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今天店铺分享的是政治学读书笔记,希望你会喜欢。

政治学读书笔记篇一本书运用调查、实证、比较等方法,在对100多个城邦的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全书共8卷,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讨论:一是关于政治理论的讨论;二是关于现实政治的讨论。

按内容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和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

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

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由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

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

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三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三种。

第二部分是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

第三部分是第4、5、6卷,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第四部分是第7和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问题。

这四部分分别论述了:城邦起源、本质、目的、性质;公民的本质、公民教育;理想城邦的原则、框架及实现途径;现实城邦的类型。

[全书评述]《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论及城邦的起源,由于一个国是由若干家组成的,每一家都包括一个家庭,所以讨论政治就应该从家庭开始。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见到每一个城邦(城市)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

而政治团体的目的是实现善业,而这种善业具有最高尚的目的。

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阔的社会团体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团(城市社团)。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第五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他首先提出了“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基本观点,然后通过对不同政治制度的分析,阐述了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他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循环论证方式,使得他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亚里士多德的结构安排让我对他的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新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将《政治学》视为一部探讨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如何实现和谐共生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在书中试图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寻找一种平衡,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写作风格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文笔清晰、逻辑严密。他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比较,使得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具体而有趣。他的论证过程条理清晰,让人容易理解他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写作风格让我深感他的严谨和智慧,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政治学》读后感

《政治学》读后感

《政治学》读后感引言概述:《政治学》是一本经典的政治学教材,它深入探讨了政治的本质、政治体系的运作以及政治决策的影响因素。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政治对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政治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正文内容:1. 政治的本质1.1 政治的定义:《政治学》中对政治的定义是指权力的分配和运用的过程。

1.2 政治的目的:政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秩序、公正和稳定。

1.3 政治的特征:政治具有普遍性、权力性和冲突性的特征。

2. 政治体系的运作2.1 政治体系的组成:政治体系由政府、政党、利益集团等多个组成部份构成。

2.2 政治体系的功能:政治体系通过权力的分配和制衡,实现社会的管理和决策。

2.3 政治体系的运作机制:政治体系通过选举、议会制度、法律制度等机制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政治决策的影响因素3.1 利益集团的影响:不同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政治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3.2 公众舆论的作用:公众舆论对政治决策起到推动和制约的作用。

3.3 政治家的角色:政治家的智慧和决策能力对政治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4.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4.1 定性研究方法:政治学通过观察、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

4.2 定量研究方法:政治学通过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

4.3 比较研究方法:政治学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体系来研究政治差异和相似性。

5. 政治学的应用领域5.1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平衡、国际组织和国际冲突等问题。

5.2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政治学研究政府决策、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等问题。

5.3 政治学与社会变革:政治学研究政治变革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和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政治学》,我对政治的本质、政治体系的运作以及政治决策的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政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关乎社会稳定和公正的学问。

通过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政治学可以应用于国际关系、公共管理和社会变革等领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在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

这位古希腊先哲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对政治现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为后世的政治思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开篇就指出,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

这一观点奠定了他整个政治学理论的基石。

他认为,人类具有合群的天性,只有在群体中,人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的。

而政治正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实现共同利益的手段。

在探讨城邦的本质时,亚里士多德强调城邦是为了实现至善的目的而存在。

他将城邦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协调。

城邦不仅仅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存和安全,更是为了让人们过上美好的、有道德的生活。

这种对城邦目的的深刻理解,使他超越了单纯的功利主义观点,将道德和伦理纳入到政治的考量之中。

亚里士多德对政体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研究。

他认为政体可以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六种。

他并不是简单地对各种政体进行描述,而是深入分析了每种政体的特点、优劣以及产生和衰落的原因。

他指出,一个良好的政体应当是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时期。

在权力分配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主张平衡和制约。

他认为,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腐败和专制,而权力过于分散则会导致混乱和无序。

因此,他提倡在不同的政治机构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以保证政治的稳定和公正。

对于公民的教育,亚里士多德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他认为,公民的品德和素质是城邦繁荣和稳定的关键。

因此,城邦应当通过教育培养公民的美德,使他们具备参与政治的能力和责任感。

这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亚里士多德还对法律在政治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的重要手段。

法律应当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并且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政治学读书笔记1500字

政治学读书笔记1500字

政治学读书笔记1500字【篇一: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2010-10-07 10:33:16)转载标签: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的分类实证研究城邦公民文化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他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

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

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

全书分为八卷。

第一卷应该是一个序言。

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

什么是城邦:一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他一切的共同体就是城邦。

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和君主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是不一样的。

