蛙 - -游泳、跳跃蝗虫 - -爬行、跳跃、飞行(3 )裁判员用眼观察 ,如果运发动的两腿出现腾空现象 ,就判其为犯规 .随堂练习:1.陆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 .2.蚯蚓的运动方式是爬行 ,猫头鹰的运动方式是飞行 .3.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的存活 ,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教学反思通过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资料的活动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讨论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勇于参与班级|活动 ,积极合作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教学目标1、观察长骨的结构 ,识别骨的根本结构;2、探究骨的成分 ,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 ,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 ,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教学重点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2、骨的成分和特性;3、躯体运动的形成 .教学难点1、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2、躯体运动的形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探索、讨论、阅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来自农村 ,对生物的感性认识多 ,特别是对家禽家畜 ,更是不陌生 .第|一课时以活动 "(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 ,那么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 ,通过课堂实验 ,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为主 ,认识骨的成分 .因此 ,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 ,是骨教学的根本保证 .此外 ,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 ,特别是要保护骨膜 .要重视联系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运动保健知识 .(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1、长骨由哪几局部组成 ?各局部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三局部 .骨膜 - -骨的形成和骨折后的愈合;骨质 ,骨密质 - -抗压和抗扭曲力强 ,骨松质 - -巩固性;骨髓 ,红骨髓 - -造血功能 ,黄骨髓 - -失去造血功能 ,当身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 ,可转变为红骨髓 ,恢复造血功能 .2、为什么说长骨既巩固又轻便 ?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 ,形成管状结构 ,轻而结实 ,弹性强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 ?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无机物 ,主要是钙盐等 ,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 ?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有机物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使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3、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 ,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4、怎样检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有机物能燃烧 ,无机物能够溶解于盐酸 .第二课时关节 - -结合关节的剖面模式图和演示材料的观察 ,学生容易识别关节的结构 ,活动 "体验关节转动方向〞有助于学生领会关节结构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骨骼 - -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 ,帮助学生识别局部骨的名称 .骨骼肌 - -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 ,力争让学生观察到各局部的形态和部位 ,理解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然后 ,利用有关挂图引导学生识别人体骨骼肌的三大肌群 .第三课时教学时发动学生表演:右臂裸露而自然下垂;手中抓握石块;开始缓慢屈肘时 ,手掌将石块托起 ,直至|屈肘90度 .同学注意观察和记录完成每一步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变化 ,进而引导屈肘运动的原理 ,再将物理杠杆的工作原理与屈肘运动原理加以比拟 .板书设计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一、骨1、活动 "(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2、活动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二、骨连结 - -关节活动 "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三、骨骼1、中轴骨2、四肢骨四、骨骼肌五、躯体运动的形成课堂作业(讲评 )P20思考与练习1、2、3题(1 )①√②×③×④√⑤×(2 )骨干由骨密质构成 ,管状结构 - -轻而结实 ,弹性强(3 )骨组织中的有机物较多 ,弹性大而硬度小 ,更容易变形 .随堂练习:1.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局部组成 .a)骨组织的营养物质供给主要依靠骨膜中的血管 . ( )b)成人的骨中 , 有机物大约占2/3,无机物大约占1/3 . ( )c)运动系统的动力局部是骨骼肌 . ( )d)老年人的骨中缺钙 ,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 . ( )3.思考题:长骨在结构上有哪些与它的功能相适应 ?教学反思本节活动较多 ,学生的自我体验得到满足 ,对自己身体有一定的认识 .第十六章动物的行为单元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共分为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行为和主要类型、动物行为的研究 .第|一节教材以科学家对涡虫行为的研究作为实例 ,说明动物的行为按其发生过程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也称本能行为 ,是动物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第二节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不同 ,分别介绍了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以及社群行为 ,动物和大多数行为对它们的生存和生殖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通过介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说明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 ,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大多数动物的行为 ,认识动物行为的重要性 ,还要学会对自己周围动物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 .单元知识结构: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知识结构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 ,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 ,两只雄性角斗 ,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㈡、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动物行为研究例如:涡虫的行为实验中 ,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 ?