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陈景润
(完整版)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教子有方》
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
儿子名叫陈由伟。
( 1981年12月生) “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
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希望其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
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
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
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
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肃批评儿子。
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
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
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
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
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
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
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
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
陈景润与由昆欣慰地讲,教育孩子要灵活,要分阶段。
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法分不开。
大数学家陈景润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他离开我们整整十八年了。
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2014年2月11日整理。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导读: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
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
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
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刚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教学书,边走边看。
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陈景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粮。
他只顾专心致志地看书,不知不觉偏离了方向,朝着路边的小树走去。
只听“哎哟”一声,他撞到了树上。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陈景润刚刚升入初中,中学里的一位数学老师使陈景润的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位老师就是曾经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
有一次,沈元老师向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沈元老师最后又说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听了这句话后,内心不禁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这颗明珠吗?”
1973年2月,陈景润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终于公开发表了!“陈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数学界引起轰动,专家们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轻轻地告诉你: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的。
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陈景润,这位数学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可真是让人感到惊奇。
要说他有多厉害,那可真不是盖的。
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算好,但这小子从小就爱算数学,整天钻研那些看似复杂的公式,简直像个数学小天才。
你知道吗,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最初他的学习环境非常艰苦,条件也差,但他从不抱怨,总是乐呵呵地研究,心里想着将来能为国家做点什么,真是个有志青年。
话说有一天,陈景润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讲到素数的时候,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他把素数的性质理解得透透的,心里想着,这玩意儿可真有意思!从那以后,他简直是陷进了数学的海洋,根本停不下来。
看书、做题、研究,几乎每个晚上都熬夜,别人都在做梦,他却在解题,真是拼了。
那些公式就像他的老朋友,随时随地都能聊上几句。
他的努力没白费,后来不仅考上了大学,还在数学领域崭露头角,连国外的数学家都开始关注他。
但说到他的“七牛一毛”式的学术之路,那真是一波三折。
为了研究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他可是把自己整得像个“数学狂人”,那段时间他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东奔西跑,翻阅各种文献,拼命想要破解这个难题。
有人说,陈景润简直是个“数学疯子”,整天泡在书堆里,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但他一点都不在乎,心里只想着这个“终极难题”。
朋友们见他这样,也会开玩笑说:“兄弟,你这是在追求数学女神吗?”他总是一笑置之,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简直像打了一场翻身仗。
这个结果不光让他自己惊喜,也让整个数学界都为之欢呼,简直是让人刮目相看。
说实话,那一刻,他的心里可真是乐开了花。
他的成就不光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对中国数学界的一次巨大推动。
他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成就了“景润现象”,听起来就像个神话。
可你知道吗,陈景润其实也是个风趣的人。
虽然专注于数学,但他并不是个死板的家伙。
他总能找到一些乐趣来调节自己的生活。
每当有人请教他问题,他总是耐心解释,还时不时开个小玩笑,让大家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乐趣。
【名人故事】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名人故事】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现代杰出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数学的巨匠之一,也是中国数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陈景润于1915年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文化家庭中。
他的父亲是一位热爱文学和历史的业余学者,母亲则是一位经营私塾的教育家。
在家庭的影响下,陈景润非常早就开始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数学表现出了特别的天赋和热爱。
1933年,陈景润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接受了严谨的数学训练。
在南京大学时期,他接触到了欧洲数学的杰出成果和方法,大大扩展了他的数学知识和视野。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大学被迫迁往西南。
由于教学大纲的缺乏,他开始从事独立的研究,以自学为主,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1940年,他获得了日本数学家业务中奖学金,前往日本京都大学深造。
