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MOS驱动器设计微电机控制电路

合集下载

实例讲解电机驱动电路应该如何设计

实例讲解电机驱动电路应该如何设计

实例讲解电机驱动电路应该如何设计针对不同的电机,我们应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驱动。

简单地来说,功率大的电机应该选用内阻小、电流容许大的驱动,功率小的电机就可以选用较低功率的驱动。

电机驱动较常规的方法是采用PWM 控制。

常见的电机驱动有两种方式:1.采用集成电机驱动芯片;2.采用MOSFET和专用栅极驱动芯片。

方案一、采用集成电机驱动芯片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驱动电机两端电压来对电机进行制动,我们可以采用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集成桥式驱动芯片MC33886。

MC33886 最大驱动电流为 5A,导通电阻为 140 毫欧姆,PWM 频率小于10KHz,具有短路保护、欠压保护、过温保护等功能。

体积小巧,使用简单,但由于是贴片的封装,散热面积比较小,长时间大电流工作时,温升较高,如果长时间工作必须外加散热器,而且MC33886的工作内阻比较大,又有高温保护回路,使用不方便。

下面,着重介绍我们在平时设计驱动电路时最常用的驱动电路。

我们普遍使用的是英飞凌公司的半桥驱动芯片 BTS7960 搭成全桥驱动。

其驱动电流约 43A,而其升级产品 BTS7970 驱动电流能够达到 70 几安培!而且也有其可替代产品BTN7970,它的驱动电流最大也能达七十几安!其内部结构基本相同如下:每片芯片的内部有两个MOS 管,当IN 输入高电平时上边的MOS 管导通,常称为高边MOS 管,当IN 输入低电平时,下边的MOS 管导通,常称为低边MOS管;当INH 为高电平时使能整个芯片,芯片工作;当 INH 为低电平时,芯片不工作。

其典型运用电路图如下图所示:INH一般使用时,我们直接接高电平,使整个电路始终处于工作状态。

下面就是怎么样用该电路使得电机正反转。

假如当PWM1端输入PWM波,PWM2端置0,电机正转;那么当 PWM1端为0,PWM2端输入PWM 波时电机将反转!使用此方法需要两路PWM信号来控制一个电机!其实可以只用一路 PWM 接 PWM1 端,另外 PWM2 端可以接在IO 端口上,用于控制方向!假如PWM2=0,PWM1 输入信号时电机正转;那么当 PWM2=1是,PWM1 输入信号电机反转(必须注意:此时PWM信号输入的是其对应的负占空比)。

单片机 ir2013 mos管 步进电机

单片机 ir2013 mos管 步进电机

单片机 ir2013 mos管步进电机标题:使用IR2013 MOS管驱动步进电机的应用引言:步进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机类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和定位精准等特点。

而IR2013 MOS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具有高效能、低功耗、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IR2013 MOS 管来驱动步进电机,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 IR2013 MOS管的特点IR2013 MOS管是一种双路低端驱动器,适用于步进电机的驱动。

它具有高效能和低功耗的特点,可以在工作频率较高的情况下实现较低的功耗。

此外,IR2013 MOS管的可靠性也很高,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稳定工作。

2.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步进电机是一种根据输入的脉冲信号来转动的电机。

它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旋转。

通常,步进电机有4个线圈,每次接通其中两个线圈,电机就会转动一个固定的步距角度。

通过不断的脉冲输入,可以实现步进电机的精确定位。

3. IR2013 MOS管驱动步进电机的原理使用IR2013 MOS管驱动步进电机的原理是通过控制MOS管的导通和截止,来控制电流的流向和大小。

通过控制MOS管的开关时间和频率,可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速度和方向。

IR2013 MOS管的双路特性可以实现步进电机的双向控制。

4. IR2013 MOS管驱动步进电机的应用IR2013 MOS管驱动步进电机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医疗设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中,可以使用IR2013 MOS 管驱动步进电机来实现机器人的精确定位和运动控制;在医疗设备中,可以使用IR2013 MOS管驱动步进电机来控制医疗器械的运动轨迹。

5. 总结通过使用IR2013 MOS管来驱动步进电机,可以实现电机的精确定位和运动控制。

IR2013 MOS管具有高效能、低功耗和可靠性高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和医疗设备等领域,IR2013 MOS管驱动步进电机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MOONS MS3540MO步进电机驱动器 说明书