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 ?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 ,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响有什么不同 ?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步骤1中反响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响是收缩身体 ,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 ,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 ,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 .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 ?点拨:动物的行为有利于它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㈢、灵活运用 ,稳固提高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 ,学习生存的本领 ,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 ,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 ,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②大山雀偷饮牛奶 .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 .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 .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 ?这说明什么问题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时 ,通过分析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各种经验而具备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同时需要思考的是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建立的过程 ,以及动物的某些学习行为会消失吗 ?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板书设计:第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一、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二、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先天性行为: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是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来的 ,是为了适应环境的行为 .随堂练习: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以下的动物行为 ,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织网 B.猴子骑车 C.夜莺歌唱D.老鼠打洞E.蜜蜂采蜜 F鹦鹉学舌教学反思:本节要注重学生对于科学家研究涡虫行为的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的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并学会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进而准确的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 ,肯定学生的发言 ,鼓励学生开拓思路 ,努力创新 .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知识结构取食行为 (举例、意义 )领域行为 (举例、意义 )攻击行为 (举例、意义 )防御行为 (举例、意义 )繁殖行为 (举例、意义 )节律行为 (举例、意义 )社群行为 (举例、意义 )教学重点各种上行为类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动物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 .课时安排:2个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㈠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 ,两只雄性角斗 ,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雌狮追捕斑马 ,两只公鸡争斗、乌贼喷墨汁等动物行为 .不管是动物的本能行为 ,还是学习行为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根本方式 .本节我们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 ,去研究和学习动物的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自身而言有什么意义 .㈡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取食行为多媒体播放:蛇的取食、水螅的取食、鹰的取食、狮子的捕食等多种动物的取食行为 .议一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如何取食的 ?描述一下取食的过程 .哪些动物有贮藏食物的习惯 ?动物的取食行为与动物生存有什么关系 .点拨:动物的不同捕食方式和各种捕食行为得动物获得食物 ,并且贮食行为有利于动物度过食物稀少时期 ,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2、领域行为:讨论:观看课本插图狗的习惯 ,联系实际生活说说 ,狗的这种行为表示什么 ?点拨:狗撒尿做标记是在保卫自己的领地 .议一议:你还知道动物哪些行为是它占领和保卫领域的行为 ?点拨:动物发出声音、散发气味、排放排泄废弃物等方式占领领地 .讨论:动物的领域行为有什么意义 ?点拨:动物占有一定的领域后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它的资源 ,如食物、配偶等 ,给动物的繁殖和抚育下一代提供一个平安的区域 ,防止与同类的其他成员竞争 .3、攻击行为多媒体播放几种动物攻击行为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同种的动物之间的争斗现象 ?什么是动物的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有什么特点 ?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称为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的特点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 .攻击行为在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4、防御行为:议一议:老鹰追捕野兔 ,野兔迅速逃跑 ,对老鹰而言这是它的攻击行为吗 ?野兔迅速逃跑又是什么行为呢 ?占拨:老鹰追捕野兔 ,不是攻击行为 ,而是老鹰的取食行为 .对野兔而言迅速逃跑是它的防御行为 .讨论:什么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防御行为 ?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动物保护自己 ,防御敌害的行为就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动物的防御行为利于动物躲避敌害 ,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㈢应用联想 ,稳固提高例1老鼠将食物送回洞穴中贮藏起来 ,这是老鼠的什么行为 ?对老鼠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例2在一群狮子静下来享受食物前 ,每只狮子通过猛咬、抓、和咆哮的方式决定是谁优先享用食物 ,狮子的这一系列表现是什么行为 ?例3雄性犀牛总是不断在他活动的周围排出一些粪便 ,这是它的什么行为 ?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例4枯叶蝶形如枯黄的树叶 ,食虫鸟难在枯叶中发现它 ,从而防止了枯叶蝶被食虫鸟吃了 ,有拟态行为的动物行为称为什么行为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中 ,知道无论是什么行为 ,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㈤课堂跟踪反响:夯实根底 ,提升能力 ,开放探究 .第2课时动物的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㈠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如鸟的筑巢、求偶、孵卵等行为 ,鳄鱼的产卵、哺乳动物的哺乳等行为 .