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摘要土地资源是农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所有活动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与前提,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相对短缺,又正处在高速工业化的大国来说,问题就更加严重。
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与用地数额的不断攀升,人地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努力协调好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土地资源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其现状表现有如下特征。
(一)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总量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这是单从数量上考虑,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土地资源按人均算,中国人均占有耕地仅1.65亩,仅是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占有土地、水资源少,是中国资源的一大劣势。
中国土地资源不但人均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平衡,这就更加剧了资源紧缺。
北方地多水少,而南方地少水多;东半部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西半部干旱且缺水。
而华北地区则处于人地和水土两种矛盾的叠加之中,这些问题是中国人口和资源矛盾的焦点问题。
(二)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质量退化严重在我国现有的农业用地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土地质量不高,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而且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城市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较低。
城市中的闲置土地占5%,而其中有40%属于低效利用。
在开发建设中盲目的批地,造成了大量的土地闲置。
在农村的土地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现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
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
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的重要内容: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
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二、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如下:1.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少,且耕地质量差。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考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为土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占世界第二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土地的敏感性和易受破坏性。
土地的资源利用问题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土地利用问题更是突出,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且与之相适应地发展社会经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中,不良的开发方式,如过度开垦,大规模砍伐林木,过度放牧等对土地的破坏十分明显。
这会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灾害。
这些问题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更加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从防止过度开发入手,要加强土地的保护,避免不可逆转的资源破坏。
这需要采取更为科学、更为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方式,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避免土地浪费,保护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科学指导,实行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促进农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要从农业灌溉、种植方法、肥料使用、农药使用等方面加强管理,使之达到节约用地、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林地植被、农牧业生态建设等途径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还需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完善和科学,制定完善的用地、开发、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大对开发企业和开发行为的监管。
政府和企业要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经营等各个环节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包括防治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其频率和损失,通过植树造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土地的改良等,进而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而言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它不仅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关键的影响。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浅析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浅析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
另外。
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土地利用率不高。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资源过度损耗等系列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在涵义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些土壤学家和土地评价专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申到土地利用,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1990年2月在新德里由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美国Rodale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System)上正式确认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思想。
1993年在加拿大举行的“21世纪土地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涵义。
即:a.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保持土地的生产力(生产性);b.有利于降低生产风险,提高土地产出的稳定性(安全性);c.防止土壤和水质的退化,从质和量两方面保证后代在土壤和水质方面的公平享受性(保护性);d.土地利用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可行性);e.社会的可接受性(可接受性)。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一方面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与高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又要使土地的开发利用与土地的合理保护和科学整治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问题我国国土面积虽然占世界第3位,但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4%。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耕地占用不可避免,加之后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我国耕地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更为严重的是,人口每年以10%o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耕地则以2.0‰左右的速度在减少。
而在未利用土地资源中,可开垦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和东北,制约因素较多,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1. 自然资源利用指标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土地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这包括土地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利用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的地形地貌、水资源供给情况、气候适宜度以及土壤肥力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2.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情况、土地利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3.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除了自然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外,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这包括土地利用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土地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以及土地利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等指标。
二、评价方法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描述和解释,以及土地利用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综合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这种评价方法注重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的影响。
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量化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更加客观地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性关乎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分析

土地之所以具有显著的自然分布规律,是由其特定的因素决定的,比如,地质状况、地理环境条件、地域分布界限等等空间上所分布的形态决定的。这种未经人类统一规划的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在数量、性质、质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同。
1.4土地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点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必要物质条件。自古以来人类的祖先就在土地上繁衍生息,成为人类劳动的对象和生活载体。具有任何其他物质所不能替代的特点。人类通过不断地挑战自然和战胜自然条件,与土地资源融为一体,创造出绚烂多彩的人类文明。
4.3引入人地和谐统一观念
人与土地以及一切资源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在彼此尊重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人地矛盾较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引入人地和谐统一观念,提高人们的忧患意识和土地保护意识,用科学的土地利用价值观要求自己,实现人口、土地和环境的协调,进而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实现土地可持续管理的目标。
