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农资市场“猫腻”
劣质农资坑农害农现象及问题分析
![劣质农资坑农害农现象及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0a476ff5335a8102d2202b.png)
劣质农资坑农害农现象及问题分析粮食安全关乎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而粮食产出需要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农资,农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粮食产量的高低,因此农资问题应高度重视。
当前发现的劣质农资坑农害农现象有:一是伪劣种子发芽率低,造成粮食减产甚至无产,农民一旦错过播种节气即使重播种子也会大量减产。
二是农药质量劣质,除草除虫达不到效果,有的劣质农药除草除虫不成,反倒损害庄稼。
三是虚标化肥成分含量,肥力底下,造成施肥不足,农业歉收。
四是农用机械生产企业不注重农村的特殊环境与条件,粗制滥造,农民在购买和使用农用机械时造成重大损失。
劣质农资坑农害农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一是劣质农资生产者诚信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为获取高额利润,粗制滥造。
二是农资经销商进货渠道不严,以次充好谋取不法利益。
三是监督部门有关人员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甚至故意纵容制假售假。
四是有的销售商出于个人利益,知假买假卖假,有的销售商自身水平有限,无法区分农资真假而成为被害者,被动成为坑害农民的帮凶。
五是虚假农资广告宣传夸大功效误导百姓。
六是农民个人防范假冒伪劣商品意识较弱;文化水平有限,鉴别能力较低,分不清真假;法律意识薄弱,出现问题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购买图省钱,不分真假。
七是农资来源渠道多元化,监控难度加大,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基层建议:一是工商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大监管打击力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
二是加大农资广告监管力度,严格农资广告审查。
三是加大法律普及力度,强化农资生产企业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是全面推行购销台账、质量承诺制度,创新和完善商品质量追溯制度。
五是精选一批质量、信誉可靠的农资企业和产品,树立行业形象。
六是加大对农民的技术指导以及选购农资的技巧的指导;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提醒广大农民在购买农药化肥种子以及其他农资产品时,及时索要发票,出现问题时便于举证。
投资农业的十大陷阱
![投资农业的十大陷阱](https://img.taocdn.com/s3/m/a91b2c2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b.png)
投资农业的十大陷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农业投资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投资领域。
然而,许多投资者在进入这个领域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陷阱。
本文将介绍农业投资的十大陷阱,帮助投资者避免在这个领域中的错误决策。
陷阱一:过度追求高利润许多投资者想在短时间内获得高额回报,因此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一些高收益的农业项目上。
然而,这些项目的高收益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和高成本。
许多农业项目需要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收获利润。
陷阱二:缺少农业知识和经验农业行业具有复杂的技术和管理知识,没有充分的了解和经验,可能导致农业项目失败。
投资者应该寻求专业的咨询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所投资的农业项目的性质和风险,以及如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管理和监督。
陷阱三:忽视市场需求农业投资需要考虑市场需求,例如,人们对健康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投资者应该对市场做出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他们的农产品如何与竞争对手相比,以及如何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陷阱四:忽视气象条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例如,灌溉的水资源、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投资者需要了解农业项目所在地区的气象条件,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陷阱五:缺乏管理经验投资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经验,能够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农业项目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规划、播种、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摘等。
合适的管理和监督将确保农业项目的高效运作。
陷阱六:没有足够的资金农业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在开始的时候需要进行大量的开销。
从土地购买到生产设备和劳动力,投资者需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农业项目。
没有足够的资金会导致项目被迫停止,从而浪费了之前的投资和时间。
陷阱七:忽视法律与监管农业投资涉及到许多法律和监管问题,如土地使用和环境影响等。
投资者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和规定,遵守当地的法律和监管,确保他们的农业项目得到合法的支持和批准。
陷阱八:忽视人力资源农业生产需要许多专业的技能和人力资源,例如,土壤和气候专家、机械师、农业顾问等。
种子真假辨别
![种子真假辨别](https://img.taocdn.com/s3/m/758ecb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4.png)
种子真假识别现在到了春耕时节,农民朋友们开始购种,播种之后,自然是希望通过辛勤劳作换来今年的好收成。
这个时候,如果购种稍不留神,被人忽悠买了假种子或冒牌种子,那么丰收的希望可能就破碎了.....这些假种子销售团伙有什么特征呢?有些不良商贩手段多样,而且常出新招,很多农民朋友防不胜防!今天就带你辨别那些买种子可能被忽悠的8种情形。
1、产量高却很便宜有的骗子团伙以“特别低廉”的价格销售种子。
他们所卖出的种子质量其实并不能得到太好的保证,只是将那些普通的种子换了一个新的包装,经过了宣传之后就形成了新品种。
这些假种子的价格还特别便宜,比起正常市场中的种子价格要更有优势,他们说厂家直接发货的,不会赚中间的成本价,不仅价格上比较便宜,在产量上也非常的高,比如玉米一亩地轻松产出2000斤以上,这让农民朋友十分心动。
很多农民朋友都是50岁以上的人,知识水平有限,并不能辨别真假,购买假种子后往往会“得不偿失”。
