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和恒星的性质

合集下载

恒星的光谱分类

恒星的光谱分类

恒星的光谱分类恒星是宇宙中最为常见的天体之一,其发出的光通过光谱分析可以揭示恒星的成分和性质。

光谱分类是根据恒星的光谱特征将恒星分为不同类别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恒星的光谱分类及其相关的知识。

一、光谱的基本原理光谱是将恒星发出的光按波长进行分类的结果。

当恒星发出光通过棱镜等光学器材时,会发生折射和色散现象,不同波长的光线被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线。

根据光谱的特征,人们可以推断出恒星的成分和温度等信息。

二、恒星光谱的特征恒星光谱通常由黑线和颜色组成。

黑线是由于恒星大气层中的特定元素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线而形成的。

颜色则是由恒星的辐射光谱决定的,不同波长的光线对应不同的颜色。

三、恒星的光谱分类系统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分类恒星,人们发展了不同的光谱分类系统。

最早的光谱分类系统是根据恒星的表面温度将其分为七个光谱类型:O、B、A、F、G、K、M。

其中O型恒星的表面温度最高,M型恒星的表面温度最低。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这一分类系统不断更新和扩展。

四、哈佛光谱分类系统哈佛光谱分类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恒星光谱分类系统。

它将恒星分为七个主要类别:O、B、A、F、G、K、M,再根据每个类别中的细分进行分类。

每个类别都有一个数字表示其表面温度,数字越大代表温度越低。

这一分类系统还根据恒星的光谱特征和元素丰度等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

五、恒星的光谱特征不同类别的恒星在光谱中有着不同的特征。

O型和B型恒星富含氢和氦元素,其光谱中有明显的吸收线。

A型恒星除氢和氦外,还有金属元素的吸收线。

F型恒星的光谱特征已经更加复杂。

目前最广为人知的G型恒星就是我们的太阳,其光谱中有明显的金属元素吸收线。

K型和M型恒星的光谱线更为复杂,同时富含金属元素和分子吸收线。

六、恒星演化与光谱分类光谱的特征不仅与恒星的表面温度和成分有关,也与其演化状态相关。

恒星经历了不同的演化阶段,如主序星、巨星和超巨星等。

不同阶段的恒星在光谱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光谱分类还可以用于研究恒星的演化过程和年龄等信息。

恒星大气的光谱分析

恒星大气的光谱分析

恒星大气的光谱分析恒星是宇宙中最为重要的天体之一,它们在宇宙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了解恒星的性质、组成和演化过程对于我们研究宇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都至关重要。

在恒星研究中,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对恒星光谱的观测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大量有关恒星的信息。

一、恒星光谱的特点恒星光谱是由恒星的大气层发出的光经过分光仪分离而成的,它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首先,恒星光谱呈现出连续谱和吸收谱的叠加形式,连续谱由恒星内部温度较高的物质辐射形成,而吸收谱则对应着经恒星大气层后被吸收的光线。

其次,恒星光谱中存在着许多称为吸收线的窄深谱线,这些线由恒星大气层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形成。

二、光谱分析的原理光谱分析是通过研究和分析恒星光谱中的各种特征线以及连续谱的形态、强度和位置来揭示恒星的性质和组成的。

具体分析时,可以使用分光仪将恒星光谱进行分离,并使用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等光谱探测器将分离后的光谱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光谱分析的应用光谱分析在恒星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恒星的光谱类型,根据恒星的光谱类型可以推断出其温度、亮度和质量等基本参数。

其次,光谱分析也可以揭示恒星的化学成分,通过研究吸收线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恒星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元素。

此外,光谱分析还可以用于研究恒星的运动状态和演化过程,通过观测光谱线的频移可以推断出恒星的径向速度和自转速度等信息。

四、恒星光谱分析的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谱分析在恒星研究中的应用也得到了持续推进。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先进的光谱仪器和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对恒星光谱进行更加精确和详细的分析,进一步揭示恒星的内部结构和物理过程。

此外,光谱分析也可以与其他观测手段相结合,如射电观测和X射线观测等,共同探索宇宙中恒星的奥秘。

总结:恒星大气的光谱分析是研究恒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恒星光谱的特征以及各种谱线的形态和位置,可以获得大量关于恒星性质、组成和演化过程的信息。

光谱和恒星的性质

光谱和恒星的性质

对波长积分Bλ可得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人教版)◆
强 度 由此式可将不同
类型恒星其有效 温度Teff与半径和 光度用下面的关
系式联系起来:
波长
o红为心宿二(ɑ Sco) o蓝为角宿一(ɑ Vir)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人教版)◆
上图是热改正作为有效温度的函数(Flower, 1996, ApJ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人教版)◆
绝对星等变换为太阳光度 L/L⊙ :
太 阳 的 绝 对 星 等 是 : MB,⊙=5.48, MK,⊙=3.33…
归一化流量是这样选取,Vega星等和AB星等在5500Å相同。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大文部•选分修观\测中中国,小测说量欣辐赏射•(流配并人不教是版单)◆色,而是对某一滤光 片带宽积分。典型滤光片具有带宽为几百至2000Å。
某些滤光系统设计为:
能得到典型的精度为:Δm∼Δfx/fx∼0.02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人教版)◆
热星等(Bolometric magnitude)mbol是对整个 波段积分的总光度。
定义为: mbol = mV +B.C.
其中B.C.称为热改正,它是这样定义的,几乎全 部恒星B.C.>0,对F型到G型B.C.∼0 (因为对 这些星在V波段他们的辐射发射最大)。热星 等一般不用于恒星之外的天体。

宇宙中的恒星分类与光谱

宇宙中的恒星分类与光谱

宇宙中的恒星分类与光谱恒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之一,它们以其耀眼的光芒和巨大的能量成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研究对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恒星的性质和演化过程,天文学家对恒星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光谱分析来揭示它们的组成和特征。

本文将介绍宇宙中的恒星分类与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恒星的分类恒星的分类是基于它们的质量、亮度、温度和演化阶段等特征而进行的。

根据质量的不同,恒星可以分为超巨星、巨星、主序星和矮星等。

超巨星质量巨大,亮度极高,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恒星;巨星比主序星体积大、亮度大,但温度较低;主序星的质量和亮度相对较小,处于主要的恒星演化阶段;矮星质量最小,亮度较低,主要是红矮星和白矮星等。