从第二卷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了。

政体的研究也是全书的核心和关键。

“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

”亚氏认为政治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所以要研究所谓的理想政体,更要考察现存的各种不同的政体。

理想政体应当是能够实际可用的,因此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实现的。

这种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庸主义式的思想贯穿着全书的始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第二卷中亚氏开始了对其师柏拉图及其理想政体的强烈批判。

他认为,“城邦的本质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反对柏拉图整齐划一式的最理想的城邦组合形式。

他还反对妻子财产共有等等柏拉图的共有制的思想。

接下来,亚氏批判了柏拉图《法律篇》中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两种最坏政体形式的结合体—共和政体。

在最后,亚氏还比较分析了斯巴达、克里特、迦太基等不同的政体形式,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

公民的本质决定城邦的本质,所以要研究城邦,首先要研究公民。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2010-10-07 10:33:16)转载标签: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的分类实证研究城邦公民文化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她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其她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

她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

书中,首先就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

全书分为八卷。

第一卷应该就是一个序言。

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

什么就是城邦:一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她一切的共同体就就是城邦。

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与君主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就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就是不一样的。

从第二卷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了。

政体的研究也就是全书的核心与关键。

“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就是什么。

”亚氏认为政治学就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所以要研究所谓的理想政体,更要考察现存的各种不同的政体。

理想政体应当就是能够实际可用的,因此最好的政治共同体就是由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实现的。

这种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庸主义式的思想贯穿着全书的始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第二卷中亚氏开始了对其师柏拉图及其理想政体的强烈批判。

她认为,“城邦的本质就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反对柏拉图整齐划一式的最理想的城邦组合形式。

她还反对妻子财产共有等等柏拉图的共有制的思想。

接下来,亚氏批判了柏拉图《法律篇》中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两种最坏政体形式的结合体—共与政体。

在最后,亚氏还比较分析了斯巴达、克里特、迦太基等不同的政体形式,城邦的基本要素就是公民。

公民的本质决定城邦的本质,所以要研究城邦,首先要研究公民。

在第三卷的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公民的定义。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

政治学的读书笔记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刚刚读这本书得时候,感觉什么都没读懂!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还是能看懂一点点的,在迷茫之中发现一丝光明。

同时还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政治学》这本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经济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所以,似乎如果要更好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以从西方的政治研究入手。

当然没那么多时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下面就想说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于公民的定义,从词源学上看,“公民”一词源于希腊文“波里德”(civis),原指属于城邦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

他对公民的定义是:“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这样看来,在一个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中,要成为公民须要具备有权参加城邦职司、既能被统治也能统治的善德、有闲暇以培育此善德等条件。

总的说来,从事政治活动、享有政治权利无疑在亚里士多德的公民定义中占有较大的意义份额。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即使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并不必然会同时丧失公民身份。

但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可能连职业的优劣差异也可以使得一个人不能成为公民。

记得看过欧美一部叫《星河战队》的电影,在那里面就有公民和平民之分,参军以后就可以成为公民!否则,都只是平民而已。

在亚氏眼里公民资格是很难得的!还有一些是关于政体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政权的载体,城邦的建立有其特定的终极目的,即追求公利,充分发扬人的天性,促进善德,满足人们过优良生活愿望。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我们研习政治学理论的必读之作。

对理想城邦的探究与追求,是亚里士多德的终极政治理想,也是《政治学》一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在《政治学》一开篇,亚里士多德即将追求“最高而最广的”善业(即“至善”)的目的赋予城邦,这固然与当时政治学研究的重伦理的风气有关,但也凸显了城邦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理论中无可争议的核心地位,更为亚里士多德对理想城邦的希冀埋下了伏笔。

在随后的篇幅中,亚里士多德虽然将行文内容扩散至对家庭、城邦理论、现世城邦、公民及各种政体的考察,但在全书即将落幕时,却又及时回归了对理想城邦的构建。

在对柏拉图、法勒亚和希朴达摩三位思想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考察之后,亚里士多德开始了对自己理想城邦的构建。

他认为,城邦是若干公民的组合,如果我们要阐明城邦是什么,就得先行研究“公民”的本质。

而一个公民之所以成为“公民”,并不是因为他住所的位置,或是他仅仅有诉讼和请求法律保护的权利,或是他是某些公民的后裔,政治权利才是公民资格的真正条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而“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

公民资格的获得有多种方式,如父母双方都是公民,其后裔就可以成为公民;在一度革命后,有许多人就能够入籍为新公民,等等。

而城邦作为由若干公民集合在一起的一个政治团体,其不同则以政治制度为区分。

如果一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转变为另一种政治制度,这个城邦就不再是原先的那个城邦了。

