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新文化运动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4
第11课新文化运动(一)内容主旨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带给中国的点滴光明却与现实造成了极大的落差。
袁世凯欲复辟帝制,民众思想面对种种国内形势犹如隔岸观火。
中国一大批有识之士认为唯有在思想领域中发起一场革命才能给中国带来新的希望。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了民主与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让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找到了新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背景、内容(人物、历史史实)以及重要历史意义。
通过历史油画《宽容》的解读以及使用,对于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以及事件有深刻把握,并了解历史图画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
通过材料(文字、图片)的解读,培养对于材料的历史信息的提取水平以及自主学习的水平。
通过对于“文言文是否是一种已死文字”的探讨,了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准确态度、培养历史的思辨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对象。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PPT表现梁启超关于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三个阶段的理解,从器物、制度再到思想的学习,并出示油画《宽容》指明此历史油画包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设计意图:引出对于中国救亡图存道路中从器物以及制度方面对于西方的学习不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导入新课“新文化运动”,唯有从思想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才可走向光明。
《宽容》的出示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历史图画,增强学生的历史画面感与生动性。
环节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提问,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政治处于何种状况。
设计意图:请同学们回顾历史,对于前面所学历史知识的复习,引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出示“袁世凯复辟帝制”、百姓对联以及戴季陶与农民的对话。
设计意图:使学生深刻了解辛亥革命后,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光明。
袁世凯即将复辟帝制,民众的愚昧无知终究促成新文化运动的展开。
环节三:陈独秀与《新青年》1、出示陈独秀以及其对于中国民众当时思想的评论。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11课新文化运动[本课主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试图用他们来囊括西方工业文明的精神所在,把他们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这是自鸦片战争近八十年来,先进的中国人,理解世界,理解自我所积累起来的成果,又体现了理解的一种飞跃。
新文化运动给专制主义以空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这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知晓这段历史,协助学生解读“民主”与“科学”的含义,领会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李大钊等人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寻求出路的先进的中国人指明了方向,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对白话文的倡导,也使文学进一步走向大众,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促动了人民大众的政治觉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发起者、主要阵地和主要代表人物;胡适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近代白话文小说的开拓者。
理解提倡白话文的意义;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前后时期的变化及原因,进而理解文明的发展是持续自我反省、吐故纳新、取长补短,向先进文明学习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使用表格形式归纳整理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持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最终找到的真理;民主和科学观点是五四以来进步的思想传统。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人物。
难点:评价新文化运动。
说明: 1.只有了解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才能体会这场运动所带来的历史影响,明白其历史地位;在新文化运动中,历史人物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持续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故为重点。
2.因为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有限,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可能会在理解上不很全面,故为难点。
第11课新文化运动
第1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发起者、主要阵地和主要代表人物;胡适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近代白话文小说的开拓者。
理解提倡白话文的意义;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前后时期的变化及原因,进而认识文明的发展是不断自我反省、吐故纳新、取长补短,向先进文明学习的结果。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表格形式归纳整理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使学生懂得他们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实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人物。
难点:评价新文化运动。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同学们还记得进行过哪些斗争吗?(要求学生回答: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这些斗争都是政治领域里的斗争。
那么,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又是怎样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斗争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1.新文化运动(板书)〈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板书)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政治上搞独裁统治,进而复辟帝制。
为搞复辟帝制,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极力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他的倒行逆施,得到封建余孽和帝国主义的极力支持;为了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一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批判中国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板书)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为《新青年》)并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文中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这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另外还有胡适等。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上有关的叙述。
12. 新文化运动
潮
发
生 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
激 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尊
烈 冲
孔复古逆流
突
民国万岁,天下太平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知识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时间
1915年
兴起标志 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主要人物 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口号
民主和科学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列举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作品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 新文学的典范。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抨击_旧__道___德_和_旧__文__化__ 提倡_民__主____和__科__学___ 提倡_文__学__革__命_________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
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事
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
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本课小结
标志、两大口号 兴起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新
文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化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运
倡导文学革命
动
积极: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评价
消极:对传统文化看法, 有一定的片 面性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5
第11课新文化运动内容主旨: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扫清了思想障碍;而马克思主义宣传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必然归宿。
新文化运动反对专制、礼教,提倡民主与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分子把俄国革命视为最符合民主精神的革命,并且终于找到了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从此很多知识分子走上了“以俄为师”的道路。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通过学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让学生了解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重要。
3.知道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4.了解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把矛头直接指向维护专制制度的纲常礼教,代表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逐渐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运动。
5.初步要求学生能掌握概括思想文化类历史事件的水平。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对象。
难点: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会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运动?(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出现哪些变化?(出示漫画)(设计意图:由北京《中华日报》一则报道引入中国为何会形成这样一场思想文化变革?因为当时理想和现实落差,需要实行历史变革)环节二:中国需要怎样一次思想文化变革?(出示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敬告青年.1915 》)(设计意图:出示一段史料从史实出发让学生理解中国人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洗礼,突出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并提出创办了《新青年》杂志)环节三:如何才能让民主科学深入人心?引入新文化运动期间著名的白话文代表作及其作者。
(播放影片片断,补充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另外一个主要内容,并出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一段内容实行描述)(设计意图:通过小说和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另一个内容会更形象和精彩,加深直观印象)环节四:通过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一段文字描述引入哪种思想能够脱颖而出呢?导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代表人物李大钊,并介绍他的主要代表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八年级历史上册(岳麓版)第11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孔子像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旧道德” “旧道德”指的是儒家伦理道德 ,他宣扬的是君 父臣子等观念,维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孔孟之道即“旧道德”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 科学思想相违背。
