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教案

合集下载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教案一. 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欢快的美国圣诞歌曲,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将其选为教材,旨在让学生感受西方节日的氛围,学习异国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歌曲节奏明显,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歌唱基础。

在学习《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我国的传统节日歌曲,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西方节日的特色。

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英文歌词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铃儿响叮当》的英文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英文歌词的准确理解和演唱。

2.歌曲中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对比教学:通过对比我国传统节日歌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西方节日的特色。

2.情景教学:创设圣诞节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歌曲。

3.分组合作:分组进行歌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示范教学: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歌曲风格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音频:准备《铃儿响叮当》的音频资料,以便学生跟唱和欣赏。

2.教学PPT:制作含有歌词、图片和动画的PPT,辅助教学。

3.圣诞节装饰:准备圣诞树、彩球、彩带等装饰品,营造节日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西方节日文化。

2.呈现(5分钟)播放《铃儿响叮当》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旋律错误。

分组进行歌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描绘的圣诞节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圣诞节故事。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 (演唱)铃儿响叮当|湘艺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 (演唱)铃儿响叮当|湘艺版

《铃儿响叮当》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学唱,让学生从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教学重点: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同学们,冬天到了,快下雪了,大家看(出示雪景图片)下雪的时候你最想做什么?老师这儿有几张小朋友们滑雪的图片(出示滑雪图片),大家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圣诞老人听到孩子们爽朗的笑声驾着马车坐着雪橇也赶来凑热闹了,大家看,他来了(出示圣诞老人图片)。

看了这几幅图画让你想到了什么?2、师:今天圣诞老人也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同学们猜猜会是什么呢?3、师:同学们真聪明,是一首歌,你们听(播放《铃儿响叮当》歌曲)4、师:听完了有什么感受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把音乐书翻到第48页,歌名是《铃儿响叮当》。

二、初步欣赏,了解歌曲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2、介绍歌曲师:这是一首1=F 2/4拍的歌曲,它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的曲式构成的,是一首活泼、轻快地儿童歌曲,唱的时候要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这首曲子分为两段,第一段从叮叮当!……嗨!它描绘了一群小伙伴坐在雪橇上,他们的欢歌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的美丽画面。

第二段旋律变得宽阔,表现了小朋友勇往直前的气势和内心的欢快。

3、初唱歌曲师: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如果会唱可以跟着一起唱。

(播放歌曲)师:我听好多同学都会唱,这样吧,我们一起清唱一遍好吗?三、学唱歌曲1、节奏教学师:歌曲中这几个地方唱的不够准确,同学们请看(出示歌谱)。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教案湘艺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教案湘艺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教案湘艺版第一篇: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教案湘艺版《铃儿响叮当》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一、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

学生用“LU”来演唱。

(强弱对比)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

2/4(1)5 - | 5 - | 5 - | 5 -| ……WU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叮叮当,叮叮当,……(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二、学唱歌曲: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单簧管演奏)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第一段:单簧管低音区《铃儿响叮当》B部分缓慢第二段:单簧管高音区《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欢快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生答:《铃儿响叮当》!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

(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

(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5、讲解弱起。

(B部分)6、跟琴试唱歌词。

三、听赏《雪橇》四、结束部分: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教案一. 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富有圣诞节气氛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西方的节日文化,感受节日的快乐氛围,同时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但在音乐鉴赏能力和西方文化认知方面,学生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熟练演唱。

2.培养学生对西方节日文化的了解,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音乐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把握。

2.理解歌曲背后的西方节日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圣诞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对比教学法:分析中西方节日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西方节日文化。

3.分组合作教学法:分组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节日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圣诞节装饰品:如铃铛、雪花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方圣诞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圣诞节的了解。

教师简要介绍圣诞节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中西方节日的差异。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比赛,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节日元素,加深对西方节日文化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介绍《铃儿响叮当》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歌曲描绘了圣诞节时孩子们欢乐的场景,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和喜悦。

