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知识

合集下载

糖尿病预防宣传知识

糖尿病预防宣传知识

糖尿病预防宣传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预防糖尿病的宣传知识对于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预防宣传知识:
1.健康饮食:饮食习惯对于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宣传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包括饮食均衡、多样化、控制摄入糖分和饱和脂肪,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量。

2.适度运动:宣传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

鼓励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

3.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宣传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对于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

4.定期体检:宣传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控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5.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宣传戒烟限酒的重要性,鼓励公众远离烟草和过量饮酒。

6.心理健康:心理压力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

宣传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7.宣传知识普及:向公众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预防方法等,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

通过广泛宣传糖尿病预防知识,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社会健康水平。

1 / 1。

糖尿病宣传小知识

糖尿病宣传小知识

糖尿病宣传小知识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特点是血糖过高。

它分为两种类型:类型1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类型2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足引起的。

2. 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常见症状包括频尿、口渴、多饮、体重减轻、乏力、容易感染、视力模糊等。

但有时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3. 糖尿病的危害是什么?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还增加了患癌症和感染的风险。

4. 如何预防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因素也很重要。

5. 如何管理已经患糖尿病的人?管理糖尿病的目标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这包括规律进餐,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进行适量锻炼,定期测量血糖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

6.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膳食?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可以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控制血压和血脂。

建议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减少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适当控制饭后的血糖峰值。

7. 随着糖尿病的发展,胰岛素治疗是否必需?对于类型1糖尿病患者和某些类型2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必需的,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但对于一部分轻度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口服药物治疗就可以控制血糖。

8.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自我监测血糖,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

这可以通过血糖仪来实现,需要定期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并记录结果,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9. 糖尿病患者可以坚持适量的运动吗?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度有氧运动,并结合适度的力量训练。

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庞大的人群。

为了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以下是一些有关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1. 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

1型糖尿病是由
自身免疫破坏导致的胰岛素不足,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2.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原则,合理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少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

3. 运动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步行、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5.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控制情况。

准确测量血糖水平有助于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6. 合理用药: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病情。

7.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8. 定期就医: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及早发现并处理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

通过普及这些关于糖尿病的健康宣传知识,可以增强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促进疾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1.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控制总能量摄入。

2. 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增强身体代谢能力。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

3.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以控制血糖水平。

4.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及眼睛、肾脏、神经等器官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5. 心理调适: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总之,糖尿病患者需要全面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家人和朋友也需要给予糖尿病患者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概述1.1 什么是糖尿病1.2 糖尿病的分类1.2.1 第一型糖尿病1.2.2 第二型糖尿病1.3 糖尿病的症状与并发症二、糖尿病的原因与风险因素2.1 糖尿病的原因2.2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2.2.1 遗传因素2.2.2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2.2.3 缺乏体育锻炼2.2.4 肥胖或超重2.2.5 高血压和高血脂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3.1 饮食调控3.1.1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1.2 脂肪的摄入3.1.3 蛋白质的摄入3.1.4 饮食的时间与频率 3.2 锻炼与运动3.2.1 有氧运动3.2.2 无氧运动3.3 控制体重3.4 管理心理压力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4.1.1 胰岛素治疗4.1.2 口服降糖药物4.2 饮食调节4.2.1 饮食控制的原则 4.2.2 摄入卡路里的控制4.2.3 控制餐后血糖4.3 运动治疗4.3.1 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4.3.2 运动的种类与频率五、糖尿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糖尿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2 管理糖尿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5.3 心理咨询与支持的重要性六、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6.1 生活方式的改变6.2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6.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七、附件附件1:糖尿病饮食计划附件2:糖尿病锻炼日志附件3:糖尿病常用药物说明注释:1、糖尿病:一种由胰岛素缺乏(绝对或相对)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病。

2、第一型糖尿病:指由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或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的糖尿病。