在对公民进行了讨论之后,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人们要想明白理想政体的性质,就必须首先论定什么是人类最崇高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将世间的善分为三类:身外诸善、身体诸善、灵魂诸善。

一切应用的事务(包括外物诸善和躯体诸善)都一定有所限制,过量及不足都对物主不利,但灵魂的各种善德却是愈多而愈显见其效益。

有德的生活才是最值得人们选取的生活,而最优秀的政体,则应该使遵从它的人们能够有最善良的行为和最快乐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肖春阳(2010402047)《政治学》主要讨论了两大问题:一是政治理论,二是现实政制。

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中一般存在三个阶层,即富人、穷人和中间阶层(就是“占有一份适当而充足的财产”的人,他们不会为富不仁,也不会觊觎他人。

因此他提出的治国之道是抑富扶贫,强化中间)。

这与孔子的观点不同,孔子的观点有点类似柏拉图,主张贵族统治。

亚里士多德对于人与国家的关系的看法倒很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孔子,他们都认为个人要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那里,这叫“入世”。

亚里士多德关于公民的定义,也影响深远。

直到18、19世纪,欧洲的民主国家(例如大革命时期的法国)还以财产多寡限制选举权,那些没有财产或财产微薄的人被认为不能享有公民的权利。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社会团体之一种,而且是最高层次的社团。

亚里士多德指出的,人的本性发展要求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共生活,还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古希腊的政治思想特别强调抽象的正义和善。

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个社团都是以一种善为目的,那么国家便是以最高的善为目的。

在这一意义上,他认为政治学是最高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还早就提出了法治的思想。

读过柏拉图《理想国》的同学应该知道,柏拉图的观点可能类似于孔子,推崇人治,孔子讲“礼治”。

亚里士多德似乎更倾向性恶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不免会产生不公和腐败,必须以法律来约束所有的人。

一、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各卷的浅析卷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特殊的社会团体,是最高、最广的社会团体,即政治社团。

有理智的人应该也必然会是城邦的统治者,而有体力无理智的人应该是被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制是原始家属关系的延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君主制应该逐渐为民主制所代替,野蛮民族才实行君主制。

“政治家所执掌的则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托付的权威”。

而且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正义,“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安德鲁政治学读书笔记(精选3篇)

安德鲁政治学读书笔记(精选3篇)

安德鲁政治学读书笔记(精选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安德鲁政治学读书笔记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德鲁克读书笔记读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感刚进入大学,我内心是迷茫的,经过十几天的军训,真正开学后面对课表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

当上到周四的管理课前,觉得管理离自己很远,那是一件高层做的事情;上完第一节管理课,对管理有了浅层次的认识,管理学就是对人、物和信息的管理。

而且管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像老师上课举的例子减少食堂浪费,这也是管理。

当因为作业去读了皮的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使自己对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书的主题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书中指出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五个要素:1知道他们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

2致力于对外界的贡献。

3重视发挥长处。

4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以便以优秀的管理产生卓越的成果。

5最后是做出有效的决策。

但当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是困惑的。

虽然是每个方块字的组合,然而我什么实质内容都没看懂,记住的只有组织、管理、有效性……这些名词。

很多书只有反复的读反复的体会才能慢慢学会,也许这就是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的原因吧。

这本书讲的是如何管理自己,提高自己的有效性,使我受益匪浅。

书中最常提到的一个词是有效性。

我觉得有效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生活中我经常看见一些无效的或者说浪费资源的事情。

比如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实施后,经常会有高速公路堵车的报道。

我觉得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减轻了人们的出行的成本,也让刺激了大家出行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消费,但同时也造成扎堆上高速,擦碰事故多发,而且一群人因为堵车耽误出行的时间,延误行程并不值得。

我觉得有有效性概念的人呢会权衡一下利弊,一些短途旅游的人觉得可以选择提早出行,即使你付了过路费但你的时间成本却减少了,而长途出行的私家车应该合理规划路线,因为免收费是指凌晨12点后上下高速都免费,车主完全可以预估时间,提前出行,这样既省了钱又节约了时间。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笔记

亚里士多德笔下的城邦世界—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后的读书笔记《政治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张杨,胡树仁译] 出版地:长沙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1.8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公元前367年,17岁的亚里士多德进入雅典的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

一直到20年后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阿卡德米学园到小亚细亚各城邦讲学。

公元前335年,马其顿网腓力去世,亚历山大开始东征,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了自己的学校,学园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克昂)命名。

被后世称为“逍遥派”。

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也赞誉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代表作有《政治学》、《雅典政制》、《尼各马克伦理学》等。

第一部分城邦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城邦形成于人类趋向城邦生活的动物本性,这种本性使人类天生就是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动物。

