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要避免的几个误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班会要避免的几个误区

1、主题班会是“班会课”,不是“学科课”。

它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目标,由班主任主动协调其他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在适宜的场所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开展的一项特殊的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会,一般在课堂内进行,按照一节课的时间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些教师把它上成了“学科课”。如:在导入主题的表述上说成“这节课我们学习感恩父母”,应表述为“我们上一节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或“我们开展一次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在教育目标上不要过于重视道德知识的获得,避免与德育课程重复教学,应该继续保留以往班会课“总结反思评价”的教学特点,并进一步强化提升这个特点,不能把这个根本丢掉;在活动形式上不要过于严谨、按部就班,要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严而有度,活而不乱。只要是有效的教育过程,就是可取的活动方式。

2、主题班会是“活动课”,不是“听会课”。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如讨论、交流、反思、评价,采访、调查、表演、展示,朗读、欣赏、辩论、感悟活动等等。它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育过程,而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表扬会”、“批评会”、或“总结会”,应该是一个由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综合型活动性的教育过程。

3、主题班会是“教育课”,不是“知识课”。

它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它是落实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应突出它的教育性,不应上成“只求热烈不求效果”、“只求知识不求教育感化”的“重德育知识不重德育教育效果”的知识性教学的课。德育课应该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是“知道怎么做但不愿做、不想做、不去做”,知识学得牢固,但道德行为的养成无态度、无意志,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4、主题班会是“生活课”,不是“故事课”。

有的课所举的事例要么是古人,要么是伟人,要么是童话,教育内容太远、太高、太虚,事例选取太注重于“故事化”。虽然用意不错,但学生总觉得自己无法企及,榜样的作用打了折扣,这种教育的效果是“远而虚”、“大而空”。不是不要这样的事例,而是要精

选、少用,用到恰到好处。用多了,就会淡化或缺少学生身边的事例,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以身边人、周围人和自己为事例,展开深刻的探究交流活动,才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5、主题班会是“探究课”,不是“表演课”。

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设计了太多的活动,如小品、舞蹈、合唱等表演,虽场面热烈,参与度高,但实际上淡化了教育的价值,偏离了教育的主题,活动如果不服从于教育性,再热烈的活动也是无效的。有些课的设计在课前作了大量准备,人人参与,有人表演、有人主持、有人朗诵。老师把一切交待得清清楚楚,班会课就像晚会一样按预设排练依次进行,所有学生对课堂早已清楚,甚至谁发言,怎么说都按部就班,缺少神秘感,毫无新意,引不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缺少课堂生成,当然不会有教育价值。应该是一种教育探究交流活动,在探究中感悟,在探究中评价,在探究中生成,在探究中取得进步。

6、主题班会是“反思感悟课”,不是“形式主义课”。

班会课最重要的价值是通过讨论、反思、交流等使学生受到感染启发,引导学生内省,从而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以达到要教育的目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内心感悟、反思、自省,而不在于学生喊口号、表决心、作承诺等外在表现。有的教师没有通过充分的铺垫,要求集体签名、宣誓,把教师的要求强加给学生。形式不是不重要,关键在于形式是不是建立在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入的反思基础之上,如果是这样,形式到效果才有水到渠成的感觉,才会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7、主题班会是“激情感染课”,不是“空洞说教课”。

主题班会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这个群体,摆事实,讲道理,就事论事,说事拉理。经过探究、交流、反思、评价,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在相互碰撞中得到统一,道德情感在鲜活的事例中得到感染。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理去说服人,用情去打动人。用情感触动他们的内心深处,以温暖那颗颗冰冷的心,以擦亮那双双迷茫的眼睛,以改掉那种种不良的行为。这是只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所不能达到的。

8、主题班会是“系列教育课”,不是“随心所欲课”。

教育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连续

不断、螺旋上升、迂回曲折的教育过程,它是有科学、有规律的。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时节性的教育活动、家乡地域的文化、班级学校的实际等。因此设计的班会主题既要有系统的计划安排,又要有机动灵活的调整。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随心所欲的设置班会主题。我区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统筹设计了96个班会活动主题,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设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