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名人故事:思想太丰富了_150字
有关思考的名人故事
![有关思考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0da25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d.png)
有关思考的名人故事有许多关于思考的名人故事,其中一些包括:1.爱因斯坦的思考故事: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思考方式非常独特。
据说,他经常在思考问题时进行长时间地散步,以帮助他理清思路。
有一次,他在街上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以至于他走了很长时间,后来才发现自己走丢了。
2.达·芬奇的思考故事: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和发明家,他的思考方式非常广泛。
据说,他经常在笔记本上涂鸦,记录下他的想法和观察。
这些笔记包括对科学、艺术、自然等多个领域的思考和探索。
3.牛顿的思考故事: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考方式非常严谨和系统。
据说,他经常在思考问题时进行实验和观察,以帮助他理清思路。
有一次,他在思考地球的重力问题时,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给了他启示,最终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托马斯·爱迪生的思考故事: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的思考方式非常积极和坚韧。
据说,他经常在思考问题时进行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有一次,他在发明电灯泡的过程中,失败了上千次,但他从未放弃过,最终他成功发明了电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
5.约翰·冯·诺依曼的思考故事:冯·诺依曼是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考方式非常深入和全面。
据说,他经常在思考问题时采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以帮助他理清思路。
有一次,他在思考如何改进计算机的设计时,他采用了二进制数系统和程序内存的概念,最终导致了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需要有一种开放和多角度的态度,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同时,思考也需要有一种专注和聚焦的精神,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突破和进步。
名人故事150字左右多篇
![名人故事150字左右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9d5fe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3.png)
名人故事150字左右多篇传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他出生在公元前384年的雅典,生活在公元前322年。
他在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其中包括哲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和医学。
他最重要的著作包括《原则》、《里德河谈社会学》和《元素》等。
他也是古希腊先知,他被称为“万物之父”,因为他认为一切都是由两种基本物质 -气体和无形的空气组成的。
他的古典哲学在今天仍然受到广泛的尊重。
古罗马的凯撒:凯撒的冒险生涯为罗马带来了伟大的荣誉。
凯撒出生在公元前100年的罗马,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
他曾出使伊朗,在征服这个国家的过程中,他的表现非凡。
凯撒曾在城市安卡拉抵抗数量庞大的古代波斯人,他带领罗马人斩获胜利,攻克了古波斯。
他也成功地度过了罗马帝国解体危机,把国家安全地拯救出来,并且在政治上创建了一个新时代,使罗马变得更加强大。
古中国的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生活在公元前479年,他的学说对中国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其他地方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思想代表着中国文明的核心,被誉为“老子”,而他自己也被称为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包括“爱护共处”和“仁义”。
他还极力支持公正,重视道德和教育。
文章二:英国的威廉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的英国,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和演员。
他以其精彩的作品而闻名,其中有剧作《哈姆雷特》、《奥赛罗》、《釜山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他的剧作包含着深刻的心理解析,为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些治疗的思想,他的诗歌中透露出深沉的思想,抒发出来的情感和激情,令人难以忘怀。
他的作品在欧洲文明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
欧洲的爱迪生:爱迪生,出生于1847年,是一位美国发明家、生产商和社会改革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创新者。
他最著名的发明是灯泡,他还发明了电动车、电视机等,并创建了爱迪生公司,曾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中华名人小故事(茅盾的文学创作)
![中华名人小故事(茅盾的文学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53c106a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d.png)
中华名人小故事(茅盾的文学创作)
篇二十七:茅盾的文学创作
茅盾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文化名人,他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动者”。
茅盾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以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
茅盾年轻时就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他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通过小说和短篇故事等形式揭示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扭曲。
他的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哲理思考,体现了他对社会正义和人的尊严的关怀。
茅盾的文学创作不仅具有思想深度,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以普通人的视角,用朴实、真实的语言描述了社会的种种不平等和人性的种种面貌。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的善良和美好的追求,以及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责任感。
茅盾的作品在中国文学界和读者中广泛流传,他的艺术成就被广泛认可和赞扬。
他的文学创作为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文学家名人故事精选七篇
![文学家名人故事精选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b0a13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a.png)
文学家名人故事精选七篇文学家名人故事(精选篇1)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非常珍惜时间。
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空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鲁迅还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
在北京时,他的卧室兼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集录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句诗,上联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心里焦急),下联为“恐鹈鹕之先鸣”(怕的是一年又去,报春的杜鹃又早早啼叫)。