歌曲为C大调,2/4拍子,结构简单,旋律易学,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是,对于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歌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讲解,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演唱《铃儿响叮当》。

2.能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能够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

4.能够运用音乐知识和技巧,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欣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乐符号和记号。

3.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运用示范法,让学生通过听和模仿,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歌曲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4.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圣诞节的文化和习俗,进而引入本课的歌曲《铃儿响叮当》。

2.歌曲学习: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乐符号和记号;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学唱歌曲。

3.歌曲分析:让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4.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表演,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设计独特的表演方式。

5.总结: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进行点评,强调歌曲的欢快情绪和节日氛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的曲名《铃儿响叮当》,歌曲的节奏和音准,以及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铃儿响叮当-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铃儿响叮当-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铃儿响叮当-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民间曲艺音乐的特点;•学习湘绣标志曲《铃儿响叮当》的歌词、曲谱、旋律;•了解湖南民间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学习曲艺表演的基本姿势和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

2. 教学内容2.1 民间曲艺音乐的特点•民间曲艺音乐是指从基层社会、广泛流传、具有地域特色和同仁文化传统的音乐艺术形式。

•民间曲艺音乐的特点是多样性、普及性和传承性。

•民间曲艺音乐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代表不同的地方文化。

2.2 湘绣标志曲《铃儿响叮当》的歌词、曲谱、旋律•学生可以学习歌曲的歌词,了解歌曲传承的故事背景;•学生可以学习歌曲的曲谱,掌握简单又富有特色的曲调;•学生可以通过掌握歌曲旋律,演唱出湘绣标志曲《铃儿响叮当》。

2.3 湖南民间艺术传承的重要性•湖南民间曲艺的传承历史悠久,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若不进行传承,湖南民间曲艺文化会逐步被遗忘;•学生应该珍惜民间曲艺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弘扬。

2.4 曲艺表演的基本姿势和演唱技巧•正确的乐器姿势;•正确的口齿发音;•正确的呼吸控制。

2.5 班级集体音乐活动策划•每个小组负责策划一个班级集体音乐活动,可以是以湖南传统曲艺为主题;•每个细节的准备都要充分考虑,例如装饰、音响等。

3. 教学过程3.1 引入环节•在黑板上写出湘绣标志曲《铃儿响叮当》的四个汉字:铃、儿、响、叮当;•让学生猜测所写汉字所代表的歌曲;•让学生收听歌曲《铃儿响叮当》片段。

3.2 学习内容•教师介绍民间曲艺音乐的特点;•围绕着《铃儿响叮当》的歌词、曲谱、旋律展开学习;•教师介绍湖南民间艺术传承的重要性;•介绍曲艺表演的基本姿势和演唱技巧;•每个小组负责班级集体音乐活动策划,每个活动持续时间约为20分钟,带有湖南传统曲艺特色。

3.3 练习环节•学生开始练习《铃儿响叮当》歌曲的演唱,练习时间大约15分钟;•练习结束后,每个组依次分享自己班集体活动的策划情况,并由课堂中的其他小组提出改进方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 (演唱)铃儿响叮当|湘艺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 (演唱)铃儿响叮当|湘艺版
3、强调歌曲情绪:欢快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合唱。
四、整体表现歌曲
1、分别学习打击乐器节奏用法。
2、生加入小乐器伴奏。
1、谈话,圣诞狂欢。
2、课件出示打击乐器节奏,指导。(三角铁、碰铃;沙锤、串铃;响板;双响筒、木鱼。)
3、师琴弹奏乐曲。
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
4、随教师琴声唱A段高声部乐谱、填唱歌词。
5、低声部学习。
6、尝试A段合唱。
1、导入并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介绍作者。
2、再次播放全曲,聆听思考。
3、放歌曲A段,加入动作感受快乐。
4、讲解旋律主要音符3和4关系。
5、教学歌曲A段;分声部教学;指导演唱。(同一段歌词不同旋律)
1、能够随琴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2、完整的感受音乐形象,从音乐要素上分析歌曲。
3、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过程中,体验二拍子律动感。
三、 歌曲B段教学
1、聆听歌曲B段。
2、随琴唱乐谱、加歌词。
3、集体演唱B段。
4、完整演唱全曲,生拍手律动。
1、播放歌曲B段;提问:你看到什么美景?
2、讲解x弱起小节;一音多字和连音线要点,咬字吐词,师范唱。
教学内容
演唱《铃儿响叮当》
教材解读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2/4拍,F大调,由主副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反复出现的音程大跳和骏马拉着雪橇飞奔时的律动感,表达歌唱者的愉快心情。第二部分的副歌描绘了歌声、骏马的铃声有节奏地奔驰在茫茫草原上的情景。