根据亮度的不同,恒星可以被分为一级星到六级星。

一级星亮度最高,六级星亮度最低。

这种分类是基于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亮度进行的。

根据温度的不同,恒星可以分为O、B、A、F、G、K、M等光谱类型。

这一分类以恒星的表面温度为依据,O型恒星温度最高,M型恒星温度最低。

根据别克—维纳定律,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其颜色密切相关,其中O型恒星呈蓝色,M型恒星呈红色。

根据演化阶段的不同,恒星可分为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等。

主序星是处于最常见的恒星演化阶段,其核心通过核聚变将氢转化为氦,释放巨大的能量;红巨星是质量较大的主序星逐渐演化而来,已经消耗了核心的氢而进一步膨胀;白矮星是质量较小的星体,在核心氢耗尽后,外层将逐渐脱离核心并形成一个小而致密的球体;中子星是超级新星爆炸后的残骸,核心由中子组成,质量极高;而黑洞则是质量极大的恒星残骸,拥有超强的引力。

二、恒星光谱的分析恒星的光谱分析是通过将恒星的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线,从而揭示其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

光谱线的位置、形状和强度可以告诉我们有关光谱所处的恒星温度、化学成分、速度和演化阶段等信息。

恒星的光谱通常由黑体辐射产生的连续谱和由原子、离子和分子发射或吸收光产生的谱线组成。

根据这些特征,恒星的光谱被分为连续谱、吸收线谱和发射线谱。

恒星的光谱与光度

恒星的光谱与光度

恒星的光谱与光度恒星是宇宙中最为常见的天体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光谱和光度特征,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研究对象。

本文将从恒星的光谱和光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恒星的光谱光谱是恒星发出的光经过分光仪分解后所得到的结果。

在19世纪末,基于肖特基的工作,天文学家们发现恒星光谱的研究非常重要,它可以揭示恒星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成分。

1. 光谱的类型根据恒星的光谱特征,科学家将光谱分为三类:连续谱、发射谱和吸收谱。

(1)连续谱:连续谱是一条没有明显的不连续线条的谱线,表示恒星所有波长的光都有一定的强度。

(2)发射谱:发射谱是通过一个热的、稀薄的气体或物质,使其发射光线,形成一系列离散的亮度较高的谱线。

这些谱线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揭示物体所包含的成分。

(3)吸收谱:吸收谱是在连续谱上出现的一些谱线,由恒星的大气层中的离散、离子化的原子或分子吸收掉特定的波长光,形成黑色或较暗的谱线。

2. 谱线的解释恒星的光谱特征包含了丰富的信息,科学家可以通过对谱线进行解释,进一步研究恒星的性质。

(1)元素成分:吸收谱线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恒星大气层中的元素成分。

不同元素吸收的波长光线是独特的,通过匹配观测到的吸收谱线,我们可以判断恒星的化学组成。

(2)温度和亮度:连续谱的形状和强度与恒星的温度和亮度有关。

温度较高的恒星会产生较多的紫外和可见光,而温度较低的恒星会产生较多的红外光。

通过观察连续谱的特征,我们可以确定恒星的温度和亮度范围。

二、恒星的光度恒星的光度是指恒星辐射出的能量,它是恒星本身光度和距离的函数,表示为恒星的功率。

1. 观测光度科学家通过测量恒星的亮度以及距离,可以得到恒星的观测光度。

亮度的单位是太阳光度,恒星的光度可以用太阳光度的倍数表示。

2. 真实光度恒星的真实光度是指恒星在10秒差距处的光度。

由于恒星的距离较远,观测到的光度与真实光度之间存在一个衰减因子,称为距离模数。

(1)距离模数的计算:距离模数可以通过恒星的视差进行计算。

恒星的色指数和光谱类型

恒星的色指数和光谱类型

恒星的色指数和光谱类型恒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性质和特征。

其中,色指数和光谱类型是研究恒星的两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恒星的色指数和光谱类型,并介绍它们在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色指数色指数是衡量恒星颜色的一种指标,它是通过比较恒星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亮度得出的。

一般来说,色指数可以分为可见光的色指数和红外线的色指数两种类型。

1. 可见光色指数可见光的色指数是指比较恒星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亮度差异。

根据比较的波长范围不同,常见的可见光色指数有U-B、B-V和V-R等。

- U-B色指数:比较紫外光(波长约为365 nm)和蓝光(波长约为445 nm)的亮度差异。

U-B色指数可以反映恒星的表面温度和金属丰度。

- B-V色指数:比较蓝光和可见光(波长约为555 nm)的亮度差异。

B-V色指数可以用来估计恒星的表面温度和颜色类型。

- V-R色指数:比较可见光和红光(波长约为645 nm)的亮度差异。

V-R色指数可以提供恒星的颜色信息。

2. 红外线色指数红外线的色指数是指比较恒星在红外线波段的不同波长的亮度差异。

红外线色指数常用于研究恒星的演化和化学成分。

色指数的测量结果可以提供恒星的基本参数,如温度、金属丰度和演化状态等。

这些参数对于恒星的分类和理解其物理性质非常重要。

二、光谱类型光谱类型是用来描述恒星的光谱特征的一个分类系统。

光谱类型一般使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表示,常见的光谱类型有O、B、A、F、G、K和M等。

光谱类型是根据恒星的表面温度、构造和化学成分等因素的综合判断得出的。

每个光谱类型代表了一种特定范围内的恒星性质。

光谱类型的分类体系基于哈佛分光镜的工作,目前已经成为研究恒星的常用方法。

光谱类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恒星的演化过程、质量和年龄等信息。

三、应用色指数和光谱类型在天体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帮助天文学家研究恒星的演化过程、质量和化学组成等方面的问题。

1. 恒星演化通过比较不同光谱类型和色指数的恒星,我们可以了解恒星的演化过程。

天体物理学中的恒星内部结构和性质

天体物理学中的恒星内部结构和性质

天体物理学中的恒星内部结构和性质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宇宙和天体的学科,其中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天体物理学现象和相互作用的分支领域。

在天文学中,恒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天体,因为它对宇宙的演化和组成起了重要作用。

恒星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是了解恒星演化和理解宇宙演化的关键,因此取得逐渐逼近恒星真实内部结构的信息,是天文学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恒星的基本性质。

恒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单位之一,它是由氢、氦等天然元素组成的等离子体,处于高温和高密度状态下。

