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2025与新能源的关系 +德国工业4.0的简要分析》

合集下载

比较中国制造2025_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

比较中国制造2025_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

比较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

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

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

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

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

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

三大集成:企业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

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

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

1.基础性。

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发挥优势,应对全局性挑战。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

二、背景与框架的比较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起,世界发达国家开始了一股学界称为“再工业化”的浪潮。美国在2009 年至2012年的三年间,先后推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09年12月)、《先进制造业伙伴计
划》(2011年6月)与《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2年2月),旨在借助这些规划的实施,巩 固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优化制造业结构,增强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日本政府也高度
上的延续性和大背景的相同性,“中国制造2025”也就被有些人看成了中国版的“工业4.o”。 (二)框架 “工业4.o”对全球制造业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制造2025”则对中国制造业的 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制造2025”与“工业4.O”是否有着关联?比较这两个重要文献的框 架就可以有基本判断(如图1、2所示)。
严重;缺少世界著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表明,中国将要在制造业 水平还不很先进、制造技术还较落后的基础上实施“制造2025”,跻身制造强国的行列。 在框架上,“工业4.o”突出了行动策略,即所谓的供应和市场双重策略;“制造2025”则强调
了行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业4。o”一直强调要建立一个物理系统,即所谓的CPS(Cyber—
合成材料、分子生物等取得重大突破,科学技术有力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形成了所谓的第三 次工业革命。三次工业革命,德国人分别将其称之为“工业1.o”国人心中,此次的制造业技术革新是制造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为第四次工 业革命,故称之为“工业4.o”。
略的建议》[1](简称德国“工业4.o”,后文简称“工业4.o”),其目的是借助发挥德国制造业的传 统优势,掀起新一轮制造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与突破。报告的推出立即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产生了

「德国工业 4.0」和「中国制造 2025」有什么区别?

「德国工业 4.0」和「中国制造 2025」有什么区别?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工业中国制造2025≠工业4.0自2014年10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并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以来,“工业4.0”的概念在我国迅速走红,一时间,“工业4.0”“智能制造”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

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受到了德国“工业4.0”的影响,核心思路与“工业4.0”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一个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这也是“工业4.0”的核心思想;此外,《中国制造2025》中提及的作为智能制造基础的信息物理系统(CPS),也是德国“工业4.0”所强调的核心概念。

与“工业4.0”不谋而合的是,对于国内工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筹备未来十年期的制造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

如今,这项规划将借鉴德国“工业4.0”,学习德国的智能制造,为我国发展成现代化工业强国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

“工业4.0”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中国制造2025》也弱化了以往规划中为期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主要围绕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使我国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

以前,我国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一直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在工信部的积极推动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两化深度融合”)为制造业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毫无疑问,新一轮工业革命将更快地带动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向制造业的全面嵌入,将颠覆传统的生产流程、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生产制造过程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深度集成,将实现对生产要素高度灵活的配置,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

这一切都将有力地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从目标上来看,德国期望借助“工业4.0”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保持德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抗衡美国互联网巨头对制造业的吞并。

而在ꊮ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首次公开披露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情况,表示中国大约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

《中国制造2025》下的大数据与工业4.0思考

《中国制造2025》下的大数据与工业4.0思考

2018年新疆有色金属DOI:10.16206/ki.65-1136/tg.2018.增刊.038《中国制造2025》下的大数据与工业4.0思考陈倪伟(西部黄金伊犁有限责任公司伊犁835000)摘要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大数据可广泛应用于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本文将按照企业生产过程的研发设计、供应链、生产制造、营销与服务环节,对工业4.0和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业4.0大数据结合应用技术基础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工业4.0”的本质就是实现工业互联网,即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

让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将优势发挥出来。

1什么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工业4.0”是的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工业4.0”是一个理解未来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多棱镜,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工业4.0”是互联,是集成,是数据,是创新,是服务,是转型;“工业4.0”是CPS,是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工业4.0”是国家战略,是企业行为。

但从根本上来讲,“工业4.0”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产生的新的工业发展模式。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中机质协特别高级专家顾问沈烈初经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飞跃式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无根本性改变。

纵观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随着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地出现。

各国在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仍把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如美国在2012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又推出“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3年德国颁布“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同年法国颁布“新工业法国”战略;2014年日本提出“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5年英国提出“英国制造业2050”等。

我国在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通知;不久之前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上近十年来推进了包括01、02、03、04专项在内的十余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规划,构成了我国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与战术部署。

