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学课程期末考试作文

马克思主义大学课程期末考试作文

马克思主义大学课程期末考试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很重要的学问,是关于社会的,是讲怎么建设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它是从一个人叫马克思所说的理论演变来的。

马克思说,社会有两大阶级,一个是资本家,他们拥有工厂、土地和钱财;另一个是工人,他们没有东西,只有卖自己的劳力挣钱糊口。

资本家剥削工人,把工人劳动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据为己有,而工人只拿到微薄的工资。

这是不公平的。

要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马克思说必须发生无产阶级革命。

工人们推翻资本家的统治,建立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那里,工人拥有一切生产资料,按劳分配,伸手可及。

听起来很酷吧?可是现实好像没那么简单。

我们国家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可是,虽然工人们不再受剥削,但有些干部贪污腐败,有些人却比别人特别有钱有权。

这难道就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吗?我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应该是每个人按需分配,人人平等,人人努力奋斗,互帮互助。

而不是有些人超级有钱有权,却不劳而获。

我们还需要继续改革,让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虽然道路很长很难走,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终有一天我们一定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社会。

那将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充满着公平正义!让我们为之共同奋斗吧!篇2标题:我家里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听起来好像很高深,其实我也能get到一些door。

马克思老先生就像是我家里的一位客人,我经常在妈妈的课本和爸爸的书架上看到他胖乎乎的脸。

马克思老先生是一个很勤劳的人,他写了好多好多的书,讲了好多有趣的道理。

妈妈说,他的理论就像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世界的大门,看清这个世界运转的奥秘。

我虽然年纪小小,但也想象过拿着这把钥匙会是什么样子。

马克思老先生最出名的理论就是"剩余价值"。

这个名词很拗口,妈妈给我讲了好几遍我才记住。

她说这就像是工人阿姨做了十个馅饼,但老板只给了她三个馅饼的工资,其他七个馅饼的价值就被老板占有了。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大学期末论文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大学期末论文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大学期末论文批判是哲学的根本特点,批判精神是哲学最重要的精神。

马克思既是传统哲学批判精神成果的积极继承者,也是变革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伟大革命者。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大学期末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大学期末论文篇一摘要:批判是哲学的根本特点,批判精神是哲学最重要的精神。

马克思既是传统哲学批判精神成果的积极继承者,也是变革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伟大革命者。

马克思以实践的方式解决了旧哲学的根本缺陷,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内在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批判精神;实践一、批判成为哲学的内在本性何以可能批判是哲学的根本特点,批判精神是哲学最重要的精神。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源于惊异,惊异中包含了批判的基因。

关于哲学的特点,罗素解释说:“哲学的根本特点便是批判,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和科学不同的学问。

哲学对于科学上和日常生活上所使用的那些原则都要加以批判地研究,而且要从这些原则中找出它们的不一致来;只有在找不到摈斥它们的理由的时候,才把它们作为批判研究的结果接受下来。

”[1]125现代德国哲学家石里克指出:“哲学事业的特征是,它总是被迫在起点上重新开始。

它从不认为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它觉得对任何哲学问题的每个解答都不是确定或者足够确定的。

它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头做起。

”[2]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的一切根本性问题必定都是不合时宜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哲学或者远远超出它的当下现今,或者反过来把这一现今与其先前以及起初的曾在联结起来。

……哲学本质上是超时间的,因为它属于那样极少的一类事物,这类事物的命运始终是不能也不可在当下现今得到直接反响。

”[3]哲学需要批判,也必须批判,批判是哲学的内在本性。

问题是如何理解哲学的本性是批判的呢?黑格尔在《小逻辑》的导言中指出:“概括讲来,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如果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他能思维’这话是对的(这话当然是对的),则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论文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论文学习马克思主义后的心得体会班级:姓名:日期:内容摘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学会了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事情时从实际出发,反复实践去认识事情的本质。

从而进一步地认识社会主义及深思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更要相信,社会主义将在我国逐步发展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关键词:联系:认识:实践:发展本学期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好地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了马概,我对马概的许多基本原理有了系统的了解,学会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解决自己的生活学习上的问题。

下面是我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概)后的心得体会。

一、事物是联系与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

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因此我把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并思考各种问题之间的联系,帮助我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马克思期末论文

马克思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陶梦然 20104123 外国语学院英语摘要:据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了,这些条约的“始作俑者”们早已作古,千古历史影响也由后人评说同时也在被时代一一证明。