《铃儿响叮当》教案

《铃儿响叮当》教案

《铃儿响叮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和歌词。

2. 音乐知识:了解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等特点。

3. 音乐欣赏:分析歌曲的音乐风格,感受歌曲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2.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音高变化,以及音乐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圣诞节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歌曲: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朗读歌词。

3.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等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4. 教授歌词:逐句教授歌词,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歌词内容。

5.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6. 音乐欣赏: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等特点,并能运用到实践中。

3. 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讨论和练习,提高合作意识。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3. 采用视听结合法,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频,感受歌曲的魅力。

4.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铃儿响叮当》歌曲教材。

2. 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所需的音响设备。

3. 视频资料:有关《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视频。

4. 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教学伴奏。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熟悉歌词和旋律。

2. 第二周:分析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等特点,进行合唱练习。

3. 第三周:音乐欣赏,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铃儿响叮当音乐教案

铃儿响叮当音乐教案

铃儿响叮当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听、唱、演奏《铃儿响叮当》音乐,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习使用乐器演奏《铃儿响叮当》。

3.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
音乐播放器、乐器、铃饰、幼儿音乐教材、图片等。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教师把铃饰放在教室的桌子上,引起幼儿的注意。

2. 听歌导入: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音乐,让幼儿全神贯注地聆听。

3. 歌曲分解教学:
(1)教师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铃儿响叮当》的内容,并和
幼儿一起唱一遍。

(2)逐句学习歌曲的歌词,教师先唱一遍,幼儿跟读。


利用图片来辅助幼儿理解歌词的意义。

(3)教师教导幼儿歌曲的旋律,让幼儿跟随教师的指挥一
起唱。

4. 音乐朗读:教师模仿铃儿的声音,让幼儿随着教师朗读。

5. 音乐表演: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枚铃饰,让幼儿用铃饰演奏《铃儿响叮当》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奏。

6. 创意表演:幼儿分成小组,用乐器和身体语言表演《铃儿响叮当》的故事情节。

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大家进行点评。

7. 评价总结: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学习本节课的成果,鼓励幼
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延伸:
1. 观看相关视频,进一步加深对《铃儿响叮当》的理解和认知。

2. 组织幼儿制作铃饰并进行装饰,为日常生活增添音乐元素。

3. 邀请乐器演奏家来校进行现场演奏,让幼儿近距离感受音乐的魅力。

4. 组织幼儿参加校内或校外的音乐表演活动,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范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范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范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范唱》是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第10课,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是一首富有圣诞节气氛的歌曲,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西方节日的氛围,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较为薄弱,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铃儿响叮当-范唱》,让学生感受西方节日的氛围,培养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铃儿响叮当-范唱》的歌词和旋律,了解歌曲背景,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铃儿响叮当-范唱》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音乐理论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表现力和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展示歌曲图片,进行音乐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新课教学:介绍歌曲的背景,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3.练习演唱:分组演唱,老师指导,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音乐理论知识:讲解歌曲中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等。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铃儿响叮当-范唱)、歌曲节奏、旋律、音乐理论知识等内容,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6篇)

《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6篇)

