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评课稿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专家点评
孙权劝学专家点评稿现在的初中语文新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文中一些沿用多年的陈腐篇目多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时文佳作。
在整套教材中文言文就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毫无疑问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
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
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
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针对这些情况,该课教学设计尝试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欣赏入课,有利于舒缓课前紧张的氛围,学生在优扬的乐曲中入课,紧接着故事抢答,把学生引入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新课的展开。
二、“阅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吕老师采用了“五步诵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议,在读中悟,在读中记。
吕老师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断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文言文的诵读若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对于下一步的“译”有很大帮助。
因此吕老师在这一环节采用了听录音,让学生正确注音及断句,再让学生根据录音反复试读,同学之间互读等方法加强朗读,最后又用无标点符号的原文让学生试读,既检测了学生读书情况,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孙权劝学》评课稿
我看《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观看了《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中一位教师的《孙权劝学》的教学实录,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以人为本,焕发活力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
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同探究。
学生听得全神贯注,读得琅琅上口,说得头头是道,品得有滋有味。
如教学中对重点语句的翻译和对人物语言朗读语气的分析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和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二、重视朗读,以读促说,以读促教。
在这节课堂教学展示中,这位老师以朗读贯穿课堂始终。
(1)朗读形式多样化:既有教师诵读、范读,又有学生齐声读、个人读、小组读等。
(2)朗读还有一定的层次感:由教师诵读示范——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读出语气——当堂背诵,朗读真正做到了层层加深,教师巧妙地以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文意,品味了语气,领悟了感情。
所以,课堂上学生们的朗朗书声,让我明白了学生的理解变得轻松自如,且朗读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三、重视学法指导在这节课中,这位教师能恰当地利用一些友情提示给学生进行学习文言文的学法指导。
如在读准字音这一环节,教师最后点评总结:文言文中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在指导学生翻译完后,教师又利用投影巧妙地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学法总结——翻译五字法:(1)留(2)替(3)调(4)补(5)删,并且教师还对每一个进行仔细解说。
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学法指导对学生是非常有效的,它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的意思,也让学生掌握了这种文体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课前自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该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
教学这一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
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
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该课总得来说在名人单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人物的体会必不可少,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的培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一些文言的实词、虚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1、总得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朗读法的运用不可缺少,同时应在课堂中教学形式多样,齐读、诵读、自读、对话朗读等等相结合。
文言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但是却不能忽略了“双基”教育,这对文言文教学可谓是一大挑战,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同时给予文言文准确的定位很重要。
对学生来说能够阅读浅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学习它的目的,要注重学生字、词、句的积累,因为它是学生举一返三,阅读的基础。
2、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
3、讨论法,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洗尽铅华见真金——《孙权劝学》听课有感第一初中侯宏东3月9号上午听了滁州市琅琊区第五中学朱倩倩所授《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共两课时),听后感觉犹如芙蓉出水,清净清新。
这节课的主要环节有:一、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二、由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一)简介《资治通鉴》(二)简介作者司马光(三)配乐范读1、老师范读2、强调重点字词读音,强调容易出错的断句3、学生大声跟老师朗读(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圈画出重点文言字词2、教师引领学生学习重点文言字词,并做适当补充。
3、结合“积累拓展”五,讲解翻译的注意事项4、教师引领学生疏通文意。
5、学生再次大声跟老师朗读。
(五)概括内容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六)积累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七)课堂总结劝学(孙权)——就学(吕蒙)——赞学(鲁肃)(八)总结整理,学会记笔记1、一词多义2、古今异义3、称谓语(九)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整理重点词语朱老师这节课上的平实、简洁,无论是环节设置还是老师的语言表达,均直陈其要,一语中的,无任何表演性的、煽情性的环节设置。
作为一篇文言短文的第一课时,着眼于会读、会译,着眼于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以诵读贯穿始终,教学目的设置是合理的。
整堂课节奏紧凑而舒缓,老师语速适中,适合学生听讲和笔记。
在教学过程中,对容易出错的读音、断句、翻译等都加以强调到位,对重要知识点的总结等,都讲的清清楚楚,有条不紊,这看似简单的操作,没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总之,这节课上的如行云流水,张弛有度,轻松自如。
《孙权劝学》验评课课件
【探究活动二】初读课文,识字正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卿今当涂掌事( qīng )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 shú)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yé)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gēng )
