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课件
合集下载
生活环境与健康ppt课件ppt课件

Ç ¯Ç ¯ ¡ Å «Ø ± ¡
Ä ùÁ §Â Å® öÉ ÖË Ú¶ © 1943 ¼ åà ¶í ± à ɴ ôÈ ó° º¯ ƶ ¤Ö ¢ 1964¡ ¢ 1970 ± ¨ ¬ ¯ ¸ ¦ Ä ù© Ø ŵ ¶ ¡£ © 1955-1972 ¾ ê Ä ùÄ «Â ÅÅ ºÇ ö Ä ù© Ø ŵ ¶ ¡£ © 1950-1956 ¾ ê Ä ùÄ «Â ÅÅ ºÇ ö
§空气离子化
表1 空气环境状况与负离子数关系
空气环境 /ml)
空气负离子浓度(个/ml)
空气环境
空气阴离子浓度(个
城市居民居室 40~50 1500 市办公室 100 5000 街道绿化地带 100~200 公园 400~600 旷野郊区 700~1000 50000
清洁空气
1000~ 乡村
平流层: 上界伸展到约55km处。平流层内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是大气温度
热成层(暖层): 位于85~800km的高度之间。这一层空气密度很
小,气体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因此又将其称为电离层。 由于电离后的氧能强烈地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使空气迅速升温, 因此在这一层中气温的分布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逸散层: 也称为外层大气。该层大气极为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 速度快。有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 中去,所以称其为散逸层。
优美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现代城市环境现代城市环境11土壤遭到破坏土壤遭到破坏2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33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减少44森林面积减少森林面积减少55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淡水资源受到威胁66化学污染化学污染77混乱的城市化混乱的城市化88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99空气污染空气污染1010极地臭氧层空洞极地臭氧层空洞第一节第一节大气质量与健康大气质量与健康第二节第二节饮用水与健康饮用水与健康第三节第三节住宅环境与健康住宅环境与健康第四节第四节健康相关产品与健康健康相关产品与健康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结构对流层
《生活环境与健康》课件

增加患病风险
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身体机能下降,增加患心脏病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免疫力下降
缺乏运动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身体更容 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
ABCD
肥胖问题
长期不运动容易导致热量摄入与消耗不平衡,引 发肥胖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不运动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
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和生活方式。
05
运动与健康
适量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提高心肺功能
适量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 力和肺活量。
增强免疫力
运动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感染和 疾病的风险。
控制体重
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和相关慢性疾病。
缓解压力
运动能够释放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 情绪。
不运动对健康的危害
确定目标
明确自己希望通过运动改善的具体问题,如 减肥、提高心肺功能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根据个人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 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制定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频 率、时长和强度等。
坚持执行
保持耐心和毅力,坚持执行运动计划,并适 时调整以适应身体状况的变化。
长期接触噪音会导致听力损伤、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等。
降低噪音的措施
加强噪音控制和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推广低噪音设备和交 通方式。
如何选择有利于健康的居住环境
01
02
03
04
考察空气质量
选择空气质量好、远离污染源 的居住区域。
关注噪音水平
选择噪音较低的居住地段,避 免靠近交通要道或工业区。
《环境与健康》课件

02
个性化健康管理
未来,个性化健康管理将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基因检测、大数据分析等
技术手段,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提高人们的健康
水平和寿命。
03
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的发展将为健康生活提供更多便利。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远程医
疗等技术,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效率和治疗效
果。
环境与健康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环保意识
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绿 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 行为,推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 方式。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
空气中的污染物如PM2.5、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等对人体健康产 生负面影响,如引发呼吸道疾病 、心血管疾病等。
水污染
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 机污染物等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 威胁,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等。
慢性病防控
慢性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防措 施的研究进展。
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01
02
03
清洁能源技术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 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效 率提升技术。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弃 物等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 化处理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水体治理、生 态恢复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和应用。
3
全球合作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各国共同努 力。未来,各国将加强环保领域的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推动全球环 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健康生活的未来展望
01
健康促进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未来健康生活将更加注重健康促进。政府和
社会将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3)信息联系:营养联系、化学联系、物理联 系、行为联系。
(三) 生态平衡(ecologicalequilibrium)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相对稳 定状态则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包括三方面:结构平衡,功能平衡,输入输出物质数量平衡。
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
造自然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
按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分 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 次生环境 (secondary environment)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并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对 健康有利的因素。
人类的自然环境由空气、水、土壤、阳光、和各种矿物质、 植被物、动物等环境因素组成。主要限于地壳表面和围绕它的大 气层的一部分,一般在海平面以下约12公里到海平面以上约10公 里的范围内,它亦称为生物圈(biosphere).
