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语文阅读竞赛试卷及答案-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2024年初中语文阅读竞赛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24年初中语文阅读竞赛试题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21分)东坡肉季明⑴四十多岁的老楚,可不简单,曾是南京著名酒楼——品世阁的掌勺大厨。
鬼子攻南京,一发炮弹,品世阁变成了瓦砾。
妻儿老小连同家产,也消失在战火里。
老楚手里掂着一把菜刀逃了出来,那一刻,老楚迫切希望这刀,能沾染上鬼子的血,于是,投了36师。
⑵老楚年纪大,又当过厨师,被分到炊事班,老楚很乐意,他觉得,凭自己的手艺,让兵们吃饱吃好,上战场跟鬼子拼命时,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也算是报仇。
⑶等到了炊事班,老楚才明白,什么叫。
士兵们吃的,无非是稀饭馒头就咸菜,只有在大战前夕,部队才买几头猪,改善生活。
兵们称之为——吃断头饭。
⑷过去,猪杀了,兑上萝卜,放进大锅里一炖,完事儿。
但老楚一来,就不同了,他使出看家本领,煎炒烹炸焖煮炖,变着花样做,当菜一样样端上桌,兵们的眼睛都直了。
老楚做的菜,不仅好看,更好吃。
兵们吃得狼吞虎咽,个个脑袋上腾起一片汗雾。
兵们说,吃了老楚做的菜,脑袋掉了,也值!⑸兵们吃高兴了,就问:老楚,你最拿手的菜是啥?老楚说,东坡肉。
兵们不解:东坡肉?是啥东西?老楚怔了―下,才记起这些兵们,大多是文盲,就没再提苏东坡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接着说,这道菜,也叫红烧肉,用五花肉炖制而成,做好后,色泽红亮,味醇汁浓……⑹士兵们咂咂嘴,听得直流口水,无限向往地说,啥时候做道东坡肉,让咱们也尝尝。
老楚苦笑着说,难,这菜,费时费工不说,炊事班也没那些必不可少的作料哇。
兵们就很失望。
⑺武汉会战,36师奉命开到富金山,打阻击战。
战况惨烈,八天之后,—万多人的36师,兵员已不足两千,主阵地丢失。
⑻师长挑选了二百名士兵,组成敢死队准备发动突袭。
攻击定在夜间,离天黑,还有大半天时间,师长知道,这些兵上去,九死一生,于是,他决定为敢死队改善生活。
⑼师长找到老楚,说,敢死队的兵,要求吃顿东坡肉,抓紧做。
老楚苦着脸,手一摊,说,师长,啥都没有,咋做?师长咬咬牙,说,就是找破天,也要找到材料!师长牵过自己的战马,交给老楚,命他带上几名骑兵,去七十里外的镇上,采购食材,速去速回。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C. 踌躇(chóu chú)D. 逶迤(wēi y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我们应该避免不犯错误。
D. 他的态度非常和蔼,让人感到很亲切。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月光洒在湖面上。
C. 柳树在风中摇曳。
D. 雨滴敲打着窗户。
4.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B.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话安慰自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C.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D. 画地为牢:比喻过分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
5. 下列文学常识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神魔小说。
C. 《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章回体小说。
D. 《三国演义》是宋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
6. 下列诗句中,出自杜甫的《春望》的是()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澈。
D. 他的脚步像风一样轻盈。
8.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话安慰自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B.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C.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D. 画地为牢:比喻过分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
九年级语文竞赛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竞赛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 积累与运用。
(17分)1.中考是你初中学习生活的最后驿站,蓦然回首,三年辛酸与甘苦依然历历在目,今天即将挥手而去,怎能曳住你激动的思绪,请你用最漂亮的书法最美的文字,对已逝的三年写几句话好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0字以内)(3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间(jiàn)琐屑(xiè)雏(chú)形泰然处(chù)之B.衣钵(bō)佳肴(yáo)攒(cán)击荼(tú)毒生灵C.杀戮(lù)乡宦(huàn)踉(liàn)跄杳(yáo)无消息D.村氓(méng)芳醇(chún)栈(zhàn)桥姹紫嫣(yān)红3、阅读下面语句,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5分)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蛾奋力要破茧而出,她为了帮它的忙,便拿出小刀来,小心地把茧划破,让蛾出来。
蛾出来后,一直鼓翅,但始终飞不起来。
最后,翅膀终于垂下去,那只蛾死了。
①请你写出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3分)②结合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类似的现象,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2分)4、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每小问一分,共6分)①,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②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
③,猿则百叫不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④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爱国心志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
⑤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语句:。