2、自读课文,读准句子的节奏。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2、孙权是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 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大惊并与之结友,侧面表现了
学有所成。
【探究活动五】跳读课文,学习写法
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 军事家。他不但治军有方,闻名遐迩,而且深 谋远虑,见解超人。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吕蒙就 学的结果,而是通过对鲁肃的描写侧面交代吕 蒙就学的结果,这也正是作者的高妙之处。请 试着你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学法指导:可从文中的不同的人物多角度看问 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来谈感受。
• ①从吕蒙先辞后就学看,说明及时醒悟为时 不晚。
• ②从孙权屡次劝学看,说明教育他人要诚恳, 要有耐心。
• ③从鲁肃的惊叹看,说明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人。
• ④从吕蒙学有所成看,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 确意见。
【探究活动六】跳读课文,学习写法
有一位同学,头脑非常灵活,思维也很敏捷, 但他不爱学习,整天不学无术,身为同学的你 为他感到着急。今天,你怎样运用你从《孙权 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来劝导他呢?把你准 备说的话写下来。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课型:自读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4、指名学生读5、学生齐读(四)二读,读懂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但当涉猎:只,只是。
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课程名称: 《孙权劝学》授课教师:学科学段:七年级语文下册评课教师:《孙权劝学》是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的文言文。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唐老师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他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我认为唐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亮点如下:从课程导入看来,唐老师简单明了的语句,运用一个与孙权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过渡自然,自然地在一个较好的氛围带领同学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从教学过程看来,唐老师对于本课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成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唐老师这节课我获益匪浅。
他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译读课文,积累词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简约、典雅之美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重要的词句,翻译时注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唐老师在授课时注意总结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的规律,这样就记得牢,记的多,记得有意思。
对于注释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他要求学生对查阅相关工具书,直接记录课文旁边,对于一些重要的常见的字词则要求学生对这个字词的几种重要的含义进行归纳和积累。
解决了重点字词翻译,然后“连词成句”完成句子文本的翻译。
他还在课堂上强调学生译文时,要明确翻译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语句流畅。
在给学生自由翻译的时候,他给学生阶段性的总结和方法性指导,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文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落到实处。
这对于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大的指导性的方法。
从课堂互动上看来,唐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整节课的氛围很好,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够及时的做出评价,当学生回答声音不够响亮时,及时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得很好时能及时地对其进行表扬。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及点评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及点评课前诵读课文一、回顾单元教学师:回顾这个单元的课文。
《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从三篇课文中感受到这些人物的崇高品格。
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这些人物的精神?生:为了表现邓稼先对祖国的无私奉献,想写出时代背景,邓稼先为了祖国放弃安静的生活,投入到事业中,拿出了奥本海默跟他做出了对比,突出她的平易近人,极具爱国精神。
师:放到鲜明时代背景,用典型事例写明了人物,对吧?《说和做》呢?生:用了典型事例,还有评价性的句子师:典型事件、细节描写。
《回忆鲁迅先生》呢?生:比较杂碎的小事,来突出鲁迅先生。
师:我注意到你说的小事儿。
就是细节感人。
除了这些方法可以写出人物的精神,还有哪些可以写出来呢?今天我们就从《孙权劝学》来看看,能给你哪些启发。
(4:34)我的话:第一个部分,复习整个单元所学的内容,归纳这个单元学到的方法。
二、设置情境,找准语气1.设置情境,进行语气判断师:接下来,我们学校要举行一个孙权劝学的比赛,有个同学准备了视频参赛,看看人物对话是否到位。
老师播放视频。
里面是学生的对话。
(5:36)师:你先读一读学历案,(请直接先试读课文两遍)你觉得他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了吗?生:我认为整体上到位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觉得这个录音里面字音没有误,但是感情不充分,比如“不可不学”有感叹号,但是没有读清晰。
师:整体上,大家比较赞成谁的说法?生赞成第二位。
师:自主练习两遍,读出声音来,练习。
生练习(8:17)2.借助学习单进行学习师:我们为参赛做准备,为文中的人选出恰当的语气和表情。
(通过画关键词的方式,找出人物说话的语气)生自主学习(11:16)师:我们分好任务,各个大组读出来,这些人物有什么感情。
注意题干的要求,你从哪些关键词,看出要怎么读?生小组讨论老师到小组交流,如果你劝说一个人的话,用强烈的语气他会不会听你的。
师:各个小组的组长,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第四列。
《孙权劝学》教研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抚远四中王艳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组的教研活动由我来进行评课。
下面我就对王新宇的这节课进行简要点评。
首先,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王新宇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内容比较饱满,教态自然亲切,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我个人觉得王老师本堂课的亮点基本体现如下:一、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读”贯穿课堂始终。
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
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丢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往往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王老师的课堂是书声琅琅,“读”贯穿课堂始终:初读——译读——品读——悟读。
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首先是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让学生个别读。
课文中也不时穿插着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分角色译读、穿越时空演绎对话等。
