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是(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
3.事物的规律是(D 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5.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B.实践——认识——实践)
6. 杰出人物是(A.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二、多选
1.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阶级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
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实践决定认识C.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三简答
1. 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内容
答. 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内容包括:
第一,人必须取得社会的形式才能成为现实的人。
第二,社会规定了人的性质和能力。
第三,社会规定了人的差异性。
2. 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第一,新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其根源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它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旧事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事物,既是对旧事物消极内容的抛弃,又是对它所具有的积极内容的继承和保留,增加了一些为旧事物不能容忍的新内容,新事物的这种特殊本质,决定了它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必定要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新事物,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进步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不可战胜的。总之,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新事物的本质来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历史的逻辑是,暂时显得弱小的、代表进步方面的新
事物,战胜那些表面上强大的、代表保守方面的、趋向灭亡的旧事物。
3. 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
答: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就是指实践,它不仅造就了社会依存的自然基础,而且缔造了人类社会历史。人是唯一没有让自然界来规划其生活的存在物。自然界无法自发满足人的需要,人类要根据自己的本性、需要和能力,通过劳动来创造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自身赖以存在的自然基础的同时,也就创造了人类社会本身。
②在造就自然基础和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体现人的能动特点的实践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第一,实践决策。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成功,实践决策必须坚持“合目的”和“合规律”这一双重尺度。第二,实践目标的制定。实
践目标是对经过实践改造以后将要出现的东西的提前反映。第三,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实践的目标制定之后,实践的运行提到议事日程。除了选择好实践工具、优化实践主体之外,科学的组织管理就成为实践活动持续、健康、高效运转的基本保证。第四,实践结果检验。实践的结果同预想的目标一致,也就是在实践结果中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就表明实践结果是好的、成功的。实践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个具体实践过程的终结,对实践主体来说都是必须接受的结果。
4. 如何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第二次作业
一、单选
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对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的人只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不到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的人只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看不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两种看问题的方法都是( C. 一点论)
3.感觉、知觉、表象,它们是(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 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决定于(A. 经济基础)
5. 人类解放就是( C. 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D.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二、多选
1. 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生事物,要看它
(A.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B.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 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
2.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有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C.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平衡性
D.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E.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三、判断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对)
2. 物质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错)
3. 实践活动的社会功能只包括优化主体功能(错)
4.价值的特性主要包括客观性、主体性、相对性。(对)
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错)
四、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以往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结晶,又是现代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具有反思功能、概括功能、批判功能和预测功能。(1)反思是对对象的反复思考,是对对象的再思、三思、多思。引起对意识本身的反复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贯彻这种反思的原则,通过不断反思,揭示自己时代的本质和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功能。(2)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功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握人与世界总体性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功能主要是对现存世界的积极否定。(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预测功能在于预见现存世界的发展趋势。立足现实。即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过去,又以发展的眼光面向未来,因而能够大体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预测功能。
2.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一种渐进性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即连续性的中断。
(2)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②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在质变中有量的扩张。③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3)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在政治上表现为"左”倾错误。②"庸俗进化论”,只承认事物的量变,否认事物的质变。在政治上表现为右倾错误。
3.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首先,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其次,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最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对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政治结构能动的反作用
4. 为什么说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答: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本身就受规律支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因为自然界的运动是自在的,自然界不存在目的性,一切都处于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规律就是在这种盲目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发挥其作用的。在社会中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与自然运动和自发性不同。社会发展是自为的,不过社会发展的自为性与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客观性并不矛盾,它们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社会规律同样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
①人们的思想动机,意识和目的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关系,即人们为解决物质生活问题而从事物的生产和生产中结成的关系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实践水平人们的阶级地位或立场决定的。人们的思想动机及其支配的活动,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只有从社会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发展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总要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总要或深或浅,或这样或那样反映和体现社会发展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而这些条件都是客观的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的思想、动机、意志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是否体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客观要求,也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其活动的思想动机,意志是不同的,有的人的目的能实现,有的人则不能,这主要是因为能够得以实现的目的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