MOONS MS3540MO步进电机驱动器 说明书

MS3540MO 步进电机驱动器使用手册 下拉方式控制每一路信号的输入,如果输入信号电压是5V,则至少需要提供3mA的电流, 如果输入信号电压是24V,则至少需要提供10mA的电流。大部分CMOS和集电极开路的TTL 器件可以直接兼容驱动器输入接口,典型的PLC和接近开关传感器输出都是兼容的。
下拉电路(NPN) 如果用户设备是下拉电流输出方式的,COM端接用户电源正极;如果用户使用TTL 电路驱动MS3540MO,COM端接用户5V电源总线。COM端不需接到GND上。如果用户使用PLC 或接近开关传感器,需外接电源。
5.3 输入输出接口连接 5.3.1 输入接口连接
MS3540MO采用了光电隔离电路防止外部电路和驱动器间相互干扰,输入信号可以 使用宽的输入电压范围,采用上拉或下拉连接方式接入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
- 13 -
用户使用5V-24V的输入电源来驱动光耦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控制逻辑以上拉或
- 14 -
上拉电路(PNP) 如果用户设备输出信号能够提供输出电流,用户可将输出信号直接接到驱动器的 输入信号端,COM端接到用户的GND上。 注:当光耦输入端有电流流过时,输入信号打开;当光耦输入端没有电流流过时, 输入信号关闭。当COM端和信号输入端是相同电平或输入端悬空不接时,输入信号关闭。
EN信号打开将关断步进电机的电流,内部控制逻辑将继续运行,驱动器会记忆在 功率器件关断时电机的相序位置。但是由于电流在电机线圈中缓慢消失和负载的惯性, 步进电机在EN信号打开后还是会有轻微的移动。如果用户不使用关断功率放大功能, 建议EN信号悬空。
- 12 -
MS3540MO 步进电机驱动器使用手册
5.2 电机连接
警告:将电机接到驱动器时,请先确认供电电源已关闭。确认未 使用的电机引线未与其他物体发生短路。在驱动器通电期间,不 能断开电机。不要将电机引线接到地上或电源上。 电机与驱动器的连接, 四线,六线,八线电机的连接方式叙述如下:

微电机控制电路

微电机控制电路

课题三 微电机控制电路微电机控制电路使用1块CMOS集成电路、2只晶体管、2只电阻和1个双刀三掷开关,电路原理如图3-1所示。

通过拨动转换开关K,它可以对直流电机实现正转、停止和反转的控制。

该电路可以广泛用于电动玩具(如电码汽车)或日常用具(如电动窗帘)等,若配上遥控发射和接受电路,还可以实现对玩具和窗帘等的遥控。

一、工作原理与非门G1A、G1B的输出端(分别为集成电路6脚和9脚)分别与两个晶体管的集电极相连接,作为电路的输出端接接至微型电机的两个输入端。

与非门G1A的输入端(4脚)与G1B的输出相连,G1B的输入端(11脚)与G1A的输出相连。

两个晶体管的基极也分别通过限流电阻加至对方与非门的输出端,从而构成一双稳态电路。

与非门G1A、G1B的另一个输入端(5脚和10脚)与开关K的两定触点A、B相连,作为控制信号输入端。

由图2.18中的开关K的连接方式可知,当拨动开关K时,A、B两端的逻辑电平分别为01、00、10三种状态,分别对应电机的正转、停止和反转。

下面就按这3种状态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图3-1中开关K的位置使A点为低电平,B点为高电平。

因此与非门G1A 输出高电平U O1=U OH≈V DD,这时与非门G1B的两个输入端均为高电平,所以其输出U O2=U OL≈0V。

由于选用的CMOS与非门的驱动级是漏极开路的CMOS管,所以与非门具有较大灌电流而不能提供拉电流,故必须增加晶体管VT1、VT2来弥补G1A、G1B无拉电流的不足。

因为这时U O1≈V DD通过R2加至晶体管VT2的基极使其截止,U O2≈0V,加至晶体管VT1的基极使其导通,VT1的导通电流经过导通的与非门G1B从左向右流过电机M,使电机产生正向转动。

当开关K往下拨一挡时,A、B两点的电位均为低电平,与非门G1A、G1B均截止而输出高电平,晶体管VT1、VT2的基极由于都加上高电平也截止,电机两端均为高电平,即加至电机两端的电压为0V,所以电机停止转动。

驱动伺服电机的电路设计

驱动伺服电机的电路设计

驱动伺服电机的电路设计伺服电机是一种精密的电动执行器,通常用于需要高精度位置控制的应用中,如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设备等。

为了实现对伺服电机的精确控制,需要设计一个高性能的电路来驱动它。

在伺服电机的电路设计中,最常用的驱动方式是采用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PWM技术通过控制电路输出的脉冲宽度来调节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从而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一般来说,伺服电机的驱动电路包括功率放大器、滤波电路、反馈电路和控制电路等部分。

首先,功率放大器是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通常采用功率晶体管或功率MOSFET等器件来实现。

这些器件需要具有高速开关能力和较大的电流承受能力,以确保电机能够快速响应并具有足够的输出功率。

其次,滤波电路用于平滑输出信号,并去除电路中的高频噪声,以保证电机运行时的稳定性和精度。

另外,反馈电路是伺服电机驱动电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接收电机位置和速度的反馈信号,并将其与控制信号进行比较,从而实现闭环控制。

