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核聚变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氢核聚变
物 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
理 释放出核能的反映叫做聚变.
〓
聚变
〓
裂变
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聚变比裂变能释 放更多的能量.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高
轻核的聚变
中 物 理
例如: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 (同时放出一个中子)时,释放17.6MeV的能量,
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在3MeV以上,比裂变反
理
1、必须让轻核的距离非常接近
需要克服极大的库仑斥力
2、必须让轻核具有很大的动能
1015 m
Ek1
Ek 2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高
轻核的聚变
中
物
如何能使核聚变反应发生呢
理
可以将轻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当物质达到几百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时,剧 烈的热运动使得一部分原子核已经具有足够 的动能,可以克服相互之间的库仑斥力,在 碰撞时发生聚变.因此,聚变反应又叫热核 反应.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高
可控热核反应
中
物
热核反应
理
裂变反应
相同的核燃料释放的能量多
反应中放射物质的处理较易
反应中的核燃料资源较丰富
核反应发生条件较易实现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高 中 物 理
完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制作 高中物理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应中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大3~4倍.这时的核
反应方程式是:
2 1
H
13
H
42
He
10
n
+ 17.6MeV
因此只要有了氘核和适当的装置,运用三个氘 核便可以得到大约21.6MeV的能量:
核聚变ppt课件
1 、 轻核的聚变 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
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同时放出大 量的核能。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
1 2H+1 3H 2 4H e+0 1n
计算下面核聚变放出的能量:
1 2H +1 3H 2 4H e+0 1n
氘核的质量:mD=2.014102u 氚核的质量:mT=3.016050u 氦核的质量:mα=4.002603u 中子的质量:mn=1.008665u
太阳的中心发生 核聚变,放出巨大 能量,太阳;这个 天然的的核聚变过 程已经发生了好几 十亿年
二、受控热核反应——核聚变的利用
1.聚变与裂变相比的优点:
(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相同的核燃料释放的能量多。常见的聚变反 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约3.3MeV,而 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1MeV。
例题1、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可以结合成一个 氦核,已知中子的质量是1.008665u,质子的 质量是1.007276u,氦核的质量是4.0026u,求 此核反应的质量亏损和结合能。 (1u=1.66×10-27千克, c=3×108m/s)
解:△m=0.029282u
△E=△mc2=0.029282×931MeV= 27.3MeV
2.实现核聚变的难点: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 能够经受如此高的温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科学家设想了两种方案:1.磁约束 2.惯性 约束
磁约束 带电粒子运动时在均匀磁场中会洛伦兹力
的作用而不飞散,因此有可能利用磁场来约 束参加反应的物质。
惯性约束
由于聚变反应的时间非常短,聚变物质因 自身的惯性还来不及扩散就完成了核反应。 在惯性约束下,可以用激光从各个方向照射 参加反应的物质,使它们“挤”在一起发生 反应。Fra bibliotek19. 7 核聚变
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同时放出大 量的核能。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
1 2H+1 3H 2 4H e+0 1n
计算下面核聚变放出的能量:
1 2H +1 3H 2 4H e+0 1n
氘核的质量:mD=2.014102u 氚核的质量:mT=3.016050u 氦核的质量:mα=4.002603u 中子的质量:mn=1.008665u
太阳的中心发生 核聚变,放出巨大 能量,太阳;这个 天然的的核聚变过 程已经发生了好几 十亿年
二、受控热核反应——核聚变的利用
1.聚变与裂变相比的优点:
(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相同的核燃料释放的能量多。常见的聚变反 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约3.3MeV,而 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1MeV。
例题1、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可以结合成一个 氦核,已知中子的质量是1.008665u,质子的 质量是1.007276u,氦核的质量是4.0026u,求 此核反应的质量亏损和结合能。 (1u=1.66×10-27千克, c=3×108m/s)
解:△m=0.029282u
△E=△mc2=0.029282×931MeV= 27.3MeV
2.实现核聚变的难点: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 能够经受如此高的温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科学家设想了两种方案:1.磁约束 2.惯性 约束
磁约束 带电粒子运动时在均匀磁场中会洛伦兹力
的作用而不飞散,因此有可能利用磁场来约 束参加反应的物质。
惯性约束
由于聚变反应的时间非常短,聚变物质因 自身的惯性还来不及扩散就完成了核反应。 在惯性约束下,可以用激光从各个方向照射 参加反应的物质,使它们“挤”在一起发生 反应。Fra bibliotek19. 7 核聚变
《核聚变》【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物理
活动1:小小科学家 磁约束——环流器(托卡马克)
活动1:小小科学家 磁约束——仿星器
活动1:小小科学家
惯性约束---激光点火
神 光 Ⅲ 号
二、受控热核反应
2、可控核聚变的实现方法
• 磁约束
将燃料锁定在一定空间
• 惯性约束
产生高温
二、受控热核反应
三、核聚变能源的利用
• 核聚变能源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 • 具有产能高、原料丰富、废料清洁等优点
3、实现方法 • 把原子核加热到足够大的温度
几百万开尔文高温
二、受控热核反应
1、实现核聚变的难点
• 地球上没有容器能承受如此高的温度 • 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如何实现? 通过查找资料,你是否了解到国际上主流的做法?