4.4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土地可持续管理要求土地利用必须要从粗放走向集约化,将有限的劳动力、资金与技术进行合理的利用,实现较大的功用。土地的集约利用要求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盘活生产效率低和闲置的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合理的规划用地,加强土地管理,只有这样,土地可持续管理的目标才可以真正得以实现。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分析
摘要:土地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是其他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世界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人类面临的有一大发展难题,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只有加强实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才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经之路。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摘要: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所以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同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为合理利用我国丰富土地资源,解决资源管理问题,我们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充分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国家土地资源利用程度。
本文浅析了当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希望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保护;问题措施1.前言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要加强保护,以便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在实践中,人们对土地资源使用太多,经济虽然增长了,但人类与土地及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土地资源是稀缺的、珍贵的,因此若想确保长时间的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必须得到足够的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2.1资源利用不合理我国已经迈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经济趋于成熟。
但是在这发展过程中,我国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并没有进行细致科学的规划,没有重点完善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条例、政策,导致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缺少管理政策上的参考和相关法律保障。
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完成度并不能和市场经济要求相匹配。
各级政府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到位,缺少大局意识,没有对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长期以及短期规划,盲目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仍存在土地监管不到位、土地浪费等问题。
再加上一些基础设施对土地需求日益增长,这使得土地的供应与使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许多地方政府把土地当做收入的唯一途径,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
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
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
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发大会之后,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议题。
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生态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今天, 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问题。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
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 创造物质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
利用是最终目的, 开发是利用的基础, 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是在1990年的首次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得到正式确认的, 其后又分别在1991年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和1993年的“21世纪可持续土地管理”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讨论。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资源代际分配合理, 部门配置得当,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利用方式, 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 保证土地资源潜力, 防止土地退化, 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研究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研究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土地资源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令人担忧。
如果我们不能对土地资源加以恰当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将会遭受巨大的威胁。
土地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它包括了耕地、城市用地、林地、水域等。
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保证它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土地资源的保护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如果过度开发和污染将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给当地的水源、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限制城市规划和建设用地的扩张,并建立一套合理的土地资源保护机制。
其次,我们还需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以最小的面积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核心。
虽然中国面积巨大,但是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资源总量却是有限的,这限制了我们开发和利用土地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需求情况,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以达到最优化的利用效果。
第三,我们需要积极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拥有更多的土地产权和使用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个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在以往的土地制度中,由于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农民的土地产权和使用权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这限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拥有更多的土地产权和使用权,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第四,我们还需要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需要将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相结合,以实施科学规划和科学决策,以及挖掘潜力、创新产业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问题。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保障人民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将以中国三峡库区忠县为例,探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一、地理背景:三峡库区忠县三峡库区忠县位于中国重庆市东北部,地处瞿塘峡上半段,总面积为1693.67平方公里。
忠县地势起伏,地形多山丘,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
该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为1036.6毫米。
二、土地资源现状分析1.农用地资源:忠县土地以耕地为主,农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
由于地形复杂,忠县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受到一定限制。
2.建设用地资源:忠县重点开发了城镇建设用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给土地资源利用带来压力。
3.森林资源:忠县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森林资源利用存在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现象。
4.水资源:三峡库区以水资源丰富著称,忠县地处库区上游,水资源利用是当地的优势。
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1.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指标:包括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等各类土地的面积和比例。
2.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反映土地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
3.土地资源保护指标:评估土地的保护状况,包括土壤水分保持和保持地表稳定的能力。
4.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反映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5.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与对策建议1.土地资源评价结果: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发现忠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较低,存在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等问题。
2.加强耕地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态建设也成为国家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数量存在有限性和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土地供给刚性不足的矛盾不断加剧,成为社会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因此,结合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的态势,打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体系,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目标,也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涵义和内容,并就如何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要性土地作为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
土地是万物活动的载体,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土地的利用规划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土地规划十分重要。
然而科学化不足的问题限制了“规划分区”在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制、城乡建设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
1.我国土地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1.1人均耕地面积少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开启了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土地资源结构与利用格局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土地资源安全系列问题。