是非功过,自有实事来说话。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些“陈年往事”让历史更加真实。

关键字:不平等条约马克思主义历史真实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

屈辱与苦难,奋斗与牺牲,构成了丰富与斑斓的历史画面。

不平等条约一步步签订似乎早已被和鉴定为是中国的屈辱史,抗争史,然而历史的真实到底是什么?关于不平等条约种种苛刻与沉重负担我们都了然于胸,然而这种苛刻与负担的背后是什么?用马克思主义看一个真实的历史。

1.开口通商1.1自然经济VS.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本身的需要。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即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以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1在一场角逐中腐败的清政府败给了大英帝国,是一场灾难还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一场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的对抗中答案历史早已揭晓,真相就在那里,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哲学的原理认真剖析一番,还历史的原貌。

自然经济状态下,封建生产关系同以铁器工具为特征的比较低下的生产力基本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则是机械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这两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已经给出了最后的答案。

分散的小农经济生产力是无法抵挡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强烈浪潮。

1.1.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经过“康乾盛世”已进入了危机四伏的“衰世”。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

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

据1812年(嘉庆十七年)统计,皇帝直接或间接掌握的土地达83万顷。

乾嘉之际的权臣和坤就占田8000余顷。

道光年间的大官僚琦善则有地252顷。

马原——期末论文

马原——期末论文

一、马克思主义的组成和来源: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规律的客观性及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规律的客观性: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人的意识活动受规律支配。

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五、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2、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六、英雄史观(唯心史观)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原因:1、从认识根源看,英雄史观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滞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至于视野之外。

有关马克思的论文1000字

有关马克思的论文1000字

有关马克思的论文1000字篇一: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3.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理论指导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部分。

“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

”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无产阶级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意识,有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论文篇