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鲁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用这朝夕相处的对联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紧时间。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学家名人故事(精选篇2)都快8岁了,他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算得一塌糊涂。
父亲把墙根下玩打石头的他拽起来,给了他一个书包说,上学去吧。
父母一天到晚想着他能有一个正经营生。
有一年秋天,他蘸着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围墙上画了一个四角的亭子,几棵高树,还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
邻居说,这孩子画得不赖,将来当个画匠吧。
他以为,他将来能当走村串户的画匠了,就有意无意地留心看画匠干活。
那年,有一个人给他大舅家画墙围子,也画了一处山水,还题了“桂林山水贾天下”的字,他明知道那个“贾”字错了,但没敢讲出来。
就在他还不能确定是否能当画匠的时候,父母又发现了他的另一个“长处”。
有一次他和隔壁春四家的小子,剪下许多猫猫狗狗的纸样,拿着手电钻进鸡窝里“放电影”。
在浪费了好几节电池之后,父亲去公社找放映队的人,看能不能给他找下一个营生,哪怕打打杂,抱抱片子什么的都可以。
古人勤于思考故事
![古人勤于思考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a3ad0c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0.png)
古人勤于思考故事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
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古人勤于思考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人勤于思考故事篇一:徐文长聪明、机智的小故事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
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
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
”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
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徐文长到舅舅家做客,半晌才端出一盘菜,却只一鸡蛋,舅舅说:文长啊,真是不好意思,你来的真不巧,要是晚来三个月,这个鸡蛋就是一碗鲜的鸡汤了。
徐文长笑道:啊,真是难为你了。
一日,徐文长复请舅舅,半晌,端出一盘竹片,对舅舅说:舅舅啊,真是不好意思,你来的真不巧,要是早来三个月,这盘竹片就是一碗鲜美的竹笋了。
张三李四拜访徐文长,张三暗将徐文长拉到一边说:文长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的叫三声,我今天就请客吃饭。
徐文长笑道:“此事极易”。
徐文长将张三李四带到一片西瓜地中,徐文长手指瓜田对李四说:“李兄啊,你看这一片葫芦长的多好啊。
聪明的小韩愈故事
![聪明的小韩愈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f2d8a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7.png)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关于他小时候的一个聪明故事:据说,韩愈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晚上读书只能借助月光。
有一天晚上,他读书读得太入迷,以至于蜡烛烧完了他都没有发现。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夜深人静,周围一片漆黑。
但是,韩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读书,他想出了一个聪明的主意。
他找来一个大盆,里面装满了水,然后放在月光下。
由于水的反射作用,月光被投射到了盆子里,形成了一个明亮的光斑。
韩愈就借着这个光斑继续读书,直到天亮。
这个故事表现了韩愈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不仅能够善于利用资源,而且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想出巧妙的解决办法。
这种精神品质对于他日后的成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7篇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81d00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c.png)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7篇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篇1)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
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
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
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篇2)孙康幼的时候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
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
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
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
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
整一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
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
名人巴金的故事
![名人巴金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c6d39e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f.png)
名人巴金的故事范文一:《巴金的故事》巴金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文学家,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和情感。
巴金的人生经历也是一个传奇,他的故事让人们感动和敬佩。
巴金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和教育资源。
但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并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
在他还是一名学生时,他就关注到了革命运动和进步思潮,参加了一些学生组织和活动,积极探究新思想和新文化。
他还曾经到过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接触到了当时的文化界和知识分子,深入了解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
这一段人生经历成为了他日后创作与写作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来源。
巴金晚年生活的故事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在晚年不断地创作和写作,不断地关注和参与社会和文学事业的发展。
他还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忠实地爱护和支持自己的妻子李天命。
他们的婚姻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却充满了真诚、坚持和包容。
巴金和李天命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他晚年生活的一个亮点和动力源泉。
巴金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他的作品和思想,成为了我们今天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思想和文化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巴金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精神,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真理和美好。
要点分析:本文着重介绍了巴金的人生经历和晚年生活的故事,分别从巴金的成长、学习和写作、巴金与妻子的爱情故事等方面展开叙述。
