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18材料制备原理-课后作业题

2012.3.18材料制备原理-课后作业题
2012.3.18材料制备原理-课后作业题

第1章习题与思考题

1.1溶胶-凝胶合成

1、名词解释:(1)溶胶;(2)凝胶

参考答案(列出了主要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自己总结,下同!):

1、溶胶: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不停地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分散粒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颗粒,分散粒子的尺寸在1~100nm之间,这些固体颗粒一般由103~109个原子组成。

凝胶(Gel):凝胶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络骨架,骨架孔隙中充满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含量很低,一般在1%~3%之间。

2、说明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及基本步骤。

答:溶胶-凝胶法是一种新兴起的制备陶瓷、玻璃等无机材料的湿化学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易于水解的金属化合物(无机盐或金属醇盐)在某种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经过水解与缩聚过程逐渐凝胶化,再经干燥烧结等后处理得到所需材料,基本反应有水解反应和聚合反应。这种方法可在低温下制备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化学活性高的单多组分混合物(分子级混合),并可制备传统方法不能或难以制备的产物,特别适用于制备非晶态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以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是金属醇盐)和部分无机盐为前驱体,首先将前驱体溶于溶剂(水或有机溶剂)形成均匀的溶液,接着溶质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或醇解),水解产物缩合聚集成粒径为1nm左右的溶胶粒子(sol),溶胶粒子进一步聚集生长形成凝胶(gel)。有人也将溶胶-凝胶法称为SSG法,即溶液-溶胶-凝胶法。

3、简述溶胶-凝胶制备陶瓷粉体材料的优点。

答:①制备工艺简单、无需昂贵的设备;

②对多元组分体系,溶胶-凝胶法可大大增加其化学均匀性;

③反应过程易控制,可以调控凝胶的微观结构;

④材料可掺杂的范围较宽(包括掺杂量及种类),化学计量准确,易于改性;

⑤产物纯度高,烧结温度低

1.2水热与溶剂热合成

1、名词解释:(1)水热法;(2)溶剂热法。

水热法: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或自生蒸气压),创造一个相对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并且重结晶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溶剂热法:将水热法中的水换成有机溶剂或非水溶媒(例如:有机胺、醇、氨、四氯化碳或苯等),采用类似于水热法的原理,以制备在水溶液中无法长成,易氧化、易水解或对水敏感的材料。

2、简述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存在的问题?

答:(1)水热条件下的晶体生长或材料合成需要能够在高压下容纳高腐蚀性溶剂的反应器,需要能被规范操作以及在极端温度压强条件下可靠的设备。由于反应条件的特殊性,致使水热反应相比较其他反应体系而言具有如下缺点:

a 无法观察晶体生长和材料合成的过程,不直观。

b 设备要求高耐高温高压的钢材,耐腐蚀的内衬、技术难度大温压控制严格、成本高。

c 安全性差,加热时密闭反应釜中流体体积膨胀,能够产生极大的压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 水热反应的反应机理还有待分析。目前,晶体生长机理的理论体系在某些晶体生长实践中得到了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理论或模型都没有完整给出晶体结构、缺陷、生长形态与生长条件四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与制备晶体技术研究有较大的距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3、请画出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的一般工艺流程图?

答:

1.3 化学气相沉积法

1、名词解释:(1)化学气相沉积;(2)APCVD;(3)LPCVD。

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乃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利用加热、等离子激励或光辐射等各种能源,在反应器内使气态或蒸汽状态的化学物质在气相或气固界面上经化学反应形成固态沉积物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态原材料导入到一个反应室内,然后他们相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的材料,沉积到基片表面上。

APCVD:所谓的APCVD,顾名思义,就是在压力接近常压下进行CVD反应的一种沉积方式。

LPCVD:低压CVD的设计就是将反应气体在反应器内进行沉积反应时的操作能力,降低到大约100Torr(1Torr=133.332Pa)一下的一种CVD反应。利用在低压下进行反应的特点,以LPCVD法来沉积的薄膜,将具备较佳的阶梯覆盖能力。

1.4 自蔓延高温合成

1、名词解释:自蔓延高温合成。

自蔓延高温合成(self-propagation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简称SHS),又称为燃烧合成(combustion synthesis)技术,是利用反应物之间高的化学反应热的自加热和自传导做用来合成材料的一种技术,当反应物一旦被引燃,便会自动向尚未反应的区域传播,直至反应完全,是制备无机化合物高温材料的一种新方法。

2、同其它常规工艺方法相比,SHS技术具有的优点是什么?

答:SHS技术同其它常规工艺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九个方面的优点:(1)节省时间,能源利用充分;(2)设备、工艺简单;(3)产品纯度高(因为SHS能产生高温,某些不纯物质蒸发掉了),反应转化率接近100%;

(4)不仅能生产粉末,如果同时施加压力,还可以得到高密度的燃烧产品;(5)产量高(因为反应速度快);(6)扩大生产规模简单,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所需的时间短,而且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质量优于实验室生产的产品;(7)能够生产新产品,例如立方氮化钽;(8)在燃烧过程中,材料经历了很大的温度变化,非常高的加热和冷却速率,使生成物中缺陷和非平衡相比较集中,因此某此产物比用传统方法制造的产物史具有活性,更容易烧结;(9)可以制造某些非化学计量比的产品、中间产物以及亚稳定相等。

1.5 等离子体合成

1、名词解释:(1)等离子体;(2)放电等离子体烧结;(3)物质的四态。

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就是指电离程度较高、电离电荷相反、数量相等的气体,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也称等离子活化烧结,是指利用脉冲电流产生的脉冲能,放电脉冲压力和焦耳热产生的瞬时高温场实现致密化的快速烧结技术

物质的四态: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四种状态,包括固、液、气、等离子体四种状态。

第2章特种陶瓷制备原理

作业题

1、结合本课程学习情况,请谈谈目前国内特种陶瓷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答案要点:

1)谈发展现状。

我国的特种陶瓷是五六十年代为支撑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而发展起来的。通过国家从“六五”到“十一五”的科技攻关,以及“863”计划、“973”计划的重点支持,特种陶瓷从研究开发到应用和产业化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陶瓷基片、陶瓷电容器、陶瓷滤波器、压电陶瓷、敏感陶瓷、磁性陶瓷、绝缘陶瓷、泡沫陶瓷等等,都已实现了产业化。目前特种陶瓷已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新材料产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我国共有规模以上特种陶瓷制造企业39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其中从事功能陶瓷的单位占70%,从事结构陶瓷的单位占30%,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湖南、江西、辽宁、福建、上海、广东等省市。有关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特种陶瓷产值达到400多亿元,市场需求巨大。

2)特种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十年内,特种陶瓷的发展状况将仍以功能陶瓷为主轴,同时带动结构陶瓷的发展。随着能源开发、空间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红外技术、传感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将提出越来越高要求,开发和有效利用高性能、多功能材料引人瞩目。陶瓷材料具有从脆性到超塑性、从绝缘到超导、从隔热到导热、从柔软到超硬以及耐高温、耐腐蚀、质量轻等特点,其性能变化范围之大、材料组成之多是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法相比,因而成为新材料的发展重心。如今,在新材料世界里,陶瓷材料与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同时它们又互相复合,取长补短,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特种陶瓷虽然发展很快,但在相关技术上还有待完善和提升。

为了更好地推动特种陶瓷的研发和应用,实现商品化生产,今后的研究与开发重点主要是:(1)高纯超细粉末原料的产业化制备技术和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2)高性能陶瓷的特殊成型、烧结、精密加工技术研究。(3)特种陶瓷基础技术的研究,包括材料设计、模拟仿真、烧结机理、检测技术等。(4)特种陶瓷的薄膜化或非晶化技术研究。(5)新型功能陶瓷包括敏感陶瓷、叠层陶瓷、生物陶瓷与超导陶瓷的研究。(6)陶瓷的纤维化技术以及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连续化工艺装备研究。(7)高性能工程陶瓷:包括

陶瓷发动机、燃气轮机、高温密封阀、轴承、泵、风机、炼钢轧辊、喷管等的研制。(8)多孔陶瓷特别是用于熔融金属过滤和高温粉尘、废气处理的泡沫陶瓷研制。(9)陶瓷与陶瓷或陶瓷纤维与其它材料的复合技术研究。

2、何谓粉体的粒度和粒度分布?