在此期间,他致力于研究拓扑学和代数拓扑学,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1943年,陈景润回到中国,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
1947年,他被选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生,获得了他的博士学位。
在美国的六年时间内,他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成果,尤其在代数拓扑学和微分几何学方面。
1951年,陈景润回到了中国,在北京大学担任数学系的主任。
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许多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并创建了拓扑学的新分支,把代数拓扑学与微分几何学融合起来,从而引领了中国数学的发展。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工作,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陈景润遭到了政治迫害,他的家庭和个人财产遭到了破坏。
但是,他没有被政治迫害所压垮,他仍然坚定地坚持着科学精神和追求真理的信念。
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陈景润又回到了教育事业中,帮助培养了一代代的数学教育人才。
1982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之一。
陈景润是一个充满斗志和热爱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数学事业不断奋斗着。
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断开拓数学领域的新局面,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名人故事】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名人故事】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Jingrun Chen, 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父”,也是中国数学领域中顶尖的学者之一。
陈景润被誉为在解析数论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数学家之一,他是第一个证明了不定方程X^2+Y^2+Z^2=KXYZ无穷多解的人。
1984年,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在和外国数学家一起合作研究的过程中,陈景润也留下了很多耀眼的成绩。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数学家的故事吧。
陈景润生于1933年5月22日,出生在江苏省溧水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从小家境贫寒。
家中没有书籍,父母俱无文化,但是他自幼就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数学天赋。
陈景润的求学之路十分坎坷。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只能依靠勤工俭学以求得上学的机会。
后来,由于母亲是个已经离异的寡妇,陈景润的学费一度成为难题。
但陈景润坚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勤工俭学,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南京大学。
在大学期间,陈景润以其出色的数学天赋和刻苦的毅力,多次获得奖学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53年,陈景润大学毕业,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学术领域一路砥砺前行,兢兢业业地投入数学研究,努力不懈。
在攻读博士期间,他接触了解析数论这一领域,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解析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数学分支,其中的深奥难懂的数学理论曾经令无数数学家望而生畏。
陈景润却坚定地选择了这一道路。
他对数学具有极大的热情,并愿意去攻克困难。
正是因为有了他这份执着与坚持,才有了后来他那惊天动地的成就。
1966年,陈景润突然决定结束在队部工作,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
在这里,他教授的是数学分析课程,他的授课风格新颖,容易深入浅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景润以教学创新扬名于世,也成为清华学子心目中的偶像。
1966年至1975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景润的工作和研究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并且他本人也因他所爱好学术研究而饱受批斗。
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的故事说起陈景润想来大家并不陌生,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陈景润的四个故事,欢迎阅读。
陈景润的故事一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
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
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
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
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
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
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
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
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
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在初中,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
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叫到身边,讲述中国5000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
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一定报效祖国!另一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知识非常丰富。
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本课本,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
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气,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
聪明在于勤奋的名人故事
聪明在于勤奋的名人故事
1、数学家陈景润
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
有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叫,问里面是否还有人,但全神贯注看书的陈景润啥也没有听见,于是他被反锁在里面。
后来他望着那紧锁的大门,毫不在意的微笑了一下,不觉饥饿,不知疲倦的重又回到书堆中。
2、华罗庚
从小家境贫困,初中毕业不久就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是他酷爱数学,勤奋不怠:柜台旁,能看到他时常研读数学书籍;半夜里,能见到他挑灯思考的身影……十九岁时,华罗庚到一所学校去当会计,他变得更忙碌了,但他并没有因此中断钻研数学,熬夜是常有的事……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
陈景润的名人故事(通用5篇)
陈景润的名⼈故事(通⽤5篇)陈景润的名⼈故事(通⽤5篇) 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是⼩编整理的陈景润的名⼈故事(通⽤5篇),欢迎阅览。
陈景润的名⼈故事篇1 陈景润出⽣在贫苦的家庭,母亲⽣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汤活过来。
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职员的⽗亲的⼯资太少,供⼤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妹妹下地⼲活挣钱。
