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蚜虫吻刺法
韧皮部汁液
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山梨醇、甘 露醇等。 微量的氨基酸、酰胺、植物激素、有机酸
★ 矿质元素(K+最多)
表6-1 烟草和羽扇豆的筛管汁液成分含量
蔗糖 氨基酸
烟 草/mmol L-1 460.0 83.0
羽扇豆/mmol L-1 490.0 115.0
钾
不足:
①运输所需的压力势差要比筛管实际的压力 差大得多 ②很难解释双向运输 ③实际上运输是消耗代谢能量的主动过程
2、P-蛋白收缩学说 (p-protein contractile hypothesis)
①P-蛋白的定义 ②P-蛋白纤丝组成轴索贯穿于筛孔,轴索本 身具有收缩能力,犹如一台蠕动泵,可推动 集流运转。 ③P-蛋白纤丝是真空管状物,成束贯穿于筛 孔,管壁上产生大量的微纤毛。这些微纤毛 可驱动空心管内的脉冲式液流,从而推动筛 管内溶液集体流动。
1、压力流动学说(pressure flow hypothesis)
德国植物学家明希(Münch),1930年提出 学说要点:①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内随着 液流的流动而移动; ②液流的流动是由于源库 两端的压力势差而引起的。
源端:物质装入
Ψw
压力势
吸水膨胀
加入溶质 韧
水 移去溶质 库端
源端
支持依据: ①筛管接近源库两端存在压力势差。 ②蚜虫吻刺法证明筛管汁液的确存在正压力
P-蛋白:亦称 韧皮蛋白,是 被子植物筛管 细胞所特有的, 利用ATP释放 的能量进行摆 动或蠕动,推 动筛管内有机 物质的长距离 运输。
成熟筛分子和伴胞(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SE-CC)的结构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环割、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说明:
1、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 2、叶子的同化产物既可向上运输到正在生长的顶芽、 幼叶或果实,也可向下运输到根部或地下贮藏器官。
3、有机物在韧皮部中主要行纵向同侧运输; 4、木本植物根部贮藏的糖类或形成的有机氮化物是 由木质部向上运输; 5、根部吸收的水、矿质由木质部上运,叶子吸收的 矿质及老叶中撤退出的矿质离子是经韧皮部运输的。
韧皮部运输的几种糖结构
蔗糖运输的优点:
①溶解度很高(0℃时,179g / 100ml水)。
②是非还原性糖,很稳定。 ③运输速率很高。 ④具有较高能量。 适于长距离运输
(二)有机物运输的速度
第一节、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合成的场所 和贮藏或消耗场所在空间存在着 一定的距离,因此二者间必然存 在着一个运输过程。
有机物质运输是决定产量的重 要因素,要使较高的生物产量转化 为较高的经济产量,有机物质的运
输和分配是关键。
一、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一)短距离运输——胞内与胞间运输 1. 胞内运输: 指细胞内、细胞器间的物质交换。 有分子扩散 原生质环流 细胞器膜内外物质交换, 囊泡的形成与囊泡内含物的释放等
胞 间 运 输
共质体运输
共质体与质外体间交替运输 ——转移细胞
细胞内运输:细胞质——细胞器间的物质运输
细胞的内膜系统:核膜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分泌小泡 内吞小泡
高尔基体
溶酶体
运输小泡 内质网
质膜
细胞核
质外体与共质体间的运输--交替运输
植物组织内的有机物运输,多数情况下是两条途径交 替进行。 • 例如:当质外体两端的 扩散梯度平衡时,运输 物质将由质外体进入共 质体;在共质体内,由 于胞质环流促进了物质 在细胞间的转移。当运 输两端再度出现渗透梯 度时,溶质透膜进行质 外体运输。
植物生理学-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二、运输方向
方向:从源向库运输。 代谢源(源) 代谢库(库) 既可横向,也可纵向 运输。(双向运输)
三、运输的速率和形式
1 比集转运率:单位截面积韧皮部或筛管在单 位时间内运输有机物的质量 g/(cm2· h) 例:马铃薯块茎韧皮部横切面为0.002cm2,块茎 在50d内增重240g,块茎含水量为75%,比集转 运率为?