马克思主义论文篇

马克思主义论文10篇篇一马克思是一位真实面对事物本身的学者,是一位以思想深刻影响世界、影响当代人类历史进程的人.马克思的思想是有生命力的,他是驻足和“活”在当下的.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怀念这位伟人,怀念这位深刻改变当今世界并将继续影响人类未来的思想家.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学者,被西方称为“千年思想家”.人们对马克思的思想的尊重,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怀念,绝不是空穴来风、毫无缘由,而是因为他是一位真实面对事物本身的学者,是一位以思想深刻影响世界、影响当代人类历史进程的人.马克思之所以有这样的历史地位,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条.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的思想之所以受到人们尊重,首先就是因为它的科学性、真理性.相较于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学者,例如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只是从道德的、伦理的视角去认识和批判世界,马克思则更多的是从经济层面、从经济关系演进的视角去分析一个社会的起源、运动和发展方向,去进行一种“实证”的考察、“经验”的分析.因此,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马克思的贡献,特别是他在社会历史观领域的贡献,是原创性的,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动力、机制、目标、前景的揭示,推动人类对自身发展历史的认知由自发走向自觉.马克思思想的价值性.马克思不仅是一位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还是一位有着世界情怀的思想家,是一位伟大的人本主义者.从青年时期起,马克思就将自己的一生和全人类自由解放的事业联系到了一起,而他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也就是人的自由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不同于以往的人本主义者,同时也不同于各种类型的乌托邦思想家,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定并不具有抽象的性质,并非如一些人所指责的那样,是不可实现的“空想”,是“人间天堂的乌托邦”,而是以现实的物质生产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的.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共产主义首先具有经济的性质”.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依据,马克思的学说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事实性与价值性的双向统一,将人类自由解放的实现与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是理性而深沉的,是科学而厚重的.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性.在马克思的话语体系中,“批判的”“革命的”“创造的”等词汇具有同义语意味,都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一个新世界”,在对旧事物、旧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状态的扬弃过程中形成新事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思想批判性的方法论基石.作为关于事物发展和运动变化的学说,辩证法既承认事物发展的连续性、渐进性,同时也承认事物的根本质变,承认事物发展会出现质的革命性变革.因此,按照马克思的思想,事物发展从来不是因循守旧的,从来不是停滞不前的;对所有阻碍事物发展的力量,对所有导致事物停滞不前的因素,马克思实际上都是反对的;对所有既存的社会关系和秩序,马克思都是从发展的、变革的视角去看待.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思想是批判的、开放的和创新的,马克思既是一位革命者,也是一位最坚定的改革家.马克思思想的现代性.马克思是一位现代思想家.这里的现代,不仅指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并呈现问题的时代,而且指马克思本质上是要超越资本主义时代,是要全力解决资本主义时代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马克思的思想精神是现代的,他一直都“在场”,一直“活”在我们中间.这一点,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也可以得到非常鲜明的体现.例如,马克思的经济学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性质,马克思的政治学所要完成的对阶级对立的超越,马克思的人学对人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追求,马克思的自然观对人与自然“统一”的强调,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对民族国家局限性的超越,马克思的社会思想对人类“共同体”的倡导和主张,等等.因此,马克思是一位现代意义的思想家,他不仅深刻省察和洞悉我们时代面临的问题,而且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引,提供前景和方向性的思考.马克思的思想是有生命力的,他是驻足和“活”在当下的.马克思思想的实践性.作为批判的社会发展理论,作为改变世界的学说,马克思的思想不仅是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对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作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和超越,社会主义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和出现,人类历史发展的格局和面貌自此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影响下,资本主义自身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节和改变,开始注入社会主义的因子和元素.不仅如此,就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进程来讲,虽然在一段历史时期内,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发展走向了僵化教条,社会主义在苏东的实践曾遭遇重大历史挫折,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具体发展实际相结合,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引入新时代.这就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创新,同时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和系统确立,标志着以马克思的名字所命名的思想理论学说重新焕发了自己的生机与活力,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厚重性与时代意义,再一次获得生动的彰显和现实体现.篇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马克思留给我们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凝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工程.学科是与学术、学者、学风、学生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学科建设的领导权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术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者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学风是学科健康发展的保障,学生则是学科建设的产物和建设成效的标志.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需要在掌握学科领导权、弘扬学术、尊重学者、端正学风、培育学生五个方面下功夫.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的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日趋激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紧迫和重要.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学科支撑.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才能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固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加强学术研究,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影响力.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和重要原则.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必须遵循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研究、理论宣传上的科学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吸引力、影响力.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研究和学理阐释,加强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科学解释力度,同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和价值立场,将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升为科学理论,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转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样也应该坚持开放性的发展道路.要科学传承、合理借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善于借鉴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主动、积极地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对话,敢于和善于回应当代社会思潮提出的挑战.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不会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才能在交流交融交锋中拥有话语权、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航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队伍青黄不接现象比较突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骨干承担大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集中进行学术研究的时间相对较少,开展深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声音还不够,外语水平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培育马克思主义学术大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职称和人才评价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国研修的专门通道.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术队伍后继有人,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自信和学者自信.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反对教条主义.当前,既要反对食古不化的倾向、食洋不化的倾向,也要反对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当时具体历史情况提出的个别观点、具体结论而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尤其是要反对和抵制唯西方学术马首是瞻、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话语和研究范式解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问题的学术研究误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马克思主义只有立足当代实践、把握客观规律、体现时代潮流、服务人民大众,才能发挥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引领人们思想发展的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关键是要引导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和条件保障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使马克思主义成为青年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自觉的价值追求.