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总汇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古代文化是指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
这些时期的文化都是源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涵盖读书、写作、艺术、宗教信仰、传统价值观念、衣食住行、民间俗信、婚嫁习俗、文化实践等构成。
1、古代读书方式:古代的书本大多是手写的,书写的工具为胡麻、铁笔、木笔、秀笔等,一般常用的笔墨有墨、朱、绿、秋、金等,毛笔是最后出现的,古老的读书方式有口诵、眼读、指读、抄练等。
2、古代书法艺术:古代的书法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书法艺术形式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四个形式,书写的工具和形式也有很多,古人认为书法有“文如其人”之说,一笔一划传神了作者的内涵和情感。
3、古代宗教信仰:周朝时期以阴阳五行、礼乐治天为主流宗教信仰,到了秦汉时期,道教、佛教逐渐深入民间,魏晋时期儒学逐渐成为宗教信仰的主流。
隋唐时期,佛教得到大力推广,僧尼和佛教弟子都深受皇室和百姓的尊重,佛教也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4、古代传统价值观念:古代的传统价值观念建立在“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上,认为应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来行事,以养性修身、守正节,礼法仁爱、事实礼仪、仁德士大夫三者相表达、一致的理念。
5、古代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是古代生活的三大要素,古代的衣食有很多传统的食物,如米饭、小米面、豆粉、馒头、烤鸭等,而住行则以宅舍、府邸、寺庙、庙宇等为主,而交通则以步行、轿子、马车、船只等为主要形式。
6、古代民间俗信:古代民间俗信涵盖很多活动,如庆典、吉神信仰、家风活动等,不同的文化发展出不同的吉神,如孔子教人追求仁义礼智信,而佛教教人信仰宽恕,这些都影响了古代的民间俗信活动。
7、古代婚嫁习俗:古代的婚嫁习俗大多是以祭祀为主,它们是由婚礼礼仪中演变而来,主要形式包括礼堂仪式、宴席活动、祭司大臣、朝觐等,形式丰富,依据不同的习俗会有精美的传统礼装,婚嫁习俗在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8、古代文化实践:古代的文化实践是思想的体现,通过实践来诠释思想的内涵,古代文化的实践有读书进修、习武竞技、尝试乐器技艺、歌舞狂欢、茶道茶艺等,它们深深影响了古代的文化氛围。
100条中国古代史常识
100条中国古代史常识第1条孔子:儒家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修订六经,其言行被弟子整理为《论语》第2条老子:道家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第3条孟子:儒家代表人物,尊称“亚圣”,著作《孟子》第4条孙武:春秋时期人,被称为“兵圣”,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军事著作第5条孙膑:战国时期人,著作《孙膑兵法》第6条庄子:道家代表人物,被尊为南华真人,作品《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其中名篇《逍遥游》《齐物论》第7条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节俭,提出光学八条,小孔成像等第8条荀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著作《荀子》第9条商鞅:法家代表人物,作品《商君书》,重农抑商,严刑苛法第10条韩非:法家代表人物,法、术、势结合,以法为本第11条董仲舒:西汉思想家,代表作《春秋繁露》,代表观点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第12条范缜:代表作《神灭论》,反对佛教,坚持物质第一性,系统阐述无神论的思想第13条朱熹:南宋思想家,理学代表人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第14条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始祖,与王阳明并称“陆王心学”第15条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心学,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第16条《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第17条《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第18条《晏子春秋》: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第19条《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第20条《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21条《汉书》:班固撰写,第一部断代史第22条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第23条《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第24条《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第25条《楚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第26条《尔雅》:第一部词典第27条《说文解字》:第一部字典第28条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第29条《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作者曹丕第30条《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搜集整理第31条《世说新语》:刘义庆著,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第32条《文心雕龙》:刘勰著,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第33条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尤爱菊花,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第34条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第35条李白:“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作品《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第36条杜甫:“诗圣”,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其诗被称为“诗史”第37条白居易:“诗魔”“诗王”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第38条王维:“诗佛”,字摩诘,称王右丞,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第39条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为“王孟”第40条岑参: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41条王昌龄: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出塞》第42条刘禹锡:字梦得,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第43条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第44条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第45条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第46条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代表作《师说》《马说》第47条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河东”,代表作《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第48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词豪放派代表,代表作《赤壁赋》《江城子》《念奴娇》《水调歌头》第49条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先生,代表作《元日》《桂枝香》,被列宁成为“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第50条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51条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永遇乐》《青玉案》第52条李煜:“千古词帝”,字重光,初名从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第53条柳永:原名三变,“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第54条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鹊桥仙》第55条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第56条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第57条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窦娥)、《救风尘》(赵盼儿)、《望江亭》(谭记儿)第58条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王昭君、汉元帝),《青衫泪》(白居易)第59条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纪君祥)第60条汤显祖:明代剧作家,代表作“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杜丽娘)、《紫钗记》(霍小玉、李益)、《邯郸记》(卢生)、《南柯记》(淳于棼)第61条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第62条《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第63条《水浒传》:施耐庵著,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单八将,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第64条《西游记》:吴承恩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第65条《金瓶梅》:兰陵笑笑生著,“四大奇书”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对《红楼梦》影响甚深第66条《红楼梦》: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第67条《长生殿》:清代剧作家洪升代表作,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第68条《桃花扇》: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创作,主人公为李香君与侯方域,“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第69条《四库全书》: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皇帝组织编写,分为经、史、子、集四目第70条《聊斋志异》:蒲松龄著,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传统常识
中国传统常识1、三皇:伏羲、神农、女娲。
“三皇五帝”是上古时代部落首领,他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华夏民族古文明的开创者,因此光耀史册。
2、五帝:黄帝、帝喾、颛顼、尧、舜。
远古时代五帝史料记载不一,这五帝较为后人认可。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从宋朝开始才如此称呼,都是儒家文化当中的经典著作。
