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维洛夫起源中心

合集下载

植物的起源、演化与分类

植物的起源、演化与分类
第二章 植物的起源、演化与分类
第一节 植物的起源及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第二节 植物的演化与传播
第三节 植物的分类
第一节 植物的起源及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1、植物的起源 2、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3、几种主要作物起源中心
第一节
植物的起源
现代栽培的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 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 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那么,它们的原 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由野生 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植物起源研究的基 本内容。 关于植物的起源,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历程:“特创论” 和“进化论”。
线索,有助于明确考察和搜集种质资源的方向和
地区,对开展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和育种工作都 具有指导意义。
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
小麦
属于禾本科(Gramineae), 小麦属(Triticum)。 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一般认为,北从土耳其斯
坦通过新疆、蒙古,南经印度通过云南、四川传
入我国。
玉米
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Zea)。 玉米原产于墨西哥或中美洲,传入的途径, 一说由陆路从欧洲经非洲、印度,传入西藏、四 川;或从麦加经中亚细亚传入中国西北部,再传
(2)有些栽培植物有几个起源中心,起源中心还可分为原 生中心和次生中心。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 原产地,次生中心则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 交又形成许多类型的地区。这两者可根据显性基因的多少 来区别,次生中心往往在原生中心的周边,是由隐性等位 基因控制的多样性新区
原生中心 原生中心也叫初生中心 (primary origin center)是指 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 意为当地野生类型被驯化的区域,一般有4个标志: ①有野生祖先; ②有原始特有类型; 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2章第二章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2章第二章种质资源

6
1 2
共69页
16
1.中国—东亚中心
即中国中心。包括中国中部、西部山区及毗 邻的低地。代表性作物为水稻、裸粒无芒大 麦、元棱大麦、荞麦、燕麦、粟、黍、大豆、 小豆、绿豆、红豆、白菜、葱、莴笋、茼蒿、 芍药、牡丹、菊花、杏、银杏、茶等
2021/1/16
共69页
17
2. 印度中心
不含印度西北部旁这普等省而包括缅甸。 代表性作 物为水稻、绿豆、饭豆、豇豆、甘蔗、芝麻、红麻、 胡椒、茄子、丝瓜、柑橘、香蕉、虎尾兰等
叶折叠,抗叶跳虫、 棉铃虫、卷叶虫、红 蜘蛛等。抗角斑病, 纤维细,拉力强,苞 叶窄,收花杂质少
共69页
52
野生大豆
野生大豆
大豆起源于中国,我国 有丰富的野生大豆资源, 目前已收集4000多份
紫花园叶,小豆荚
2021/1/16
共69页
53
半野生大豆
高原的大麦
❖ 指导抗病育种和雄性不育利用。如大豆胞囊
线虫病,油菜的polima不育胞质的恢复基因
❖ 指导引种
2021/1/16
共69页
25
二、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
遗传多样性中心不一定就是起源中心
起源中心不一定是多样性的基因中心, 次生中心有时比初生中心具有更多样 的特异物种
2021/1/16
8 南美中心
包括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代表性作物为马 铃薯、番茄、番石榴、花生、羽扇豆、南瓜等
8a 智利中心 代表性作物为木薯、马铃薯、花生、 草莓、凤梨等
8b 巴西-巴拉圭中心 代表性作物为花生、可可、 橡胶树、番茄、樱桃、球根(酢)浆草等
(三) 、起源中心学说对作物育种的 实际意义
❖ 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如云南野生稻、青藏

植物育种学复习整理1

植物育种学复习整理1

绪论1.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变异、遗传、选择。

2.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和创新;植物繁殖方式及其育种的关系;选择的理论与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田间及实验室实验技术;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3.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4.三个基本要求: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总称为DUS优良(elite)适应(adaptability)简称EADUS第一章育种目标5.育种目标: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性。

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根据和指南,是育种工作的根据和指南,是育种工作的设计蓝图,具体有:确定品种改良的对象和方法;育种材料的收集、亲本的选配;育种材料选拔标准的确定;育种的鉴定和培育条件。