(二) societal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又称社会文化环境,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饮食结构也要随之变动,动物性生产产品的比重应当逐步增
加,植物性生产产品中的粮食部分应当相应减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人口数量控制在生态系
统的负载限度以内。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负载限度,其结果势必迫使着人类在初级消费者的低水平上
养
活
自
己
。
(2)物质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
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思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
(三) 生态平衡(ecologicalequilibrium)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相对稳 定状态则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包括三方面:结构平衡,功能平衡,输入输出物质数量平衡。
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
造自然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
按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分 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 次生环境 (secondary environment)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并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对 健康有利的因素。
人类的自然环境由空气、水、土壤、阳光、和各种矿物质、 植被物、动物等环境因素组成。主要限于地壳表面和围绕它的大 气层的一部分,一般在海平面以下约12公里到海平面以上约10公 里的范围内,它亦称为生物圈(biosphere).
(二) societal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又称社会文化环境,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饮食结构也要随之变动,动物性生产产品的比重应当逐步增
加,植物性生产产品中的粮食部分应当相应减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人口数量控制在生态系
统的负载限度以内。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负载限度,其结果势必迫使着人类在初级消费者的低水平上
养
活
自
己
。
(2)物质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
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思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
生活环境和健康PPT课件

4、氡(radon):
放射性气体,引起肺癌。
5、病原微生物:
呼吸道传染病。 军团菌病(legionnaire’s disease), 症状类似肺炎。
35
(三)室内空气污染的卫生学评价
常用的评价标准
1、CO2:
主要来自人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反映室 内有害气体的综合水平,也可反映室内通 风换气的实际效果。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3)变态反应
支气管哮喘
(4)致癌作用 (5)非特异性疾病
多发,抵抗力降低。
16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
17
2、大气污染的间接危害
(1)气候改变
(2)形成酸雨(acid rain)
PH值小于5.6。
(3)产生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 μm。 ➢ 易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 ➢ 吸入颗粒物可含有致癌物,金属化合物。
27
4、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 是二次污染物。 ➢ 汽车尾气排出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
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刺 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 主要成分:臭氧(O3)、过氧酰基硝酸酯 (PANs)和醛类等。 ➢ 强烈刺激眼、咽喉、气管和肺。
8
工业导致的空气污染
9
(2)交通运输:
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
(3)生活炉灶:煤、煤气
❖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直接来源 于污染源的污染物。
❖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由一次 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 光化学反应形成的新的污染物。如H2SO4、 醛、过氧乙酰硝酸酯。
环境与人体健康PPTPPT课件

环境与人体健康ppt课件
• 引言 •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保护人体健康的措施与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环境 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 杂的研究领域。
02
本课件将探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 康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 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对健康 的负面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对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
详细描述
儿童通过手口接触容易摄入被污染的土壤和农作物,因此 更容易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详细描述
土壤中的污染物不易去除,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如物理、化 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同时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管理,以 确保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倡导绿色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节约用水等。
改善环境质量
01
02
03
减少空气污染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 机动车尾气排放,改善空 气质量。
治理水污染
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确 保饮用水安全。
土壤污染防治
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治 理,防止污染物进入食物 链。
03
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和过
敏的风险。
对未来的展望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污染治理,降低环境污染 物对人体的危害。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人体对环境有害 因素的抵抗力。
开展环境与健康研究
• 引言 •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保护人体健康的措施与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环境 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 杂的研究领域。
02
本课件将探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 康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 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对健康 的负面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对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
详细描述
儿童通过手口接触容易摄入被污染的土壤和农作物,因此 更容易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详细描述
土壤中的污染物不易去除,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如物理、化 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同时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管理,以 确保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倡导绿色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节约用水等。
改善环境质量
01
02
03
减少空气污染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 机动车尾气排放,改善空 气质量。
治理水污染
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确 保饮用水安全。
土壤污染防治
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治 理,防止污染物进入食物 链。
03
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和过
敏的风险。
对未来的展望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污染治理,降低环境污染 物对人体的危害。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人体对环境有害 因素的抵抗力。