答:粒度是颗粒在空间范围所占大小的线性尺寸,这是所有颗粒的平均大小。

粒度分布是指各种不同大小颗粒所占的百分比。分为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频率分布表示与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一粒径的粒子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

3、粉体的各种制备方法中,试比较机械粉碎法、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的优缺点。

答:机械粉碎法:优点是操作简单,直接由粗颗粒来获得细粉。缺点是所得粉体纯度小,均匀性不好,不易获得粒径在1um以下的微细颗粒。

后三种方法与机械粉碎法相比,优点是纯度、粒度可控,均匀性好,颗粒微细,并且可以实现颗粒在分子级水平上的复合、均化。

固相法:通常需要较复杂的设备,且不易控制粉体颗粒,合成过程中反应较复杂。

液相法:易控制组成,能合成复合氧化物粉;添加微量成分很方便,可获得良好的混合均匀性等。但是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条件,才能使生成的粉末保持溶液所具有的、在离子水平上的化学均匀性。

气相法:1)金属化合物原料具有挥发性,容易精制(提纯),而且生成粉料不需要进行粉碎,另外,生成物的纯度高;2)生成颗粒的分散性良好;3)只要控制反应条件,易得到颗粒直径分布范围较窄的微细粉末;4)容易控制气氛。

4、什么是一次颗粒?二次颗粒?颗粒团聚原因有哪几种?

答:一次颗粒——是指粉体颗粒中没有堆积、絮联等结构的最小单元。二次颗粒——是指发生了一定程度团聚的颗粒。

粉体颗粒发生团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种:1)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2)颗粒间的静电引力;3)吸附水分的毛细管力;4)颗粒间的磁引力;5)颗粒表面不平滑引起的机械纠缠力。

5、陶瓷的成形方法有哪些?试分别叙述其优缺点?

答:1)注浆成型。适应于制造大型的、形状复杂的、薄壁的产品。此法设备简单,对大小和形状复杂的制品都适用,但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不利于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制品质量差,产量低。

2)热压铸成型。它是利用石蜡的热流性特点,与坯料配合,使用金属模具在压力下进行成型的,冷凝后坯体能保持其形状。此法适合形状较复杂,精度要求高的中小型产品的生产。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不大,生产效率较高,模具磨损小;但利用此法工序比较复杂,耗能大,工期长等。

3)挤压成型。一般是将真空练制的泥料,放入挤制机内,这种挤制机一头可以对泥料施加压力,另一头装有机嘴即成型模具,通过更换机嘴,能挤出各种形状的坯体。此法污染小,操作易于自动化,可连续生产,效率高。但挤嘴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此外,由于加入的溶剂和结合剂较多,因此坯体在干燥和烧成时收缩较大,性能受到影响。

4)轧膜成型。适宜生产1mm以下的薄片状制品。采用此法成形的坯体干燥和烧结时,横向收缩大,易出现变形和开裂。

5)干压成型。将粉料加少量结合剂,然后将造粒后的粉料置于钢模中,在压力机上加压形成一定形状的坯体。优点:1)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周期短,效率高,便于实行自动化生产;2)其成型的坯体密

度大,尺寸精确,收缩小,机械强度高等。缺点:1)对大型坯体生产有困难,模具磨损大、加工复杂、成本高;2)加压只能上下加压,压力分布不均,致密度不均,收缩不均,会产生开裂、分层等现象。

6)等静压成型。又叫静水压成型,它是利用液体介质不可压缩性和均匀传递压力性的一种成型方法。利用等静压成型,1)可以成型以一般方法不能生产的形状复杂、大件及细而长的制品,而且成型质量高。2)可以不增加操作难度而比较方便地提高成型压力,而且压力作用效果比其他干压法好。3)由于坯体各向受压力均匀,其密度高而且均匀,烧成收缩小,因而不易变形。4)模具制作方便、寿命长、成本较低。5)可以少用或不用粘接剂。但此设备价格昂贵也限制了它的大规模的应用。

7)带式成型法。可分为流延法(或叫刮片法)和薄片挤压法两种。前者成型用的坯料为料浆状,后者为泥团状。一般采用流延法。流延法适合制备小于0.2mm以下,表面光洁度好、超薄型的制品。流延法成型设备并不复杂,且工艺稳定,可连续操作,便于生产自动化,生产效率高。但利用此成型法粘结剂含量高,因而收缩率较大。

6、名词解释

1)烧结;2)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3)烧成温度;4)热压烧结;

5)等静压烧结;6微波烧结

1)烧结:是一种利用热能使粉末坯体致密化的技术。其具体的定义是指多孔状陶瓷坯体在高温条件下,表面积减小、孔隙率降低、机械性能提高的致密化过程。

2)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在烧结温度下,粉末坯体在固态情况下达到致密化过程称为固相烧结;同样,粉末坯体在烧结过程中有液相存在的烧结过程称为液相烧结。

3)烧成温度:是指陶瓷坯体烧成时获得最优性质时的相应温度,即操作时的止火温度。

4)热压烧结:是在烧结过程中同时对坯料施加压力,加速了致密化的过程。

5)等静压烧结:是将粉末压坯或装入包套的粉料装入高压容器中,使粉料经受高温和均衡压力的作用,被烧结成致密件。

6)微波烧结:是利用微波具有的特殊波段与材料的基本细微结构耦合而产生热量,材料在电磁场中的介质损耗使材料整体加热至烧结温度而实现致密化的方法。

第3章结构陶瓷的制备

作业题

1、制造Al2O3陶瓷的原料Al2O3粉为什么要预烧?

答:预烧的目的:1)使γ-Al2O3全部转变为α-Al2O3,减少烧成收缩。由于工业Al2O3中含有γ

-Al2O3,它在1200℃以上将不可逆转地转变为α-Al2O3,同时伴有14%左右的体积收缩。为消除这种收

O,提高原料的纯度。

缩,在制坯前应对工业Al2O3进行预烧。2)排除Al2O3原料中的Na

2

2、名词解释:相变增韧,微裂纹增韧。

答:1)相变增韧。ZrO2颗粒弥散在其它陶瓷基体中,当基体对ZrO2颗粒有足够的正应力,而ZrO2的颗粒度又足够小,则其相变温度可降至室温以下,这样在室温时ZrO2仍可以保持四方相。当材料受到外应力时,基体对ZrO2的压抑作用得到松弛,ZrO2颗粒即发生四方相到单斜相的转变,并在基体中引起微裂纹,从而吸收了主裂纹扩展的能量,达到增加断裂韧性的效果,这就是ZrO2的相变增韧。

2)微裂纹增韧。部分稳定ZrO2陶瓷在由四方相向单斜相转变,相变出现了体积膨胀而导致产生微裂纹。由ZrO2陶瓷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相变诱发微裂纹,以及裂纹在扩展过程中在其尖端区域形成的应力诱发相变导致的微裂纹,都将起着分散主裂纹尖端能量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断裂能,称为微裂纹增韧。

3、BeO陶瓷的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什么?