6.株型育种:株型育种就是改善品种株型态势的育种,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有机物质的生产,增加产量。

7.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和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作物经济产量的高低与光合作用产物的生产、消耗、分配和积累有关。

8.品质性状: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卫生品质和商品品质等。

现代农业生产要求提高品质性状的原因:(1).作物品种的某些品质特征与产量直接相关,是构成产量的重要因素。

(2).改良作物品质,有利于保证人、畜健康。

(3).农产品的品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加工工业产品的产量、品质与生产成本。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
主要起源作物有黍、稷、 粟、高粱、祼粒无芒大 麦、荞麦、大豆、茶、 大麻、苎麻等。
2、印度中心,117物种,15种作物, 包括缅甸。主要起源作物有:水稻、绿
豆、豇豆、甘薯、芝麻、红麻、茄子、
黄瓜、亚洲棉等。 2a . 印度—马来西亚补充区(中 心)。起源作物有:薏苡、香蕉等。
印度起源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水稻、 绿豆、饭豆、豇豆、甘 蔗、芝麻、红麻等。
1、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
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
率较高,所以起源中心又可称为基
因中心或变异多样化中心(center
of diversity)。
2、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
中心(primary origin center),现在一般
称为初生中心,意为当地野生类型被驯化
的区域,一般有4个标志:
第二章 种质资源
1、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种质资源的重要意义;
(2)理解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内容及对育
种工作的指导意义; (3)掌握种质资源的搜集、研究、保存方 法,不同类别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 利用价值。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
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所掌握的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对其性状表 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从世界范围内近 代作物育种的显著成就来看,突破性品种的
育成及育种上大的突破性成就多决定于关键
性优异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几十年来的育种实践表明,育种 工作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多取 决于发现和利用了具有关键性基因的 种质资源。
水稻矮化育种工作,关键是导入 了矮脚南特和矮仔占的矮源,也就是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当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时,就被人类分离而 成为栽培的主体。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瓦维洛夫的作物 起源中心学说
显性基因变异 原生起源中心
引出 选择
隐性基因变异 二级起源中心
(次生起源中心)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起源中心的标志
原生起源中心
次生起源中心
①有野生祖先 ②有原始特有类型 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 性 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奥派克2号的发现利用, 大大推动了玉米营养品质育种。可见,农业的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对种质资源 的发掘和利用的程度。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3.种质资源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 源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4.实现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拥有更 多的基因资源
作物育种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人 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作物育种 不断提出新的目标。新的育种目标能否 实现决定于育种家所拥有的种质资源数 量和质量。如在油料、麻类、饲料和药 用等植物方面,常常可以从野生植物中 直接选出一些优良类型,进而培育出具 有经济价值的新作物或新品种。
生态系统退化迅速并不断加快。地球物种消失速度比 自然灭绝的速度要快100到1000倍。
地球史上物种大规模的灭绝发生过五次,最近一次是 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的灭绝。现 在我们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之际,这是地球上一 个物种(人类)和所有其他物种之间资源竞争的结果。 灭绝过程主要归因于栖息地退化,不断由人类引发的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愈加严重。
第二章 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

园艺植物育种原理(种质资源)

园艺植物育种原理(种质资源)

17

瓦维洛夫在总结 8 大起源中心的特点时, 强调指出八个 基本发源地之间被沙漠和山脊隔开。如中国发源地和中 亚发源地被中亚的巨大沙漠和半沙漠隔开; 地中海发源 地从南部和东部被沙漠包围等。总之, 初生起源地在地 理上有一定的规律, 存在着隔离区, 促成了植物区系的独 立发展。 瓦维洛夫的学说发表后受到各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直到现在他的主要论点仍被作为研究作物进化和指导育 种和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原则。但在一些问题上也有争 论, 先后提出了一些补充和修正, 主要问题在于多样性中 心和起源中心的关系, 初生中心和次生中心的特点和关 系, 大基因中心和小基因中心的关系等。
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 过去叫做育种的原始材料,20世纪 60 年代初改 称品种资源, 现在国际上多采用比较确切的名称即种质资源。 种质(germplasm)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 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即基因。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具有种质,并能繁衍的生物体 统称为种质资源或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20