活动1:小小科学家 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展示风采
• 介绍一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方法及其原理?
2007年10月,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 俄罗斯和美国等七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国际核聚变 实验(ITER)”计划。
活动2:科学辩论会 辩题:开发核聚变能源的利弊
正方:利大于弊
反方:弊大于利
一辩:陆睿韬 二辩:刘 旭 三辩:邢牧凡 四辩:胡予萱
VS 一辩:李敏慧 二辩:陆子骏 三辩:刘静怡 四辩:彭 皓
主要成分:氢
核
+
聚
高温1.5 x 107K
变
高压2000亿帕斯卡
科学家估计:
太阳核聚变能维持90~100亿年
核聚变的利用——氢弹
外壳
弹
氘、氚等热 核燃料
引爆装置
三种组合:
普通炸药 爆炸
U235
裂变
氘、氚 聚变
2 1
H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19.7核聚变 (共19张PPT)
二、受控热核反应 1、聚变与裂变相比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轻核聚变更安全可控、清洁 ④反应中放射物质的处理较容易
2、实现核聚变的难点: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如此高的温 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科学家设想了两种方案,磁约束和惯性 约束。
1、聚变与裂变相比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轻核聚变更安全可控、清洁 ④反应中放射物质的处理较容易
2、实现核聚变的难点: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
受如此高的温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科学家设想了两 种方案,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磁约束 ——环流器
带电粒子运动时在均匀磁场中会由于洛伦兹力的 作用而不飞散,因此有可能利用磁场来约束参加反应 的物质。环流器,这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一种磁约束装 置。
惯性约束
也可以利用聚变物质的惯性进行约束。由于聚变 反应的时间非常短,聚变物质因自身的惯性还来不及 扩散就完成了核反应。在惯性约束下,可以用激光从 各个方向照射参加反应的物质,使它们“挤”在一起 发生反应。
总的来说,实现受控核聚变还有一段很 长的路要走,比较乐观的估计是在21世纪 中叶有可能实现技术突破。一旦能够稳定 地输出聚变能、世界上将不再有“能源危 机”。
问题与练习解答:
1、什么是核聚变?聚变过中的能量转化有什么持点? 解: 两个氢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 应叫做核聚变。聚变发生时需要提供巨大的能量, 但反应中放出的能量比提供的能量大得多。
2、一个α粒子合到一个168O核中,写出这个核反应的方程式。这个 反应式左右两边的原子相比。哪边具有较多的结合能?
19.7核聚变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仅用 了两年零八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美国用了7年。氢 弹爆炸释放核能是通过轻核的聚变来实现的。
核聚变的条件 高中物理选修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惯性约束:利用强激光从各个方向照射参加反应的物质 , 使它们由于惯 性还来不及扩散就完成了核反应。
弹体
三种炸药:
普通炸药
小 型
铀235 原
外壳
子 弹
普通炸药 U235
爆炸 裂变
氘、氚、 重氢化钾 等 引爆装置
氘、氚 聚变
2 1
H31H42
He
01n
氢弹爆炸形成的磨姑云
T谢谢观看 HANK YOU!
氘核的质量:mD=2.014102u 氚核的质量:mT=3.016050u
氦核的质量:mα=4.002603u 中子的质量:mn=1.008665u
m mD mT (m mn ) 0.018884u
E mc2 0.01884931.5MeV
E 17.59MeV
使原子核间的距离达到10-15m
1、用加速器加速原子核;
不经济
2、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108~109K
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轻核的聚变反应,是较轻的核子聚合成较重的核子,要 使得核子的强相互作用发挥作用,必须使核子间接近到 发生相互作用的距离,约为10-15 m;同时由于原子核之 间在此距离时的库仑斥力十分巨大,因而需要核子有很 大的动能,表现在宏观上就是核燃料需要达到极高的温 度.