城邦是人们出于本性或偶然而归属的社会团体。

因为脱离城邦个人将无法正常的生活,只有所有个人聚集在一个城邦中,这样大家的生活需要就可以被满足。

亚里士多德坚信自然生成的城邦优先于个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成分。

在城邦中善良是这个团体的凝合剂,人类共同趋向善良而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巨大的成就。

亚里士多德的笔下城邦中人们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奴关系、男女关系、农民与公民团体的关系、自由人之间的关系、执政人员与平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成立在城邦的政治体系之中。

主奴关系主要出现在君主政体中。

一个完全奴性的社会是无法被称为城邦的,独立自主以及自给自足是城邦的要义,奴隶本性就是无法独立以及自足。

自然奴隶的确定标准是:人们是否拥有自己的理智。

如果只能感应别人的理智,就可成为别人的用品,主奴关系中还有强迫奴隶和法定奴隶。

法定奴隶就是战争中战败者归战胜者所有。

强迫奴役是指一旦成为战俘被卖为奴隶,不管是多么优秀的氏族,他们自身及其子孙就会永远沦为奴隶。

政治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政治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政治学读书笔记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他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

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

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

全书分为八卷。

第一卷应该是一个序言。

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

什么是城邦:一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他一切的共同体就是城邦。

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和君主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是不一样的。

从第二卷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了。

政体的研究也是全书的核心和关键。

“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

”亚氏认为政治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所以要研究所谓的理想政体,更要考察现存的各种不同的政体。

理想政体应当是能够实际可用的,因此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实现的。

这种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庸主义式的思想贯穿着全书的始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第二卷中亚氏开始了对其师柏拉图及其理想政体的强烈批判。

他认为,“城邦的本质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反对柏拉图整齐划一式的最理想的城邦组合形式。

他还反对妻子财产共有等等柏拉图的共有制的思想。

接下来,亚氏批判了柏拉图《法律篇》中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两种最坏政体形式的结合体—共和政体。

在最后,亚氏还比较分析了斯巴达、克里特、迦太基等不同的政体形式,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

公民的本质决定城邦的本质,所以要研究城邦,首先要研究公民。

在第三卷的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公民的定义。

“凡有资格参与城邦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就是该城邦的公民。

这就是说,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公民。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政治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政治学》读书笔记 1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之父,而他的经典著作《政治学》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首先把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讨论的著作。

全书的结构明朗,逻辑清晰,以及作者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正义观念也同样使人震撼,但对于已经深受当前快餐文化的我们这一代人,《政治学》无疑还是比较艰深的。

笔者花了数周才真正看完,但要说读的通透尚未达到。

只能就通读一遍的观感,写一些个人理解。

《政治学》一书主要讨论了如何治理城邦的问题,即“城邦政治学”。

首先运用溯源方法,从城邦的单个分子家庭开始论述分析,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深受生物学的影响。

他认为我们城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达成至善,即通过合理的运作方法来使一个城邦的人民获得“优良”的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同样要显现在精神道德层面上来,这样就把城邦统治者与家长、奴隶主之间的工作区别开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人数的多寡。

亚氏认为不同的单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村坊,村坊组成城市,而城市以亚氏的观点来说就是“社会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

他将此比作动植物必须经过完全的自然生长才能最终完美地体现其“本性”,人类社会由家庭的小范围逐步演化为城邦的过程也是完全这个生长自然规律的。

而符合自然是亚氏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下文还会提到。

由此他得出了著名观点“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也即人趋于城邦生活是符合自然的。

在此前提下,继而论述家务管理的目的,分析各种致富技术,也辩证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何为自然奴隶等问题。

当然论述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感受到亚氏是想将其上升到城邦阶层。

他认为家务管理重在培养善德。

而美德也是亚氏的另一重要观点,城邦政治学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美德政治学,因为政治的追求即是至善。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读书笔记(通用7篇)政治学读书笔记1每个人可能都听过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对他都不陌生,但是在读书之前,我还是先搜了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简介,毕竟对他只是一知半解。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政治学》一书作为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政治论述著作,集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读书感想。

(一)主要内容全书共分8卷,我整本书通读下来,并没有把握住一个清晰的脉络,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每一卷都有其论述重点,下面我就一卷一卷分开来谈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第一卷可以说是该书的序言,以论述“共同体”和“城邦”的含义,开始了本书的写作,而“城邦”也是该书进行论述的基本载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为了追求他们所认为的至善而组成的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

他随后紧接着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将政治家、君王、家长以及主人同一化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些人只是在数量上有所不同,而在形式上是不无差别的。

