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的内容和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ea449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1.png)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统媒体形式已经逐渐被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媒体取代。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和需求,同时也蕴含了许多独特的特点。
一、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
相比传统纸媒,新媒体拥有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来进行叙事,增加了报道的多样性和可视化的效果。
这也使得深度报道叙事更加生动和立体,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与共情,从而提升了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通过视频进行深度报道叙事可以更好地还原事件现场,给受众带来更真实的感觉;而通过音频的形式进行叙事,则更能够体现故事的情感和氛围,让受众更加深入地感受报道的内容。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是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互动性和参与性强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不同,新媒体更加注重受众的参与和反馈。
受众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评论区等渠道,对报道内容进行评论、讨论、分享和转发,这种双向交流和互动大大加强了叙事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新媒体平台也常常提供直播、问答、投票等功能,进一步加强了受众与报道之间的互动性,增加了报道的可参与性和吸引力。
一些新媒体平台会在深度报道叙事的过程中,通过问答环节邀请受众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记者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增强了报道内容的亲和力和互动性。
这种多元化的互动形式,使得深度报道叙事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和期待,能够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关注。
三、数据驱动的叙事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形式也越来越多地倚重于数据驱动的方式。
借助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记者们可以更好地挖掘数据故事,并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将数据转化为更直观、更生动的叙事图表,使得报道内容更加客观、直观和有说服力。
通过数据驱动的叙事方式,可以更好地呈现事件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深度报道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分析性,有助于提高报道的可信度和可传播性。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ae220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4.png)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全新的传播时代,深度报道叙事因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以期为深度报道叙事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一、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深度报道叙事主要以文字为主,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复杂的信息。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来进行呈现。
这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使得深度报道叙事更加生动和丰富,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得信息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深度报道叙事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展现,通过真实的影像和声音来向读者展现环境污染带来的各种问题和危害,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
这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为深度报道叙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使得深度报道叙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二、互动性的增强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具有更强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媒体形式中,读者对于深度报道叙事的互动性比较有限,他们只能 passively 接受信息,而难以和报道者进行互动和交流。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的互动性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现在,读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来与报道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他们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报道者进行互动和交流,让报道者更深入地了解读者的看法和反馈。
这种互动性的增强使得深度报道叙事更具有参与感和互动性,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使得深度报道叙事更加贴近读者生活和实际需求。
三、立体化的叙事结构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的结构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立体化。
传统的深度报道叙事往往沿着时间线性发展,通过一篇篇的报道来呈现事件的发展和变化。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的结构可以更加立体化和丰富。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叙事特点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a9927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c.png)
