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西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农民观念转变不够、经济效益低下、政府财政扶持不够等原因,在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缺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尤为缓慢,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我们必须着力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正确扶持引导,不断地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选择了家乡所在的豫西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豫西南农村经济的发展正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豫西南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农用汽车均有所增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0.1%,盐碱地治理面积约占盐碱地耕地总面积的84.9%。农田防护林带大幅增加,林木覆盖率达到19.83%。农业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2、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主要农、畜、林产品产量逐年增长:粮食平均年增长3.3%,棉花平均年增长6.1%,油料平均年增长13.6%,烟叶平均年增长0.2%,水果平均年增长9.9%,牲畜平均年增长5.2%,生猪平均年增长3.5%,山绵羊年平均年增长4.9%,猪、牛、羊肉平均年增长11.7%。

3.农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趋向优化和合理

农业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已不是单一的种植业。1990~2008年种植业增长了33倍,而林业产值增长了142倍,牧业产值增长了124倍,渔业产值增长了147倍,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而牧业比重则同步上升。经过多年农业结构调整,过去“农村—农业—种植”的旧貌有了大的改变。

4、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人数在增加,素质

在提高。

农村劳动力逐年增长,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人数也同步上升,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及转向地域也有了较大变化。目前向省外转移的人数与在省内转移的人数之比,已大致维持在1∶2的水平上,向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转移人数占转移劳动力总人数的23%,为转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213倍。熟练劳动力转移人数在增加,转移劳动力中的稳定性收益预期也在增长。

5、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1元,同比实际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229.28元,实际增长16.2%。在这些收入中,农林牧渔收入占71%,其他29%的收入则是从事二、三产业经营活动取得的。这些二、三产业项目目前已扩展到工业、运输、建筑、商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主要消费品的拥有量增长迅速。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摩托车等家电产品的每百户拥有量分别已上升至95台、91台、51台和71辆。农民收入除用于吃、穿、住外,还有一定的积余用于娱乐和休闲消费,构成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又一个重要侧面。

虽然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缺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尤为缓慢。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农村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由于物资紧缺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水利、电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起点比较低,服务功能落后,历史欠帐多,农民抵御自然灾害与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乡镇规模较小,聚集带动能力有限,导致经济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

乡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非农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弱,造成乡镇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周边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妨碍乡镇聚集效应的发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去年,张村镇的经济总收入是5.6亿元,不及发达地区乡镇的1/3,实现财政总收入784万元,仅为发达地区的1/6。人均经济总收入为1.30万元,人均财政总收入181

元,分别为发达地区的1/5、1/10,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发达地区的1/4。

3.农民观念转变不够,政府引导不到位,导致非农产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陈旧,农业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农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而且农产品市场化、商品化程度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仍以政府为主导,群众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深,不愿冒风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第一产业收入比重占到乡镇经济总收入近四分之一。在乡镇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人员仍超过60%,农业经济仍是乡镇经济中的主要成分,产业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第一产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率不高、竞争力不强,第二产业脆弱、第三产业滞后的局面依然存在。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

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低,劳务经济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加之城镇化水平较低,交通、区位劣势,工业化程度低,吸纳富余劳动力有限,乡镇对农村的带动力不强。农业产业和农民就业岗位不足,就业压力加大,劳动力转移不足。5.财政及政策扶持不够。

由于广大农村普遍没有集体经济积累,又没有资金雄厚的工业支撑,而国家的扶助资金有限,导致经济发展资金严重缺乏,财源不够充足,缺口比较大,。财政资金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强化农业基础。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硬设施,强化农业设施装备支撑。根据我国农业现状尽快开发生产管理决策、农村实用技术的模拟应用系统、村镇经济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农村资源管理系统、农村环境监控分析系统等实用系统。2.创新组织经营形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把农户联合起来,做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益。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小城镇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在文化、教育、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营造乡镇发展强势。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聚效应,促进资本与资源对接。

3.引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的市场化

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