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第一篇: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课题: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三、练习。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3.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让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准备:1.PPT2.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到升和毫升的场景,如倒饮料、洗澡、浇花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使用到什么单位。
二、知识点讲解1.升的概念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升等于1000毫升。
2.毫升的概念毫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毫升等于1千分之1升。
3.如何测量升和毫升可以使用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进行测量。
4.如何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进行换算。
方法一:升和毫升的换算公式1升 = 1000毫升例如:5升= 5×1000毫升 = 5000毫升方法二:升和毫升的换算图示通过图示展示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三、示范演练1.让学生自行测量一些液体,如水、饮料等,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换算,如5升等于多少毫升,500毫升等于多少升等。
四、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如倒饮料、浇花等。
五、课堂总结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总结出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将家中的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并记录下使用的液体及数量。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演示,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学生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换算,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教案
小学数学新版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版四年级上册一、升和毫升升和毫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由生活经验到了解容量概念、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会用测量工具测量水杯的容量,能读出包装盒上的液体容量。
3、积极参与比较、测量等实践活动,体会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教学难点: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引出喝水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完全不同的杯子,并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让学生观察讨论。
二、自主探究教师提出小组合作“玩水”实验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想办法,检验自己的估计。
并指导学生注意安全。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思考比较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1.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交流不同方法。
2.介绍容量的概念。
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的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3.认识升和毫升。
教师拿出两个高度一样、装的饮料高度一样、粗细不同的瓶子。
先让学生观察、交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把瓶子包装撕下,问:怎样比较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最后找学生演示。
4.认识量筒和量杯教师提问: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饮料的多少?引出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初步了解各种测量工具。
5.认识升和毫升及字母表示。
在认识测量工具的基础上介绍升和毫升,引导启发学生说,教师总结并板书。
6.启发学生举出其他用升和毫升作计量单位的例子。
四、实际测量把学生分为两部分,分别实际测量粉杯子和白杯子的容量。
五、训练巩固学生动手测量50mL水,教具充分,可小组进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以及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对于新的计量单位,他们愿意去探索、去尝试。
但同时,学生对于体积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难点: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杯、水桶等,用于展示体积单位的大小。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如加水、倒水等,引导学生关注体积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单位是什么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际物品,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使学生对升和毫升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用水杯、水桶等进行倒水、加水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升与毫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升与毫升》教学目标1.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能够相互转换。
2.掌握升与毫升的分别计量方法,实现口算和笔算,在应用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升与毫升的概念和相互转换。
•升与毫升的计量方法。
教学难点•升与毫升的相互转换。
•对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活动一:认识升和毫升在单元开始,先让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概念,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瓶子上的标识来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询问学生这些标识的意义以及他们有什么区别。
活动二:升与毫升的转换1. 写出100毫升等于多少升?先让学生明确100毫升是毫升的基本单位,那么需要将其转换成升。
引导学生思考1升等于多少毫升?由此对100毫升进行换算。
100毫升等于0.1升,提醒学生:在需要将毫升转换成升时,需要将其除以1000。
2. 写出400毫升等于多少升多少毫升?此时需要将400毫升先转换成升,再将余数转换成毫升。
同样引导学生先思考1升等于多少毫升,然后将400毫升除以1000得到0.4升,那么剩下的0.4升-0.4=0毫升。
3. 日常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日常中使用到的升和毫升,如饮料的包装、沐浴露的使用量等,以及他们如何进行转换,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三:口算和笔算练习让学生在口算和笔算的练习中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加强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四:综合运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小明想要搬运一桶水,桶的容量为5升,但他只有一个容量为1升的水杯,问小明最少需要用多少杯水才能将桶装满?实施步骤1.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练习口算和笔算。
3.活动四中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
4.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深入理解了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了相互转换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
同时,本单元还加强了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感受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计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升和毫升的认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这两个单位在生活中不如千克、克等单位那么常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操作,增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如水杯、饮料瓶等,标明它们的容量。
2.准备一些关于升和毫升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些饮料瓶、水杯等容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容量标识,引出升和毫升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毫升》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量杯、量筒和液体。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准确地测量出100毫升的液体?如何将1升水分成10个100毫升?
