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学术性、制度化和规范化,而不是行政化。
然而,很多高校仍然存在行政化问题,如以行政办公为主导,教学质量不够优秀,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分析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存在原因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存在原因1.部门间配合不够紧密高校内部的部门职能分明,但是部门之间合作协调度不高,尤其是教学、行政、科研三个部门之间往往缺乏密切合作。
急于表现自己的行政部门,常常忽视了学生、教师等主体的需求,反倒给他们造成了束缚。
2.权力集中在行政人员手中现在很多高校中,行政工作的权力更多地集中在行政管理层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积累,一些高校的行政体制和人员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体系,这就产生了行政官僚主义。
3.重管理,轻教学、科研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推进大学精神、学术自由、人文关怀方面做得还不够。
学校的管理职能愈来愈突出,封建主义、管理主义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呈逐年增加之势。
在这种背景之下,诸多学者开始抱怨“基础研究越来越难了”。
二、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后果1.学术活动难以开展高校行政化使得学术活动难以正常进行,学术成果见效缓慢,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在学术领域的发声。
2.学生身心健康受损高校行政化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疏远,教学质量降低,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损。
有些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忧郁症等精神问题。
3.学校发展受阻高校的管理发展形成了一种“买东西”或“抢生源”的管理体系,它让高校的经济发展被行政化问题牵制了。
高校因此很难满足一些新的社会需求和要求。
三、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对策1.部门间互动协调学术、教学和行政部门之间应该建立更多的互动和协调。
现在高校中往往是三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
如果三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协调机制,将对高校的管理质量提升和学术研究成果带来积极作用。
2.教学以人为本我们不能把高校的教育管理仅仅当做一种“办事”行为,必须营造尊重教师、顾客为王的氛围。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是当前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其背景主要包括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学生人数增加和管理难度加大等因素。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的管理需求。
行政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中存在一些行政化倾向,即过分依赖行政手段来解决管理问题,导致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学生参与管理权利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管理中的一大症结,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寻找合适的对策来解决。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的存在,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习体验,也影响着整个高校的管理效果和发展方向。
研究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只有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找准症结所在,才能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2000字】1.2 问题提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化问题,这不仅给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阻碍,同时也影响了高校教育的质量。
行政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学生自治权受到侵犯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制约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研究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题的提出,旨在深入剖析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为后续的对策建议提供有效的思路与参考。
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可以使高校管理部门和教师深刻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与严重性,在制定管理政策和教育方针时能够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权益和需求,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性化发展。
问题的提出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
【字数:238】1.3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有助于全面了解当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深化管理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行政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一些行政化措施可以促进高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但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本文将对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去行政化的途径选择。
一、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表现形式1、行政层层对学校的干涉在我国高校中,行政部门对高校的管理层级多,涉及面广。
相应的,各级行政部门也会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干涉,动辄给高校施加压力。
2、高校管理体制僵化高校管理体制对人才的使用和创新的支持不够,处理问题往往缺乏灵活性,体制僵化。
在教育行政体制未有改变前,高校将难以获得模式创新,缺少方便有效地行政服务。
3、高校内部精神封闭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容易导致高校教师和学生内部形成比较封闭的思维模式,产生拘束思想和行为的副作用,在知识创新、科学进步等方面形成约束和限制。
二、去行政化途径选择1、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强化高校的负责权,让高校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和教学科研规划自主运作,自主招生和教学改革等由高校自己制定落实,形成高校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
2、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加强高校自身管理机制的完善,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实现教师的聘任和升迁更多看重教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而非仅仅关注行政企图和经济基础。
3、改革高校行政管理理念从思想层面上加强高校行政理念改革,落实科学的管理理念,尊重高校内部教学科研规划及教育教学自主权,平衡本校管理与外部干涉的关系。
4、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高校内部严重的违规行为,监管力度必须维持高度的紧张状态,严格追究信息公开、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的监督责任,从制度到实践严厉打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权力独裁等严重行政化现象,确保高校内部管理有序,规范。