⑥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雪”有关的完整语句:。
二、古诗文阅读。
(1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初三语文阅读竞赛(决赛)试卷-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初三语文阅读竞赛(决赛)试卷-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初三语文阅读竞赛(决赛)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阅读(94分)(一)(21分)时间沈从文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时间”。
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
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向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
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
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生命的意义解释得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
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蠢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
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
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
大体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
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
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
(在世俗观念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呼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
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做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做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做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做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做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
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5年下半年高桥中学初三语文竞赛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1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服()(2)面()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邹忌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分)5.请具体分析文章某一语言特点。
(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
(20分)《汉字书法之美》自序文/蒋勋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
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语文初三竞赛题及答案(6篇)

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语文初三竞赛题及答案(6篇)最新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推举)一因刚接本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一切状况不了解,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当绽开,在教学中我将一边教学一边了解,遵循“抓两头,带中间”的科学方法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及中间生的促进工作,力争使每一位学生有进步,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采纳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其次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
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
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拟全面的表达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规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拟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进展。
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终阶段。
教学重点上升为培育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力量,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效劳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同时,还要培育学生文学观赏的力量。
1、积极学习“诗意语文”的讨论成果,教学中努力探求“诗意语文如何是”的有效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领悟课标内涵,钻究《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到达的力量与目标,领悟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了解学生学问与力量,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缺乏;它是开展语文教学要重依据和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它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表达;它是中考命题的指思想与根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