答:BeO粉末及其蒸气对人体有毒害,会引起呼吸道疾病、慢性铍肺以及皮肤溃疡等疾病。因此在生产BeO陶瓷时,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1)生产时,应使BeO原料呈潮湿状态,或者是容器及粉末带静电,可防止BeO粉尘产生和飞扬。2)各工序加强抽风除尘,净化生产场地的空气。各工序均采用密封装置及处于负压状态,可防止粉尘逸出。3)操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和橡皮手套,防止直接接触和粉尘的侵入,上下班应换衣、洗澡。4)通风系统必须有过滤措施,防止BeO粉尘扩散,对污水和废渣进行专门的存放和处理。

4、与氧化物陶瓷比较,非氧化物陶瓷有何特点?

答:非氧化物陶瓷在以下三方面不同于氧化物陶瓷:1)非氧化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存在,需要人工来合成原料,然后再按陶瓷工艺来做成陶瓷制品;2)在原料的合成和陶瓷烧结时,易生成氧化物,因此必须在保护性气体(如N2、Ar等)中进行;3)氧化物原子间的化学键主要是离子键,而非氧化物一般是键性很强的共价键,因此,非氧化物陶瓷一般比氧化物难熔和难烧结。

5、下列缩写分别代表什么?PSZ,ZT A,TZP,SPS,PTC。

答:PSZ代表部分稳定氧化锆;ZTA代表氧化锆增韧氧化铝;TZP代表四方氧化锆多晶体;SPS代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PTC代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6、碳化物陶瓷主要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碳化硅的主要晶型有哪些?它们间各有何异同?

答:典型碳化物陶瓷材料有碳化硅(SiC)、碳化硼(B4C)、碳化钛(TiC)、碳化锆(ZrC)、碳化钒(VC)、碳化钽(TaC)、碳化钨(WC)和碳化钼(Mo2C)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熔点高,许多碳化物的熔点都在3000℃以上,其中HfC和TaC的熔点分别为3887℃和3877℃。

SiC有多种晶型,低温型为立方相β-SiC,2100℃向高温型α-SiC转变。SiC没有熔点,2300℃开始升华,2700℃以上分解为Si蒸气和石墨。

第4章功能陶瓷的制备

作业题

1、常用的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有哪些?举例说明压电陶瓷的应用?

答: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有:1)弹性常数;2)机械品质因素;3)压电性、压电常数与压电方程;4)机电耦合系数。

主要应用有:1)雷达,电视显象管,阴极射线管,电子复印机等高压电源和压电点火装置;2)振荡器,压电音叉,压电音片等用作精密仪器中的时间和频率标准信号源;3)拾声器,送话器,受话器,扬声器,蜂鸣器等声频范围的电声器件,超声切割,焊接,清洗,搅拌,乳化等频率高于20KHz的超声器件;4)探测地质构造,油井故实程度,疾病诊断等各种工业用的超声器件,以及水下导航定位,鱼群探测等;5)彩电中频滤波器,雷达、自控和计算系统所用带通滤波器等,以及声表面波放大器,振荡器等;6)加速度计、压力计,自动控制开关,污染检测用振动计以及流速计,流量计等;测量物体角速度及控制飞行器航向的压电陀螺等;红外探测器可监视领空、检测大气污染浓度、跟踪器等;位移发生器等;7)用于电光和声光调制的光阀、光闸,光变频器和光偏转器,声开关等;光信息存储器,光记忆器等;铁电显示器,声光显示器等;8)其它,如压电继电器等。

2、什么是超导体?超导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超导体,是指当某种物质冷却到低温时电阻突然变为零,同时物质内部失去磁通成为完全抗磁性的物质。超导体的主要类型:1)从材料来分,可分为三大类,即元素超导体、合金或化合物超导体、氧化物超导体(即陶瓷超导体)。2)从低温处理方法来分,可分为液氦温区超导体(4.2K以下),液氢温区超导体(20K以下),液氮温区超导体(77K以下)和常温超导体。

3、简述说明超导陶瓷的应用?

答:1)在电力系统方面。①输配电。根据超导陶瓷的零电阻的特性,可以无损耗地远距离的输送极大的电流和功率。②超导线圈。能制成超导储能线圈,用其制成的储能设备可以长期无损耗地储存能量,而且直接储存电磁能。③超导发电机。由于超导陶瓷的电阻为零,因而没有热损耗,可以制造大容量、高效率的超导发电机及磁流体发电机等。

2)在交通运输方面。①制造超导磁悬浮列车。由于超导陶瓷的强抗磁性,磁悬浮列车没有车轮,靠磁力在铁轨上“漂浮”滑行,它是利用超导磁体和路基导体中感应涡流之间的磁性排斥力把列车悬浮起来,具有速度高,运行平稳,无噪声,安全可靠等特点。②超导电磁性推进器和空间推进系统。

3)在选矿和探矿等方面。在矿冶方面,由于一切物质都具有抗磁性或顺磁性,可以利用超导体来进行选矿和探矿等。

4)在环保和医药方面。①在环保方面可以利用超导体对造纸厂、石油化工厂等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②在医药卫生方面,生物体大都具有抗磁性,可以利用超导体作废水处理,以去除细菌、病毒、重金属等毒物。医学上可把磁分离用于将红血球从血浆中分离出。

5)在高能核实验和热核聚变方面。利用超导体的强磁场,使粒子加速以获得高能粒子,以及利用超导体制造探测粒子运动径迹的仪器;使用大体积高强度超导磁体,可以用于约束带电粒子的活动范围。比如受控核聚变研究产生的极端高温的等离子体就是用超导磁场约束在磁笼中的。

6)在电子工程方面。①利用超导体的性质(如约瑟夫逊效应)提高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缩小体积。②制成超导体的器件,如超导二极管,超导量子干涉器,超导场效应晶管,超导磁通量子器件等。

7)此外,用Y-Ba-Cu-O系超导做成的天线和发射机,其灵敏度是同样尺寸铜天线的十几倍。实验表明,高温超导应用于超高频可作毫米波通信,具有很宽的频带和很高的灵敏度,卫星系统可能只需几英寸直径的超导天线,电视画面也将更清晰。

4、磁性陶瓷(铁氧体陶瓷)的有哪几种类型?

答:按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可分为三类:尖晶石型(MFe2O4);石榴石型(R3Fe5O12);磁铅石型(MFe12O19)(M为铁族元素,R为稀土元素)。按铁氧体的性质及用途可分为软磁、硬磁、旋磁、矩磁、磁泡、磁光、磁记录材料等。按其结晶状态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铁氧体。按其外观形态可分为粉末、薄膜和体材等。

5、请分析生物陶瓷应具有的性能?

