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一、病原学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加热至65℃30分钟或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
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数起家庭聚集性发病,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应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
(三)高危人群。
在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中老年人。
三、症状、体征潜伏期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
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
常快速进展为ARDS、脓毒性休克和MODS。
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四、日常预防措施1.最好是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尽可能的减少与家禽和鸟类的接触,尤其是不要接触病和死的禽类,远离禽类的粪便和分泌物,如果接触过禽类的分泌物和粪便等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的清洁双手。
3.如果食用禽类的话,一定要在正规的禽类销售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吃的时候一定要煮熟。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
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预防措施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5.在禽流感h7n9流行期间一定要保护好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特别是一定要监护好家里的孩子,不要到有家禽的场所活动,接触过家禽之后一定要及时的清洗手等部位。
6.在禽流感流行期间一定要积极的预防禽流感,不要忽视感冒,因为禽流感h7n9的症状与一般的流行感冒的症状是非常相似的,如果发现自己患上了感冒一定要戴好口罩,及时的到医院就诊,排除患上禽流感h7n9的可能性,一定要注意不要忽视小感冒,小感冒可能会带来大麻烦的。
6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很多人对H7N9禽流感疾病都不陌生,这种疾病一旦发作之后,除了会大面积的传染之外,如果没有采取正当的治疗方法,或者治疗的不够及时,是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的,尤其是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传染的速度会更快,在H7N9禽流感疾病发作之后,也好积极的应对。
H7N9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
避免学生和老师过度劳累,不吸烟。
发现禽流感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在接触禽畜后切记要上他们用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一定要吃安全、合格的肉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
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
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还要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因为H7N9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
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建议可以将衣物放入水里煮一下杀毒。
但H7N9禽流感病毒可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较长时间,一定要做好积极的防治工作。
H7N9防治知识(高危人群)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感染H7N9禽流感
目前已有证据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尤其是病(死)禽;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
儿童应避免直接接触家禽和野禽。
如果发现病(死)禽、畜,不要自行处理,应报告有关部门。
(2)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3)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4)注意饮食卫生,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在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5)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
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哪些人需要特殊防护?有何具体要求
与家禽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养殖、分拣、运送、销售、宰杀、免疫接种工作和病、死禽处理等的人员,以及对有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的专业人员需要特殊防护。
特殊防护的要求是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防护服(隔离衣),戴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穿长筒靴或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
注意洗手,减少感染发病机会。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一、禽流感病因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H7N9)属于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
虽然偶尔会有某些H7病毒(H7N2、H7N3、H7N7)感染人类的报告,但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直到中国最近报告出现了这种病例。
二、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主要症状到目前为止,感染H7N9病毒的病人会出现严重肺炎,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呼吸困难。
不过,对于感染甲型流感(H7N9)病毒后可能产生的全部症状的认知仍是有限的。
三、禽的病毒现在能够感染人的原因目前,由于人感染病毒的暴露源尚不清楚,因此我们现在也不清楚上述问题的答案。
但病毒基因分析表明,尽管病毒是由禽流感病毒演变而来,却显示出可适应在哺乳动物中生长的特性。
这些适应包括,与哺乳动物细胞结合的能力,以及在接近哺乳动物正常体温的温度下生长(哺乳动物的正常体温低于禽类)。
四、流感(H7N9)病毒与流感的H1N1、H5N1病毒的区别这三种病毒都是甲型流感病毒,但它们有明显区别。
H7N9和H5N1被认为是动物流感病毒,只是偶尔会感染人类。
H1N1病毒可以分为通常感染人类与通常感染动物的两种。
五、人们感染到流感(H7N9)病毒的原因一些已被确认的病例有病人与动物接触或者处在有动物的环境内,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动物身上找到病毒。
所以目前尚不知道这些病人是如何被感染的。
现在正在调查动物传人的可能性,以及人传人的可能性。
六、流感(H7N9)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尽管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以防止感染而采取以下基本卫生行为是一种谨慎的做法。
它们包括手部卫生、呼吸卫生、食品安全措施。
手部卫生:在准备食物前、中、后;吃东西之前;使用卫生间之后;处理动物或者动物排泄物;手脏时;照顾家中病人时要洗手。
当手部明显肮脏时,用肥皂和流水清洗。
如非明显肮脏,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酒精洁手液洗手。
呼吸卫生: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医用口罩、纸巾、袖子、肘部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在使用后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采取手部卫生措施。
预防H7N9禽流感常识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
沸2分钟即被灭活;对大多数防腐消毒药敏 感。
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可保存数周,在
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在干 燥尘埃中可存活2周,存在于口腔、鼻腔和 粪便中的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有 较大的抵抗力。
积华 4
对手清洗和消毒的要求和方法
禽流感暴露者
• 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病禽或死禽的人 员; • 捕杀、处理病或死禽,未按相应规范采取 防护措施的人员; • 直接接触病或死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 其他相关人员。
8Hale Waihona Puke 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
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 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 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 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 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2
病毒简介
•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 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 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 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 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 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 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 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1.何时应洗手、消毒?