3.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加深对毫升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如讨论毫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后作业,巩固成果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内容包括:
-填空题:1升等于多少毫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选择题:以下哪个容器的容量是200毫升?
-应用题:一瓶饮料容量为500毫升,小明喝了一半,还剩下多少毫升?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强调注意事项。
3.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毫升与升、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毫升的概念,建立毫升与升、立方厘米之间的联系。
2.学会使用量杯、量筒等工具进行液体的测量,并能准确读取毫升数。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升和毫升的认识,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升和毫升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体积观念。
2.使学生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建立1升、1毫升的体积观念。
2.教学难点: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以及换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过长度单位,也学过质量单位,那么,你们知道体积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单位——升和毫升。
2.认识升(1)观察实物,感知1升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1升的容器,看看它有什么特点?谁能上来演示一下1升有多大?生1:这个容器是一个立方体,边长为1分米。
生2:我可以用手比划一下,1升大概有这么大。
(2)建立1升的体积观念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水杯,看看它装满水后,体积是不是1升?生:不是,我的水杯装满水后,体积比1升小。
师: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是不是1升呢?生:我们可以用尺子量一下物体的长、宽、高,然后计算体积。
(3)练习判断师:下面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物体的体积是不是1升?(出示课件:1升的立方体、1升的圆柱体、1升的长方体)3.认识毫升(1)观察实物,感知1毫升师: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毫升。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1毫升的容器,看看它有什么特点?谁能上来演示一下1毫升有多大?生1:这个容器很小,像一颗药片。
生2:我可以用手指甲比划一下,1毫升大概有这么大。
(2)建立1毫升的体积观念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水杯,看看它装满水后,体积是不是1毫升?生:不是,我的水杯装满水后,体积比1毫升大。
师: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是不是1毫升呢?生:我们可以用尺子量一下物体的长、宽、高,然后计算体积。
(3)练习判断师:下面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物体的体积是不是1毫升?(出示课件:1毫升的立方体、1毫升的圆柱体、1毫升的长方体)4.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升和毫升,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生:1升等于1000毫升。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升和毫升1-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升和毫升1-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
2. 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3. 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与毫升的概念及换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进而引出容积单位的学习。
2. 学习新课(1)认识升和毫升通过展示实物(如水杯、瓶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和毫升的大小,然后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
(2)升与毫升的换算讲解1升等于1000毫升的关系,并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进行解答,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并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本教案遵循了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实践与探究,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升和毫升的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升与毫升的换算升与毫升的换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1升等于1000毫升的关系。
这个换算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容积单位相关知识的前提。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升与毫升的概念在讲解升与毫升的换算之前,教师需要先让学生明确升和毫升的定义。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的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升和毫升》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并初步学会用升和毫升作单位计量液体的容量。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如米、厘米、千克等,但大多数学生对于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还比较陌生。
因此,本课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升”和“毫升”的直观感受。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并初步学会用升和毫升作单位计量液体的容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并初步学会用升和毫升作单位计量液体的容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对“升”和“毫升”的直观感受。
五、教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具:1. 课件:用于展示课程内容、提供示范和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2. 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容量。
3. 水:用于实验操作。
4. 教学图片:用于展示不同容量的容器和液体的计量单位。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问:“你们平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容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些容器都有什么作用呢?”由此引出容器的容量问题。
2. 新课学习: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教师首先介绍这两个单位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通过示范将不同容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容量大小。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用升或毫升作单位的容器?”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如水杯、饮料瓶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容积单位的大小和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展示实物:教师准备一些水杯和饮料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常用的容积单位。
1.3.2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容积单位的大小和应用,如一杯水通常是多少升或毫升。
1.3.3 总结: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指出它们是常用的容积单位。
第二章:升和毫升的换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1升= 1000毫升。
举例说明换算关系的应用。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换算关系:教师讲解1升等于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
2.3.2 举例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瓶饮料是500毫升,让学生计算它是多少升。
2.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其他换算问题。
第三章:升和毫升的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
演示如何准确测量和记录液体体积。
3.3 教学步骤:3.3.1 讲解量筒使用:教师讲解量筒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3.2 演示测量: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量筒准确测量液体体积。
3.3.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并记录数据。
第四章:升和毫升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举例说明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步骤:4.3.1 举例讲解:教师讲解一些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时选择合适的容量。
4.3.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需要使用升和毫升解决的问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升与毫升》教案1
单元教学总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正反打印。
每课重新起页。
教学后记每周至少一篇。
独立备课时的困惑
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手写)
课题
认识升
课时续数
独立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后的修改
及提优补差措施(手写)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页,例1、例2和“试一试”,第3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容量的概念,感受1升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矿泉水瓶,水杯,水壶
教学设计
一、初步感知
1.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些饮料瓶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
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
出示例2情境图,提问:观察这里的一幅图,想想这些瓶、罐或桶分别是用来装什么的?水、油、饮料等物体都是液体,计量这些液体都是用什么做单位的?