4、五经:《易经》、《诗经》、《春秋》、《尚书》、《礼记》。
相传有六经,由于《乐经》遗失,从汉武帝开始才把这几部著作并称为五经。
5、四维:礼、义、廉、耻。
这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6、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
四维八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7、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现在是人人平等,这个“纲”就是“榜样”的意思。
8、五常:仁、义、礼、智、信。
在今天这“五常”并非象封建社会,现在人人平等,没有高低、尊卑之分。
9、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礼、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人伦关系是做人的根本,号称天下善道。
10、十义: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
这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11、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五湖四海广义是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12、四海:东海、南海、渤海、黄海。
13、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丰碑。
14、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中国四大发明影响世界。
15、文房四宝:宣笔(宣城)、徽墨(徽州)、宣纸(泾县)、歙砚(歙县)。
安徽的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正宗的原产地,因此也被称之“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16、汉字六书:形声、指事、象形、会意、假借、转注。
汉字形成的六种方式方法。
17、六子全书:《老子》、《荀子》、《扬子》、《列子》、《庄子》、《文中子》。
各大学派经典的总结。
18、唐初四杰: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
唐代初年的文学家简称“卢杨王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山川地理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
九州:《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江左、江右和江东、江西长江整体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但自九江至南京这一段却近于南北走向,古代便以此段长江为标准来确定江的东西和左右。
所以江东和江左是一个概念,江西和江右是一个概念。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江左:即长江以东。
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三晋、三楚、三秦:战国时晋分为三(赵魏韩),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
秦汉时分原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即“三楚”。
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后泛称关中地带为“三秦”。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赤县、神州:代称中国。
上古时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中国又指春秋战国时中原各诸侯国,后又泛指中原地区。
“国”则是古代诸侯王的封域。
九州、五服:九州九土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中原的行政区划,又可泛指中国。
八荒即八方。
五服之古代京畿外围的地方,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
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西为山西。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中原、塞外、江表: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
长城以北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
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孙权统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 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五经:五经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是四书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 古代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是指才华出众的学者或文艺创作人,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苏轼、欧阳修等。
5. 古代文化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主张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6. 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由、清高的生活态度,崇尚诗词、书画,追求心灵的寄托。
7. 古代文化的书法艺术:书法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代表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8. 古代文化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享誉世界。
9. 古代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稳重的设计风格,以木结构的宫殿、庙宇、园林为代表。
10. 古代文化的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文化讲究养生、兼顾色、香、味,有九大菜系,如川菜、粤菜、闽菜等。
11. 古代文化的医药学:古代医药学注重阴阳平衡、调节气血,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方式,形成了中医药文化。
12. 古代文化的礼仪习俗:古代礼仪习俗非常丰富,如婚礼、葬礼、宴会等活动都有明确的规范和仪式。
13. 古代文化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14. 古代文化的服饰美学:古代服饰讲究韵律、色彩和线条的搭配,代表有汉服、唐装、礼服等。
15. 古代文化的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以唱、念、做、打等综合艺术形式融合。
16. 古代文化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民间绘画、泥塑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集锦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集锦版)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数千年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古代文化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从中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和价值观。
1. 五行学说: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认为自然界包含了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和水。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构成了中国传统医学、风水学、农业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2. 阴阳学说:又称为阴阳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了阴和阳两个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医学、哲学、建筑学等领域。
3.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墨子、孟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政治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道家思想:又称为道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思想主张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思维方式。
5. 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爱、孝道、中庸之道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大部分时期都是封建社会,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
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7. 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新。
著名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些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8. 书法和绘画: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中国书法追求笔画的韵味和意境的抒发,绘画则注重观察真实世界与表达艺术境界的结合。
9.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多样而丰富,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款式和风格。
丝绸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纺织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衣物制作和贵族阶层的服饰。
10. 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包括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荟萃「最新」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荟萃「最新」一、文史典籍:“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 )、帝喾(kù)、唐尧、虞舜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今山东省),西岳华山(今陕西省),南岳衡山(今湖南省衡阳市境内),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xx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
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
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
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例如: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例:汉贾谊《过秦论》:1、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高考常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常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年龄称谓1。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