答:(1)与生物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是指将生物陶瓷材料代替硬组织(牙齿、骨)植入人体内后,与机体组织(软组织、硬组织以及血液、组织液)接触时,具有良好的亲和性能。材料与机体软组织都具有良好的结合性。此外,还要求材料对周围组织无毒性、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无免疫排斥性以及无致癌性。

(2)有适当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机体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相一致,不产生对组织的损伤和破坏作用。

(3)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临床操作性。生物陶瓷植入的目的,是通过人工材料替代和恢复各种原因造成的牙和骨缺损,就要求植入的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加工成形性,且在临床冶疗过程中,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4)具有耐消毒灭菌性能。生物陶瓷材料是长期植入体内的材料,植入前须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因此,无论是高压煮沸、液体浸泡、气体(环氧乙烷)或γ射线消毒后,材料均不能因此而产生变性,且在液体或气全消毒后,不能含有残留的消毒物质,以保证对机体组织不产生危害。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作业及答案(分章节)

第一章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 Na =0.93,X F =3.98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0.93 3.98)4 [1]100%90.2%e ---?= 共价键比例为:1-90.2%=9.8% 2、同理,CaO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1.00 3.44)4 [1]100%77.4%e ---?= 共价键比例为:1-77.4%=22.6% 3、ZnS 中离子键比例为:2 1/4(2.581.65)[1]100%19.44%ZnS e --=-?=中离子键含量 共价键比例为:1-19.44%=80.56%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第二章 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 [111],(132)与[123],(322)与[236]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 (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3)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同时位于(101). (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解:1、 2.有一正交点阵的 a=b, 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立方晶系的 {111}, 1110}, {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 [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连接原理复习大纲

材料连接原理与工艺复习大纲 一、熔化焊连接原理 1、熔化焊是最基本的焊接方法,根据焊接能源的不同,熔化焊可分为电弧焊、气焊、电渣焊、电子束焊、激光焊和等离子焊等。 2、获得良好接头的条件:合适的热源、良好的熔池保护、焊缝填充金属。 3、理想的焊接热源应具有:加热面积小、功率密度高、加热温度高等特点。 4、焊件所吸收的热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熔化金属而形成焊缝;另一部分使母材近缝区温度升高,形成热影响区。 5、热能传递的基本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焊接温度场的研究是以热传导为主,适当考虑对流和辐射的作用。熔化焊温度场中热能作用有集中性和瞬时性。 6、当恒定功率的热源作用在一定尺寸的焊件上并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经过一段时间后,焊件传热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场会达到暂时稳定状态,并可随热源以同样速度移动,这样的温度场称为准温度场。 7、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为焊接热循环。决定焊接热循环的基本参数有四个:加热速度、最高加热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和冷却速度。常用某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表示冷却速度,冷却速度是决定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最重要参数。 8、焊接热循环的影响因素:材质、接头形状尺寸、焊道长度、预热温度和线能量。 9、正常焊接时,焊条金属的平均熔化速度与焊接电流成正比。 10、熔滴:焊条端部熔化形成滴状液态金属。药皮焊条焊接时熔滴过渡有三种形式:短路过渡、颗粒过渡和附壁过渡。其中碱性焊条:短路过渡和大颗粒过渡;酸性焊条:细颗粒过渡和附壁过渡。 11、药皮溶化后的熔渣向熔池过渡形式:①薄膜形式,包在熔滴外面或夹在熔滴内;②直接从焊条端部流入熔池或滴状落入。 12、熔池形成: ①熔池为半椭球,焊接电流I、焊接电压U与熔池宽度B和熔池深度H的关系:I↑,H↑,B↓;U↑,H↓,B ↑。 ②熔池温度不均匀,熔池中部温度最高,其次为头部和尾部。 ③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材料的成分、电极直径及其倾斜角度等都对熔 池中的运动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④为提高焊缝金属质量,必须尽量减少焊缝金属中有害杂质的含量和 有益合金元素的损失,因此要对熔池进行保护。保护方式:熔渣保护、 气体保护、熔渣气体联合保护、真空保护和自保护。 13、熔化焊焊接接头的形成过程:焊接热过程、焊接化学冶金过程和 熔池凝固和相变过程。 14、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或近缝区。故焊接接头主要由焊缝和热影响区构成,其间窄的过渡区称为熔合区。如下图所示: 1——焊缝区(熔化区) 2——熔合区(半熔化区) 3——热影响区 4——母材 15、熔化焊接头形式:对接、角接、丁字接和搭接接头等。待焊部位预先加工成一定形状,称为坡口加工。 16、熔合比:局部熔化母材在焊缝金属中的比例。用来计算焊缝的化学成分。 17、金属的可焊性属于工艺性能,是指被焊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包括接合性能和使用性能。金属的可焊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材料本身的成分组织;②焊接方法;③焊接工艺条件。 18、焊接热过程贯穿整个焊接过程,对焊接接头的形成过程(化学冶金、熔池凝固、固态相变、缺陷)以及接头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19、焊接材料的类型:焊条、焊剂、焊丝、保护气。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起到导电和填充金属的作用,药皮作用为①机械保护作用;②冶金处理作用;③工艺性能良好。药皮的组成分为稳弧剂、造渣剂、造气剂、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A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 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机械设计时常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两种强度指标 2. 纯金属的晶格类型主要有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 3. 实际金属存在点 _____、 ____ 线______ 和面缺陷等三种缺陷。 4. F和A分别是碳在、丫-Fe 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5. 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奥氏体组织。 6. QT600-3中,QT表示球墨铸铁,600表示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 7?金属晶体通过滑移和孪生两种方式来发生塑性变形。 8 ?设计锻件时应尽量使零件工作时的正应力与流线方向相_同^而使切应力与流 线方向相垂直。 9?电焊条由药皮和焊芯两部分组成。 10 .冲裁是冲孔和落料工序的简称。 1. 在铁碳合金相图中,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b )。 a 、0.77% b 、2.11% c 、0.02% d 、4.0% 2. 低碳钢的焊接接头中,(b )是薄弱部分,对焊接质量有严重影响,应尽可 能减小。 a 、熔合区和正火区 b 、熔合区和过热区 c、正火区和过热区d 、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3. 碳含量为Wc= 4.3 %的铁碳合金具有良好的(c )。 a、可锻性b 、可焊性c 、铸造性能d、切削加工性 4. 钢中加入除Co之外的其它合金元素一般均能使其C曲线右移,从而(b ) a 、增大V K b、增加淬透性c、减少其淬透性d、增大其淬硬性

5. 高碳钢淬火后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其(a ) a 、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b 、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c、强度韧性提高,塑性硬度下降 d 、强度韧性下降,塑性硬度提高 6.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深度,主要决定于因素(d ) a 、淬透性b、冷却速度c、感应电流的大小d、感应电流的频率 7. 珠光体是一种(b ) a 、单相间隙固溶体b、两相混合物c、Fe与C的混合物d、单相置换固溶体 8. 灰铸铁的石墨形态是(a ) a 、片状 b 、团絮状 c 、球状 d 、蠕虫状 9. 反复弯折铁丝,铁丝会越来越硬,最后会断裂,这是由于产生了( a )

最新材料连接原理课后答案全..