尤其是土地资源开发与粗放利用造成了土地退化、供需矛盾加剧。
长期以来,人口不断增长对土地利用造成的压力一直是耕地锐减的主导因素。
目前我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3公顷警戒线,其中将近70%的县(市)人均耕地又低于0.033公顷。
1.2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质量退化严重,土地质量退化与人类不合理利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不适宜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利用措施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主要体现在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我国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大量占用了耕地。
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且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第八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远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逐渐摆脱了听天由命,屈从于自然威力的卑微困窘状况,在人地关系中主动作用增强,反映在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相继经历了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等四个阶段。
一、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在人类社会初期,原始人以采集野果、狩猎或捕捞纯自然的植物和动物为食,此时,土地是以现存的食物供给人类,给人类母乳般的营养。
人类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由于人口数量较少,对土地的利用简单,人类仅是生态系统中天然食物链的一个环节,人类对土地的破坏力小于土地自身的再生产力。
因而,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的生存与反展完全依赖与土地的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
二、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随着人类认识土地、改造土地能力的逐渐增强,为了获取更多的原来所没有的东西和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便通过自己的劳动,改造土地、利用土地,逐渐出现了工业用地、采矿业用地、娱乐用地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使人类与土地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劳动改造土地,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物品,,而土地凭自己的特性抑制人的需求膨胀,人类与土地之间也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同时人对土地的破坏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明显,但由于人力的限制,使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仍属于一种人受制于土地的“靠天吃饭”的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三、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尖锐矛盾关系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继续。
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随着近代人口的迅速增长,一方面需要提高农用地的利用强度,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衣食需求;另一方面,伴随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城市、交通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建设过程中又要大量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使得人类对土地需求量(特别是对农用土地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与土地供给量之间发生矛盾,即土地供求矛盾日趋尖锐。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基础。
它不仅是我们的居住和生产的场所,也是我们的粮食、森林、能源等多元资源的载体。
因此,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价值、利用与保护的不足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一、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在农业、林业、牧业等生产领域,土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城市化建设中,土地是我们居住和生产的摇篮。
此外,土地还能为我们提供水、风能、采矿等自然资源,为我们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
可以说,土地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是无可替代的。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有很多种形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城市化建设等多个领域。
在农业方面,土地可以用于耕作种植农作物,满足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在林业方面,土地可以用于植树造林,保障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牧业方面,土地可以用于放牧,提供人们对于畜牧业产品的需求;在城市化建设方面,土地可以用于建设房屋、道路、工厂等市政设施,提升城市的建设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的,广泛利用能够为人类带来许多利益。
三、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的保护也十分重要。
长期以来,土地滥用、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一直存在,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很大威胁。
所以在土地的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留出土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土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可以增加森林和草地面积,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和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态多样性。
2. 控制土地过度开发,以减少对土地的破坏。
地球只有有限的土地资源,对于土地的过度开发,容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 减少土地空间利用率的浪费。
在城市化建设中,许多建筑物只是单纯的占据空地,这些空地可以用于植树、种草、建造公园等绿化工程,为城市环境增添更多的生态资源。
4. 加强土地污染的治理和防治。
浅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

浅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性资源紧缺状况的不断出现,各个国家都采取了资源循环利用的高效节能发展模式,我国依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同时对资源开发管理形成严密的制约准则。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要分析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要性管理措施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人类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必要物质条件。
而且对于现当代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土地资源愈发紧缺的状况下,如何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因此只有有效地做好探索实践工作,合理加强管理和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深入理解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内涵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资源的战略目标是具有高瞻远瞩的实际行动,绝非是在空喊口号。
资源的循环利用就是要切实把握多方面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具体需求,还要不对子孙后代形成影响,造成恶劣后果。
具体分析为两方面:一是保证对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充分性,二是在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平稳、有效、和谐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模式。
换言之,从管理层面讲,要在空间上充分利用,还要在时间上加强合理规划和管理。
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一)土地资源具有有限性的特征。
土地资源所具有的特定空间性,对土地的有限性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就我国而言,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将来都要保证土地资源在数量和面积上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二)土地资源具有可生产性的特点。
这种可生产性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主要是土地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属性和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其中自然属性包括诸多方面,比如,温度、水、土壤、地理形态等。
大量的自然因素在数量和质量的配置上具有的显著差异,造成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的层次。
试论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试论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摘要: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都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现如今,我国正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土地管理人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土地整理和土地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相关概念、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1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土地整理是一个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计划,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土地整理的战略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有效的土地整理能够有效地改善耕地的有效面积,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土地整理的有效规划能够改善区域内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通过对田、路、林等全面规划和整治来将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的现代农业园区。
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发生根本性变化,能够有效扩大后备耕地的储量,为城建提供可用地,保证耕地占补的生态平衡。
对土地整理进行合理规划,能够有效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土整治和环境的保护,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推动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是依据相关的政策来将工程技术、资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以防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同时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或生产服务,降低生产风险等目的。
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是要保持经济活力,以保证所持土地状况能够达到社会所接受的范围,同时还需要防止土壤退化,防止土壤弱化对后代产生恶性循环影响。
土地整理所能够实现的是保持土地平整,清除妨碍土地利用的障碍物,有效提高土地的耕作条件,达到提高单产的目的。