开展环境与健康研究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ppt课件

ppt课件
7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 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 等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 体系,它由各种非物质因素组成。
ppt课件
预防医学第85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
(一)环境污染及其相关概念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 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 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2.效应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
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 包括反映早期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
3.易感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
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ppt课件
预防医学第35版
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 生 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 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 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ppt课件
预防医学第45版
环境的组成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原生环境
次生环境
有利作用 有害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ppt课件
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 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并达到一定 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 响的空气状况。
来源
光化学烟雾 (photochemical smog)
生活环境 职业环境 交通运输
环境与健康课件

•尿酚:苯的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血铅含量:铅接触和铅中毒的指标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
• 接触性生物标识物(biomarker of exposure) • 效应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 • 易•生感化性、生生理物、标行志为物改(变b的io指m标arker of susceptibility)
环境与健康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环境介质中的 物质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环境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破坏生态平衡、 致使环境质量下降,最终对人类和其他生 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 , 象称为环添环境了境中新污原的染有有。害的成有分害成分大量增加或增
生活性污染源
环境
• 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给“环 境”的定义是: “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 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 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 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 有害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效应不同
➢ 暴露剂量不同 ➢ 暴露方式不同
– 机体因素
➢ 健康状况 ➢ 生理状况 ➢ 遗传因素 ➢ 营养条件
环境有害物质的健康效应
死亡
有害
作
患病
的健
用
康效
强
机能代偿疾病前状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
度
潜在 生物
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健康 标志
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效应
物的 改变
受影响人群的比例
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反应的金字塔型分布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
• 反映生物系统与环境中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之 间相互作用的任何测定指标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
• 接触性生物标识物(biomarker of exposure) • 效应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 • 易•生感化性、生生理物、标行志为物改(变b的io指m标arker of susceptibility)
环境与健康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环境介质中的 物质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环境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破坏生态平衡、 致使环境质量下降,最终对人类和其他生 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 , 象称为环添环境了境中新污原的染有有。害的成有分害成分大量增加或增
生活性污染源
环境
• 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给“环 境”的定义是: “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 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 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 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 有害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效应不同
➢ 暴露剂量不同 ➢ 暴露方式不同
– 机体因素
➢ 健康状况 ➢ 生理状况 ➢ 遗传因素 ➢ 营养条件
环境有害物质的健康效应
死亡
有害
作
患病
的健
用
康效
强
机能代偿疾病前状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
度
潜在 生物
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健康 标志
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效应
物的 改变
受影响人群的比例
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反应的金字塔型分布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
• 反映生物系统与环境中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之 间相互作用的任何测定指标
《环境健康学课件》课件

学习环境健康学可以增强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认识到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推动环境保护和健康 管理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环境污染与健康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 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并对长期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水污染会引发水源污染、水 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对人 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如肠 胃疾病和重金属中毒。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和水 源的污染,经食物链摄入人 体后,可能引发癌症、神经 毒性等健康问题。
环境病理学
1 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如中毒和慢性疾病。
2 生物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生物物质如细菌、病毒等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较大,可能引发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推动环境管 理向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实 现可持续的环境与健康保护。
结语
通过学习《环境健康学课件》您能够深入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做出积极的贡献。 未来,环境健康学将继续发展,为构建健康的环境和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环境健康学课件》PPT 课件
欢迎使用我们的《环境健康学课件》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环境健康学的重 要性和价值,帮助您全面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环境健康学?