并且由读通到读出语气停顿,再到读出感情,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二、充分体现了我校“生动课堂”的教学理念。
王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全方位的参与进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比如:在译读环节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而王老师却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比赛翻译,看哪个组翻译得好。
然后用竞赛的方式检测各组翻译效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又能在竞赛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学习的愉悦感。
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再如“穿越时空,演绎对话”这一环节中,由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等角色,其余学生读旁白,学生在品读分析人物形象之后,对人物的语气把握得十分恰当,读得入情入境,同时体现了学生的整体合作精神,效果很不错。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三说《孙权劝学》
一 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老师答疑)
人生的有益启示。
情感领悟
教材分析
• 《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记录人物生平 的叙述性文章。
• 本单元要求学习精读,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 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 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感受不同人物的非凡气质, 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 朗读法 • 圈点批注法 • 合作探究法 • 启发点拨法 • 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 •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
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知识接纳
能力锻炼
•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C等级 不理解学习对三人的作用,感受不出学习的重要性,不参与改编。
叁说
触摸古文,读出情节
教
学
穿越时空,情景演绎
活
踏入今朝,多方解析
动
过
古今联袂,继承出新
程
情境导入
学校近期组织了“古今多少付笑谈”的课本剧比 赛活动,活动要求同学们从初中课本中任选古今人物 轶事,小组合作用录制视频的方式(古装扮演、皮影 戏、动漫等方式)来参加课本剧赛,获奖同学综合素 质将翻倍加分,其作品将在校园文化公众号上展示。 知古文、演古文、拍古文,为助力同学们参赛,今天 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情境任务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并鼓动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同时引出课文。】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通用10篇)《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下面给大家分享《孙权劝学》的说课稿,欢迎借鉴!《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
《孙权劝学》讲的孙权劝东吴大将吕蒙读书的故事。
本文语言简洁精练,寥寥数语种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心理,人物个性鲜明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说教学设想在这一节课上,我想坚持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让读贯穿课堂,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
第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搜集《三国演义》的人物图片,名闻轶事,课堂上展示。
第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并运用本文中的成语。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故事情节,品味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老师对话,达到知识的互补与提高,有助于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谦虚好学,追求进步,重视阅读的精神。
第五、说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播放《三国演义》的片首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群雄纷争的三国时代,认识叱咤风云的乱世英才,辨别与本课有关的三国人物,导入本课。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个人自由读,培养学生看注释读书的习惯。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孙权劝学》学习评价方案
《孙权劝学》学习评价方案
平凉二回中马志伟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仅在于课前的认真准备和课中的出色发挥,还在于课后的认真总结反思。
为了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予以评价,以便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本人特制定此评价方案。
评价分为两部分:
1.定量评价
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30)+小组协作互助表得分(20)+小组成果汇报表得分(30)+学习感受得分(20)
2.定性评价
一系列的定性评价和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意见等等。
1.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30)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学习评价系列表
表三:小组成果汇报评价表(共30分)
对于每个小组都有N张这种评价表,取所有评价表的均值作为对该小组的评价得分。
2.本表分为定量和定性评价两部分;
3.本定量评价表满分为100分,在加入总分时需进行折合;
4.定性评价部分,听完汇报后我的问题是评价者在听取他组汇报时所想到的问题,评价意见是对被评小组的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作评价,以作该小组改进之用。
3.学习感受(20)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收获了哪些?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比如在小组合作方面,比如在课堂参与方面,比如在练习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
4.学生总体活动统计表
表四:定量评价量表。
《孙权劝学》语文教学反思与评价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语文教学反思与评价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并能够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 - 掌握课文的基本词义和基本语法知识; - 培养学生对孙权劝学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板书:孙权劝学•录音机及相关录音素材•练习册、课本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板书《孙权劝学》,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并简要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Step 2:解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课文的朗读。
•然后,教师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对生词、短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Step 3:活动设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孙权劝学的核心思想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