关于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不少作者常把作物种 内变异的多样性和种间的多样性混为一谈。这两 种多样性和植物育种都有重要的关系, 但前者是人 工选择, 驯化等人类活动的结果, 而后者是自然选 择进化的产物, 两者多样性分布没有必然性联系。 如栽培葡萄种内多样性中心在它的初生起源中 心南高加索、中亚和地中海沿岸一带, 而种间多样 性在东亚和北美洲。实际上还存在一种人为的新 形成的多样性中心, 我们把它叫做征集型多样性中 心, 如美国由于本土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贫乏, 大力 从世界各国征集的资源份数,甚至远远超过起源 中心范围内资源圃和种质库。应该承认那里是多 种作物的多样性中心, 但并不意味它是这些作物的 起源中心。

3种质资源

3种质资源

3、原始栽培类型 4、野生近缘种 5、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二)按亲缘关系分类 1、初级基因库 (Gene pool 1) 2、次级基因库 (Gene pool 2) 3、三级基因库 (Gene pool 3)
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一)收集种质资源的方法 1、考察收集 2、征集 3、交换 4、转引

例2. 小麦育种: 小麦矮化育种——农林10号(Norin 10,日本) 美国曾育成了Gaines,于1965年创造了世界高 产记录。 CIMMYT掀起了世界绿色革命。 小麦抗病育种——1948年,美国从土耳其收集到 P.I.178383,秆高而细,易倒伏,越冬性差,不抗 叶锈病,面包烘烤品质差。15年后,美国西北部条锈 病大流行,而鉴定发现P.I.178383抗条锈病的4个生 理小种,育成了抗条锈病品种,每年减少数百万美圆 的损失。
第三章 种质资源
有关概念

资源:是指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物质或条件。 种质:是指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 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种质资源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地方品种、改良 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 近缘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 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甚至DNA片段等。
几个内涵相同的名词术语: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 原始材料(1960年代以前) 品种资源(1960年代以后)
第一节 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
1、作物育种工作的实质就是按照人类的意图对多种多 样的种质资源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改造,特别是将 分别具有某些或个别符合人类需要的特殊基因加以 综合,育成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新品种。 2、育种工作者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对其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成效的首要条件,也 是衡量其育种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种质资源概述: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也被称为——①育种的原始材料=②品种资源;③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④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 由于现代育种主要利用的是现有育种材料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国际上现仍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术语。

种质资源内涵(发展的),凡能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都可归人种质资源之范畴。

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甚至 DNA片段等。

第一节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育种的材料基础:但是国内外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

①1949年,我国有1万个小麦品种,到20世纪70年代仅存1 000个。

②水稻大豆品种基因的等位性变异愈来愈少,成为培育突破性品种的瓶颈。

③美国在过去100年间,玉米、西红柿、苹果的种植品种丧失程度达到80%以上。

④使得遗传基础日益狭窄,存在着遗传上的脆弱性和突发性病害的隐患。

因此,抢救和妥善保存作物遗传资源十分重要。

农业生产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品种的作用,而突破性品种的培育成功往往与一新的种质资源的发现有关,例如我国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就与矮败不育系的发现密不可分。

归纳起来,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1.育种目标得以实现依赖于种质资源的多样化;2.育种工作越向高级阶段发展,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就越加突出。

3.现代育种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就,与广泛地搜集和较深入研究、利用了优良的种质资源密不可分。

4.育种工作者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成效的主要条件,也是衡量其育种水平的重要标志。