吃透标准才有可吃透语文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方法,才有可能绽开针对性的教学。
《考试说明》是课标的详细化和进一步的精细化,它依据课标,结合考试实际,以中考的范围和要求及主要题型例如甚至试卷的长度,难度,各局部大致的分值等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说明。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金秋十月,北师大实验中学开展了“探寻中国大学足迹”的综合实践活动。
同学们从“走进清华园”“走近北大红楼”“线上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三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和考察。
下面几段文字是他们撰写的探究报告,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1. 请用正楷字书写“探寻中国大学足迹”八个字作为手册的标题。
(1 分)下面是同学们找的一则介绍清华园的材料,请阅读文字,完成第2-4 题。
人们经常把清华校园称为“清华园”,其实严格来说,“清华园”是专指以工字厅为主体的一组清代园林①这组园林始建于十八世纪初的清代康熙年间,建成于乾隆年间,可谓历史悠久。
清华园曾经是康熙时期皇族的京郊别墅——熙春园的一部分。
道光年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东部的熙春园及西部的近春园。
近春园四面荷塘围绕,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招(zhì) 莘莘学子的青睐②东部的熙春园,即今之【举世瞩目】的清华园的前身。
据考证,康熙时期编辑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就是在东部的熙春园编辑、印刷的。
咸丰即位后,又将东园更名为“清华园”并亲题匾额。
现在我们所说的清华园,是指清华大学所在的本部校园,包括了最早的熙春园的全部,常被用来代指清华大学。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第1 页(共 12 页)清华园的秋景,千般旖旎,万种风情,令人【趋之若鹜】。
一位诗人曾有 过这样的描述:“清华园的秋,炽.烈又缠绵……秋风所至,翻覆纤手,摇落满树金辉。
”名园美景如斯,但更令人【拍手称快】的是其蕴含的“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的清华精神。
这种精神传承百年,在清华结出了累累..硕果,培养了 一批又一批在国人眼中【炙手可热】的学术大师、经世之才。
这种精神还将(rú) 养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招 zhì ”此处的意思是“指招来;引起 ”,应写成“招致 ”。
中考竞赛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跃然纸上(yè)B. 息息相关(xī)C. 恍若隔世(huǎng)D. 碌碌无为(l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功底深厚,他的字结构严谨,笔力遒劲。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C. 她既聪明又勤奋,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
D. 这次比赛,他虽然没有取得好成绩,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B. 他像一匹黑色的骏马,在草原上奔跑。
C. 那个孩子笑起来,眼睛弯成一道月牙。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聪颖B. 妩媚C. 蹉跎D. 拐骗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十年了。
B. 我有一个愿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医生。
C. 他看着窗外的雨,心里默默祈祷:愿这场雨快点儿停吧!D. “我喜欢看书,你喜欢吗?”“喜欢。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湖光山色在我国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昆明。
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享有“春城”的美誉。
其中,滇池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
湖水清澈见底,湖面辽阔,与周围的群山相映成趣。
滇池周围有西山、龙门、大观楼等名胜古迹,是游客游览的好去处。
春天,滇池的景色美不胜收。
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一面镜子。
湖边的柳树抽出嫩芽,绿意盎然。
山上的桃花、梨花争相开放,香气扑鼻。
游客们纷纷来到滇池,或泛舟湖上,或漫步湖边,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夏天,滇池的湖水更加清澈。
此时,湖边的沙滩上,游客们纷纷前来避暑、游泳。
他们或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或跳入湖中畅游。
湖边的茶馆里,人们一边品着茶,一边欣赏着湖光山色,谈笑风生。
初三语文阅读竞赛试卷及答案[上学期]-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初三语文阅读竞赛试卷及答案[上学期]-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9335972c1c708a1284a44ff.png)
初三语文阅读竞赛试卷及答案[上学期]-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2005年市初中语文阅读竞赛九年级竞赛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19分)1.(2分)即便、即使2.(4分)“读书种子”指认为人生唯有读书好,且一生与书为伍的人;“朋友”指“书”。
3.(6分)①从内心里培养一分真正乐意与书亲近的意愿;②明确读书的作用意义;③创造客观条件(酒柜改书橱,常逛书店,枕畔、卫生纸箱旁放几本可读之书等)4.(4分)①引出“人生唯有读书好”(或“人生中滋味最好的事是读书”)这一中心观点;②为下文提出“将读书看作生活的第四要素”、“书是体憩心灵的桃花源”、“培养乐意与书亲近的意愿”等观点提供依据。
5.(3分)略,言之有理即可(二)(20分)6.(4分)(得到,赎回。
)7.(4分)(爱慕虚荣,想买手表,父亲卖血,为我买表。
(20字内,意对即可))8.(6分)①从内衣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花布包,打开一层又一层,里面竟是一块崭新的上海牌手表。
作用:突出手表在母亲心中的贵重。
②便从衣柜里取出母亲当年用的那个小花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的手表竟然还是崭新的!作用:照应上文,表现班主任对学生家长对子女爱心的尊重,以及对“我”的爱护。