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所指古代儿童头上弯曲的短发)3。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
黄口:十岁以下。
5。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
披长:男子十五岁。
(十五岁,男子必须把原先的总角退出,叠成一束)7。
及笄:指女子15岁。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8。
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当众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9。
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即“立身、立志”)10。
五十岁:男子四十岁。
(五十岁,即为“不蒙蔽、不迷糊”)11。
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
花甲:六十岁。
13。
古稀:七十岁。
14。
耄耋:八十岁。
15。
鲐背之年:九十岁。
16。
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1。
九州,中国的代称。
通常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
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
四海,指天下、全国。
5。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
江表中,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
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
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
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
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官职变化1。
关于任职授官的:①任:担负起,出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②授:授官,任命。
“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③除:任命,授。
“除臣洗马。
”④拜;授给官职。
“拜亮为丞相。
”⑤叛:征召入伍(特指君召臣)。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授职赵王。
”⑥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全)饮食器用【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XXX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XXX俱诣XXX”,“XXX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XXXXXX于前,XXX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墨客XXX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XXX;XXX因斋名为XXX而被称为XXX、惜抱先生。
再如称XXX为聊斋先生,XXX为饮冰室主人,XXX为XXX(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墨客XXX是襄阳人,故而人称XXX;XXX是曲江人,故而人称XXX;XXX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XXX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XXX;明朝戏曲家XXX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XXX 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XXX;XXX是广东南海人,人称XXX;XXX领袖XXX被称为XXX(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XXX(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身世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XXX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XXX为唐代望族,故XXX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众人遂称其为XXX。
77个古代常识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1 一、代称 1、黄发、垂髫: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代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来代指小孩。
如《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2、伛偻、提携:伛偻,驼背的意思,老年人弯着腰,故“伛偻”指老人;提携,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故指小孩。
如《醉翁亭记》:“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3、布衣:古代平民服装以麻布制成,因此用“布衣”借称平民百姓。
如《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近代专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4、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丝竹”代指音乐。
如《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
”《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5、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如《陈涉世家》:“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 二、风俗礼仪 6、谥号: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以及鸿儒耆宿或有“忠勇义烈”行为的人死后,朝廷或私家给其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这种称号叫做“谥”或“谥号”。
如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号“文忠”。
7、避讳:封建时代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叫“避讳”。
如《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即“民风”,改“民”为“人”是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8、崩:古代皇帝死的讳称。
如《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9、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10、折腰:拜揖。
鞠躬下拜,表示屈尊之意。
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
如《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三、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 1、以籍贯命名,如《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人。
2、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
3、以谥号命名,如《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号“文忠”。
超全的文史知识汇总
超全的文史知识汇总一、帝王的称谓1、帝、后、王。
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
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
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
周代君主称“王”。
从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
2、谥法。
起于周孝王以后。
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有褒贬之意。
即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法有固定用字,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布义行刚曰景,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秦统一后废除旧有的谥法,秦亡后谥法制度又恢复。
在古代,对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就是大不敬,即使对前代帝王亦是如此。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
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真宗、元文宗等。
3、庙号。
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由个别的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称世祖,其子玄烨称圣祖。
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如西汉十一帝,只有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得入太庙奉祀。
这也是古代文献对隋以前帝王只称谥号、不称庙号的缘故。
唐代以后,典制不那么严格,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人们也就以庙号称呼皇帝。
4、年号。
人们习惯上对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永乐帝、乾隆帝等。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历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明清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几乎都要改元。
如汉武帝在位54年,先后用了11个年号;唐高宗在位33年,先后用了14个年号。
明清两代,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都只用一个年号。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称谓常识1.称对方亲眷⑴令堂。
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⑵令尊。
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⑶令兄。
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⑷令弟。
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⑸令妹。
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⑹令坦。
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⑺令郎。
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⑻令爱。
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⑼千金。