因此,在购买时,务必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好,价格又这么低”,再判断是否选购。
2、签订合同假许诺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农民购买种子,商贩还和农民签订保产合同,如果亩产量达不到那么高的产量,就会直接退钱。
这让农民更是踏实。
通常农民都有跟风的习惯,看到一些大胆的人购买了后,大家纷纷也会跟着去购买,生怕会错过了优惠。
但买来种植到农田后,农民才知道上当受骗,发芽率低、玉米穗品质差,这些都让百姓们大呼被骗了,但此时已经找不到虚假卖家了!他们早就不知道跑去哪里了,根本找不到人,后悔莫及啊!所以农民朋友一定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看似光鲜的背后其实可能是他们黑心的勾当,多留心,买正规的种子,保个好收成!3、冒充“专家”,假装科研机构近几年来,在一些人口大村,经常会来一些所谓的“专家”讲课,打着“某某农大”、“某某研究所”专家的名义,带着种子(也有肥料、农药)现场推广、销售,与当地村干部或“线人”联合,让这些人抽取一定的利润,以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头作用。
基层反映:警惕“农资忽悠团”
![基层反映:警惕“农资忽悠团”](https://img.taocdn.com/s3/m/43687d5ca5e9856a561260d7.png)
基层反映:警惕“农资忽悠团”
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警惕“农资忽悠团”》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春耕时节,一些打着各种旗号的农资销售团队在农村开始出现。
本来把农资送到农民家门口,既减少了流通环节又方便了农民,应该是件好事,但很多农民却并不叫好,因为某些下乡销售的农资团队,多实为“农资忽悠团”。
这些“忽悠团”打着农业科学院的旗号,采取发脸盆、鞋油等之类的小恩小惠把农民召集在一块儿授课,进行“洗脑”式的推销。
有些讲师还现场做一些所谓的化学品试验,有的不惜花钱雇佣当地人现身说法,上演串通好了的伎俩,让农民信以为真,这些“忽悠团”就趁热打铁,现场即买即送,很快就将带来的假冒伪劣农资销售一空,然后卷着昧心钱远走高飞。
由于这些农资“忽悠团”来的时间短,行骗手段多样,逃离迅速,市场监管部门打击有难度,一些农民缺乏警惕性,加上难以鉴别农资真伪和贪图便宜的心理,很容易上当受骗,等发现时已于事无补。
农资“忽悠团”往往是打一枪换一地,农民维权成本很高,一旦被忽悠受害严重,有的甚至因此致贫。
有鉴于此,呼吁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强化市场监管,加强流动巡查力度,强化对外来农资销售者的资质审核。
另一方面还应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加强对农民购买农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设立必要的有奖举报制度,让“忽悠团”这种坑农害农行为销声匿迹,从而净化农村农资市场。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a168c2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c.png)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监管不到位。
由于基层农资市场多为小微企业集聚,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农民难以辨别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 农资供应渠道不畅。
在一些偏远地区,农资供应链条较长,物流成本高,导致农民购买农资的成本增加,甚至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
3. 信息不对称。
农民在购买农资时,缺乏有效的准确信息,往往依赖于经验和口碑,容易受到销售欺骗和误导。
对于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1. 加强市场监管。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产品质量抽检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宣传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 优化供应渠道。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资供应链的扶持力度,推动建设农资供应基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资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3. 提供信息服务。
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农资信息平台,提供农资产品的信息查询和对比功能,开展农资使用指导和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农资使用建议。
4. 建立农资合作社。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组织成立农资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集中销售,降低农资的采购成本,提供农民所需的农资品种和数量。
总的来说,解决基层农资市场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优化供应渠道,提供信息服务;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的农资产品和服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基层农资市场的宣传和监督,共同推动基层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基层农资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与农民生产和农业发展息息相关。
然而,基层农资市场存在一系列问题,对农民的生产和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优化供应渠道,提供信息服务,以促进基层农资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首先,加强对基层农资市场的监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农资经营者的准入条件和资质审核,对农资产品进行严格抽检和质量监控。
肥料圈9大骗术
![肥料圈9大骗术](https://img.taocdn.com/s3/m/d8c62287eefdc8d377ee3290.png)
肥料圈9大骗术备肥旺季来临,一些肥料忽悠团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假冒伪劣肥料的泛滥,与监管不力有关,也与农民朋友贪图便宜的心理有关。
很多农民朋友时常抱怨购买农资上当的事情,其实,“年年都上当,花样各不同”,贪便宜的心理实在要不得。
据了解,让他们经常上当的“陷阱”有以下几种:一、“游商”坑农一些不法商贩打着“最高科技产品”的旗号,走村串户。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售肥料、玉米种、小麦种、菜种等,并利用农业执法机关上班前(或下班后)的时间,三五个人一伙一车,在村里“忽悠”一阵,收钱卖货一会。
再看势头下降,急忙收拾摊子离开。
如此“游商”,其实只要农民朋友细心观察,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
二、“低价”骗农有一些不法商贩“挂羊头卖狗肉”,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同一个品种,其中有肥料,也有种子。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销售的农资或“短斤少两”,或“含量不足”,或“伪劣假冒”。