高中 - 物理 - 人教版 - 选修3-5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
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 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
聚变
〓
裂变
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 个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 聚变。
2 1
H31H42
He01n
2 1
H实现的热核反应是氢弹的爆炸,是由普通炸药引爆原子 弹,再由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热核反应,但这是不可控制 的。
弹体
三种炸药:
普通炸药
小 型
铀235 原
外壳
子 弹
普通炸药 U235
爆炸 裂变
氘、氚、 重氢化钾 等 引爆装置
氘、氚 聚变
2 1
H31H42
He
01n
氢弹爆炸形成的磨姑云
T谢谢观看 HANK YOU!
氘核的质量:mD=2.014102u 氚核的质量:mT=3.016050u
氦核的质量:mα=4.002603u 中子的质量:mn=1.008665u
m mD mT (m mn ) 0.018884u
E mc2 0.01884931.5MeV
E 17.59MeV
使原子核间的距离达到10-15m
1、用加速器加速原子核;
不经济
2、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108~109K
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轻核的聚变反应,是较轻的核子聚合成较重的核子,要 使得核子的强相互作用发挥作用,必须使核子间接近到 发生相互作用的距离,约为10-15 m;同时由于原子核之 间在此距离时的库仑斥力十分巨大,因而需要核子有很 大的动能,表现在宏观上就是核燃料需要达到极高的温 度.
高中 - 物理 - 人教版 - 选修3-5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
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 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
聚变
〓
裂变
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 个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 聚变。
2 1
H31H42
He01n
2 1
H实现的热核反应是氢弹的爆炸,是由普通炸药引爆原子 弹,再由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热核反应,但这是不可控制 的。
核聚变PPT课件
日本JT-60U装置
欧共体JET装置
美国TFTR装置 22
中国环流器2号A(HL-2A)与聚变研究
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
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最好成绩,获得了聚变反应堆级的等离子体 参数:峰值离子温度~45keV,电子温度10keV,等离子体密 度~1020m-3,聚变三乘积~1.5×1021keV·s·m-3;等效聚变功 率增益达到1.25。至此,聚变能的科学可行性基本得到论证,
已经奠定有可能考虑建造聚变能实验堆,创造研究大规模核聚 变的条件。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20世纪90年代,在 欧洲、日本及美国的几个大型托卡马克装置上,聚变能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7
▪ 电速陈光度火空文球间锦是的概定等域 离念于 子约适 体当束的--磁电场光位形火空球间和
18
特斯拉拿着两个电光火球正在玩杂 技
19
▪ 依靠不加热方法在地球实现聚变的可行性 (A-2-D)
束,其中一个方案:在一个直径约为400μm的小球内充
以30-100大气压的氘-氚混合气体,让强劲率激光(目前
达到1012W,争取1014W)均匀地从四面八方照射小球,
使球内氘氚混合体的密度达到液体密度的一千到一万倍,
温度达到108K而引起聚变反应。除激光惯性约束外,还
有电子束等方案,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成功。
1
水能
人 类 风能 使 用 的 大 自 然 能 源
潮汐能
太阳能 生2物能
对于裂变而言,由于存在着延迟好几秒的中子存在, 有温度不是很高,故可在现有的技术上实现人工 控制
对于聚变而言,由于存在一个必要条件:高温。一
般达到几亿度(为何要达到这么高温度),很多
氢核的聚变课件
和压力平衡。
在地球上,氢核聚变技术被用于 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和聚变能发 电的研究中,以实现清洁、高效
的能源生产。
氢核聚变的重要性
氢核聚变是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来源,其产生的能量远大于传统的化石 燃料。
通过利用氢核聚变技术,人类有望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 发展。
氢核聚变技术还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
04
氢核聚变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氢核聚变产生的主要是氦气和少 量中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
暖。
减少核废料产生
传统的核裂变反应会产生大量核 废料,而氢核聚变反应则不会产
生有害的放射性废料。
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氢核聚变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和放射性废料,但仍需注意其对 环境的其他潜在影响,例如对海
1950年代至今
各国科学家不断进行热核聚变 实验,探索实现可控核聚变的
途径和技术。
02
氢核聚变的原理
原子核的结构
01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 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02
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质子和中 子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
聚变的条件
高温高压
为了克服原子核之间的库仑斥力 ,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为了确保聚变能源的安全性,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加强监管和制定
相关标准,确保聚变反应堆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符合安全要求。
03
聚变能源的安全实践
在实践中,各国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聚变能源的安全性措施,如定期检