接触人禽流感病例前后; 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 被污染的物品后;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概述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该病毒对人类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本文将介绍H7N9禽流感的根本知识和防控措施。
什么是H7N9禽流感?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该病毒最早于2024年在中国被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于鸟类中。
禽流感主要通过禽类分泌物和污染的环境传播给人类,尤其是与禽类密切接触的人群容易感染。
H7N9禽流感的病症H7N9禽流感的病症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乏力等。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肺炎等严重病症。
对于疑似感染H7N9禽流感的个体,及早就医并进行相关病毒检测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1. 防止接触禽类尽量防止接触活禽、禽类粪便和污染的环境。
在接触禽类或其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并防止将手接触到口腔、鼻腔和眼睛等黏膜部位。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液清洁手部,尤其在接触禽类或污染的环境后。
同时,防止与患有流感或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过于密切接触。
3. 做好食品平安确保食品平安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
防止食用生禽肉和未煮熟的禽类制品。
在加工和烹饪禽肉时,确保彻底煮熟,防止生熟交叉污染。
同时,定期清洗厨房、餐具和食品加工设备,保持整洁卫生。
4.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禽舍、禽类的饮水器和饲料器,并进行消毒处理。
及时清理和处理禽类分泌物,防止禽类分泌物与人类接触。
对于禽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 加强监测和报告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H7N9禽流感的疫情信息,加强对禽类流感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同时,加强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的追踪调查,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总结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公众需要加强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遵循相应的防控措施。
H7N9禽流感防范应知应会题
21.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22.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水煎服,每日1—2剂,每4—6小时田服一次。加减:咳嗽甚者加枇杷叶、浙贝母。中成药:可选择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注射液。
16.疫毒壅肺,内闭外脱:症状:高热,咳嗽,痰少难咯,憋气,喘促,咯血,四末不温,冷汗淋漓,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治法:清肺解毒,扶正固脱,参考处方:炙麻黄炒杏仁生石膏知母鱼腥草黄芩炒栀子虎杖山萸肉太子参水煎服,每日1—2剂,每4—6小时口服或鼻饲一次。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至神昏谵语者,上方送服安官牛黄丸;肢冷、汗出淋漓者加人参、炮附子、煅龙骨、煅牡蛎;咯血者加赤芍、仙鹤草、侧柏叶;田唇紫绀者加三七、益母草、黄芪、当归尾。中成药:可选择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5.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6.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7.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13.治疗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选用奥司他韦(0seltamiⅤir)或扎那米韦(Zanamivir),临床应用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1N1感染等有效,推测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应有效。奥司他韦成人剂量75mg每日两次,重症者剂量可加倍,疗程5-7天。扎那米韦成人剂量10mg,每日两次吸入。
H7N9禽流感防治小知识宣传
H7N9禽流感防治小知识宣传
近期正处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居民要注意防范病毒侵袭,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特温馨提醒如下:
1、对H7N9禽流感病毒,要有科学的认识,不要恐慌,也不要掉以轻心,只要做好自我防护,就可以大大降低感染该疾病的风险。
2、防控H7N9禽流感病毒,关键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活禽接触,居民一旦接触活禽,一定要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3、不要购买没有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加工处理禽类时,最好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感染病毒,禽肉一定要烧熟煮透。
4、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乏力等流感样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要主动告知自己发病前有无活禽接触史,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去医院就诊或者看望病人时要戴口罩。
6、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7、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少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8、做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居家和办公室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9、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临潭县第一人民医院宣。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引言: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国多地浮现疫情。
为了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加强预防工作,本文将从预防知识宣传和预防办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和症状1.1 病毒的传播途径H7N9禽流感主要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传播较为罕见。
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禽类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液中,人类通过接触感染禽类或者其分泌物而感染。
1.2 症状表现感染H7N9禽流感后,患者常浮现高热、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
严重病例可浮现呼吸难点、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H7N9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宣传2.1 加强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H7N9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包括病毒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防控措施等,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2 开展社区宣传活动组织专家进行禽流感知识讲座,向社区居民普及禽流感的预防知识,提醒他们避免接触禽类和其分泌物,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的风险。
2.3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H7N9禽流感的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资料,向学校、医院、机关等公共场所发放,提醒人们注意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性。
三、H7N9禽流感的预防办法3.1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接触禽类或者其分泌物后要及时洗手;避免接触禽类、禽类市场和禽类粪便;避免生食和半生食禽肉及其制品。