2 光照:
光照促进有机物质的运输,白天>晚上 光照促进蔗糖的形成 光合产生较多的ATP,有利于源端的装载。
3 水分:
缺水降低同化物的运输速率,主要原因: 集流变慢 光合生产受到抑制
四、影响有机物运输的环境因素
4 矿质元素: • 主要是N、P、K、B
5 激素 除乙烯外,其它4大类激素都促进物质的 运输和分配。
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合成的成壁物 质由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运输至质膜,然后 小泡内含物再释放至细胞壁。
(2) 胞间运输
① 共质体运输 ② 质外体运输 ③ 共质体与质外体之间的交替运输
细胞之间短距离的质外体、共质体 以及质外体与共质体间的运输
质外体运输的特点:
1)阻力小,运输快。 2)质外体没有外围的保 护,物质容易流失。 3)运输速率易受外力影 响。
在蔗糖进入 韧皮部或者由韧皮
部卸出到需要有机
物的器官时作为主 要的有机物跨膜运 输方式。
三、韧皮部装载的特点
• 逆浓度梯度进行
• 需能过程 • 具有选择性
三、有机物运输的机理
•
压力流动学说:有机物在筛管中随液流的流动而移动,
这种液流的流动是由输导系统两端的压力势差异引起的,
植物生理学试题库第6章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一、练习题目(一)填空1.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短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体内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
3.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最好形式是______。
此外,蔷薇科果树的运输物质还有_______。
4.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质是______,含量最高的无机离子是______。
5.证明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途径是韧皮部筛管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____。
6.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方向有______、______、______。
7.有机物质总的分配方向是______。
8.有机物质被动运输的学说是_____,提出者是______。
9.H.Devries认为,有机物质运输的动力可能是______。
10.载体参与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的过程,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11.说明有机物质主动运输的学说有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当库大于源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增源增库均能增产的类型是______。
13.植物体内物质的分配是按______进行的。
14.水稻、小麦抽穗后,剪去部分叶片,穗部增重______;剪去穗后,叶片光合产物输出______,光合速率明显______。
15.源叶内无机磷含量高时,促进光合初产物从____到_____的输出,促进细胞内______的合成。
16.同化物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韧皮部筛管。
17.在甜菜块根中,K+/Na+比例调节淀粉与蔗糖的变化。
当比值高时,有利于_______的积累;当比值低时,有利于_____的增加。
18.营养生长期,供N过多时,植物体内______增多,而_________减少,因而容易引起植株徒长。
19.叶片内的蔗糖分为两种状态:______、______。
植物生理学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
化物形成和输出能力,称为“源强”。光和速率 是
度量源强最直观的指标之一。
同化物的分配:
2. 库的竞争能力: 指库(包括根、繁殖器官、贮存器官、光
合能力很低的绿色器官等)对同化物的吸引和 “争调”能力。
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称为 “库强”。表观库强可用库器官干物质积累速 率表示。
When phloem is injured, callose can be synthesized very rapidly (within seconds) and will accumulate in the sieve area.
外界条件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分配:
