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

2.1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

2.1.1 融资担保机构所面临风险的特点

融资担保不仅是专业性也特别强,而且在这个行业里充满了各种风险,这个行业风险非常高。融资担保风险,作为风向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融资担保受各种场内场外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在担保机构的业务运作过程中,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遭受到资金上的损失.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融资担保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风险与收益不对称。考虑到融资担保机构的特殊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客户大部分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且这些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一些状况,比如管理疏松、操作不规范、企业信息公布不及时、没有足够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这些项目对于这些融资担保机构来说具有相当高的风险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相比,二者在业务运行过程中,融资担保机构更容易产生风险,因为银行是直接进行贷款。但获得高风险的同时,融资担保机构的收益和风险却非常的不对等,收益还打不到银行的一半。

(2)风险难以控制,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对待和处理风险的方面,融资担保机构反应缓慢,始终处在处在被动地位。如果签订合同的债务人在经营企业时,公司财务上遇到较大问题或者该企业信誉降低,融资担保机构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很难将已经签订的合同进行废除,将问题直接反映给主债权人,这是唯一能采取的方法。同时,在追求补偿的问题上,融资担保机构也很难行使自己的权利。

(3)融资担保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很难转嫁给其他的企业或者机构。作为融资担保机构的主要客户,中小型企业和一些国内的大型的企业和项目比较,缺点十分明显,经营周期短,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很多企业的总价值甚至都达不到担保资金的额度,这些中小型企业的信用风险比较大。在转移手段和风险分散方面,没有十分有效的手段,最后承担分险的便成了信用担保产品。

(4)风险表现形式多样。融资担保受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分先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在企业客户的信用、融资担保机构内部操作运行是否规范、银行的管理情况等方面都可能产生担保风险,其中造成融资担保的风险的最核心的原因通常是债务人的经营风险。

2.1.2融资担保机构风险来源

(1)受担保的客户带来的风险。由于客户额层次参差不齐,有的客户个人道德水平低下,不能很好地准守契约精神,在经营企业时,存在违法违规等问题,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风险。同时一些受保企业的管理团队能力不够,不能将企业发展到事先设想的水平,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可能造成到担保风险。

(2)反担保方引起的担保风险。大部分都是来自第三方的风险,比如抵押反担保和反担保等方面的风险。

(3)担保机构内部操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一些担保机构业务员的水平不高,规章制度混乱,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较低等原因都会引起担保风险。

(4)来源于合作机构的风险。是否能够正确的筛选贷款客户,进行正确的贷

款操作,关系到信用担保资金的安全。

(5)来源于外部经营环境风险。外部的经营环境瞬息万变,无论是担保的那一环节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损失。

2.2风险管理概述

2.2.1 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1)风险管理说明风险是可以调整,防范控制的。鉴于担保行业的而特殊性,不能获得对称的信息,同时风险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将这个行业的风险彻底消除掉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处理风险时,担保机构还是能采取一些办法的。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2)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风险管理的系统工程包括四个环节,其中这四个环节分别是识别、评估风险管理效果后评价以及风险控制。

(3)降低损失是风险管理的最后的目标。要做好风险管理,首先要对风险发生的规律进行研究,通过相关的方法评估企业因风险而带来的损失,选择合适的方案,尽可能的降低损失;其次,为了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在完善风险控制方案的同时还要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但最终归根结底,风险管理的本质是降低风险,提高安全运行系数。

(4)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风险管理是一项担保机构的业务,在担保机构进行操作运营时必须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5)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选择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案。何为最优?这个问题不可能有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风险管理必须操作简单容易,不能超出担保机构的能力范畴之外;其次,风险管理方案必须考虑到成本问题;最后,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2.2.2风险管理的目标与程序

(1)风险管理的目标

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的含义是担保机构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在担保机构进行运营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找住有效的方法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将因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风险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将风险降到最低的同时,给客户和担保机构带来最大的收益。

担保机构面临较大的担保风险,风险管理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将担保机构所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有限的降低风险发生时担保公司的损失。

(2)风险管理的程序

担保风险管理包含一个完整的流程,风险管理的流程包括四个环节,其中这四个环节分别是识别、评估风险管理效果后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环环相扣。

1)风险识别

风险担保机构的业务很多有潜在的风险,要将业务的每一项可能会造成担保风险的因素都放在一起考虑,进行系统的分类,将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查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风险识别。

2)风险评估

在做完风险评估的工作后,需要对潜在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考量,这个过程就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性,另一种是定量评估。定性方法主要适用于历史数据较少、预期损失难以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的风险,主要

采用打分法来计算;定量方法主要适用于历史数据充足、预期损失可轻易得出且结果可靠的风险,主要适用于市场风险。

3)风险控制

控制担保风险就是采取相应而且合理的风险控制的方案,处理类型和程度都不相同的风险,最终将担保风险降到最低,将损失较少到最小,减少到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4)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相每一个环节给出相应的评价,担保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持续有效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通过这些评价过程,能够找出风险管理体系的缺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确保风险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通过这个评价过程,对风险管理体系给出合理的改进方案和建议。

风险管理流程应实现闭环循环运行,尤其是在引进或采取新的产品、业务、程序和系统时,应对其实施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效果评价等相应的关于风险管理的活动。所有的风险管理工作并不一定要全都交给风险管理部门来做,可采取对风险识别、评估、控制,通过组织运行,授权其他职能部门来进行,而保留独立的风险检查、分析、归责乃至考核的职能,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转。

2.2.3 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历史

早在20世纪30年代,风险管理理论便开始萌芽,但知道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蓬勃发展,这离不开此时接连不断的金融危机,如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大股灾,1990年的日本股市危机,1992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5年具有233年历史的银行——巴林银行的倒闭,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1998年10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等等。在这些事件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让人们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意识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彼得,以为美国著名的金融方面的专家,著有《与天对弈:关于风险的精彩故事》,书中提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是什么都不能比得上的,超越了人类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

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一是传统风险管理,另一个是新型的整体化管理。

(1)传统风险管理

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早论及风险管理的文章出现在1956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这篇文章内容中主要是希望进一步扩大风险经理的权限,并提出,每一个公司里都应该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风险管理,以便更有效率。

而此时,马科维茨把“回报”、“效用”一系列的金融术语与风险联系起来,为现代金融学奠定理论基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被夏普在论文《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中发展成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这成为资产资本定价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共同基石之一。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布莱克--斯科尔斯--莫顿期权定价模型。在这期间,风险管理处在交易员的位置,将金融衍生品作为主要内容,替交易员解决了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对冲问题,这个理论被称为交易员风险管理理论,丰富了金融工程的内容。

1970到1990这一时期是风险管理发展的非常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人类社会在各方面发展很快,与此同时,人们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大,风险种类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