Step 4:归纳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的核心思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孙权劝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进行思考和理解。
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设计,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导入环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并能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孙权劝学的核心思想。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度较低,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词义和基本语法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其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了思考和交流能力。
•学生在归纳总结环节中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的核心思想,并进一步思考孙权劝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孙权劝学》的内容,并在思考和交流中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目标明确,落实到位——《孙权劝学》听后感想第一初中侯宏东3月10号上午听了滁州琅琊区第五中学朱倩倩老师所授《孙权劝学》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紧承第一课时,主要对文章的人物对话、人物形象、主旨等进行赏析。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有:一、展示教学目标二、朗读课文,回忆内容对文章结构、主要写法进行回顾。
三、品读孙权劝学的语言1、请同学们找出孙权劝学的语言2、师生共同赏析3、请同学们带着语气语调来朗读课文4、总结:孙权是如何一步步说服吕蒙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四、品读鲁肃与吕蒙的对话1、请同学们找出鲁肃、吕蒙的对话2、师生共同赏析3、请同学们带着语气语调来朗读课文4、总结:鲁肃、吕蒙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五、思考探究1、思考:文章为什么交代“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个环节?2、思考:本文中每个人都有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六、课堂总结文章结构: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七、朗读课文八、布置作业仿照课文,写一段人物对话,通过人物的神情语态等来展现人物性格,不少于200字。
这节课的主要亮点有:一、目标明确,落实到位。
首先多媒体显示出本节课“教学目标”,目标里面没有噱头虚头,都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核心:学会分析对话,把握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学生勤奋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朱老师紧急扣住这两点展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落实到位。
二、课堂切入点好。
人物形象分析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朱老师引导学生从品味人物对话的特殊句式、语气词、称谓等角度来揣摩人物的情感和相互间的关系,水到渠成,举重若轻,效果很好。
三、重视朗读。
虽然是第二课时,但是朱老师仍然把朗读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本节课安排了四次朗读,第一次在朗读中复习旧知识,第二三次都是在品析了人物的语气、称谓、句式后,让学生再来朗读,在朗读中再次细细咂摸人物的情感和相互间的关系,第四次是在探究了文章的主旨之后,再次通过朗读来体味全篇。
剪裁精当是本文的重要的特点,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孙权劝学》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几个环节来加以说明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
首先我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孙权劝学》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广为流传的事迹。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根据上述目标,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我把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确立为教学重点,我把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确立为教学难点,因为在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后,为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二、说教法、学法1、朗读法。
总得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朗读法的运用不可缺少,同时应在课堂中教学形式多样,范读、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等相结合。
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同时给予文言文准确的定位很重要。
从深度上由初读到精读到研读,逐层深入。
2、表演法,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吕蒙偶遇方仲永,体会学习的重要性3、讨论法,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三、说过程1用大家熟知的三国人物激起学生兴趣,对手曹操的评价引发学生的好奇,走进《孙权劝学》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年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去.2、通过听读、自读、齐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孙权劝学》公开课评课稿
《孙权劝学》公开课评课稿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公开课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公开课评课稿篇14月12日,我到三中听教学能手陈xx的《孙权劝学》,感受颇深。
他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思路清晰,教态自然亲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
现将他在这一课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陈书勇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比如,“请你和同桌分别扮演孙权和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速,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来。
”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揣摩人物的语气。
再如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求学生会翻译。
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陈老师是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注重基础,不华而不实现在的公开课,谁上得活上得有特色上得花哨谁就能赢得好评。
其实上课要以学生的基础和课文的难易程度而定。
陈老师则注重基础,强调字词教学。
对课文中要掌握的词语反复练习。
如单个的字解释,古今词义的差别,通假字,成语的运用。
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字词,举一反三。
既复习了旧课,又巩固了新知识。
课堂上又教授学生翻译的五种方法:留、替、调、补、删。
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三.注重朗读教学,在读中领略语言美节奏美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
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掉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陈老师的课堂是书声朗朗。