5.可以综合某些特殊基因,育成新的品种。

栽培作物的起源中心

栽培作物的起源中心

起源癿果树有油橄榄、(Caesalpiniaceae科)圭洛豆。该中 心还是(大型)洋葱、(大型)大蒜、独行菜等蔬菜癿次生起 源中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埃塞俄比亚中心
包括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
起源的作物:高粱、豌豆、亚麻、芝麻、蓖麻 起源癿蔬菜有豇豆、豌豆、扁豆、西瓜、葫芦、芫荽、甜瓜、胡 葱、独行菜和黄秋葵等 此中心无原生果树
(2a) 印度 - 马来西亚中心 包括印度支那、马来半岛、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 及菲律宾等地,是印度中心癿补充。起源癿蔬菜主要有姜、冬瓜、黄秋葵、田薯、五叶 薯、印度藜豆、巨竹笋等;起源癿果树主要有小果苦橙、加拉蒙地桔、柚、毛里塔尼亚 苦橙、易变韶子、乌榄、白榄、槟榔、(无患子科)Erioglossum rubiginosum (Roxb.) Brandes、E. Edule Bl.、五月茶、香蕉、面包果、小菠萝蜜、榴莲、(楝科) 兰撒果、芒果、蓝倍果、(大风子科)罗庚梅、水莲雾、南海蒲桃、番樱桃和韶子等。
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要点包括:
(1)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表现有一些栽培植物癿变异。凡是 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癿地区,就是这个种癿起 源中心。中心癿各个变种中常含有大量显性等位基因;而隐性 等位基因则分布在中心癿边缘和隑离地区。
(2)有些栽培植物起源于几个地区,即有几个起源中心。起 源中心还可分为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 物种或变种癿原产地,次生中心则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迚后经过 变异和杂交又形成了许多类型癿地区。这两者可以根据显性基 因癿多少来区别。在原生中心癿周缘可以发展出次生中心,即 由隐性等位基因所控制癿多样性(biodiversity)新区。次生 中心内还会发展出栽培植物癿特别类型。

作物育种学总论

作物育种学总论

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得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自然选择:使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变异逐代得到积累加强,不利的变异逐代淘汰,从而形成新物种、变种、类型以及对所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3、人工选择:人类选择所需要的变异,并使后代得到发展,从而培育出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品种。

4、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展、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此外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育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6、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7、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8、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称为异花授粉。

9、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都称为自花授粉。

10、常异花授粉: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称为常异花授粉。

11、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它是一种受遗传控制、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作物起源中心与园艺植物起源

作物起源中心与园艺植物起源

3、瓦维洛夫提出的8大作物起源中心:
①中国-东部亚洲;(白菜、芥菜、中国水仙、牡丹、 荔枝、枇杷)
②印度-热带亚洲,包括马来亚补充区;(茄子、苦 瓜、柠檬、椰子、香蕉)
③中亚细亚;(豌豆、蚕豆、胡萝卜、洋葱、大蒜、 苹果、葡萄、枣)
④西部亚洲;(莴苣、甜瓜、石榴、月桂)
⑤地中海沿岸及邻近区域;(甘蓝、芹菜、茴香、 油橄榄)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园艺植物起源
主要学习内容: •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主要园艺植物起源中心 • 中国园艺植物资源
一、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主要园艺植物起源中心
1、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1.1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特点
遗传类型极为多样而且分布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 有性状,并且出现原始栽培种及近缘野生种的地区, 往往是某一种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观赏植物:银杏属、金钱松属、水杉属、水松、珙桐属、观 光木属;百合属、龙胆属、绿绒蒿属、萱草属的多个种;梅 花、桂花、菊花、荷花、中国水仙、牡丹、黄牡丹、芍药、 月季花、香水月季、栀子、南天竹、腊梅、金茶花、翠菊。
1.2 中国园艺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西南山区:四川、云南、广西 中南山区:湖北山区 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
⑥埃塞俄比亚;(豇豆、西瓜、黄秋葵)
⑦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菜豆、刀豆、番茄、 辣椒、南瓜、虎皮兰、仙人掌)
⑧南美洲,包括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智 利契洛埃岛补充区。 (马铃薯、凤梨)
Pistachio:开心果
Quince:榅桲
二、中国我国园艺种质资源概况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艺之母”,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 园艺植物种及品种的拥有量上堪称世界之最。
2、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瓦维洛夫关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于1924年提出, 1926年正式发表,1935年臻于完善。为此,他获得了首批列 宁奖金。

