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课件资料
蚌埠市城市给水专业规划(2014—2030年)
9.《城市供水条例》;
10、《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11、《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
12、《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
1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15、《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
16、其它相关国家、地方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
17、《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18、《蚌埠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蚌埠市水利局,2009年);
19、《引江济淮工程项目建议书》(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年5月);
第二条 指导思想
(1)立足中心城区、兼顾周边乡镇供水,与外围城镇形成互为应急供水。
(2)新建、改建与扩建相结合,力求社会、环境、经济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
(3)远期城区实行统一供水,不断提高中心城区综合用水水平。
(4)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近期远期结合,分期实施,供水规模可适度超前。
规划主题思想:开源节流,提高水质,优化布局,统一调度。
蚌埠规划
第一章总论1.1 城市背景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蚌埠市一市三县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
东端至五河县浮山峡山口,西端到怀远县万福镇关圩村颜李庄,东西长135公里;北端至固镇县大韩家西北的沱河中心线,南端到怀远县常坟镇新桥村新庄,南北宽86.5公里。
市区总面积601.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77.81平方公里。
1.2 城市发展战略根据调整后的城市总体规划,蚌埠市在安徽省的定位是“安徽省重要交通枢纽,皖北商贸中心,综合性工业城市。
”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加快皖北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蚌埠市定位为“皖北地区的加工、商贸、科技中心城市”。
蚌埠市依靠交通条件便捷和周围农副产品丰富的优势,发展成为以农副产品转化、增值为主的我省少数加工工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之一。
目前已形成以食品、纺织、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加工工业技术优势非常突出。
1.3 生态市建设背景2004年元月4—6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做出“关于批准《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决议”。
《纲要》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近5年的实施计划,是指导生态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004年上半年,各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要依据《纲要》,开展并完成编制本地本部门的生态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并与即将开始编制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
省政府以皖政[2004]14号文发出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生态省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
在此背景下,蚌埠市生态市建设正式启动。
1.4生态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建设生态市是实现蚌埠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蚌埠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是蚌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保证,是广大市民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 —2030 年)》(2013-05-04 23:35:41)转载▼标签:分类:发展经济铺镇形态快速路县城第三极《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一、总则(一)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5 年,中期至2020 年,远期至2030 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 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2030 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 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 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9.5 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
抓住大交通改善、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巩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行列。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强化战略。
蚌埠城市规划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蚌埠市中心城区规划
四横:指淮河南北两岸形成的东西向城 市发展轴。 三纵:为中心城区西部、中部、东部三 条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 两主”为:服务中心、科技教育和交通 集散中心. “四副”为:行政中心、商贸服务与职 业教育中心、金融商贸与物流信息中心、 高新技术创新中心 八片五园:包括8大居住片区和5大产 业园区。八大居住片区分别为老城、城 南、姜桥、长青、淮东、淮西、李楼和 长淮卫居住片区;5大产业园区分别为 禹会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蚌埠工 业园、龙子湖工业园和长淮卫临港经济 开发区。
PPT文档演模板
蚌埠城市规划发展
蚌埠现状
规划分析和目的 城市布局和规划 蚌埠周边地区旅游规划 远景规划和展望
PPT文档演模板
蚌埠城市规划发展
蚌埠
PPT文档演模板
蚌山区 龙子湖区 禹会区 淮上区
怀远县
五河县
固镇县
蚌埠城市规划发展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是 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地处中 国南北分界线,淮河穿城而过。由于盛 产珍珠,从而得名“珠城”。历史上其 经济实力曾仅次于合肥,位居全省第二。 1947年初脱离凤阳县设市,直属安徽 省,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常住 人口3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5万人, 市区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因近年来 外部区域环境的变化,蚌埠交通优势地 位相对削弱,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历史 上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出现下降。随着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调整, 蚌埠的地位重新受到重视,成为省内京 沪城镇带上重点培育的中心城市。在外 部社会经济环境改变的背景下,蚌埠自 身发展及在区域中的地位都面临新的挑 战。