常用的反馈传感器包括编码器、霍尔传感器等,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机的运行状态,并及时调整控制信号,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最后,控制电路通常采用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它负责生成PWM信号,并根据反馈信号调整输出信号的占空比,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总的来说,驱动伺服电机的电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功率放大器、滤波电路、反馈电路和控制电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电机能够稳定、精确地运行。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驱动电路设计方案也在不断涌现,为伺服电机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cmos驱动电路原理

cmos驱动电路原理

cmos驱动电路原理CMOS驱动电路原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常用的集成电路技术,它能够在低功耗和高速度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CMOS驱动电路是一种用于控制和驱动CMOS器件的电路,它起到将输入信号转换为输出信号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CMOS驱动电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CMOS驱动电路由两个互补的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组成,一个是P型MOSFET(PMOS),另一个是N型MOSFET (NMOS)。

PMOS和NMOS的导通与截止由控制电压的极性和大小决定,通过对它们的控制,可以实现高低电平的转换。

CMOS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PMOS和NMOS的互补特性,通过控制它们的导通与截止状态,实现输入信号到输出信号的转换。

CMOS驱动电路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输入级、驱动级和输出级。

输入级负责接收外部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适合驱动级处理的信号;驱动级根据输入信号的特性,控制PMOS和NMOS的导通与截止状态;输出级负责将驱动级输出的信号放大,并驱动外部负载。

在CMOS驱动电路中,输入级的作用是将外部输入信号转换为适合驱动级处理的电平。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入级输出低电平;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输入级输出高电平。

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驱动级在正确的电压范围内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功耗。

驱动级是CMOS驱动电路的核心部分,它根据输入信号的特性来控制PMOS和NMOS的导通与截止状态。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驱动级将PMOS导通,NMOS截止;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驱动级将PMOS 截止,NMOS导通。

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反,实现信号的转换。

输出级负责将驱动级输出的信号放大,并驱动外部负载。

输出级通常由PMOS和NMOS的级联组成,它们工作在互补的导通与截止状态。

当NMOS导通时,PMOS截止,输出为低电平;当PMOS导通时,NMOS 截止,输出为高电平。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综述部分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综述部分

集成电路的特点及发展
2、集成电路的发展 ⑵世界集成电路发展历史 1979年:Intel推出5MHz 8088微处理器,之后,IBM 基于8088推出全球第一台PC; 1981年:256kb DRAM和64kb CMOS SRAM问世; 1984年:日本宣布推出1Mb DRAM和256kb SRAM; 1985年:80386微处理器问世,20MHz; 1988年:16M DRAM问世,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 集成有3500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VLSI)阶段;
集成电路的特点及发展
2、集成电路的发展 ⑵世界集成电路发展历史 1989年:1Mb DRAM进入市场; 1989年:486微处理器推出,25MHz,1μm工艺,后 来50MHz芯片采用 0.8μm工艺; 1992年:64M随机存储器问世; 1993年:66MHz奔腾处理器推出,采用0.6μm工艺; 1995年:Pentium Pro, 133MHz,0.6-0.35μm工艺; 1997年:300MHz奔腾Ⅱ问世,采用0.25μm工艺;
集成电路的特点及发展
2、集成电路的发展 ⑶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历史 1965年-1978年:以计算机和军工配套为目标,以开发 逻辑电路为主要产品,初步建立集成电路工业基础及 相关设备、仪器、材料的配套条件; 1978年-1990年:主要引进美国二手设备,改善集成电 路装备水平,在“治散治乱”的同时,以消费类整机 作为配套重点,较好地解决了彩电集成电路的国产化;
…………………………
集成电路的EDA工具
1、SPICE (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是最为普遍的电路级模拟程序,各软件厂 家提供提供了Vspice、Hspice、Pspice等不同版本 spice软件,其仿真核心大同小异,都是采用了由美国 加州Berkeley大学开发的spice模拟算法。 SPICE可对电路进行非线性直流分析、非线性瞬态分 析和线性交流分析。

高分辨率双快门模式CMOS图像传感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高分辨率双快门模式CMOS图像传感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Ab t a t s r c :A CM OS i g n e s rwi i h r s lto n u ls u tr mo e f r s a e i f r ai n a q ii o s ma i g s n o t h g e o u i n a d d a h t d o p c n o m to c u s n wa h e i t p e e td Th e r t a p rto rn i l sa d c a a tr fr l n h t ra d s n h o o ss u t rf rt e CM OS r s n e . e t o e il o e a n p i cp e h r ce s o o l g s u t n y c r n u h t h c i n i e e o h i g n e s rwe n y e d c mp e . sg f h o to ic i f r wo s u e d swe ep o e o r c d ma i g s n o r a a z d a o a d De i n o ec nr l r u t h t r e l n r t c t o mo e r r v d c re t n a e e t e b a y i g t e r s l fo t n i lt n a d e p rme t l e i c t n I i c n l d d t a ed sg f f c v , y a l z n e u  ̄ r m mi g s i n h i mu ai x e i na rf a o . t s o cu e t e i n o o n v i i h t h h o t r i i i l t e c n r l i u t s u tb e f ri g n y tm n l n — ae l e oc c s a o ma ig s se o a o s tl t . l i Ke r s CM OS i gn e s r h g e o u o ; u l h t rmo e t n o to y wo d : ma i g s n o ; h r s l t n d a u t d ; i g c nr l i i s e i m