9.(3分)“良心”此处是指“手表”事件后,“我”对父母对“我”的爱以及班主任对“我”的爱内心有了正确的认识。
10.(3分)略。
此题为开放题,正反观点皆可,要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三)(17分)11.(2分)要做好一个科学家,一定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12.(4分)可能因为作者有自己的爱好与追求,不拘泥于课本,不拘泥于老师的讲解。
大家认为的“好学生”是指循规蹈矩,学习成绩优异,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却忽略自己的个性发展,没有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仅供参考)13.(3分)不能,反映作者谦逊的态度。
14.(3分)“坚持就是胜利”“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持之以恒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追求最能体现在艰难的处境中,也只有在这时,成功才会向你招手。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 jiàng)B.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徇私舞弊(xùn sī wǔ bì)D.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B. 他因为工作失误,被领导斥责,真是罪有应得。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所以错失了很多机会。
D. 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总是目无全牛,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观点虽然新颖,但是论据不足,说服力不强。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考试。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明白了,”他说,“你的意思我完全理解。
”B.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一起去看电影吧!”C.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团结、拼搏、创新。
”D.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一起去看电影吧?”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人心。
C. 他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
D. 他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翱翔在蓝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
7.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被称为“智多星”的是________。
8.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望岳》。
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表达的________思想。
初三现代文阅读能力竞赛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三现代文阅读能力竞赛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 1.妈妈爱吃什么菜卫宣利①妈妈爱吃什么菜?提出这个问题,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
那天,大家聊得海阔天空,吃得大汗淋漓,都很尽兴。
临近酒席结束,这位朋友忽然叫过服务员,叮嘱说:“再加一个酱烧鸡翅。
”大家赶紧阻止:“都吃饱了,别浪费。
”朋友笑笑,继续交待服务员:“鸡翅烧烂些,多放姜,加黄酒,烧好了给我打包。
”②大家这才明白,原来他是要带回家去。
朋友转回身来,笑问大家:“谁知道妈妈爱吃什么菜?”这意外的问话让大家都愣住了。
是啊,妈妈爱吃什么菜?还真没注意过。
朋友接着说:“以前,我和大家一样,每次回家去,妈妈都会做一桌子我爱吃的菜,蜜汁排骨、辣炒虾仁、糖醋鱼……吃饭时,她总是坐在我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吃,自己却一口不吃。
哪个菜我多挟了两口,她便喜得____________11.选文中,妈妈与“我”都拿着小皮靴仔细察看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妈妈的话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选文结尾一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请用抒情性文字为选文续写一个结尾。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一、语言运用1、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的.(dì)确聒.(guò)噪鸿鹄.(hào)之志成吉思汗.(hàn)B.恣.(zì)睢诓.(kuāng)骗以数.(shù)谏故怒不可遏.(è)C.汲.(xí)取狡黠.(xiá)度.(dú)德量力咬文嚼.(jiáo)字D.拮.(jié)据腆.(tiǎn)肚子咨诹.(zōu)善道面面相觑.(qù)2. 联系上下文,依次在横线上填入的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在告别了婉约、细腻和含蓄之后,又告别了从容。
于是,没有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__________,没有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__________,没有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__________.于是,没有了愚公移山的__________,没有了精卫填海的__________,没有了夸父追日的__________.备选词语:①执著②大器③清新④明丽⑤鲜艳⑥热烈A. ①②③④⑤⑥B. ③④①②⑤⑥C. ④③⑤②①⑥D.①④⑤⑥②③3.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九年级语文竞赛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竞赛试卷(附答案)【九年级语文竞赛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捕获/花圃漩涡/周旋砥砺/抵挡勉强/差强人意B.缭绕/镣铐教诲/后悔劳累/累积睥睨/不卑不亢C.沉闷/闷热船楫/逻辑生肖/肖像追溯/扑朔迷离D.积攒/攒动散播/散漫粗犷/旷达载重/载歌载舞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险象叠生猝然长逝获益匪浅更胜一筹B.苦心孤诣骇人听闻德高望众随声附和C.迫不及待悲欢离合不可思议郑重其是D.相得益彰莫名其妙锐不可当按部就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苗医让外界倍感神秘,尤其是一些身怀祖传秘方的苗医,因常常治好许多疑难杂症,便使得对苗医的怀疑之声戛然而止。