20208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微博、微信、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介迅速扩张,这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为快捷的途径,也对人们的新闻获取及阅读习惯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较于传统新闻,新媒体新闻传播速度更快,创作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也促使受众群体逐步养成了快餐式阅读习惯,倾向于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小篇幅阅读,这对素来以思想深、篇幅长见长的深度新闻报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种环境下,深度报道怎样面对时代挑战,如何立足、怎样转型成了相关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特点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为深度报道转型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特点为了迎合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获取新闻的新需求,国内大部分传统的深度报道报刊都在微信等平台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媒体背景下深度报道的叙事特点,笔者选择了较前卫且影响力较大的几个深度报道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叙事学为基础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有效转型策略。
(一)叙事视角选择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叙事视角通常指叙事者讲述故事的角度。
结构主义批评家对于叙事视角研究较为精细。
法国兹韦坦·托多罗夫根据叙事者和人物关系的不同,将叙事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及外视角三种形态。
因此,利用叙事学相关知识对新闻尤其是深度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意义重大。
叙事者对视角的选择不仅会决定新闻叙事的立脚点,也会对故事走向产生影响。
纵观优秀深度报道公众号不难发现,他们大都选择使用全知视角进行新闻叙事。
全知视角对于揭露事实、把握事件整体走向更加方便快捷。
例如:“Vista看天下”在对新闻事实进行叙事时大都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者在为受众梳理事件来龙去脉的同时,也会适当地引用相关事件帮助受众群体厘清思路。
《在这起悲剧中,“不作不死”的评论只会暴露偏见》一文以大四女生安安在张家界天门山翼装飞行失联遗体被搜到为切入点,引出对于这一事件不同网友的“偏见”,并进一步对电影中极限动作、现实社会极限运动者的心路历程进行全面剖析、解读,同时也从多维度折射出部分社会问题,可见在此报道中选择全知视角是最合适的。
深度报道的分类
![深度报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c4598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d.png)
深度报道的分类
深度报道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解释性报道:主要侧重于对新闻事实的解释、阐述和深入剖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影响和意义。
2. 调查性报道: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挖掘出事件背后的真相和事实,通常涉及到对复杂问题的分析、研究和对多个证据的对比、鉴别。
3. 预测性报道:在新闻报道中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趋势或结果,通常基于对当前信息的分析和专家的观点。
4. 分析性报道:主要侧重于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分析、研究和评价,旨在提供全方位的、深入的观点和分析,帮助读者了解事件的多个方面。
5. 述评性报道:是一种兼有新闻报道和评论特点的新闻体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述评,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事件的本质和意义,同时表达记者的观点和见解。
不同类型深度报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有所不同,记者可以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报道类型,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52b6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7.png)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和叙事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叙事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媒体主要通过文字和图片来进行报道,而新媒体则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表达。
这使得深度报道在叙事上的表达更加多元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多元化的叙事视角深度报道的叙事特点之一是多元化的叙事视角。
传统媒体在报道中往往只能采取一种主体角度进行叙事,而新媒体则可以通过多个人物的视角来叙述同一个事件。
这种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事件的各个方面,呈现更加真实的情况。
三、真实性和互动性的强调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更加注重真实性和互动性。
传统媒体的报道往往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新媒体则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与受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深度报道在叙事上强调真实性,通过真实的细节和事实来展示事件的真实面貌。
同时,互动性的强调也使得受众可以参与到报道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加强了深度报道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
四、精准的目标受众定位深度报道在叙事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精准的目标受众定位。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变得更加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深度报道可以选择不同的叙事方式和角度,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受众建立连接,提高深度报道的影响力。
五、全媒体融合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还表现出全媒体融合的特点。
传统媒体主要是单一媒体形式,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各种媒体形式得以融合。
深度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来表达,比如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组合、音频和视频的应用等。
全媒体融合的特点使得深度报道在叙事上更加丰富多样化。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在叙事特点上具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多元化的叙事视角、强调真实性和互动性、精准的目标受众定位以及全媒体融合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深度报道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深度报道的内容和特点
![深度报道的内容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8b63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8.png)
深度报道的内容和特点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详尽、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是对特定主题或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的报道方式。