农民朋友购买后,一定会得不偿失。
三、“专家”忽悠近几年来,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村,经常会来一些“专家”讲课,打着“某某农科院”、“某某研究所”专家的名义,带着农资现场推广、销售。
而他们推介的农资产品并不一定能给农民朋友带来好的收益。
也有部分“专家”所讲的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权威性。
农民朋友在这种场合购买农资,一定不要多购,只能少购试用示范。
四、“赠奖”设套有一些地方经销商,把多年积存滞销的肥料、种子,进行“改头换面”,制成非“本品”产品,利用农民“贪便宜”心里,另外购买一些实用品(如锅、伞、雨披等),采取“以赠奖促销”的办法,其实这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一种手段。
农民朋友购买使用后就知道是“上当”。
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掏钱一定要谨慎。
五、“名牌”下乡这几年,一些部门为了利益,常常不负责任地出售评比“农资评奖牌”,扯虎皮做大旗,也有些“农博会”乱举办有偿评奖活动,只要生产厂家交上一定“现金”,即可被评为不同奖项的“名牌”。
只是这些“名牌”仅在各厂家的“展室”内,并不是农民朋友真正认可的名牌。
肥料市场猫腻多 辨别真假全攻略
![肥料市场猫腻多 辨别真假全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a5e81e2369eae009591bec4c.png)
34肥料市场猫腻多 辨别真假全攻略氮肥:尿素含氮量低于46%是假货 氮肥常见的有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化肥包装袋上应标示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和批号、执行标准。
农业农村部对农业用尿素提出了规范要求,对具有特殊农用效果的缓释尿素和增效氮肥(以尿素为原料)继续实施登记管理,其他尿素产品均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标准(GB 2440-2001),不得添加其他成分或冠以其他名称。
因此,市场上出现的“有机尿素”“含硫尿素”“优肽尿素”等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合格品含氮量≥46.0%)均属于假尿素。
另外,氮肥中的硫酸铵产品,部分企业改名为“硫酸铵锌”“稀土硫酸铵锌”“硫氮肥”“含硫氮肥”等,氯化铵产品改名为“多肽脲铵氮肥”,均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要谨慎购买。
磷肥:不执行国标、无生产许可证号别买磷肥常见的有过磷酸钙,包装袋上应标示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和批号、生产许可证号、执行标准。
过磷酸钙执行GB 20413-2006,如果不执行国标或无生产许可证号,质量就有问题,不要购买。
例如,有的产品包装标示为“游离酸钙”,执行企业标准,产品不含五氧化二磷,该产品不是真正的磷肥。
市场上还发现名为“多肽磷”“磷锌酸钙”“腐植酸磷钙”“有机活性磷”的产品,实际上这些都是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废渣,不含水溶性磷,只含有枸溶性磷,施到碱性土壤中,不仅没有肥效,还会造成土壤板结。
/识真辨假/钾肥:不执行国标、夸大宣传要注意钾肥常见的有农业用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硫酸钾镁肥、磷酸二氢钾等,包装袋上应标示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和批号、执行标准。
其中硫酸钾镁肥还应有农业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号。
例如,有产品包装标示是“农用硫酸钾”,执行标准为Q/LJH 002-2002,属于企业标准。
且钾含量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0406-2006,合格品粉剂氧化钾含量≥45.0%)要求,因此,该产品为假硫酸钾。
不是“馅饼”是“陷阱”买农资谨防骗局
![不是“馅饼”是“陷阱”买农资谨防骗局](https://img.taocdn.com/s3/m/60e52cab79563c1ec4da7105.png)
新农业2019年/第6期/下半月刊/总第897期致富经不是“馅饼”是“陷阱” 买农资谨防骗局眼下正是农作物进入生育期到收获期的重要阶段,农民忙着田间管理,各种农资需求进入购买高峰期,很多商家为了抢占市场,纷纷推出各种活动,有些营销方式很是令人眼花缭乱,也充满了诱惑。
有些农户图便宜,直接买到了假货。
近日,湖北的一些农户就遭遇了一种化肥营销。
据当事村民说,前段时间有自称是肥料厂家的人在村口推销,声称是新开办的肥料厂,急需打开市场,所以才降价销售;优惠力度很大,买5包可以送2包,买的越多送的越多。
而且,他们称这种化肥质量有保障,可以用在蔬菜、水稻、棉花、玉米及西瓜上,如果用着没有效果,可以找相关部门投诉,甚至可以直接去厂里退换。
当时村里很多农户都心动了,都买了不少,后来有村民反映化肥袋上没有商标、许可证、生产厂家地址等信息,怀疑是这是假化肥;村民担心使用后影响农作物生长,再去找卖化肥的人员,发现已经找不到了。
这就是典型的为了“馅饼”进了“陷阱”。
实际上,购买农资遇到营销骗局,并不新鲜,但在每年农资购买的高峰,总是有农户贪图便宜吃了亏。
细细梳理,其套路不外乎以下数种。
第一种,“农业专家”只讲课不卖肥。
有的农户见过这种套路,心里想只要不买,听听课也不能吃亏。
结果发现“专家”讲得头头是道,把农户种植所遇到的问题全说了一遍,听了令人佩服。
于是向专家咨询了很多问题,专家说用哪种化肥好,很多农户默默暗记,稀里糊涂掏了腰包。
第二种,开口闭口“国外进口”或者各种专利,故作高大上以抬高身价。
比如说,近些年市场上出现的所谓进口水溶肥,有90%都是国产货,却谎称是进口或者添加了这种菌那种营养成分。
一些概念复合肥也是这个骗术。
第三种,“一次施肥,不用追肥”。
这种骗术听着诱惑就大,毕竟省事省力。
天底下没有一劳永逸的美事,要是哪样化肥标注了这样的功效,一定要马上拉黑。
农资事关一年的收成,农民切莫贪图便宜而进了陷阱。
在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打击力度的同时,农户也要克服贪图便宜的心理,增强防范意识,掌握辨别化肥真假的方法。
农资“忽悠团”假借直销坑农
![农资“忽悠团”假借直销坑农](https://img.taocdn.com/s3/m/09fe2d4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9.png)
农资“忽悠团”假借直销坑农
张兴军
【期刊名称】《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河南省火店乡徐集村农民徐玉良被坑了。
他之前买的一种声称可增产30%的“玉米专用肥”,用后庄稼却没啥反应。
经有关部门查实,这种所谓的高科技肥料不过是普通氮肥。
【总页数】5页(P4-8)
【作者】张兴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谨防伪劣产品"忽悠团"下乡坑农
2.农资“忽悠团”假借直销坑农
3.小心农资“忽悠团”直销坑农
4.农资忽悠团的“忽悠伎俩”
5.警惕“农资忽悠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购销中常见的陷阱及应对策略
![农业购销中常见的陷阱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64ccf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a.png)