篇三“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新创见,是中国就改善世界格局、发展周边关系所做的新探索,也是在中国经济总量日益攀升、在世界市场的角色与地位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对如何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这一经济全球化重要载体的积极回应.在马克思的一生中,世界市场的相关研究,是其长期关注的重点,马克思甚至曾为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专门构想过一部“世界市场册”,虽然最终并未完成,但马克思在其着作中阐发了许多关于世界市场的重要观点与构想.以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来思考“一带一路”倡议,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突出地表现在:“一带一路”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进一步来说,这种新实践可从马克思对世界市场研究的三个核心主题,即属性认定、危机应对和话语权来理解.1.“一带一路”坚持了马克思对世界市场中性属性的认定.在马克思的研究中,世界市场的本质属性是中性的.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传统的地区贸易逐渐被世界性的贸易所替代,原本由封建国家所主导的世界市场,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工业生产的需求.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这种发展是异常快速与深刻的,以至于马克思也不禁写道,在短短的一百年间,世界市场的发展竟然比以往几个世代的全部发展成果还要大.世界市场的大步向前,正是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重要方面之一,而这一切的结果正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市场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在二战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就曾经长期持“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观点,认为存在“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世界市场”,在世界市场中人为搞乱“姓资”与“姓社”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误读,在马克思的认知中,世界市场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平台,更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反映,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市场的特征也就不尽然相同,但是始终只有一个世界市场,并且其本身并不带有社会制度的属性.“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沿着马克思这一思路的继续深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因为“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世界市场对谁都是开放的,问题只在于如何才能在这片“汪洋大海”中不断捶打自身,加强本领,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所必须经历的,“一带一路”本身正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务实举措.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并且应该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基于此,“一带一路”正是社会主义中国就如何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所提供的新愿景,它首先体现了对马克思世界市场中性属性认定的坚持.2.“一带一路”拓展了世界市场危机应对的思路.马克思通过对大量经济数据的研究,曾认为世界市场的危机大约每10年出现一次.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虽然危机所出现的具体时间并不一定是马克思所预想的10年,但是危机的破坏力却越发惊人.并且在经济危机之外,危机本身也呈现多样化,如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等等.究其根本,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中资本往往可以无限制地发展,通过种种对技术流与资金流的限制进而实现自身增殖的最大化.以至于马克思写道,世界市场仿佛自此沾染上了一种“热病”,而治疗这种“热病”的方法,却往往是一种“零和博弈”的思维,将“资本的秘密”继续遮盖,进而将危机转嫁于世界市场的其他方.为此,从马克思的那个年代开始,世界市场危机的应对,每次都需要经历一次剧烈的“阵痛”才能勉强度过.但是世界市场的中性属性,决定了这些危机既可能通过世界市场加速蔓延,也可能通过世界市场得到缓解.所以,资本主义国家这种以邻为壑地应对世界市场危机的思路,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可以预见,当前现代资本还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么世界市场中就确实存在被新的危机所笼罩的问题,这是一个必须予以承认的客观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参与世界市场的国家,特别是大国,都应该审慎思考危机的应对方案,这是大国责任与义务的体现.马克思在研究亚洲问题时,就曾表示过应该使世界市场服从于各民族的“共同监督”,“一带一路”也正是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拓展,世界市场中的各个参与主体不仅要共同监督,而且还要进一步提高在世界市场中的参与意识与分享意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到的:“‘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关于应对世界市场危机的新探索,其精髓在于这种应对世界市场危机的思路与方法并不是转嫁危机,而是共同直面可能的危机,同时,通过对资本的有效合理制约,也就是通过协商对话,将资本置于“阳光”下,即对资本予以有效的规约,以实现世界市场中危机的规避.事实上,这也是对世界市场危机应对思路的重要拓展和创新.3.“一带一路”改善了世界市场参与主体间的关系.在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的历程中,还特别关注世界市场中的话语权问题,而世界市场话语权本质上是各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反应.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若干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市场占有绝对的话语权,这种现象尤以英国最为突出.英国利用其自身的“先发优势”,凭借其巨大的经济总量与技术的垄断地位,在世界市场中肆意横行,打着“经济进步”的旗号,不断压制世界市场中落后的国家与地区,并且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以至于马克思写道英国堪称“世界市场中的暴君”,这样一个大国非但没有将世界市场的发展摆入正轨,反而发挥着一种“世界市场恶魔般的影响”.马克思及其逝世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世界市场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都是处在一种严重不对等的状态下,这种不对等带来的是马克思所言的“文明的暴行”,与更加不平等不均衡的发展.可以说,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原先世界市场中各个参与主体间的和谐共存、互通有无的,如“田园诗般”的和睦关系,也被淹入了“利己主义的冰水中”.而“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正是意欲重新改善世界市场参与主体间关系的重大举措,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一带一路”的精神,源于中国的“古丝路精神”,而“古丝路精神”在人类过往的历史上,已经留下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成为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当然“一带一路”,并不是“古丝路精神”的简单再现,而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符合全人类诉求的构想下展开的.事实上,如果世界市场的参与主体间长期保持一种紧张的关系,或者说再次被“暴君”所统治,世界市场最终只会是资本以及霸权主义的“温床”,那么全人类的命运,必然会遭致蔑视乃至毁灭,只有弘扬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与利益,世界市场才不会成为资本以及霸权主义的“乐土”.“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通过“一带一路”的实践,我们既看到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科学分析与思考,也看到了世界市场上“中国力量”的崛起,使我们能够沿着马克思的思路,为世界市场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而“一带一路”与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内在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用马克思的那句话就可以表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篇四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诞生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170年的发展史.岁月流逝,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失去思想光泽,而且在与时俱进中焕发青春活力,闪耀真理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宣示的就是这样一种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担当.一、当今时代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时,正值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取得前所未有成就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开始剧烈冲突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灾难人类未来的方向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在吸收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对这些根本性问题作出了深刻回答,为人们观察社。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2)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篇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哲学的认识摘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亲身参加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斗争的实践中建立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研究以前的关于人的哲学思想,批判的吸收其中合理的科学的因素,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哲学,提出改变人性获得全面发展的科学合理的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哲学;认识一、引言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所讲述的思想和所蕴涵的内涵十分的丰富,并且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