干扰的活动。加强对山体水系及周边地段的城市
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紧紧围绕“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做强大工业"的目标,以扩大开放为主渠道,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以开发园区为平台,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引领、园区工业支撑、骨干企业带动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十二五”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以上,2015年工业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第一节加快提升优势产业瞄准国内外市场发展新趋势,以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和品牌化为方向,坚持自主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并举,着力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产业,努力培育打造区域经济支柱型产业。
力争到2015年,优势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装备制造及零部件产业。
以重点骨干企业为核心,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积极引进铸造等配套产业,提高专用车、起重机等优势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集成能力,着力推进产业改造提升,推进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若干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促其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精细化工产业。
坚持突出重点、集约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氯碱系列、硝基氯苯系列、苯酐、聚丙烯酰胺等主导优势产品。
提升生产工艺,延伸产品链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
围绕新型电子材料及器件、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三大领域,重点发展ITO导电膜玻璃等高科技产品,加快发展高精密新型电阻器和电容器、传感器等产品,优先发展面向重点行业的应用软件系统。
第二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技术、人才为支撑,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集聚产业群,促进光伏、生物、新材料等产业跨越式发展。
力争到2015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成为引领工业经济增长的先导力量和爆发点。
光伏产业。
加快发展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系列产品和培育发展碲化镉、铜铟镓硒等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
加速发展光伏产业相关配套材料与设备及下游应用产业,打造太阳能产业链。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13•【字号】皖政秘[2008]172号•【施行日期】2008.1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皖政秘〔2008〕172号)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报批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蚌政〔2008〕56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蚌埠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全省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及皖北中心城市。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抓好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把蚌埠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三、科学引导城市空间布局。
要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严格空间管制,实行城乡规划统一管理。
要结合城市建设沿淮河展开的特点,根据“一主多组团”的空间发展结构,合理安排好建设时序,凸显滨水城市的特色。
要按照皖北中心城市的定位,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逐步形成以蚌埠为中心,怀远、固镇、五河为次级中心的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控制在16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65平方公里以内。
要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引导城镇人口的聚集和合理分布。
要按照蚌埠市资源、环境实际条件,坚持集约用地的原则和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提高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完整版)蚌埠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
蚌埠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使用管理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退让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控制第七章绿地控制第八章公共建筑停车场和建设基地出入口设置第九章居住区配套设施第十章城市景观和环境第十一章城市空域保护和地下空间利用第十二章附则附录一名词解释和计算规则附录二建筑间距图示附录三建筑离界距离图示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依法规范行政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及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市旧住房修建、临时建设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村民建房等,市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另行规定的,从本规定第三条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实施均应符合本规定。