环境健康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分析环境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机制,为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什么需要学习环境健康学?
3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物理因素如噪音、辐射等会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听力损伤和放射病。
环境与健康管理
环境污染与健康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 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并对长期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水污染会引发水源污染、水 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对人 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如肠 胃疾病和重金属中毒。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和水 源的污染,经食物链摄入人 体后,可能引发癌症、神经 毒性等健康问题。
环境病理学
1 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如中毒和慢性疾病。
2 生物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生物物质如细菌、病毒等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较大,可能引发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推动环境管 理向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实 现可持续的环境与健康保护。
结语
通过学习《环境健康学课件》您能够深入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做出积极的贡献。 未来,环境健康学将继续发展,为构建健康的环境和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环境健康学课件》PPT 课件
欢迎使用我们的《环境健康学课件》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环境健康学的重 要性和价值,帮助您全面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环境健康学?
环境健康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分析环境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机制,为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什么需要学习环境健康学?
3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物理因素如噪音、辐射等会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听力损伤和放射病。
环境与健康管理
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PPT课件(66页)

2
平流层:10km至50km之间。平流层的特点是溫 度隨高度增加,因此空气特別稳定,不易产生 对流,大气运动多是水平。平流层因为特別稳 定,而且沒有降水,大气中悬浮微粒(如:火 山灰、污染物、核爆辐射尘…)可停留在平流 层数个月到数年之久。
中间层:在这层沒有特殊的加热过程,越 高处越冷。大气层最冷的地方。 外逸层:在这层,N2、O2吸收波长非常短 的太阳辐射(<0.1μm),产生光电离作用, 生成许多电离子,因此也称为电离层。
15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 热的现象。它会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 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 海洋风暴增多。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 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 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川将大幅度融化,导致 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 于水中,其中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几个 国际大城市。
第二章物理因素与健康 (一)大气垂直结构及组成
对流层:10-16km 平流层 大气层 中间层 热层 外逸层
1
对流层: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平均高约10公里,
是对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最旺盛的区 域,也是天气現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 约有80%存在于对流层,因此它也是蒸发、云、 雨、…最经常出现的区域。一般而言,越接近地 面水汽含量越高,因为溫度较高而且较接近来源 (如:海、湖、森林、沼泽…)。
17
四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总悬浮颗粒物:直径大于100μm 2 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μm,或者
称为飘尘 3 二氧化硫(SO2): 4 氮氧化物 (NO4):汽车尾气,是酸雨=
光化学烟雾主要来源
平流层:10km至50km之间。平流层的特点是溫 度隨高度增加,因此空气特別稳定,不易产生 对流,大气运动多是水平。平流层因为特別稳 定,而且沒有降水,大气中悬浮微粒(如:火 山灰、污染物、核爆辐射尘…)可停留在平流 层数个月到数年之久。
中间层:在这层沒有特殊的加热过程,越 高处越冷。大气层最冷的地方。 外逸层:在这层,N2、O2吸收波长非常短 的太阳辐射(<0.1μm),产生光电离作用, 生成许多电离子,因此也称为电离层。
15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 热的现象。它会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 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 海洋风暴增多。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 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 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川将大幅度融化,导致 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 于水中,其中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几个 国际大城市。
第二章物理因素与健康 (一)大气垂直结构及组成
对流层:10-16km 平流层 大气层 中间层 热层 外逸层
1
对流层: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平均高约10公里,
是对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最旺盛的区 域,也是天气現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 约有80%存在于对流层,因此它也是蒸发、云、 雨、…最经常出现的区域。一般而言,越接近地 面水汽含量越高,因为溫度较高而且较接近来源 (如:海、湖、森林、沼泽…)。
17
四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总悬浮颗粒物:直径大于100μm 2 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μm,或者