3.2 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定期清理禽舍、禽类粪便等,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做好禽类的消毒工作,杀灭病毒。
3.3 提高免疫力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H7N9禽流感的防控措施4.1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2 加强禽类养殖管理加强禽类养殖场的管理,做好禽类的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讲座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讲座引言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染给人类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体主要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自2013年首次发现以来,H7N9禽流感已经在我国多个省份出现,并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员感染和死亡。
为了加强对禽流感的防控,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特举办本次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讲座。
本文将为您介绍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措施,以期帮助您更好地预防和应对H7N9禽流感。
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也称禽类流感或鸟类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染给人类的病毒性疾病。
禽流感病原体属于A型流感病毒,目前主要有H5N1、H7N7和H7N9亚型等。
其中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一种禽流感病毒。
H7N9禽流感的症状与传播途径H7N9禽流感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气促、乏力等。
部分患者可能还有胸痛、腹泻等症状。
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与感染禽类直接接触或接触感染禽类的环境,例如家禽市场、农场等;二是通过与已经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H7N9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个人预防措施1.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洗手,尤其是接触禽类或禽类环境后。
2.避免接触禽类:尽量避免接触禽类及其排泄物,不要亲自宰杀禽类。
3.食品安全:吃禽肉等食品时要确保熟透,避免生食。
4.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5.加强锻炼养生:增加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体质。
公共场所防控措施1.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对禽流感的认知,加强宣传教育。
2.建立禽类监测系统:加强禽类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疫情。
3.加强家禽市场管理:整治违法经营、环境脏乱的家禽市场,减少传染风险。
4.做好禽类检疫工作:对进出口禽类进行检疫,防止病从口入。
5.增加卫生设施: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工作,提供洗手设施、消毒液等。
H7N9禽流感的治疗与就医建议对于被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h7n9防控知识【2020版】
h7n9防控知识【2020版】h7n9防控知识【2020版】人感染H7N9流感是由H7N9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人感染禽流感是乙类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
请广大师生、市民注意个人卫生,近期避免直接接触活禽。
疾控专家提醒:1、有禽类接触史、伴有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的,请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
2、高致病性人禽流感多在活禽间传播,H7N9禽流感病毒至今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感染情况。
3、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2分钟以上可杀灭。
1、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
2、临床特点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可达39℃以上)、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等。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3、播方方式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
4、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尚无人际传播的确切证据。
预防措施preventive measures(1)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营养膳食,增强抵抗力;(2)尽可能减少与禽、鸟类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抵抗力弱的老人与儿童;减少活禽销售市场暴露,购买经过检疫、加工的禽肉制品;(3)勤洗手,特别是接触过禽类,要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4)做好饮食卫生,特别是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加强室内空气流通;(6)若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时,戴上口罩,尽快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是否有禽类接触史。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一、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
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
此前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从家禽、鸽子中分离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与人体中分离到的病毒高度同源,此前在国内从未分离到。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
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H7N9禽流感的流行、传播与临床症状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不明、传播途径不清,不排除通过候鸟迁徙传入国内的可能;该病毒可以感染鸡、鸽子等禽鸟,对家禽呈低致病力,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目前尚未发现猪感染该病毒。
对人的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
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人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三、H7N9禽流感的防控(一)禽类的H7N9禽流感的预防对H7N9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孵化厅、孵化器、禽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可靠地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区。
2024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
2024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
1. 了解禽流感病毒: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在防治禽流感中,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传播途径和症状是很重要的。
2. 严密监测: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监测禽类的病情和病毒变异情况。
通过早期发现,可以采取措施限制病毒的传播。
3. 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等级:加强禽舍的清洁和消毒,确保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
减少野生鸟类进入饲养区域的机会。
4. 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强养殖场的登记备案,规范养殖行为。