现在你认识了“德先生”与“赛
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 第11课 新文化运动
情境导 入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
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 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 文学革命运动。
新课讲 授
《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背 景:
独裁和专制,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 ______,为实现__________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 “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916年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 《新青年》
《青年杂志 》
《新青年》搬到北京,影响逐渐扩大,形 成了以它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新青年》搬到北京后, 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 刘半农等成为主要撰稿人。
《兼容并包 》
11
北京大学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
我们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 离开科学也很危险。 ——陈独秀
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
——鲁迅
思考:新文化 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哪些?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③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件(共25张PPT)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德先生” “赛先生”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思想革命
“打倒孔家店”(儒) 鲁迅与《狂人日记》 胡适与白话文 “文化平民化”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
“四提倡,四反对”
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精华:
1.刚健自强、刻苦勤劳 2.天下大同、以天下为任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
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
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鲁迅的《狂人日记》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 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
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
11《新文化运动》
右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
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
起。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
哪些?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
提出问题。 目标2:通过文字材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他 们 在 做 些 什 么 ?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
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标志:
先驱: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 《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陈独秀(1879—1942)
《第11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课件49640geo2k
自主学习
代表人物
胡 适
陈 独 秀 鲁 迅
文章
观点或特点 以新文学代替 旧文学
《文学改 良刍议》
《文学革 命论》
形式
以白话文代替 内容 文言文
把反对封建内容同新文 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 《狂人日记》 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作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看杂志作者群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一切 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 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
民主
科学
为什么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一切黑暗? 提倡民主是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建立资 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 提倡科学是要传播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精 神、运用科学法则反对迷信和盲从。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金奖
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 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 1915年张裕葡萄酒在巴拿马万国博 览会获金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 从这两则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概况
时间
年均投资
年均办厂
1895-1911 687万
17家
1912-1918 2300万
79家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1916年以后《新青年》部分文章标题: 《孔子评议》 《宪法与孔教》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再论孔教问题》 《袁世凯复活》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复辟与尊孔》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公开课PPT课件_3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 《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 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忆秦娥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 月。秦楼月。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 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 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 阙。
——李白
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1917年《新青年》
此词描绘女子思念爱人 之痛苦,读来凄婉动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毛泽东的好友回忆,毛泽东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 阅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 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 《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 《五四运动回忆录》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 运动,它高举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猛 烈抨击旧文化,旧思想,大力倡导新思 想,新文化,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 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 求真理的热情,而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为中国的革命道路指出了一条光明的 道路。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 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
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 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 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
足。
第11课新文化运动
镜头一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 - 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 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北上,攻陷定海,直逼天津。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 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 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 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掀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因此在授课时应该把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作为本课的重点,把对新文化运动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的理解作为难点进行突破。
本课为第二单元第11课。
是对前几节课叙述的历史中出现的文化方面的变化的一个总的概括,同时也为下一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学习,奠定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课前准备课题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的收集准备。
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袁世凯祭天图片,引出问题“袁世凯篡权后,极力复辟帝制。
想一想,他尊孔复古与复辟帝制有什么联系?”袁世凯的开历史的倒车,激怒了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他们认识到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必须首先刷新人们的观念,将国魂重铸,于是他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重铸国魂为理念,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思想赞歌。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七年级历史下第1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知道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知道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维护专制制度上午纲常礼教,代表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逐渐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运动。
(1)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口号、对象、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堡垒和发展趋势六个方面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概貌。
(2).观看图片,从中发现北京大学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信息。
(3)从白话文的特点,说明白话文运动对于传播民主与科学,促动人民大众的政治觉醒的重大作用。
(4)从李大钊的活动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持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最终找到的真理。
(2)民主和科学观点是五四以来进步的思想传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对象2.难点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会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运动?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出示:袁世凯身着古装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图片。
思考: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补充介绍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迫不及待地从“临时”到“正式”到“终身”总统的简要过程,继而倒行逆施、企图圆皇帝美梦的历史事实。
说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封建复古思潮泛滥。
(袁世凯卖国媚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分裂与混战,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最新)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 言文被白话文所替代,淡出汉语 言的现代舞台。可是,我们真的 要彻底抛弃文言文吗?