1.焊接热源有哪些共同要求?描述焊接热源主要用什么指标?(简05.07.09) 答:能量密度高、快速实现焊接过程、得到高质量的焊缝和最小的焊接热影响区。 主要指标:最小加热面积、最大功率密度和正常焊接规范条件下的温度。 2.试述焊接接头的形成过程及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答:(1)预压阶段;(2)通电加热阶段;(3)冷却结晶阶段。 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3.溶滴比表面积的概念及对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影响? 答:熔滴的表面积Ag 与其质量 之比称为熔滴的比表面积S 。 熔滴的比表面积越大,熔滴与周围介质的平均相互作用时间越长,熔滴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加强冶金反应。 4.焊条熔化系数、熔敷系数的物理意义及表达式?真正反映焊接生产率的指标是什么? 答:焊条金属的平均融化速度 :在单位时间内熔化的焊芯质量或长度; 损失系数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飞溅、氧化和蒸发而损失的金属质量与熔化的焊芯质量之比; 平均熔敷系数 (真正反映焊接生产率的指标),由于损失系数不等于零,单位时间内真正进入焊接熔池的金属质量称为平均熔敷速度。 5.试简述不锈钢焊条药皮发红的原因?有什么解决措施?(简05.08.10) 答:药皮发红的原因:不锈钢焊芯电阻大,焊条融化系数小造成焊条融化时间长,且产生的电阻热量大,使焊条温度升高而导致药皮发红。 解决措施:调整焊条药皮配方,使焊条金属由短路过渡转化为细颗粒过渡,提高焊条的融化系数,减少电阻热以降低焊条的表面升温。 6.熔合比的表达式和影响因素?多层焊时,如果各层间的熔合比是恒定的,试推导第n 层焊缝金属的成分? 答:表达式: 影响因素: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参数、接头尺寸形状、坡口形状、焊道数目、母材热物理性能等。 7.从传热学角度说明临界板厚δcr 的概念?某16Mn 钢焊件,采用手工电弧焊,能量E=15KJ/cm 求δcr ? 答:由传热学理论知道:在线能量一定的情况下,板厚增加冷却速度Wc 增大,冷却时间t8/5变短,当板厚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则Wc 和t8/5不再变化,此时板厚即为临界板厚δcr 。 00 1.952c -T 800-T cr E cm δρ==11(+)500 8.手工电弧焊接厚12mm 的MnMoNbB 钢,焊接线能量E=2kj/cm,预热温度为50度,求t8/5?附λ=0.29J/(cm s ℃) CP=6.7 J/(cm s ℃)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集答案

作业2 铸造工艺基础 专业_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2-1 判断题(正确的画O,错误的画×) 1.浇注温度是影响铸造合金充型能力和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浇注温度有利于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因此,浇注温度越高越好。(×)2.合金收缩经历三个阶段。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的基本原因,而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主要原因。(O)3.结晶温度范围的大小对合金结晶过程有重要影响。铸造生产都希望采用结晶温度范围小的合金或共晶成分合金,原因是这些合金的流动性好,且易形成集中缩孔,从而可以通过设置冒口,将缩孔转移到冒口中,得到合格的铸件。(O) 4.为了防止铸件产生裂纹,在零件设计时,力求壁厚均匀;在合金成分上应严格限制钢和铸铁中的硫、磷含量;在工艺上应提高型砂及型芯砂的退让性。(O)5.铸造合金的充型能力主要取决于合金的流动性、浇注条件和铸型性质。所以当合金的成分和铸件结构一定时;控制合金充型能力的唯一因素是浇注温度。(×)6.铸造合金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分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共晶成分合金由于在恒温下凝固,即开始凝固温度等于凝固终止温度,结晶温度范围为零。因此,共晶成分合金不产生凝固收缩,只产生液态收缩和固态收缩,具有很好的铸造性能。(×)7.气孔是气体在铸件内形成的孔洞。气孔不仅降低了铸件的力学性能,而且还降低了铸件的气密性。(O)8.采用顺序凝固原则,可以防止铸件产生缩孔缺陷,但它也增加了造型的复杂程度,并耗费许多合金液体,同时增大了铸件产生变形、裂纹的倾向。(O)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Cu 的原子数。 (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原子半径γ=,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 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集答案.doc

作业 2 铸造工艺基础 专业 _________班级 ________学号 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 2-1 判断题(正确的画O,错误的画×) 1.浇注温度是影响铸造合金充型能力和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浇注温度有 利于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因此,浇注温度越高越好。(× )2.合金收缩经历三个阶段。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 的基本原因,而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主要原因。( O)3.结晶温度范围的大小对合金结晶过程有重要影响。铸造生产都希望采用结晶 温度范围小的合金或共晶成分合金,原因是这些合金的流动性好,且易形成集中缩孔, 从而可以通过设置冒口,将缩孔转移到冒口中,得到合格的铸件。( O)4.为了防止铸件产生裂纹,在零件设计时,力求壁厚均匀;在合金成分上应严 格限制钢和铸铁中的硫、磷含量;在工艺上应提高型砂及型芯砂的退让性。(O)5.铸造合金的充型能力主要取决于合金的流动性、浇注条件和铸型性质。所以 当合金的成分和铸件结构一定时;控制合金充型能力的唯一因素是浇注温度。(×)6.铸造合金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分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共 晶成分合金由于在恒温下凝固,即开始凝固温度等于凝固终止温度,结晶温度范围为零。因此,共晶成分合金不产生凝固收缩,只产生液态收缩和固态收缩,具有很好的 铸造性能。(×) 7.气孔是气体在铸件内形成的孔洞。气孔不仅降低了铸件的力学性能,而且还 降低了铸件的气密性。( O)8.采用顺序凝固原则,可以防止铸件产生缩孔缺陷,但它也增加了造型的复杂 程度,并耗费许多合金液体,同时增大了铸件产生变形、裂纹的倾向。( O) 2-2 选择题 1.为了防止铸件产生浇不足、冷隔等缺陷,可以采用的措施有( A .减弱铸型的冷却能力; B .增加铸型的直浇口高度; C.提高合金的浇注温度;D. A 、 B 和 C;E.A 和 C。 D )。 2.顺序凝固和同时凝固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保证铸件质量,通常顺序凝固适 合于( D ),而同时凝固适合于( B )。 A .吸气倾向大的铸造合金;C.流动性差的铸造合金; B .产生变形和裂纹倾向大的铸造合金; D .产生缩孔倾向大的铸造合金。 3.铸造应力过大将导致铸件产生变形或裂纹。消除铸件中残余应力的方法是(D);消除铸件中机械应力的方法是(C)。 A .采用同时凝固原则; B .提高型、芯砂的退让性;

专升本《钢结构设计原理》考试答案

[试题分类]:专升本《钢结构设计原理》_08017550 [题型]:单选 [分数]:2 1形截面所示的拉弯构件强度计算最不利点为()。 A.截面上边缘“1”点 B.截面下边缘“3”点 C.截面中和轴处“2”点 D.可能是“1”点,也可能是“3”点 答案 2.验算型钢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挠度时,用荷载的()。 A.组合值 B.最大值 C.标准值 D.设计值 答案 3.应力集中越严重钢材(). A.弹塑性越高 B.变形越大 C.强度越低 D.变得越脆 答案 4.下列最适合动力荷载作用的连接是() A.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 B.焊接结构 C.普通螺栓连接 D.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 答案