综上,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应识别并加强引起重视,认真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创造条件,坚决反对行政权力滥用,改革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顺应社会改革发展,并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顺畅、顺畅的创业创新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_去行政化_改革的利弊及应对策略_基于SWOT模型的分析
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的, 也将是长期的。
(一) 高校 “去行政化” 改革的因素分析
○○
二
但是, 我国高校在长期的行政管理中, 形成了一些性
1. 优势分析
一
质和状态。 高校在管理中较多依靠行政权力、 行政手段、
《高等教育法》 已经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有七方面的办
年
行政运行机制, 忽视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 导致了高校管
授治校
富的建议和研究成果
威胁因素(Threats)
ST策略(多元化策略) WT策略(防御性策略)
1. 高等 教 育 行 政 存 在 计 1. 合理 协 调 教 育 行 政 部 1. 教育中介机构的建设
划经济体制特点
门与高校的关系
2. 倡导 民 主 和 自 由 的 校
2. 社会 大 系 统 的 行 政 化 2. 探索 与 社 会 其 他 系 统 风
教育法》 等一系列法律规章, 保障了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
“去 行 政 化 ” 改 革 要 采 取 四 种 策 略 : 即 SO策 略 (增 长 型 策
】
为这次改革提供了法律基础。 另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略)、 WO策略 (扭转型策略)、 ST策略 (多元化 策 略 )、 WT
制的建立, 也呼唤高校做出改革, 与之适应。
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 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 包括经
母 分 别 代 表 : 优 势 (Strengths) 、 劣 势 (Weaknesses) 、 机 会
济 建 设 、 文 化 教 育 、 市 政 建 设 、 公 共 卫 生 、 环 境 保 护 等 各 (Opportunities)、 威 胁 (Threats)。 从 整 体 上 看 , SWOT可 以 分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分析、去行政化的必要性探讨、推进去行政化的方式和措施以及关键难点和挑战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高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多的行政管理干扰了教学科研活动、冗余劳动力浪费了资源等方面。
去行政化是必要的,可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推进去行政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行政审批、简化管理流程等。
在实践过程中仍会面临一些关键难点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克服。
展望未来,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将进一步深化,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必要性探讨,推进方式,难点挑战,展望1. 引言1.1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主要是指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剥离过多的行政性质,转向更加灵活、高效、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行政化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并不是简单地去除行政机构或职能,而是要求高校管理更加注重专业化、市场化和效益导向。
通过减少行政层级、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使高校管理更加灵活、透明,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去行政化也需要高校管理者更加注重学术导向、人才培养,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高校管理现状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对行政化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管理改革,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的实施有助于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其办学使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高校管理现状在当今社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项重要职责。
高校内部“行政化”倾向及其“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
高校内部“行政化”倾向及其“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作者:崔明辰熊均平宋国华陈军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从调查高校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入手,分析了高校内部“行政化”的基本现象及其对高校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为建立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适应性办学策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倾向“去行政化”改革高校管理的“行政化”,近几年一直被认为是影响高校发展、制约文化生产力的因素之一。
如何去除高校行政化倾向,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去行政化”。
由于高校“行政化”形成根源的历史性、社会性和复杂性[1],高校“去行政化”并非高校自身所能解决,亦非一蹴而就,但是,作为高校自身,在时代进步和改革的大背景下,明确内部管理上的弊端,寻找“去行政化”的努力方向,在高校内部科学、合理地推行“去行政化”管理,构建新型、良好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是高校管理者很有必要、值得探究的课题。
为此,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我们对省内6所公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政策措施,以及其对高校建设与发展所产生的效果、效益等进行调查,并通过综合研究与分析,提出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
1.调查方法与结果首先,我们查阅文献,研究提出了与高校管理“行政化”密切相关的10个问题,以此为基本内容设计调查问卷。
然后,随机选择省内高职高专院校3所、本科院校(含综合性大学)3所作为调查对象,对每个调查对象各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校领导及中层干部40份、教师40份、学生20份,并进行等量回收(见表1);同时,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考察、走访,并分别召开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两类座谈会。
最后,就回收的调查问卷,结合考察、走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高校内部的“行政化”倾向及其劣性影响2.1高校内部的“行政化”倾向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对调查对象的考察、走访情况看,高校内部普遍存在“行政化”倾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2.1.1教师的学术权力受到行政权利的干扰。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概述高校去行政化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旨在让高校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工作,减轻行政管理的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困境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实践中的困境1.行政化思想根深蒂固尽管高校去行政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某些高校内部的行政化思想和体制仍然根深蒂固。