它超越了传统新闻报道的表面、简洁,通过搜集大量的背景信息、专家观点和相关数据,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并解析问题。
深度报道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来进行调查研究,质量要求高。
它的特点如下:1.全面而详尽:深度报道通常会涵盖事件的方方面面,包括历史背景、相关人物、重要细节等,以便读者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
它会提供一系列的事实和证据,以支持记者的观点和结论。
2.深入探讨:深度报道致力于解析问题,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有启发性的见解。
记者会对事件进行调查研究,采访相关人士,包括当事人、专家学者等,以便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3.批判性思考:深度报道会让记者对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挑战主流观点,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
它希望能引起读者思考和讨论,拓宽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4.数据支持:深度报道通常会利用各种数据来支持观点和结论。
这些数据可以是统计数据、调查结果、专家意见等,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5.长篇文本:由于深度报道需要提供大量的背景信息和分析,它通常较长。
这使得它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完整的信息,而不仅仅是简洁的概述。
6.多媒体展示:深度报道通常会采用多媒体形式,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以便更好地展示事实和情况。
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向读者传达信息,并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7.具有社会价值:深度报道通常选择那些对社会有重要意义的主题来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
它可以揭示社会问题,引起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并推动社会变革。
总之,深度报道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提供全面、详尽的信息,并展示问题的背景和原因。
它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多媒体展示,使读者对事件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因此,深度报道在新闻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8c51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2.png)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形态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相较于以往单一的媒体表现形式,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流媒体的应用。
在新媒体时代,流媒体已成为主流媒体形式之一。
例如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和在线互动等都是新媒体时代的流媒体形式。
流媒体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可持续性等优势,能够更迅速地抓住时事热点并推出深度报道。
同时,基于流媒体形式,媒体可以直接面向受众展开深度互动和探讨,实现更高效的传播和传递。
二是多元化的信息呈现方式。
相较于以往只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传统表现形式,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更加多元化。
例如数据可视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已经成为深度报道叙事的新风向。
通过多元化的信息呈现方式,传媒可以更直观、更交互性,更立体地传达深度报道内容,同时受众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
三是内容和形式的融合。
在新媒体时代,内容和形式已经不再是分开的,而是相互融合的。
在深度报道叙事中,不仅需要精益求精的文字叙事和影像瞬间,更需要以创意性、多样化的体裁将内容完美地呈现出来。
例如图文并茂、动画视频、音乐插曲等形式的运用,助力传媒更直观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主题内涵,提升深度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是平民化的受众细分。
在新媒体时代,平民化的受众细分是深度报道叙事的重要特点。
在以往的传统媒体时代,大众受众非常广泛,难以精确定位和吸引关注。
而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能够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精细切分受众群体,更加原创和深入地挖掘报道内容,并更加精准地展开传播活动。
五是跨界合作的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传媒企业越来越注重跨界合作,与不同的领域和行业进行合作,以实现创新性、多元化和深度化的报道叙事。
例如媒体与科技公司合作,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到深度报道中,更为深度报道的创新和跨越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流媒体、多元化信息呈现方式、内容和形式融合、平民化的受众细分和跨界合作等五个方面。
深度报道的内容和特点
![深度报道的内容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1f58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6.png)
深度报道的内容和特点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详尽的新闻报道形式,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和采访,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便能够全面地向读者传达事件的真实情况。
与其他形式的新闻报道相比,深度报道具有以下的内容和特点:1.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度报道需要记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这可能包括对事件的历史背景、相关法律法规、专家意见等的收集和整理,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大量的采访和证据收集:深度报道依赖于大量的现场采访和证据收集,记者需要与各方面的人士进行多次的交流和访谈,以获取多个角度的观点和意见。
这样可以增加报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3.刻意避免偏见和主观判断:深度报道追求客观公正,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判断。
记者在整理报道材料和撰写文章时,尽量减少个人观点和解读,以便读者能够自己形成独立的判断。
4.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深度报道致力于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通过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全貌和背后的逻辑。
这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
