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监测的措施
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 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 多方面支持监测工作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对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 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 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 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防与应急准备的特征
◆前瞻性
◆主动性
◆完整性
◆长期性
(如何做到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 备)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隐患调查与监控制度 提高全社会应急能力制度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制度 突发事件应对保障制度
隐患调查与监控制度
相关政府对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登记、监控和公布 基层政府及基层组织及时调解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所有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高危行业企业应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特定安全单位应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工作
(二)我国的应急管理机制具体机制
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应急 管理工作流程,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可分为四大部分: 一是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通过预案编制管理、隐患 的排查、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 应急物资资金的保障等,做好各项基础性、常态性的 管理工作,从更基础的层面改善应急管理。 二是监测与预警机制:通过建立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 与报告制度、建立监测网络、及时预警以及采取相应 的预警措施,减少事件产生的概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损 失。
4. 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 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 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5. 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 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6. 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 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4.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 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 行;
5. 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 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6. 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 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7. 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 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 活动;
二、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制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控制度 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 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制度
三、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
1. 启动应急预案; 2. 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
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 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 和预警工作; 3. 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 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 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 别; 4. 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 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5. 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 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7. 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 应;
8. 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 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 秩序;
9. 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 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10. 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四、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
1. 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 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 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2. 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 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3. 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 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8.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 保护性措施。
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 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 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 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 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一、突发事件预警的概述
一、概念 是指应急管理的主体根据有关突发事件过去和现在的数
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 对某些突发事件出现做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 警示信号,使政府和公众提前了解事件的发展的状态,以 便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
二、功能 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功能 预见与警示功能 信息沟通与发布功能 化解危机与减少损失功能
经费保障 物资储备保障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通信保障 科技保障 灾害风险保险体系 社会支持捐赠机制 城乡规划满足应急需要
监测与预警机制
突发事件的监测 突发事件的预警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事故 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 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 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 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5.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事后恢复与重建机制
恢复重建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 社会的 2. 物质的 3. 精神的 4. 组织的 5. 形象的
三是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为尽快控制和 减缓其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事先制定的 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和应急行动,控制或者消除正在发 生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四是善后恢复与重建机制:积极稳妥地开展生产自救,做好 善后处置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让受灾地区和民众尽快恢 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 理的有机转换。
1. 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 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2. 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 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
3. 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 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
4. 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在国家机关、 军事机关、国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 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
提高全社会应急能力制度
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大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 大力开展应急演练 大力开展学校应急知识教育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制度
应急救援队伍的主要构成——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专
业救援队伍、非专业救援队伍、武装力量
我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
强化公安、武警和军队等骨干队伍的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专业队伍的处置能力。 推进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 提高专业队伍和非专业队伍的协同应急能力。
1. 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 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2. 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 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3. 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 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 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
董蕊
主要内容
应急管理机制概述 应急管理具体机制
(一)概念
应急管理机制可界定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 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以及善后恢复与重建等全过程中 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
从内涵看,应急管理机制是一组以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 规章等为基础的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流程;从外在形式看, 应急管理机制体现了政府应急管理的各项具体职能;从功 能作用看,应急管理机制侧重在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善 后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各部门和单位如何通过科学地组织 和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以更好地防范与应对突发事 件。
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
预防与应急准备概述 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具体制度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概述
预防与应急准备的概念 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通过政府主导和动员全
社会参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消除突发事件 隐患,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在突发事件来临 前,做好各项充分准备(包括思想、预案、组织 机构、应急保障等准备),来防止突发事件升级 或扩大,最大程度低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