恒星的核心温度可以达到数千万度甚至数亿度,这样的温度和密度非常高,使得恒星内部进行核聚变反应,这些反应释放出能量,产生了各种形式的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为了研究恒星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天文学家观测恒星发出的辐射,并通过对这些辐射的分析来推断恒星的内部结构。

通过对辐射模型的数学模拟和实验验证,天文学家可以获得有关恒星内部温度,密度和组成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验证有关恒星内部结构和演化的理论。

恒星内部结构的主要理论是基于物理学原理的,包括热力学,核聚变反应,引力和物质输运等,许多物理学现象和方程式都在恒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内部结构的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质量-半径关系。

这个关系实际上是恒星自身的引力所能够自平衡的力和向外扩张的气体压强之间的平衡。

通过质量-半径关系,天文学家可以精确地计算恒星的质量和半径,并反推出恒星内部的压强、温度和密度等信息。

恒星内部的密度和温度随着距离星心的距离而有很大的变化。

在恒星内部,有一个称为核心的区域是最热和最密的,恒星内部的核心是温度最高的部分,也是恒星进行核聚变反应的中心。

在核心中心的最内部和外部,恒星的物理状态是不同的,区分了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带。

恒星不仅仅是由一种元素构成的,而是由许多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物理现象。

其中,理论上的“理想恒星”可以认为是一种只由一种元素而构成的天体。

恒星的基本特点

恒星的基本特点

恒星的基本特点一、恒星的定义和分类1.1 定义恒星是宇宙中巨大的气体球体,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并辐射出可见光。

恒星由气体组成,主要是氢和少量其他元素。

1.2 分类恒星可以根据其质量、亮度和光谱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质量,恒星可以分为主序星、巨星和超巨星。

根据亮度,恒星可以分为一般亮度星、亮星和暗星。

光谱可以将恒星分为O、B、A、F、G、K和M等不同类型。

二、恒星的形成和演化2.1 形成恒星的形成始于巨大的分子云中的塌缩过程。

当分子云中的原始物质凝聚在一起并增加密度时,引力将开始主导沉积和进一步塌缩过程。

当云核中心的密度足够高时,核聚变反应开始,并形成一个新的恒星。

2.2 演化恒星的演化是通过核聚变反应维持能量平衡,并使恒星获得稳定性。

主序星是恒星的最常见形式,它们通过核融合将氢转化为氦。

当恒星的核心燃料耗尽时,恒星会经历膨胀和收缩的过程,最终形成红巨星或超新星。

三、恒星的结构和性质3.1 结构恒星由核心、辐射区和对流区组成。

核心是恒星最内部的区域,核聚变反应在这里发生。

辐射区是核心周围的区域,能量通过辐射传输。

对流区是位于辐射区之外的区域,能量通过对流传输。

3.2 性质恒星具有多种性质,如质量、亮度、温度和颜色等。

质量决定了恒星的演化轨迹和最终命运。

亮度是指恒星发射的能量,可用来判断恒星的亮度等级。

温度影响恒星的颜色,新星一般呈现蓝白色、黄白色或红色。

恒星的颜色可以通过观察其光谱得出。

四、恒星的演化轨迹4.1 主序星主序星是恒星演化的起点。

在主序星阶段,恒星通过核聚变将氢转化为氦,并保持稳定的尺寸和亮度。

4.2 红巨星和超巨星当主序星的核心燃料耗尽时,恒星会膨胀成为红巨星或超新星。

红巨星膨胀后的温度较低,颜色通常为红色。

而超新星质量更大,膨胀更为剧烈,通常以爆炸结束其寿命。

4.3 白矮星和中子星在恒星的演化过程中,质量较小的恒星会演化成为白矮星。

白矮星是由恒星内核残余物质形成的非常致密的天体。

而超过一个太阳质量的恒星会发生超新星爆炸,残留下中子星,它是非常致密的恒星核心。

8 恒星

8 恒星
恒星
⒈恒星的一般性质
• ⑴恒星的概念,恒星,与行星不同,它们的位置看来
固定不变,因而古人称之为“恒”星,即固定不动的星。 一般来说,恒星都是气体球,没有固态表面,通过自身引 力聚集而成。它区别于行星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自己能够 强烈发光。太阳是一颗恒星。
⑵恒星的距离和光度
• 天文学上的距离单位, • ①天文单位,即日地平均距离,为1AU=149597870千米 • ②光年,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1l.y.=0.946053×1016 米 • ③秒差距,周年视差为1″对应的距离, 1pc=3.08568×1016米 • ④除太阳外,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叫比邻星,(半人马座 α)距离为4.22l.y.
⑸恒星的化学成分
• ① 恒星的化学成分是通过恒星的光谱分析方法得到的。 • ② 太阳的化学成分:已证认出存在的元素69种,这些元 素的含量相差悬殊。按质量而言,氢78.4%、氦19.8% 、 氧0.8% 、碳0.3% 、氮0.2% 、氖0.2% 、镍0.2% 、硅 0.06% 、硫0.04% 、铁0.04% 、镁0.015% 、钙 0.009%… • ③ 大多数恒星的化学成分同太阳差不多。少数恒星的化 学成分是特殊的。例如:在碳型星中,碳元素特别多。在 S型星中,锆和锝元素特别多。
2. 恒星的自行 (proper motion)
• 恒星在天球上的视运动有 两种成分:地球和太阳的 运动引起的相对运动和恒 星的真实视运动。后者称 为恒星的自行,代表恒星 在垂直于观测者视线方向 上的运动。 • 恒星的真实运动速度可以 分解为横向速度(自行) 和视向(或径向)速度两 个分量。
• 自行大的恒星通常是近距离恒 星,但自行小的恒星并不一定 是远距离的。 • Barnard星是具有最大自行的恒 星,在22年内自行达227″ (10.3″/yr) 88 km/s