5.梁上作用较大固定集中荷载时,其作用点处应() A.设置纵向加劲肋 B.减少腹板厚度 C.设置支承加劲肋 D.增加翼缘的厚度 答案 6.某排架钢梁受均布荷载作用,其中永久荷载的标准值为80,可变荷载只有1个,其标准值为40,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是0.7,计算梁整体稳定时采用的荷载设计值为() A.120 B.147.2 C.152 D.164 答案 h 7.在焊接工字形组合梁中,翼缘与腹板连接的角焊缝计算长度不受60的限制,是因为() A.截面形式的关系 B.焊接次序的关系 C.梁设置有加劲肋的关系 D.内力沿侧面角焊缝全长分布的关系 答案 8.减小焊接残余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是() A.采取合理的施焊次序 B.常温放置一段时间 C.施焊前给构件相同的预变形 D.尽可能采用不对称焊缝 答案 9.下图所示简支梁,除截面和荷载作用位置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则以哪种情况的整体稳定性最好?()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试题答案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考试样题答题页 (本卷共10页) 、判断题(每题分,共分,正确的画“O ”,错误的打“X ”) 、选择题(每空1分,共38分) 三、填空(每空0.5分,共26分) 1.( 化学成分) ( 浇注条件) ( 铸型性质) 2.( 浇注温度) 3.( 复杂) ( 广) 4.( 大) 5.( 补缩) ( 控制凝固顺序)6.( 球铁) ( 2 17% ) 7.( 缺口敏感性) ( 工艺)8.( 冷却速度) ( 化学成分) 9.( 低) 10.( 稀土镁合金)11.( 非加工)12.( 起模斜度) ( 没有) 13.( 非铁) ( 简单)14.( 再结晶)15.( 变形抗力) 16.( 再结晶) ( 纤维组织)17.( 敷料) ( 锻件公差) 18.( 飞边槽)19.( 工艺万能性)20.( 三) ( 二) 21.( -二二) ( 三)22.( 再结晶退火)23.( 三) 24.( -二二)25.( 拉) ( 压)26.( 化学成分) ( 脱P、S、O )27.( 作为电极) ( 填充金属)28.( 碱性) 29.( 成本) ( 清理)30.( 润湿能力)31.( 形成熔池) (达到咼塑性状态) ( 使钎料熔化)32.( 低氢型药皮) ( 直流专用)

Ct 230 图5 四、综合题(20分) 1、绘制图5的铸造工艺图(6分) ? 2J0 环O' 4 “ei吋 纯 2、绘制图6的自由锻件图,并按顺序选择自由锻基本工序(6 分)。 O O 2 令 i 1 q―1 孔U 400 圈6 3、请修改图7?图10的焊接结构,并写出修改原因。 自由锻基本工序: 拔长、局部镦粗、拔长 图7手弧焊钢板焊接结构(2 分)图8手弧焊不同厚度钢板结构(2 分) 修改原因:避免焊缝交叉修改原因:避免应力集中(平滑过 度)

材料连接原理课后答案全

答:能量密度高、快速实现焊接过程、得到高质量的焊缝和最小的焊接热影响区。 主要指标:最小加热面积、最大功率密度和正常焊接规范条件下的温度。 2.试述焊接接头的形成过程及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答:(1)预压阶段;(2)通电加热阶段;(3)冷却结晶阶段。 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3.溶滴比表面积的概念及对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影响? 答:熔滴的表面积Ag与其质量之比称为熔滴的比表面积S。 熔滴的比表面积越大,熔滴与周围介质的平均相互作用时间越长,熔滴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加强冶金反应。 4.焊条熔化系数、熔敷系数的物理意义及表达式?真正反映焊接生产率的指标是什么?答:焊条金属的平均融化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熔化的焊芯质量或长度; 损失系数: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飞溅、氧化和蒸发而损失的金属质量与熔化的焊芯质量之比; 平均熔敷系数(真正反映焊接生产率的指标),由于损失系数不等于零,单位时间内真正进入焊接熔池的金属质量称为平均熔敷速度。 5.试简述不锈钢焊条药皮发红的原因?有什么解决措施?(简) 答:药皮发红的原因:不锈钢焊芯电阻大,焊条融化系数小造成焊条融化时间长,且产生的电阻热量大,使焊条温度升高而导致药皮发红。 解决措施:调整焊条药皮配方,使焊条金属由短路过渡转化为细颗粒过渡,提高焊条的融化系数,减少电阻热以降低焊条的表面升温。 6.熔合比的表达式和影响因素?多层焊时,如果各层间的熔合比是恒定的,试推导第n层焊缝金属的成分? 答:表达式: 影响因素: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参数、接头尺寸形状、坡口形状、焊道数目、母材热物理性能等。 7.从传热学角度说明临界板厚δcr的概念?某16Mn钢焊件,采用手工电弧焊,能量E=15KJ/cm求δcr? 答:由传热学理论知道:在线能量一定的情况下,板厚增加冷却速度Wc增大,冷却时间t8/5变短,当板厚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则Wc和t8/5不再变化,此时板厚即为临界板厚δcr。 8.手工电弧焊接厚12mm的MnMoNbB钢,焊接线能量E=2kj/cm,预热温度为50度,求t8/5?附λ=(cms℃) CP= J/(cms℃) 9.直流正接为何比直流反接时焊缝金属熔氢量高? 答:(1)直流正接:工件接正极。直流反接:工件接负极。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2章习题 2-1 a )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 K 与其临界晶核体积 V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2 G V ;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其△ 所以 所以 2-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体,试求出其厶G K 与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 的厶G K 比球形晶核要大? 解:形核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a )证明因为临界晶核半径 r K 临界晶核形成功 G K 16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4 r ; G V )2 2 G K G V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 非 r K 2 SL G V 临界晶核形成功 3 3( G ;7(2 3cos 3 cos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3(r 非)3(2 3 3cos 3 cos V K G V 1 ( 3 卸2 3 3cos cos )G V 3 3(書 (2 3cos cos 3 ) G K % G K 与V K 之间的关系如何? G K

G V G v A a3G v 6a2 3 得临界晶核边长a K G V

临界形核功 将两式相比较 可见形成球形晶核得临界形核功仅为形成立方形晶核的 1/2。 2-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 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金属结晶时要有过冷度是相变热力学条件所需求的, 只有△ T>0时,才能造成固相的自 由能低于液相的自由能的条件,液固相间的自由能差便是结晶的驱动力。 金属结晶需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是因为结晶时表面能增加造成阻力。固态金属熔 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看熔化时表面能的变化。如果熔化前后表面能是降低的, 则 不需要过热;反之,则可能出现过热。 如果熔化时,液相与气相接触,当有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表面形成时,就会很快覆盖 在整个固体表面(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 )。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为: G 表面 G 终态 G 始态 A( GL SL SG ) 式中G 始态表示金属熔化前的表面自由能; G 终态表示当在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金属表面形成 时的表面自由能;A 表示液态金属润湿固态金属表面的面积;b GL 、CSL 、CSG 分别表示气液相 比表面能、固液相比表面能、固气相比表面能。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根 据润湿时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式可写出:b SG 》6GL + (SL 。这说明在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 化厶G 表w o ,即不存在表面能障碍,也就不必过热。实际金属多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固体 16 3 3( G v )2 1 32 3 6 2 (G v )2 b K t K 4 G V )3 G V 6( 4 G v )2 64 3 96 3 32 r K 2 ~G ?, 球形核胚的临界形核功 (G v )2 (G v )2 (G v )2 G b K 2 G v )3 16 3( G v )2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问答题答案整理)