B.老师劝告他尽早结束那种呼朋引伴、迟到早退的不良习惯。
C.进入九年级后,妈妈对琳琳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
D.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4.下面四句话填写在语段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恰当的一项是( )(2分)四季夜阑倚枕听雨,是文人墨客的雅趣。
春夜喜雨,听雨落花蕊草尖,心里柔柔甜甜,。
夏季风狂雨骤,千姿百态,夜深听雨,心惊肉跳,。
秋夜雨打芭蕉,点点滴滴,一任到天明,。
冬夜听雨,想着屋檐下缀满着冰凌,心凉了又凉,。
①似乎是粗犷的北方汉子在大地间风驰电掣②那是不谙世事的年轻人独特的感触③这是年已花甲的老伯再痛苦不过的事了④那是南国女子婉约的啜泣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5.古诗文默写。
(共8分)(1)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3)李煜在《相见欢》中借用新月抒发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4)2014年7月,河南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我们不能沉溺在痛苦中不能自拔,有希望就会有奇迹,正所谓“,。
初三语文学科竞赛试题带答案

初三语文学科竞赛试题带答案初三语文学科竞赛试题带答案初三的学生经常要参加一些语文竞赛,要想在竞赛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不妨多做一些试题。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初三语文学科竞赛试题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初三语文学科竞赛试题一、语文积累(35分)1.默写古诗文申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6题) (6分)①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②妇姑荷箪食,。
(白居易《观刈麦》)③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④ ,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⑤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⑥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⑦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⑧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⑵默写陆游《卜算子咏梅》下阕(4分)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9分)有一些灯zhǎn没能亮到秋日,与生具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
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
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中,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xiāo。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玄机( ) 灯zhǎn ( ) 不禁( ) 一笔勾xiāo( )(2)文中“ ”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2分)(3)“伤逝之美”中的“伤”的意思是,“不与曲人语道”中,“语”的意思是。
(2分)(4)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分)3.名著阅读填空(4分)(1)《水浒传》中主张招安的有宋江、等;坚决反对招安的有武松、等。
(2)、《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等等。
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

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共60分,每小题2分)1、下面选项中“津”字的意思与其它几个不同类的是:()A、风烟望五津B、后遂无问津者C、天津D、津津有味2、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A、王维B、孟浩然C、李商隐D、王昌龄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原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他的国籍是:()A、英国B、法国C、丹麦D、德国A、《聊斋志异》B、《杜工部集》C、《稼轩长短句》D、《临川先生文集》A、我们仙女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划破了吗?B、您看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C、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A、恭候莅临B、望准时出席C、敬请届时指导D、欢迎大家光临8、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A、浪淘沙B、水调歌头C、天净沙D、西江月A、箫鼓追随春社近B、闲来垂钓碧溪上C、沙场秋点兵D、零丁洋里叹零丁10、下列人名与出处不对应的一项是:()A、阿里巴巴-——《一千零一夜》B、犹大-——《伊索寓言》C、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灰姑娘-——《格林童话》11、我国最早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新华字典》D、《尔雅》12、世界著名通讯社与所在国家搭配不一致的一项是:()A、新华社-——中国B、合众社-——英国C、美联社-——美国D、法新社-——法国A、“喜新厌旧”指求创新,不守旧。
B、“得寸进尺”指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多的目标去努力。
C、“见利忘义”指只要有利可图,就发奋创作。