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虽有了巨大进步,但各行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如高铁制造业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史,电工行业已有较长发展史,但高铁与发电、输变电成套设备已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两者都采用“以我为主”,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取得成功。

航空航天、海陆军事装备,随着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自力更生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些家电行业不仅量上,而且在质与性能上都有较强竞争力。

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加速进行,以至我国有一些行业被淘汰出局,如照相机、办公设备行业基本全军覆没,分析仪器、大型科学仪器等似乎有些溃不成军,高端医疗装备特别是检查用的影像设备,大多由国外少数企业垄断。

随着新兴行业的出现,其装备主要靠工业发达国家进口,如制造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用的成套设备、原辅材料甚至清洗剂、超纯气体等;生产光伏电池用的核心设备及原辅材料都是依赖进口;还有不少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及各种专用材料,很多产品在我们国家是空白,或达不到这些高新产业的要求。

杜品圣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杜品圣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杜品圣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杜品圣
【期刊名称】《自动化博览》
【年(卷),期】2016(0)10
【摘要】1中国智能制造发展之路的差异性相对于德国工业界发展现状,中国智能制造的推动路径与德国工业4.0有三大不同之处。

(1)"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简单地讲德国"工业4.0"是要解决生产制造模式的灵活性、自适应性的问题,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加快生产制造的研发速度,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用户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所以降低成本及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德国实现"工业4.0"的根本目的。

而中国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面临更大挑战。

首先,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还没有完全走完。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杜品圣
【作者单位】菲尼克斯电气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德国工业4.0技术和中国制造2025完美结合--德国工业4.0技术无线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 [J], ;
2.杜品圣谈工业4.0:从工业4.0到产品4.0 [J], 杜品圣
3.杜品圣谈工业
4.0:工业4.0是“变革”还是“革命”? [J], 杜品圣
4.德国工业4.0握手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解读”活动在京举办
[J], ;
5.德国工业4.0握手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解读”活动在京举办[J], 杨启森; 朱辉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范本模板】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范本模板】

浅谈德国工业4。

0与中国制造2025近日,在课堂上,老师上课时谈起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这是在工业工程领域中时下热点的话题,对此,我也借此机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

通过查找了相关的论文和背景资料,我了解到当前,德国工业 4。

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 2025 规划相继出台,世界各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

我国企业如何在此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命题。

德国作为世界八大工业国之一,其优势领域主要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工业以技术领先、品质精良而著称,但成本较高。

德国工业4.0,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

其描绘了制造业未来的前景,提出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 4。

0 的提出将成为工业战略性的革命,而中国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工业革命,从而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

目前,我国经济体系已经逐渐由以农业为主转型为以工业为主.但是,相对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我国的工业由于发展时间过短等原因,一直处于多制造、少创造的尴尬地位。

当前,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为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并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

该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 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使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工业接轨,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使我国实现由“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和意义(弘利教育)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1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的工业生产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

其中,德国的“工业4.0”概念引领着这场变革的潮流,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工业4.0的理念。

本文将对德国“工业4.0”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一、德国“工业4.0”概述德国“工业4.0”是一个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制造理念,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它代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继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之后,人类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这一概念最早在2011年由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提出,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迅速成为德国的又一标志性名片。

1.1 定义与特征工业4.0的核心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

这种生产模式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局限,将生产、供应、销售等各环节紧密连接,形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网络。

1.2 关键技术支撑工业4.0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增强现实等。

这些技术相互融合,为工厂数字化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物联网技术使得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交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大数据和云计算则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二、中国化工业4.0的发展与实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工业4.0的发展充满期待。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

德国“工业4.0”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1 政策推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4.0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德国等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德国工业4.0详细内容介绍

德国工业4.0详细内容介绍

02 中
工 业 4. 0 各 国 战 略 国 距 离 工 业 4. 0 还 有 多
中德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领》 2014年10月10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 德国期间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联 合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领》, 重点突出了双方在制造业就“工 业4.0”计划的携手合作。双方将 以中国担任2015年德国汉诺威消 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 (CeBIT)合作伙伴国为契机,推进 两国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 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
工 业 4. 0 各 国 战 略
02
美 国 工 业 4. 0 挑 战
依托硅谷模式抢占软件技术优势,发展先进生产方式
美国的互联网以及ICT巨头与传统制造业领导厂商携手, GE、思科、IBM、英特尔等80多家企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 正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并在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 做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工业互联网与成为美国先进制造伙 伴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03
中 国 制 造 20 25
对外: 丝绸之路经济带:
用一 路一 带眼 光看 《中 国制 造 2025 》
• • • 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培养全球眼光、 世界格局迫在 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眉睫!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 欧洲; •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德国工业4.0
对中国制造启示
主要内容
1 工业4.0
2 工业4.0各国战略
3 中国制造2025
提 纲
▪ 一. 德国工业4.0介绍 ▪ 二. 其他发达国家情况 ▪ 三. 对中国工业的启示