部分高校仍然强化行政管理,拘泥于繁琐的规章制度,而忽视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本质和重要性。
2.管理体制不健全“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消除一切管理机制,恰恰相反,它需要建立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管理体制并不健全,业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3.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高校去行政化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但是,在有些高校中,不同部门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流通不畅,导致高校的各项工作难以协调和推进。
4.人才流失严重行政化会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和学者感到束缚,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发展动力,导致他们离开高校。
虽然高校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留住人才,但在一些高校中,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解决困境的对策1.改变行政化思想高校需要将教学科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树立行政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的理念。
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他们引领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完善管理体制高校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管理制度,包括业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
此外,高校还应考虑调整干部任免制度,对优秀的教师和学者给予更好的支持和激励。
3.加强沟通机制建设高校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不同部门的作用,加强信息共享和流通,避免信息孤岛。
高校还可以推进内部人员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提高合作效率。
4.完善人才流失机制高校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加强业务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来留住优秀教师和学者。
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 我国高校泛行政化管理体制的弊端学术自由度受限,缺乏办学活力高等学校内部的权利分配受到其组织形式的不同,由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为主导的行政权利管理体制。
而我国高校长期以来的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力不平衡的发展情况使得高校学术自由度较低,缺乏办学活力。
其中院校领导负责制使得学术制度不易于构建、学术环境与氛围的营造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泛行政化使得高校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较易滋生腐败,民主化管理程度低下。
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行政权力过分扩张,使得高校管理层与执行层的协调程度降低,人性化程度受到削减,尤其在大力提倡学术创新的当下,教师无论在管理岗、教学岗或科研岗都需要将创新成果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过分扩张的行政权力都是不利于其存在和发展的。
固守陈旧的体制理念,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缺乏弹性,考核机制陈旧、僵化,导致教学科研环境活性不高,师资力量薄弱。
久而久之,在行政化过分扩张的影响下,高校办学质量逐渐远离时代轨道,失去竞争力。
1.行政化浓厚,学术平台构建难度较大目前,我国高效管理体制的形成是依附其根深蒂固的经济发展体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其相应的时代背景,泛行政化的特征既是在这一经济体制下产生的。
而泛行政化较易滋生“官本位”思想,这一思想不利于高校学术平台的构建和学术氛围的营造。
在高校鼓励学术创新的今天,教师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新的从业目标,而陈旧的行政化制度使得教师的管理无所适从,双重领导导致的双向指挥使教师们疲于服从行政命令的同时亦需服从学术权力的管理,权利与责任的双重标准使得管理层陷入目标不清晰、任务不明确、实施阶段错综复杂的困境中。
另外,激励方式和实施措施权利运用不当造成激励对象的不明确,如科研奖项、项目评定成为变相的权利利益分配;“教授治校”的高校新理念形同虚设,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混为一体等现象,严重打击了教师对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对策去“行政化”,逐步构建高校新型管理体制我国高校泛行政化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落后的体制与当今创新强校的办学宗旨形成强烈反差。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摘要】当前,高校行政化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高校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权力下放不彻底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加强人才培养。
高校去行政化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高校能够更好地走向去行政化的道路,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去行政化、困境、对策、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去行政化是当前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校的独立办学和管理自主。
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导向,在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行政化现象,即行政干预过多,学术管理不够独立,高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还阻碍了高校内部的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去行政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实践。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高校会面临一系列困境和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克服。
本文将从高校行政化现状分析入手,深入探讨高校去行政化的困境及对策,为高校改革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境和挑战。