❖ 光强:光强弱,呼吸大于光合; ❖ 水分:水分亏缺降低源强和库强,根系和 功能叶早衰,光合作用受到很大抑制;
阻力很大,溶质流动所需压力比筛管内实 际压力大得多;
2. 难以解释溶质双向流动;
3. 不能解释物质运输与消耗代谢能的 关系,该假说与运输系统的代谢似乎无关。
二. 细胞质泵动学说
三. 收缩蛋白学说
根据筛管腔内有许多具有收缩能力的 韧皮蛋白(P-蛋白),认为是它推动筛 管汁液运行。因此,称该学说为收缩蛋 白学说。
韧皮部装载的机理: 韧皮部装载是一个逆浓度梯度、并且具有
很高速度的主动过程,由载体完成。 主要依据是: (1)对装入的物质有选择性; (2)必须提供能量; (3)具有饱和动力学特性。
光合产物装载途径及其机理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蔗糖-质子协同运输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筛管或伴胞的质膜
上,H+-ATP酶消耗ATP将细胞质中的H+ 泵到细胞壁(质外体)中,建立了跨质膜 H+梯度,驱动质膜上H+ /蔗糖共转运体, 把蔗糖装载入筛管分子。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六章 有机物的运输
SA
KH232PO4
S1 S2
SB
14CO2
树皮 蜡纸 木质部
图6-2 分别施用14C及32P,观察双向运输的装置
三 、速度及形式
1、速度:30--150cm/h
2、形式:蔗糖
蚜虫吻针试验、14CO2示踪试验 溶质:主要物质是水,其中溶解许多碳水化 合物,蔗糖占干物质的90%,三糖,四糖,五糖, 氨基酸和酰胺,磷酸核苷酸和蛋白质,四大植物激 素,糖醇,无机离子。
吻刺
韧皮部 汁液
韧皮部
图6-3 蚜虫吻刺法吸取筛管汁液
为何以蔗糖作为主要形式? 1、蔗糖是非还原糖,化学性质比还原糖稳定。 2、蔗糖水解时能产生相对高的自由能。 3、蔗糖分子小、移动性大、 运输速率高,适合
进行长距离运输。
主要讲三方面的内容: 一、韧皮部装载 二、韧皮部卸出 三、筛管运输机理
一 、韧皮部装载
K+
K+ 连丝维管横切
PH5·5
K+ K+ PH8·5
内质网
(+)
(-)
图6-6 胞间连丝超微结构 图6-7 蔗糖-质子同向转运
4、韧皮部装载的特点 ⑴ 逆浓度梯度 ⑵ 需能过程 ⑶ 具有选择性
第三节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 韧皮部卸出:是指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产物输出
到库的接受细胞的过程。 “空种皮技术”证明韧皮部的卸出 卸出的原则:是阻止卸出的蔗糖被重新装载。
PH5·5
K+ K+ PH8·5
内质网
(+)
(-)
图6-6 胞间连丝超微结构 图6-7 蔗糖-质子同向转运
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装载有时走质外体途径,有 时走共质体途径,交替进行,互相转换,相辅相成。 这种交替进行主要通过转移细胞或传递细胞来完成。
植物生理学第六章有机物运输
第一节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率和溶质种类 一、运输途径 (Pathway of transport)
通过环割试验,证 明有机物运输是由韧皮部担 任。至于具体运输细胞,通
• 1.研究物质运输途径的方法: (1)环割试验
环割是将树干(枝)上的一圈树皮(韧皮部)剥去 而保留树干(木质部)的一种处理方法。 此处理主要阻断了光合同化物、含氮化合物 以及激素等物质在韧皮部的向下运输,而导 致环割上端韧皮部组织中光合同化物、含氮 化合物以及激素积累引起膨大。
三、运输的速率和溶质种类
借助放射性同位素示踪(isotope trace),可以看到,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速 度比扩散速度还快,平均约100 cm•h-1,不同植物的有机物运输速度有差异, 其范围在30-150 cm•h-1。同一作物,由于生育期不同,有机物运输的速度也 有所不同,如南瓜幼龄时,同化产物运输速度较快(72 cm•h-1),老龄则渐 慢(30~50 cm•h-1)。 研究有机物运输溶质种类较理想的方法,是利用蚜虫的吻刺法结合同位 素示踪进行测定。蚜虫以其吻刺法插入筛管细胞吸取汁液,这可在显微镜下 检查证明。当蚜虫吸取汁液时,用CO2麻醉蚜虫后,将蚜虫吻刺于下唇处切 断,切口不断流出筛管汁液,可收汁液供分析用(图6-4)。 图:用蚜虫吻刺法吸取筛管汁液
镁
钙 铁 锌 PH
4.3 2.1
0.17 0.24 7.9
5.8
0.16 0.13 0.08 8.0
同化物运输的主要 形式是蔗糖, 因为: 1)蔗糖是非还原 糖,具有很高的稳 定性; 2)蔗糖的溶解度 很高; 3)蔗糖的运输速 率很高; 4)蔗糖具有较高 的能量。