智能制造: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内涵:实现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 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在商业流 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目标: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 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德国工业4.0三大主题
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
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
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
4、绿色发展工程
破解环境和资源制约,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特 别提到节能减排降耗、提 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 经成为中心任务。因为工 业占我国整体能源消耗的 73%。
(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工 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重点行业
转型升级和新 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增 材制造、新材 料、生物医药 等领域创新发 展的重大共性 需求
到 2020 年 , 上 述领域实现自 主研制及应用。
到2025年,自主知 识产权高端装备市 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核心技术对外依存 度明显下降,基础 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重要领域装备达到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 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 重大装备,提升自主 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 能力,突破共性关键 技术与工程化、产业 化瓶颈,组织开展应 用试点和示范,提高 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 竞争力,抢占竞争制 高点。
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 造2025》计划
《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我国 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明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 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竞争创新的社会机制 重塑 国家工业战略的制定 及推进

从《2025 规划》解读中国工业4.0战略

从《2025 规划》解读中国工业4.0战略

从《2025 规划》解读中国工业4.0战略杨海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国家两化融合创新推进联盟理事长。

一、引言我今天就我参加中国制造2025以及在国家的层面进行智能制造以及信息制造发展,围绕着中国制造2015论证展开的一些背景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些,为什么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国家一定要走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的高峰上来,推动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

为中国工业发展变革的一系列重大的举措和背景。

大家都知道这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大家最热议的互联网+,实际上是讲新一轮科技革命。

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对我们带来一个巨大的推进和变化,乃至渗透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知道现代新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化为代表的,他们构成了新一轮互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和基础,同时再加上制造业快速发展的3D打印制造、机器人、智慧工厂等等一些在制造业引起深刻变化的热点,形成当前国家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发展态势,大的发展的思路。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浪潮中,世界各国都在纷纷抢占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高地。

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中国人怎么办?中国的制造走向何处?也是这两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很多企业家,很多学者专家积极探索的中国工业变革之路。

好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开始走向世界工业的先进行业。

所以这两年来,应该讲随着制造业转型发展迫切的需求,随着学者和工业界积极的探索,经过中国工程院上百名院士的共同的研究,努力给国家提出建议,所以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的发展目标。

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由大变强的工业发展之路,再用10年时间走到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一方阵,到2045年,也就是建国100年,再用10年要走到中国在世界制造强国的前列之中。

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概貌。

今天我想给大家做四个方面的分享和介绍。

我今天主要给大家简要的介绍四个方面,第一个回过头来深刻的认识一下这次变革的背景,特别是大家最近看到的工业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以及基本的认知背景。

形势与政策论文《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形势与政策论文《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制造2025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场革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这就是第一次科技革命。

与之相关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工业1.0时代。

使得纺织、冶铁、交通运输等行业得到发展,轻工业化特征明显。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电灯、电报、电话、发电机、内燃机、火力发电厂等一系列电气发明相继问世。

电力作为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被广泛应用。

来到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生产方式再次变革,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工业2.0时代。

汽车、石油、钢铁等重化工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上世纪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开创了电子信息时代。

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开始出现。

同时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3.0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自动化。

推动了电子信息、医药、材料、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发展。

1991年,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开发出了万维网及简单的浏览器,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随着互联网的商业化发展,人类进入互联网浪潮时代。

互联网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全面的影响。

然而每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的重大创新都会为制造业带来新的变革,这一次可能是互联网引领的产业变革,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

使我们进入工业4.0时代。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

德国人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机械化+电气化+IT技术+Internet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上再加上互联网技术。

必须说明这里所要求的互联网是“Things and Services”的互联网,Things可理解为物和事情;Services泛指一切服务。

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首先要建设“物事互联网”与“服务互联网”。

这意味着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资源、信息、物事、人和对这一切的服务进行互联。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和意义(弘利教育)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1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比较制造德国工业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

比较制造德国工业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

比较制造德国工业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比较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

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

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

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

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

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

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

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

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毛概课程期中论文
《中国制造2025与新能源的关系+德国工业4.0的简要分析》
专业班级:15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谢丰忆
学号:118862015002
指导老师:王富军
完成时间:2016-11-18
中国制造2025与新能源的关系+德国工业4.0的简要分析
作者:谢丰忆指导老师:王富军
摘要
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2012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完整的确立。