查、维护和应急响应等,以确保聚变反应堆的安全运行。
聚变能源的可持续性
在地球上,氢核聚变技术被用于 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和聚变能发 电的研究中,以实现清洁、高效
的能源生产。
氢核聚变的重要性
氢核聚变是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来源,其产生的能量远大于传统的化石 燃料。
通过利用氢核聚变技术,人类有望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 发展。
氢核聚变技术还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
04
氢核聚变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氢核聚变产生的主要是氦气和少 量中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
暖。
减少核废料产生
传统的核裂变反应会产生大量核 废料,而氢核聚变反应则不会产
生有害的放射性废料。
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氢核聚变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和放射性废料,但仍需注意其对 环境的其他潜在影响,例如对海
1950年代至今
各国科学家不断进行热核聚变 实验,探索实现可控核聚变的
途径和技术。
02
氢核聚变的原理
原子核的结构
01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 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02
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质子和中 子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
聚变的条件
高温高压
为了克服原子核之间的库仑斥力 ,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为了确保聚变能源的安全性,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加强监管和制定
相关标准,确保聚变反应堆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符合安全要求。
03
聚变能源的安全实践
在实践中,各国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聚变能源的安全性措施,如定期检
查、维护和应急响应等,以确保聚变反应堆的安全运行。
聚变能源的可持续性
核聚变课件
氦-4 21 H + 31 H
中子 42He + 10 n + 能量
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 斥。要使聚变发生,两个氢核必须以极快的 速度靠近。
太阳的巨大能量就是核聚变产生的,几 市亿年来,太阳没秒辐射出的能量约为 3.8×1026J相当于一千亿吨煤燃烧所释放出的 能量,其中20亿分之一左右的能量被地球吸 收。(如下图所示)
一、核聚变
1、核聚变
两个氢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 应叫做聚变。核聚变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例如:一个氚核与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 核时释放的能量是17.6Mev的能量,平均每个 和爱放出的能量在3Mev以上,比裂变反应中 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
氫-2 核
核聚变示意图 核聚變
氫-3 核
磁约束聚变研究进展示意图
中国环流器新一号装置
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发 展情况。
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以探索无 限而清洁的核聚变能源为目标,这个装置也被 通称为“人造太阳”,能够像太阳一样给人类 提供无限清洁的能源。目前,由中科院等离子 体物理研究所设计制造的EAST全超导非圆截 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大部件已安装完毕,进入 抽真空降温试验阶段。我国的科学家就率先建 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 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
平 均
4He
结
合 能
Li
U 裂变能
裂变
T
聚变能
3He D 聚变
原子质量
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的优点:
第一、氢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第二、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可 以用锂来代替氢以满足聚变的需要。 第三、氢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氢核的聚变课件
要产生聚变反应,需要高温高 密度等特定条件,并且需要处 理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现在 正在研究的聚变反应堆利用了 高压下的等离子体来控制聚变 反应。
氢核聚变的产物
聚变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聚变反应会产生氦、氢原子和中子等粒子。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产生的氦等物质可以用于治疗癌症、检测泄 漏、慢性病的医治等。聚变的废弃物放射性 极低,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总结
氢核聚变有着许多潜在的好处,如可再生、无污染、能源密度高等特点。虽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限 制,但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和合作,重新定义能源的未来。
氢核的聚变
氢核的结构和特点
氢核是仅含一个质子的核,它 在宇宙间的广泛存在是氢元素 最主要的来源。1H只有一个轨 道和一个质子,因而是所有核 反应的起点。
氢核聚变的原理和过程
在高温和高压下,两个轻核融 合形成一个更重的核。在这个 过程中,巨大的能量被释放。 这是太阳和其他恒星产生能量 的方式之一。
聚变时所需要的条件和 限制
• 大力支持聚变相关的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 加强核安全,确保聚 变反应堆的安全稳定
氢能作为未来能源 的发展趋势
• 氢能是一种无污染、 可再生、存储容易、 能源密度大的能源形
• 式未。要解决很多技术 难题,但氢能产业链 和应用市场正在逐步 形成。
氢核的聚变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会介绍氢核聚变的原理、过程、产物、现状、问 题、挑战以及未来的前景。
聚变简介
1 什么是聚变?