恒星物理——恒星光谱学

恒星物理——恒星光谱学

确定恒星大气中某种元素含量的方法:
1)分析谱线轮廓 2)生长曲线
测量结果பைடு நூலகம்
• 化学元素丰度:通常指在同一体积内某种 元素的原子数目与氢原子数目之比。 • 重元素:天文学上习惯把氢和氦以外的所 有元素通称为重元素。
通过比较太阳光谱和实验 室中各种元素的谱线,可 以确定太阳大气的化学成 分。
按质量计, 70%H, 28%He 和 2% 重元素 。 按数目计, 90.8%H, 9.1%He和0.1%重 元素。
波动性:当观测仪器的线度等于或小于 光的波长时; 粒子性:当观测仪器的线度大大于光的 波长时。
2)原子的结构和能级
• 汤姆逊:发现电子 • 卢瑟福:经典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 • 玻尔:原子结构理论(1913年) 氢原子 • 近代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原子核 + 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云)。 (量子化的)电子轨道的大小反映了原子能态的高低。
天文分光的创始人 夫琅和费(J. Fraunhofer)
1817年: “我用许多实验和各种不同的方法,证明这些谱线 和谱带实在是日光固有的性质,绝不是从衍射、光幻视觉等原 因而来。” 他公布的太阳光谱中有黑线几百条之多,至今仍被 称为“夫琅和费谱线”。
基尔霍夫(G. Kirchhoff)(1859年) (1)每一种化学元素都有自己特殊的光谱 (2)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吸收它自己能够发射 的光线 这就是谱线的反变或自蚀现象
太阳的化学组成
恒星光谱分类
典型的恒星的光谱由连续谱和吸收线构成。
恒星光谱的形成
• 恒星的连续谱来自相对较热、致密的恒星内部。 • 吸收线来自较冷、稀薄的恒星大气。
人们在探索宇宙中的小插曲
1825年 法国哲学家孔德(A. Comte)《实证哲学义》: “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不可能得 到的知识。” 1840年 法国天文学家阿腊果(F. Arago) “太阳上面是可以住人的。” 1860年 法国天文普及作家弗拉马利翁(C.Flammarion) 《众生世界》: “要解决行星世界上的热度问题,我们 所要知道的数据是我们永远得不到的。”

恒星分类和特征

恒星分类和特征

恒星分类:让你了解天上的疑惑恒星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天体之一,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和演化
历史。

从它们的颜色和亮度可以看出它们的性质和阶段。

下面就带你
了解一下恒星分类和特征。

一、按温度和光谱类型分类
恒星的温度决定了它们的光谱,可以将恒星按其温度和光谱类型
分为七类,即O型、B型、A型、F型、G型、K型和M型。

O型恒星温
度最高,M型恒星温度最低。

二、按亮度和光度分类
恒星的亮度和光度都是描述它们的等级。

亮度是指恒星在地球上
观测到的亮度,光度是指恒星辐射的总能量,也就是恒星本身的能量。

它们的分别被用于不同的恒星等级。

三、按质量和演化状态分类
恒星的演化状态主要由质量决定。

主序星是最常见的恒星,它们
还没有进入粉红巨星或红巨星的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星体会像一
颗小太阳一样,核心处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四、其他类型的恒星
除了上述的类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恒星,包括双星和超新星等。

双星是两颗恒星彼此绕着一个中心点旋转,它们一起发射出光芒。

而超新星是恒星在它们寿命的尽头爆炸而形成的亮闪闪的天体。

总而言之,恒星分类是宇宙研究的基础。

通过了解恒星的分类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演化历史,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与宇宙的关系。

星空中星辰的性质

星空中星辰的性质

星空中星辰的性质引言:星空中的漆黑夜空下,点缀着无数的星辰,它们那闪烁着的光芒,仿佛在为人们讲述着宇宙的神秘故事。

那么,这些星辰究竟具有哪些性质呢?下面将从恒星的分类、星体的历程、天文测量等几个方面对星辰的性质进行介绍。

一、恒星的分类恒星是一种由巨量的氢气等物质聚集在一起会形成的天体,其表面辐射出的光芒让它看起来像一颗亮亮的珠子。

根据恒星的质量,它们可以分为主序星、巨星、超巨星和白矮星等几种类型。

1.主序星主序星是质量小于1.5倍太阳质量的星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一种星体,例如太阳就是一颗主序星。

主序星的特征是温度较低、亮度适中、寿命较长,它们能够持续燃烧大约100亿年左右。

2.巨星巨星是质量大于1.5倍太阳质量、直径较大、亮度可达到太阳的几倍到上万倍以上的星星。

它们的寿命比主序星短,只能燃烧几千万年到几十亿年。

3.超巨星超巨星是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是质量大于20倍太阳质量、半径可达上百倍的巨星,它们可能在数百万年内耗尽燃料,最终迸发为超新星。

4.白矮星白矮星是恒星寿命结束的另一种形式,是恒星耗尽燃料后,发生塌缩收缩的一颗小而致密的天体。

白矮星的质量大约在太阳的0.6到1.4倍之间,但是它们的体积通常只有地球的几倍。

二、星体的历程从恒星诞生到寿命结束,恒星会经历一系列的演化过程,例如蓝色巨星和红色巨星的转化,巨星和超巨星的爆炸等。

1.蓝色巨星和红色巨星的转化在主序星的寿命结束之前,它们会进入恒星的膨胀期,这时候的恒星会变成巨星。

在这个阶段,恒星的体积会急剧膨胀,但是质量并不会增加,所以密度会变得很小。

当恒星耗尽核心的氢时,它们会进一步膨胀成为超巨星,并在一段时间之后形成白矮星或者爆炸成为超新星。

2.巨星和超巨星的爆炸巨星在核融合过程放出足够的能量时会在内核产生足够的压力和温度,通过核融合的主席裂变和增稳来控制核内物质的密度和温度,形成一颗新的星体,例如超新星遗迹。

三、天文测量天文测量是一种用来研究星辰性质的科学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星体的位置、运动、亮度、光谱等特征来确定其不同性质。

恒星光谱的分析与分类

恒星光谱的分析与分类

恒星光谱的分析与分类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之一,它们以其特有的光谱成为天文学家们研究宇宙中恒星性质和演化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恒星光谱的分析和分类进行探讨,以揭示恒星的性质和演化过程。

一、恒星光谱的基本概念恒星的光谱是恒星辐射通过分光器后的谱线图。

通过观察恒星的光谱,我们可以了解到恒星的成分、温度、密度、运动速度等信息,从而推断恒星的性质和状态。

在恒星光谱中,最常见的是连续谱、吸收线和发射线。

连续谱是由恒星的热辐射形成的,呈现出逐渐变亮或变暗的趋势。

吸收线是连续谱中出现的暗线,代表了恒星大气中被元素吸收的特定波长。

发射线则是在连续谱中出现的亮线,代表了恒星大气中特定元素发射出的光。

二、恒星光谱的分类方法恒星光谱的分类是根据光谱特征进行的,主要方法有谱线等级法和谱型分类法。

1. 谱线等级法谱线等级法是根据吸收线的强度和数量来对恒星光谱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谱线的特点,一般将恒星分为O、B、A、F、G、K和M七个谱型。