旧时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
2.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1)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会针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赐予他们一个称号,以寓褒贬善恶,这个称号就是谥号。
谥号所表达的寓意与事实相符的很少。
古代有谥法,对谥号的用字做出了规定:①属于表扬的有:文、景、武、惠、昭、宣、元、成、平、明、桓、献、康、穆。
如岳飞的谥号就是武穆王。
②属于批评的有:灵、厉、炀等。
如周厉王姬胡。
③属于同情的有:哀、愍、怀等。
如汉哀帝刘欣。
(2)庙号。
已故皇帝在太庙中的称号。
太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如:汉高祖的全号是太祖高皇帝(太祖是庙号,高是谥号)。
(3)年号。
年号是封建时期皇帝纪年用的名号,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
明代以后,皇帝在位期间基本不改元,这才可以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如清圣祖的年号为康熙,因此清圣祖就被称为康熙皇帝。
(5)尊号(徽号)。
尊号(徽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尊”即尊崇,“徽”即善美。
“尊号(徽号)”都是为尊者而加,表达的是尊崇和褒奖。
如清代同治帝就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并为其加上徽号“慈禧”。
在封建时代,由于众臣的阿谀奉承,皇帝、皇后会获得很多尊号(徽号),因此他们的尊号(徽号)可以加几次。
现代也有赠送徽号的情况,但性质和内容与古代大不相同,如孙炳文就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3.年龄称谓常识(1)襁褓。
本义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第一: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 纪传体通史:史记3. 词典:尔雅4.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 诗歌总集是:诗经6. 文选:昭明文选7. 字典:说文解字8. 神话集:山海经9. 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 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语录体著作:论语12. 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断代史:汉书14. 兵书:孙子兵法43. 国别史:国语44. 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 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 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9. 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 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 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 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 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 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1. 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 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 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6. 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 三代:夏商周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 三教:儒释道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篇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篇(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 《战国策》(国别体) 《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A、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古代文化常识(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一、称谓和姓名(一)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2)臣子自称。
①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②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战国策·赵策》)(3)一般人自称。
①仆谦称,译为“我”。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②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④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有母,皆尝小人⑤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则不才⑦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不佞(nìnɡ)。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6、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着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着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李斯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名翟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三、中国文学之最: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着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古代最着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古代最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四、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五、诗句与人:①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④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⑤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⑥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⑦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⑧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⑨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⑩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译着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六、一句话评书: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七、人的称谓: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八、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九、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死去的帝王:先帝;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十、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4、年龄的称谓:垂髫:三四岁——八九岁;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80岁、90岁;期颐:100岁;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2、谪:降职并远调;3、拜:授给官职;4、授:授予官职;5、擢:选拔,提拔;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7、罢:罢免、停职;8、免:免除官职;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十二、地理部分: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3、河:黄河; 江:长江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苏州:姑苏成都:锦官城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北京:大都、燕京、神京;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古代授官常用词语
选拔与科举制度
汉代的察举与征辟: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隋唐后的科举制度: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在县、府,资格考试 生员俗称秀才或相公
省级考试,三年秋闱 举人:解元 礼部主持,三年春闱 贡士:会元 皇帝主持 进士:状元、榜眼、探花
拜 官 授 职
拜:拜官授职,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 “于是辞相印不拜” 《张衡传》 除: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 连开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荐: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加封:五人得封于大堤之上 起:起为太使令 点、简:选拔 选: 赠: 补: :
1.朔日 1.农历每月的初一 2.晦日 2.农历每月的末尾
3.望日 3.农历每月的十五 4.既望 4.农历每月的十六
5.下九 6.初阳
5.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Hale Waihona Puke 前的一段时间。例如《孔雀东南飞》
古代纪时法
天色纪时法 地支纪时法
七、古代文化常识
纪年纪时
古代纪年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是中国历 史上的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建 元是他即位时所使用的年号。) 干支纪年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
古代纪月
序数纪月法
地支纪月法 时节纪月法
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 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 上特定的“建”字。 如:“荒村建子月,独 树老夫家” “建子”:按周朝纪月法 指农历十一月。
考一考:
曹植诗“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 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两句诗 中提到的参商指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中的两宿。 人们根据这两个星宿的位置多用参商来比喻什 么?