称为飘尘 3 二氧化硫(SO2): 4 氮氧化物 (NO4):汽车尾气,是酸雨=
光化学烟雾主要来源
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
1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environment)指人类和生物生存
的空间。
2
二、环境的分类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依属性分类 ➢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人类出 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 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 量的总体。包括各种物质(气、水、石、土、生 物)、能量(气温、阳光、引力、地磁)、自然 现象(地震、海啸、火山)等。 ➢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
31
小结: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了解环境的分类,掌握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掌握几 个基本概念,如公害、公害病、二次污染、生 物富集等;理解并掌握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了解 其评价四步骤。
32
在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 发生分布或迁移、生物转化、生物富集 和自净作用的全部过程。
11
1、分布或迁移 污染物发生分布或空间位置 的移动。
在非生物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发 生转移。
在生物环境中,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各种 生物体内进行转移,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 的浓度逐渐提高。
12
非生物环境中转移。
6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几个概念
环境污染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 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 类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公害(public nuisance) :严重的环境污染,其突出 的标志是许多人因此出现急、慢性中毒或死亡。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
1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environment)指人类和生物生存
的空间。
2
二、环境的分类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依属性分类 ➢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人类出 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 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 量的总体。包括各种物质(气、水、石、土、生 物)、能量(气温、阳光、引力、地磁)、自然 现象(地震、海啸、火山)等。 ➢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
31
小结: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了解环境的分类,掌握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掌握几 个基本概念,如公害、公害病、二次污染、生 物富集等;理解并掌握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了解 其评价四步骤。
32
在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 发生分布或迁移、生物转化、生物富集 和自净作用的全部过程。
11
1、分布或迁移 污染物发生分布或空间位置 的移动。
在非生物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发 生转移。
在生物环境中,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各种 生物体内进行转移,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 的浓度逐渐提高。
12
非生物环境中转移。
6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几个概念
环境污染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 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 类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公害(public nuisance) :严重的环境污染,其突出 的标志是许多人因此出现急、慢性中毒或死亡。
环境与健康精品PPT课件

物在太阳 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一种刺 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2. 主要成分: O3( >80%)、PANs(10%)、醛类; 3. 对健康的危害:
刺激作用: 眼---PANs和醛类;呼吸道---O3 免疫抑制作用: 变态反应: 全身影响:影响氧的输送
25
【NOX 】
1.来源:机动车辆、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 2.理化特性: 难溶于水 3.危害:
刺激腐蚀作用: 组织乏氧:NO+血红蛋白 (亚)硝酸基高铁血红蛋白 促癌作用: 102.8mg/m3 形成光化学烟雾 COPD形成原因之一 4. 标准: NO2一次 0.15mg/m3
26
2. 慢性危害
1. 急性中毒 2. 慢性危害 3. 远期危害 4. 间接效应
21
1. 急性中毒
(1)煤烟型烟雾事件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点:
英国·伦敦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结果:
一周内多死亡4000人;
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
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22
【SO2】
1.来源:80%来自于燃料燃烧 2.理化特性: 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富水粘膜吸收 3. 危害:
(有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
生物系统 + 环境系统 →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
(动植物微生物) (阳光空气水土岩石)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 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5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
“新陈代谢”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3.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动性
2. 主要成分: O3( >80%)、PANs(10%)、醛类; 3. 对健康的危害:
刺激作用: 眼---PANs和醛类;呼吸道---O3 免疫抑制作用: 变态反应: 全身影响:影响氧的输送
25
【NOX 】