在当前高校行政化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高校存在着过度集中、冗余的行政管理结构,给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权力下放不彻底也是高校去行政化面临的困境之一,一些高校仍然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难以真正落实去行政化的目标。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更是高校去行政化所遇到的重要困境之一,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就很难实现高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有效地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弊端及对策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弊端及对策: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弊端及对策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教育思维教育模式已经发展成了以行政权力作为高校支撑点,而以前作为高校发展重点的学术化成果,已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弱化,我国高校已经走上了泛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泛行政化的管理弊端问题日渐凸显,对学校管理和高校发展造成了障碍,对高校管理猪肚进行改革的呼声高涨。
本文详细探讨了泛行政化的管理制度对高校管理及运行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高校泛行政化管理体制的弊端1.管理缺乏活力。
理论上,我国高校应该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并行。
但是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盛行的“官本位”思想,现今高校的管理方面,行政化的地位较高,各等级制度越发明显,而高校的学术性质不断被削减。
高校主要权利负责人是“校长”和“院长”,其领导地位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近年来尤其严重。
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其权利膨胀,容易滋生贪污腐败等不良行为,这种情况下,民主行政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民主化的进程。
同时不利于学校形成自由民主的开放性氛围,校方的管理体制程序繁琐、死板、不利于教师团队开展工作。
教师队伍从引进、培训、上岗等均有一系列的程序与规程,且死板不灵活,为引进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情况下,校方对于教师队伍的奖惩制度不够严密,以年资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忽略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对表现优异的教师缺乏奖励制度,长此以往,使得整个教师团队缺乏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2.“官本位”体制侵占学术领域。
我国“泛行政化”的高校管理机制的形成与我国计划经济的实施密不可分,具有等级森严、死板等特点。
在早期,这种管理形式促进了我国经济与管理的迅速恢复,而随着是时间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显现。
其不仅仅对高校的管理体制带来了缺乏积极性、死板不灵活、不利于自由民主的校园氛围的培养等问题,其还对高校的学术性成果的性质带来了严重影响。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管理难度的加大,行政化现象在学生管理中愈发突显。
行政化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还影响了高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氛围。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其原因和表现,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应对措施,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深入探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及其对策,可以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管理体制,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因此,对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学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行政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教育成长和个人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的根源,分析其表现形式,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评估对策实施的效果,以期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行政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人性化和民主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行政化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探讨其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行政化问题的存在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负面影响,阻碍学生健康成长。
研究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高校管理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该问题的本质和特点,为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这有助于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工作的复杂化,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行政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行政化管理方式导致的学生自治意识淡薄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行政化问题存在的原因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行政化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过分依赖行政手段来进行管理,忽视了学生自主、主体地位,导致了管理问题的复杂化和学生自治权的不断退化。
一些学校过分依赖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在现实中,一些学校为了简化管理程序和提高效率,往往会过分倚赖行政手段来进行学生管理。
一些学校会在学生宿舍里安装监控设备,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监控,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行为和动向。
这种行政手段的使用,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但也使得学生失去了一定的自主权,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机制。
一些学校在管理决策中,往往缺乏对学生的民主参与机制,学生的意见和诉求很难被充分听取和反映。
这样一来,学生就难以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有些问题和矛盾也难以及时得到解决。
学生自治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在长期的行政化管理下,逐渐失去了自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责任感缺乏,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对策分析为解决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需要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有效对策。
从政策上加强对学生自治的支持。
学校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文件,加强对学生自治组织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治组织,积极支持其发挥作用,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可以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积极的变化。
从制度上完善学生管理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治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