编制重要或特殊地区的详细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补充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在符合本规定的同时,必须符合建设、消防、防洪、交通、卫生、环保等相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和使用管理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及建设用地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与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尚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的规定进行适建性划分,经法定程序批准后使用。
凡需改变建设用地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符合《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规定》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规定》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蚌埠城市发展规划
蚌埠城市发展规划表1《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调整具体建议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第一篇编制的背景与必要性2005年8月,建设部颁发《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为了配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保持城市总体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各地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将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作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工作和任务。
……凡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要求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和备案工作的,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项目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从宏观调控走向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且在编制期限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一致,是经济社会活动在地域和空间上进行落实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支撑,二者通过紧密结合、高度协同,一并组成“十一五”期间指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统筹财政与空间两大资源,共同构筑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双平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部等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蚌埠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批准施行,蚌埠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2006~2010年近期建设规划,将规划、计划、建设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期作为对城市近期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基本法定依据,并通过对近期建设规划的滚动编制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篇目标与策略一、蚌埠市各区政府和省级开发区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一) 规划期限本次近期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期限保持一致,即2006~2010年(二) 规划范围依据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两个层次:1、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行政辖域(601.50平方公里),以及涂山风景区和沫河口精细化工园的部分用地(78.50平方公里),面积共计680平方公里。
蚌埠的基本资料
蚌埠基本资料1、蚌埠市简介地理位置蚌埠市,隶属于安徽省,地处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国家统计局重点房地产监测的70个大中城市之一,是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综合工业基地之一。
蚌埠市辖4个行政区,分别为蚌山区、龙子湖区、淮上区、禹会区,所属县包括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总人口共计367.81万人。
图1:蚌埠市位置图蚌埠------火车拉来的城市1911年12月7日,津浦铁路全线通车,蚌埠正式开埠,这个只有500户人家的渔村古渡,一时间人口剧增,商贾沓至,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蚌埠地处津浦铁路南段浦口到徐州的中点,不管南北哪头发车,当晚只能到达蚌埠,火车均需在这里加煤加水,旅客在这里住宿休息,蚌埠就自然地形成了“宿站”。
1911年5月,津浦铁路局正式设立蚌埠车站,蚌埠又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到20世纪30年代初,这个依山傍水的渔村人口已经激增到十万,商埠完全形成,很快成为皖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
蚌埠开埠后,以盐粮起家,百货、棉布、五金、烟草等各类交易日渐繁盛,辐射区域达周边20多个县,金融业也随之发展,中国银行最早在蚌埠设立汇兑所,使蚌埠成为当时皖北地区早期的金融活动中心。
1947年,蚌埠正式建市,人口达到30万。
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完成了由商贸型城市向工业型城市的转变,成为安徽省举足轻重的工业城市。
到70年代末,已形成轻纺为主,包括烟草、机械、冶金、化工、医药、电子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时至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正式运行,京沪高速铁路和京福高速铁路在蚌埠交汇,为蚌埠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崛起注入了新的动力。
图2:蚌埠市中心图交通蚌埠市是安徽省重点打造的公路运输中心,皖北高速公路的中心城市。
所以皖北的高速公路皆是由蚌埠扩散,目前蚌埠市的高速外环正在形成,公路运输四通八达,蚌埠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高标准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与国道、省道相联结。
京台高速公路(G3)、宁洛高速公路(G36)、蚌合高速公路(S17)、蚌五泗高速公路(在建)、徐明高速公路(在建),蚌埠绕城高速公路(含高铁连接线)(在建)。
项目名称蚌埠市城市供热规划(2013-2030年)