为了对该观点进行反驳,亚里士多德将城邦解构成最简单的基本单位,即个人和家庭,在对家庭管理以及国家统治进行比较后,得出两者的不同,从而得出前面的问题的答案。

第二卷开卷的第一句话,即“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就已经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区别于其老师的最大特点与不同。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探讨了政治权力的起源、分配和运行,以及政治制度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在我的读书笔记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政治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

首先,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权力。

权力是指一种影响和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

政治学家通常对权力的来源和运作机制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政治体系和决策制定过程。

权力可以从各种来源获得,如经济资源、组织能力和群体支持等。

其次,政治学还关注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指的是一国或地区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政体、政府机构和政党等。

政治制度则是指一套规范和程序,用于组织和管理政治行为。

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对于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政治学中,人们也研究了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程度,包括选举投票、政治组织参与和社会运动等。

政治行为则是指公民在政治体制中的行动和表现。

了解公民的政治参与和行为有助于我们理解民主政治的运作机制和公共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

此外,政治学还关注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日益增强。

政治学家研究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冲突等问题,以了解各国之间政治互动的规律和趋势。

全球政治的研究则着眼于全球治理和全球问题的处理,例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贸易战争等。

总的来说,政治学是一门关于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涵盖了权力、政治体制、政治参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概念和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世界的运行规律,从而为现实世界的政治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政治学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第一篇: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始终有密切关系。

柏拉图认为伦理和政治学研究的都是正义问题,伦理学主要研究个人的正义,而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正义。

亚里士多德开始把伦理学和政治学分理开来,这一分离完成于马基雅弗利。

《政治学》主要讨论了两大问题:一是政治理论,二是现实政制。

阶级分析的方法实际上从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使用了。

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中一般存在三个阶层,即富人、穷人和中间阶层。

就是“占有一份适当而充足的财产”的人,他们不会为富不仁,也不会觊觎他人。

因此他提出的治国之道是抑富扶贫,强化中间。

这与孔子的观点不同,孔子的观点有点类似柏拉图,主张贵族统治。

亚里士多德对于人与国家的关系的看法倒很类似于孔子,他们都认为个人要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在孔子那里,这叫“入世”。

亚里士多德关于公民的定义,也影响深远。

直到18、19世纪,欧洲的民主国家还以财产多寡限制选举权,那些没有财产或财产微薄的人被认为不能享有公民的权利。

马克思对于国家的态度基本上是否定的,这非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从亚里士多德开始,都推崇国家,黑格尔更是登峰造极。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社会团体之一种,而且是最高层次的社团。

亚里士多德指出的,人的本性发展要求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共生活,还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古代的政治思想特别强调抽象的正义和善。

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个社团都是以一种善为目的,那么国家便是以最高的善为目的。

在这一意义上,他认为政治学是最高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还早就提出了法治的思想。

他的老师柏拉图的观点可能类似于孔子,推崇人治,孔子讲“礼治”。

亚里士多德似乎更倾向性恶论,他认为个人有七情六欲,不免会产生不公和腐化,必须以法律来约束所有的人。

卷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特殊的社会团体,是最高、最广的社会团体,即政治社团。

有理智的人应该是统治者,而有体力无理智的人应该是被统治者。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第一篇:《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在希腊,尽管过去人们对于祖先和神灵有着类似于在中国一般的敬意和崇拜,但是这种敬意和崇拜先是随着逐渐平民化的革命从政治上逐渐驱逐,又在被哲学家们寻求智慧和真理的努力所逐渐打破。

苏各拉底的死意义重大的一点是一颗古往今来可能是最伟大的头脑中思想火花之熄灭并非由于专制君主或寡头出于控制思想的需要和对于独立思想者的恐惧,恰恰相反,是出于民众的无知、对真理的恐惧和传统的力量。

柏拉图因此对民主政治不抱好感。

这位理想主义者因此走向了理性主义极端的一个高峰也即追求“类神牧”的或者“哲学王”的统治(另一个高峰显然要等到欧陆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们如卢梭和康德等的出现来补充)。

然而可贵的是,严谨地秉持“中庸”之道的亚里士多德对他的老师进行了可贵的背叛。

《尼格马可伦理学》相当完整地论述了一个完整的人在德性和品质上所能达到的高度,但是,一个人要达到这样的高度显然不可能与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分开,因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因此亚里士多德开始准备讨论什么是比较理想的政治体制。

第一卷仍然应当视为对展开论述的一个准备工作。

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家庭,原因是城邦的基本构成单位就是家庭。

但是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那些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和君主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关系由血缘的家庭关系演化而来,因此家长制、宗族关系、大宗权和父权是普遍存在的。