文章用词简练,积极向上,力求表达出巴金的人物特征和精神理念。
范文二:《我与巴金的那些故事》我是一名年轻学生,但我对巴金的作品和生平经历非常的熟悉。
我曾经多次阅读巴金的作品,尤其是《家》、《春》、《秋》等作品,被他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感受所打动和感染。
同时,我也跟随着巴金的脚步,到过他曾经居住的地方,感受着他曾经经历过的生活和文化环境。
我曾经到过巴金曾经居住过的北京和上海等城市,走过巴金曾经走过的街道和小巷,想象着当时的巴金是如何生活和写作的。
周树人文学家的心灵之旅
![周树人文学家的心灵之旅](https://img.taocdn.com/s3/m/147ee7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d.png)
周树人文学家的心灵之旅周树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洞察力,为中国文化贡献了一部宝贵的瑰宝。
本文将从周树人的成长经历、文学成就以及思想影响等方面,探索他的心灵之旅。
一、成长经历周树人于1897年出生在一个农家,他的童年在乡村度过。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这段成长经历为他日后创作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
在十几岁时,周树人进入了国内一所知名学府,开始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在大学期间,他痴迷于文学、哲学和艺术,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
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文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学成就周树人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笔触、深情的描摹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入剖析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阿Q这个平民角色为主线,通过对其生活经历的叙述,展现了社会底层的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
作品中,周树人运用讽刺和自嘲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现实中阶级冲突和人性的虚伪。
《阿Q正传》的出版和影响使周树人成为中国文学领域中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
另一部重要作品是《狂人日记》,这部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历程。
作品中,周树人通过对疯狂与正常的边界模糊的讨论,探讨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社会的种种不完美。
《狂人日记》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思想深度,为周树人赢得了更广泛的声誉。
三、思想影响周树人是一位独立思考者,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因为他的思想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他的作品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种种问题。
通过对农村和底层人民的真实描摹,周树人展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使读者深刻地反思社会现实,并思考如何改变。
周树人的思想深度和文学成就对当代文学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启迪了许多后来的作家和思想家,激发了社会上的改革和进步的需求。
唐朝文学家白居易的历史故事
![唐朝文学家白居易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d8f8b2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2.png)
唐朝文学家白居易的历史故事唐朝时期出现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白居易。
白居易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为您讲述关于唐朝文学家白居易的历史故事。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朝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才华横溢,作品广泛涉及诗、散文和笔记等多个领域。
白居易尤其擅长写情感丰富的诗歌,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
他的很多作品都以其亲身经历和亲近自然的视角展现出唐代社会的风俗人情和政治风云。
白居易是一个十分才情出众的文学家,他早年的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少年时期聪明好学,文思敏捷。
天赋异禀的他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官员。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阴谋和挫折,白居易数次受到贬谪和软禁的惩罚。
这些不幸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并进一步激发了他写作的激情。
白居易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的表达而脍炙人口。
他的诗作通常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在他的笔下,风花雪月、宫廷恩怨和社会动荡都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素材。
他的诗作流畅动人,文字简练,意境深远,常常给人以共鸣和启迪。
白居易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琵琶行》。
这首诗以琵琶女为主角,讲述了她在乱世中的坎坷命运和深情之悲。
这首诗通过琵琶女的悲歌,抒发了白居易对社会动荡和人生苦难的关切之情。
《琵琶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秀丽的诗句,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除了诗歌创作,白居易还以其散文作品而广为人知。
他的散文作品通常以寓言和议论的形式呈现,深入探讨了人生、政治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他的散文语言优美,表达思想精深,经常通过鲜明的对比和富有启发性的比喻来展现其见解。
白居易不仅才华横溢,他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曾多次出任重要的官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在政务之余,还致力于救济贫困和扶持文艺事业。
他的努力为当时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白居易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辛酸。
优秀的名人读书的故事5篇
![优秀的名人读书的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6f828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b.png)
优秀的名人读书的故事5篇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读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名人读书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名人读书的故事1苏洵是宋朝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
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
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
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
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名人读书的故事2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
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
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
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
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