第二节韧皮部装载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是指光合产物从叶 肉细胞到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经过3个步骤: 第一步,光合产物从叶绿体转运至细胞质,属胞内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同化物的分配规律
1. 总规律是由源到库 2. 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3. 就近供应 4. 同侧运输
5. 再分配
物
隔离层 保护 层
14CO 2
标记 物
同 位 素 标 记 实 验
三、运输的速率和溶质种类
1、运输速率:30~150 cm.h-1 2、溶质种类: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等。
收集韧皮部汁液的蚜虫吻针法
多数是糖类(主要是蔗糖),其次为氨基酸、无机一、韧皮部装载的途径
泵走,糖分随之
流动。
第五节 同化产物的分布
一、配置
源叶中新形成的同 化产物的代谢转化。
1、代谢利用
2、合成暂时贮存化合
物(淀粉和蔗糖)
3、从叶中输出到植 株其他部分
二、分配
指新形成的同化物在各 种库之间的分布。 (一)分配方向:
生长中心
(二)库强度及其调节
库强度 = 库容量×库活力
库强度的调节:
部位,源与库共存于同一植物体,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第一节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率和溶质种类 一、运输途径
1、环割实验:
证明:有机物经韧皮部 运输。
环割
树皮
积累 物质
筛 管 韧皮部 伴 胞 薄壁细胞
木 质 部
环割实验
2、筛分子—伴胞复合体(SE-CC复合体)
(1)筛分子:
无:核、液泡膜、微丝、 微管、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有:细胞质、质膜,内 质网、 膜上有许多载体, 进行活跃的物质运输,为 活细胞。 P-蛋白(韧皮蛋白): 防止筛管中汁液的流失的 蛋白。 胼胝质:堵塞筛孔 β-1,3-葡聚糖
(2)伴胞:
补充筛管分子功能 的不足,如合成蛋白 质。
植物生理学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一节
有机物物质运输的途径、速度和溶质 种类
一、运输途径(Pathway of transport) 有机物运输 的途径是韧皮部,主要运输组织是筛管和伴胞。
韧皮部卸出是指韧皮部的有机物输出到库细
胞的过程。 一、有机物卸出的途径 (一)共质体途径卸出 (二)质外体途径卸出
二、依赖代谢进入库细胞
低温和代谢抑制剂处理的研究表明:同化 物进入库组织是需要能量的。在质外体卸出 过程中糖至少要跨膜两次,运输器在跨膜过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节
输导系统的畅通
思 考 题
1.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的途径有哪些?
2.同化物运输的特点有哪些? 3.简述压力流动学说的要点及不足之处?
3.简述同化物分配的规律。
4.源与库的相互关系怎样?库对源的调控机理是什么? 5.影响和调节同化物运输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和
调节同化物运输的?
6. 名词解释 代谢源与代谢库 库强度 生长中心 P-蛋白 库容量 库活力
一
筛管运输的机理
压力流动学说 德国E.Mnch(1963)提出:筛管液流是靠源库 两端的膨压差来推动的
复习集流,集流产生的动力?
A、B两水槽中各有一个装有半透膜的
渗透压计,水可以自由出入,溶质则不 能透过。
加入溶质
韧
移去溶质
木
库端
源端
将溶质不断地加到渗透计A中,浓度
升高,水分进入,压力势升高,静水压 力将水和溶质一同通过C转移到渗透计 B。
第六章有机物的运输,分配
(一)溫度。 在一定範圍內,同化物運輸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直到 最適溫度,然後逐漸降低。對於許多植物來說,韌皮部運輸 的適宜溫度在22~25℃之間。 低溫降低運輸的原因一是由於低溫降低了呼吸作用,從而減 少了推展運輸的有效能量;二是低溫增加了篩管汁液的黏度, 影響汁液流動速度。 晝夜溫差對同化物分發有明顯影響,晝夜溫差小時,同化物 向籽粒分發會顯著降低。
(三)光 光透過光合作用影響到被運輸的同化物數量以及運輸過程中所 需要的能量。光對同化物由葉子外運也有影響。然而,光作為 形成同化物的元素,只是在葉片中光合產物含量很低的情況下 才對外運產生影響。而在通常的光合作用晝夜節律時,在光照 充足的條件下同化物的水準比較高,以致光直接透過光合作用 不能控制外運速度。在某些植物(大豆、紫蘇、罌粟等)上甚至發 現有相反的關係,短暫缺光時外運加強。