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和对策研究全文如下:【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行政化管理手段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行政化的高校管理同时也逐步显现出其违背高校教育先行发展的弊端,影响了高校学术自由、自治管理的权利发挥,进一步加剧了高等教育行政化越权管理的趋势。
因此我们必须就其消极影响因素给予充分重视,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
本文探寻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描述问题所带来的现实弊端,与国外高校的相同时期的不同大学使命进行对比,进而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
借鉴国内外名校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高校的去行政化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有利于解决当前高校存在的诸多问题,保证其实现健康发展。
有助于高校建立科学发展的管理模式。
使我国高校朝着学术化、民主化的方向有序发展。
【关键词】:去行政化大学使命政府学术权力一、高校去行政化的内涵高校去行政化是相对于高校行政化而言的,高校行政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即外部行政化;另一个是学校内部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利的关系即内部行政化。
外部行政化是指政府根据其意志利用所掌握的权利干涉高校的管理和运行。
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弘扬学术自由的精神和理念,使得高等教育按照教育的发展规律运行,从而是大学成为育人的学术殿堂。
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始终扮演教育的配角,办学自主权遭到限制,不真正具备独立法人地位。
内部行政化,简而言之是指利用学校的行政权利干涉学术自由。
传统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往往起到限制学术的发展方向及其目的,导致学术自由得不到认可,学术专家的学术权得不到保障。
学术往往依附于高校行政的指引,缺乏伸缩性和灵活性。
高校的内部行政化是通过外部行政化表现出来的,正如上面所说,高校的管理体制是由政府主导的,高校的各方面发展由政府管理,而政府的管理又依靠学校内部的“代理人”即高校的行政部门来实现。
也就是说,高校外部行政化导致了内部化的形成。
科研课题论文: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159542 高等教育论文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引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克服以往高校管理的弊病。
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与政府和企业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应当始终以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作为自身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我国目前存在着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管理高校,出现了高校管理泛行政化的倾向与问题。
这一问题是影响教育健康发展、妨碍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1、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1.1问题界定。
所谓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一方面指政府不断加强对高校行政干预的过程,政府依靠行政权力,按照行政手段、行政方式、行政运行机制管理高校,把高校视作政府的下属部门,实现政府即时目标的工具,可概括为外部行政化;另一方面是指在高校内部管理层不断加强,行政权力不断侵蚀学术权力的过程,高校复制政府管理的科层制,学习企业的管理制度,由高校行政对学术问题做出决策,可概括为内部行政化。
1.2高校管理的运行现状1.2.1行政的干预。
国家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所形成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和决策模式,导致了高校自主办学权力的逐渐缺失。
政府部门通过事关高校生存发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以及奖惩限制等方式,使得高校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干预,高校对政府存在物质和政策上的过多的依赖性又强化了政府对于高校的控制力度。
1.2.2主体的转变。
当今的高校,由于学校内部行政化的发展与需要,行政工作人员似乎已经成为真正的主体,这在收入分配上也有所体现。
正是由于分配不均、利益不平等的现状,使教师和行政领导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影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外,在高校内部考评、提升等问题上,也多从对于行政权力是否服从的角度来考虑,由此导致了一些学术型教授不得不弃“学”从“政”,助长了“官本位”倾向。
1.2.3形式的僵化。
高校行政化以行政指令为导向、以拨款模式和课题申报为驱动,导致学校和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三方,逐渐丧失了创新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学校以政府为中心,师生则以高校各级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办学格局。
高校去行政化的对策——从修改完善《高等教育法》的角度思考
高校
去行政化
[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3 ) l 1 - 0 1 3 8 — 0 3
我 国高等教 育的行政化倾 向 、 办学 自主权缺 失一直 备受诟病 。 《 高等教育法》 自1 9 9 8 年颁布实施 以来 , 其执 行 力也一直备受争议 。 去行政化的根本 目的是增强高校 的办学 自主权 , 按高 等教育 的发展 规律来 办教 育 , 依法 办学 。 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分为高校与政府关系下 的 自主 办学 问题 和高校 内部的官本位 问题 两种 , 本文 主要就前
、
我 国大 学行政 化倾 向的重 要原 因 : 办学 自主权
缺 乏法律保护
高校 的行政 化倾 向从某 种程 度上说 是计 划经 济体
我 国传统计 划经 济手段 运用 于管 理大学 的思 维长
期 以来没有 改变 。诸多“ 工程 ” 的实施 , 使 重点大学 变成
制 的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 的延续 。 政府 以主人翁 的 身份对 高校特 别是公 立高校 的人事 、 财政 、 决策 、 招生 、
…………… …………………… ……………………… 。 。 。 … … … … … … … … … … … 删 糍 落 麟 臻糍 糍 骶 黪
[ 收稿 时间] 2 0 1 3 — 0 4 — 2 1 [ 作者简介 ] 宾祖 昌( 1 9 7 9 一 ) , 男, 广 西博 白人 , 钦 州学院助教 , 硕士 , 研 究方 向: 高等教 育管理 。 1 3 8
U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了重 点花钱 , 高校 间的 “ 贫 富差距 ” 不断拉 大 , 未能 人选 的高校 的竞 争力进一步被 弱化 , 这使 布局结构本 来就不 均衡 的教 育资源分布更 为扭 曲 , 高校的 同质化 和政绩工 程等 问题也 随之而来 , 高等教 育的生态平衡受到 严重威 胁 。当前我 国高校 间的竞争并非 平等有序 的市场 竞争 , 在政 府掌控 资源分 配及各 高校 办学质 量评估 指标 的现 实下 ,争取 政府的政策及财政支 持是竞争 的第一 要义 。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摘要】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旨在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管理存在的行政化问题、“去行政化”的意义、难点、影响因素和可行性,强调“去行政化”应成为趋势。
为此,需加强高校内部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同时加强监督机制,确保高校管理科学民主化落地实施。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不仅能提升高校管理效率,还有助于激发高校活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去行政化”模式,促进高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问题、意义、难点、影响、因素、可行性、发展趋势、制度建设、监督机制、科学化、民主化1. 引言1.1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高校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部门过多、冗余,行政审批繁琐,行政干预学术和教学活动等方面。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意义在于实现高校管理体制的转变,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高校的发展。