其中,O型恒星的光谱中谱线最强且数量最多,而M型恒星的谱线强度最弱。

2. 谱型分类法谱型分类法是基于恒星光谱的形状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连续谱和吸收线的特点,将恒星分为不同的谱型,如I型、II型、III型等。

三、恒星光谱分类的意义和应用恒星光谱分类为天文学家研究恒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对恒星光谱的分类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 恒星的物理性质恒星的光谱可以揭示其温度、压力、重力和化学成分等物理性质。

例如,通过谱线的强度和形状可以估计恒星的温度,从而推断出恒星的年龄和进化状态。

2. 恒星的演化过程恒星的光谱也能够提供恒星演化的重要线索。

通过对谱线的观察,可以了解恒星不同阶段的特征,如巨星、超巨星和白矮星等,进而推断出恒星的演化轨迹。

3. 恒星的运动速度和轨道恒星的光谱中的位置偏移和谱线的多普勒频移可以揭示恒星的运动速度和轨道信息。

这对于研究恒星的动力学特性以及星系结构的理解非常重要。

星系的光谱与光度

星系的光谱与光度

星系的光谱与光度星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结构,由恒星、行星、气体、尘埃和暗能量等组成。

在观测和研究星系时,我们常常使用光谱和光度来获取关于它们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深入探讨星系的光谱与光度,以及它们在研究星系演化和性质方面的重要性。

一、光谱的概念和分类光谱是指将电磁辐射按照不同波长进行分类的形象表示。

通过分析光谱,我们可以了解光线以及物质的组成、温度、速度和密度等重要参数。

根据波长范围的差异,光谱可以分为连续谱、发射线谱和吸收线谱三种类型。

1. 连续谱是指波长范围内的光连续分布,其中不含明显的谱线。

连续谱常常与热源相关,如恒星或大量气体发出的光。

2. 发射线谱是指物质释放出的光在某些波长处形成明亮的峰,而在其他波长处没有光线。

发射线谱是由气体吸收能量后再释放的光产生的,如星系中的发射星系。

3. 吸收线谱则是物质在某些波长处吸收光,形成黑色的线条。

吸收线谱通常是由恒星大气层或星系中的尘埃颗粒引起的,如星系中的吸收星系。

光谱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星系的成分、温度和运动状态等重要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星系的演化和性质。

二、光度的含义和测量方法光度是指天体辐射出的总能量,也可以理解为天体的亮度。

光度是通过测量天体的辐射通量来确定的。

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区域的辐射能量。

在星系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绝对光度和表面亮度来描述星系的亮度。

1. 绝对光度是指天体在特定波长处辐射出的总能量,通常用绝对星等来表示。

绝对星等将天体在10秒差距距离处的亮度标准化。

2. 表面亮度是指天体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常用等效星等来表示。

等效星等在星系的表面区域上进行测量,以便比较星系之间的亮度差异。

测量光度是理解星系结构、质量以及形成和演化历史的关键。

光度的分析有助于研究星系群、星系团中的星系之间相互作用、星系合并和星系中心黑洞的质量等重要问题。

三、光谱与光度在星系研究中的应用1. 星系演化和形成历史:通过分析星系的光谱,我们可以确定星系中恒星的年龄、化学元素丰度以及恒星形成速率等参数。

恒星光谱学的奥秘

恒星光谱学的奥秘

恒星光谱学的奥秘恒星光谱学是研究恒星光谱的科学,通过分析恒星的光谱,可以揭示恒星的组成、温度、运动状态等重要信息。

恒星光谱学的发展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和了解恒星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恒星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它所揭示的一些奥秘。

一、恒星光谱的基本原理恒星光谱是指恒星发出的光经过光谱仪分解后得到的连续谱和吸收线谱。

光谱仪可以将光按照波长进行分离,从而得到不同波长的光谱。

恒星光谱中的吸收线谱是由恒星大气层中的元素吸收光所形成的,通过分析这些吸收线谱,可以确定恒星的组成和温度。

二、恒星光谱的应用1. 确定恒星的组成恒星光谱中的吸收线谱可以告诉我们恒星的组成。

不同元素吸收光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吸收线谱中的各个峰位可以对应不同的元素。

通过比对实验室中已知元素的光谱和恒星光谱中的吸收线谱,可以确定恒星的组成。

这对于研究宇宙化学演化和了解恒星内部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确定恒星的温度恒星的温度是决定恒星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恒星光谱中的连续谱可以告诉我们恒星的温度。

根据黑体辐射定律,温度越高,恒星的连续谱在短波段的辐射强度越高。

通过测量恒星光谱中不同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以确定恒星的温度。

3. 研究恒星的运动状态恒星光谱中的吸收线谱可以告诉我们恒星的运动状态。

当恒星向我们运动时,其光谱中的吸收线谱会发生蓝移;当恒星远离我们运动时,吸收线谱会发生红移。

通过测量恒星光谱中吸收线谱的移动,可以确定恒星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从而研究恒星的运动状态。

三、恒星光谱学的奥秘1. 恒星的演化恒星光谱学的研究揭示了恒星的演化过程。

通过观察不同恒星的光谱,可以发现恒星的光谱特征随着恒星的年龄和演化阶段而变化。

例如,年轻的恒星通常具有较高的温度和较强的吸收线谱,而老年恒星则具有较低的温度和较弱的吸收线谱。

通过研究恒星的光谱演化,可以了解恒星的寿命和演化轨迹。

2. 恒星的内部结构恒星光谱学的研究还可以揭示恒星的内部结构。

恒星的光谱分类

恒星的光谱分类

恒星的光谱分类在天文学中,恒星是宇宙中最为普遍的天体之一,其光谱分类是研究恒星特性和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光谱分类是根据恒星光谱中出现的吸收线的特征来进行的,这些吸收线反映了恒星表面温度、光度、化学成分等性质。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恒星的光谱分类。