(二)供源-存庫單位 同化物從源器官向庫器官的輸出存在一定的區域化,即源器 官合成的同化物優先向其臨近的庫器官輸送。例如,在稻麥 灌漿期,上層葉的同化物優先輸往籽粒,下層葉的則優先向 根系輸送,而中部葉形成的同化物則既可向籽粒也可向根系 輸送。玉米果穗生長所需的同化物主要由果穗葉和果穗以上 的二葉提供。通常把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對應關係的源與庫及 其輸導系統稱為供源-存庫單位(source-sink unit)。如菜豆某一 複葉的光合約化物主要供給著生此葉的莖及其腋芽,則此功 能葉與著生葉的莖及其腋芽組成一個供源-存庫單位。
第三節 有機物的分配與調節
一、代謝供源與代謝存庫 (一)供源和存庫的概念 有機物運輸的方向取決於提供同化物的器宮與利用同化物的器 官的相對位置,供源(source)即代謝源,是產生或提供同化物的 器官或組織,如功能葉,萌發種子的子葉或胚乳。 存庫(sink)即代謝庫,是消耗或累積同化物的器官或組織,如 根、莖、果實、種子等。 應該指出的是,源庫的概念是相對的,可變的。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1.利用贮藏营养器官建造期:即局部调节。 2.当年同化产物的多器官期,多源竟争。 3.当年同化产物的大量产生和均衡分配期,均势扩散。 4.营养物质贮备期,向下优势。 ↓ 三、有机物的运输分配与作物产量和品质 ↓ 有机物质运输分配的调控 1、糖代谢状况。 2、激素调节。 3、环境因素:T、光、水、矿质(N、P、K、B) ↓ 总结、思考 问题1 源、流库相互间有什么关系?了解这种关系对指导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问题2 试述有机物分配的方向与规律,据此观点,试分析氮肥过量引起小麦空瘪粒增加的原因。 七、课堂定量分析: 1、技能训练学生掌握的程度: 2、学生参与的时间: 3、学生参与的广度: 4、学生参与的形式: 5、效果: 6、时间分配比例 :
解释概念: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
证据:图解实验
同位素示踪 蚜虫吻刺 环割 荧光扫描仪监测
二、有机物运输的方向与度量
流
源
输率(比集运量 SMT) ↓ 有机物运输的动力 渗透动力、代谢动力 ↓ 第二节 有机物的分配与调控 一、分配方向:
源
源-库单位
库
↓ 二、 有机物的分配规律 (一)同化物在组织器官间的分配特点 1.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2.养分竞争 3.就近供应 4.纵向同侧运输为主 5.相对独立 6.有机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二)多年生木本植物有机物周年分配规律。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教案 06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单元教案
课节名称(教学单元) 教学目的 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分配规律,为调控源——库关系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重点难点 有机物运输分配的规律 源库理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教学要求 1.识记:同化物运输的通道、形式和指标;同化物运输与外界条件的密切关系。 2.领会:同化物运输的形式、方向及速率,植物把环境刺激信号转导为胞内反应的途径,Ca2+在 细胞中的分布特点、钙信使作用标准及分子基础。 3.综合应用:试从同化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原则,分析施氮肥过量会引起小麦、水稻和棉花的徒 长的原因;分析小麦(或水稻)子粒空瘪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六、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语言描述说明) 有机物的运输分配与调控 完成教学内容学 时 2 学时
植物生理学教案第六章_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维管系统是专门执行运输功能的输导组织,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贯穿植物全身。
有机物的运输途径是由韧皮部担任的。
证明有机物运输途径是韧皮部的方法:环割实验(木本植物);同位素示踪实验(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有机物的运输不仅包括器官之间的运输,还包括细胞内和细胞间的运输。
1.短距离运输
②这个学说对一个筛管细胞同时进行双向运输的事实不好解释。
2.细胞质泵动学说(耗能量)
1)要点:认为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它们有节律地蠕动,糖分随之移动。