第二章种子资源

第二章种子资源

第二章 种质资源
一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种质:指由亲本传给子代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在遗传育 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 类型总称为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为品种资 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
种质资源的类型
地方 品种
近缘 植物
改良 品种
新育成品种
(3)野生种质资源(包括作物的野生种和近缘 野生植物)
特点:可获得栽培作物中没有的新基因。 利用:作杂交亲本,培育新品种或新材料;可
驯化成新作物;可杂交培育新作物或新 类型。
(4)人工创造种质资源 特点:具有某些特异优良性状,可获得现有资 源中没有的特殊性状。 利用:新物种,新基因。
• 按亲缘关系分:
我国存在野生种的作物300多种: 粮食作物: 稻、大麦、燕麦、粟、荞麦、绿豆等 经济作物: 大豆、白菜型油菜、黄麻等。 我国栽培植物的种类,400多种。 我国收集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数量:水稻4万多份、
大豆1万多份、小麦2、5万份、粟2.3万份。
三 种质资源的类别 、特点及利用价值 1、种质资源的分类
特点: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 一般被用作育种的基本材料。
(3)野生近缘种
包括作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价值的野生
植物。
特点:在某一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 自然选择形成的具有一般栽培作物欠缺的一些 重要性状。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人类通过诱变、杂交等手段创造的各种 突变体及其它育种材料,也称中间材料。
主要起源作物有黍、稷、 粟、高粱、荞麦、大豆、 茶、大麻、苎麻等。
荞麦
荞麦
(2) 印度起源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水稻、 绿豆、饭豆、豇豆、甘 蔗、芝麻、红麻等。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

㈠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1、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
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 所以起源中心又可称为基因中心或变异 多样化中心(center of diversity)。
2、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 中心(primary origin center),现在 一般称为初生中心,意为当地野生类型被 驯化的区域,一般有4个标志:
①有野生祖先;
②有原始特有类型;
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 定范围时,在边缘地区又会因作物本身 的基因突变、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 的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即次 生起源中心(secondary origin center ),或称次生基因中心。
在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 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总称为种 质资源,包括品种类型、远缘种、野 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 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 能繁殖的生物体。
现代育种中所利用的原始材料 包括现有的品种材料、近缘、远缘 的野生植物,主要是利用其遗传物 质或种质,所以现在国际上都采用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一词。
现代育种工作之所以取得巨大成 就,除了育种途径的发展和采用新技 术外,关键还在于广泛收集和较深入 地研究和利用了优良的种质资源。
在某种意义上讲,育种工作者或一 个国家、地区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 量,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 定育种效果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衡量 育种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个育种工作者或一个国家、地区拥有 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深 度和广度,将决定其在遗传育种领域的地位。 显然,将来谁在拥有和利用种质资源方面占 有优势,谁就有可能在农业生产及其发展上 占有优势。

作物栽培学总论(习题1)

作物栽培学总论(习题1)

作物栽培学总论(习题1)一、判断题1.作物株高的增加,叶片数的增多是生长现象。

()2.豆类,油菜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

()3.双子叶作物的茎生长方式是居间生长。

()4.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旱。

涝不均引起的。

()5.旋耕是土壤辅助耕作措施之一。

()6.作物幼穗分化、花芽分化是发育现象。

()7.禾谷类的籽粒是颖果,它由胚珠发育而成。

()8.单子叶作物的茎生长方式是顶端生长。

()9.我国作物布局的发展趋势是要稳定粮食作物面积。

()10.水稻和油菜都是短日照作物。

()11.作物栽培学是协调作物与环境关系,研究作物栽培理论与措施的一门科学。

()12.作物栽培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改善环境,创造条件,使作物的遗传潜力得以最大表达。

()13.品种是作物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一个优秀的品种,就可以获得丰收。

()14.苗肥的主要作用可以促进作物的幼苗生长,尽快扩大叶面积。

()15.将两种生育期相近的作物种在一起是套作。

()16.水稻和油菜的根系都是须根系。

()17.在风灾较重的地带,种植行向与主要的风向平行有助于减轻风灾的影响。

()18.在进行病虫防治时,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该尽量纪念馆农药施到作物需要防治的部位。