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
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
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
中华名人小故事(白居易的豪情壮志)
![中华名人小故事(白居易的豪情壮志)](https://img.taocdn.com/s3/m/7562bae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9.png)
中华名人小故事(白居易的豪情壮志)
篇三:白居易的豪情壮志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诗鬼”和“词仙”。
他以其洒脱大胆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坛的一颗明星。
白居易年轻时擅长文学,深感时世之变,他希望运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做出贡献。
他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并撰写了许多有关社会和时政的杂文和诗作,直接点出了社会弊病和政治腐败。
他在文学上追求真实和真诚,坚持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尽管白居易多次担任重要的官职,但他并没有因此沾染腐败的气息。
他始终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持斤斤计较的批评他的人们,他从不妥协,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白居易的豪情壮志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的诗作篇幅辽阔,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社会百态和人生哲理。
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人生和爱情的热情,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
白居易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和才华可以改变社会,用文化和思想改变世界。
他的作品和品格成为了后人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古代文化名人文学巨匠的故事
![古代文化名人文学巨匠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32833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2.png)
古代文化名人文学巨匠的故事古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璀璨的时代,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巨匠。
他们用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为您讲述几位古代文化名人文学巨匠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探索他们的传奇人生。
一、曹操——勇武诗人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巨匠。
他以卓越的才能和灵活的战略思维征战沙场,一手创立了魏国,建立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政权。
然而,曹操并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他还是一位娴熟的文人。
他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感悟,豪迈而又凄美。
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等诗篇,表达了他对乱世的慷慨悲壮之情,被后世称为“勇武诗人”。
二、杜甫——诗史之星杜甫是唐朝的文学泰斗,也是中国古代史诗的代表人物。
他以他那感人肺腑的诗歌,深情地揭示了时代的沧桑和人民的疾苦。
生活中的困顿和政治的腐败让杜甫深感无奈和悲凉,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伤感和愤懑。
杜甫的作品中,既有他对乡土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政治命运的憧憬和失望。
他的《月夜忆舍弟》、《登高》等作品成为了传世之作,被后人视为诗史之星。
三、苏东坡——文人豪杰苏东坡,字子瞻,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有“绝世文豪”之称。
他的作品以其鲜明的个性和广泛的主题而著称。
苏东坡的诗文凭借其深刻的思考和灵动的笔触,吸引了大批的读者。
他的作品中,不仅有关于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还有对社会矛盾的思考和政治命运的反思。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赤壁赋》等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四、李清照——词人才女李清照是宋朝时期的女词人,被誉为“词中之神”。
她的作品以其纤细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而著称。
李清照在她的词中表达了对爱情、家园和社会命运的思考与感悟。
她的词语简单而真挚,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她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历程。
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等作品至今被广为传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名人文学巨匠的故事如珍珠一般点缀其中,他们用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创造了瑰丽的文学艺术殿堂。
具有心灵高度的伟人事迹
![具有心灵高度的伟人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8638062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3.png)
具有心灵高度的伟人事迹具有心灵高度的伟人事迹【篇1】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
意谓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谭公生如昆仑,死如昆仑。
“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
”具有心灵高度的伟人事迹【篇2】朱自清先生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
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人民对美国和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支持,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先生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
当时,朱自清先生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
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
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先生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
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文学家的故事
![文学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e26d55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f.png)
文学家的故事
文学家的故事可以说有很多,每个文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创作之路。
以下是一个例子:
曾经有一个年轻的文学家,他对文字充满了热爱和追求。
从小他就喜欢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小说。
他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美丽的世界。
然而,在他开始写作的时候,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他的作品被出版社拒绝了很多次,他也常常感到自己的文字无法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他陷入了迷茫和失落之中。