提问:你在哪里还见过“升”?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来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来表示。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介绍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并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两个单位的大小。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应用这两个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但是对于容积单位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应用这两个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应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和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教具、换算表、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瓶水、一个杯子、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瓶水,提问学生:“这瓶水有多少升?有多少毫升?”引发学生对容积单位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升和毫升的实物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同时,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的认识 苏教版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时升和毫升的认识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2.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2. 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升和毫升的量杯、量筒等实验器材。
3.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实例,如:饮料瓶、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容积单位。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的认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意义。
2.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和毫升的大小。
3. 引导学生观察量杯、量筒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刻度表示的意义。
三、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1升=1000毫升。
2.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换算。
3. 讲解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测量。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给学生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评,共同进步。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容积可以用升和毫升表示?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七、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升和毫升的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对升和毫升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课堂练习和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五篇范例)
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五篇范例)第一篇: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奉教院附小教学内容:P26—27,毫升和升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操作,认识毫升和升,并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2、知道可以使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的多少,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
3、在初步形成毫升、升实际多少的表象基础上,能与生活中的常见实物建立联系,正确运用单位。
教学重点:1、认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教学难点:毫升和升的测量与估计。
教学关键: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感受升与毫升的实际意义及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量杯, 250ml茶杯,水若干升,滴管,10ml20ml针筒若干支,饮料1升装若干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水壶:这两个水壶哪一个能盛的水比较多?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壶:观察这两个水壶,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2、提问:你知道哪种量多?怎样才能比较这两种容量呢?小结: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确定的单位——毫升来计量液体的多少。
(板书:毫升)3、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和“升”。
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像毫升这样计量液体多少的单位还有什么?(板书:升)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毫升和升来做单位。
可以用字母ml和l表示。
Ml和l来自于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毫升和升的知识齐读(板书:毫升和升的认识(一))(说明:毫升与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先让学生明确比较液体的多少时可以统一容器的大小,但要具体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大小时要使用统一单位)二、感知毫升 1、1毫升到底有多少呢?用滴管吸1毫升水,滴入量筒中,看一看1毫升水有几滴?2、观察量筒中的1毫升怎么样?那10毫升水在量筒中会到什么位置呢?(用笔作记号)3、猜一猜:一小瓶眼药水有多少毫升?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容量大约是10毫升?同学们都收集了一些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谁来向大家展示一下。
升与毫升教学设计
升与毫升教学设计《升和毫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认识“升”和“毫升”,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获得愉快的学习数学的活动经验。
重点: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
难点:正确读取量杯、量筒中液体的多少,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课型:新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式量筒和量杯、水、水杯。