《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6篇)《铃儿响叮当》篇1合唱课程名称:合唱《铃儿响叮当》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模唱法、合作探究法3、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把握教学难点:二声部的配合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乐谱教学过程:发声练习、歌曲欣赏、重点节奏讲解、歌曲学唱、课程总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发声练习3 2 1 3 | 2 1 1 ||mi ma注意声音的连贯,气息的控制1 2 3 4 | 5 4 3 2 | 1 — ||li lu注意寻找头声感觉,气息连贯和支持二、观看《铃儿响叮当》歌曲视频,欣赏不同语言演唱的音频。

让学生感受歌曲氛围,体会歌曲传递出的喜庆、欢快的情绪。

三、讲解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1、 x 一拍四分音符打一下x 半拍八分音符打半下2、附点节奏x·xx·x3、连音线:记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之间的连线。

注意歌唱时保持音乐的连贯。

4、反复记号:||: :|| 反复记号之间的旋律重复一遍;:|| 从头反复一遍。

三、歌曲学唱跟琴学唱旋律声部,即第一声部。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发声练习欣赏歌曲,感受、体会歌曲情绪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打节拍、唱谱。

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

五、课后反思:这首歌曲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欣赏两遍之后就可以跟琴演唱,但是其间一些字词没有按照歌谱中的节奏演唱,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在学唱阶段尊重歌谱原貌进行教唱。

板书设计:铃儿响叮当3 2 1 3 | 2 1 1 ||mi ma1 2 3 4 | 5 4 3 2 | 1 — ||li lux 一拍四分音符x 半拍八分音符附点节奏x·x八分附点x·x四分附点反复记号:中间反复:||: :||从头反复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四种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六年级音乐教案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简谱) (演唱)铃儿响叮当-名师

六年级音乐教案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简谱) (演唱)铃儿响叮当-名师

二声部合唱《铃儿响叮当》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稳定的速度,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部发声练习曲。

2、能与同学合作,较好地演唱二部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表达歌曲欢快、风趣的情绪。

3、能编创四二拍子的声势动作参与歌曲表现,并用三角铁、串铃、碰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能与同学合作,较好地演唱二部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2、能编创四二拍子的声势动作参与歌曲表现,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引入部分:1.师生问好2.圣诞树引入二、导入部分:1.模仿火车鸣笛声4∕4 5----∣5----∣…Wu wu2.模仿火车走远的声音,讲解渐弱记号渐弱记号:3.模仿火车匀速向前的声音4∕43 13 13 13 1∣3 13 13 13 1‖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4.二声部练习(同时模仿火车鸣笛声和车轮声)4∕45----∣5----∣0 0 0 0∣0 0 0 0∣5----∣5----‖Wu wu wu wu0 0 0 0∣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5.模仿雪橇铃声(1)2∕43 33∣3 33∣555∣555‖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2)2∕43 33∣3 33∣555∣555‖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1 1 1 ∣1 1 1∣333∣333‖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6.加入马蹄声模仿2∕43 33∣3 33∣555∣555‖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1 1 1 ∣1 1 1∣333∣333‖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弹舌)x xx x∣x xx x∣x xx x∣x xx x‖(1)第一遍尝试加入(2)加速度练习三、学唱歌曲1.放录音,听范唱2.揭示课题,介绍作品3.学唱歌曲第一部分(1)一声部学习①教师弹琴学生唱一声部乐谱②学唱歌词(2)二声部学习①学生跟琴演唱一声部,部分学生加入二声部竖笛演奏。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 六年级上册 第十课《(演唱)铃儿响叮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 六年级上册 第十课《(演唱)铃儿响叮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第十课《(演唱)铃儿响叮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体验在雪橇上急速飞奔时舒畅的心情。

2、配合打击乐器和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2学情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

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

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

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配合打击乐器或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风格和情绪。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铃儿响叮当1、提问冬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2、欣赏雪橇图片。

A、图片上的是什么?B、什么拉着雪橇?C、雪橇的用途?(运送货物、交通工具、娱乐工具)3、导入课题《铃儿响叮当》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雪橇有关的歌曲,是马拉着雪橇,而且这匹马非常的可爱,它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会发出叮叮当当非常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