5.长篇细致的报道形式:深度报道往往以长篇细致的方式呈现,不受篇幅限制。
这样可以更好地论证和阐述,将复杂的事件和问题展现出来。
同时,它也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时间投入。
6.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深度报道通常涉及热点话题和重大事件,能够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由于它的全面性和深度性,深度报道往往能够揭示事件的本质,引发公众对事件的思考和讨论。
7.争议性和警示作用:深度报道可能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和真相,可能引发争议。
然而,正是这种争议性和真实性,使得深度报道具备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促使社会对问题进行反思和改变。
总之,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细致、客观的新闻报道形式,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和采访,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具备一定的争议性和警示作用。
它不仅要求记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也需要读者有足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深度报道的特征与写作手法
![深度报道的特征与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69cf3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0.png)
168传媒实务深度报道的特征与写作手法高小进 黄英华(昆明日报,云南 昆明 650118)摘 要: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种,系统地反映社会中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通过记者的深入调查,挖掘事件前后的因果关系、结构或说明某种问题,追踪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
本文从全媒体背景下分析深度报道出现的原因、相关特征以及社会效果,并归纳深度报道写作中的一些规律和写作特点。
关键词:深度报道;特征;写作手法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8-0168-02一、引言深度报道这种报道形式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报纸出现了比较著名的深度报道,如1987年《中国青年报》刊发的“三色”报道——《红色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
进入21世纪,由于新闻竞争日益激烈、读者阅读层次提高、社会转型,深度报道成为吸引读者、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的利器,一些媒体的深度报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南方周末》《财经》《财新》等。
在全媒体背景下,深度报道在重大主题报道和社会热点报道中依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深度报道的特征(一)内容深刻何为深度报道?简单地说,深度报道就是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系统、完整、深入的报道,通常新闻事件内部关系复杂、情节迂回起伏。
美国哈钦斯委员会编写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认为: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
《新闻学大词典》对深度报道的定义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陈作平在《新闻报道新思路》中认为,深度报道没有固定的格式,也不应过多地受篇幅长短的限制,只要能从深层反映新闻事实真相,不管是什么文体,只要它立意高远,对问题反映深刻,也可被看作是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叙事特点分析
![深度报道叙事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a1fa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8.png)
深度报道叙事特点分析
深度报道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形式,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深度报道
更注重对事件或话题的深入挖掘和解释。
它不仅关注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更关注事件的背后原因、影响和背景。
深度报道有着独特的叙事特点,下
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深度报道注重细节。
深度报道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事件的经过,而是通过收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挖掘出事件的细节和背景。
这些细节可
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件,产生共鸣和思考。
深度报道可以通过采访相关
当事人、调查相关文件和资料等方式,获得大量的细节信息,从而使报道
更具深度。
其次,深度报道以故事化的方式展示。
深度报道常常以一个故事的方
式来叙述事件,通过将事件放入一个具体的背景和环境中,引入一些人物
和情节,使报道更加生动有趣。
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报道。
除此之外,深度报道还注重多视角的呈现。
深度报道努力从多个角度
和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事件,避免单一的声音和观点。
通过采访不同的专家、学者、当事人和相关人士,深度报道可以呈现多种对事件的解释和看法,
让读者对事件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总之,深度报道具有细节注重、故事化、多视角、分析评论和透明解
读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深度报道更具有深度和可读性,能够为读者提供
更全面和深入的信息和理解。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242e4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8.png)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深度报道是一种深耕细作的新闻报道形式。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长度:相对于快讯和新闻简讯,深度报道的长度较长,一般在500字以上,有时甚至会达到几千字。
2. 主题:深度报道的主题广泛,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但在深度报道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事件背后的动因和逻辑进行深入探究。
3. 细节:深度报道更注重事件的细节,掌握事件的细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本身,深入探究事件的背景、起因、影响和未来的走向。
4. 叙事:深度报道注重叙事,通过渲染情感和事件,让读者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5. 分析:深度报道强调分析和解读,事件的本质和影响,以及后续发展的趋势和展望,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事件和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不仅具有传统深度报道的特点,还有一些新的叙事特点。