3、第二型糖尿病:指由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所引起的糖尿病。

4、胰岛素: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

由于其病程长、并发症多、控制难度大等特点,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以下将介绍一些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一、饮食指导1、控制总热量摄入:糖尿病患者应合理控制饮食,减少总热量摄入,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建议每日热量摄入量不超过2000卡路里,其中糖分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30克以内。

2、多食用低糖、低脂、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面包、低脂牛奶、鱼等,这些食物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保持身体健康。

3、定时定量进餐: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同时,应适量控制餐后零食和甜品的摄入。

二、运动指导1、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轻病情。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和加重病情,因此应避免或减少剧烈运动。

3、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在运动前应做好热身运动,避免因突然的运动而引起身体不适。

在运动后应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放松运动,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和预防运动损伤。

三、药物治疗指导1、按时服药: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控制血糖稳定。

2、不宜随意更换药物:糖尿病患者不宜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和影响治疗效果。

3、注意药物副作用: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药物副作用的出现,如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等,应及时就医。

四、心理指导1、保持良好的心态: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有利于控制血糖和减轻病情。

2、寻求心理支持:糖尿病患者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医生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缓解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3、避免过度焦虑:糖尿病患者不宜过度焦虑和紧张,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和加重病情。

可以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来缓解焦虑情绪。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D
等。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和注射技巧
适应症
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等。
注射技巧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等),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 脂肪萎缩或增生,使用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确保胰岛素正确注入皮下组织。
药物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口服降糖药物常见副作用
02
定量控制
根据每日所需热量和餐次热量分配,控制每餐的食物摄入量。
03
灵活调整
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适
当调整。例如,对于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适当增加餐次或加餐,
以保持血糖稳定。
03 运动锻炼在糖尿病治疗中作用
运动对血糖控制益处
01
02
03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选择低GI食物技巧
1 2
认识GI值
了解不同食物的GI值(升糖指数),选择低GI值 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低GI食物 如燕麦、豆类、蔬菜等。
3
搭配高、中、低GI食物
在一餐中合理搭配高、中、低GI值的食物,可以 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餐次安排和定时定量原则
01
定时进餐
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避免吸烟等;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早发现并干预。
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显 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于已经 患病的人群,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也能有效控制病情 发展。
力量训练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糖尿病健康 知识宣教
目录 Content
-
01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02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03
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
04
与糖尿病相关的误区
05
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1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1.1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疾 病,其特点是体内的 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 足,导致血糖升高。 长期的高血糖会损害 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 ,尤其是眼睛、肾脏 、神经系统等
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5.3 神经病变
糖尿病可能影响神经 系统,导致感觉异常 、疼痛等问题。此类 症状通常在血糖得到 控制后有所缓解。如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 时就医
谢谢欣赏
主讲:xxx
25
3.1 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 平。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定 期进行检查和调整
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
3.2 胰岛素治疗
当口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可能需要 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使用应听从医生 的建议,并进行正确的注射
3.3 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 我管理,包括规律的 生活作息、健康的饮 食习惯、适量的运动 以及情绪的管理等。 同时,应学会正确使 用血糖检测仪,定期 自测血糖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2.3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非 常重要。肥胖会增加 胰岛素抵抗和患糖尿 病的风险
糖有 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 。尤其是有家族史、 肥胖、高血压、高血 脂等高危人群,更应 重视体检
3
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
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
5
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 与管理
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1、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胰腺产生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的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导致体位血糖过高,出现尿糖,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重症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方面的慢性并发症。

2、什么人较容易患上糖尿病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向心性肥胖人士;身体活动不足人士;四十岁以上人士;3、糖尿病的症状A.“三多一少”口渴多饮;小便及夜尿频繁;排尿量增加;常感饥饿,食量增加;体重下降。

B.视力下降;四肢出现麻木刺痛。

C.皮肤干燥、瘙痒,皮肤疖肿溃疡经久不愈(多见足部)。

D.精神不振,容易疲倦。

4、糖尿病的并发症患了糖尿病如不注意治疗、控制,可出现血脂升高,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视网膜剥离而失明、肢端坏死等。