农业购销中常见的陷阱及应对策略农业购销是农业生产与市场交易的重要环节,然而在购销过程中,常常存在着各种陷阱,给农民和购销方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帮助农民和购销方能够更好地规避这些陷阱,本文将探讨农业购销中常见的陷阱,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价格陷阱价格陷阱是指在购销过程中,商家或中间商故意将农产品的价格压低,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他们可能利用农民对市场行情不了解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强迫农民以低价出售农产品。
针对价格陷阱,农民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进行应对:1. 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农民可以通过与其他农民、合作社或农业协会建立联系,共享市场信息和价格动态,了解行情走向,以免被商家胁迫出售农产品。
2. 强化市场意识:农民应当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市场意识。
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班、农业展览会等途径,增加对市场操作和价格波动的认知,提高购销的谈判能力。
二、质量风险质量风险是指农产品在购销过程中,可能受到虚假宣传、不合格生产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或不符合市场需求。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购销双方的信任关系。
针对质量风险,农民和购销方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购销双方可以共同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可以通过派驻监管人员、开展质量抽检等方式,减少质量风险。
2. 加强信任与合作:双方应积极合作,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农民可以选择与可信赖的购销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购销方也应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共同解决质量问题。
三、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指购销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欠款不支付或双方对支付方式不满意等问题。
这给农民带来了资金周转不灵、投入产出不平衡等困扰。
针对支付风险,双方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明确支付方式:购销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支付方式,并明确支付时间和金额等细节。
可以选择线上支付、预付款等方式,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到账。
2. 建立互信机制:购销双方可以建立互信机制,例如担保机构、第三方支付等,以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
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a9b7bb9524de518964b7d99.png)
近年来通过多个部门整治和协会规范,商户自律,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得到很大好转,农民投诉率连年下降,农资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态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虽是个别情况、局部现象,但通过现象看本质,农资市场的监管形式不容乐观。农资违法行为已经从主体资格不合法,外在包装不合格为主向内在质量不合格方向发展,违法的行为和方式更加隐蔽。作为农资市场监管的主要职能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找准农资市场监管的切入点,及时处置和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抓好红盾护农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农资外在包装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化肥虚假标注、标识不清的问题严重。通过检查发现市上经销的化肥,特别是小厂家生产的化肥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外包装上没有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和具体生产日期等必要的标注;有的标注的企业生产标准已经过期,而袋内也没有合格证,即使有合格证的也无生产日期;有的外包装上标注俄罗斯、美国等外国原料加工或原产地的其实为国产,确没有标注具体的国产分装企业或加工企业;有的只标注有总养分,而没有标注其中成分量;有的复混肥将总养分标注很高,实际上把微量元素、有机质及其它添加物计入到总养分中;有的外包装上竟标称一次施肥,无需追肥;有的明明是复混肥,外包装上却标注为复合肥;有的有机肥在其宣传材料上称含有多种物质,而其产品外包装上却没有标示。这些行为都将严重误导消费者,存在明显的虚假标注和欺诈行为。二是农膜“三无”或合格证问题标注存在问题。部分经销商为了迎合农民购买廉价农资的心理,从游商或外地购进价格相对低廉的“三无”农膜。这些农膜既没有厂名、厂址、商标,更不要说有合格证;而有的只标有某某企业荣誉出品的字样,这些都属典型的“三无”产品。农膜的合格证是检查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但部分农膜的合格证却缺少生产日期和规格及执行标准等必要数据,有的甚至出现了与外包装所标注的生产厂家不相符的情况。这些问题农膜往往因价格低廉,有一定的消费市场,但却会使农作物生产受到影响,极易造成减产或绝收的情况,会严重伤害农民的权益。三是改换包装制售假种子行为仍有存在。由于受利益驱使,仍有个别不法之徒私自印制包装,加工生产假种子谋取差价。今年我市就查处了用在当地销路较好地种子包装袋制售假玉米种子案。有的种子外包装标识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种子法》的相关规定,存在标识不全或不清的情况。特别是有的进口种子没有中文标识。四是农药标识存在扩大范围现象。今年由于对于制售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的行为已经上升到刑律的角度,农户已不敢再购买和使用。失去了买方市场的高残留、高毒农药,很难再继续流通,违法销售和使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农药随意扩大使用作物及防治对象的问题较为普遍。有的农药产品,登记一种作物及1-2种防治对象,标签上标明几种甚至10多种作物及防治对象。所扩大的作物或防治对象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标示为“专家推荐”的使用作物、防治对象、有的标示为作物及病、虫图片等。一些违法厂家,为了吸引农民,扩大产品销量,在标签使用说明中有意降低使用剂量,误导农药使用。这些问题对于农民来说很难防范,需要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并引导其规范。
购买伪劣农资遭损失农民该如何维权?
![购买伪劣农资遭损失农民该如何维权?](https://img.taocdn.com/s3/m/da2a94b6fd0a79563c1e72f3.png)
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 自己的合法权益 。 买到伪 劣种子怎么办? 个体 种子 经营店 购 买 了6 袋 芹菜 种子 , 率 为9 0 %~9 5 %,发芽周期为 l 5 ~2 0 天。
低价处理就 能免责吗?