检疫人员和兽医人员要加强对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5. 严禁活禽交易:禁止非法活禽交易和非法市场出售禽类产品,确保禽类产品的安全性。
6. 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向公众传递禽流感的防护知识和措施,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禽类尸体等。
7.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享信息,加强禽流感病毒监测和防治措施的研究交流,共同应对禽流感的威胁。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防治知识,具体的防治措施可能会根据疫情和科学研究的进展而有所调整。
建议您在实际应对禽流感时,及时获取最新的官方指导和专家建议。
第 1 页共 1 页。
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
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
以下是针对H7N9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 加强监测:各级动物卫生和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禽流感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禽类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2. 加强养殖管理:加强禽类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保持场所清洁,定期进行消毒,控制饲养密度,减少家禽之间的接触。
3. 加强禽类交易管理:加强禽类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对市场进行卫生检查,减少禽类交易市场对疫情传播的风险。
4. 加强个人防护:饲养家禽的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穿戴手套等,避免与禽类粪便和分泌物直接接触。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社区宣传,提高公众和养殖户对禽流感的认知,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控意识,及时报告疑似疫情。
6. 加强禽类产品检疫:对出售的禽类产品进行检疫和监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7.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研究和分享信息,加强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请注意,这些措施并不是详尽无遗的,具体的防控措施会因地区和具体疫情情况而有所调整。
建议您及时关注当地有关部门和卫生机构的通知和建议,并遵循其指导。
H7N9禽流感防治小常识
H7N9禽流感防治小常识核心提示: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
截至目前(4月10日),全国确诊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增至31人,9人死亡。
其中,上海13例(5例死亡),江苏10例(1例死亡)、浙江6例(2例死亡)、安徽2例(死亡1例)。
所以人们应该提高警惕积极预防H7N9禽流感。
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勤洗手常通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人体最容易受污染的地方是双手,所以,平时饭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打扫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从室外回家后,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更要清洗双手。
“打肥皂,用清洁的流动水,特别要注意清洗一些沟沟缝缝,做到这些基本就可以了。
”通风时长则要视房屋大小、人员多少、室外温差等决定。
通风只要保证室内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就可以,没有一个具体时长来界定。
潜伏期有多长?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潜伏期7天,出现4种症状及时就诊。
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尤其是在7天之内接触过禽类,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
早期症状和流感症状没有太大差别,不过如果出现4种症状,就要及时就医:发热、咳嗽、白细胞渐行性降低及肺部影像中出现片状阴影。
H7N9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如何监控?密切接触者无需隔离,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对于密切接触者,每天早晚两次测体温,询问有没有出现呼吸道不适症状,一旦出现体温升高或呼吸道症状,就要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病毒,所有密切接触者都需要完成两次采血,在确认为密切接触者后第一次采血,两三个星期后再进行一次采血,以便确认是否存在轻症或隐性感染。
H7N9到目前未出现人传人病例,所以密切接触者无需隔离,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没有疫苗,日常生活安全吗?尚未出现人际传播,疫苗用处暂不大。
目前还没有研制出针对这种新型病毒的疫苗。
不过目前还没有出现人感染人的情况,没有疫苗不会对人产生很大影响,市民无需过分恐慌,亦无需过度防护,明智的做法是采纳专业机构建议。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一、H7N9禽流感简介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
该病毒首次在中国于2022年被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能力较强,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因此,宣传H7N9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和采取相应的预防办法非常重要。
二、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1. 禽类传播: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家禽、野生鸟类等禽类身上。
人类通过与感染禽类接触,特别是接触禽类的粪便、尸体、分泌物等,易受到病毒的传播。
2. 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但也有极少数的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导。
人与人之间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例如家庭成员、医护人员等。
三、H7N9禽流感的症状H7N9禽流感的潜伏期普通为3至5天,患者可能浮现以下症状:1. 发热:体温超过38℃。
2. 咳嗽:干咳或者咳嗽伴有痰。
3. 喉咙痛:喉咙发炎、疼痛。
4. 呼吸难点:呼吸急促或者气喘。
5. 肌肉疼痛:全身或者特定部位的肌肉酸痛。
6. 乏力:感到疲惫、无力。
四、H7N9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宣传为了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知,以下是一些预防知识宣传的重点内容: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殊是在接触禽类、禽类产品或者禽类环境后;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避免接触禽类的粪便、尸体、分泌物等。
2. 饮食卫生:熟食禽类和禽类产品,确保食物彻底熟透;避免生食禽蛋或者禽蛋制品。
3. 避免接触禽类市场:尽量减少到禽类市场、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活动,避免与禽类接触。
4. 注意个人防护:在接触禽类或者禽类环境时,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及时就医:如果浮现发热、咳嗽、呼吸难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禽类的情况。
六、政府的预防措施政府在H7N9禽流感预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1.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禽流感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疫情并向上级报告。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一、H7N9禽流感简介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最早于2022年在中国被发现。
该病毒主要通过家禽传播给人类,但也有极少数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导。
H7N9禽流感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对公共卫生和农业产业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二、H7N9禽流感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感染源:与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家禽接触,如活禽、禽粪等。