A、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B、比喻不久就能相见。 C、比喻相逢的欢喜。 D、比喻世事的无常。
A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星宿, 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商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 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宾礼
军礼
指军事 活动中 的礼节 规范。 包括出 师祭祀、 誓师等
古人称谓习惯
1:【称籍贯】
古人称谓习惯
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韩愈 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 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斗牛之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牛斗 之墟” ——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 织女星” ——写宫女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孤寂幽怨 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 夕笑牵牛” ——”笑牵牛”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朝夕相 伴的美好时光
面南称帝 虚左以待 他日趋庭 面北称臣 无出其右 叨陪鲤对
[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 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每年 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 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 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 为“朝”。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 揖”:一为“土揖”;二为 “时揖”;三为“天揖”。
江表英雄咸归附之。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淮左:淮水东面 左----东;右----西
请指出下列地名在地理位置上的指示作用。 衡阳 华阴 洛阳 江阴
我国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反 映了我国古代地理命名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 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就取名“阳”;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取名为“阴”。
(5) 谪:降职贬官、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贬 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 “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 况。
官员特殊的专用名词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张衡传》: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 骨,征拜尚书。 (9)下车:指官员刚刚到任工作 衡下车治威严, 《张衡传》 (10)视事:做官
五更报夜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 时对应关系
天 色 纪 时 地 支 纪 时 现 代 纪 时 夜 半 鸡 鸣 平 明 日 出 食 时 隅 中 日 中 日 昳 晡 时 日 入 黄 昏 人 定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3- 1-3 3-5 5-7 7-9 9点 点 点 点 11 1 点 点
11- 13- 15- 17- 19- 2113 15 17 19 21 23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十二地支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二十四小时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1 1--3 3--5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古诗文与纪时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戊申晦,五鼓。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暮春:“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 禊事也。孟、仲、季:用以表示时序,即始、中、 末。用来分别表示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如孟春、 仲春、季春,季也用来表示一个朝代之末。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三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
四、古代礼仪
吉礼 凶礼 军礼 宾礼 嘉礼
吉礼
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 礼仪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色纯为“牺”,体全为 “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 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 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 牺牲的总称。
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
祸的丧葬的礼节。
2:【称郡望】
3:【称官名】
《琵琶行》:“江洲司马春衫湿”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杜甫曾任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
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
4:【称爵名】
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
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古人称谓习惯
5:【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世称陶彭泽; 世称柳柳州;
6:【兼称】
1:《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 再称名和字 2:《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 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答:(
)
古代地理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传说大禹治水,将全国分成九个
州,分别为:冀、兖、青、徐、扬、
荆、豫、梁、雍
明确下列划线地名所指的地方: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内:黄河以北;河东:黄河以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崤山以东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西河:黄河以西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特殊称谓】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种:
(1)百姓的称谓。
常见: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 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 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 “师”,意为乐师,表明 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 “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如:古代的“五服”,居
丧的衣服按服丧期限及丧
服粗细的不同,分为甸服
﹑侯服﹑绥服﹑要服﹑荒
服五种,即五服。
古人对“死”的讳称: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 之死:薨、崩、百岁、千 秋、晏驾等
2、父母之死:见背、孤露、 弃养、父忧、母忧等
3、佛道徒之死:涅磐、 圆寂、坐化、羽化、仙逝 等
时节纪月法
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 的月份冠以“孟、仲、季” 以示区分。
如:“孟冬寒气至,北 风何惨栗”(《古诗十九 首》)
“孟冬”:指农历十月
古人纪日
最常用的是“月相纪日 法”,通常用“朔”(初 一)、“望”(月中,小月 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既望”(望之后的一天)、 “晦”(每月最后一天)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 关系
夜间时辰 五更 黄昏 一更 人定 二更 夜半 三更 鸡鸣 四更 平明 五更
3-5点
现代时间 19-21 21-23 23-1点 1-3点 点 点
纪时:
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与五更的关系表
十二时辰
平明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食 日夕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昧旦
常见古代地名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 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吴】古地区名。《水经注》称吴郡、吴兴、吴会为 三吴。 【三楚】战国楚地疆域广阔, 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 南楚,合称三楚 。 【五岳】东岳泰山(山东) 西岳华山(陕西) 南岳衡山(湖南) 北岳恒山(山西) 中岳嵩山(河南) 【五湖】洞庭湖(湖南) 鄱阳湖(江西) 洪泽湖(江苏) 太湖(江苏) 巢湖(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