实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面临诸多难点,如行政体制惯性难以改变,相关利益集团的抵制等。
影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因素包括政策因素、人文因素、制度因素等。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可行性需要通过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来实现。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应该成为发展趋势,需要加强高校内部制度建设,同时加强监督机制,以确保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 正文2.1 高校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1. 行政化决策严重影响高校管理效率。
由于高校管理中行政化决策过多,导致决策过程繁琐,耗时长。
这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影响了高校的灵活性和效率。
2. 行政干预导致高校管理不够科学化。
在高校管理中,行政干预往往是以个别领导的个人意志为依据,忽视了学术和专业管理的原则,导致高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3. 行政化导致高校管理过度集权化。
在行政化的体制下,高校管理往往由个别领导包揽决策权,导致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出现腐败和权力滥用现象。
浅议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对策摘要:尽管高校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渐渐地,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助长了学术腐败现象、损害高校声誉、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高校去行政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文章主要从立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配套机制和转变政府管理心态等角度来阐述推行高校去行政化。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原因就在于其根源在历史、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的深处,所以高校的去行政化不仅需要决心、思路,也需要耐心。
关键词:高校;去行政化;现代大学制度由于我国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对高等教育现状的不满,所以人们对大学的行政化对阻碍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极为关注,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1高校行政化的体现高校行政化,是指政府行政结构、运行机制、行为方式等在高校的延伸。
高校行政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方式的行政化,即政府化。
作为政府的一级机构,高校被政府过多地以行政手段干预工作,限制办学自主权;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即官化。
学校管理层以及教师作为政府编制人员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培养方案、教师聘任、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课题立项、学位授予、奖项评定、工资报酬等方面都受到行政力量的直接或间接的干涉。
任何高校都有行政事务,而处理这些事物主要靠两种体系,行政体系和学术体系。
所谓高校的行政化,就在于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而使学术权力式微。
2高校行政化的形成原因①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中国历朝历代对教育问题都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办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历史上发生的考试制度改革、文字狱等无不体现了这一宗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转变就是,从封建资本主义教育转变为社会主义教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政府的方向性作用极大的影响着学校尤其是高校的发展。
政府对高校的工具性定位是高校行政的根源,从1958年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1985年提出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都不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而被置于服务性和从属性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16-03-30T15:46:58.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作者:杨谚[导读] 苏州市高新区安监局在行政部门推行教育职员制度,使行政更好地为学术服务。
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尝试“终身教职制”和聘任制双轨并行的用人制度。
杨谚
苏州市高新区安监局摘要:高校“去行政化”的关键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和管理模式的调整。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
制定具有能规范双方职责与权界的法典是依法治校的保障。
我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大学与政府同等的法律地位,政府对高校提出目标和要求、批准学校的章程和发展规划,提供财政及政策支
持、进行绩效评估,高校在宏观框架内实行自主办学。
管理的原则是“宏观有序、微观搞活”。
关键词:去行政化;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结合本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以及高校行政化表现的内外部两个方面。
认为“去行政化”的关键即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和管理模式的调整。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
在采取各项改革措施之前,必须对此问题进行深入透彻地研究,充分考量应对措施的利弊,才能实施行动。
通过长期的、艰苦的高校工作,结合理论的探讨,笔者认为去行政化的主要对策概括起来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新型政校关系,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1.建立新型政校关系。
新型政校关系一是二者之间是法律关系,不是行政隶属关系;二是二者合理分权,实行政校分离。
大学与政府之间管理缺乏规范,“人治”空间远大于“法治”空间,制定具有能规范双方职责与权界的法典是依法治校的保障。
我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大学与政府同等的法律地位,建立一种新型的契约管理机制,在性质上,政府与高校的契约关系为行政契约,界于行政行为和私法契约之间,兼具行政的公务性和契约的合意性。
政府对高校提出目标和要求、批准学校的章程和发展规划,提供财政及政策支持、进行绩效评估,高校在宏观框架内实行自主办学。
管理的原则是“宏观有序、微观搞活”。
特许状或大学章程既是大学自治的一个保证,也是政府参与大学治理的一个机制。
它们既规定了大学的权利,也相应地规定了大学承担的公共责任。
契约为一种合意,是解决人际纠纷、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形成共识、实现社会和谐的反映。
加强对高等学校发展的总体设计和分类指导工作,加强高等学校的“建章立制”工作,推进政府对高校的契约管理关系,推动这一合约管理关系的发展,政府还需改革对高等学校的拨款和评估方式。
如变短期预算为中长期预算,即把预算周期由一年调整为五年,以遵循教育规律利于高校的发展;引入第三方评价,以客观评估高校实现政府目标的程度。
近期内可选择那些有明确建设目标、自主权较大、办学规范程度高的高校,如一流大学建设学校,开展试点工作。