1. 多媒体呈现: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更注重多媒体呈现,配合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呈现事件,更加直观、生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事件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2. 实时更新: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不再局限于一篇长文章,而是采用多篇短文的方式实时更新事件进展,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事件的发展和变化。
3. 互动评论: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可以通过互动评论和分享等形式,让读者和媒体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发挥读者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好地传递信息和价值观。
4. 个性化定制: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可以根据读者的口味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深度报道,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期望。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在保留传统深度报道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了多媒体呈现、实时更新、互动评论、个性化定制等新的叙事特点,使报道更加生动有趣、直观呈现、读者参与性和个性化。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a85a7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2.png)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媒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传统媒体逐渐衰退,而新媒体迅速崛起。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报道叙事方面呈现出了许多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以2000字的篇幅对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进行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更加多元化。
传统媒体受限于版面和时长的限制,报道叙事往往只能局限在有限的内容上。
而新媒体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通过网络平台,新媒体可以为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报道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叙事更加生动形象。
借助互动性和多媒体技术,读者还可以参与到报道中,与记者进行实时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这种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丰富了报道的内容呈现形式,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实。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更加个性化。
传统媒体的报道往往是由少数专业记者完成,受到编辑的严格控制和规范。
而新媒体则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允许普通人成为报道者。
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这使得报道更加贴近真实生活,更有人情味。
在一次自然灾害中,普通网民通过手机拍摄的视频记录了灾难的瞬间,这种真实感和震撼力往往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更加即时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记者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实现实时报道,将最新的消息推送给读者。
在某些重大事件发生时,新媒体的报道往往会比传统媒体更快捷和全面。
这种即时性的报道使得读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情况,更好地把握事件的发展动态。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更加互动化。
传统媒体的报道是单向传播的,读者往往只能被动接受信息。
而在新媒体时代,读者不仅可以阅读报道,还可以主动参与到报道中。
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互动功能,读者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与记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性让读者成为报道的参与者,增强了媒体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壁垒,使新闻传播更加开放透明。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bcfd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3.png)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的特点,以及它对传播方式和受众的影响。
一、多媒体形式的融合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之一就是多媒体形式的融合。
传统的深度报道是通过文字来呈现的,但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往往会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
这种多媒体形式的融合不仅可以增强报道的表现力和可信度,还可以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二、交互式体验的加强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之二是交互式体验的加强。
传统的深度报道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方式,而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往往会加入一些交互式的元素,比如问答环节、互动游戏等。
这种交互式体验的加强可以让受众更加活跃地参与到报道中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互动感。
三、全球化视野的拓展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之三是全球化视野的拓展。
在传统的深度报道中,报道范围往往局限在国内,而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往往会拓展到全球范围。
这种全球化视野的拓展可以让受众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事情,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四、个性化定制的服务五、数据驱动的报道方式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之五是数据驱动的报道方式。
在传统的深度报道中,报道往往是基于记者的主观判断和采访材料的整理,而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往往会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分析。
这种数据驱动的报道方式可以使报道更加客观、真实和有说服力。