当孔子说“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我们应当牢记,那是当时的真正政治形态,因为事实上治理“国”的统治者们,正是以管理家族的方式统治的。

但是在希腊这不同。

基于血缘的家族政治链条在一个时期被砍断了。

对此,人们的记忆是,君主制被贵族制取代,贵族制又被民主制取代。

正如古希腊普遍提到的一个古老的政治故事:当一个僭主的妻子抱怨他留给后代的权力被严重削弱之时,僭主答道:“恰恰相反,是加强了,因为权力的被制约使王位的稳固有了保证。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20151131133 公共管理系潘俊学导读:《政治学》不失为古代希腊最为伟大的一部政治学著作,提到此书便不得不介绍其作者——亚里士多德,我简单叙述下亚里士多德生平,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对于西方人来说,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其师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了自己独特的发展,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

政治学的前身能追溯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年代希罗多德、荷马、赫西俄德、修昔底德、和欧里庇得斯等人的著作里。

后来柏拉图开始分析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将原本以文学和历史为方向的研究分析抽取出来,应用至哲学上。

同样地,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分析上又建立了以历史经验为根据的研究,发展了以比较方式研究政治,萌生了日后的比较政治理论,被誉为政治学之父1。

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创始作,尤其是《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政治学》全书共有八卷:第一卷为论城邦和家庭;第二卷为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第三卷为公民和政体理论;第四卷为现实政体;第五卷为政变和革命;第六卷为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第七卷为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第八卷为青年训练。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读书笔记篇1标题:政治学读书笔记:从理论到实践背景介绍:《政治学》是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CharlesAlexisdeTocqueville)于1835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政治、社会和民主的著作。

这本书对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政治变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提供了对政治体制、权力、民主和人权等关键概念的深入探讨。

深入分析:德·托克维尔在《政治学》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权力的核心观点。

他认为,政治权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和稳定的关键因素,而政治权力的分配则决定了社会的稳定和公民的权利。

在德·托克维尔看来,民主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因为它们容易受到民粹主义和极端的威胁。

然而,他认为民主制度是最能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选择。

个人观点:我认为德·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他强调了政治权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关于民主制度的限制和风险。

在现代社会,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行使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我们需要反思现有的政治体制是否能够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制度。

对比与参照:与其他政治学家相比,德·托克维尔的观点更注重实践和经验。

他通过深入研究法国大革命后的政治变革,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与此相反,其他一些政治学家可能更注重理论分析和抽象概念。

创作风格:德·托克维尔的写作风格清晰、简洁,易于理解。

他善于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案例来解释复杂的观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他的写作风格使得《政治学》成为一本具有启发性和可读性的著作。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政治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著作。

它不仅提供了深入的学术探讨,还具有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

德·托克维尔的观点和建议对于我们理解政治权力、民主制度和公民权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治学》读书笔记篇2《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著名的政治学著作,它不仅是对政治的深刻研究,也是对人类社会本质的深入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是政治学得开山鼻祖。

她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其她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得研究领域。

她确定了政治学得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得学科体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得著述就是一定历史背景得产物,在亚里士多德得时代,奴隶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危机,社会力量开始发生变化,很多原有城邦得统治岌岌可危。

亚里士多德站在陆续兴起得中产阶级得立场,与其师柏拉图希图通过一种理想主义得极端“哲学王”得统治理想相反,希图通过对现实城邦得考察比较以一种调与得中庸得更为实际得途径去寻求优良城邦得建立与存续,首先将政治学从哲学伦理学里分野出来,以分科学得方式去研究国家得理论、政体得理论、法治得理论等等。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得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得城邦。

书中,首先就是对于理想城邦得探讨。

全书分为八卷。

第一卷应该就是一个序言。

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

什么就是城邦:一种追求至善得包含其她一切得共同体就就是城邦。

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与君主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得不同而已。

按照亚里士多德得说法,治国与治家就是不一样得,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就是不一样得。

从第二卷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了。

政体得研究也就是全书得核心与关键。

“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得人来说,最好得政治共同体就是什么。

”亚氏认为政治学就是一门实践得科学,所以要研究所谓得理想政体,更要考察现存得各种不同得政体。

理想政体应当就是能够实际可用得,因此最好得政治共同体就是由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得人来实现得。

这种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得中庸主义式得思想贯穿着全书得始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第二卷中亚氏开始了对其师柏拉图及其理想政体得强烈批判。

她认为,“城邦得本质就就是许多分子得集合”,反对柏拉图整齐划一式得最理想得城邦组合形式。

她还反对妻子财产共有等等柏拉图得共有制得思想。

接下来,亚氏批判了柏拉图《法律篇》中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两种最坏政体形式得结合体—共与政体。