项目名称:蚌埠市城市供热规划(2013-2030年)委托方:蚌埠市城乡规划局承担方:蚌埠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所蚌埠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等级:甲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057)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14年12月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蚌埠市城市供热规划(2013~2030)文本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蚌埠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二章热负荷 (4)第三章城市供热能源结构分析 (6)第四章热源规划 (7)第五章供热管网系统 (11)第六章热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14)第七章环境评述 (15)第八章项目投资估算 (16)第九章规划实施 (17)第一章总论第1条规划背景蚌埠市中心城区现有供热热源结构不合理,热源效率不高,同时工业蒸汽的需求发展很快,工业蒸汽管线的架空敷设与城市快速、高标准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对采暖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存在天然气采暖、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电采暖等多种供热方式,民用供热是否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及是否采用蒸汽供热管线都需要做深入研究。
为促进蚌埠市供热的合理有序发展,节约能源、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供热方式,并通过规划控制的形式,为热电联产项目及热网建设预留建设用地和规划路径。
第2条规划范围本供热规划范围为蚌埠市中心城区及沫河口镇、马城镇、新马桥镇-曹老集镇组团。
至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总人口数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20平方公里以内;沫河口镇规划人口19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8平方公里;马城镇规划总人口12.2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6.44平方公里;新马桥镇-曹老集镇组团规划人口43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65平方公里。
第3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蚌埠规划设计方案-更新版
蚌埠规划设计方案背景蚌埠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淮河以北。
近年来,蚌埠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市规划设计不足,导致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交通不畅等问题逐渐显现。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蚌埠市的城市规划水平,制定一份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设计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总体方案1. 城市功能布局调整根据蚌埠市当前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提出现代化产业、宜居生活、绿色环保、人文教育四个主要功能区。
其中,现代化产业区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物流园、金融中心等,宜居生活区主要包括住宅区、商业娱乐区等,绿色环保区主要包括公园、绿化带等,人文教育区主要包括高校、文化中心等。
2. 交通运输规划蚌埠市的道路和交通运输网络设施相对落后,导致道路拥堵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交通运输规划,优化道路设施、引进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加强公交系统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3. 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议题。
我们建议在蚌埠市中心建立一个大型公园,同时对城市中部的绿化带进行扩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另外,在建筑规划方面加强环保要求,推广绿色建筑,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等。
4. 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规划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建议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包括水供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障城市正常的基础设施运行。
实施建议1. 国家支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国家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我们建议争取国家的支持和投资,以加快城市规划设计的实施进度。
2. 政府行为政府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政府应该提高规划设计意识,加强规划的诚信和科学性,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长远发展目标。
3. 市民参与市民参与是城市规划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加强市民的参与,听取市民的声音和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2012-2030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pptx
7
学海无涯
四横:指淮河南北两岸形成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 三纵:为中心城区西部、中部、东部三条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 两主四副:“两主”为:位于老城区的城市商业文化与医疗服务中心、位 于高铁站的科技教育和交通集散中心。“四副”为:位于东海大道的行政中心、 位于淮上区的商贸服务与职业教育中心、位于淮河南岸长淮卫的金融商贸与物 流信息中心,以及位于禹会区北部由工业区改造的高新技术创新中心。 八片五园:包括 8 大居住片区和 5 大产业园区。八大居住片区分别为老城、 城南、姜桥、长青、淮东、淮西、李楼和长淮卫居住片区;5 大产业园区分别 为禹会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蚌埠工业园、龙子湖工业园和长淮卫临港经 济开发区。 (二)城市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 “蓝脉一横三纵、绿廊纵横交织、生态斑块密布”的绿地系统 结构。 一横:自西向东贯穿城区的淮河干流;三纵:淮河支流天河——四方湖湿 地、迎河——张公湖——席家沟——三岔河湿地公园、龙子湖——吴小街四 十米大沟——钓鱼台湖形成了三条贯穿城市南北的水系,有利于形成分隔城 市 组团的自然生态廊道。 依托一横两纵的市政绿化走廊与一横三纵的滨水绿带相互交织,将中心城 区的铁路、高速公路、公路、快速路等城市防护绿带联系起来,构筑城市绿色 空间网络。 市区内小南山、张公山、锥子山、曹山、雪华山、燕山、神山、陶山、老 虎山、小黄山等,这些孤山成为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色点睛。 2、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
蚌埠规划设计方案
蚌埠规划设计方案蚌埠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下游平原中部,是该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蚌埠市需要制定一份规划设计方案,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