塘2 5 0 千 克鱼 死亡 ,经济 损 失达2 0 0 0 余
案 例 :农 民刘 某 到 集 市 上 选 购 遮 阳 元 。杨 某找到 齐某要 求赔偿损 失 ,齐某 网用于 自家蘑菇遮 阴 ,遇 到农 资销售商 承认 ,据有 的用 户反 映这款增 氧机的 确
田某正 降价处理遮 阳 网 ,刘某觉 得价格 不太好 使 ,可 能存在 一定的质量 问题 , 便 宜 ,就花 i . 9 万元 购 进2 7 卷 。然 而 , 他 同意 更换或退 货 ,但认为增 氧机是厂 使 用仅2 0 余天 ,部分遮 阳网开始 出现不 家生 产 的 ,因此对 于 杨某 2 5 0 千克 鱼 的
同程度 的破损 ,并最终 导致蘑菇 减产约 经济损 失认为 自己不 应当赔 ,让 杨某 去 3 0 %。刘某 找 田某赔偿 损失 ,田某强调 找厂家赔偿 。 既然是 低价处理 ,质量 就不 能保 证 ,所 说 法 :杨 某 有权 要 求齐 某赔 偿 损
式 购买 的商 品 与正 常购 买 的商 品 同样 受 法律 保护 ,出现 质量 问题 获得 的收益 向赵老 伯赔偿 。此外 , 种 并给消费 者造成 财产损 害的 ,应 当承担 子 法 第4 6 条规定 :质量 低于标 签标注 损害赔偿责任。 指标 的 ,为 劣种子 。该法第 5 9 条 规定 , 生 产、经营 假 、劣 种子 的 ,将被 处 以吊 销 营业证 照、罚款 等行政 处罚 ,因此 ,
宣威花椒种植骗局揭秘
![宣威花椒种植骗局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9797ce9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9.png)
宣威花椒种植骗局揭秘宣威花椒种植骗局是指在宣威地区发生的一种欺诈行为,骗取投资者资金的同时,以种植花椒的名义进行诈骗活动。
以下是对宣威花椒种植骗局的揭秘。
一、骗局背景宣威地区因其地理环境适宜花椒种植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心理进行欺诈,通过虚假承诺和操作手法骗取投资者的资金。
二、骗局过程1. 伪造实地考察:诈骗团伙会安排投资者到宣威地区实地考察,并通过展示假农场或伪造的农田等手段,让投资者相信其拥有真实的种植基地。
2. 虚假承诺:骗子会向投资者承诺高额的回报,声称花椒种植收益可达到投资本金的数倍,并在合同中做出相应承诺。
3. 涉及国家政策:为了增加可信度,骗子可能会说服投资者该项目涉及国家政策扶持,并催促投资者尽快投资。
4. 虚假证明文件:为了更加可信,骗子可能会伪造相关证明文件,如农业部门的备案证明、项目合规承诺书等,以证明项目的合法性。
5. 逃避责任:一旦诈骗成功,骗子便往往会失去联系,或以各种借口逃避责任,不进行回报。
三、防范措施1. 调查了解:在投资之前,投资者应了解该投资项目的背景、基本情况和可行性,尽量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
2. 合法性核实:核实项目是否有相关政府批准,是否在农业部门备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3. 风险评估:对高回报的承诺要有足够的警惕,更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4. 合同审查:在签署合同之前,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确保合同中有明确的责任和回报承诺,并保留好相关证据。
5. 寻求专业建议:如果投资者对项目本身或相关证明文件有疑问,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和帮助。
6. 投资分散:避免将所有资金投入一个项目,应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揭示宣威花椒种植骗局的目的是为了让投资者更加警惕,提高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提醒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小心农资市场“猫腻”
![小心农资市场“猫腻”](https://img.taocdn.com/s3/m/c913f1f3fc4ffe473268ab60.png)
小心农资市场“猫腻”作者:徐若滨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6年第3期徐若滨马上就要春耕了,农民兄弟要是买到了假种子、假肥料,耽误的可是一年的收成。
然而,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少不法商人又开始了他们浑水摸鱼的勾当。
如今的农资造假,早已不是当年的纯粹假冒伪劣,从证书到配方、从商标到渠道,都已经成为了他们利用的手段。
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出好猎手的枪口,只要认清了一些特点,选择自己需要的优质农资,并不是很难。
肥料篇现在的市场上,销售的化肥产品种类繁多,真假难辨。
有的经营者还直接上门推销化肥,这些是行政管理部门难以监管到的地方,所以成了假化肥进入农村的主要手段。
如购买到假化肥使用将会影响农民一年的收成。
因此,农民朋友们在购买化肥时,对肥料的质量一直很关心,如何鉴别化肥的质量,无疑是广大农民朋友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肥可分为四类:即单元素肥料、复合肥、混配肥、叶面肥。
从比较直观的方面,怎么分辨化肥真假呢?相关专家表示,区分真假化肥,主要从五个方面去分辨,那就是:看、摸、嗅、烧、溶。
一是“看”。
不同肥料有其特有颜色,氮肥(除石灰氮以外)几乎都是白色的,有的略带黄褐色或浅蓝色(当然,添加其他成分的除外)。
钾肥白色或略带红色,比如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都呈白色。
磷肥都为暗灰色,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呈灰色,磷酸二铵为褐色等。
二是“摸”。
把肥料放在手心,用力握住或硬压转动,根据手感进行判断,利用这种方法判别磷酸二铵比较有效。
抓一把肥料握几次,有油湿感的即为正品,而干燥的即为次品。
用粉煤灰冒充磷肥,也可通过手感进行简易判断。
三是“嗅”。
通过肥料的特殊气味进行简易判断。
碳酸氢铵有强烈的铵嗅味,硫酸铵略有酸味,过磷酸钙也有酸味,而假冒伪劣产品气味不明显。
四是“烧”。
就是把化肥样品加热或燃烧,从火焰颜色或熔融情况、烟味和残留物情况来识别肥料。
如氮肥中的碳酸氢铵可以直接分解产生白烟,有强烈铵味,无残留物;氯化铵直接分解产生大量白烟,有强烈铵味、酸味,无残留物;尿素能迅速融化,冒白烟,投入炭火中燃烧或取一个玻璃片,接触白烟时能看到玻璃片上附有一层白色结晶物。
投资农业的十个大坑
![投资农业的十个大坑](https://img.taocdn.com/s3/m/e4a7978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d.png)
投资农业的十个大坑
1. 缺乏专业知识:农业投资需要对农业行业有足够的了解和专业知识,否则容易犯错或投资失败。