但是,这位文学家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他研究了各种文学理论和文体,深入探索文学的奥秘。
同时,他也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与其他作家交流和分享创作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逐渐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他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和有力,他能够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各类文学刊物中,并且赢得了一些文学奖项。
这位文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梦想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展现出真正的才华和魅力。
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和困难,只要心怀热爱和坚定的信念,就能超越自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近现代名人故事200字
![近现代名人故事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1e4a46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8.png)
近现代名人故事200字
近现代名人故事:
南怀瑾(1918-2005)
南怀瑾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与文学家,现今被公认
为在中国有个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他清楚的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深知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尽自己所能为此作出努力。
他
被称为“终身学者”,是一位追求完美、勤奋好学,他把心血都贡献
到了对中国古典文学传承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之中。
他也多次提出
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希望能够把古老的文化概念传承下去。
他
的毕生心血成为一个赞誉,他留给中国后人一片珍贵的文化瑰宝。
郭沫若(1903-1950)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家、作家和诗人,现今被称之为中华文学
传奇。
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郭沫若主张清除封建思想,发扬民主
主义,推进现代文学发展,他真实、生动、耐人寻味的文字为我们描
绘了中国当时独特的文艺生活。
他的诗文写出了民族受压迫的内心世界,记录了那段悲壮而感人的历史。
他的文学创作为民族解放革命发
挥了重要作用,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熠熠光芒,丰富了中国文学
发展的历史,受到了世人的尊敬和赞赏。
张爱玲(1920-1995)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她以其非凡的写作能力,精妙的文字
安排,深厚的文学功底,描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风云变迁和时代的变迁。
她的作品涉及很多领域,文字洗练,故事情节丰富多彩,表现富有想
象力,自成一格。
张爱玲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大师”,他的作品
被誉为“今世纪中国文学宝库”,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一大关键词,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名人背后的故事150字
![名人背后的故事1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b3d7a7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a.png)
名人背后的故事150字名人背后的故事150字鲁迅少年时代的故事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
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
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
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
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
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
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
”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名人背后的故事150字巴顿喝下刷锅水美国的巴顿将军是一位典型的军人,他的家庭也是准军事模式的。
儿子的卧室挂有“男兵宿舍”的牌子,女儿的卧室则写有“女兵宿舍”的字样,而厨房则写着“食堂”,客厅则写着“会议室”的大字。
有人猜想他们夫妻的卧室一定会挂上“司令部”的牌子,没想到却赫然写着——“新兵培养中心”。
巴顿将军为了显示他对部下生活的关心,搞了一次参观士兵食堂的突然袭击。
在食堂里,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前。
“让我尝尝这汤!”巴顿将军向士兵命令道。
“可是,将军……”士兵正准备解释。
鲁迅有思想然后行动的例子
![鲁迅有思想然后行动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af14e02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1.png)
鲁迅有思想然后行动的例子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除了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学习,好学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读书方法。
鲁迅先生聚精会神地工作。
为了如此,他的工作时间总是在深夜。
有一天,差不多是深秋,天快暗了,他还在那里拿着笔写不完地写啊写啊!夫人许广平打算劝他休息一下,双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晓得他却满脸的不高兴。
本来,许广平那时是很孩子气,满心好意,遇到这么一来,真感觉到气也透不过来地难过。
稍后,他给夫人解释:“写开东西的时候,什么旁的事情是顾不到的,这时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饭也是多余的事。
”鲁迅的工作态度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
他亲手校对书稿时,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页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严加改正,不惜再三变更,直到满意为止。
至于字句的正误,那就更不必说了。
所以,校稿时,也许使人觉得厌烦,但等到书一出版,是没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博得良好信誉的。
鲁迅研究学问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鲁迅认为需要学的某一种学问,便埋头专门钻研,坚持不懈。
比如社会科学,原先他并不十分注意。
但1920年是革命转折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观实,使鲁迅深深感到进化论思想的偏颇,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读的书真是惊人。
从1920年起,三、四年间几乎每天手不释卷。
这样刻苦学习的结果,他后来以杂文的形式多次发表对教育的评论和意见,痛击国民党反动派压制学生思想、镇压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反动教育政策,深刻剖析了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教育的实质。
能一文刊露,群丑敛声。
鲁迅先生终于用阶级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认为读书,不应无重点地乱读一气,什么书都去涉猎;就是同一本书,也不必每章每节“一视同仁”。
有一次,他在指导清华大学文学系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读《抱林子》时就指出:该书“内篇”宣扬神仙方药、鬼怪迷信,是错误的,可以不读;“外篇”论述人间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确的言论,这就是要读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