以下是我对蚌埠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建议。
首先,我认为蚌埠市应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道路、桥梁、给排水等方面进行投资,以提高城市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特别是要加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建设更多的道路和交通枢纽,加强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和管理,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性。
其次,我建议蚌埠市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要将公园、绿地和植物带纳入考虑范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并建设更多的休闲公园和体育场馆,提供更多的户外运动场所。
同时,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推行环保科技,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
第三,我建议蚌埠市加大城市经济的发展力度。
在规划中要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要积极引进外资和高技术人才,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合作,打造产业集群,提高整体经济水平。
此外,要建设更多的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提高城市的商业氛围,促进消费经济的发展。
最后,我认为蚌埠市要注重城市文化建设。
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修复和利用老建筑,并建设更多的文化场馆和博物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要注重培养年轻人的文化素质,加强对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市民的文化水平。
综上所述,以上是我对蚌埠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建议。
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可以提高蚌埠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表1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调整具体建议
40
西部工业区要尽快外迁重化工业等污染企业;西部工业区中涉及生态敏感的生态保护区和缓冲区内的工业企业和棚户区要尽快搬迁与改造,同时要大力实施环境治理修复和生态绿化建设。
彻底改善园区人居环境。
41
调整中心城市绿地指标和生态用地内部结构,提高有林地比例。
增强生态用地的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
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6
规划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27
提出再生水回用目标、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
增加可供水量的重要措施。
28
限制中心城区地下水资源高强度开采,划定地下水禁采区或限采区。
防止地下漏斗的进一步扩大。
29
合理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原煤的消耗量。
多使用清洁能源,降低污染。
30
推进气源多元化,确定多元化备用气源。
天然气供给气源单一、供给安全水平较低。
31
加速、适度超前地发展城市燃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也为市民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2
建议扩大三县的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规模。
怀远、固镇、五河等县域污水厂处理能力略显不足。
33
建设用地
严格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应严格控制围河湖造田、避免大规模占用和开垦天然湿地、滩涂、苇地等。
响应国家政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7
综合交通
控制合徐高速公路的噪声影响和山体破坏影响;206国道的改道段建设要先作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和山体,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影响荆涂山-天河重点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
18
实施京沪铁路客运线、城市主干道胜利东路、东海大道城市快速路、燕山路城市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道、黄山路城市主干道、水蚌铁路和南外环路城市快速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等龙子湖区的景观绿带建设,山体保护和道路防护林建设。
蚌埠市土地总体规划蚌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蚌埠市土地总体规划蚌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蚌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蚌埠市中心城区由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4个区的建成区和周边因城市发展需要实施控制的地区组成。
区域范围东至滁州市边界,北至宁洛高速公路,西至怀远县边界,南至城市中环线,规划控制范围27000.00公顷。
第一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中心城区是全市就业和人口高度聚集的区域,是规划期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的重点区域,是建设用地的重点保障区域。
近年来,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需要对用地,特别是城市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高效利用。
按照中心城区发展目标和近远期空间时序发展规划,考虑省级下达的城镇工矿用地指标,以及蚌埠市城镇建设发展战略,确定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500.00公顷以内。
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空间布局一、建设“一主多组团”布局结构中心城区由一个中心组团、四个外围组团形成的组团式空间布局结构,淮河以南、龙子湖以西、席家沟以东地区为中心组团,淮河以北为北部组团,龙子湖以东为东部组团,迎河—张公湖—席家沟以西为西部组团,燕山路以南的姜桥物流园区为南部组团。
中心城区“一主多组团”的整体空间布局中,中心组团是以居住商服、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为主的城区;西部组团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区;南部组团是具有综合交通优势的物流、加工区;东部组团是以区域服务中心、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及综合交通等功能为主导的城区;北部组团是以加工制造业、区域批发市场为主的城区。
二、构建“一主两次”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合蚌埠自然山水特点,规划确定“一主两次”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