早期的马克思曾经受过抽象的人性论、人道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受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属性理解为人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按照马克思的见解,人的本质就是自主劳动,就是自主的社会交往,就是自由自觉的特性。

恩格斯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1]这就是我们奋斗的大目标。

二、概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西方人的哲学的发展史,是思想家门对人类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人的哲学;中世纪封建社会的人的哲学;文艺复兴以后的人的哲学。

古希腊人抱着宇宙论的拟人观,认为人同一切东西和活的存在物,其中也包括神,一起生活在统一的世界中。

“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

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

”[2]他们认为真理、社会设施、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

中世纪封建社会的人的哲学,是在封建专制制度和神权的统治下发展的。

所有的____伦理学家都把禁欲主义作为信条,极力反对和蔑视人们对物质幸福的追求,只有来世的天国生活才是真实的、永恒的和幸福的。

对上帝的态度成为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欧洲的资产阶级萌芽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16世纪普遍于西欧各地。

资产阶级一开始便面临着长期的反封建斗争,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当时采取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形式,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反封建斗争,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和才能,反对封建主和教会的专制,这就是人道主义。

【精品作文】马克思论文

【精品作文】马克思论文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过程。同时,只有发扬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真正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运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当今时代,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出现了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科学和技术日益融为一体。
科学科学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强大杠杆。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近代以来,科学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每一次科学革命,都不同程度的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一,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科学发展使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大大地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是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智能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使人们的劳动方式经历了由机械自动化走向智能自动化、由局部自动化走向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的根本性变革。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了产业结构发生变革。新的技术革命在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例迅速增长,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日益增长。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推动了生产的分工和协作的广泛发展,并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关于马克思的论文1500字

关于马克思的论文1500字

关于马克思的论文1500字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马克思论文5则范文

马克思论文5则范文

马克思论文5则范文第一篇:马克思论文有尊严的活着----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会摘要:温家宝总理在解释“尊严”的涵义时说,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人民,就是每一个人。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和理想。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不仅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和重要方法,而且给当代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尊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这是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的一句话。

同样的话,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过。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国家总理两次提到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句话让人不由得眼睛一亮。

尊严,《辞海》解释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而温总理认为“尊严的活着”有三层含义:第一,“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 第二,“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 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我们要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总之,在物质需求和社会权利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个人能够凭借自我意识,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为“有尊严的活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也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这就是说: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形成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组织起来的联合体,个人真正地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类彻底地获得了解放。

纵观历史,人类为了摆脱被奴役的生存状态,获得相对的生存自由,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形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质和总体精神面貌的一些根本观点和看法。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篇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形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质和总体精神面貌的一些根本观点和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无疑要从创立这一哲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研究入手,而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研究是由其文本、文献资料的保存、收集、整理、翻译、出版、阐释和宣传构成的,不仅在文本的编辑、理解、翻译上存在着争议,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理解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演变的形态理解方面,人们也往往存在很多分歧。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研究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不应成为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总体上具有客观确定性、真理普遍性、逻辑一贯性而且具有完整系统性的理由。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演变发展的主线和基本的逻辑框架,勿以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主张的非基本理论、非基本观点和方法、对非正式文本的研究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及对正式文本主体思想的研究,勿把马克思后来明确放弃或已经予以更新改造的思想文本当做体现马克思主题思想或基本思想的文本,勿把马克思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前那些在旧哲学影响下形成的思想和逻辑视为贯穿马克思一生的核心思想和逻辑。

马克思自1845年以后所建构和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块不可分割的整钢”,具有整体一体性和逻辑一贯性,任何割裂与肢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以偏概全理解方式都必然会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会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宗旨和本质理论特征。

因此,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显然就应有一个整体性或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作为基本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曾是我国哲学界讨论得较多的论题之一。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篇一摘要:有的学者认为,肯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具有某些共同的社会历史和思想理论背景、肯定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会导致将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相提并论。