教学时数:1板书设计:升和毫升升———L毫升——mL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数学家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课前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一:生活中的初步感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在生活中去寻找装液体的包装瓶或包装袋,看一看包装袋上的净含量,然后用自己的话试着描述出来。
(学生找到的物品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家的醋瓶上标有480ml,我家的酱油瓶上是450ml,花生油桶的净含量是5升;洗发露瓶上是750毫升,可口可乐饮料一瓶装600毫升,娃哈哈矿泉水一瓶装596mL的水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寻找标有升或毫升的物品,感受到升和毫升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提前对它们进行整体感知,使学生的思维能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中。
】课前尝试小研究二:感知容量。
(1)请认真比较至少两种以上的液体包装瓶或包装袋上面标注的净含量,看一看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在学生观察、认识这些标有升和毫升的物品后,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里面装的都是液体,液体都可以用升和毫升做单位;不同点:有的容器大装的多,有的容器小盛的少。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到:容器的容量有大小。
(2)一个大的饮料瓶里装了很少的水,一个小的饮料瓶里装了比较多的水,问:哪个饮料瓶里装的水多?哪个饮料瓶的容量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
四年级数学上册《毫升与升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体积、面积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容量单位毫升与升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然而,由于学生在此前学习中对于容积单位的认识较为有限,对于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毫升与升的知识。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毫升与升的认识”相关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45页的练习题第1、2、3题,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并注意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和评价能力。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准备充足的量杯、量筒等实验器材,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收集与毫升与升相关的实物,如饮料瓶、洗手液等,让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容积单位的认识。
3.运用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有关毫升与升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升和毫升第二课时教案:使用注射器探究毫升的精确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升和毫升第二课时教案:使用注射器探究毫升的精确度使用注射器探究毫升的精确度一、教学目标通过使用注射器来探究毫升的精确度,让学生对毫升单位有一个更直观的认知和理解,能正确使用毫升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毫升的概念及计量方法。
2.如何使用注射器探究毫升的精确度。
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2.教具:注射器、玻璃杯、白纸、笔四、教学步骤1.引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以下两个问题:1. 为什么要使用毫升单位?2. 如何使用注射器来探究毫升的精确度?让学生思考,有疑惑可以提出来。
2.概念阐述(1)引入毫升概念老师让学生观察注射器和玻璃杯,并询问学生:注射器可以帮我们量多少毫升的水?而玻璃杯呢?引导学生认识注射器和玻璃杯的容积单位是不同的,介绍毫升的概念。
并让学生归纳得出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1ml=1cm³),并写在黑板上。
(2)关于毫升的计量方法老师向学生展示注射器,并让学生自己操作注射器测量不同数量毫升的水,并让学生记录下每次的数值。
引导学生通过注射器来了解毫升的计量方法,将这些做法归纳记录在黑板上。
(3)毫升运用方面的知识老师清楚地告诉学生,学好毫升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测量水的体积、汽车的油量等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意义。
3.实验操作老师给每位学生发放玻璃杯,并在玻璃杯上标出一些刻度:5毫升、10毫升、15毫升等等,并放上白纸,方便学生观察。
让学生操作注射器,探究毫升的精确度,并将测量出来的数值记录在白纸上。
4.思考总结当所有学生完成探究后,老师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交流和比较测量结果。
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何使用毫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次探究以注射器为教学资源,其探究效果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对毫升知识的认识。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交流,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下一步进行相关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升与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升与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物体容量的直观感受能力以及单位换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与测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2.教学难点:在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容量”的概念,并进行复习。
教师可通过出示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感知不同容量的物体,并讨论一些常见的容量单位。
2.概念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解释其含义。
与学生互动探讨,如何通过升与毫升来描述物体的容量大小。
3.实际测量(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
教师提供一系列不同容量的容器和水杯,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容器,用毫升和升对容量进行测量。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彼此交流并讨论自己测量容量时所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并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指导他们进行正确思考和总结。