1. OBAFGKM分类恒星的光谱分类采用了OBAFGKM这几个字母作为基本分类。

这些字母代表了恒星光谱中出现的特征吸收线的顺序,其中O型恒星是最热的恒星,M型恒星是最冷的恒星。

具体的光谱分类如下:- O型恒星:温度最高,表面温度可达到3.7万开尔文以上,光度大,主要以氢谱线为特征。

- B型恒星:温度稍低于O型恒星,表面温度在1.7-3.7万开尔文之间,主要以氦谱线为特征。

- A型恒星:表面温度在7-1.7万开尔文之间,主要以金属吸收线为特征。

- F型恒星:表面温度在6-7千开尔文之间,主要以金属和氢谱线为特征。

- G型恒星:类似于太阳的恒星,表面温度在5-6千开尔文之间,主要以金属吸收线为特征。

- K型恒星:表面温度在3.5-5千开尔文之间,主要以金属吸收线为特征。

- M型恒星:最冷的恒星,表面温度在2.5千开尔文以下,主要以金属和分子吸收线为特征。

从O到M型恒星,温度逐渐降低,光度也逐渐减小,吸收线的特征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分类方式使得我们能够对恒星的性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 恒星光谱的进化与演化通过恒星的光谱分类,我们能够推断出恒星的年龄、质量、化学成分等信息,从而了解恒星的进化和演化过程。

比如,O型恒星寿命较短,只有几百万年,而M型恒星寿命可达几百亿年,这种不同的寿命与光谱分类有着密切的联系。

除了上述的OBAFGKM分类外,还有更为精细的光谱分类方法,如MK光谱分类系统,它将恒星进一步分类为I、II、III、IV、V等子类,以更准确地描述恒星的光谱特征。

总的来说,恒星的光谱分类是天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分类恒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恒星的性质和演化过程,为我们理解宇宙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恒星的基本性质

恒星的基本性质

恒星的分类—光度型
I II III 光度型是按照恒星的 亮度分类的 IV V 超巨星 亮巨星 巨星 亚巨星 矮星
* 总体来说 •90% 的恒星 是主序星. 是主序星 •1%巨型和 巨型和 超巨星. 超巨星 白矮星. • 9%白矮星 白矮星
恒星的分类—光谱型
恒星的光谱型分类是按照恒星的温度系列 分类的。
恒星的光谱
太阳光谱
颜色
3.00 Relative Energy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0
7000 K 12000 K B V
* * * *
500 1000 Wavelength (nm)
颜色
恒星 1 2 1 2 温度 mB mV . 12000 K 2.0 2.4 7000 K 3.0 3.1 颜色 = mB - mV = B-V B-V = 2.0 - 2.4 = -0.4 B-V = 3.0 - 3.1 = -0.1
恒星的视星等( Apparent Brightness )
恒星的亮度由恒星的光度和距离决定,恒星 的视星等描述的是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 我们接收到多少恒星的能量。
正如,我们在距离1千米 和10千米处看一个100瓦 的灯泡时,亮度不一样。
恒星的视星等
恒星的亮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如距离增加一倍,看到的亮度降低4倍
• 最小质量 0.08 MSun (~80 MJupiter) 中心温度太低,不足以点燃氢聚变 称这种星为褐矮星 v. faint → difficult to find
计算并思考
假设人们发现两个类地行星,但是和他们 最近的恒星分别为两倍太阳质量和0.5倍 的太阳质量。请根据地球上的生命演化推 理,那一颗更可能演化出像人这样的智慧 生命?为生命?

恒星的光谱了解恒星的组成

恒星的光谱了解恒星的组成

恒星的光谱了解恒星的组成恒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之一,它们以自己独特的光谱揭示了它们的组成和特性。

通过观察恒星的光谱,天文学家可以了解恒星的元素、温度、年龄和演化情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恒星光谱背后的科学原理,并解释如何通过光谱来了解恒星的组成。

一、恒星光谱的基本原理恒星光谱是由恒星的大气层发出的光经过分光镜(光谱仪)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线。

一般来说,恒星光谱呈现出一条连续的弧线,但在弧线上会有一些深色的谱线,这些谱线被称为吸收线。

这些吸收线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关于恒星性质的宝贵信息。

二、恒星光谱的谱线分类恒星光谱的谱线可以分为三类:连续谱线、吸收线和发射线。

连续谱线是由恒星核心处高温等离子体产生的连续光谱,呈现出一条平滑的曲线。

吸收线是由恒星大气层中的元素吸收某些特定波长的光线而形成的,这些吸收线的位置和强度与恒星大气层中的元素种类和丰度相关。

发射线是由恒星大气层中的物质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通常出现在吸收线的旁边。

三、通过光谱了解恒星的组成通过观察恒星的光谱谱线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推断出恒星的组成。

吸收线的位置对应于恒星大气层中各种元素的能级跃迁,而吸收线的强度则与该元素的丰度有关。

例如,氢谱线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告诉我们恒星大气层中氢元素的丰度。

同时,其他元素的吸收线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恒星大气层中不同元素的含量信息。

除了元素的组成,恒星的温度也可以通过光谱来进行研究。

不同温度下,恒星大气层中各种元素的能级跃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各种元素的光谱特征也不同。

通过观察光谱中不同元素的吸收线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天文学家可以估算出恒星的表面温度。

此外,通过光谱还可以了解恒星的年龄和演化情况。

恒星从形成到燃尽核燃料会经历不同的演化阶段,每个阶段都会留下特定的光谱特征。

观察恒星光谱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吸收线的位置和强度等信息,可以帮助天文学家确定恒星的年龄和所处的演化阶段。

总结:恒星的光谱提供了关于恒星组成、温度、年龄和演化情况的宝贵信息。

光谱和恒星的性质

光谱和恒星的性质

编辑版pppt
17
在此方程中“obs”表示具有消光的观测值,“o” 表示本身的值,AV和EB-V之间的关系是
银河系吸收规律涉及AV和Aλ 由下页的图得到。 星团的消光可以确定,如由二色图(U-V和B-V), 红化线比黑体的更锐些。
编辑版pppt
18
平均星际消光曲线Aλ参考Savage & Mathis(1979)
编辑版pppt
19
2.2 恒星光谱
恒星光谱包含恒星性质的丰富信息,如表面温度、 质量、半径、光度、化学组成等,都可以由分析 恒星光谱推出来。某些历史里程碑:
➢ 最早的研究是夫朗和费于1815年在慕尼黑完成
的,他发现太阳光谱的吸收线。
➢基尔霍夫在海德堡证认了太阳光谱中钠吸收的
D线,还发现铯和铷的谱线。
编辑版pppt
14
绝对星等变换为太阳光度 L/L⊙ :
太 阳 的 绝 对 星 等 是 : MB,⊙=5.48, MK,⊙=3.33…
MV,⊙=4.83,
(参见Cox 等:Aller’s Astrophysical Quantities
2000)
编辑版pppt
15
吸收和消光(Absorption and Extinction)
与V相应的值是
SV=3.66×10-23 Wm-2Hz-1
N=1004 光子cm-2Å-1
编辑版pppt
8
现在最广泛应用的Johnson UBV ,RI 滤光片系统, 由Bessel(PASA,1990)重新绘制。一颗类似太阳 G5V星的光谱重叠在上图以比较。
编辑版pppt
9
色指数(Color Indices)定义为两滤光片的星等差:
罗马数字表示原子的电离态,如HⅠ表示中性