D、“无法无天”指艺术创造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要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14、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A、杨玉环B、貂蝉C、赵飞燕D、西施15、《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A、皇帝B、诸侯王C、贵族D、重臣17、"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B、唐代一位高僧C、一种官职19、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A、半截剑B、半段枪C、半面D、半瓶醋1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A、炎炎夏日B、夏去秋来C、春去夏来D、秋去冬来20、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
2020初三学生语文阅读竞赛试卷及答案

2020年初三学生语文阅读竞赛试卷水儿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有过许多非常珍贵的藏品。
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他甚至收存了莫扎特11岁时的一件手稿。
诸如此类的珍品太多了,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件件价值连城。
可惜的是,它们在茨威格自杀后全部散失了,有些可能永远从世间消失了。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轶事的。
读完后我唏嘘不已。
太可惜了,我说。
然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父亲一愣。
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
我听了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
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父亲仍然摇头。
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呈现着温和的笑,那笑此刻在我的眼里却开始变得有些神秘。
我想父亲肯定藏着什么传世珍宝,他只是不肯拿出来让我们分享罢了。
我的好奇心越发大了起来。
“我只想看看,不会要您的东西的。
”我对父亲说。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
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
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不清楚。
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
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人写给父母的信件,还有几封特别的信,是姐姐谈恋爱时她男朋友写过来的,不知怎么被父亲收着了。
然后就是几大本剪贴簿,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一、语言运用1、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的.(dì)确聒.(guò)噪鸿鹄.(hào)之志成吉思汗.(hàn)B.恣.(zì)睢诓.(kuāng)骗以数.(shù)谏故怒不可遏.(è)C.汲.(xí)取狡黠.(xiá)度.(dú)德量力咬文嚼.(jiáo)字D.拮.(jié)据腆.(tiǎn)肚子咨诹.(zōu)善道面面相觑.(qù)2. 联系上下文,依次在横线上填入的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在告别了婉约、细腻和含蓄之后,又告别了从容。
于是,没有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__________,没有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__________,没有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__________.于是,没有了愚公移山的__________,没有了精卫填海的__________,没有了夸父追日的__________.备选词语:①执著②大器③清新④明丽⑤鲜艳⑥热烈A. ①②③④⑤⑥B. ③④①②⑤⑥C. ④③⑤②①⑥D.①④⑤⑥②③3.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初三现代文阅读能力竞赛考试题及答案_0.doc

初三现代文阅读能力竞赛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 1.妈妈爱吃什么菜卫宣利①妈妈爱吃什么菜?提出这个问题,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
那天,大家聊得海阔天空,吃得大汗淋漓,都很尽兴。
临近酒席结束,这位朋友忽然叫过服务员,叮嘱说:“再加一个酱烧鸡翅。
”大家赶紧阻止:“都吃饱了,别浪费。
”朋友笑笑,继续交待服务员:“鸡翅烧烂些,多放姜,加黄酒,烧好了给我打包。
”②大家这才明白,原来他是要带回家去。
朋友转回身来,笑问大家:“谁知道妈妈爱吃什么菜?”这意外的问话让大家都愣住了。
是啊,妈妈爱吃什么菜?还真没注意过。
朋友接着说:“以前,我和大家一样,每次回家去,妈妈都会做一桌子我爱吃的菜,蜜汁排骨、辣炒虾仁、糖醋鱼……吃饭时,她总是坐在我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吃,自己却一口不吃。
哪个菜我多挟了两口,她便喜得____________11. 选文中,妈妈与“我”都拿着小皮靴仔细察看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妈妈的话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选文结尾一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请用抒情性文字为选文续写一个结尾。
初三语文阅读竞赛试卷及答案[上学期]-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
![初三语文阅读竞赛试卷及答案[上学期]-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https://img.taocdn.com/s3/m/b5ee578c1eb91a37f0115c89.png)
初三语文阅读竞赛试卷及答案[上学期]-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2005年市初中语文阅读竞赛九年级竞赛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人生唯有读书好(19分)陈幸蕙①人生中,滋味最好的一件事是什么呢?②对于这几乎是必须将整个生命都细想一次、检视一次,才能回答的问题,谁能不假思索便立即作复呢?③700年前,一位热爱生活,颇富创意的元朝才子翁森,在领略过书在生命中的意义,以及读书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后,曾兴奋地写下“四时读书乐”的赞美诗。