2. 食用感染源:食用未煮熟的禽类或者其制品,如鸡肉、鸭肉等。
3. 空气传播:在密闭的环境中,呼吸感染源所释放的飞沫。
三、H7N9禽流感症状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人体可能浮现以下症状:1. 发热:体温超过38℃。
2. 咳嗽:干咳或者带有少量痰液。
3. 咽痛:喉咙疼痛或者不适。
4. 肌肉疼痛:全身肌肉酸痛。
5. 呼吸难点:呼吸急促或者气喘。
四、H7N9禽流感预防措施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殊是在接触禽类或者禽粪后。
- 避免触摸口、鼻和眼: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途径。
- 使用纸巾或者肘臂遮掩口鼻:打喷嚏或者咳嗽时,避免直接用手掩盖。
- 定期消毒:时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
2. 避免接触感染源:- 减少与活禽的直接接触:避免到禽类市场、养殖场等高风险区域。
- 食用安全禽肉:确保禽肉煮熟煮透,避免食用生或者半生禽肉。
- 避免接触禽粪:尽量避免接触禽粪,特殊是未经处理的禽粪。
3. 增强免疫力:- 注射疫苗:根据卫生部门的建议,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增强免疫力。
-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反抗力。
-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
4. 关注疫情信息:- 及时了解疫情:关注卫生部门发布的疫情信息,了解禽流感的最新发展。
- 遵循防控措施:按照卫生部门的指导,积极配合相关防控措施。
五、H7N9禽流感的治疗如果浮现H7N9禽流感的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接触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H7N9流感症状:发烧38度以上伴有咳嗽及呼吸困难
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专家建议38度以上高热伴有咳嗽立即就诊
专家建议,如果有咳嗽症状,并伴有38℃以上的高热,一定要赶紧到医院就医。
从已确认病例的早期症状看,咳嗽并伴有高热是最初的临床反应,很容易被当成普通肺炎治疗。
勤洗手,禁接触病死禽畜,鸡肉鸡蛋要熟透再吃,手有破损处理肉类需戴手套。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市民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时要掩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接触病、死的禽类和畜类;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戴手套;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和保存;肉类及蛋类需煮熟煮透才可食用,避免接触发热病人。
体弱者到医院看病,建议佩戴口罩。
清明长假别接触禽鸟和猪等动物
清明节小长假马上到了,外出踏青、喂鸽子、去动物园观赏鸟类是否安全?何剑峰表示,近期出外游玩,尽量不要接触活禽鸟和猪等动物。
特别是遇到不明野鸟不要近距离接触,看到病死的禽畜更不要碰。
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达菲可对H7N9做早期治疗
广东省疾控中心称,目前排查情况显示广东省暂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也没有发现H9、H5型的禽流感病例。
H7N9病毒可用达菲做早期治疗,目前广东已有达菲的药物储备。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知识问答
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
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3、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
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4、目前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现况?
2013年3月30日,我国确诊了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上海市2例(均死亡),安徽省1例。
病例发病时间为2月下旬与3月中旬。
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5、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目前3例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
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6、全球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毒情况?
1996年~2009年间,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和英国曾报道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例,病毒亚型分别为H7N2、H7N3和H7N7,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膜炎与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此前,我国从未发现过H7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
7、H7N9病毒与既往H1N1、H5N1和其他季节性流感病例相比其毒力和传染性如何?
由于目前只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对该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尚无法对该病毒的毒力和人际传播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
8、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但截至目前,3例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9、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10、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发病情况?
根据我国不明原因肺炎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海、安徽和江苏的卫生部门对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都实施了认真的医学观察。
上海的1例确诊病例发病前,其2名家庭成员也发生了重症肺炎,病因仍在调查和检测中。
该家庭的3个病例的发病是否存在关联,有待进一步调查。
除此以外,上海、安徽确诊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没有发现类似病例。
11、如何预防H7N9流感?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12、目前的治疗方法?
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
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13、公众如何保护自己?
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同时还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畜。
14、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目前,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
根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
15、医务人员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目前尚无H7N9人传人的确切证据,3例确诊病例接诊的医务人员中均未发现感染病例,但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标准预防加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预防。
16、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采取的行动?
病例出现后,当地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病人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送检、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并加强了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此次疫情高度重视,接到重症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报告后,立即向上海、安徽和江苏派出专家工作组,指导当地开展患者的救治和调查工作,召开多部门会商会,对疫情性质进行分析研判,并安排部署了相关调查、防控和应对准备工作。
国家疾控中心接到病例报告和送检标本后,及时开展了疫情风险研判和实验室检测研究,在短时间内做出了病例的病原学诊断,在全球首次发现和确认了新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导致的人类感染病例,并对新病毒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