恒星的特征

恒星的特征

恒星的特征恒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它们以其独特的特征和属性而闻名。

恒星在宇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提供能量和光线,还是宇宙中化学元素的主要来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恒星的特征,包括它们的形成、组成、大小和演化。

在宇宙中,恒星是按照其光度和色温进行分类的。

一颗恒星的光度和色温决定了它的亮度和颜色。

恒星的亮度是指它释放的能量的总量,而颜色是由其表面温度决定的。

恒星的亮度和颜色反映了其大小、年龄和组成等特征。

恒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星际云中的分子气体聚集成为一个巨大的气体和粒子云团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云团逐渐收缩并旋转。

当云团中的气体和粒子达到足够高的密度和温度时,核聚变反应开始发生,恒星诞生了。

核聚变是指氢核融合成为氦核的过程,释放大量的能量和光线。

恒星的组成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根据观测和理论模型,恒星内部的大部分是由氢组成的,约占总质量的70%,氦约占总质量的28%,其他元素如碳、氮、氧等占据了很小的比例。

这些元素是通过恒星演化过程中的核融合反应产生的,当恒星内核的氢耗尽时,恒星会逐渐膨胀并开始核融合氦。

这个过程会持续进行,直到恒星的核内原料耗尽。

恒星的大小和质量差异很大。

恒星的质量决定了它的大小和演化。

质量较大的恒星通常更亮更短寿,而质量较小的恒星则较为稳定且寿命更长。

恒星的大小用太阳半径作为单位进行衡量,太阳的半径约为109倍地球的半径。

质量较大的恒星通常具有更强烈的引力,而质量较小的恒星则引力较弱。

恒星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恒星核内的氢耗尽时,恒星会膨胀成为红巨星。

这个阶段中,恒星外层的气体逐渐膨胀并散失,形成漂亮的行星状星云。

红巨星会持续膨胀,直到发生超新星爆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物质。

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遗迹可能是一颗中子星或黑洞。

总结起来,恒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之一。

它们的形成、组成、大小和演化都与宇宙的进化密切相关。

恒星的特征包括光度、色温、质量和大小等方面。

恒星在宇宙中不仅为我们提供能量和光芒,还是化学元素的主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图是热改正作为有效温度的函数(Flower, 1996, ApJ) 的 绝 对 星 等 是 : MB,⊙=5.48, MV,⊙=4.83, MK,⊙=3.33… (参见Cox 等:Aller’s Astrophysical Quantities 2000)
光谱型 颜色 近似温度
主要特征
例子
2.3恒星光度和赫—罗图
恒星光度的直接估计需要距离的数据: M=m-5lg(D/10pc) 距离的决定是天文物理的最基本问题之一,对于 较近的恒星由视差 :1AU/d*=P 用地基观测距离可达 10pc,精度可达10%, Hipparcos卫星观测距离 到1kpc(没有地球大气 抖动影响,像Seeing— 视宁度)
g, ρ和T 之间的关系由大气流体静力稳定的压力 公式可以理解:
进一步我们还有:
其中f0,λ称为振子强度(oscillator strengths),它 可由原子物理推得: 因为H=cost和f0,λ=const,所以它已被积分
例子:用Sala 和 Boltzmann公式,我们如何理解 巴尔末线强度沿哈拂序列的变化? 当激发从 n=2态开始,温度必须足够高,使该 能级布局数多,大部分恒星如此。 从K型星到A型星,n=2的布局数越来越多,因 随 着 温 度 升 高 , Boltzmann 公 式 因 子 exp[E(Lyα)/kt]也升高→氢线变强。 随着温度的升高(比A型星还热),中性H原子 被电离(Saha公式),虽然n2/n1的数仍在增 加,n2的绝对数却下降,当越来越多的H失去 电子,→氢线便变弱。
归一化流量是这样选取,Vega星等和AB星等在 5500Å相同。
大部分观测中,测量辐射流并不是单色,而是对 某一滤光片带宽积分。典型滤光片具有带宽为几 百至2000Å。
某些滤光系统设计为:
能得到典型的精度为:Δ m∼Δ fx/fx∼0.02
对于AOV星的绝对辐射流 Sλ 具有目视亮度 V=0 mag (因为它像Vega星, 显然在Vega系统中有 UBVRJHKLMN=0) 对于 Johnson滤光片的 有效波长如右表: 与V相应的值是 SV=3.66×10-23 Wm-2Hz-1
因此,同一光谱型(Teff相同)的星光度高意味 着有更大半径。这就意味在恒星表面重力加速 度小,从而在谱线形成区压力也小,这就影响 吸收线的强度和宽度(压力加宽)。 因此,巨星,主序星和白矮星可由光谱分析加 以区分。数值光谱分析可提供很精确的有效温 度,粗略的本质光度,半径和距离。
2.4恒星光谱的解释
视星等m: 一 天体在频率υ处的视星等定义为
其中fυ 是天体的辐射流(单位为W/m2)。在经典或 织女星等系统(Vega, α Lyra)中,一颗AOV星是被 用作参考星,在织女星等系统中,Vega在所有频率 中都是0星等。星等的对数标度反映人眼对光强度的 敏感。现今,AB星等系统变得普及,在AB系统中,一 个常量fυ 的源具有常量星等:
恒星光谱包含恒星性质的丰富信息,如表面温度、 质量、半径、光度、化学组成等,都可以由分析 恒星光谱推出来。某些历史里程碑:
最早的研究是夫朗和费于1815年在慕尼黑完成
的,他发现太阳光谱的吸收线。 基尔霍夫在海德堡证认了太阳光谱中钠吸收的 D线,还发现铯和铷的谱线。 1842年多普勒预言了多普勒效应,1890年在里 克天文台得到验证。 1880年开始光谱分类,在1918-1924年用物端 棱镜底片编制了200,000颗星的星表(HenryDraper 光谱分类)
在此方程中“obs”表示具有消光的观测值,“o” 表示本身的值,AV和EB-V之间的关系是
银河系吸收规律涉及AV和Aλ 由下页的图得到。 星团的消光可以确定,如由二色图(U-V和B-V), 红化线比黑体的更锐些。