5、正确治疗糖尿病——“五驾马车”健康教育、饮食营养、适量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病人饮食A.控制糖类的摄入量,主食以豆类(如豆面、豆粉等)谷类(如荞麦面、玉米面、燕麦等)为主。

B.掌握蛋白质的摄入量。

如每天牛奶半斤,鸡蛋一个,瘦肉或禽鱼肉二两,豆制品一两。

C.严格控制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

食用油以植物油、鱼油、橄榄油和花生油为主。

D.最好少量饮酒或不饮酒。

E.可食用含糖量低的水果,时间应在两餐之间。

预防糖尿病的四个点A.多懂点:健康知识、防治知识多懂点。

B.少吃点:油脂食物(黄油及煎炸食品、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少吃点。

营养科学,平衡膳食。

C.勤动点:每周锻炼五天以上,每天运动30分钟。

D.放松点:学会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世界糖尿病日每年的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确定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意义在于要使世界所有国家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糖尿病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一)糖尿病的病因1、精神神经因素: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2、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

3、自身免疫:4、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病因中的重要原因。

(二)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1.多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

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导致口渴而多饮。

3.多食: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5.乏力6.视力下降: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

7.糖尿病并发症众多。

(三)糖尿病的治疗原则1、坚持长期、规律服药。

糖尿病就目前而言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病人应与医生积极配合,按要求严格的吃药、打针,使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

2、自我监测血糖。

如果有条件,你可以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便携式血糖仪,并学会正确使用。

测血糖的次数应保证至少每2周测量1次。

3、控制饮食。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配餐。

(四)糖尿病的饮食1、食盐摄入量少于5-6克/日,伴有肾功能不全者降至2克/日。

这就是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2、食油以植物油为好。

这也属于糖尿病的饮食。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长期过高。

它有两种类型:1型和2型。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而2型则是由于胰岛素的抵抗和/或分泌不足引起的。

二、糖尿病的危害1.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2.眼部并发症: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等。

3.神经系统并发症:周围神经损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4.肾脏并发症: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等。

5.其他并发症:感染易感性增加、口腔问题等。

三、预防和控制1.饮食控制:避免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食物,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纤维素摄入量。

2.体育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4.定期检查:包括血糖、肾功能、眼科检查等。

四、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宣教1.饮食方面(1)控制饮食量,适量分配三餐能量。

(2)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食物。

(3)增加纤维素摄入量,如蔬菜、水果等。

(4)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如米面类、土豆等。

2.体育运动方面(1)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2)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不动,可适当休息或活动身体。

3.药物治疗方面(1)按医生要求服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剂。

(2)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并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点。