2. 不稳定的市场需求:农业市场需求受到天气变化、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需要具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3. 高投资成本:农业投资涉及到土地、设备、种子、肥料和劳动力等高昂的成本,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储备。
4. 季节性经营: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部分工作集中在特定的季节,投资者需要有适应季节性经营的计划和策略。
5. 生产风险:农业投资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疾病和虫害等风险的影响,投资者需具备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6. 土地质量问题:农业投资中,土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投资者需要了解和评估土地的质量和适宜性。
7. 缺乏农业技术:农业领域的技术更新和创新非常快速,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可能导致投资效益低下。
8. 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投资者需要有良好的市场分析和竞争策略。
9. 不合理的经营模式:一些投资者可能选择了不适合本地区或不合理的经营模式,导致投资失败。
10. 长期回报周期:农业投资通常需要较长的回报周期,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长期投资规划。
农业部通报13起假劣农资典型案件等5则
![农业部通报13起假劣农资典型案件等5则](https://img.taocdn.com/s3/m/d13e35b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f.png)
农业部通报13起假劣农资典型案件等5则农业部通报13起假劣农资典型案件近日,农业部通报了13起假劣农资典型案件,其中包括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
这些假农资不仅对农民的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更严重的是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农业部表示,将继续加大对假劣农资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同时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在购买农资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不要贪图便宜购买劣质产品。
官方发布农药行业标准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农村部发布了一系列农药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针对农药使用的各个环节,包括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和废弃处理等,旨在规范农药市场秩序,减少农药使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农村部表示,农药行业标准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推出更多符合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标准和规范,为农业生产注入新动力。
水稻产量连续3年增长近日,农业部公布了我国水稻产量连续3年增长的喜讯。
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水稻总产量达到2.95亿吨,比2017年增长0.9%。
这也是继2016年、2017年之后,我国水稻产量连续3年增长。
农业部表示,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证种植面积的同时,提高亩产量是稳定粮食供应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未来,农业部将继续加大对水稻种植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为水稻产量稳步增长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
国家加大畜牧业科技投入为了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国家加大了畜牧业科技投入。
据统计,2018年国家财政对畜牧业科技的投入达到162亿元,占全年畜牧业生产总值的0.55%。
国家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大畜牧业科技投入是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畜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手段。
农业绿色生产现代化为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部提出了“绿色生产现代化”战略。
这一战略着眼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节约资源,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农业部表示,绿色生产现代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将继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绿色生产品牌,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新鲁西”忽悠农民推销无标准化肥
![河南“新鲁西”忽悠农民推销无标准化肥](https://img.taocdn.com/s3/m/6da47b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f.png)
482023年7月近日,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有农民投诉称,他们被一些自称是化肥厂家销售人员,拉进县城大酒店开会,并以免费收割小麦、打农药、收秸秆为诱饵,忽悠农民购买化肥。
可是麦收后,这些推销化肥的人食言不见了踪影。
种粮农民遭遇“化肥忽悠团”今年四月中旬,一支神秘的“团队”以管饭为由,每天早晨在夏邑县农村四处拉人,到该县的孔祖大酒店、东宫大酒店开会。
会场的大门由专人把守,外人难以进入。
开完会后,他们兵分几路,再把农民送回家中。
据了解,农民遇到的是当地“化肥河南“新鲁西”忽悠农民推销无标准化肥文/本刊记者 薛玉东忽悠团”的推销团队。
老板朱某、讲师杨某都是夏邑县人,两人长期从事化肥推销业务,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他们说管饭,来到大酒店就给发两个包子。