在最后,亚氏还比较分析了斯巴达、克里特、迦太基等不同得政体形式,城邦得基本要素就是公民。

公民得本质决定城邦得本质,所以要研究城邦,首先要研究公民。

在第三卷得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公民得定义。

“凡有资格参与城邦议事与审判事务得人”就就是该城邦得公民。

这就就是说,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得人才就是公民,只有由这样得公民组成得政治团体才就是公民。

紧接着,开始讨论善良之人得德性与良好公民得德行就是否相同。

结论就是:“即使不具有一个善良之人应具有得德行,也可能成为一个良好得公民。

”在此之后,讨论来到了全书得重点部分—政体得分类。

亚氏将政体分为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两类。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与政体;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亚氏对各种政体进行了比较。

特别就是对于寡头政体与平民政体得比较。

寡头政体崇尚财富,认为由富人当政,政治权利得不平等分配瞧做正义;平民政体追求自由,认为一切都应当平等,使政治权利得平均分配为正义。

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城邦得权力归属问题。

她认为,由多数人掌权就是合乎公道得。

接着自然地转为各种政体得问题。

当城邦中德性较高得人越来越多后,君主制开始逐渐被共与制与寡头制取代。

但就是平民政体,就是众人德性堕落得结果。

民众决断一切就是永远与野心家得煽动与僭主得谋权分不开得。

在亚氏瞧来,共与政体与贵族政体,都就是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得某种混合,区别在于前者倾向平民而后者倾向寡头。

最优良得城邦,在亚氏瞧来,就是中产阶级占统治地位得政体,因为中产阶级人数最多,从整体上占有着巨大得财富,个人而言,既不富有,也不贫穷,所以能够保持整体上得稳定。

而且中产阶级讲求平等,注重德性,能够更容易做到“中庸”得美德。

在第五卷,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覆灭更替得原因,以及保存政体得最佳方法就是什么。

首先就是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得冲突。

根本原因就是二者得正义观不同:自由与财富得对立。

其次,平民与寡头得冲突引起僭政,因为僭主欺骗双方,使她们认为只有在僭主得统治下才能使双方得到安宁,可实质确就是,挑拨双方得互相斗争才就是僭主维持自己权力得法宝。

僭主因不正当得权力产生恐惧,并因为这种恐惧而运用种种僭术来对付人民。

但就是,明智得僭主会变得谦卑恭顺,使自己得行为符合法律,从而使僭政得以长久维持。

这也就是僭主制得保全方法。

在最后得七八两卷,亚氏从新回到了对于理想城邦得讨论。

最优秀得政体就要有最值得选取得生活。

对于幸福得人,幸福得城邦得讨论。

以及对于土地分配,共餐制,子女得抚养与教育问题,音乐、文学等等具有柏拉图式理想观得讨论。

这也说明亚氏得思想终究在某些方面被其师柏拉图深深得影响。

总之,亚里士多德就是政治学得创始者,就是古希腊政治理论得集大成者。

《政治学》也就是经典中得经典。

其中有关城邦,政体,法制等政治思想深深得影响了此后得政治家与学者。

一、基本概述通读完《政治学》这本书之后,我们会发现事实上该书就是一本未竟之作,这本书得大致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就是论述理想国家,包括了卷二、三、七、八,这部分就是在未摆脱柏拉图得影响而从应然得视角去构思理想国家得;二就是论述现实国家,包括卷四(政体得分类)、五(讨论各种政体覆灭更替得原因,以及保存政体得最佳方法就是什么)、六(讨论了平民政治与寡头政治得专门组织),这部分就是在她从应然视角转换到实然视角之后完成得。

从整体得内容来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述了城邦(国家)得目得与起源、政体及其分类以及相互转换、政体得变革与革命、理想政体得形态、中庸理论、分权理论,还论及了法治与人治、个人与国家、社会与国家以及教育等问题。

但中心始终就是围绕何谓理想城邦与优良城邦以及如何建立优良城邦并使之存续下去。

《政治学》通篇都洋溢着浓烈得伦理学得气息,她认为一个人要达到完美得善,必然要倾向于过政治生活,因为“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

伦理学研究得就是个人得善,而政治哲学研究得就是集体得善,国家政治就就是要实现公民得最高善德,因此其论述理想得城邦就就是能实现与达到至善得目得,而优良得得城邦就就是使人们能过上幸福得生活。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间得差异得根源就在于亚氏身为一个外邦人,根本不具有柏拉图得这种生活体验,因而她更可能以一个局外人得身份,从纯客观事实出发,以她得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得标准,疏理150多个希腊城邦得政制现实,并探讨任何一种政制可能得以保全、持久得途径。