4.定期检查方面(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2)定期进行肾功能、眼科等检查。

5.其他方面(1)避免吸烟和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习和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健康知识糖尿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糖尿病健康知识糖尿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 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 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 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 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 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一般包括病因比较的明确或继 发性糖尿病,它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以及病毒感 染等引起的。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主要来源为米饭、面包、馒 头、面条、玉米等主食,此 外薯类、豆类等食物也含较 多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为必不可少的营养成 分,但是如果摄入过多也会 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增多, 和加重肾脏负担,主要来源 为瘦肉、鱼虾、蛋白、乳制 品、豆类等食物。
胆固醇应控制每日300毫克以 下 ,一个蛋黄含胆固醇200 毫克,已经能基本满足每日 所需,主要来源为动物脂肪、 烹调用油、坚果等食物。
共8个类型近10种疾病: ✓ 基因变异胰岛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 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 ✓ 外分泌胰腺病变(胰腺炎、胰腺创伤、胰腺手术、胰腺肿瘤) ✓ 内分泌病变(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 营养不良等各种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 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 20%。GDM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我国发 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GDM患者糖代 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口味清淡
禁烟酒
饮食治疗中感到饥饿难忍怎么办?
01 饥饿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病情改善后饥饿感会 随之减轻,制定饮食计划应逐步过渡。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① 针头重复使用后会导致针头磨损、针头弯曲,严重时可能发生断针,断 端残留在患者体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也易导致医患矛盾 的发生;
② 使用过的针管内会残留胰岛素,易形成结晶,导致针头堵塞,影响胰岛 素的正常给药;
③ 相比新针头,重复使用的针头磨损、钝化、弯曲甚至形成倒刺(见图 2),易导致注射疼痛感显著增加,注射的舒适度显著下降,易使患者 对注射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④ 重复使用针头的患者往往会将用过的针头留在注射笔上,使胰岛素药液 与外界形成通路,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药液会经针头渗出,影响预混 胰岛素配比的准确性,同时空气中和针尖上的病菌也可通过针管进入笔 芯,污染整瓶药液;
⑤ 另外,重复使用后的针头本身也易有病原体附着,导致注射部位感染风 险增加。
“五驾马车”之自我监测
注意事项
3、一次性针头不可重复使用
许多患者,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重复利用往往一个针头用1周甚至更长时间才更换,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针头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 变钝、产生肉眼不易察觉的缺口和倒钩,不仅会使患者注射时痛感增加,而且容易产生皮肤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并增加感染及断 针的概率。因此,为了确保安全和治疗效果,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
注意事项
1、胰岛素的保存
胰岛素稳定性易受各种因素,如温度、光照情况和振动等的 影响。因此,必须时刻关注可能缩短胰岛素有效期或者降低 药效的各种因素。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温度。在低于 0 ℃ 的条件下,胰岛素的活性会遭到破坏;一旦温度超过25 ℃ , 胰岛素的活性会降低。
已开封的胰岛素可室温保存,在 28 d 内使用是无 菌的,但随存放时间延长,药物效价下降,因此应 减少药液开启后的存放时间。具体每种胰岛素应遵 循该产品说明书保存。

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

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

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导致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升高的一种慢性疾病。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各种系统、器官、组织的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较常见的疾病。

因为在发病早期,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所以被称为“隐形杀手”。

(二)糖尿病有哪些症状?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易于疲劳。

其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

慢性病变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感染从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皮肤瘙痒、视力减退、中风、伤口感染不易愈合等。

(三)什么人容易患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超重或肥胖者;高血压、高脂血症者;40岁以上;极少运动,久坐者;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长期抗精神病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者;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公斤)或曾患妊娠糖尿病者。

(四)患了糖尿病该怎么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您需要做的事情有:控制总热量,选择健康及合理份量的饮食;进行适度运动,并养成习惯;根据医生的建议注射胰岛素或服用药物,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及并发症相关项目;进行皮肤和足部的日常护理;学习糖尿病知识,参加糖尿病教育活动。

(五)糖尿病能治好吗?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不能治愈,但是能控制,应早期、长期、综合治疗,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尽管目前尚无治愈糖尿病的方法和药物,但是如果您能正确的管理糖尿病,您一样可以享受健康长寿的生活。

(六)糖尿病控制要达到什么目标?(七)糖尿病患者怎样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低盐、低脂、丰富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

主食每日5~6两,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提倡食用绿叶蔬菜、粗谷物、植物油,少食瓜子、花生、核桃、杏仁等脂肪含量高的坚果类食物及煎炸食品。

戒烟限酒,多饮水,定时定量定餐(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也可按四餐分为1/7、2/7、2/7、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健康知识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常伴有疲乏无力,有时尚可伴有视物模糊。

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且易合并多种感染。

长期血糖升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本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

目前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病的死亡增加1.5~4.5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多17 倍;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

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

典型的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1)多尿。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

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

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

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的糖也越多。

(2)多饮。

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糖尿病人喝水很多,饮不解渴。

(3)多食。

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4)消瘦。

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

(5)疲乏。

主要为肌无力,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6)其他,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引起眼屈光改变而致视力模糊。