2)优点:可以解释双向运输现象。(同一筛管中不同胞纵连束,在相同时候可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糖分也就向相反方向运输。)
3)缺点:反对者怀疑筛管里是否存在胞纵连束。
P-蛋白(phloem protein)(被子植物)
存在形式:
在幼嫩的筛管分子中――P-蛋白为球形或纺锤形,称为P-蛋白体(P-protein body)。
在成熟的筛分子中――管状或纤维状的结构。
合成:在伴胞中进行合成并通过胞间连丝转运到筛管分子。
功能:堵塞受伤筛分子的筛孔,防止筛管中汁液的流失。
胼胝质(callose)
2.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3.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
本章讲授内容:
第一节有机物运输的形式、途径、和溶质种类
一、有机物质运输的形式
1.收集韧皮部汁液的方法:蚜虫吻针法
用蚜虫吻针法收集筛管汁液
①将蚜虫的吻刺连同下唇一起切下;
②切口溢出筛管汁液;
2.运输方向
纵向运输:单向运输、双向运输
横向运输:量微,纵向运输时受阻
第六章+有机物运输(1)
V:流速(cm h 1 ) =V C C:浓度( g cm 3)
单位:g· -2·-1。 cm h
(二)韧皮部运输的物质
有机物
糖 蛋白质 氨基酸 无机物
浓度
苹果酸
阴离子 阳离子
韧皮部中几种糖的结构
蔗糖 棉子糖 水苏糖 毛芯花糖
主要形式
半乳糖
半乳糖
半乳糖
葡萄糖
甘露糖
伴胞
筛管
长距离物质运输的一般规律: ① 无机营养在木质部中向上运输 ② 同化物在韧皮部中向下运输
③ 含氮有机物和激素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均能运输
④ 侧向运输
韧皮部运输
由筛管、伴胞和薄壁细 胞组成的 筛管的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酶, 如和糖酵解有关的酶,胼胝 质合成酶,还含有韧皮蛋白 (phloem protiein ,P-蛋白)
输导系统两端 同化物的浓度差异 压力差 筛管中的溶液流动
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有机物在筛管中随着液流的流动而流动 动力:是由于输导系统两端的渗透势差造成压力势差
E. Münch 压力流动学说
同化物
库 水
源
细胞质泵动学说
要点:筛管分子内腔的细 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
纵连束,纵跨筛管分子,
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丝反 复地、有节奏地收缩和张
库 吸收、消耗、贮存同化物是部位或器官,这些部位
生长旺盛、代谢活跃,如生长点,正在发育的幼叶、 花、果实等。分为代谢库和贮藏库
源-库单位 :源和与之存在同化物 供求关系的库。由制造同化物的 源叶片和从这片叶接收同化物的 库器官加上它们之间的输导组织 构成。
同化物的分配及控制
2、源和库的度量 源强: 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 库强: 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 力 流 动 学 说
2. 支持压力流动学说的试验证据: 支持压力流动学说的试验证据: ◆白蜡树干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韧皮部汁 白蜡树干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 液中各种糖的浓度也在增加, 液中各种糖的浓度也在增加,且这种浓度差 随落叶而消失,随叶面积的恢复而恢复; 随落叶而消失,随叶面积的恢复而恢复; 蚜虫吻刺实验证明,溢泌液可持续数小时; ◆蚜虫吻刺实验证明,溢泌液可持续数小时;
P122图 图
(二)装载机理: 装载机理: 是一种主动过程。以蔗糖 质子共运输的方 是一种主动过程。以蔗糖-质子共运输的方 式进行。 式进行。 蔗糖-质子共运输 质子共运输: 蔗糖 质子共运输:SE-CC复合体质膜上有 复合体质膜上有 ATP酶—水解 水解ATP放能将膜内的 +运 放能将膜内的H 酶 水解 放能将膜内的 建立跨膜电化学势差—膜上的蔗糖 出—建立跨膜电化学势差 膜上的蔗糖 建立跨膜电化学势差 载体利用该势差——将蔗糖和 +运进 将蔗糖和H 载体利用该势差 将蔗糖和 运进SECC复合体。 复合体。 复合体
210×24% = SMT= 24×100×0.0042 4.9/cm2/h-1
在韧皮部中,筛管的横截面积仅占 , 在韧皮部中,筛管的横截面积仅占1/5,要计算筛管的 SMT,上述结果要乘以 。 ,上述结果要乘以5。
第二节 有机物运输机理 有机物运输机理的三个问题: 有机物运输机理的三个问题 1. 有机物在源端如何装入 有机物在源端如何装入SE-CC复合体? 复合体? 复合体 2. 有机物在库端如何从 有机物在库端如何从SE-CC复合体卸出? 复合体卸出? 复合体卸出 3. 有机物在筛管中运输的动力何来? 有机物在筛管中运输的动力何来?