单片机驱动电机原理

单片机驱动电机原理

单片机驱动电机原理一、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集中了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的所有功能,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接口(I/O)、定时器/计数器(Timer/Counter)等。

而电机则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如何驱动电机,包括驱动方式、驱动电路和工作原理。

二、驱动方式单片机驱动电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

1. 直接驱动:直接将单片机的输出引脚连接到电机的驱动电路上,通过改变输出引脚的电平来控制电机的运动。

这种方式简单直接,适用于小功率电机,但对于大功率电机来说,单片机的输出引脚电流不足以直接驱动电机。

2. 间接驱动:通过中间设备(如电机驱动芯片)来实现单片机与电机之间的连接,单片机通过与电机驱动芯片的通信来控制电机的运动。

这种方式适用于各种功率的电机,可以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压来驱动电机。

三、驱动电路单片机驱动电机的关键是驱动电路,它能将单片机的输出信号转换为电机所需的电流和电压。

1. 直接驱动电路:直接驱动小功率电机的电路通常采用三极管或场效应管作为开关,将单片机的输出信号放大后驱动电机。

这种电路简单易用,但功率较小,不适用于大功率电机。

2. 间接驱动电路:间接驱动电路通常采用电机驱动芯片,如L298N、L293D等。

这些芯片内部包含了多个开关管,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压来驱动电机。

单片机通过与电机驱动芯片的通信,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控制电机的运动。

四、工作原理单片机驱动电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单片机输入控制:单片机通过输入端口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信号,确定电机的运动方式(如正转、反转、停止)。

2. 单片机输出控制:根据输入信号,单片机通过输出端口控制驱动电路的开关状态,从而改变电机的电流和电压,实现电机的转动。

3. 驱动电路工作:根据单片机的输出信号,驱动电路将电机所需的电流和电压提供给电机,使电机正常运转。

光控电机正反转电路设计方案

光控电机正反转电路设计方案

光控电机正反转电路的设计设计内容与要求1.当传感器检测到光信号时直流电机正转30秒停止转动,当此光信号撤离后电机正转30秒停止转动。

2.完成原理图和PCB图设计及电路元件参数计算。

3.对设计的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实现控制功能。

4.要求电路设计规范,费用低,可靠性高。

5.编写好设计文档。

1.方案论证与对比1.1方案一光敏电阻没有光照时,光敏电阻为高阻态,A端为高电位,B C端为低电位,D 端为高电位,B端电容通过电阻R3充电形成单脉冲,这时1号单稳态触发器触发,输出为高电平,电机正转30秒。

当光敏电阻有光照时,光敏电阻为低阻态,A端为低电位,B C端为高电位,D端为低电位,D端电容通过电阻R6充电形成单脉冲,这时2号单稳态触发器触发,电机反转30秒。

暂稳状态维持一段时间后,将自动返回到稳定状态。

暂稳态时间的长短,与触发脉冲无关,仅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

当B D端电压太大,二极管导通,从而保护了单稳态触发器。

R4=R5,C1=C3,R4与C1的乘积决定电机正转的时间,R5与C3的乘积决定电机反转的时间,这样可以很好的达到预定效果。

图1系统结构原理框图1.2方案二利用光电三极管将外界环境的明暗变化转换为逻辑量,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光照到光电三极管,三极管导通,输出的电压为低电平,当光没有照到光电三极管,三极管不导通,输出的电压为高电平。

这个时候通过555定时器组成施密特触发器对波形进行整形。

555定时器是一种集模拟,数字于一体的中规模的集成电路,可用于信号的产生和信号的产生和变换。

施密特触发器及微分电路得到脉冲信号,触发单稳态触发器,最后,利用功率驱动环节驱动直流电机的转动。

图2系统结构原理框图1.3方案对比与选择方案一:优点:①元器件均为常用元器件。

②PCB布线较为简单。

缺点:①元器件较多。

方案二:优点:①结构简单,容易制作。

②元器件较少。

缺点:①元器件中的芯片较贵。

②元器件较难获得。

经本组成员讨论后决定选用方案一实现设计要求。

教你用光驱的线路板控制光驱的无刷电机

教你用光驱的线路板控制光驱的无刷电机

教你用光驱的线路板控制光驱的无刷电机
近日得一坏光驱拆开来看了一下,主轴电机及控制电路是好的,如果用原配的线路板来控制
该电机则可省下一笔电调的费用。

该电机没有进行过改装。

如果改装了,电器性能发生了变化,估计用原来的控制电路就不能控制了,就算可以控制的话性能也要打个折扣的。

好了,开始工作了:
拆开光驱,可以看到如下图的电机和控制电路:
拆掉集成电路的散热片,用的是BA6869FP,28个引脚
来个特写,我们只用关心22脚和23脚:
将线路板接上电脑的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然后用一金属物体将22脚和23脚短接,如果电机转了起来,那么恭喜你可以执行下一步了。