哪些人群需做糖尿病筛查?应在下列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

1、年龄≥40岁,特别是≥45岁伴超重或肥胖,以往有空腹或餐后血糖异常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即2.75mmol/L)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糖尿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1)尿糖测定。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域(大约10mmol/L),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可能。

(2)血糖测定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指给病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30-60分钟时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8.9mmol/l(160mg/l)。

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恢复空腹正常水平。

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

(3)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

反映患者近8~12周总的血糖?平,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4)胰岛素释放试验。

是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其基值一般在5mu/L以下,服糖刺激后其胰岛素释放也不能随血糖升高而上升。

常呈无高峰的低平曲线,有些病人甚至不能测得。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于正常,但往往高峰出现的时间延迟,如在服糖后2小时或3小时出现,呈分泌延迟高峰后移。

(5)C肽释放试验。

方法同胰岛素释放试验,但C肽不受血清中的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影响。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哪些?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11.1mmol/l(200ng/dl)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

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为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则为82.5g)。

糖尿病症状指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于解释的体重减轻。

糖尿病分为哪些类型?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又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2个亚型。

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可采用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强调须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以及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

治疗要点主要有5个(通常称为“五驾马车”),分别是: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主要为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糖尿病产妇的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

注射胰岛素是否有依赖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许多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有各种各样的顾虑,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不能离开,会像吸毒一样上瘾,所以干脆拒绝胰岛素治疗,或者等病情稍有缓解,就擅自停用。

这是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

目前最有效的降糖药是胰岛素,用胰岛素后不会产生依赖。

因为胰岛素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激素,正常人也是胰岛素来参与血糖的调节,是否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1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的胰岛β-细胞破坏,造成体内不能或极少分泌胰岛素,所以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不可随意停用,否则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威胁生命的危险。

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胰岛素治疗,例如在充分的口服药物治疗不佳;合并严重急性并发症或慢性并发症;手术、妊娠和分娩、合并感染、外伤时,以及偏瘦的糖尿病患者、新发生的2型糖尿病等都应该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一般待血糖控制平稳,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后,可逐步停用胰岛素。

部分新发生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进行胰岛素的早期干预,患者的胰岛功能可恢复正常,仅控制饮食,再配合合理的运动就可以了。

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怎么办?血糖低于2.8mmol/L则称为低血糖症。

常见的糖尿病低血糖有以下两类:(1)反应性低血糖: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由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可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大多发生在餐后4~5小时,尤以单纯进食碳水化合物时为著。

(2)药物性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低血糖症与药物治疗不当有关。

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症常见。

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各种磺脲类药物用法不当时均可导致低血糖症。

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等。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直至昏迷。

部分患者在多次低血糖症发作后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患者无心慌、出汗、视物模糊、饥饿、无力等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

持续时间长(一般认为>6小时)且症状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不可逆转。

如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应立即给予葡萄糖,轻者口服,重者静脉注射。

如无葡萄糖,可予口服甜果汁、糖水,要观察到患者意识恢复。

长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等)导致的低血糖症往往持久,给予葡萄糖在患者意识恢复后有可能再次陷入昏迷,需连续观察3天,以保证患者完全脱离危险期。

如何预防低血糖?1、预防低血糖的关键是糖尿病患者要知道正在使用的降糖药物有发生低血糖症的可能性。

2、患者应熟悉低血糖的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的方法。

3、外出时随身佩带病情卡,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

4、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的人员要 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

5、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140mg/d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200mg/dl)即可。

6、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

7、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

8、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6.7mmol/L为宜,餐后血糖<10mmol/L,晚睡前血糖5.6~7.8mmol/L,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4mmol/L。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吗?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总要摆一些甜美诱人的水果,然而糖尿病人能吃水果吗?我们认为水果不宜多吃,重症糖尿病最好不吃。

水果中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果胶等)含量约为4%~20%,因为水果含有葡萄糖,过多食用后会使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对糖尿病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