本文认为,这种肯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求实态度的体现;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仅不会导致相提并论,反而能更好地突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伟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相提并论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08)05-0113-07作者简介:刘放桐,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200433)一、为什么要重谈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曾是我国哲学界讨论得较多的论题之一。

我曾较早参与,并在十多年前就提出: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化不能简单看作是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而是哲学思维方式上一次重要的转型,标志着西方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超越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些局限性上,西方哲学家进行的现代转型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既有原则区别、又有重要的共同之处。

我的这种见解正是基于对革命变更与现代转型的比较研究得出的。

我在此之后发表的一些论著继续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

为了把对此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化和具体化,近几年我主持了一个“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课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19世纪西方各国哲学的变迁结合起来研究,进一步论证和阐释了上述见解。

我的见解并非个人标新立异。

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界众多专家、特别是重新研究过现代西方哲学的专家,大都主张抛弃以往那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绝对对立起来,并对后者简单否定的态度,纷纷着手重新研究这两种处于同一时代的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思想论文最新6篇

马克思思想论文最新6篇

马克思思想论文最新6篇马克思思想论文最新6篇摘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科学的理想信念,但调查为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生极度缺乏对马克思这一伟人的感性认识,他马克思的头像,从老师嘴里知道马克思其人,从考试中知晓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因而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直接影响其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回想曾经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四年里没有一个老师全面、完整、系统地介绍过马克思其人其事,因而非常惭愧的是:几年过去自己对马克思的深刻印象就是那张大胡子的大头像和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然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大学生,我们的目标都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帮助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必要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重新认识马克思,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坚定应有的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明确实践主题主题决定方向,“读懂马克思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主题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教学实践的目标是通过了解马克思的一生,他对人类的贡献、社会影响、治学精神,进一步交流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巧妙安排课时本内容安排在国家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后,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之前,在第一节介绍理想、信念、信仰的内涵,突出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之后,引入第二节大学生应有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四信”(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中国的信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之前,在中间穿插这一实践活动,从逻辑上承上启下,从心理上尽量减少学生对该主题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也由于采取先入为主的心理策略,更能增强学生的印象。

因时间有限安排2课时即可,第一课时教师讲授,第二课时学生交流。

三、精心构思实践(一)教师准备,精心介绍。

对马克思其人其事的介绍不计其数,研究成果汗牛充栋,教师应在充分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取最典型的资料,提炼最精简的语言,凭借最生动的感情,精心推出打动学生的在介绍之前应提供几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边倾听边思考,例如:“我最佩服马思主义创始人,第一国际组织者、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2.马克思生平马克思出生于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到柏林大学论文在耶拿大学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因而未答辩即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民可以砍柴、放牧。

马克思期末论文完整

马克思期末论文完整

马克思基本理论概论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摘要:在当代,除马克思主义之外,没有哪种学说能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一个既具有科学性又能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和独特性的理论,是具有革命性的理论。

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正文: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前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了探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从层次性角度界定当前学界有很多学者坚持主张从马克思主义最核心层次界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层次?一种观点认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价值观,方法论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

第二个层次是经典作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得出的重要结论,这些重要结论、观点、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

第三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个别结论、个别观点,随着条件的变化,它们有可能变得不正确了。

这种观点强调,只有第一个层次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有很多学者持这种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就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而言,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其“硬核”,而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其“保护带”,因为,“硬核”之为硬核,乃在于它是该学说体系中的最基本的理论公设,由此,它只能是前提,而且是大提前,而不能是结论。

马克思期末论文

马克思期末论文

务虚与务实的关系一、何为务虚务实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

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

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

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务实的基本解释是:从事实际工作;研究讨论具体问题。

就是讲究实际,致力于实在的或具体的事情。

可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求做人诚实,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而且,这种诚实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不诚实,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

务虚是相对务实而言,指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方面进行讨论。

显然,务虚与“文革”时期“左”的一套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虚假、虚构、虚浮截然不同。

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务虚是针对决策环节而言,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的分析研究过程,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而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

没有必要的务虚,就没有决策的科学性,所务之“实”就可能是一种二、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在学习实践中妥善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至关重要。

把学习理论称之为“务虚”,这原本只是相对具体的工作实践即“务实”的一种形象说法,两者之间本应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现在对于务虚务实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事务主义严重。