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校分离、合理分权,确立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实现“事权统一”,是推行校本管理的关键,“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使高校按照高等教育法,拥有真正的自主权,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制定教学计划、选编、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等。
建立大学与政府间的中介机构,比如:英国的拨款委员会等中介组织,使得高校合法的自主权诉求可以表达出来,同时,还要确保中介机构的合法独立性。
2. 高校自主办学要靠法治化来保障,而法治化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1)完善法制,确保办学有法可依。
高校自主办学要靠法治化来保障,而法治化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完善高校内部的章程和各类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章程是大学自主办学的依据。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学校法人需明晰两种关系:一是办学的外部关系,即所谓的面向社会和依法办学;二是办学的内部关系,即所谓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必然要求依法治校,要求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真正实现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发展目标。
(2)强化监督,确保法规、制度有效实施。
由于并没有规定办学自主权具体的行使方式,在现实中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致使高校办学自主权极易受到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
因此,一方面,应该在完善法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法律做出具体的运行规划,使每一项权力的具体实施都有相应的法规依据;另外,确保法规、制度的统一性和有效性,消除不同法规间可能存在的漏洞。
(3)切实保障高校自主办学权力。
专业设置权和招生权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标志,将专业设置权、招生权还给高等学校。
然而,自主招生权的落实相对而言难度较大。
新型政校关系的建立,使高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主地处理高校内部事务,政府不能直接命令或者“居高临下”地对高校提出任何法律以外或违背高校办学理念的要求,政府应该给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律保障,构建并逐步完善新型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以依法行政为原则,实行教育问责制度。
(二)切实加强高校内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及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多元参与高校管理。
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实现高校依法自主办学、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术自由、民主管理。
建立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是党领导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项改革活动,校理事会或董事会不仅没有改变我国高校的办学方向,而且是实现教育家管理高校的有效途径。
理事会或董事会治理只能在自主办学的大学里才能进行,理事会或董事会由政府代表、人大代表、社会贤达人士、学校领导、教授教师代表、学生代表、高校行政人员代表、校友代表共同组成。
理事会或董事会是高校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
推行理事会或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由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负责高校校长的选拔。
实施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多元参与高校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扩大社会合作。
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政府不再能够包办大学的全部事务,扩大社会参与大学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逐步形成政府、教师、学生、校友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
2.以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和难点推进大学章程建设。
加强大学章程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要向前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必须重视和加强的重要方面。
大学章程应注重历史传承,彰显大学特色;确立法治理念,完善内部结构;体现改革成果,保障有效实施。
大学章程包括教职员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教师享有学术自由,可自主选择学术方向;参与民主管理,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业务精湛、挚爱学生等等。
大学章程还包括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享有学习自由,公平接受学校教育,公平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达到规定学业水平,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参与学校管理,知悉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情况,知悉涉及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表达异议,提出申诉。
勤奋学习,健康身心,全面发展;为人诚信友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
成立教师和学生申诉委员会,维护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
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高校在组织开展章程建设的同时,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对学校现有的规章、规约和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对需要新建立的制度要及时制定,积极完善内部决策、管理及监督机制,为高校科学发展合理发展保驾护航。
3. 优化高校管理机制,从机制上强化学术权力的作用。
(1)在学科建设方面,强化学术权力作用。
学科建设是高校持续性发展的动力,依据本校特点进行学科建设,是各高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和培养人才规格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高校学术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
学术问题只能服从真知,学科建设应该服从于学术权威而不是职位权力。
(2)在用人制度方面,强化学术权力作用。
高校用人制度去行政化,重点在于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要从权力的顶层着手,即大学校长的选拔方式与制度改革。
在行政部门推行教育职员制度,使行政更好地为学术服务。
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尝试“终身教职制”和聘任制双轨并行的用人制度。
参考文献:
[1] 马陆亭.政府与高校间的契约型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9:19-21.
[2] 刘承波.《中国公立高校治理中的社会参与》(J).载自《大学教育科学》,2008 年第 5 期,第121-123页.
[3]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等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4] 张月铭.高校管理中心下移后的行政权力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