这样,平⽇照看3岁⼩弟弟的担⼦就落在⼩景润的肩上。
⽩天,他带领⼩弟弟坐在⼩板凳上,数⼿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
稍⼤⼀点,挤出帮母亲下地⼲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
母亲见他学习⼼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学。
别看他长得瘦⼩,可⼗分⽤功,成绩很好,因⽽引起有钱⼈家⼦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
他打不过那些⼈,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只怨我们没本事,家⾥穷才受⼈欺负。
你要好好学,争⼝⽓,长⼤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 ⼩景润擦⼲眼泪,⼜去做功课了。
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成绩⼀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名的成绩考⼊了三元县⽴初级中学。
在初中,他受到两位⽼师的特殊关注:⼀位是年近花甲的语⽂⽼师,原是位教授,他⽬睹⽇本⼈横⾏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疾⾸,只可惜⾃⼰年⽼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代⾝上。
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叫到⾝边,讲述中国5000年⽂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
⽼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长⼤以后,⼀定报效祖国! 另⼀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学数学系,知识⾮常丰富。
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本课本,只⽤两个星期就学完了。
⽼师觉得这个学⽣不⼀般,就分外下⼒⽓,多给他讲,并进⼀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个国家,⼀个民族,要想强⼤,⾃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的,⽽数学⼜是⾃然科学的基础。
数学家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
数学家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1、陈景润: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
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
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
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表,才十二点半。
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
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
理发员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喊三十八号吗?2、高斯:高斯在哥廷根大学时,有次有事迟到,赶到教室时几乎都已经下课了。
高斯走进教室后,发现教师不在,黑板上写着几道题。
高斯以为这些题目是今天的作业题,便把题目记下来。
当晚,他花了一整夜时间去研究这些数学题,没想到的是,这些题目异乎寻常地难。
高斯直到天亮也只解决了一道题,第二天他很沮丧地找到老师,把这些都告诉了他。
他的老师异常震惊:“这些可都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难题啊,你竟然只花一个晚上就解决了一道?”而高斯解决的这道难题,就是困扰了数学家两千年之久的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问题。
那一年,高斯只有19岁!3、华罗庚: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3篇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第一篇:初涉数学大道陈景润,1907年出生于福建省。
他的父亲是一名官员,家境优越,生活富足。
陈景润对于知识的渴求早在小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他虽然身体孱弱,但好奇心调剂了他的病态。
不像许多的孩子那样只是记得书中的知识点,并理解为把书本知识点了解清楚即可,他具有被扼杀不得的好胜心,对于解决问题充满了热情。
陈景润初涉数学大道非常晚,初中时才接触到初等代数。
可是,陈景润掌握得极为出色。
有次做作业,陈景润越做越高兴,一直做到深夜,他发现自己与时间的游戏,时间总比他先到了终点。
由于天生聪明过人,陈景润的老师和家人一直非常关注他的学习。
初中毕业时,陈景润被保送到南洋大学就读。
在南洋大学,陈景润接触到了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他开始尝试从具体的数学问题中找到他更擅长的方向。
在大学的许多晚上里,他都独自学习,思考各种数学问题,他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
在他的多项研究中,最为有名的是三和问题和费马大定理。
虽然他并没有做出完美的证明,但他的工作为解决这些问题铺平了道路。
第二篇:百折不挠的奋斗在大学读书期间,陈景润深感数学的艰难。
他觉得自己的知识面还很狭窄,自己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才能进一步提升。
他决定留学到欧洲深造,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在当时,留学需要大笔资金,家里并不富裕,陈景润的想法被家人视为不切实际,同时他父亲曾鼓励他做官,而不是做学问。
这样的反对并没有动摇陈景润的决心,他刻苦努力,最终为自己赢得了留学的机会。
陈景润走遍了欧洲的数学名校,结识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他也为自己开创了一条成为一名杰出数学家的道路。
在欧洲,他先定下自己的定理:陈氏定理,证明了反常积分存在的条件(陈-斯通定理),并在流形上发展了黎曼曲面的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五四运动时期回国后所定下的“陈纪观点”,即强调数学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他在建立国内数学教科书和教材库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数学教育事业从此踏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学校,送他去读书。
在全部的学科中,他特殊喜爱数学,只要游览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全部的苦恼。
陈景润平常少言寡语,但特别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终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
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刚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教学书,边走边看。
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出现,陈景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粮。
他只顾用心致志地看书,不知不觉偏离了方向,朝着路边的小树走去。
只听哎哟一声,他撞到了树上。
抗日战斗爆发初期,陈景润刚刚升入学校,中学里的`一位数学老师使陈景润的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这位老师就是曾经任清华高校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
有一次,沈元老师向同学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测,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谈论起来。
沈元老师最终又说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测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听了这句话后,内心不禁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测、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这颗明珠吗?