《铃儿响叮当》精品教案

《铃儿响叮当》精品教案

《铃儿响叮当》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

3.让学生感受圣诞节的欢乐氛围,了解圣诞节的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难点:歌曲中的变化音和二声部合唱部分。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听唱法、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一段圣诞节的视频,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圣诞节的了解。

2.聆听歌曲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唱。

2.逐句教唱歌曲,解决难点节奏和旋律。

3.重点练习变化音和二声部合唱部分,让学生掌握节奏特点和和声效
果。

4.歌曲表演
1.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可加入舞蹈动作和打击乐器。

2.营造圣诞节的欢乐氛围。

5.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圣诞节的意义和欢乐氛围。

2.布置作业:回家和家人一起庆祝圣诞节,唱着《铃儿响叮当》感受
节日的快乐。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教案
学生说出叮当的伴奏节奏型,师板书。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另一组伴奏。
最后这一段和第一段怎样?
生答:相似。
师:我们也可用打击乐器为第三段伴奏。
启发学生最后一句可以是全曲的高潮,最后一个九拍可以声音可以越来越强;
也可以想象成圣诞老人驾着雪橇出发去送礼物,最后的九拍可以处理成越来越弱。
学生跟着录音完整表演唱。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一、导入:
学生听《铃儿响叮当》进教室。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对,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圣诞名曲。同学们对圣诞节再熟悉不过了,谁来谈谈你对圣诞节的了解。
学生回答。
师:这首《铃儿响叮当》又叫《雪橇歌》,是一首美国名歌,原来是一首嬉戏歌曲,是人们在冬天滑雪橇时所唱的歌曲。
师唱第二段歌谱,启发学生发现第二段旋律的特点,即以前一句旋律的最后一个音作为这一句开始的音。
学生填词演唱第二段。
完整演唱歌曲。
三、巩固:
师:冬天,假如是你驾着雪橇在雪地里嬉戏玩耍,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师: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演唱方法来表现这三个段落的情趣。(老师提醒一下可以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或是优美、连贯的声音来表现。)
学生回答。
按学生的回答完整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可是,我觉得光用我们的歌声还不够表现这首曲子的欢快、热闹的场景。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些打击乐器。(师出示三角铁、碰铃、双响筒)
请你为歌曲的第一段设计节奏型。
学生设计节奏型,师板书。
师:中间那段老师想请你们用自己的嘴巴模仿雪橇铃儿响叮当的声音来为歌曲伴奏。
师:除了用以上那么多种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外,我们还可以用轮唱的方法表现《铃儿响叮当》。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范唱》这首歌是一首富有圣诞节气氛的歌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欢快。

歌曲以铃铛的声音为动机,重复使用,形成了一种欢快的节奏感。

歌曲的调性为G大调,节奏为2/4拍,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圣诞节的气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歌和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音高变化,他们可能还不太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

3.让学生了解圣诞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2.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对圣诞节的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音高和歌唱技巧。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圣诞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器:吉他或钢琴,用于伴奏。

4.圣诞节装饰品:如铃铛、圣诞树等,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范唱》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气氛。

同时,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圣诞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歌词,让学生跟随音乐朗读歌词。

注意指导学生朗读的节奏和音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唱歌,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重复示范和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演唱)铃儿响叮当-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铃儿响叮当-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铃儿响叮当-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歌词及曲调;2.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并且有感情表达;3.了解湘文艺版对这首歌曲的改编;4.学习团队协作,互相帮助,完成考核任务。

二、教学重点1.特别关注歌曲《铃儿响叮当》中每个字的发音;2.强调感性理解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使演唱更生动;2.如何根据歌曲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四、教学准备1.教室中央放置一张演唱舞台;2.准备剪贴板、白板笔、音响装备、CD及曲谱。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1. 自我介绍开场分两组,相互介绍自己的名字、喜欢的事物等,并说出目前心情,以寻求团队成员们的关注。