因此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实际上就就是一门“可行得艺术”。

所谓“可行”即体现在《政治学》提出得五大问题上(2、P180)。

在这里,亚氏不愧出身于医生世家,她在瞧待城邦政制问题之时,自始至终怀有一种“医生得眼光”,简而言之,她瞧待现实城邦得眼光就是:首先就是诊断,即明确什么样得就是病态得,什么就是健康得。

变态政体就就是病态政体,如想保全并维持,必须过渡到健康政体,即正宗政体;其次就是治疗,即任何一病态政体过渡到健康政体得现实途径,对于各种政体得种种道路选择或治疗方案,亚里士多德得讲述就是非常详尽得;最后,探讨一般政体得毁灭与保全得原因何在,即何种措施能够预防健康政体堕落为病态政体。

二、结构与内容评析在卷一当中,作者采用溯源得方法探讨了城邦得起源问题,其认为城邦就是人类本性得要求自然发展起来得,城邦就是处于自然得演化,而人类就是自然趋向于城邦生活得动物,其目得并非只就是为了人类得存续,更为重要得本质就是体现美德与正义得优良生活。

在推理家庭到村坊再到城邦得这个链条中她还探讨了个人与国家,社会与国家得关系。

但主要就是在家庭层次上论述得,她认为,政治学就是从家庭开始得,原因就是城邦得基本构成单位就就是家庭。

但就是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那些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与君主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得不同而已。

在当时得希腊,基于血缘得家族政治链条在一个时期被砍断了。

对此,人们得记忆就是,君主制被贵族制取代,贵族制又被民主制取代。

正如古希腊普遍提到得一个古老得政治故事:当一个僭主得妻子抱怨她留给后代得权力被严重削弱之时,僭主答道:“恰恰相反,就是加强了,因为权力得被制约使王位得稳固有了保证。

”亚里士多德像很多哲学家一样注意到了治家与治国、牧畜与牧人有着根本得不同。

亚里士多德尽管承认“并非所有奴隶或所有自由人都就是自然奴隶或自然自由人”,但就是,与柏拉图“构成人得材料”得神话如出一辙,“自然打算让人们这样,一部分人服从而另一部分人则显示权威与运用高贵者得权力”,因为人们天性如此,有人天生就是自由人,有人天生就是奴隶。

亚里士多德不就是一个只会唱高调得人。

尽管一些自由主义者有足够得理由仇视她,这个古老得道理最终还就是被熊彼特们在“人生而平等”甚嚣尘上得年代以精英民主主义曲折地但就是无可置疑地辩护了。

因此统治术分成两种:针对自由人得与针对奴隶得。

亚里士多德接下来谈了关于“获取”得技艺,即致富术。

这一段对于我们把握致富术对于城邦得重要性有帮助得一点就是财富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就是应当考虑得,但她们不应以此为目得。

正如家长应当考虑家庭成员得健康,但就是这就是医生们必须考虑得问题一样。

当然,由于国家比一个家庭更需要金钱,因此有可能有政治家致全力于理财。

同时,亚里士多德还继承了柏拉图得某些观点认为灵魂天生由统治与服从得两部分构成,既然统治应当出于德性,那么统治者就应当具有完美得伦理德性,即主人得技艺,也就就是理性;而臣民只需对其有用得理性就足够了。

即:每个人具有着相同得德性,但其组成与程度不同。

男人得勇敢体现于发号施令,而女人得勇敢体现于服从。

第二卷作者讨论了理想城邦与优良城邦得问题。

亚氏显然就是不同意柏拉图式得理想政治模式得,因为没有人能实现那种生活理想。

但亚氏希望人们能够尽量实现善得生活。

因此最好得政治共同体就是由“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得人来实现得,既不就是神,也不就是堕落得人们。

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了对于柏拉图《理想国》中共产主义模式得批评。

柏拉图得理想国建立在一个重要得逻辑基础上,即最完美得国家内在类似于最完美得个人灵魂,也就就是:国家得最理想得组织模式就是整齐划一得,国家各部分如人身体各部分一样。

亚里士多德驳斥这种观点恰恰就是违背了自然,因为它无视城邦得自然,却把它等同于个人得自然。

这里与第一卷中探索城邦得起源就是遥相呼应得。

亚里士多德提出一个相当有力得观点:城邦得本质就就是多样性。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对于共产主义与妻子共有制得进行了批判认为它损害了人与人之间得友谊,共有制引起得对于身份认同得破坏以及由此带来得无序与混乱。

此外,她还从制度层面集中批判了《法律篇》批评它结合了平民制与僭主制这两种最坏得形式,从而使选举容易被特定群体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