首先是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让学生个别读。
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孙权劝学》评课稿课程名称: 《孙权劝学》授课教师:学科学段:七年级语文下册评课教师:《孙权劝学》是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的文言文。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唐老师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他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我认为唐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亮点如下:从课程导入看来,唐老师简单明了的语句,运用一个与孙权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过渡自然,自然地在一个较好的氛围带领同学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从教学过程看来,唐老师对于本课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成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唐老师这节课我获益匪浅。
他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译读课文,积累词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简约、典雅之美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重要的词句,翻译时注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唐老师在授课时注意总结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的规律,这样就记得牢,记的多,记得有意思。
对于注释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他要求学生对查阅相关工具书,直接记录课文旁边,对于一些重要的常见的字词则要求学生对这个字词的几种重要的含义进行归纳和积累。
解决了重点字词翻译,然后“连词成句”完成句子文本的翻译。
他还在课堂上强调学生译文时,要明确翻译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语句流畅。
在给学生自由翻译的时候,他给学生阶段性的总结和方法性指导,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文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落到实处。
这对于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大的指导性的方法。
从课堂互动上看来,唐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整节课的氛围很好,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够及时的做出评价,当学生回答声音不够响亮时,及时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得很好时能及时地对其进行表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评课稿4月12日,我到四中听教学能手谷恒景老师的《孙权劝学》,感受颇深。
他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思路清晰,教态自然亲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
现将他在这一课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陈书勇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比如,“请你和同桌分别扮演孙权和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速,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来。
”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揣摩人物的语气。
再如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求学生会翻译。
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陈老师是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注重基础,不华而不实现在的公开课,谁上得活上得有特色上得花哨谁就能赢得好评。
其实上课要以学生的基础和课文的难易程度而定。
陈老师则注重基础,强调字词教学。
对课文中要掌握的词语反复练习。
如单个的字解释,古今词义的差别,通假字,成语的运用。
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字词,举一反三。
既复习了旧课,又巩固了新知识。
课堂上又教授学生翻译的五种方法:留、替、调、补、删。
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三.注重朗读教学,在读中领略语言美节奏美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
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掉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陈老师的课堂是书声朗朗。
首先是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让学生个别读。
课文中也不时穿插着各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分别点评朗读效果,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读出语气。
以读代讲,以读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四.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现在上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运用得好是锦上添花,运用得不好就是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
陈老师在课件的处理上既简洁明白,又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如对吕蒙、孙权、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介绍,课堂的板书,讨论问题的提出,都用多媒体打出来,节省了不少时间。
特别是让学生提出在翻译课文中遇到的问题时,用的是Word文档,学生提到哪一句,他就把哪一句反色显示,简单方便,学生不会的问题一明了然,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
不足之处与建议:一.教学环节前松后紧。
前面能够从容不迫,到后来发现时间不多时,有的内容只是一带而过。
其实有些环节可以省略,或者灵活掌握。
应多设计一些时间相对宽泛的问题,有时间就多找两个学生回答,没时间就少找两个学生答。
比如,你认为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二.教学内容安排过多。
陈老师想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学生二节课才能掌握的内容都压缩在一节课里讲,这样教学内容是充实了,但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里掌握那么多的内容,这样就造成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如蜻蜓点水,每个问题都只是泛泛而谈,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突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并不这样教学,而是按部就班,一堂课只讲清一两个问题。
比如:这一堂课就讲文言文的翻译,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
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翻译这句话的?”让学生自己总结翻译的技巧有:留、替、调、补、删。
这样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三.忽视了一些细节,粗心大意。
如“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更”应读“gēng”,有“改变”、“改换”的意思,而不是gèng。
读“gèng”音是“更加”、“又、再”之意。
介绍司马光时有一句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的“纂”应读“zuǎn”,而不是“zhuàn”。
老师稍微细心一点,查一查字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板书设计不当。
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这样的:“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情节,理清思路。