同时土地整理还需要积极改变土地现状,让整理区能够达到旱涝保收,可以建立田间林网,积极改善生态条件,防止土地性能下降。
在实际的操作中,土地整理也属于打破土地生活习性的性质,已经给原本的系统带来了干扰,因此,需要做的就是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可以建立一个生态评价系统来对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进行监测,以保证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
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基本原则

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基本原则可持续土地利用是指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我们需要遵循以下五大基本原则:1. 综合规划和管理综合规划和管理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基础。
这意味着在土地利用决策中,应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并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
例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考虑土地的适宜用途、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效益等因素,以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2. 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核心。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保护土地资源意味着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土地的水源、植被、土壤和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防止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技术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产出和效益,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例如,合理规划农田,采用高效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促进土地利用的公平和公正促进土地利用的公平和公正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之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应该公平合理地分配和利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政策,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防止土地资源的过度集中和不合理利用。
5. 加强土地利用的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地利用的监测和评估是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必要手段。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土地利用状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措施,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科学可靠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信息,为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总之,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基本原则是综合规划和管理、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利用的公平和公正,以及加强土地利用的监测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摘要]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有限资源。
作物产量、木材产量、草场生产率都是其生产能力的综合反映。
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利用现状却令人担忧,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及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土地利用对策资源
中图分类号:d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04-0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
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
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
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
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
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综合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来看,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它具有以经济增长为前提,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特点。
自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发大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议题。
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生态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今天,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问题。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
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
利用是最终目的,开发是利用的基础,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中,土地资源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
这种特殊作用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表现出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空间场所功能和景观功能。
人们对土
地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对这些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人类利用土地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所以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深刻内涵。
开发是人类首先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并将其改变成可使用状态;利用是指土地开发后,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某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整治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土地某一方面的要求,克服原来土地特性中的某些缺陷,对土地进行改良,如配方施肥、平整土地和水利设施配套等;保护是指为了长期持续地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质量劣化而丧失某些特性,所采取的某种综合措施,以保持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因此,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彼此联系、相互依赖的四个方面,不可偏废。
否则将破坏土地资源,打破生态平衡。
如果这种破坏性作用长期积累,就会直接响到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对人类自身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土地持续开发与利用成为了自然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我国的土地实际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城镇建设占地加剧,研究表明,城镇用地规模增长速度与城市常往人口增长速度之比即城镇用地系数1.12比较合理。
据对17个城市卫星监测数据表明,近十年来,城币城建区规模扩大都在60%以上,周边耕地蚕食半径不断延伸。
其次,土地闲置浪费严重。
同时,工
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工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水平低。
目前,我国城镇建设用地中40%以上属于低效利用。
在农业用地结构方面,土地资源集中投入粮食等种植业中,造成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低。
由于工业生产上大量排放“三废对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全国现有耕地中59%缺磷,23%缺钾,14%磷钾俱缺,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量的 61.9%。
历年固体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堆存量分别达80多亿干克、60多亿千克,占地约12万公顷;而全国每年3800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中,就有1/3是来自被工业“三废”严重污染的江河湖泊。
面对上述的问题,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相应的对策是迫在眉睫的,在我看来,下述都是相对可行并且必要的。
一、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
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任第平衡的根本措施,为此,我们必须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做好农村地区的人口控制工作。
二、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包括加强耕地保护立法、划定耕地保护区、强化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等。
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
通过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等措施,兴建一批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修复、更新和完善原有的水利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应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并且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适合于不同土地类型和经营方式的实用机械,加大管道系统和大棚
温室等固定设施在农田装备中的比重。
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不仅要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也要清理乡镇企业用地。
并且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
五、改革土地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改变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现状,另一方面要确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合法地位,进一步细化土地使用权,建立两权分离原则下各产权主体明晰的贵权利关系。
六、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首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政府行为,只有真正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加强领导,才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其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根本措施。
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只有长期不断地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真正保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植被资源,才能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新举.实用土地管理学.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
[2] 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位理论构建与应用--《中国沙漠》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