1.来源:机动车辆、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 2.理化特性: 难溶于水 3.危害:
刺激腐蚀作用: 组织乏氧:NO+血红蛋白 (亚)硝酸基高铁血红蛋白 促癌作用: 102.8mg/m3 形成光化学烟雾 COPD形成原因之一 4. 标准: NO2一次 0.15mg/m3
26
2. 慢性危害
1. 急性中毒 2. 慢性危害 3. 远期危害 4. 间接效应
21
1. 急性中毒
(1)煤烟型烟雾事件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点:
英国·伦敦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结果:
一周内多死亡4000人;
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
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22
【SO2】
1.来源:80%来自于燃料燃烧 2.理化特性: 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富水粘膜吸收 3. 危害:
(有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
生物系统 + 环境系统 →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
(动植物微生物) (阳光空气水土岩石)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 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5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
“新陈代谢”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3.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动性
环境与健康 ppt课件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20
2、化学性污染及预防
a 农药对食品的污染
有些农药在自然界中不易降解,能在食品中长期残留。 如六六六和DDT等,现在有机磷农药也被禁止使用。传统 农药将逐渐被高效生物农药所取代。
b 食品添加剂的污染
食品添加剂多为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它们中可能有毒 性、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不合理使用将会导致 食品的严重污染。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32
“氰化钠污染汉江”事件图为救灾现场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33
“氰化钠污染汉江”事件肇事货车已被拖到岸上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34
案例三
2000年6月23日,浙江省磐安县人民法院对去年侦破的 一起重大环境污染案作出一审判决;因随意倾倒有毒废 物、犯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告人王益明被判处有 期徒刑1年、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被告义乌市 华义精细化工厂有限公司被判罚金12万元。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7
❖ 寄生虫可分为原虫和蠕虫两类,原虫是寄生 虫中单细胞动物,比细菌大,也须用光学显 微镜才能看清,我国主要原虫病有疟疾、黑 热病、阿米巴痢疾、滴虫性阴道炎等;蠕虫 是寄生虫中多细胞动物,已有器官分化,一 般肉眼可见,如蛔虫、蛲虫病、姜片虫、血 吸虫、肝吸虫、绦虫等。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3
生 前 如 花 似 玉 的 吕
继
香 ( 右 )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健康
3.生物放大作用
n 污染物随着食物链而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 内的浓度比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逐级 放大,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n 生物放大作用与食物链有关,还和生物蓄积 和生物浓缩作用有关。
n 例如:海水DDT浓度0.00005ppm→浮游生物 0.04ppm(约1000倍)→鱼2.07ppm(约4万 倍)→海鸟75.5ppm(约100万倍)
环境与健康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的人群健康效应谱
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 的反应呈金字塔形分 布:
(1)无效应负荷, (2)生理性波动, (3)代偿状态, (4)患病, (5)死亡
环境与健康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1.广泛性; 2.长期性; 3.多样性; 4.复杂性。
n 环境自净能力有限,超过能力:环境污染
环境与健康
5.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归的特点
大多数情况下:
1)高浓度 → 低浓度; 2)高分子有机物 → 低分子有机物 3)有毒物 → 低毒或无毒物。
→ 无机物;
少数情况下:
1)低浓度 → 2)无机物 → 3)低毒性 →
高浓度; 有机物; 高毒性。
汞的甲基化
NO → NO2 Cr3+ → Cr6+
环境与健康
复旦大学校医院 胡贯中
环境与健康
环 境
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的定义
WHO 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 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 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 生近期或远期的作用。
环境与健康
二、人类环境的组成
1.自然环境
大气、水、土壤、阳光、森林 等
环境与健康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 急性中毒 2. 慢性危害 3. 远期危害 4. 间接效应
环境与健康
1. 急性中毒(1)煤烟型烟雾Fra bibliotek件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点:
英国·伦敦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结果:
一周内多死亡4000人;
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
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时间:
20世纪50年代
地点:
日本· 熊本县水俣湾
主要污染物:工业废水中的甲基汞
1953年 1- 2天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环境与健康
【光化学烟雾】
1.定义: 由汽车尾气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 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一种刺 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2. 主要成分: O3( >80%)、PANs(10%)、醛类; 3. 对健康的危害:
刺激作用: 眼---PANs和醛类;呼吸道---O3 免疫抑制作用: 变态反应: 全身影响:影响氧的输送
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 状态发生了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平衡, 并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严重的环境污染称为公害.