在中心组团形成市级中心,在北部组团和东部组团分别形成2个市级次中心。
市级中心由市级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组合而成。
其中市级商业中心以现状淮河路—二马路商业中心为基础,向东连接京沪铁路客运站前商业,提升商业设施的水平与品质,形成沿淮河路东西向展开的带状商业中心。
蚌埠市城乡规划局文件
蚌埠市城乡规划局文件蚌埠市城乡规划局文件蚌规字【2011】40号蚌埠市2012年城市大建设规划指导意见各区政府、有关单位:为顺利推进2012年蚌埠市城市大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鲜明大城市,依据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特制订2012年城市大建设规划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做大体量、提升质量、打造皖北中心城市目标,以政府投资为核心,充分发掘企业投资潜力,注重务实性和操作性,重点谋划2012年度城市大建设项目,进一步明确大建设目标和任务,以科学规划引领社会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遵循完善体系、突出重点、塑造特色、保障民生、城乡统筹的原则,按照循序渐进、适度超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新区建设为抓手,推动老城更新提升,做大总量、提高品质;以承接产业转移与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五大组团建设,完善功能,拓展空间;以村镇建设为抓手,带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以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建设宜居城市。
三、总体要求(一)要按照城乡规划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提升人居环境的要求,进行项目谋划和建设。
(二)要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滨水公共空间体系建设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宜居城市。
(三)要依托城市总体规划,以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双平台,进一步明确城市近期建设方向,确保城市近、远期建设相协调。
(四)要注重城乡统筹和民生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空间指引按照打造皖北中心城市的要求,继续实施“东进、西联、南拓、北跨、中优”的空间布局战略,明确重点开发地区、重点改善地区、重点生态整治恢复地区、重点储备控制地区四类重点地区,有效推动城市近期发展。
(一)重点开发地区2012年城市大建设的重点开发地区:滨湖新区、高铁新区、城南新区、高新区及其拓展区和淮上区。
这些地区可作为明年大建设项目落地的主要空间,在原有大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发展,产生规模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2013-05-04 23:35:41)转载▼《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一、总则(一)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2030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9.5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 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
抓住大交通改善、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巩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行列。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强化战略。
(1)整合外部优势:运用好各项政策,契合有力的外部环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标签: 铺镇形态快速路县城第三极分类: 发展经济(2)交通枢纽借势:借助高铁、淮河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3)适度极化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发挥规模效应,不断强化蚌埠在皖北地区的优势地位;(4)设施超前:落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高标准配置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服务市域、辐射皖北。
2、产业经济跨越发展战略。
(1)立足优势: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地位;(2)凸显创新:利用创新优势建设皖北新兴产业高地;(3)增速提质: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3、空间圈层与集聚拓展战略。
(1)产业园区化与集群化:培育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园区;(2)设施城乡网络化集聚:通过设施的服务能力集聚引导产业和人口的集聚;(3)区域统筹:加强区域统筹,尤其是中心城区与怀远、凤阳的统筹发展;(4)区域协调:东融沪宁、南联合淮、西引皖北、北接苏北。
4、新型城镇化战略。
(1)科技创新:彰显科技教育优势,建设智慧城市;(2)低碳示范:建设低碳示范区,打响蚌埠“低碳城市”新名片;(3)彰显山水:保护重要生态区域,凸显蚌埠山水园林城市格局;(4)弘扬文化: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建设沿淮文化名城。
五、统筹发展(一)市域空间统筹发展。
规划期内,构筑1个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3个产业重点镇、7个其他重点镇、10个一般镇、350个中心村(社区)的城乡空间格局。
(详见“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二)市域人居环境统筹发展。
以促进城乡居民聚居点、产业布局和生态管制空间的统筹布局优化为目标,重点加强产业发展空间和城镇建设空间的规划管制,有效施行对村庄建设的规划引导和管理;加强重要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规划保护与管理工作,明确市域空间生态管制分区及原则。
(三)市域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发展。
重点引导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覆盖城乡、服务便利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四)市域基础设施统筹发展。
确定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的选址和空间预留;完善城乡供电网络,推进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及排放、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置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及建设推进工作,提高市域城乡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水平,改善城乡生活和生产环境质量。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一区一环”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带:沿淮发展带。
两轴:蚌埠-固镇发展轴和蚌-怀-凤发展轴。
一区:蚌埠都市区。