第二章铸造成形 问答题: 合金的流动性(充型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提高液态金属充型能力一般采用哪些方法?答:因素及提高的方法: (1)金属的流动性:尽量采用共晶成分的合金或结晶温度范围较小的合金,提高金属液的品质; (2)铸型性质:较小铸型与金属液的温差; (3)浇注条件:合理确定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和充型压头,合理设置浇注系统; (4)铸件结构:改进不合理的浇注结构。 影响合金收缩的因素有哪些? 答:金属自身的化学成分,结晶温度,金属相变,外界阻力(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热阻力、机械阻力) 分别说出铸造应力有哪几类? 答:(1)热应力(由于壁厚不均、冷却速度不同、收缩量不同) (2)相变应力(固态相变、比容变化) (3)机械阻碍应力 铸件成分偏析分为几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铸件成分偏析的分类:(1)微观偏析 晶内偏析:产生于具有结晶温度范围能形成固溶体的合金内。(因为不平衡结晶) 晶界偏析:(原因:(两个晶粒相对生长,相互接近、相遇;(晶界位置与晶粒生长方向平行。)(2)宏观偏析 正偏析(因为铸型强烈地定向散热,在进行凝固的合金内形成一个温度梯度) 逆偏析 产生偏析的原因:结晶速度大于溶质扩散的速度 铸件气孔有哪几种? 答:侵入气孔、析出气孔、反应气孔 如何区分铸件裂纹的性质(热裂纹和冷裂纹)? 答:热裂纹:裂缝短,缝隙宽,形状曲折,缝内呈氧化颜色 冷裂纹:裂纹细小,呈连续直线状,缝内有金属光泽或轻微氧化色。 七:什么是封闭式浇注系统?什么是开放式浇注系统?他们各组元横截面尺寸的关系如何?答:封闭式浇注系统:从浇口杯底孔到内浇道的截面逐渐减小,阻流截面在直浇道下口的浇注系统。(ΣF内<ΣF横ΣF横>F直下端>F直上端) 浇注位置和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浇注位置选择:(1)逐渐的重要表面朝下或处于侧面;(原因:以避免气孔、砂眼、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 (2)铸件的宽大平面朝下或倾斜浇注; (3)铸件的薄壁部分朝下;(原因:可保证铸件易于充型,防止产生浇不足、冷隔缺陷)(4)铸件的厚大部分朝上。(原因:便于补缩)容易形成缩孔的铸件,厚大部分朝上。(原因:便于安置冒口实现自上而下的定向凝固,防止产生缩孔) 分型面的选择:(1)应尽可能使全部或大部分构件,或者加工基准面与重要的加工面处于同

材料连接原理复习题

材料连接原理复习题 1、试简述焊条的工艺性能? 焊接电弧的稳定性;焊缝成型;各种位置焊接的适应性;飞溅;脱渣性;焊条熔化速度;焊条药皮发红;焊接烟尘。 2、试简述低氢焊条熔敷金属含氢量低的原因? (1)药皮中不含有机物,清除了一个主要氢源 (2)药皮中加入了大量的造气剂、CaCO3、降低了PH2 3)CaF2的去氢作用 (4)焊条的烘干温度高 3、试简述不锈钢焊条药皮发红的原因?有什么解决措施? 原因:不锈钢焊芯电阻大,焊条熔化系数小造成焊条熔化时间长,且产生的电阻热量大,使焊条温度升高而导致药皮发红 措施:调整焊条药皮配方,使焊条金属由短路过渡转为细颗粒过渡,提高焊条的熔化系数,减少电阻热以降低焊条的表面温度。 4、CO2焊接低合金钢一般选用何种焊丝?试分析其原因? 5、试分析说明钛钙型(J422)焊条与碱性低氢型(J507)焊条,在使用工艺性和焊缝力学性能方面有哪些差别? 其他工艺性能如全位置焊接性,融化系数等差别不大 机械性能对比: 钛钙型(J422) (1)S、P、N控制较差,冷脆性、热裂纹倾向大 (2)【O】高,氧化夹杂多,韧性低 (3)【H】高,抗冷裂能力差

碱性低氢型(J507) (1)杂质S、P、N低 (2)【O】低,氧化夹杂少 (3)【H】低 故低氢型焊条的塑性,韧性及抗裂性较酸性的钛钙型大大提高,但其焊接工艺性能较差,对于铁锈,油污,水份等很敏感。 6、熔合比的表达式和影响因素? 7、直流正接为何比直流反接时焊缝金属含氢量高? 8、简述氮对低碳合金钢焊缝金属性能的影响? 1、N引起焊缝金属时效脆化,使焊缝金属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尤其是低温韧性; 2、使焊缝金属产生时效脆化。 3、促使焊缝产生氮气孔; 4、N有时是有益的,但必须有弥散强化元素存在并在正火条件下使用。 9、试简述氢对结构钢焊接质量的影响? 氢脆;白点;气孔;冷裂纹;组织变化。 10、试简述氧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1)影响焊缝机械性能:塑性、韧性下降;引起热能、冷脆,时效硬化; (2)影响焊缝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如降低导电性、导磁性、耐蚀性等; (3)形成CO气孔; (4)造成飞溅,影响焊接过程的稳定性; (5)焊接过程中导致合金元素的氧化损失将恶化焊接性能; (6)氧在特殊情况下是有益的,如为了改善电弧特性。降低焊缝金属中的含氢量等。11、为什么碱性焊条对铁锈和氧化皮的敏感性大?而碱性焊条焊缝含氢量比酸性焊条低? 12、用某两种焊条焊接,焊条中含硫量相同。为什么焊后渣为碱性的焊缝含硫量小于渣为酸性的焊缝含硫量?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 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10. 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和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其中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太结构,而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所谓的热力学条件是指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过程才能自发进行。热力学条件只预言了过程的可能性,至于过程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动力学条件的实质是考虑阻力。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取决于何者起支配作用。如果热力学推动力起支配作用,则阻力并不大,材料最终得到稳态结构。从原则上讲,亚稳态结构有可能向稳态结构转变,以达到能量的最低状态,但这一转变必须在原子有足够活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而常温下的这种转变很难进行,因此亚稳态结构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32)与[236]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2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解:(1)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集答案

2?顺序凝固和同时凝固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保证铸件质量,通常顺序凝固适 合于( D ),而同时凝固适合于( B A .吸气倾向大的铸造合金; B .产生变形和裂纹倾向大的铸造合金; C.流动性差的铸造合金; D ?产生缩孔倾向大的铸造合金。 3 ?铸造应力过大将导致铸件产生变形或裂纹。消除铸件中残余应力的方法是 ( D );消除铸件中机械应力的方法是( C )o A .采用同时凝固原则; B ?提高型、芯砂的退让性; C.及时落砂; D .去应力 退火。 4.合金的铸造性能主要是指合金的( B )。 C )和( G )。 作业 2 铸造工艺基础 2-1 判断题(正确的画0,错误的画X ) 1 .浇注温度是影响铸造合金充型能力和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浇注温度有 利于获得 形状完整、 轮廓清晰、 薄而复杂的铸件。 因此, 浇注温度越高越好。 (X ) 2.合金收缩经历三个阶段。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 的基本原 因,而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主要原因。 ( 0 ) 3.结晶温度范围的大小对合金结晶过程有重要影响。铸造生产都希望采用结晶 温度范围 小的合金或共晶成分合金, 原因是这些合金的流动性好, 且易形成集中缩孔, 从而可以通过设置冒口,将缩孔转移到冒口中,得到合格的铸件。 4 .为了防止铸件产生裂纹,在零件设计时,力求壁厚均匀;在合金成分上应严 格限制 钢和铸铁中的硫、磷含量;在工艺上应提高型砂及型芯砂的退让性。 5.铸造合金的充型能力主要取决于合金的流动性、浇注条件和铸型性质。所以 当 合金的成分和铸件结构一定时;控制合金充型能力的唯一因素是浇注温度。 6.铸造合金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分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共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O ) O ) (X) 晶成分合金由于在恒温下凝固, 即开始凝固温度等于凝固终止温度, 结晶温度范围为 零。因此,共晶成分合金不产生凝固收缩,只产生液态收缩和固态收缩,具有很好的 铸造性能。 7.气孔是气体在铸件内形成的孔洞。气孔不仅降低了铸件的力学性能,而且还 降低了 铸件的气密性。 8.采用顺序凝固原则,可以防止铸件产生缩孔缺陷,但它也增加了造型的复杂 程度,并 耗费许多合金液体,同时增大了铸件产生变形、裂纹的倾向。 (X) O ) O ) 2- 2 选择题 1 .为了防止铸件产生浇不 足、 A .减弱铸型的冷却能力; 冷隔等缺陷,可以采用的措施有( B .增加铸型的直浇口高度; D . A 、B 和 C ; E . A 和 C o )。