筛 管 中 的 胞 纵 连 束
3.P蛋白收缩假说 蛋白收缩假说
认为筛管内存在有收缩能力的韧皮蛋白( 认为筛管内存在有收缩能力的韧皮蛋白(P 蛋白),它们构成微纤丝,长度大于筛分子, ),它们构成微纤丝 蛋白),它们构成微纤丝,长度大于筛分子, 一端固定,一端游离于细胞质, 一端固定,一端游离于细胞质,象鞭毛一样 颤动,推动筛管汁液流动,需要ATP。 颤动,推动筛管汁液流动,需要 。
(二).质外体卸出途径及机理 二 质外体卸出途径及机理 质外体卸出途径及机理: SE-CC复合体与库细胞间不存在胞间连丝时, 复合体与库细胞间不存在胞间连丝时, 复合体与库细胞间不存在胞间连丝时 蔗糖从筛管→自由空间 库细胞。 自由空间→库细胞 蔗糖从筛管 自由空间 库细胞。 1.卸出过程:有两种模式: 卸出过程:有两种模式 卸出过程 ⑴蔗糖顺浓度被动进入自由空间→被细胞壁蔗 蔗糖顺浓度被动进入自由空间→被细胞壁蔗 糖酶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单糖主动进入库 糖酶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单糖主动进入库 细胞,用于消耗或贮存。 细胞,用于消耗或贮存。 存在植物:玉米、高粱、粟等。 存在植物:玉米、高粱、粟等。
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物质量( 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物质量(g.h-1) 韧皮部横截面积( 韧皮部横截面积(cm2)
生长100天的马铃薯块茎重量210g, 生长100天的马铃薯块茎重量210g,其中有机物占 天的马铃薯块茎重量 24%,匍匐茎断面韧皮部为 运输率为: ,匍匐茎断面韧皮部为0.0042cm2,运输率为: 运输率为
二.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和方向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和方向 (一) 长距离运输的途径和方向 一 长距离运输:器官间的运输 长距离运输 器官间的运输 1.运输途径 运输途径: 运输途径 主要途径:韧皮部筛管 伴胞复合体。 韧皮部筛管-伴胞复合体 主要途径 韧皮部筛管 伴胞复合体。 次要途径:木质部导管 管胞。 木质部导管、 次要途径 木质部导管、管胞。 2. 运输方向 运输方向: 下双向运输;横向运输。 上、下双向运输;横向运输。
环割的作用
(二)短距离运输的含义和途径 短距离运输:细胞内和相邻细胞间的运输。 短距离运输:细胞内和相邻细胞间的运输。 1.运输途径 运输途径: 运输途径 (1)质外体途径:以扩散方式进行,速度快。 )质外体途径:以扩散方式进行,速度快。 (2)共质体途径:在原生质体中越膜运输 慢。 )共质体途径:在原生质体中越膜运输,慢 (3)交替途径:在质外体和共质体交替进行。 )交替途径:在质外体和共质体交替进行。 2.转移细胞在短距离运输中的作用: 转移细胞在短距离运输中的作用: 转移细胞在短距离运输中的作用 形态: 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大的表面积。 形态 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大的表面积。 位置: 筛管的源.库两端 库两端。 位置 筛管的源 库两端。 作用: 源端的装入和库端的卸出。 作用 源端的装入和库端的卸出。 有时伴胞就是转移细胞。 有时伴胞就是转移细胞。
筛 分 子 伴 胞 复 合 体
筛 管 和 伴 胞
(SE-CC CC 复 合 体 )
双向运输实验: 双向运输实验: 天竺葵上部叶片饲 喂14C,下部叶片饲喂 下部叶片饲喂 32P,中部用蜡纸隔离 中部用蜡纸隔离 木质部和韧皮部,经 木质部和韧皮部 经 12-19h光合后 测定茎 光合后,测定茎 光合后 韧皮部各段的放射性. 韧皮部各段的放射性 结果:韧皮部各段 结果 韧皮部各段 都含有相当数量的 14C和32P。 和 。
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3) 第六章 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有机物运输形式.途径 途径.方向和度量 第一节 有机物运输形式 途径 方向和度量 研究方法:蚜虫吻刺法 蚜虫吻刺法。 研究方法 蚜虫吻刺法。
蓖麻韧皮部汁液成分