杨经理讲课,许诺给俺免费收割小麦、打农药,还负责回收秸秆。
现在麦都收完了,也没见他们的人影,打业务员的电话也没人接。
俺觉得的被忽悠了!”夏邑县杨集镇王庄村农民王某某说。
“他们开会讲这肥料好得很,里面含药,施了这肥料庄稼不要打药。
这种肥料每袋190元,买10袋送5袋,每袋重40千克。
但他们给我们送肥料都是在夜里送来的,大白天怎么不送呢,所以大伙怀疑肥料有问题。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表示,在他与一些购买过肥料的农民要求“化肥忽悠团”退货时,拨打业务员的电话一直不接,也找不到他们人,希望有关部门介入调查。
涉事化肥生产厂家已失联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了解到,这些化肥推销团队向农民销售的化肥,名称叫矿源腐殖酸钾复合功能肥,肥料袋上无生产日期,印有新鲁西化肥(河南)有限公司(推广),生产厂地在河南郑州。
据购买这批肥料的农民介绍,该肥料合格证有的化肥袋上有,有的没有,觉得他们是在骗人,目前还有肥料在家里放着没有使用。
真相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92023年7月一是那些售卖劣质肥料的“忽悠团”成员,先以免费农业技术培训为幌子,将农民朋友哄到一些偏僻的乡村饭店里吃饭,然后进行所谓的农业技术培训,接下来开始讲解他们准备推销的劣质肥料,最后用认购肥料送礼品的方式激发农民朋友的购买热情,在“占便宜”心理的作用下,一些农民朋友纷纷掏钱购买他们推销的劣质肥料。
购买生产资料谨防上当受骗
![购买生产资料谨防上当受骗](https://img.taocdn.com/s3/m/b3fb456eec3a87c24128c4e4.png)
购买生产资料谨防上当受骗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2年第12期周宜贵目前农资市场上假冒伪劣骗买骗卖等坑农害农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民图省钱、省事的心理,在田间地头或上门兜售农用生产资料,即使农民发现问题,也束于无策、无计可施,只能事后后悔,自己“买单”。
为此,农民朋友在购买农用生产资料时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一旦使用劣质农资造成损失,要保留好现场及有关证据,及时向销售商或生产厂家反馈信息,并到农业主管部门、质监、工商或消费者协会投诉,求得合法权益保护,切忌自认倒霉,放弃自己的权利。
一、购买种子,要留神。
种子问题一般是种子质量不达标或是以异品种冒充他品种。
去年我地就有上百亩水稻只开花、不结实或少结实现象发生,给农民朋友造成很大的损失。
因此,农民在购买种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购买种子时,要注意售种单位是否“四证”齐全(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种子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并要在固定场所的经营店购买。
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买流动小贩的种子,以防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2、慎重选择品种应选购农业部门推广的主推品种,切忌盲目求新,对从未种植过的新品种,不能偏听偏见广告宣传应少量购买进行试种,成功后方可大量购买使用,以免因种子适应性差等原因造成减产或失收。
3、选购种子时最重要的是要看种子质量,对种子的光泽、饱满、纯度及霉变情况要逐项检查,有疑问的要及时查询,并仔细看好种子标签,查看种子包装是否完好;种子标签是种子经营商对消费者的承诺,也是判定种子质量的重要依据。
4、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严格按照种植方法播种,做到良种良法,以免操作失误影响产量和品质。
5、消费者购买种子一定要索要发票并保留发票和种子袋,最好保留一点该种子,万一发生种子纠纷时,可以此为依据进行索赔。
二、购买农药,要慎重1、注意查看农药有无“三证”。
“三证”即农药登记证、标准证、生产许可证或批准文号,不要购买“三证”不全的农药,以防假冒伪劣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心农资市场“猫腻”
作者:徐若滨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6年第3期
徐若滨
马上就要春耕了,农民兄弟要是买到了假种子、假肥料,耽误的可是一年的收成。
然而,
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少不法商人又开始了他们浑水摸鱼的勾当。
如今的农资造假,早已不
是当年的纯粹假冒伪劣,从证书到配方、从商标到渠道,都已经成为了他们利用的手段。
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出好猎手的枪口,只要认清了一些特点,选择自己需要的优质农资,并不
是很难。
肥料篇
现在的市场上,销售的化肥产品种类繁多,真假难辨。
有的经营者还直接上门推销化肥,
这些是行政管理部门难以监管到的地方,所以成了假化肥进入农村的主要手段。
如购买到假化
肥使用将会影响农民一年的收成。
因此,农民朋友们在购买化肥时,对肥料的质量一直很关心,如何鉴别化肥的质量,无疑
是广大农民朋友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肥可分为四类:即单元素肥料、复合肥、混配肥、叶面肥。
从比较直观的方面,怎么分辨化肥真假呢?相关专家表示,区分真假化肥,主要从五个方
面去分辨,那就是:看、摸、嗅、烧、溶。
一是“看”。
不同肥料有其特有颜色,氮肥(除石
灰氮以外)几乎都是白色的,有的略带黄褐色或浅蓝色(当然,添加其他成分的除外)。
钾肥
白色或略带红色,比如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都呈白色。
磷肥都为暗灰色,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呈灰色,磷酸二铵为褐色等。
二是“摸”。
把肥料放在手心,用力握住或硬压转动,
根据手感进行判断,利用这种方法判别磷酸二铵比较有效。
抓一把肥料握几次,有油湿感的即
为正品,而干燥的即为次品。
用粉煤灰冒充磷肥,也可通过手感进行简易判断。
三是“嗅”。
通过肥料的特殊气味进行简易判断。
碳酸氢铵有强烈的铵嗅味,硫酸铵略有酸味,过磷酸钙也
有酸味,而假冒伪劣产品气味不明显。
四是“烧”。
就是把化肥样品加热或燃烧,从火焰颜色
或熔融情况、烟味和残留物情况来识别肥料。
如氮肥中的碳酸氢铵可以直接分解产生白烟,有
强烈铵味,无残留物;氯化铵直接分解产生大量白烟,有强烈铵味、酸味,无残留物;尿素能
迅速融化,冒白烟,投入炭火中燃烧或取一个玻璃片,接触白烟时能看到玻璃片上附有一层白
色结晶物。
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等在红木炭上无变化,骨粉则迅速变黑,并发出
焦臭味。
而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钾镁在红木炭上无变化,发出“噼啪”声。