包括蚌埠市区;怀远的县城、马城镇、魏庄镇、古城乡、荆芡乡、找郢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王庄镇。
一环:中小城镇发展环。
(二)规模等级结构。
大城市1个: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中等城市3个:即怀远、固镇、五河三县县城,到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20--50万人,进入中等城市行列;3个产业重点镇:分别为马城镇、新马桥镇和沫河口镇(含临北回族乡),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5-10万人;7个其他重点镇:包括曹老集镇(含梅桥乡)、鲍集镇(含淝河乡、陈集乡)、大龙亢(含龙亢农场、龙亢镇、河溜镇、徐圩乡、淝南乡)、常坟镇、刘集镇(含石湖乡、濠城镇)、王庄镇、新集镇(含大新镇、浍南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2--5万人;10个一般镇:包括万福镇(含兰桥乡)、双桥集镇(含褚集乡)、魏庄镇(含古城乡)、唐集镇、湖沟镇、任桥镇(含仲兴乡)、东刘集镇、小溪镇(含朱顶镇)、小圩镇(含申集镇)、双忠庙镇(含武桥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0.5-2万人。
(三)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蚌埠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工业型和商贸型三种类型。
1 蚌埠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2030年)(四)产业布局。
1、工业布局采取空间集聚策略,形成“一带、三区、三基地、三板块”的空间格局。
至规划期末,集聚化的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90%以上。
“一带”——沿淮产业带;“三区”——北部淮上都市产业区、西部高新-禹会都市产业区,以及东部龙子湖-长淮卫都市产业区;“三基地”——北部新马桥产业基地(含王庄),以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为主;西部马城产业基地(含常坟);东部沫河口产业基地;“三板块”——北部固镇县经济板块、西部怀远县经济板块和东部五河县经济板块。
2、农业功能分区为“一带三区”。
一带:沿淮水产蔬菜牧业产业带;三区:固镇旱作农业区、怀远稻作农业区、五河稻作农业区。
七、市域交通发展策略与重大交通设施规划(一)总体目标。
近期(2015年)全面构建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公、铁、航、城”客运零换乘,“铁、公、水、航”货运联运无缝衔接。
远期(2030年)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建成“骨架清晰、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二)对外交通。
市域将形成“五纵两横”的铁路网格局(五纵:京沪铁路、水蚌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铁、徐-蚌-宁城际铁路;两横:淮海铁路、沿淮铁路);市域建成以淮河为干线,以怀洪新河、涡河、浍河、茨淮新河为支线的“一干四支”的内河航道骨架体系;市域高速公路网形成“三纵三横”格局(三纵:京台高速至泗永高速联络线、京台高速、徐明高速;三横:宁洛高速、蚌五泗高速、蚌淮高速)规划期内积极谋划蚌埠民用机场,在怀远县鲍集镇境内预留机场建设用地。
(三)重大工程设施廊道。
主要沿京台高速公路、宁洛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联络线及重要国省道安排市域重大工程设施廊道,原则上宽度不少于1000米且保持连续,廊道内除引水输水、电力、燃气、通信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外,禁止其它任何开发建设活动。
八、中心城区规划(一)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蚌埠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四横三纵、两主四副、八片五园” (详见“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四横:指淮河南北两岸形成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
三纵:为中心城区西部、中部、东部三条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
两主四副:“两主”为:位于老城区的城市商业文化与医疗服务中心、位于高铁站的科技教育和交通集散中心。
“四副”为:位于东海大道的行政中心、位于淮上区的商贸服务与职业教育中心、位于淮河南岸长淮卫的金融商贸与物流信息中心,以及位于禹会区北部由工业区改造的高新技术创新中心。
八片五园:包括8大居住片区和5大产业园区。
八大居住片区分别为老城、城南、姜桥、长青、淮东、淮西、李楼和长淮卫居住片区;5大产业园区分别为禹会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蚌埠工业园、龙子湖工业园和长淮卫临港经济开发区。
(二)城市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蓝脉一横三纵、绿廊纵横交织、生态斑块密布”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横:自西向东贯穿城区的淮河干流;三纵:淮河支流天河——四方湖湿地、迎河——张公湖——席家沟——三岔河湿地公园、龙子湖——吴小街四十米大沟——钓鱼台湖形成了三条贯穿城市南北的水系,有利于形成分隔城市组团的自然生态廊道。
依托一横两纵的市政绿化走廊与一横三纵的滨水绿带相互交织,将中心城区的铁路、高速公路、公路、快速路等城市防护绿带联系起来,构筑城市绿色空间网络。
市区内小南山、张公山、锥子山、曹山、雪华山、燕山、神山、陶山、老虎山、小黄山等,这些孤山成为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色点睛。
2、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
根据岸线功能不同,分为生产岸线、生活岸线和自然生态岸线三类。
淮河岸线规划:统筹淮河岸线综合利用,沿岸三类工业用地逐步迁出,将目前分散布局的港口岸线集中发展,深度开发,积极拓展生活岸线,重点保护生态岸线和取水口岸线。
龙子湖岸线规划:重点保护生态岸线,结合城市级公共设施建设,将岸线打造为蚌埠未来城市面貌的集中展示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高品质生活休闲、文化娱乐、商业服务和旅游度假胜地。
迎河-张公湖-席家沟岸线规划:扩宽迎河沿岸滨河绿带,将两岸居住区域的公共设施与水岸空间紧密结合,创造宜人的城市滨水空间的环境景观,使该区域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健身的生活岸线。
天河岸线规划:重点保护天河两岸大面积的自然生态岸线,将该区域打造为蚌埠市的“绿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体育休闲和旅游度假胜地。
3、自然山水资源保护。
规划确立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城市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区,保护蚌埠中心城区河湖环拥、依山傍水的山水格局。
各保护区范围应包含山水资源本身及附近需要统筹保护的地域。
保护区严格禁止对自然山体有破坏、对水系有污染及对景观有干扰的活动。
加强对山体水系及周边地段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与建设控制。
引河入城,积极谋划天河——龙子湖、天河——张公湖水系沟通工程。
(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商业设施规划。
规划结合城市两主四副的城市空间结构,设置4个市级商业中心和4个区级商业中心。
市级商业中心分别指老城商业中心、光彩商业中心、高铁商业中心和长淮卫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分别指姜桥商业中心、大禹商业中心、李楼商业中心和淮上商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