22脚用来接收其他集成电路发出的主轴电机的伺服信号,在模型上使用时我们没有这个信
号,所以把22脚与外部的连接断开。

但这时如果短接22脚和23脚电机不转啊,别急,将23脚和+5V电源连接电机就又工作了。

我现在只做到这一步,还没有把整块控制电路从线路板中分隔出来,不过应该没有什么大问
题了。

有些光驱用的是BA6849控制的也是28个引脚,我查了下BA6849的使用说明,应该和BA6869
差不多的。

大家研究研究吧。

基于CPLD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驱动电路设计

基于CPLD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驱动电路设计

II5 A 10 BS一 一 30是 11万像 素 ,/ 3 2 3英 寸 ( 1英 寸

q S oP — S Sr — 4 — X o AD — — — L

PL XEL VAL I D A D.

25 m) C S图像 传 感 器 芯 片 。该 芯 片 .4c 的 MO
C S图像敏感 器 , 出使 用 V L语 言设 计 的逻 MO 给 HD 辑驱 动 电路 和仿真 结果 。
7 数据传输率 2 . a es ) 7 5fm / r 8 片上 A C 1 ) D 0位
9 封装方 式 ) 8 4针 L C C
大部分 控制信 号 由 内部 时序 器产 生 , 些 基 本 一 控 制信 号需要 由外 部 控 制 电路 产 生 , 关 控制 信 号 相
整个 工作流程 分为 初始 化 、 置 片 内寄存 器 、 配 像 素单元的积分和读 出 初 始 化后 , 存器 值 清 o 要 寄 ,
… … … 。 …


~ …


… 一
维普资讯
1 0期
邢 汝佳 ,等 :基 于 C L P D的 C S图像传感器 的驱 动电路设 计 MO
的 积分 时间 。
2 dr g se p o d n e i tru l a 1t e itru l a s g se po d r
25 35
使CO M S按照一定 的方式工作 , 必须按要 求 配置 寄存 器 的值 , 并 行 和 串行 两 种模 式 。1 有 2个 寄存 器 都 是 1 的 , 4位 是地 址 , 1 6位 前 后 2位是 数 据 。并 行模 式
值, 由此 可见 , 用多 斜率 积分 可 以根 据需 要选 择不 同

mos管控制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mos管控制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mos管控制电机驱动电路设计MOS管控制电机驱动电路设计MOS管控制电机驱动电路设计是工业电气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合理的电路,实现对电机的驱动控制,从而使得机器能够正常运转,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提高其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

下文将依次介绍该过程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在进行MOS管控制电机驱动电路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电机的种类和具体的工作要求。

比如,需要确定电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需要了解其负载类型和工作环境等情况,以此为基础,才能进行后续的电路设计。

同时,还需要确定驱动电路的控制要求,比如需要实现速度控制、反向控制等功能。

第二步:选取MOS管驱动电路MOS管驱动电路分为多种类型,常用的有单路和双路驱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驱动电路。

一般情况下,如果电机功率较小,可以采用单路驱动电路,而大功率电机则需要使用双路驱动电路。

同时,需要考虑驱动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第三步:设计电路图设计电路图是MOS管控制电机驱动电路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步中,需要将选取的MOS管驱动电路与电机连接起来,实现电机的驱动控制。

电路图需要精确明确,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在避免冗余的同时,也需要保证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四步:制作电路板电路图设计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电路板的制作。

制作电路板时需要注意,要保证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位置准确无误,且对于大功率电机,需要选择耐高温、高电压的元器件。

第五步:电路测试电路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电路测试。

测试时,需要仔细检查各个元器件的连接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电路的测量,查看电路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MOS管控制电机驱动电路设计需要进行多个步骤的精心设计和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每个步骤都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考虑,避免出现影响驱动效果的问题。

只有经过严谨、逐步的实验和测试,才能完成一个性能稳定、可靠性好的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制造。

一微分型单稳态电路1电路组成CMOS或非门反相器

一微分型单稳态电路1电路组成CMOS或非门反相器

Cext 74121
GND
7
14
Vcc Uo 6
Uo 1
上升沿触发时的接法
利用Rint 时的接法 (Rint≈2 KΩ)
集成单稳态器件
不可重复触发
没有被重复触发
电路一旦被触发进入暂
稳态以后,再加入触发脉
vI
冲不会影响电路的工作过 程,必须等到暂稳态结束
tw
之后,才可能再次被触7发41。21属于不v可O 重复触发型
0
t1
t2
t
电容C放完电所需时间
(3) 恢复时间tre : tre =(3~5)RON(P)C
(4)
分辨时间td:
指在保证电路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允许两个相 邻触发脉冲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 td = tw+tre
思考:从电压波形观察,输入触发脉冲的宽度能否大于
输出脉宽?
如果大于,要保证电路正常工作则应在输入端加入 一个微分电路。
3)UO=0 → C放电 →UI ,UI =VT- → UO=1
3、电压波形
UI
VT+
VT-
0
t
UO T1 T2
0
T
t
若是CMOS电路, 则:
T1= RC ln —VVDD—DD -—-VV—TT-+ T2= RC ln —00 —--VV—TT+T=T1+T2 ; f =1/T; q =T1/T
4、电路改进 占空比可调电路如图:
振荡周期计算:
T vI1从充电开始到充至VTH的时间 vI2从充电开始到充至VTH的时间
T 2( RF RON(N) RON(P) )C ln(VDD (VTH VDD )) /(VDD VTH ) 在VTH=VDD / 2、RF远 大 于RON(N)和RON(P)的 条 件 下 , T 2RFC ln 3 2.2RFC

