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安徽省宣城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文综试题(历史)

合集下载

01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历史真题——解析版

01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历史真题——解析版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件类型:试卷+综合科目:历史年份:2014-6试卷名称: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适用年级:高三试卷类型:高考真题适用省市: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学校:题数:18质量评分:关键词:历史,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已解析:是解析:王洪章解析时间:2014-06-12编辑:编辑时间:(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8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君主专制制度: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

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专制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法家提出的,商鞅、吴起等在变法运动中初步实践了君主专制的思想,秦统一全国后秦王嬴政确立皇帝制度,确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直到辛亥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所以A错误;祖先崇拜,或称敬祖,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所以C错误;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祭天是为了神化和强化统治而非为了强化宗法制度,所以D项说法错误;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举行祭天大典,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反映出了君与臣民的等级差别(即人伦秩序),且皇帝‚承天‛而‚子民‛(承奉天道,治理百姓之意),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B项正确。

2014安徽高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word版).pdf

2014安徽高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word版).pdf

2014安徽文综历史部分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结果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就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银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有的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19.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参考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8分)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

即可知他们认为人性本恶。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2014高考安徽文综参考答案

2014高考安徽文综参考答案

2014高考安徽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12.A 13.D 14.C 15.B 16.B 17.A 18.C 19.D 20.B 21.D 22.C主观题:36.(28分)(1)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共存。

(2)东西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3)因素: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交流限于毗邻地区;经济贸易与科技发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范围;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的不同,使文明交流呈现复杂性;文明的多元与共享价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鉴的意义。

启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文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37.(28分)(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命,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家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论述第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正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政治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A C D B B D C C A D38(28分)(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辨识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规律),它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新课标I卷答案及解析-历史(word版)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新课标I卷答案及解析-历史(word版)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参考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8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差别。

C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

学科网D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直接根据材料概括即可,根据“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根据道教地位变化不难说明。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

即可知他们认为人性本恶。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直接根据材料“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学科网因而各省流行”说明当时的对外贸易促使了外币的流入,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答笫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第n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

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 B为了凝聚亲族C. 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D.为了教化子孙25.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A.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B.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来源:高[考∴试﹤题∴库]D.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26.王夫之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由此可判断A. 这是王夫之押击“孤秦”的主要依据[来源:21世纪教育网.Com]B. 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C. 王夫之认为秦灭六国并彻底废除了分封制D. .这是王夫之对两千年文化遗产的批判27.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反对盲从孔子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28.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中的重要文献,关于它的叙述表述正确的是A.是罗马早期的习惯法 B 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C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D.是罗马奴隶和奴隶主斗争的结果29.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遗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新课标I,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新课标I,解析版)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A卷)文综历史解析(正式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8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同时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说明当时的大部分读书人认为废除八股,断了自己的生路以此加以阻挠,说明此时梁启超等请求废八股取士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群众缺乏认知,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

2014年高考安徽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

2014年高考安徽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

2014 年高考安徽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剖析一、试卷剖析1.试卷整体评论2014 年安徽省文科综合历史科试卷充足表现《考试纲领》,着重考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科修养和学习潜力;着重考察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表现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点,古今贯穿、中外关系,重视“新资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创建,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详细表述。

试卷整体稳固,题型切合安徽过去命题的特点,知识覆盖面广,考点和能力层次散布合理,切合选拔性考试的要乞降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

2、试卷内容构造试卷构造考察内容散布分值政治史16 题、18 、19、22、37 大题44 分经济史13 题、15 、17、20、21 20 分文化史36 大题28 分选修一12 题 4 分选修二14 题 4 分3、试卷命制与早年对比的变化(1 )、安徽史内容的调整。

过去 5 年即 2009----2013 年间安徽省历史卷第一道历史选择题必是出有关安徽的历史题,必是有关古代史的内容。

2014 年安徽史内容调整为第 5 题,为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安徽史。

(2 )、漫画选择题撤消。

过去 5 年即 2009---2013 年间安徽省历史卷选择题中必出一道漫画选择题, 2014 年则撤消了。

选择题过去 5 年每年图表漫画选择题 5 题, 2014 年则为 4 题。

(3 )、选择题 11 道题中,必修三文化史内容没出,而是以主观题36 题 28 分的形式出现,过去5 年即 2009---2013 年间还没有这样出过。

(4 )、主观题向图文并茂过渡。

过去 5 年主要以文字式资料分析题为,2014 年 36 、37 两大题都加入了图片与文字资料混编。

36 题考察历史地图所反应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

37 题联合图片内容归纳历史影响。

4、试卷命制特点(1)试卷命制紧扣历史骨干知识。

试卷设置了历史上重要改革、近代生活风俗、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近代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新民主义革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外国交、西方民主政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罗斯福新政、法德历史问题、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等问题。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附答案)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附答案)

2014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A【解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由象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据本题文字和图片材料,并结合教材“礼乐制度”内容可判断A项正确。

2.C【解析】题干所涉习俗反映了儒家的“孝悌”思想,故选C项。

A项是宗法制的特点,B项是礼乐制度的内容,D项意为汉惠帝四年春正月察举孝悌和努力耕作的人为官,反映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3.D【解析】范文正公,即范仲淹。

从材料“革五代之乱”、“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等信息并结合教材关于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导致“三冗”的结果,可判断D项为正确答案。

4.D【解析】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管理地方,后形成了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格局。

1421年,巡抚制度产生,巡抚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从“虽论死不止”可知当时政府对铸钱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是导致“制钱堆积不能行”的原因。