环境与健康
二、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n 环境污染物 :
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n 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1.化学性污染物 2.物理性污染物 3.生物性污染物
环境与健康
三、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2.社会环境
经济、政治、文化等
环境与健康
三、生态平衡
(有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
生物系统 + 环境系统 →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
(动植物微生物) (阳光空气水土岩石)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 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环境与健康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
4.标准: 一次:0.5mg/m3, 日均:0.15mg/m3 环境与健康
(2)光化学烟雾事件
时间: 1943年、1946年、1953年; 地点: 美国洛杉矶 主要污染物:
汽车尾气 :NOX 、烃类等 光化学烟雾 :O3 、过氧酰基硝酸酯
(NOX + 烃类
紫外线
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烟雾)
结果: 数千人眼、咽喉刺激、疼痛、支气管炎症;
环境与健康
【NOX 】
1.来源:机动车辆、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
2.理化特性: 难溶于水
3.危害:
刺激腐蚀作用:
组织乏氧:NO+血红蛋白 (亚)硝酸基高铁血红蛋白
促癌作用: 102.8mg/m3
形成光化学烟雾
COPD形成原因之一
4. 标准: NO2一次 0.15mg/m3
环境与健康
2. 慢性危害
(1)水俣病
“新陈代谢”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3.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动性
环境与健康
据计算,人的一生中 (60y)要从外界环 境吸收:
324吨空气
54吨水
32.4吨食物
也向环境排放数量 大致相同的废弃物。
空气
环境 土壤
水
人
代谢 产物
约410.4吨
环境与健康
环境污染
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与健康
4.环境的自净作用
n 定义:少量的污染物暂时性进入环境,经 过各种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仍可使 环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态平衡不致被 破坏,环境的这种功能称之为自净作用.
n 物理作用:扩散、稀释、沉降 n 化学作用:氧化、还原、中和 n 生物作用:光合作用、植物吸附作用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
1.生产性污染:工业三废、农业污染等 2.生活性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生活
炉灶;生活垃圾、粪便。 3.交通污染:汽车排气污染、噪声 4.其它污染:战争、核电站、地震、洪水灾
害、森林火灾……
环境与健康
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环境与健康
1.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 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 食物链。
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种群间得以循环 和流动。
食物链对环境中的物质转移和蓄积起重要作 用。
环境与健康
2.生物蓄积和浓缩作用
n 生物蓄积作用:指同一生物个体对某项物质 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因而在生命过程中该 项物质在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
n 生物浓缩作用:指生物机体摄入环境中某种 元素或化合物后加以浓缩,使生物体内该物 质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
环境与健康
【SO2】
1.来源:80%来自于燃料燃烧
2.理化特性: 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富水粘膜吸收
3. 危害:
刺激腐蚀作用: 上呼吸道
与烟尘的协同作用: 比单独危害作用大得多
全身影响:低浓乏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等;
并发肺炎等
高浓喉头水肿、痉挛窒息,
促癌作用: 10mg/m3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重要病因之一
3.生物放大作用
n 污染物随着食物链而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 内的浓度比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逐级 放大,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n 生物放大作用与食物链有关,还和生物蓄积 和生物浓缩作用有关。
n 例如:海水DDT浓度0.00005ppm→浮游生物 0.04ppm(约1000倍)→鱼2.07ppm(约4万 倍)→海鸟75.5ppm(约100万倍)
环境与健康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的人群健康效应谱
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 的反应呈金字塔形分 布:
(1)无效应负荷, (2)生理性波动, (3)代偿状态, (4)患病, (5)死亡
环境与健康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1.广泛性; 2.长期性; 3.多样性; 4.复杂性。
n 环境自净能力有限,超过能力:环境污染
环境与健康
5.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归的特点
大多数情况下:
1)高浓度 → 低浓度; 2)高分子有机物 → 低分子有机物 3)有毒物 → 低毒或无毒物。
→ 无机物;
少数情况下:
1)低浓度 → 2)无机物 → 3)低毒性 →
高浓度; 有机物; 高毒性。
汞的甲基化
NO → NO2 Cr3+ → Cr6+
环境与健康
复旦大学校医院 胡贯中
环境与健康
环 境
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的定义
WHO 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 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 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 生近期或远期的作用。
环境与健康
二、人类环境的组成
1.自然环境
大气、水、土壤、阳光、森林 等
环境与健康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 急性中毒 2. 慢性危害 3. 远期危害 4. 间接效应
环境与健康
1. 急性中毒(1)煤烟型烟雾Fra bibliotek件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点:
英国·伦敦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结果:
一周内多死亡4000人;
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
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时间:
20世纪50年代
地点:
日本· 熊本县水俣湾
主要污染物:工业废水中的甲基汞
1953年 1- 2天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环境与健康
【光化学烟雾】
1.定义: 由汽车尾气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 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一种刺 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2. 主要成分: O3( >80%)、PANs(10%)、醛类; 3. 对健康的危害:
刺激作用: 眼---PANs和醛类;呼吸道---O3 免疫抑制作用: 变态反应: 全身影响:影响氧的输送
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 状态发生了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平衡, 并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严重的环境污染称为公害.