基于硬件FOC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设计

基于硬件FOC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设计

基于硬件FOC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无刷直流电机(BLDC,Brushless Direct Current)以其高效、低噪、长寿命等优点,在各种应用场景中逐渐取代了有刷直流电机。

其中,硬件场向控制(FOC,Field Oriented Control)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器设计中。

FOC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电机的磁场和转矩,实现了电机的高效、平稳运行。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硬件FOC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设计。

我们将对无刷直流电机和FOC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理解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FOC控制的优点。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基于硬件FOC的驱动器设计方案,包括硬件选型、电路设计、软件编程等方面。

我们将通过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展示基于硬件FOC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的性能表现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理解基于硬件FOC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其核心技术,为相关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无刷直流电机基本原理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otor, BLDC)是一种利用电子换向器替代传统机械换向器的直流电机。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子换向器控制电机的定子绕组电流,以产生旋转磁场,从而驱动转子转动。

由于无刷直流电机消除了机械换向器带来的摩擦和火花,因此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无刷直流电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定子、转子和电子换向器。

定子由多个电磁绕组组成,这些绕组通过电流产生磁场。

转子是一个带有永磁体的旋转部分,它在定子的旋转磁场中转动。

电子换向器则负责控制定子绕组的电流方向,从而改变旋转磁场的方向,使转子能够持续转动。

在无刷直流电机中,电子换向器通常由功率电子开关(如功率晶体管或MOSFET)和控制器组成。

控制器根据电机的运行状态和所需的转速或转矩,控制电子开关的通断,从而调节定子绕组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机驱动电路

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机驱动电路

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机驱动电路电机作为现代工业和生活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广泛用于各种电力驱动系统中。

一个简单而高效的电机驱动电路设计对于电机的正常运行和性能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机驱动电路,以实现对电机的可靠控制。

一、电机驱动电路的作用电机驱动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根据输入信号控制电机的启停、转向和转速等参数。

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保证电机运行平稳、高效,并减少电机损耗。

一个简单的电机驱动电路通常包括功率电源、电机驱动芯片和外围电路等部分。

二、电机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在设计电机驱动电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电机驱动原理。

1. 电机类型和特性:根据不同的应用和变量,常见的电机类型有直流电机(DC Motor)、交流电机(AC Motor)和步进电机(Stepper Motor)等。

不同类型的电机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直流电机具有简单、易控制的优点,而交流电机适用于高功率和高效率的应用。

2. 电机驱动方式:电机驱动方式可分为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两种。

直接驱动是指电机直接与电源相连,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或电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间接驱动是指通过驱动器或控制器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3. 电机驱动电路稳定性:电机驱动电路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控制环路的设计来保证。

一个稳定的电机驱动电路可以提高电机的响应速度和性能。

三、简单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步骤下面我们将以直流电机为例,介绍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机驱动电路。

1. 电源设计:选择适当的电源电压和电流,根据电机的额定参数来确定电源规格。

为了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电源的输出应具有稳定性和低噪声。

2. 电机驱动芯片选择:根据电机类型和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电机驱动芯片。

常见的电机驱动芯片有L298、L293D等,这些芯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输出功率。

3.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根据电机驱动芯片的数据手册和设计规范,设计电机驱动电路。

电路通常包括电源滤波电路、电机驱动芯片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等部分。

光控电机正反转电路的设计

光控电机正反转电路的设计

光控电机正反转电路的设计设计内容与要求1.当传感器检测到光信号时直流电机正转30秒停止转动,当此光信号撤离后电机正转30秒停止转动。

2.完成原理图和PCB图设计及电路元件参数计算。

3.对设计的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实现控制功能。

4.要求电路设计规范,费用低,可靠性高。

5.编写好设计文档。

1.方案论证与对比1.1方案一光敏电阻没有光照时,光敏电阻为高阻态,A端为高电位,B C端为低电位,D 端为高电位,B端电容通过电阻R3充电形成单脉冲,这时1号单稳态触发器触发,输出为高电平,电机正转30秒。

当光敏电阻有光照时,光敏电阻为低阻态,A端为低电位,B C端为高电位,D端为低电位,D端电容通过电阻R6充电形成单脉冲,这时2号单稳态触发器触发,电机反转30秒。