”老师板书为:劝学——就学——论议——结友。
”“论议” 只是文中的一个词语,而不是一个情节,本文的情节应该是“劝学——就学——赞学”。
“就学”和“赞学”都是“劝学”的结果,只不过一个是直接说明“劝学”的结果,一个是间接说明“劝学”的结果。
建议:编一个小课本剧,请三个学生模仿吕蒙、孙权、鲁肃,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中的小故事,表现人物说话的语气。
朗读时配以音乐,在舒缓的音乐中朗读,增加朗读的效果。
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
在让学生揣摩人物语气时,有个学生评价另一个学生读得不好,老师可就势让那个学生示范一下他是怎么读的,而不是只点评哪里不好,也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总之,陈书勇老师的这堂公开课是成功的,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的理念,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都能沉浸在轻松的教与学中,值得推广和借鉴。
点评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海涵。
《孙权劝学》评课稿第四中学:刘从中语文教学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并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用到质疑、讨论法,再辅以幻灯片等多媒体演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品味人物语言。
目标的确立体现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语的设计很恰当过渡语的设计自然巧妙“言为心声”等等第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先让学生展示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目的是培养他们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归纳并强调重点,强化记忆。
第三、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从学生发言情况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每个环节落实到位(一读)读通课文。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所以整堂课贯穿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并且由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出语气语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第一个层面的朗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学习;接下来老师指导并范读,起到引领作用。
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二读)读懂课文。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疏通文意,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疑难;再质疑并全班互助解决,最后复述课文,整体感受文意。
在这一步有意做了铺垫:告诉学生后面有抢答比赛,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接下来的字词句的反馈练习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总个教学流程进行的比较流畅,但也有些问题和不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分析问题,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自主的基础上去合作去探究。
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深入,学生没能尽情地展示。
课堂的随机应变和驾驭能力不强。
比如,范读之后,应该让学生再次朗读;疏通文意部分,课堂反馈练习之后,应让学生对着屏幕再次记忆。
给学生提出的任务要求不够明确,比如:复述课文这个环节,由于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复述要求,处理的不够灵活、不够深入,显得有些浮于表面。
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今天听了五中华红秋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的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有许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品味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看法: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比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
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节课最心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敢新知。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通过本节课观摩我们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练的杰作,本节课教师下了不少功夫。
1、教学思路设计较比清晰通过《与朱元思书》学案看出,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了本节课,通过导课——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欣赏课文——拓展练习,整个的教学流程较比清晰,脉落清楚,这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导学案的使用应该说是他的一个亮点,学生预习与跟踪教师学习都起了引领作用。
2、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导课: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既简练的方式直接进入本节课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及文体简介:主要简介“骈体文”,本文就是南朝时盛行的一篇写景小品文,简介作者,教师着重介绍了作者“编撰出书,触及当朝皇帝痛处,被毁书罢官”,主要交待作者背景与处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意图以及作者心情打下了伏笔。
朗读课文: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及时点拔字、词、句,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如:读字、词,让学生注意发音准确,朗读要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同时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有默读,提问学生有感悟朗读,并让学生找出骈句,让学生去品读,同时还放录音,倾听有节奏的示范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体会,掌握朗读的技巧,授之以渔,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疏通文意,欣赏课文:华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字、词、修词方法,古今通用,通假字等。
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如:1、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作者如何写“奇山”?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的主旨,从而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尽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3、教学效果良好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能够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让学生在平等中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师生配合较比默契,教师对学生评价,点拔及时到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以展示,课堂的实效性比较强。
三、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专业技能,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