2. 学习歌曲(1)放歌:老师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

(2)学习歌词:让学生先听歌,然后再根据曲目边听边读歌词,这样可以增强听力和口语能力。

(3)学习曲调:分成两部分学,上部分 -“铃儿响叮当,我们去散步”,下部分 -“爬山涉水真有趣”。

3. 感性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听歌,理解歌词及歌曲表达的思想,让他们想象自己在文艺版中行走、奔跑。

4. 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眼神等细节,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情。

5. 团队协作让学生通过组合活动,完成歌曲的编排和演唱,达到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相互学习的效果。

六、教学评估考核学生是否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并能够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同时评估团队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情况。

七、教学总结通过这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歌曲中领略到文艺版的不同之处,培养其对美好、积极的情感。

通过团体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提高学习成果。

(演唱)铃儿响叮当-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铃儿响叮当-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铃儿响叮当-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辞书对该曲的定义和来源2.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及歌曲节奏3.了解湖南民歌的文化背景4.能够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二、教学内容1.铃儿响叮当歌曲的故事背景及来源介绍2.音乐元素分析3.掌握演唱技巧4.唱歌表达及情感表达技能训练三、教学重点1.音乐元素分析2.掌握演唱技巧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方法2.演唱练习3.集体演唱练习4.个别演唱练习五、教学过程1. 故事背景及来源介绍铃儿响叮当歌曲是湖南民歌,源于古时的民歌,经过多代传唱和演变,成为了目前我们所听到的版本。

其实,歌曲中所提到的铃声,是为了提醒工人按时起床而设置的,歌曲带有鲜明的劳动和生活的情感色彩。

2. 音乐元素分析铃儿响叮当歌曲的整首曲子节奏明快,富有活力,具有湖南民歌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

歌曲开始时以铃铛的叮当声为引子,接着由嗓音跳起一个八度的音程,再断断续续地起筷打鼓作为伴奏,营造了热烈的氛围,然后歌手轻吟着,随后合唱,在高亢、欢快的唱腔中,表达了人们喜乐祥和的内心情感。

3. 掌握演唱技巧歌曲中唱腔跳跃较大,易出现音准问题,需要学生们提高辨音能力,同时通过专项训练,提高音高的把握,完美呈现歌曲的节奏感。

歌曲曲调原先是憨态可掬的民间小调,如今改编为儒雅华贵的艺术歌曲,对于歌唱者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和考验。

需要注意节奏准确,不急不慢,词句清晰,旋律顺畅,符合曲意。

4. 唱歌表达及情感表达技能训练学生需要通过音乐表演发泄情感,传达内在的自由、欢快、积极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音乐和舞台艺术的乐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情感并试着表现出来,么娇小的身躯也没有倦意的文艺版铃儿响叮当,嗓音悦耳的歌唱,配合曲调欢快的节奏,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的演唱旋律非常动听,不仅让演唱者感到愉悦,也让观众感到愉悦。

六、教学评价将学生分类进行考核,即歌唱水平、表现力、音乐素养、音高准确性、节奏感。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富有节奏感和欢快气氛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歌曲以圣诞节为背景,描述了孩子们在雪地里欢快地滑雪、玩耍的场景。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西方节日的氛围,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和演唱简单的歌曲。

他们对节日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西方节日。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滑雪等冬季活动不太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入相关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西方节日的氛围。

3.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冬季场景,让学生感受滑雪等活动的乐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节日的看法和经历。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冬季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课堂。

2.准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乐谱和歌词。

3.准备相关节日的资料,以便进行文化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冬季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冬季活动和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单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和习俗。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铃儿响叮当》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节奏和音准方面的问题。

可以分组进行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5.拓展(5分钟)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的氛围。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过节日的经历,增进课堂互动。

《铃儿响叮当》精品教案

《铃儿响叮当》精品教案

《铃儿响叮当》精品教案教案:《铃儿响叮当》一、教学目标:1.熟悉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曲调和歌词。

2.通过唱歌的方式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律动。

3.培养孩子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CD或音频设备(播放歌曲用)2.铃鼓或其他打击乐器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铃儿响叮当》,快速播放一小段歌曲的音频,让学生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律动。