暂稳状态维持一段时间后,将自动返回到稳定状态。

暂稳态时间的长短,与触发脉冲无关,仅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

当B D端电压太大,二极管导通,从而保护了单稳态触发器。

R4=R5,C1=C3,R4与C1的乘积决定电机正转的时间,R5与C3的乘积决定电机反转的时间,这样可以很好的达到预定效果。

图1系统结构原理框图1.2方案二利用光电三极管将外界环境的明暗变化转换为逻辑量,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光照到光电三极管,三极管导通,输出的电压为低电平,当光没有照到光电三极管,三极管不导通,输出的电压为高电平。

这个时候通过555定时器组成施密特触发器对波形进行整形。

555定时器是一种集模拟,数字于一体的中规模的集成电路,可用于信号的产生和信号的产生和变换。

施密特触发器及微分电路得到脉冲信号,触发单稳态触发器,最后,利用功率驱动环节驱动直流电机的转动。

图2系统结构原理框图1.3方案对比与选择方案一:优点:①元器件均为常用元器件。

②PCB布线较为简单。

缺点:①元器件较多。

方案二:优点:①结构简单,容易制作。

②元器件较少。

缺点:①元器件中的芯片较贵。

②元器件较难获得。

经本组成员讨论后决定选用方案一实现设计要求。

cmos模拟电路基本电路详解

cmos模拟电路基本电路详解

cmos模拟电路基本电路详解CMOS模拟电路是一种基于CMOS技术的电路设计方法,它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等优点,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CMOS模拟电路的基本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CMOS模拟电路的基本电路结构CMOS模拟电路由三个基本单元构成: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和输出电路。

输入电路负责将外部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放大电路将数字信号放大为模拟信号,输出电路将模拟信号输出到外部。

1. 输入电路输入电路通常由输入电阻、差动对和电流镜组成。

输入电阻用于接收外部模拟信号,差动对将输入信号进行差分放大,电流镜则用来提供差分对的偏置电流。

2. 放大电路放大电路是CMOS模拟电路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将输入信号放大。

放大电路通常由差动放大器和级联的共源极放大器组成。

差动放大器将输入信号进行差分放大,共源极放大器对差动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进一步放大。

3. 输出电路输出电路负责将放大后的模拟信号输出到外部。

输出电路通常由输出级和负载电阻组成。

输出级将放大后的信号进行电压变换,负载电阻用于限制电流大小。

二、CMOS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CMOS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MOS管的导通和截止特性来实现不同信号的放大和处理。

1. 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差动放大器是CMOS模拟电路的核心,它通过差分放大器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当输入信号到达差动对时,MOS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将决定输出信号的大小。

当输入信号的电压高于某个阈值时,一个MOS管导通,另一个截止,输出信号为高电平;当输入信号的电压低于阈值时,两个MOS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相反,输出信号为低电平。

通过这种方式,差动放大器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

2. 共源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共源极放大器是放大电路的第二级,它对差动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进一步放大。

共源极放大器利用MOS管的电流放大特性,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电流大小来实现信号的放大。