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答案 2-1略。 2-2(1)一晶面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a、3b、6c,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2)一晶面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3、b/2、c,求出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h:k:l==3:2:1,∴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321); (2)h:k:l=3:2:1,∴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321)。 2-3在立方晶系晶胞中画出下列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001)与[],(111)与[],()与[111],()与[236],(257)与[],(123)与[],(102),(),(),[110],[],[] 答:

2-4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答: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定量:晶胞参数。 2-5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中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答:晶体中的键合作用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键和氢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共价键的特点是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金属键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的共价键,结合力是离子间的静电库仑力。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分子力很弱。氢键是两个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相结合形成的键,具有饱和性。 2-6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答:等径球最紧密堆积有六方和面心立方紧密堆积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2-7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 答: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n个八面体空隙、2n个四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体进行紧密堆积时,可以看成由大球按等径球体紧密堆积后,小球按其大小分别填充到其空隙中,稍大的小球填充八面体空隙,稍小的小球填充四面体空隙,形成不等径球体紧密堆积。 2-8写出面心立方格子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上所有结点的坐标。 答:面心立方格子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上所有结点为:(000)、(001)(100)(101)(110)(010)(011)(111)(0)(0)(0)(1)(1)(1)。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答案_第2版_施江澜_赵占西主编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答案_第2版_施江澜_赵占西主编 第一章金属液体成型 1。液态合金的填充能力是多少?它与合金的流动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同化学成分的合金有不同的流动性?为什么铸钢的填充能力比铸铁差? ①液态合金的填充能力是指液态合金填充型腔并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完整的高质量铸件的能力 ②流动性好,合金熔体充型能力强,容易获得尺寸准确、外观完整的铸件如果流动性不好,填充能力差,铸件容易出现冷隔、气孔等缺陷。不同成分的 ③合金具有不同的结晶特征。共晶合金的流动性最好,其次是纯金属,最后是固溶体合金 ④与铸钢相比,铸铁更接近共晶成分,结晶温度范围更小,流动性更好。2.既然提高浇注温度可以提高液态合金的填充能力,为什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呢?铸造温度过高( )会增加合金的收缩率,增加空气吸力,并导致严重氧化。相反,铸件容易出现缺陷,如缩孔、缩松、粘砂、夹杂物等。 3。缩孔和气孔的存在会减小铸件的有效承载面积,并引起应力集中,导致铸件的力学性能下降。缩孔 大且集中,容易发现。它可以通过特定的工艺从铸件主体上移除。缩孔较小且分散,多多少少存在于铸件中。对于普通铸件来说,它通常不被视为缺陷,只有当铸件具有高气密性时,才可以防止它液态合

金填充型腔后,如果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的量没有得到补充,在铸件的最终凝固部分将形成一些型腔。大而集中的空洞变成了缩孔,而小而分散的空洞被称为缩孔 的不足之处是砂类充填不充分。冷绝缘是指在施加一定的力之后,铸造工件出现裂纹或断裂,并且氧化物夹杂出现在断裂表面或没有熔合在一起。 出风口的作用是在铸造过程中排出型腔内的气体,防止铸件产生气孔,便于观察铸件情况。冒口是附加在铸件顶部或侧面的辅助部件,以避免铸造缺陷。在 分步凝固过程中,其横截面上的固相和液相被边界线清楚地分开。在定向凝固中,熔融合金根据所需的晶体取向在与热流相反的方向上凝固。 5。定向凝固的原理是将冒口放置在铸件可能出现缩孔的厚而大的部分,同时采用其他技术措施,从铸件远离冒口的部分到冒口建立逐渐增加的温度梯度,从而实现从远离冒口的部分如冒口方向的顺序凝固。 铸件相邻零件或铸件凝固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相同或相似,甚至同时完成凝固过程,顺序和方向没有明显区别,称为同步凝固 定向凝固主要用于大体积收缩的合金,如铸钢、球墨铸铁等。同时,凝固适用于凝固收缩小的合金和壁厚均匀、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铸件,但对致密性要求不高。6.不均匀冷却使得铸件的慢冷却部分拉伸,而快冷却部分压缩。零件向下弯曲。手动建模和机器建模的优缺点是

材料连接原理

1.试简述焊条的工艺性能? 焊接电弧的稳定性;焊缝成型;各种位置焊接的适应性;飞溅;脱渣性;焊条熔化速度;焊条药皮发红;焊接烟尘。 2.试简述药芯焊丝的特性? (1) 熔敷速度快,因而生产效率高; (2) 飞溅小; (3) 调整熔敷金属成分方面; (4) 综合成本低。 3.试简述低氢焊条熔敷金属含氢量低的原因? (1)药皮中不含有机物,清除了一个主要氢源; (2)药皮中加入了大量的造气剂CaCO3、降低了PH2; (3)CaF2的去氢作用; (4)焊条的烘干温度高。 4.试简述不锈钢焊条药皮发红的原因?有什么解决措施? 药皮发红的原因:不锈钢寒心电阻大,焊条融化系数小造成焊条融化时间长,且产生的电阻热量大,使焊条温度升高而导致药皮发红。 解决措施:调整焊条药皮配方,使焊条金属由短路过渡转化为细颗粒过渡,提高焊条的融化系数,减少电阻热以降低焊条的表面升温。 5.CO2焊接低合金钢一般选用何种焊丝?试分析其原因? 答:应选用Si、Mn等脱氧元素含量较高的焊丝,常用的如:H08Mn2SiA。 (1)C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一方面使焊丝中有益的合金元素烧损,另一方面使熔池中【FeO】含量升高。 (2)如焊丝中不含脱氧元素或含量较低,导致脱氧不足,熔池结晶后极易产生CO气孔。(3)按一定比例同时加入Mn、Si联合脱氧,效果较好。 6.试分析说明钛钙型(J422)焊条与碱性低氢型(J507)焊条,在使用工艺性和焊缝力学性能方面有哪些差别? 其他工艺性能如全位置焊接性,融化系数等差别不大 机械性能对比: 钛钙型(J422) (1)S、P、N控制较差,冷脆性、热裂纹倾向大 (2)【O】高,氧化夹杂多,韧性低 (3)【H】高,抗冷裂能力差 碱性低氢型(J5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