他并且以喜悦、肯定的口吻,告诉天下所有读他“一瓢诗稿”的人,一个重大的发现,人生中,滋味最好的一件事,便是读书——“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那是充分享受过生活乐趣的翁森,在总结一生丰富美妙的经验阅历时,所获致的最有价值的结论。
④对生性浪漫的翁森来说,天地是如此广大,人生是如此有趣,而读书,更是这精彩的时空交集之内,最画龙点睛的一段;由读书所引发出来的种种生命快事,诸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昼长吟罢蝉鸣树”、“高歌夜半雪压庐”等等,随着四时佳趣,竟是那样巧妙地一一贯穿着他全部的人生,于是,读了一辈子书的翁森,便读成了一个清明、笃定、快乐、不惑的生活艺术家了。
⑤然而,700年后的今日,当读书已成为一种必须提倡、推广的行为,当越来越多的书籍,开始汇聚成一片浩瀚无边的汪洋时,站在书海此岸,在生活的夹缝间,读书,究竟还可不可能成为人生中滋味最好的一件事呢?⑥如果可能,那么,我们要如何帮助自己,才能纵一苇所如,凌万顷茫然,做一个真正快乐自在的书海泛舟之人?或者,才能像翁森一样,有着“四壁图书中有我”的欣然与主宰之感,觉得自己是坐拥书之王国的主人,而不是瞬间即被四壁图书淹没的蜉蝣?⑦有人说:“读书的目的,在寻找人生的答案”;有人说:“读书可以解蔽”,“可以使人享受寂寞的时光,因为在基本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孤岛”;至于宋人黄山谷所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或是宋真宗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的陈腐庸俗的功利思想,更早成为人尽皆知、讽劝读书的警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学生语文阅读竞赛试卷及答案-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上虞市2004年初三学生语文阅读竞赛试卷(总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004、11、14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结分人得分评卷人(一)父亲的收藏(23分)水儿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有过许多非常珍贵的藏品。
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他甚至收存了莫扎特11岁时的一件手稿。
诸如此类的珍品太多了,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件件价值连城。
可惜的是,它们在茨威格自杀后全部散失了,有些可能永远从世间消失了。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轶事的。
读完后我唏嘘不已。
太可惜了,我说。
然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父亲一愣。
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
我听了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
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父亲仍然摇头。
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呈现着温和的笑,那笑此刻在我的眼里却开始变得有些神秘。
我想父亲肯定藏着什么传世珍宝,他只是不肯拿出来让我们分享罢了。
我的好奇心越发大了起来。
“我只想看看,不会要您的东西的。
”我对父亲说。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
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
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不清楚。
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
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人写给父母的信件,还有几封特别的信,是姐姐谈恋爱时她男朋友写过来的,不知怎么被父亲收着了。
然后就是几大本剪贴簿,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
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
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的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
就在那一刻,突然地,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原载2003年2月23日《福州晚报》)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分)2.本文所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3分)3.文章要写的是父亲的收藏,可为什么要从茨威格的藏品写起?(4分)4.从文中对父亲的描写看,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举例分析。
(4分)5.文章最后段划线句写了“我”的反应与表现,对此,你如何理解?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5分)6.从文中找一个描写父亲神情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赏析。
(4分)得分评卷人(二)人与地球(24分)赵鑫珊只要太阳咳嗽一声,地球就重感冒,人就发高烧,卧床不起。
——题记我看过无数摄影作品。
最使我震撼的却是1969年美国宇航员站在月球上拍摄到地球缓缓升起来的情景。
她显得很大,呈蓝色,像个美丽的玻璃球,但很脆弱,容易被打碎。
我久久看着那球,觉得美丽中透露出淡淡的忧郁。
哦,那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人类文明之旅的大舞台!人与地球的关系是我们说得完的吗?有说得尽的老子、孔子和李白,也有说得尽的莎士比亚、康德和歌德,但人与地球的关系却是讲不完的!不过谁要谈论这种关系,务必先要讲讲人与太阳的关系。
事实上,人类文明是太阳照耀下的文明。
日月无私照。
自地球上有人类的好几百万年以来,太阳早就这样天天不慌不忙地起落,老是按一个固定的节奏,给地球以巨大的能量(光和热),巨大的动力。
如果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那么,太阳就是地球的母亲。
“太阳常数”是个至关重要的值。
它的定义是:在地球大气外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垂直于太阳光束方向的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在一分钟内接收到所有波长的太阳总辐射能量。
据测量,太阳的常数值是1.96卡。
该常数增加或减少对我们都是灾难性的,其后果便是地球炎热难熬或进入冰河期——这便是我所说的“太阳咳嗽一声”的涵义。