5.换算练习(2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换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和练习。
例如:“将3升换算成毫升是多少?”“将500毫升换算成升是多少?”等等。
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调整练习题的难易程度。
6.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与毫升的概念进行解答和分析,如“小明家里每天要饮用500毫升的水,他家有一桶水,容量为5升,这桶水够他家饮用多少天?”等等。
7.总结与小结(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并提醒学生掌握好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周围同学分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情境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如水杯、可乐瓶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大小。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观察,激发学生的直观感知。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容积单位的认识。
第二章:升和毫升的定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算。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应用。
第三章:升和毫升的换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3.2 教学内容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则,包括1升等于1000毫升等。
引导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
3.3 教学方法提供换算表格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练习和讲解。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如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
引导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如厨房烹饪、饮料分配等。
4.3 教学方法提供实践活动指导,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鼓励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问题解决过程。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升和毫升的定义、换算和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分享对升和毫升的理解和运用。
5.3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第六章: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b5E2RGbCAP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获得
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升和毫升,初步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量杯和量筒、两个杯子、水槽、饮料、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水杯、水槽、量筒和量杯。
p1EanqFDPw
教学过程:
、仓假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两个(粗细大小不同)的杯子,里面装满饮料。
师:“今天聪聪和亮亮用这两个杯子每人喝满满一杯饮料,同学们猜一猜谁喝得多?说说你的判断理
,r . ”
由。
” DXDiTa9E3d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1:亮亮用的杯子高,他喝的多一些。
学生2:不对,聪聪喝的多一些,他的杯子虽然矮,但它粗一些。
…….)
2、师:“这两个杯子不像人一个较高但很瘦的人和一个较矮但较胖的人比体重一样,我们仅凭高矮或胖瘦是不能直接比出来的。
该怎么办呢?” RTCrpUDGiT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感知容积的意义。
(1)小组活动,利用手中的工具比较谁喝的饮料多。
学生活动
(2)交流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边说边演示。
)
教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哪个杯子装的饮料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2、认识量杯和量筒
师:“要想精确测量饮料的多少,可以用量杯和量筒进行测量。
”
(1)教师拿出量杯和量筒让学生观察。
仔细观察,你在量筒和量杯的表面发现了什么?
(学生1有刻度线。
学生2:有数字。
学生3:单位,我认识升和毫升。
…….)
师:对,升和毫升是计量液体多少的单位,如计量水、汽油、饮料、药水等,这两
个单位可以用字母“I”和“ ml”表示。
5PCzVD7HxA
( 2)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读一读刻度。
在量筒上找一找,哪一刻度线是1毫升的高度,在量筒上找一找,哪一刻度线是1升的高度,jLBHrnAILg
( 3)感受1毫升的水有多少。
学生向量筒或量杯中导入1毫升的水或饮料。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学生畅所欲言。
( 4)用量杯测量两个杯子中饮料的多少。
(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读出两个杯子中的饮料液面所在的刻度,并把读出的数写在黑板上。
xHAQX74J0X
5)感受1 升的水有多少。
教师拿出1 升的量杯,请学生到满水,亲身感受1
升水的多少。
教师拿出 1 升的饮料。
LDAYtRyKfE
师:“ 1 升的饮料一口气喝的完吗?请你们把这些饮料倒入杯子,四个小朋友分着喝一喝。
感觉怎么样?”
(学生能在品尝饮料的过程中感受一升的多少,亲身体会,加深理解。
)
三、巩固提升。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独立完成看图填空。
”(这道题比较简单,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
)
2、教师拿出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装满水,让学生测量出它们的容量。
(学生对这道题非常感兴趣,都抢着到前面做试验。
这个试验,一方面强化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读量桶和量杯上的刻度。
)Zzz6ZB2Ltk
3、用合适的单位填空。
1 大瓶饮料是否1.8() 1 盒牛奶是120()
1 瓶眼药水是5()
1 袋洗衣粉重
3、教师出示两个杯子,杯子里装的水有多有少。
师:“怎样
500( )
能使两个杯子的水同
样多?看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 学生发言,并到前面来演示。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
)dvzfvkwMI1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是:“真解渴,我们认识了升和毫升,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升和毫升”做单位?这些物品的容量是多少?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交流。
“ rqyn14ZNXI
五、板书设计。
1、认识升和毫升
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毫升(Ml )——比较小的单位
升(L)——比较大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