六、社交化传播的拓展七、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具有多媒体形式的融合、交互式体验的加强、全球化视野的拓展、个性化定制的服务、数据驱动的报道方式、社交化传播的拓展和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报道形式和内容,还提升了受众参与度和阅读体验。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已经成为了一种更加丰富、生动和有趣的传播方式,对传播方式和受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闻报道中的调查报道与深度报道技巧
![新闻报道中的调查报道与深度报道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2d923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3.png)
新闻报道中的调查报道与深度报道技巧新闻报道是传递信息、揭示事实真相、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调查报道和深度报道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针对这两种报道技巧展开讨论,探讨其特点、技巧和实践方法。
一、调查报道1. 特点调查报道是一种深入研究事实并通过采访、调查和分析来揭示真相的新闻报道形式。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对事件或话题进行广泛的背景调查和细致入微的数据收集,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技巧(1)确定报道的范围和目标在进行调查报道之前,记者首先需要明确报道的范围和目标。
这意味着他们应该设定一个明确的问题或假设,并通过调查和采访来验证或反驳。
(2)收集证据和数据调查报道的核心在于收集证据和数据,以支持或证明记者的观点。
这包括采访目击者、收集相关文件和记录、寻找可信的统计数据等。
(3)权衡证据的可信度在收集证据和数据的过程中,记者需要对其可信度进行评估。
他们应该确定来源的可靠性,并采取多种来源验证的方法,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
(4)呈现事实和观点调查报道的目标是揭示真相,因此记者应该客观、中立地呈现事实和观点。
他们应该避免主观偏见,并尽量减少个人情感的介入。
二、深度报道1. 特点深度报道是指对某一特定话题进行全面、详尽的报道,不仅仅关注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挖掘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
它的目的是通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将读者引导到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2. 技巧(1)选择具有深度的话题深度报道需要选择具有足够广度和深度的话题。
这些话题通常涉及到社会问题、政治热点、文化现象等,具有重要性和影响力。
(2)进行详尽的调查和研究深度报道的核心是进行详尽的调查和研究。
记者应该广泛收集信息、采访权威人士、阅读相关文献等,以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剖析问题,挖掘背后的原因深度报道需要对问题进行剖析和解释,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这种思考能够使读者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观点。
浅谈新闻摄影深度报道的方法、特点及类型.doc
![浅谈新闻摄影深度报道的方法、特点及类型.doc](https://img.taocdn.com/s3/m/f5f82e6a0066f5335a812163.png)
浅谈新闻摄影深度报道的方法、特点及类型浅谈新闻摄影深度报道的方法、特点及类型新闻摄影是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新闻摄影深度报道的特点在哪里;新闻摄影深度报道的类型有哪些,以下将简单说说。
一、新闻摄影深度报道的方法深度报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系统地提供有关背景材料,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及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热点或有争议的问题;其二是透彻地分析和解释这些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后果,揭示其实质,展示或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向。
新闻摄影进行深度报道也就是实现这两层涵义,其方法有多种,在此重谈三个方法。
1、新闻摄影通过意在镜先和镜在意外,找准深度报道的切入点。
所谓意是指摄影记者的思想; 镜即拍摄镜头。
意在镜先是指摄影记者在拍摄之前,脑中积累了大量有深度的思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客观、宏观、立体、超前、辨证地考虑问题,作出准确判断,迅速反映。
镜在意外是指作者不受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影响,意外的然而能反映本质的瞬间捕捉住。
意和镜相结合,把隐没在纷繁复杂环境里和事物表象中的本质挖掘出来,把握外在的形象瞬间与事物内在的本质,使深度报道找准有思想深度和独特视角的切入点。
如1995年初,南非新政府实行消除种族隔离制度的重大变革,南非黑人学生走进白人学校。
新华社记者李晓果用独特的摄影视角,拍下了《摸顶嬉戏》、《你不高兴吗》、《你的作业有个错》、《黑白孩子一起跳舞》等镜头,真实而深刻地记录下了由种族歧视到种族和解这一沧桑巨变中黑白儿童纯真的友谊和超越种族、超越一切界限的人性的真善美。
作者如果不是意在镜先,意识到这一事件的意义不仅在于黑白学生可以步入同一学校,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学校黑白两种文化、家庭背景以及生活习惯和生活条件军医的学生怎样会在一起学习生活,他就不会发现这些白人和黑人学生之间意外故事,儿童是未来,他们之间的童心无忌寓意着种族隔阂将在未来彻底消亡,这一镜外之意就难以在镜中得以体现。
2、新闻摄影借助直观形象与潜伏形象进行揭示事实本质的深度报道新闻摄影采用的是形象表达方式,通过形象的桥梁,把摄影记者的拍摄意图和新闻信息内涵传递给读者,这里的形象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直观形象,即存在于新闻现场的形象和矛盾冲突;另一层是指潜伏形象,它不是摄影记者睁眼就能看见的,而是萌生、存在于事物的发展滚动中,埋藏于事物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是经过记者挖掘方能显现地下宝藏。
深度报道的写作特点
![深度报道的写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0177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b.png)
深度报道的写作特点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深度报道的写作特点呗!
你想想看,深度报道可不就像是一场精彩的侦探之旅嘛!它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描述,而是要深挖下去。
比如说报道一个社会现象,那可不能光说表面的东西,得像侦探一样,一层一层剥开,把背后那些隐藏的故事、复杂的关系都给揪出来!就像调查一个重大案件似的,不找到真相决不罢休。
(这就好比报道环境问题,不能只是说污染严重,得去探究根源,是企业违规排放?还是管理不到位?)
它还得全面啊!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就下结论,得各个角度都照顾到。
就像拼图一样,把所有的碎片都找齐了,才能拼出完整的画面。
(比如说报道一场比赛,不能光说谁赢了,还得讲讲双方的战术、球员的发挥等等!)要是不全,那不就成了片面的报道啦?
还有啊,深度报道得有深度啊!不能浮在表面上,得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
这可需要记者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知识储备呢!(比如报道一个政策,得分析它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
另外,它还得真实客观!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呀!不能带着自己的喜好或者偏见去报道,得实事求是地把事情呈现出来。
(就像法官判案一样,得依据事实,不能有任何主观的偏向!)