在国家制造业的转型背景下,降低制造工业所耗,增加制造生产水平成了最终目标。

新能源与之相同的理念在于——绿色、环保、效率、质量,以及两者在中国制造2025的理念下共有的方式——改变生产方式、能源使用方式。

所以在我看来,他们是相存的,也是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绿色环保,低耗能高效率,科技水平,国家政策(《中国制造2025》)。

引言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上,改革中国制造业以往的制造理念变得紧迫以及必须,新能源的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造业的改革与发展,在这我们主要谈的就是这个。

正文
①《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解释:2012年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具体内容涉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等。

可以看到,在实现制造强国的路上,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

10年的时间不多不少,想要达到这些目标我们仅仅依靠改革制造业是不够的,作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我认真分析“中国制造2025”与“新能源”的关系后,得出以下我的论点:
一.理念、理论分析:
1.两者的发展理念相同。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而“新能源”提出:节能环保,高效利用,新能源。

制造业在当今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这是在预计中国国家资源,这是在为后代谋“害”。

深知这一点的危害性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当资源利用光后,工厂、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工人工资下降,生活水平低下,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新能源在这提供了一种方式,发展新能源,改革能源消耗。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但在未来这也必将是发展的最终结果。

比如一家玻璃制造厂商,它所消耗的电力是很高的 (目前我国钢化玻璃年产量约5亿m2,年耗电量约26亿kWh),在人民收入日益提高的过程中,玻璃这一装修材料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用电方式,那么会不会增加电量生产,如今中国主要电力来源是火力发电,这必将再增加国家负担,污染环境。

所以可以说制造业的发展理念不可或缺的会涉及到新能源的发展,且适时它们的关系会从理念相同变成现实。

2.两者之间的理论关系——制造业为新能源开发提供了基础后备资源,新能源的发展为制造业提供创新驱动。

众所周知,一个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制造业水平的供给。

比如新能源的一项重要方面——太阳能,太阳能的发展最大的限制不在于阳光,不在于电网,在于光伏制造产业的发展。

在越小的面积发电功率越高,那么光伏制造业的科技水平也必将要提高,但是科技发展又离不开专业人才——新能源专业人才,那么科技提高后带动的也是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二.政策要求:
1.国家层面的强国理念。

强国的展现不止在于军力,不止在于拥有多少航空母舰,更重要的在于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在于这个国家的国民生产力。

我国的GDP重要的一点在于制造业,那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就成了国家意志——从制造大
国变成制造强国。

政策的下达与决定不止于一行一业,我不敢说新能源在“中国制造2025”中占了多大地位,但是我认为“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新能源的发展。

④由于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70%以上,工业排放污染是我国污染的主要来源。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制造2025》还确定了4个定量指标,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较“十二五”末降低18%和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2%和4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23%和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65%分别提高到73%
和79%。

看的出来降低排污,提高效率在政策上也是成为了一项目标。

2.人民意志的体现。

买东西少花钱,买的东西质量要好。

少花钱那么制造的成本就要降低,质量要好制造水平就应该提高。

成本的降低在于用工减少,在于生产资源的减少浪费。

那么工业水平的提高,自动化,人才为本就是必走的路。

新能源在其中充当了减低排污,降低能耗,提供特殊技术人才的作用。

三.科技水平
大力发展新能源科学技术,大力普及新能源科学技术知识,这些都是重中之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新能源技术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社会资源成本,发展新能源就是在发展制造。

在此,应老师要求。

在经过简单的了解“德国工业4.0”,⑤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

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后,我认为它与“中国制造2025”及“新能源”有关系:
1.与“中国制造2025”的关系。

时代相同,基本目标相同。

虽然在具体的方法实施上有不一样的地方,但那也是因为国家不同,以及科技水平、工业水平的不同,总的方向就是在于降低能耗,精简人员,工业完成自动化。

2.与“新能源”的关系。

其实在这点上,它和“中国制造2025”的论点方面并没有变化。

都是科技与制造的关系,当然这里的科技是指新能源这方面,总的来说,制造业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

致谢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富军老师的指导和教学,在王老师的总纲下完成了这篇《中国制造2025与新能源的关系+德国工业4.0的简要分析》。

同时感谢网络上提供参考资料的百度百科以及中华玻璃网。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业4.0》中华玻璃网《我国钢化玻璃产业能耗现状分析》
《新能源技术》第二版翟秀静刘奎仁韩庆编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