㈡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繁殖行为想想议议:观察书中插图 ,动物和繁殖行为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繁殖行为 ?点拨: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育以及对后代的哺育等 .2、节律行为:蝙蝠、老鼠、蟑螂等夜间出没动物的活动 ,鸟、狗、兔等到白天活动的动物 ,招潮蟹等海边活动的动物行为 .讨论: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 ,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什么行为类型 ?这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 ,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节律行为 .这种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的环境 ,利于动物的生存 .3、社群行为说一说:哪些同学可以说出蜜蜂的一些特点 ?点拨:蜜蜂是群体生活的 ,有工蜂、雄蜂、蜂|王 .三种成员 .工蜂数量最|多 ,雄蜂较少 .蜂|王只有一只 .他们各自的职责不同 .讨论::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相似 ,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对他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成员一样 ,有明显的分工 ,共同协作 ,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 ,有利于种族的延续 .想想议议:你还知道哪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一些特征 ?迁移:狼|王、狮|王、猴|王等 .㈢灵活运用 ,稳固提高例1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说的是什么行为 ?例2青蛙等动物在温暖的季节活动 ,冬天那么冬眠 ,这种行为属于哪种动物行为 ?它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例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我们学习了动物和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时 ,知道各种行为的特点 ,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㈤课堂跟踪反响:夯实根底 ,提升能力 ,开放探究 .板书设计:第二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二、取食行为:草履虫靠摆动纤毛取食;草原上动物靠视觉和听觉发现食物;黑猩猩用草棍钩白蚁;松鼠贮存食物领域行为:狗一路走一路排尿 ,狐狸散发难闻的气味攻击行为:盘羊为争雌性盘羊斗争防御行为:乌贼遇害喷墨;昆虫的保护色、警戒色繁殖行为:三刺鱼产卵;火烈鸟育雏节律行为:鸟类换羽毛;动物迁徙社群行为:蜜蜂、蚂蚁成窝生活 ,非洲草原上的狮群随堂练习:1.动物行为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2.将以下动物行为与行为类型进行连线 .秋天大雁南飞防御行为啄木鸟给树 "治病〞领域行为蜂|王产卵取食行为青蛙捕捉害虫节律行为雄盘羊打架社群行为黄鼬放臭屁繁殖行为一只老虎占领一座山攻击行为教学反思:本节要学习动物的七种行为类型 ,如果都用一种模式去教学 ,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和疲倦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第|一课时由老师讲解 ,重点介绍动物这些行为的特点和如何确认区分这些动物行为的方法 ,在第二课时学习动物另外三种行为时 ,布置任务 ,将学生分组 ,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讲解 ,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总结 .这种教学方法既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 ,又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觉能力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讲解 ,对动物的行为的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提前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知识结构科学家的案例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 ?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 ?可能采用哪些方法 ?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 .㈡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思考、练习学情分析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
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具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
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
①、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②、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水、陆地、空中)有什么关系?相适应。
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动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运动为主。
③、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的运动有什么异同?现代的各种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则无法工作。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其运动器官和体形都进化得适应某种恶劣环境,并有着惊人的运动速度。
动物运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人造机器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
④、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可以主动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中,有利于有效躲避天敌的危害。
2、“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的教学先鼓励学生描述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就活动问题展开讨论。
无论是陆生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完成运动的器官、运动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相的适应。
①、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在物体表面,足的其余部分伸展而前进。
②、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四肢不发达,不能完全将身体抬离地面。
③、当猫、狗、鹿、马等哺乳动物漫步行走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缓慢跑动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快速奔跑时,四肢变化又有什么特点?一条腿举起而离开地面时,它就不再承担体重,身体重心落在其余三条腿组成的三角形内。
漫步行走时,前后肢交替前伸和后推;缓慢跑动时,这种交替加快;快速奔跑时,交替更为加快,甚至跨步时脚不着地而身体腾起。
④、想一想,青蛙、袋鼠等善于跳跃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青蛙的后腿较长,能跳到自身长度的12倍;袋鼠的后肢很发达,能够连续跳跃,最多能跳到自身长度的5倍远。
3、“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以列举鸟类、昆虫和蝙蝠等实例为主,引导学生将有关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尤其是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