()19.温度对禾谷类作物子粒蛋白质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蛋白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

因此,一般情况下,我国麦类作物蛋白质含量随着纬度升高,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提高。

()20.薯类作物主要用于生产淀粉类食物,都属于植物学的茄科。

()21.不同纬度地区间相互引种,重点应当了解作物的感温性,否则可能造成引种失败。

()22.我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玉米、马铃薯、甘薯等均起源于我国。

()23.豆类作物的真叶属完全叶,但初生真叶多为单叶,后生真叶多为互生或对生复叶。

()24.通常双子叶作物地上部各茎节的腋芽能萌发成分枝,而单子叶作物地下部各茎节的腋芽则萌发成分蘖。

()25.作物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因此,作物生产中营养生长越旺盛,产量越高。

瓦维洛夫作物中心起源学说

瓦维洛夫作物中心起源学说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主要内容
一、瓦维洛夫的个人基本信息 二、瓦维洛夫的基本观点
瓦维洛夫的两个学说: “物种形成的地理局 部化”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三、八大起源中心和三个亚中心
一、瓦维洛夫的个人基本信息
瓦维洛夫(1887~1943)苏联植物育种 学家和遗传学家 1887年11月25日出生于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商 人家庭。 1910年毕业于莫斯科农学院(现季米里亚 捷夫农学院) 1913~1914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在W.贝 特森指导下深造。 回国后,于1917~1921年先后任萨拉托夫斯 基大学和莫斯科大学教授。 1924年任列宁格勒应用植物研究所所长, 后担任全苏农业科学院的第一任主席至 1935年。在他任职期间建立了遍布全苏的 400多个科学研究机构。 卒于1943年1月26日。
在世界各地组织了规模浩大的实验观察,他根 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假说: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应是其野生亲缘种显示最大适应性的地区。这个结 论写入了《栽培植物起源变异、免疫和繁育》一书 中。此后他提出了世界12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他 是公认的对植物种群研究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之一 。
二、瓦维洛夫的基本观点
1926年瓦维洛夫发表重要论文《栽培植物起源中 心》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划分为5 大 中心:亚洲西南 部;中国山区;地中海区域;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 亚;墨西哥、 哥伦比亚和秘鲁。
到1935年以640种重要栽培植物为实例划分出8大 源中心和3 个亚中心。
三、八大起源中心和三大亚中心
中国起源中心或东亚起源中心
巴西——巴拉圭亚中 心
种植资源的地理差异性,对种质资源的收集有指导 意义。
<四> 初生及次生起源中心
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表见有一些栽培植物的变异。凡是 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的地区,就是这个种 的 起源中心。中心的各个变种中常含有大量显性等位基因 ; 而隐性等位基因则分布在中心的边缘和隔离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大起源中心及主要栽培作物,如下:
1、中国起源中心:谷子、裸燕麦、芝麻、大豆
2、印度起源中心:赤小豆、鹰嘴豆、棉花、黄麻、手指小米、绿豆、大米、甘蔗、芋头、山药
2a、马来西亚起源中心:香蕉、椰子、甘蔗、山药
3、中亚细亚起源中心:鹰嘴豆、亚麻、扁豆、豌豆、黑麦、红花、芝麻、小麦
4、近东起源中心:紫花苜蓿、大麦、鹰嘴豆、亚麻、扁豆、甜瓜,红燕麦、豌豆、黑麦、芝麻
5、地中海起源中心:蚕豆、卷心菜、生菜、去壳燕麦、硬粒小麦
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大麦、鹰嘴豆、亚麻、扁豆、手指小米、豌豆、芝麻、画眉草、四倍体小麦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心:菜豆、玉米、陆地棉、冬瓜、南瓜、剑麻
8、南美起源中心:利马豆、海岛棉、马铃薯、甘薯、烟草、番茄
8a、奇洛埃岛中心:土豆
8b、巴西巴拉圭起源中心:可可、木薯、花生、菠萝、橡胶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