当输入信号的电压高于阈值时,MOS管导通,电流增大,输出信号放大;当输入信号的电压低于阈值时,MOS管截止,电流减小,输出信号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电阻电流检测电阻把电枢电流转换成电压,经1奶电阻 和三极管2N3904加到ICM7555的4脚,起到过流关断保护 的功能能当电机工作电流超过门
限值时,电流检测电阻上的电压使三极管导通,ICM7555 的4脚为低电平,其3脚无控制脉冲输出正常工作时 ICM7555的4脚为高电平,3脚有控
制脉冲输出(下转第62页)TC4469可以直接驱动二相步 进电动机,不需要再接外部元件,原理电路如所示控制 电路有2路输入信号,分别为A和B;步
5试验结果分析当风机进风口档风板全打开后,迭加电机 输入功率为19.04kW,输入电流为325A,输出功率为 16.94kW,输出转速为5864
r/min电机及风机工况基本正常陕鼓从风机的风压风量、 效率计算电机输出功率,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试验室试 验结果基本吻合。
全文完!阅读完毕,谢谢观赏!
C4469是一种逻辑输入的CMOS四驱动器集成电路,专门 设计用来直接驱动小型电动机和全部都是由MOSFETs组成 的全桥电路。该集成电路具有以
下特点:输出电流的峰值高,最大可达1.工作电压的范围 宽,在4.5-18V的范围内都能正常工作;驱动器输出波形 的上升和下降的时间是对称的,都是
25rs,延迟时间相等,都是75rs;有ANDfInv两种逻辑输入 选择方式TC4469内部的电路结构和输出级的原理电路如 所示驱动器组成,为了
时电机正转,那么2脚为低电平时电机就反转,2脚上的 高、低电平可以用一个开关来进行切换TC4469逻辑输入 控制信号来自ICM7555的3脚,逻
辑输入控制信号经驱动器的内部变换,转变为四路输出 信号去驱动一个MOSFET全桥电路全桥电路有四个 MOSFETs功率晶体管组成,桥路上高端的两
个功率管使用的是P沟道MOSFETs,而低端的2个功率管使 用的是N沟道MOSFETs低端两个功率管的源极并联对地接 了一个0.18的电机电流检
手机信号放大器 /
负载电流的函数,负载功率损耗是:Pl=DV0/L,在这里D 是信号的占空比,V0是负载电压,11是负载电流芯片的 静态功耗:Pq=Vs,在这里V
s是电源电压,/h是所有输出端都为低电平时的静态电流, /L是所有的输出端都为高电平时的静态电流芯片的动态损 耗可近似表示为:Pt=/Vs(10
1直流伺服电动机的驱动电路TC4469最常用来驱动由四个 MOSFET功率开关管组成的全桥驱动电路,基本原理电路 如所示该电路的工作电源是+5~
进电动机的2组绕组分别连接到驱动器的输出端管脚1213 和1011,每个步进脉冲可使步进电机旋转7.5=驱动器的输 入信号控制端AB可以和PIC
17C756AMCU接口,然后经RS-232串行通信接口由PC机控 制。4.3三相无刷电动机的驱动驱动无刷电动机需要2片 TC4469,原理电路
如所示,1片用来驱动三相桥路的高端3个MOSFETs,另一 片用来驱动三相桥路的低端3个项损耗,用损耗分析法计 算了电机输出功率,效率,功率因数
增加使用的灵活性,每一组都配置了两个逻辑输入端。 驱动器为负载可输出250mA的工作电流,能直接驱动各 种小型直流伺服电动机,对负载的唯一限制是
集成电路总的功率损耗必须不超过封装所允许的功耗限 制在规定的功率损耗和工作电压范围之内,TC4469在任 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闭锁,所有的管脚都采
取了保护措施,可承受至少2000V的EDS集成电路有两种 外形封装,分别为16脚SOIC和14脚DIP封装集成电路的输 入和输出逻辑关系真值表如
15V,为了防止工作电压超过+18V,在集成电路的14脚上 并联了一个18V的稳压二极管。集成电路的2脚用来控制 伺服电机的转向,2脚为低电平时
电机正传,2脚为高电平时电机反转集成电路的5 8两个管 脚并联送入脉宽调制信号(PWM),改变PWM信号的占 空比就可以改变电机的转速全桥电路的
高端使用的是电机控制电路如所示。该电路简单、可靠、 使用方便,可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双向连续可调,具有 限流功能,防止负载电流过大而损坏桥路上的M
469的Vdd(14)管脚上并联一个0.1F的薄膜电容器或两个 接地线到输出端的对地公共地
线之间的阻抗上要产生一个电压降,这个电压降会引起 负反馈,并降低开关的速度特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 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的接地线要短和宽,要在印刷
板的同一面3功率损耗电源电流相对于频率和电源电流相 对于电容负载的特性曲线都可以用来估算集成电路的功 率损耗,半导体CMOS驱动器已经大大的减少
表1所示。表1 TC4469的真值表输入端A输入端B输出端Y 3TC4469在使用中的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1电源的旁路电容 TC4469的输出
端是由CMOS集成电路组成,对地相当于接了一个很大的 负载等效电容,对一个大的等效负载电容快速地充电和 放电,需要很大的电流例如:对一个1 00
0pF的负载在25ns内充电到18V,需要工作电源提供。72A 的工作电流为了保证在一个很宽的频率范围上都有一个 很低的供电阻抗,通常要在TC4
OS-FETs电路中使用的ICM7555集成电路是常用CMOS双极 性时基电路,它组成了一个脉宽调制(PWM)电路。脉 宽调制电路的工作频率固定
为20kHz,通过调节100沿电位器的中心抽头位置,可以 改变调制器的输出脉冲宽度,使脉冲宽度的占空比可以 在2%~ 98%之间变化电路中的TC
4469驱动器输入端需要输入两个控制信号:PWM信号和 电机旋转方向控制信号。TC4469的管脚2决定电机的转向, 如TC4469的2脚为高电平
用CMOS驱动器设计微电机控制电路李峻用CMOS驱动器 设计微电机控制电路李峻(大连铁道学院,辽宁大连低 功耗的直流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无刷
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的方法。1概述设计微型电动机的驱 动电路在满足性能效率经济性的基础上,还要使设计的 电路简单实用,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成本低
。文中介绍的使用价格便宜的低成本的逻辑输入CMOS集 成电路设计的电机驱动和控制电路,就能很好地满足这 些要求2逻辑输入的CMOS四驱动器集成T
了的集成电路的静态功率损耗,能影响集成件功率损耗 的是输入信号的占空比、工作电源的电压和负载的类型 给出功耗和封装热阻抗,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允
许的最高的环境工作温度,14脚塑料封装芯片的热阻是 83.3°C/W,在70°C时最大功耗是800mW,最高允许的 工作温度是+150°C芯片总
的功率损耗Pd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负载引起的损耗 PL;静态损耗Pq;动态损耗Pt对于以地为点的负载,阻性 负载引起的损耗是占空比、负载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