平均星际消光曲线Aλ 参考Savage &
Mathis(1979)
2.2 恒星光谱
强 度
波长 o红为心宿二(ɑ Sco)
o蓝为角宿一(ɑ Vir)
色指数B-V和有效温 度Teff关系图 (Flower, 1996, ApJ) 不同光度型以0.3 dex 分开。
温度和色指数的多项式拟合
2.2.3恒星光谱中连续谱形状和吸收线
τ sco T=28000K ,κ /P 和λ 关系图,λ 以纳米为单位,吸 收系数κ 和λ 的关系提供了恒 星光谱能量分布的最初解释。 为简化,设恒星大气最冷、薄 的气体层位于温度Ti高的发出 辐射的黑体之上,那么我们能 观测到的恒星光谱是一个黑体 Bυ (Ti)被消光κ υ 消光修正而 成:
由地球和天体之间的尘埃和气体引起的消光和吸 收。该消光正比于地球和天体之间的柱密度。对 遥远天体和河外星系,所谓银河系红外卷云 (Cirrus)是消光很好的标志,它由银河系内尘埃 的热辐射产生。银道面上消光最大,垂直它的方 向最小。 一个天体星际消光红外可由色余(color excess) 描述: 例如,对V波段的消光:
Why just use Hipparcos points ?
赫—罗图显示对某一给定温度(或颜色)的恒星 具有不同的光度。因此哈佛分类应补充上光度分 类,叶凯土程式为:
Ⅰa Ⅰb Ⅱ Ⅲ Ⅳ Ⅴ Ⅵ W .D
最亮的超巨星 次亮的超巨星 亮的巨星 典型巨星(巨星支) 亚巨星 主序星,占全部星的90% 亚矮星 白矮星
绝对星等(Absolute magnitude)表示恒星本质 光度而引进的(与距离无关系):
M=绝对星等 m=视星等 D=以秒差距表示的距离 m-M 称为距离模数 (distance modulus)
星等系统中某些天体的视亮度 注意:秒差距在天体物理中是标准距离单位。一 秒差距对应的距离是看地球的轨道半径的角距为1 角秒(1 arcsec)。
对应中 文名称
一个完整的哈佛-叶凯土摩根-基南分类由三个量 确定:光谱型、亚型、光度型,太阳和织女星是 类型分别为G2V和A0V的主序星。大角(ɑ牧夫座) 是红色K0Ⅲ型星,天津四(α 天鹅座)是 A0Ⅰa 。光度型的物理含义以后解释。
H-R 图的光度型
恒星光度与半径R和有效温度Teff的关系:
Colour Index (B-V) –0.6 Spectral type O
B
0 A
+0.6 F G
K
+2.0 M
H-R图
具有相对距离误差小于 0.1 的 全 部 Hippacos 星 的色—星等图。
The HRD from Hipparcos
HRD from Hipparcos HR diagram for 4477 single stars from the Hipparcos Catalogue with distance precision of better than 5%
热星等(Bolometric magnitude)mbol是对整个 波段积分的总光度。
定义为:
mbol = mV +B.C.
其中B.C.称为热改正,它是这样定义的,几乎全 部恒星B.C.>0,对F型到G型B.C.∼0 (因为对 这些星在V波段他们的辐射发射最大)。热星 等一般不用于恒星之外的天体。
The Hertzsprung-Russell diagram
M, R, L and Te do not vary independently. Two major relationships – L with T – L with M The first is known as the Hertzsprung-Russell (HR) diagram or the colour-magnitude diagram.
N=1004 光子cm-2Å-1
现在最广泛应用的Johnson UBV ,RI 滤光片系统, 由Bessel(PASA,1990)重新绘制。一颗类似太阳 G5V星的光谱重叠在上图以比较。
色指数(Color Indices)定义为两滤光片的星等差: U-B=mU-mB B-V=mB-mV …… 左边图表示恒星 在 U-B 和 B-V 平面 上的分布,恒星 光谱型标在下面。 色指数数值大表 示红色天体,小 数值表示蓝色天 体。 图中箭头代表星 际尘埃红化效应。
一旦知道距离便知道绝对星等,因此可以画恒星 天体物理最基本的图:色—星等图或赫—罗图。
在1910年,赫兹普隆和罗素讨论了现在?成为赫— 罗图。赫 — 罗图表示恒星光度作为有效温度的函 数。但是赫 — 罗图几乎是唯一地联结很容易观测 的色 — 星等图,因为大部分恒星颜色是它表面温 度变化的单调函数。 色—星等图是天体物理中认识恒星演化,决定星 团年龄和金属丰度的重要工具(见下面)。
恒星光谱包含着恒星大气物理条件的信息,使得 可推出:
有效温度Teff 重力加速度g=GM/R2 光度 L 化学组成Xi
更定量化,我们依据Saha(萨哈)和Boltzmann 方程有以下依赖关系: 相对电离态依赖于Teff和ne(电子密度) 在给定的电离状态下相对布居数仅依赖温度 绝对布居数依赖于某一化学元素的丰度,和Teff、 ne以及密度ρ或g(恒星光球的重力加速度) 吸收线形状依赖于温度(线心)和压力(线 翼),反之,也取决于密度ne
2.2.1哈佛恒星光谱分类(classification)
哈佛分类是用颜色、有效温度和各种谱线强度作 序列,进一步细分用数字O9,B0,B1,…… B9。 字母并无含义但存在为了容易记忆的有趣的话:
Recently, some astronomers have proposed the addition of two new spectral classes—L and T— for low-mass, low-temperature stars whose odd spectra distinguish them from the M-class stars in the current scheme. For now, at least, the new classification has not been widely adopted. Astronomers are still uncertain whether these new objects are “true” stars, fusing hydrogen into helium in their cores, or if they are “brown dwarfs” (see Chapter 20) that never achieved high enough central temperatures for fusion to beg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