复合肥料燃烧时
与其构成原料密切相关。
当原料中有氨态氮或酰氨态氮时,会放出强烈的氨味,并有大量残渣。
五是“溶”。
也就是根据肥料在水中溶解状况加以区别,如果外表观察不易认别化肥的品种,
也可将肥料颗粒撒于湿润的地面,或用少量的水湿润,过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肥料的溶解情况
进行判断。
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等可以完全溶解,过磷酸钙、硝酸铵钙等只能部分溶解。
复混肥颗粒会发散、溶解或有部分残留物。
而假冒伪劣肥料溶解性一般很差或根本不溶解。
种子篇
作为农业生产的“命脉”,种子和化肥的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一年收成的好坏。
近几年来,因种子和化肥的质量问题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事件屡见不鲜。
如何把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扼杀在摇篮中,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认真识别,让他们无计可施,没人买了,自然就会越来越少,如何选择,如何认准真实的种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选购优良种子呢?可采用“八看一要法”的方法来选购。
一看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
主要农作物种子标签上必须标注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无编号的即为无证生产种子,有编号的
还要看该生产许可证是否真实有效。
二看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
不论主要农作物还是非主要农
作物,种子标签上必须标注经营许可证编号,无编号即为无证经营种子,按《种子法》第六十
条处罚。
有编号的,应检查经营许可证是否真实有效。
三看品种名称和审定编号。
主要农作物
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必须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可在该省范围内
推广。
因此,主要农作物种子标签上必须标注品种审定编号。
要注意检查品种审定编号是否真
实(以审定公告作参照)。
通过审定编号了解该品种是国审还是省审,相应地确定该品种应销售
推广的地区范围。
特别强调,种子标签标注的品种名称及植物特性必须与审定公告一致。
四看
产地和质量指标。
《种子法》明确了假、劣种子的概念,为界定假、劣种子提供了法律依据。
通过检查标签标注的产地和质量指标、可以准确判定是不是假、劣种子。
五看商家营业执照。
农民朋友购买种子时应选择经营时间长、经济实力强、信誉好、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经营者,
认真查看商家营业执照,对缺少相关证件的坚决不能购买并向工商、农业等部门举报。
六看所
购种子的包装、标签。
看其标注的项目内容是否齐全,是否具有真实性。
购种时切忌购买“散
装种子”,这些种子没有标注种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质量标准,无法指导农民正确使
用种子。
七看种子的生产日期,避免使用过期种子。
虽然陈年种子并非不能用,但一般情况下,种子时间一长,对其发芽率会有一定影响。
八看种子适宜种植的区域。
主要是看品种介绍,所
有品种都应明确说明其所适宜种植的区域范围。
如果你所在地区不在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内,绝对不能轻易购买,否则可能造成大幅度减产。
一定要索要购货发票或销售凭证。
并保存好种
子包装袋、标签或信誉卡,要留少许种子,以便在出现纠纷时,方便维权和执法部门取证。
一
旦购买到假劣种子,应及时向相关执法部门投诉,必要时可申请田间现场鉴定,同时,积极采
取补种、增加肥水、喷洒药剂等一切可能措施争取将损失降到最小。
网购篇
今年春耕,在互联网上购买农资产品,成为了一些地方的新时尚。
网购农资方便快捷,而
且价格也更加经济实惠。
不过,有些农民朋友还是有点犹豫,他们害怕在网上买到假种子、假
化肥、假农药;还有的人害怕买了东西不满意,电商不给退换。
网购农资真有大家想的那么糟
糕吗?农民朋友在网上买农资,该怎么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正如许多新鲜事物一样,网购农资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一是上线销售农资的网
站少,农户可选性不大。
二是对于一些低价农资,一些农户们并不买账,不相信网站销售的农
资产品质量。
有句农谚说得好: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如果网购的是假种子,一年的收成
就全没了。
三是网购的种子如果有问题,由于缺乏实体店,索赔会比较困难。
四是农资快递成
为难题。
一般的农资网购网站,如果在网站覆盖范围内的农资,会配送到镇,然后农户去取;
但是如果不在配送覆盖地区,网站就要和邮政部门联系运送,时间一般需要15天到30天,运
费也要贵一些。
一位农户说,如果庄稼赶上雨后施肥,网购的化肥需要10多天才到就耽误大事了,感觉还是到实体店购买好。
专家表示,一些知名网站农资产品不敢、不愿上线的原因是深层次的,因为要涉及多个部门,有较大难度。
先说质量把关方面。
一是上线加盟的农资企业产品质量要过硬,不能让假冒
农资产品钻空子。
这需要专业人员帮助网站筛选、鉴定,进行质量把关,要耗费很多的人力、
物力、财力。
二是配送是个最大的难题。
在其他生活用品快递到农村都犯难的情况下,超重的
化肥、种子、农药的配送就更加困难,一般快递公司不愿意接单。
在这个2016年的春耕即将来临之际,专家对于网上购买农资的消费者也给予了一些建议。
第一招:网购时注意保存交易凭证,这些电子数据信息是发生纠纷进行维权的重要证据。
第二招:网络交易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本地外地网站,都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工商部门投诉,也可
以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工商部门投诉。
第三招:绝大部分商品都能七日内退货,根据新消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
第四招:注意辨别购物网站的合法性,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首页最下方查看该网站是否有通信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的备案信息和批准文号,上述内容的图标链接如果都能点击打开,该网站即是合法的。
第五招:小心保管自己的银行卡、网购账号。
网上交易、充值时,一定要核对官网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