认为“学好不如干好”,对理论学习和理论指导兴趣不浓,搞“以干代学”,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把“实干”变成不要理论指导的盲目蛮干。

二是应付主义严重。

存在“懒汉”思想和畏难情绪,读报看标题,读书看书皮,对理论学习不深入,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甚至将谬误当真理。

马克思期末论文

马克思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当今世界、经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还应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所针对的时代课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它提出的解决措施仍有一定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其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部分已经实现,新的时代为实现其最高目标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其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解决新的时代问题具有指导价值。

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科学,是真理,能经受时间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并能指导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其根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

只有深刻把握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或方法论,我们才能抓住马克思的灵魂,才能发扬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并应用它来指导社会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曾反复强调,不论什么流派,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大的弱点就是,他们“只知道资本主义社会,顽固地以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就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规律”。

马克思的批评原封不动地可以适用于当代西方经济学。

这种经济学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不过是人类历史上特定的时代产生、发展的特殊的历史形态从社会经济制度的角度观察,当今世界实在是由多样化的国家组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生命力却不断增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而它的思想,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的延续继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世界上马克思主义者将会越来越多。

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之前,“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里恐怕是最独特的一个词了,非常熟悉但却无法对其做详细恰当的解释,这让我无法了解它的精髓所在,继而也无法得到它对于我的有利影响。

所以,我带着对它的好奇,积极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领略它的魅力。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课程期末论文

马克思课程期末论文

论文摘要: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部恩格斯称之为“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费尔巴哈以宗教来确定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出科学的实践观。

这使得马克思本人彻底摆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的延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论文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被迫迁移至布鲁塞尔后所写的一部提纲式笔记,生前并未发表。

在《提纲》中,马克思借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尤其是人本质问题,对自己以前的信仰做了总的清算,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以实践为核心建立了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完成了世界观上的转变。

这也为马克思政治观念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奠定了哲学基础。

对此,恩格斯为《提纲》作了高度评价,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理论上的分歧最初是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而最根本的是在人的实践问题上。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从前的”、旧唯物主义,它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以此世界观为指导,费尔巴哈就直观地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及其种族的生理构造、起源、特点,把人当做自然人来考察,不能“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豎”,只能借助于宗教来解说人,“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历史的,而是抽象的、孤立的考察人的本质。

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这种人本学,指出“人的本质不是但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以实践为纽带把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摆脱了只发展人能动方面的唯心主义和只从形式上理解对象的唯物主义,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哲学观。

费尔巴哈在谈人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先言说了他的宗教问题,这在《提纲》第四条中完整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什么是共产主义
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始,共产主义开始在理性化程度不高的东方民族中流传。

马、恩在首次系统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是这样对共产主义定义的:“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定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以问答形式对共产主义做出了类似的定义:“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共产主义的本质与核心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指导我们的一切言论和行动:要在全世界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彻底消灭产生一切罪恶和邪恶的根源即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彻底摧毁一切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最后堡垒。

科学的共产主义
科学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关于阶级斗争,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论证了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提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整个过渡时期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达到了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第二,
生产资料的占有
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

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现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也就是第三个特征:实行各尽其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第四,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这些重大社会差别也将消失,社会关系高度的和谐,人民的精神境界极大的提高,从而实现了共产主义者会的第五个特征——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第六,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

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实现了人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根本的社会特征。

人类最崇高的理想是共产主义
1、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形态发展和交替的过程。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

(1)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2)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行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论证了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揭示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论述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活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从一
2
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实现的证明。

2、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合规律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它的实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离不开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可以说,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1)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在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

(2) 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工人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3、社会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在生产力方面,虽然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解决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却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

而在共产主义社会“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业状况将显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

工业的这种发展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现在由于私有制的压迫和土地的分散而难以利用现有改良成果和科学成就的农业,将来同样也会进入崭新的繁荣时期,并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


(2)在人的精神方面,由于“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另外。

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
3
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因而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矛盾,社会关系和谐的无法达成。

而在共产主义社会,“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状态”.。

(3)在人的自由和发展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也讲自由,但那是少数人的自由;虽然也讲发展,但那是人的物化的畸形片面发展。

“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受到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

”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只有当资本家的反抗已经彻底粉碎,资本家已经消亡,阶级已经不存在的时候,即社会各个成员在对社会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已经没有什么差别的时候,——只有在那个时候,“国家才会消失,才谈得上自由。


总结
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合规律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它的实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离不开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可以说,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6]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