将轻元素结合成重元素的过程。
2 聚变的意义和应用
聚变可以释放出庞大的能量,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潜在技术。
3 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
核裂变是将重元素分裂成轻元素的过程,而聚变是将轻元素结合成重元素的过程。
氢核聚变的产物
聚变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聚变反应会产生氦、氢原子和中子等粒子。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产生的氦等物质可以用于治疗癌症、检测泄 漏、慢性病的医治等。聚变的废弃物放射性 极低,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总结
氢核聚变有着许多潜在的好处,如可再生、无污染、能源密度高等特点。虽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限 制,但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和合作,重新定义能源的未来。
氢核的聚变
氢核的结构和特点
氢核是仅含一个质子的核,它 在宇宙间的广泛存在是氢元素 最主要的来源。1H只有一个轨 道和一个质子,因而是所有核 反应的起点。
氢核聚变的原理和过程
在高温和高压下,两个轻核融 合形成一个更重的核。在这个 过程中,巨大的能量被释放。 这是太阳和其他恒星产生能量 的方式之一。
聚变时所需要的条件和 限制
• 大力支持聚变相关的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 加强核安全,确保聚 变反应堆的安全稳定
氢能作为未来能源 的发展趋势
• 氢能是一种无污染、 可再生、存储容易、 能源密度大的能源形
• 式未。要解决很多技术 难题,但氢能产业链 和应用市场正在逐步 形成。
氢核的聚变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会介绍氢核聚变的原理、过程、产物、现状、问 题、挑战以及未来的前景。
聚变简介
1 什么是聚变?
将轻元素结合成重元素的过程。
2 聚变的意义和应用
聚变可以释放出庞大的能量,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潜在技术。
3 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
核裂变是将重元素分裂成轻元素的过程,而聚变是将轻元素结合成重元素的过程。
氢的核聚变
氢的核聚变
氢的核聚变是一种原子能的释放方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
年代,当时物理学家认为可以将质量转变为能量。
核聚变发生在太阳和其他恒星内部,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来持续点燃恒星,但是要满足氢的核聚变的高温和压力要求非常困难。
核聚变的基本原理是将两个氢原子合成为一个氦原子,释放出质量的一部分作为能量。
这种能量的释放以光子的形式表现为热量和射线,从而带来大量的能量输出。
这种过程可以用反应物质的质量变化数学表达式来表示:Δm=mc^2,其中Δm表示反应物质的质量变化,mc^2表示光速的平方。
这种变化可以用百分比来表示:百分比变化
=(1-原子质量/合成原子质量)×100%。
氢的核聚变能量是最大的,可以达到5.5MeV。
由于氢的核聚变
反应需要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需要强大的聚变加热系统来实现,其中热核反应堆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热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氢的核聚变反应来生产能源的装置,它可以产生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力发电、航空航天、军事和医疗应用。
虽然氢的核聚变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其中最明显的是它的反应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叫做核废料的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可能会污染环境和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由于氢的核聚变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因此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在分析经济性方面也仍有待改进。
总之,氢的核聚变反应是一种释放能量的有效方式,但是它仍有
待改进。
虽然氢的核聚变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但由于它存在一些缺点,因此仍然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
期望未来能够发展出更加安全和可持续的核聚变反应技术,以便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的主要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M mol
Vmol
Po 1.01325 105 Pa
To 273.15 K
Vmol 22.4 103 m3
PV PoVo M PoVmol
T
To M mol To
其中: M 为气体的总质量。
M mol为气体的摩尔质量。
令: R PoVmol 8.31 (J mol 1 K 1) To
热现象
热学的研究方法:
1.宏观法. 最基本的实验规律逻辑推理(运用数学) ------称为热力学。
优点:可靠、普遍。 缺点:未揭示微观本质。 2.微观法.
物质的微观结构 + 统计方法 ------称为统计力学 其初级理论称为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动理论) 优点:揭示了热现象的微观本质。 缺点:可靠性、普遍性差。
核反应
吸收能量
核 反 应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
放出能量 有些重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
有些轻核结合成中等质量的核
轻核的聚变 核子平均质量
聚变
裂变
D E
F
A
CB
O
Fe
Z
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轻核的聚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 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 释放出核能的反映叫做聚变.