文化平民化——提倡新文学,反对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
1、原因:
平民教育的蓬勃兴起
(1)教育界的文化平民化: 2、表现: (2)文学界的文化平民化 ①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不断得到推广。 ②白话诗的创作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小结: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青年杂志》创刊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1915年 1917年 1919年
前
期
后
期
资产阶级思想 文化反对封建 旧文化的思想 解放运动
资产阶 级旧民 主主义 性质
无产阶级思想 文化反对封建 旧文化的思想 解放运动
无产阶 级新民 主主义 性质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西学东渐:器物 → 制度 → 文化心理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概况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 上海 创办 《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
“老中小三只兔子会北大”:蔡元培、陈独秀、胡适。
3、指导思想: 民权、平等 思想和 达尔文 的进化论
4、活动基地:
20世纪初,西方人曾 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 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 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 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 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 洋。”获13个博士学位, 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 说美国人没有文化……
民 主
资产阶级的 内涵: 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 目的: 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2、“赛先生” 科 (science) 学 内涵: 主要指自然科学, 也包括社会科学
新文化运动关于“全盘西化”的言论
第11课 新文化运动0
北大三兔
1917年 鲁迅为 北大设 计校徽
蔡元培生于农历丁卯年(1867) 陈独秀生于农历已卯年(1879) 胡适生于农历辛卯年(1891)
李大钊
胡适
周树人 鲁迅
陈独秀
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 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 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 第一等的国家。这是支配着当时青年 脑中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
——郭沫若《反正前后》上海创造社1930年3版
“今天这样捐,明天那样税,弄得民穷财尽,钱用 到哪里去了?替人民办了什么事?……养了议员去嫖 赌,恭维督军;养了文官去刮地皮,借外债卖路矿得 回扣;养了武官去杀人,抢劫,贩卖烟土;养了法官 警官去捉拿那贫苦的烟犯赌犯来罚钱。现在的时代, 还无人敢说政府官吏没有什么用处。可惜他们的功效, 只造成一片贫民的哭” ——陈独秀《贫民的哭声》
康有为称颂孔子是“万世教主”,他创立的儒家 学说“教义最完善、制度最完备,门徒最众多”, “民权、议院、选举、民主、平等均为孔子所创” ——《中国近代史》
徐悲鸿作品《康有为妻妾成群图》
康有为六房太太,1921年摄于上海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 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 未婚夫就死了,为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 历尽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 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者三百余人, 皆中小学生也。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 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 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古代知名的谋士也有诸葛亮、 苏秦、张仪、张良、萧何等上榜
序号 1 2 3 …
被崇拜者 孔子 孟子 孙中山 ……
票数 157 61 17 …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2
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1)“百度”新闻的方式表现史料,组织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并提出问题,形成理解。
(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过程中形成感悟。
(3)通过度组抢答比赛的过程来激发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提升学生的胆量,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4)用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与今天世界祭孔作对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个重大课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理解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教法:以“百度”新闻的方式表现史料;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创设情景,学生参与情景体验;分组讨论教学。
(2)学法:情景体验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体会一百年前的北大师生之间的相互问候,与现在师生之间的问候相对比,使学生体会新文化运动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以新闻报道的方式来学习新文化运动。
上课之前我们成立了一个“中国报道组”,由两位同学担任记者,下面,我们通过记者的新闻报道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师:1915年的中国为什么会爆发新文化运动呢?我们“百度”一下新闻,有请“记者”给我们作政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