2.合唱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和歌词,进行合唱练习。

教师可以边示范边带领学生唱歌,重点注意歌曲的节奏感和表达方式。

3.打击乐表演(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铃鼓或其他打击乐器,并简单示范如何敲击乐器。

然后,教师分发乐器给学生,组织他们一起演奏歌曲的伴奏部分。

4.分组合作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2-3人合作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如唱歌伴奏、舞蹈伴奏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具,让学生丰富他们的表演内容。

5.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歌曲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其他时间继续练习这首歌曲,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歌词和曲调特点。

2.指导学生创编新的歌曲或舞蹈,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反思:这堂音乐课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学唱和打击乐表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分组合作表演的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趣,学生参与度高。

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在其他时间练习这首歌曲,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秋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
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颂扬,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听《铃儿响叮当》进教室。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对,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圣诞名曲。

同学们对圣诞节再熟悉只是了,谁来谈谈你对圣诞节的了解。

学生回答。

师:这首《铃儿响叮当》又叫《雪橇歌》,是一首美国名歌,原先是一首嬉戏歌曲,是人们在冬天滑雪橇时所唱的歌曲。

二、授新课:
再次播放《铃儿响叮当》。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歌谱,你能找出相似的两段吗?
学生回答。

出示标好色块的歌谱。

师:你观看的真认真,头尾两段是相似的,中间一段和这两段不同。

师:我们来把用橘色标出来的两段的唱一下。

(一、三直截了当填词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但是光会唱词不希奇,我们可不能做小音盲,请同学们把第二段的歌谱唱一下。

师唱第二段歌谱,启发学生发觉第二段旋律的特点,即往常一句旋律的最后一个音作为这一句开始的音。

学生填词演唱第二段。

完整演唱歌曲。

三、巩固:
师:冬天,假如是你驾着雪橇在雪地里嬉戏玩耍,你的心情是如何样的?
学生回答。

师:你觉得应该用如何样的演唱方法来表现这三个段落的乐趣。

(老师提醒一下能够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或是优美、连贯的声音来表现。


学生回答。

按学生的回答完整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

但是,我觉得光用我们的歌声还不够表现这首曲子的轻巧、喧闹的场景。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些打击乐器。

(师出示三角铁、碰铃、双响筒)
请你为歌曲的第一段设计节奏型。

学生设计节奏型,师板书。

师:中间那段老师想请你们用自己的嘴巴仿照雪橇铃儿响叮当的声音来为歌曲伴奏。

学生说出叮当的伴奏节奏型,师板书。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另一组伴奏。

最后这一段和第一段如何样?
生答:相似。

师:我们也可用打击乐器为第三段伴奏。

启发学生最后一句能够是全曲的高潮,最后一个九拍能够声音能够越来越强;
也能够想象成圣诞老人驾着雪橇动身去送礼物,最后的九拍能够处理成越来越弱。

学生跟着录音完整表演唱。

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除了用以上那么多种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外,我们还能够用轮唱的方法表现《铃儿响叮当》。

学生分两组,轮唱该曲。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

李老师也来唱唱这首《铃儿响叮当》。

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唱的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同?
师范唱变拍子的《铃儿响叮当》。

学生回答。

师出示两拍子和三拍子的对比谱。

请学生认真观看,说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

(音高相同,节拍不同)
师介绍变拍子。

出示第二段的变拍子的谱子。

(三拍子)
学生跟琴唱谱。

师:我们来唱唱那个三拍子,体会一下变拍子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生填词演唱。

请学生说出三拍子的特点,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完整演唱变拍子后的《铃儿响叮当》。

让学生边唱边随着歌声轻轻晃动躯体,体会一下三拍子的感受。

四、小结:
今天,我们在歌声中乘雪橇进行了冬之旅,体验到了冬天带给我们的欢乐,也感受了用不同节拍演唱相同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新感受。

播放《铃儿响叮当》,学生唱着儿出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