反应中的核燃料资源较丰富 核反应发生条件较易实现
热物理学
热学是研究与热现象有关的规律的科学。 热现象是物质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集体表现。 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常见的一些现象:
1、一壶水开了,水变成了水蒸气。 2、温度降到0℃以下,液体的水变成了固体的冰块。 3、气体被压缩,产生压强。 4、物体被加热,物体的温度升高。
在宏观上能够直接进行测量和观察。 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 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内在联系表现在大量分子杂乱无章 的热运动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性上。在实验中,所测 量到的宏观量只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值。
三.基本原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是由大量不连续的、彼此间有
一定距离的微粒所组成,这种微粒称为分子. 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R 称为“普适气体常数 ”
代入: PV PoVo M PoVmol
T
To
M mol To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V M RT M mol
阿伏伽德罗常数: N A 6.022 1023 mol 1
玻耳兹曼常数: k R 1.38 1023 (J K 1) NA
设:分子质量为 m,气体分子数为N,分子数密度 n。
§3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3.1 气体的实验规律 一.气体定律
P1V1 P2V2 恒量 (质量不变) T1 T2
二.阿伏伽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摩尔的任何气体所占据的体积 都相同.在标准状态下,即压强P0=1atm、温度T0=273.15K 时, 1摩尔的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 v0=22.41L/mol
N A 6.022 1023 mol 1
3.2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波-马定 律”、“盖-吕定律”以及“查理定律”的气体。 3.3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1V1 P2V2 恒量 (质量不变) T1 T2 P,V ,T Po ,Vo ,To (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
Vo
He
10
n
+ 17.6MeV
因此只要有了氘核和适当的装置,运用三个 氘核便可以得到大约21.6MeV的能量:
2 1
H
12
H
13
H
11
H
2 1
H
13
H
4 2
He
10
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轻核的聚变
如何能使轻核具有较大的动能呢
1、必须让轻核的距离非常接近
需要克服极大的库仑斥力
2、必须让轻核具有很大的动能
1015 m
Ek1
3.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2 气体的状态参量 平衡态
一、体积V 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 [单位: m3]
二、压强P 气体作用于容器壁单位面积的垂直作用力. [单位:Pa] 1Pa=1N/ m2
1.1mmHg=133.3Pa 2.标准大气压(atm)
1atm 760mmHg 1.013105 Pa
宏观法与微观法相辅相成。
气体动理论 §1 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热力学系统 热力学研究的对象----热力学系统. 热力学系统以外的物体称为外界。 孤立系统:系统和外界完全隔绝的系统
例:若汽缸内气体为系统,其它为外界
二.系统状态的描述 微观量:分子的质量、速度、动量、能量等。
在宏观上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和观察。 宏观量: 温度、压强、体积等。
三、温度 t , T 反映系统内部大量分子作无规则剧烈运动程度
1.摄氏温标( t ) [单位:℃]
2.热力学温标( T ) [单位:K]
两者换算关系: T=273.15+t 状态参量:表征气体有关特性的物理量 如P、V、T等
四.平衡状态
平衡态: 在不受外界影响(即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和能
量的交换)的条件下,无论初始状态如何,系统的 宏观性质在经充分长时间后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准静态过程:如果状态变化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以 至过程中的每一个中间状态都近似于平衡态,这样的 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又称“平衡过程 ”。
Ek 2
轻核的聚变
如何能使核聚变反应发生呢
可以将轻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当物质达到几百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时,剧 烈的热运动使得一部分原子核已经具有足够 的动能,可以克服相互之间的库仑斥力,在 碰撞时发生聚变.因此,聚变反应又叫热核 反应.
可控热核反应
热核反应
裂变反应
相同的核燃料释放的能量多
反应中放射物质的处理较易
M mN
M mol mNA
PV
M M mol
RT
mN mNA
kNA T
NkT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 nkT
标准状态下的分子数密度:
洛喜密脱数: no 2.69 1025 (m 3 )
例3.1;3.2(p107-108)
§4 气体动理论压强公式
4.1 压强的成因 压强:气体作用于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垂直作用力 分子数密度 31019 个分子/cm3 = 3千亿个亿;
〓
聚变
〓
裂变
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 聚变比裂变能释放更多的能量.
轻核的聚变
例如: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 (同时放出一个中子)时,释放17.6MeV的能量, 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在3MeV以上,比裂变反 应中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大3~4倍.这时的核 反应方程式是:
2 1
H
13
H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