一.有机物的运输形式 有机物的运输形式 1.蔗糖(主要形式) 蔗糖( 蔗糖 主要形式) (1)韧皮部含量高;(2)是主要的光合产物 )韧皮部含量高 ( ) (3)是非还原糖,适于长距离运输 )是非还原糖,适于长距离运输: 溶解度高; 性质稳定; ①溶解度高 ②性质稳定 能量高; 运输速度快。 ③能量高 ④运输速度快。 2.寡糖(棉子糖、水苏糖等)、山梨醇 寡糖( )、山梨醇 寡糖 棉子糖、水苏糖等)、 3.有机酸、氨基酸及其酰胺、激素、核苷酸、 有机酸、 有机酸 氨基酸及其酰胺、激素、核苷酸、 多肽、无机离子等。 多肽、无机离子等。
有 机 — 共 质 库 体 端 、 的 质 卸 外 出 体 卸 理 (一)压力流动学说 1.压力流动学说的基本理论: 压力流动学说的基本理论 压力流动学说的基本理论: 光合细胞产生糖分→装入 装入SE-CC复合体,→ 复合体, 光合细胞产生糖分 装入 复合体 源端的水势下降→吸水 压力增大; 吸水→压力增大 源端的水势下降 吸水 压力增大; 库端消耗糖分或合成其他有机物→水势 库端消耗糖分或合成其他有机物 水势 增加→ 复合体失水→压力下降 增加 SE-CC复合体失水 压力下降; 复合体失水 压力下降; 库源两端出现压力势差,压力势差推SE库源两端出现压力势差,压力势差推 CC复合体中的液流流动。 复合体中的液流流动。 复合体中的液流流动
第三节 有机物的分配与调控 代谢源、 一.代谢源、代谢库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代谢源 1.代谢源:凡是能够产生和输出有机营养的组 代谢源: 代谢源 部位和器官称为------。 织、部位和器官称为 。 2.代谢库:凡是能够消耗和贮藏有机营养的组 代谢库: 代谢库 部位和器官称为------。 织、部位和器官称为 。 3.库源关系 库源关系——相互影响 库源关系 相互影响 (1)源限制型:源小库大,营养生长较弱, )源限制型:源小库大,营养生长较弱, 生殖器官多; 生殖器官多; 叶面积大,花果少 (2)库限制型:源大库小 叶面积大 花果少 )库限制型:源大库小,叶面积大 花果少. (3)库源互作型 库源协调性强 )库源互作型: 库源协调性强.
P蛋 白 收 缩 学 说
4.电渗假说 电渗假说 认为伴胞消耗ATP搬运 +,使K+在筛板的源 搬运K 使 认为伴胞消耗 搬运 端多于库端,出现跨筛板的电位差, 端多于库端,出现跨筛板的电位差,K+ 依电位差从筛板一侧移向另一侧, 依电位差从筛板一侧移向另一侧, K+离 子所带的水膜一同移动, 子所带的水膜一同移动,溶解在水中的 糖也一同移动。 糖也一同移动。
压 力 流 动
不 需 要 能 量 需 要 能 量
学 说
(二)主动机理
特点:需消耗 供能。 特点:需消耗ATP供能。 供能 1.原生质环流假说 认为原生质在细胞内的 原生质环流假说: 原生质环流假说 环状流动带动了有机物的运输( 环状流动带动了有机物的运输(P125)。 )。 优点:可解释双向运输。 优点:可解释双向运输。 缺点:成熟筛管原生质的流动性下降。 缺点:成熟筛管原生质的流动性下降。 2. 细胞质泵动假说 筛分子内原生质形成多 细胞质泵动假说: 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 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束内环状蛋白质 丝有节律地收缩舒张,形成蠕动, 丝有节律地收缩舒张,形成蠕动,细胞质 被泵走,同时带动了其中的有机物运输。 被泵走,同时带动了其中的有机物运输。
物候期对运输方向的影响: 物候期对运输方向的影响 早春:上运为主; 早春:上运为主 光合面积形成后: 光合面积形成后:下运为主 有机物种类影响运输方向: 有机物种类影响运输方向 糖类:下运为主; 糖类:下运为主 含氮有机物:上运为主。 含氮有机物:上运为主。 *运输总方向: 运输总方向: 运输总方向 代谢源——→代谢库 代谢源 代谢库 代谢源:能够制造或输出有机 代谢源 能够制造或输出有机 营养的组织、部位和器官。 营养的组织、部位和器官。 代谢库:能够消耗或贮藏 能够消耗或贮藏….. 代谢库 能够消耗或贮藏
一.有机物在源端的装载 有机物在源端的装载 装载途径: (一)装载途径: 1.共质体装载 共质体装载: 共质体装载 蔗糖从光合细胞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 进入伴胞或中间细胞,最后进入筛管。 进入伴胞或中间细胞,最后进入筛管。 存在条件:SE-CC复合体与周围叶肉细胞间 存在条件:SE-CC复合体与周围叶肉细胞间 存在发达的胞间连丝; 存在发达的胞间连丝; 2.交替途径装载 交替途径装载 光合细胞→质外体 蔗糖载体→伴胞 筛管. 质外体→蔗糖载体 伴胞→筛管 光合细胞 质外体 蔗糖载体 伴胞 筛管 蔗糖载体:位于 复合体上, 蔗糖载体:位于SE-CC复合体上,可逆浓度 复合体上 梯度转移蔗糖,是主动过程。 梯度转移蔗糖,是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