再就是地球上一切绿色的光合作用同人类的关系。
该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包括人、野羚羊、雷鸟和原野上的小草)赖以生存的惟一基础。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的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营养物(即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这便是光合作用。
这是地球上最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它才是人类文明之旅的第一前提,也是一切动植物生存之旅的第一前提。
光合作用是上帝大自然或大自然上帝在他的中世纪古城堡地下密室玩的魔术。
当然也是他的专利。
不过科学家们正在向该专利挑战。
他们正在努力揭开绿色植物转换太阳能的神秘机制,探索光合作用的动力学,为的是大幅度提高转换率,使粮食增产。
在这里,我想讲一段我个人的往事。
1970年我在辽西放羊。
小宋是西村的羊倌。
当我们两个牧羊人碰在一起,他会对我说:“老赵哇,替我看一下羊,我去打点柴。
家里锅里有了,锅下面没有也不中!”现在我把我这段个人经历努力提升到人类文明普遍世界的意义。
其实,中国农村最迫切需要两种东西:锅里面的——粮食;锅下面的——燃料;广而言之,这也是对21世纪人类文明之旅所面临的两个时代课题:世界粮食问题;世界能源问题。
这都涉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其实,煤也是该作用的产物。
煤是上亿年前光合作用后的浓缩太阳能。
多年来,我有在荒原或林中小道散步的习惯。
我尤其偏爱踩着深秋一大片落叶缓缓地走着。
有时候,我会突然停住脚步,低头望着桔黄的叶,内心的独白是:“你飘零了,为的是给来年新的嫩芽腾出位置,让出生存空间,继续你那神圣、崇高、无私的光合作用,养活地上60亿人口。
谢谢了!”人与地球的关系必须是感恩的关系。
注意,是必须,不是应该。
“必须”和“应该”有本质区别。
“应该”仅仅是道义上的。
“必须”带有一种铁的自然规律的逻辑和必然性。
一旦这种感恩关系普遍确立了,人类便宣告成熟了一半。
又如果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不再是仇恨,而是互助、友爱,那么,人类的另一半也成熟了。
这两个成熟,正是21世纪两个最大课题。
它们都不是科学技术问题,而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
夜深人静,我常想起那件摄影作品。
那个美丽的、容易被打碎的玻璃球,带着一丝忧郁、满腔期待着人的呵护,缓缓地、静悄悄地升起来,周而复始,春夏秋冬……人类什么时候能够成熟呢?这一半加上另一半。
7.文章第一段文字描写摄影作品中的地球“像个美丽的玻璃球,但很脆弱,容易被打碎”,文中有另一处文字可以印证这一说法,这处文字是。
(3分)8.“人类文明是太阳照耀下的文明”,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9.根据文意,“太阳常数”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叫太阳常数。
(3分)10.“该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惟一基础”一句中去掉“惟一”行不行?为什么?(4分)11.文章最后说,“人类什么时候能够成熟”,这其中的“成熟”具体指哪些方面?(5分)12.根据全文内容推断,作者在结尾处再次描写那幅摄影作品的用意是什么?(5分)得分评卷人(三)幸福的错觉(19分)山樵①幸福每每是痛苦的孪生兄弟。
②昔日的非洲富婆出门要戴30斤重的铁环,用蹒跚的步态与大步流星奔波于烈日下的穷女人区分开来。
那种稀里哗啦的铁环声掠过穷街陋巷时,远近的穷女人都“啧啧”地艳慕和嫉恨:“看人家富得那份闲逸!”如今,当非洲富婆抹着猩红的厚唇,乘着“奔驰”招摇而过时,棕榈树下小憩的穷女人又会说:“啧啧,瞅人家富得猎豹也赶不上!”③文明人很少能说出自己真实的需要是什么,幸福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由富人规划的。
90年代暴发户们的典型形象是坐在写字台前以“大哥大”掩耳。
于是,在人潮如涌、尘土飞扬的街头,时常有人手持“大哥大”,幸福地耷拉着眼皮,以每步15厘米的步幅徘徊,接受街头行人的注目礼。
④用多数人的匮乏凸显少数人的富足,是现代广告术的公开秘密,宫廷秘传、限量生产以及豪门、帝都、王朝、超霸等标牌,无非是要渲染一种使拥有者成为人上人的意识形态;而现代家庭之必需、绅士淑女之必备的措辞,无非是为这几个奢侈品的消费网罗更多的看客。
黄金宴的就餐者之所以有睥睨众生的倨傲,是因为他们有魄力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别人终生也不曾拥有的财富化为粪便!⑤这种幸福的错觉使文明躁动不安。
⑥汉末魏晋时,服食仙丹成了上流社会的时髦,因此致病、致死的有名医皇甫谧、晋朝的贾后、哀帝和北魏的道武帝等。
流风所及,连买不起“五石散”的人也学着找个人多的地方躺下,作痛苦状,还念念有词:“药性发作了!”现代的穷人似乎少了这份“滚一身泥巴,博片刻虚荣”的耐心和风雅,但也敌不过广告无孔不入的诱惑,于是要泄无名火,发无名怨。
贼胆大的去做绿林中人,搅得狼烟四起;贼心毒的恨不得药死所有幸福的邻居,在同赴黄泉时扯平幸福与痛苦的落差。
⑦耐人寻味的是,万民钦慕帝王的富足,而帝王子女自古以来都难耐“高处不胜寒”的压抑。
拿破仑之子在新年之际,当人们张罗着是选一座宫殿、城池还是送一支军队作为幼王的新年礼物时,他只想要一双农民穿的仅值一个苏的木屐,穿着它上街,与那些赤脚在泥污中追嬉的顽童一起玩耍。
⑧那是一个孩子自然而真实的需要。
幼王的新年幸福只需要一个苏。
1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不能写成比喻句)(4分)14.“幸福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由富人规划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分)15.对“这种幸福的错觉使文明躁动不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追求万民钦慕的富足为幸福,使社会产生激烈竞争。
B.以追求万民钦慕的富足为幸福,使人们竞相仿效,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C.以附庸风雅为幸福,使社会产生激烈竞争。
D.以附庸风雅为幸福,使人们竞相仿效,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16.第⑦段中“高处不胜寒的压抑”指什么?(4分)17.联系全文看,作者眼里“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怎样的?请用简要的话概述。
(4分)得分评卷人(四)大理(18分)王士性乐土以居,佳山川以游,二者尝不能兼,唯大理得之。
大理,点苍山西峙,高千丈,抱百二十里,如弛弓,危岫入云,段氏表以为中岳。
山有一十九峰,峰峰积雪,至五月不消,而山麓茶花与桃李烂漫而开。
东汇洱河于山下,亦名叶榆,绝流千里,沿山麓而长,中有三岛、四洲、九曲之胜。
春风挂帆,西视点苍如蓬莱、阆苑。
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
且点苍十九峰中,一峰一溪,飞流下洱河。
而西崖之上,山麓以下,一郡居民咸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