1973年2月,陈景润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最终公开发表了!陈氏定理马上在世界数学界引起轰动,专家们赐予他极高的评
价。
轻轻地告知你: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很多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行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
陈景润的数学故事
陈景润的数学故事
陈景润在中学读书时就知道了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数学猜想。
哥德巴赫费尽了脑筋,直到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成为了世界数学界的“一座高峰”。
“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块磁石吸引了陈景润。
他以惊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足足就装了几麻袋,终于找到了一条简明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成功摘取了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
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为陈氏定理。
从陈爷爷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坚持不懈地攀登数学高峰的努力,看到了他为了科学研究,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他辛勤汗水浇开的成就之花。
像陈爷爷这样的数学家还有很多,比如祖冲之、华罗庚、牛顿等等,我们应该向这些伟大的数学家们学习。
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学习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和勇气。
用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和鞭策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接班人!。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陈景润(1912年 1996年)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
他在福建省立一中读书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学奖学金,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学习。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陈景润深受数学家华罗庚的影响,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陈景润赴法国留学,先后在巴黎大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数学。
在法国留学期间,陈景润受到了法国数学家的熏陶,积极参与数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1946年,陈景润在法国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数学家。
回国后,陈景润一直致力于数学教育和科研工作。
他曾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在数学研究方面,陈景润主要从事代数学和数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对中国数学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景润的一生并不平坦,他经历了中国的动荡时期,曾多次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和迫害。
但是,陈景润始终坚守自己的学术信仰,不断钻研数学,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
他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陈景润的数学成就和人生经历,成为了中国数学界的传奇。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工作者,激励着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数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景润是中国数学的一面旗帜,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也让我们铭记数学的伟大。
愿我们能够继承陈景润的数学精神,不断前行,为数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故事陈景润
【数学故事:陈景润】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一位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他从小是个瘦弱、内向的孩子,却独独爱上了数学。
演算数学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使他充满了幸福感。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上世纪50年代,陈景润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
上世纪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这一200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曾吸引了各国成千上万位数学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对这一难题提出挑战的人却很少。
陈景润在高中时代,就听老师极富哲理地讲: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这一至关重要的启迪之言,成了他一生为之呕心沥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
陈景润宿舍的灯光经常亮到天亮,他对“哥德巴赫猜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
在图书室看书时,管理员喊下班了,他一点也不知道,等到肚子饿了才想到吃饭,他匆匆向外走去,结果是“铁将军”把门。
他笑了笑,又转身回到书库,重新钻进了书的海洋。
他走路也是边想边走,有一次他碰到路旁的大树上,连忙道歉,可是并没有反应,他仔细一看,才知道自己碰的是一棵茂盛的白杨树。
1966年,陈景润患严重的结核性肺膜炎,有时疼得昏了过去,可醒来又继续演算。
有一次他又昏倒了,同志们把他送进了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一(2)班陈一凡
约瑟夫·拉格朗日 简介
约瑟夫·拉格朗日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1736年 1月25日生于意大利都灵,1813年4月10日卒于巴黎。 他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历史性 的贡献,其中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拉格朗日在 数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使数学分析与几何与力学脱离 开来,使数学的独立性更为清楚, 他提交给柏林科学院 两篇著名的论文:《关于解数值方程》和《关于方程 的代数解法的研究》 .把前人解三、四次代数方程的 各种解法,总结为一套标准方法. 在数论方面,拉格朗日 也显示出非凡的才能. 如,一个正整数是不多于4个平方 数的和的问题等等,他还证明了圆周率的无礼性.这些 研究成果丰富了数论的内容.
拉普拉斯反驳说:“陛下,我不需要这样一个假 设。”
当拿破仑向拉格朗日复述这句话时, 拉格朗日说: “啊,但那是一个很好的假设,它说明了许多问题。”
谢 谢 大 家
1759年,在欧拉的推荐下,拉格朗日被提名为柏林科学院的通讯院 士。接着,他又当选为该院的外国院士。
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是19世纪初法国的两位数学家。 拉普拉斯在数学上十分伟大, 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十足 的小人,每次政权更迭,他都能够见风使舵。拉普拉 斯曾把他的巨著《天体力学》献给拿破仑看。拿破仑 想惹恼拉普拉斯, 责备他犯了一个明显的疏忽:“你 写了一本关于世界体系的书,却一次也没有提到宇宙 的创造者--上帝。”
约瑟夫·拉格朗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故事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由于是长子,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 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文学。
直到16岁时,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16 岁那年,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 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 的数学家。 他20岁时就被正式聘任为都灵皇家炮兵学院的数学副教授。1758年8 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写信告诉了欧拉,欧拉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从此,两位大师开始频繁通信,就在这一来一往中,诞生了数学的一个 新的分支——变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