环境与健康
二、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n 环境污染物 :
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n 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1.化学性污染物 2.物理性污染物 3.生物性污染物
环境与健康
三、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2.社会环境
经济、政治、文化等
环境与健康
三、生态平衡
(有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
生物系统 + 环境系统 →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
(动植物微生物) (阳光空气水土岩石)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 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环境与健康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
4.标准: 一次:0.5mg/m3, 日均:0.15mg/m3 环境与健康
(2)光化学烟雾事件
时间: 1943年、1946年、1953年; 地点: 美国洛杉矶 主要污染物:
汽车尾气 :NOX 、烃类等 光化学烟雾 :O3 、过氧酰基硝酸酯
(NOX + 烃类
紫外线
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烟雾)
结果: 数千人眼、咽喉刺激、疼痛、支气管炎症;
环境与健康
【NOX 】
1.来源:机动车辆、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
2.理化特性: 难溶于水
3.危害:
刺激腐蚀作用:
组织乏氧:NO+血红蛋白 (亚)硝酸基高铁血红蛋白
促癌作用: 102.8mg/m3
形成光化学烟雾
COPD形成原因之一
4. 标准: NO2一次 0.15mg/m3
环境与健康
2. 慢性危害
(1)水俣病
“新陈代谢”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3.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动性
环境与健康
据计算,人的一生中 (60y)要从外界环 境吸收:
324吨空气
54吨水
32.4吨食物
也向环境排放数量 大致相同的废弃物。
空气
环境 土壤
水
人
代谢 产物
约410.4吨
环境与健康
环境污染
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与健康
4.环境的自净作用
n 定义:少量的污染物暂时性进入环境,经 过各种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仍可使 环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态平衡不致被 破坏,环境的这种功能称之为自净作用.
n 物理作用:扩散、稀释、沉降 n 化学作用:氧化、还原、中和 n 生物作用:光合作用、植物吸附作用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
1.生产性污染:工业三废、农业污染等 2.生活性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生活
炉灶;生活垃圾、粪便。 3.交通污染:汽车排气污染、噪声 4.其它污染:战争、核电站、地震、洪水灾
害、森林火灾……
环境与健康
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环境与健康
1.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 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 食物链。
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种群间得以循环 和流动。
食物链对环境中的物质转移和蓄积起重要作 用。
环境与健康
2.生物蓄积和浓缩作用
n 生物蓄积作用:指同一生物个体对某项物质 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因而在生命过程中该 项物质在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
n 生物浓缩作用:指生物机体摄入环境中某种 元素或化合物后加以浓缩,使生物体内该物 质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
环境与健康
【SO2】
1.来源:80%来自于燃料燃烧
2.理化特性: 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富水粘膜吸收
3. 危害:
刺激腐蚀作用: 上呼吸道
与烟尘的协同作用: 比单独危害作用大得多
全身影响:低浓乏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等;
并发肺炎等
高浓喉头水肿、痉挛窒息,
促癌作用: 10mg/m3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重要病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