板书设计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动物的运动方式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漂浮)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爬行奔跑跳跃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滑翔)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三、动物运动的意义1、有利于个体生存2、有利于种族繁衍课堂作业(讲评) P9思考与练习1、2、3题(1)①×②√③×④×(2)草履虫——游泳乌贼——游泳野鸭——游泳、行走、飞行游蛇——游泳、爬行青蛙——游泳、跳跃蝗虫——爬行、跳跃、飞行(3)裁判员用眼观察,如果运动员的两腿出现腾空现象,就判其为犯规。
随堂练习:1.陆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
2.蚯蚓的运动方式是爬行,猫头鹰的运动方式是飞行。
3.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教学反思通过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勇于参与班级活动,积极合作。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教学目标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教学重点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2、骨的成分和特性;3、躯体运动的形成。
教学难点1、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2、躯体运动的形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探索、讨论、阅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来自农村,对生物的感性认识多,特别是对家禽家畜,更是不陌生。
第一课时以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则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通过课堂实验,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为主,认识骨的成分。
因此,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骨教学的基本保证。
此外,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特别是要保护骨膜。
要重视联系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运动保健知识。
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1、长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三部分。
骨膜——骨的形成和骨折后的愈合;骨质,骨密质——抗压和抗扭曲力强,骨松质——坚固性;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当身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2、为什么说长骨既坚固又轻便?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形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等,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3、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4、怎样检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能够溶解于盐酸。
第二课时关节——结合关节的剖面模式图和演示材料的观察,学生容易辨认关节的结构,活动“体验关节转动方向”有助于学生领会关节结构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骨骼——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帮助学生识别部分骨的名称。
骨骼肌——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力争让学生观察到各部分的形态和部位,理解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然后,利用有关挂图引导学生识别人体骨骼肌的三大肌群。
第三课时教学时动员学生表演:右臂裸露而自然下垂;手中抓握石块;开始缓慢屈肘时,手掌将石块托起,直至屈肘90度。
同学注意观察和记录完成每一步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变化,进而引导屈肘运动的原理,再将物理杠杆的工作原理与屈肘运动原理加以比较。
板书设计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一、骨1、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2、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二、骨连结——关节活动“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三、骨骼1、中轴骨2、四肢骨四、骨骼肌五、躯体运动的形成课堂作业(讲评)P20思考与练习1、2、3题(1)①√②×③×④√⑤×(2)骨干由骨密质构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3)骨组织中的有机物较多,弹性大而硬度小,更容易变形。
随堂练习:1.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判断a)骨组织的营养物质供应主要依靠骨膜中的血管。
()b)成人的骨中,有机物大约占2/3,无机物大约占1/3。
()c)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是骨骼肌。
()d)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
()3.思考题:长骨在结构上有哪些与它的功能相适应?教学反思本节活动较多,学生的自我体验得到满足,对自己身体有一定的认识。
第十六章动物的行为单元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共分为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行为和主要类型、动物行为的研究。
第一节教材以科学家对涡虫行为的研究作为实例,阐明动物的行为按其发生过程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也称本能行为,是动物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第二节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不同,分别介绍了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以及社群行为,动物和大多数行为对它们的生存和生殖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通过介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说明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辨别大多数动物的行为,认识动物行为的重要性,还要学会对自己周围动物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
单元知识结构: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知识结构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
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点拨:动物的行为有利于它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㈢、灵活运用,巩固提高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②大山雀偷饮牛奶。
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
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
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时,通过分析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各种经验而具备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同时需要思考的是,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建立的过程,以及动物的某些学习行为会消失吗?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