材料主要反映了万历年间社会风气不正,官民唯利是图,金融紊乱,社会危机深重,故D项正确。

5.B【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在公元1—1500年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但在1500年后中国古代科技逐步走向衰落。

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巨大,①正确;中西科技发展趋势逆转的原因与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无必然关系,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不是因为西方科技的冲击,故②③错误;④为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正确。

6.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天不足”,没有经历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在发展中受到多种阻碍,具有妥协性。

但据材料无法得出民族资本家“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结论,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同封建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7.A【解析】本题考查对李鸿章的评价。

(安徽省)2014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doc

(安徽省)2014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doc

2014安徽文综历史部分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学科网金银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学科网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有的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19.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安徽卷,解析版) (2)(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安徽卷,解析版) (2)(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答案解析(正式版)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

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图4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①②③④图5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答案】B【解析】图①是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图②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图③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图④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B。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安徽卷,解析版)分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安徽卷,解析版)分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安徽卷)解析版说明:本卷为安徽卷,并非正式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第Ⅰ卷本卷共33小题。

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图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甲乙两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判断①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②乙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③甲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④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这说明政府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③加大统筹等力度,协调城乡发展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①③ 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安徽省政府的工作发展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①说法正确;安徽省政府确立的产城一体的新路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③说法正确;②“扩大城市规模”说法错误;④“坚持速度优先”说法错误。

该题选A。

3.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曲线 (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

不考虑其他因素,图2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图形有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某市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活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结对子,从而使日常工作更加求真务实。

下列古语能体现“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是A.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C.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王安石)D.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苟悦)5.“历史告诉我,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安徽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

下表据《安徽历史名人词典》统计,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隋唐五代人才少于秦汉魏晋南北朝说明经济重心未开始南移B.五代时期人才数量多于隋朝反映了乱世比盛世更易造就人才C.明清时期人才数量最多反映了封建社会仍处于高度发展阶段D.人才数量总体不断增长反映了安徽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13.右图涉及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巩固了国家统一③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④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上“宣政院”“辽阳行省”等信息,可知是指元朝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因此①②③表述正确,④表述不对,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是指秦朝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15.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文戏、武戏之编剧,不外此十六字”。

这段话的本质是A.否定中国戏剧 B.批判传统文化 C.鼓励戏剧创新 D.反思传统文化16.右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7.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侵华策略”。

这次会战①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8.右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

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

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因为A.国民经济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D.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 1953——1956年三大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

这种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即采取的是分配企业利润的办法,将私营企业所得利润按照“国家所得税金、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资方的股息红利”进行分配,其中“资方的股息红利”在整个利润中占1/4左右。

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

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故D项正确;国民经济的调整是指在20世纪60年代针对“大跃进”等左倾错误造成的国民经济困难而提出“调整”等八字方针,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是在1957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在1952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B、C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19.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不论各色人等,高矮肥瘦黑白强弱,都因为需要交往而对交往规则承担同样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是一个挂满了葡萄的大梯架,每个人都一样有上苍赋予的入场券向上攀爬摘得鲜美的一份。

”材料体现的思想核心是A.民主自由 B.社会公正C.社会契约 D.人民主权20.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

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21.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由于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列强殖民扩张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自由贸易盛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820年至1870年正值工业革命时期,为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主张自由贸易,西方列强也进一步加强对外殖民扩张,以获得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由于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B、C、D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C、D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世界贸易的拓展,故A项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22.“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理论有可能A.否定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B.要求政府减少社会福利开支C.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D.促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36.(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

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启蒙运动显然影响了(南北美洲)……约1808年前后达到成熟的整整一代人,导致了争取独立的斗争。

……正是托马斯·杰斐逊宣布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全球通史》……(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革命原则?启蒙思想对美国有何影响?为什么说联邦宪法“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12分)材料二比起一个美国在决定全球事务方面继续拥有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大的影响的世界采,一个美国不占首要地位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暴力、更为混乱、更少民主和经济增长更困难的世界。

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首要地位……也是保障自由、民主、开放经济和国际秩序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的关键。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1997年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

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

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评析材料二中布热津斯基的观点。

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实际呈现什么特点?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14分)37.(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是时(战国),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

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

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

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

又曰:籴(买卖粮食)甚贵伤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

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使民适足,贾平则止。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

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1)概括材料一中李悝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效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张出现的社会背景。

(9分)材料二“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后又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李鸿章“其(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故曰:李之受病,在不学无术。

故曰: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洋务思想的转变与实践。

梁启超为什么说李鸿章“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11分)材料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下“三大经验”:第一条经验是,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第二条经验是,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国特殊国情为基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改革,不像俄罗斯照搬西方经济教条;第三条经验是,政府推广政策时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是什么?并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如何“循序渐进”的?(10分)【答案】(1)主张: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粮食产量;粮食关系国家富裕与社会稳定;应由国家干预市场调节粮价(平籴)。

(3分)效果:使魏国富强,称霸诸侯。

(2分)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兼并争霸,战争频繁。

(4分)(2)转变:从自强到求富。

(2分)实践: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建立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2分)分析:李鸿章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形势下,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但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只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而未变革封建制度,最终未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

(7分)(3)工作: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分)循序渐进:改革: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行,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从沿海设立经济特区逐步深入内地全方位开放。

(8分)(2)根据材料信息“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可知反映了洋务派从创办军事工业到民用工业,从“自强”到“求富”的转变。

再根据材料信息“其(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可知梁启超是批评李鸿章等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结合所学,洋务运动虽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单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

(3)结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所学知识,回答第一小问。

第二小问根据改革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行,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开放从沿海经济特区到沿海港口城市到沿海经济开发区再到内地回答。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