在我看来呀,深度报道就是新闻中的“战斗机”!它能让我们真正了解事情的全貌,看到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只有这样的报道,才能真正引起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84531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5.png)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有着更广泛的覆盖面和更及时的传播速度,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丰富多样的内容。
在纷繁庞杂的新媒体内容中,如何进行深度报道和叙事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注重立体化和全面性。
与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相比,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更注重细节和背景的展现,力求对事件或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一篇深度报道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对一个事件进行探讨,以准确把握事件的本质和内涵。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更注重人物性和情感共鸣。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更加关注个人故事和亲身经历。
深度报道通过对个人的关注和描述,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新闻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让当事人直接参与报道的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更加强调互动和参与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往往是单向传递,读者只是被动接受信息。
而在新媒体时代,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分享和点赞等互动方式参与到报道中来,成为报道的一部分。
这样的互动和参与性不仅能够增强读者对报道的兴趣和参与度,也可以为媒体提供更多的反馈和意见,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报道。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更加注重多媒体形式和视觉呈现。
在新媒体时代,文字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所以深度报道叙事结合了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介质,使得报道更加直观生动。
采用视频的形式可以通过音频和图像的结合,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真实场景。
这样的多媒体形式不仅可以吸引读者,也可以提高报道的可信度和可视性。
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具有立体化和全面性、人物性和情感共鸣、互动性和参与性、以及多媒体形式和视觉呈现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也有助于媒体更好地传递信息和展现报道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样的选题会进入深度报道的视野? 这些选题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2.1 深度报道的内容
深度报道不是新闻背景的堆砌,深度报道 不等于少量的新闻事实加上大量的新闻背 景。 深度报道与一般客观报道的最大区别是内 容的侧重点不同:WHY和HOW的角色得 和 的角报道通常包括如下12项具体 指标的部分和全部: 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 义、过程、分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 设性意见。
(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新闻报道认识论原理及应用》,中国 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
深度报道一般关注以下几种题材:
矛盾冲突; 社会问题; 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 非正义、非预期的或操作严重的事件或情况; 有长期、深远影响的变化、趋势或事件; 位居公共信任职位的人(公共官员、商业领袖、 医疗职业者、学校教师、新闻记者等)的错误行 为; 有历史意义或非常罕见的有新闻价值的事。
(3)整合性。
A. 对新闻观念的整合。(见下文对深度报道兴起历史原因的 对新闻观念的整合。 讨论) B. 对新闻文体的整合。 对新闻文体的整合。 通过消息、特写等文体的整合,全面体现事物之间、人 与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空 间。 C. 对媒介的整合。 对媒介的整合。 利用广播、电视的时效性和广泛影响力,利用报纸、杂 志的可保留性和深刻性,利用不同媒介丰富的表现方式, 对某一社会热点进行全媒介的系统报道。 D. 对新闻角色定位的整合。 对新闻角色定位的整合。 整合新闻的策划、采访、写作、编辑力量,全力以赴深度 报道。
(2)广泛性。
A. 题材面的广泛。 题材面的广泛。 动态的,静态的;地区的,全球的;过去的,现 在的,未来的;……都可以成为深度报道。 B. 受众面的广泛。 受众面的广泛。 有的受众关注深度报道的预测和分析;有的受众 关注深度报道描述事件的全过程;有的受众关注 深度报道记者的个人魅力;…… C. 影响力的广泛。 影响力的广泛。 显在的影响。 潜在的影响。
2.2 深度报道的特征。 深度报道的特征。
(1)深刻性。 A. 方法上的科学性。 方法上的科学性。 记者需要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素质:
科学的态度。 科学的采写方法。
B. 文本上的拓展性。 文本上的拓展性。
从表层拓展向深层。 从事件拓展向认知。 从事件本身拓展向事件之间的联系、事件与人的 联系。
C. 效果上的启思性。 效果上的启思性。
(4)递延性。
递延性——深度报道常常体现为一个完整的过程, 新近发生的某个新闻事实,必然是历史上发生的 某一事件的后续,又必然会导致未来某事的发生; 在新闻事件持续发生的一段时间内,很可能每一 刻都会发生有联系的新的新闻。 递延性的内容:
上承和下继——上承和下继的结果是导致了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等报道样式的广泛应用 互动,即广大受众通过反馈参与到深度报道的写作中来。
P.S.
深度报道还原了新闻的本质——真实、准确、客 观、平衡 深度报道还原了生活的真实——在我们的现实生 活中,“人咬狗”毕竟是少数,我们怎样来看待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狗咬人”? 深度报道让我们以这样的态度看待新闻,看待世 事——不失望;怀疑;不轻易相信所谓的“权 威”;获取平衡的信息;积极开掘事件背后的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