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
1、提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观点的是黄侃。
2、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3、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当为(当作)。
4、揭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浑言、析言。
5、汉代郑玄对《诗》的注解称为笺。
6、关于《文选》的注解,以注明典故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著作是李善著《文选》。
7、将训诂的“训”解释为“说教而教之,必顺其理”的清代学者是段玉裁。
8、将训诂的“诂”解释为“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的清代学者是段玉裁。
9、古人最初的注疏式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
10、古人最初的辞书式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尔雅》。
11、四书集注是指《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学集注》。
12、毛传:“思,辞也。”这里的辞指的是文句中的虚词。
13、术语中用来说明虚词的是辞或词。
14、为《史记》作注解的三家注的作者是裴因、司马贞、张守节。
15、“四声别义”大体出现的时间是汉魏六朝。
16、最早将“训诂”合用是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
17、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意、阐明语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18、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本有李善注、五臣注。
19、汉魏以来的六朝经师利用四声别义的特点为古书注音。
20、《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收录了汉代毛亨的传、汉代郑玄的笺、唐代陆德明的释文、唐代孔颖达的正义。
21、传统训诂学中古人最早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毛诗古训传》《尔雅》。
22、古书中用来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
23、训诂学的核心内容是解释词义。
24、〈史记三家注〉包括了刘宋裴因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所隐〉、和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25、朱熹〈四书集注〉包括《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学集注》。
26、俞樾所著的训诂学著作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
27、“句读”一词最早见于何休所著的〈公羊转注.序〉。
28、〈说文解字〉中最常用的训诂方法是形训。
29、运用以形索义的原则必须以笔意为据。
30、〈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这段话揭示了音义关系的偶然性、约定性。
31、“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中的“成败”是一个偏义的合成词。
32、训诂的方法有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据文正义。
33、笔意是指能反映造字意图的字形。
34、王念孙说:“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他所说的连语指的是连绵词。
35、用反义词解释词义的现象称为反训。
36、“右文说”是由王圣美最早提出来的。
37、对于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
38、“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39、“盗,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40、训诂的方式除了有互训、义界之外,还经常使用的有推因。
41、《说文》:“蛊,腹中虫也。”使用的训诂方式为义界。
42、“负,背也,置项背也。”使用的训诂方式为推因。
43、近代对右文说进行系统总结的学者是沈兼士。
44、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对概念内涵作出阐述的方法称为义界。
45、提出“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说法的是王引之。
46、“蓑,草雨衣也”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47、“盗,逃也。”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48、“考,老也”“老,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为互训。
49、探求语源主要依据的线索是声音。
50、段玉裁《经韵楼集》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余义焉。守其本义而余义着,其失也固;习其余义而忘其本义者,其失也蔽。蔽与固皆不可以治经。”
51、引申义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
52、下列词语中不是来自西域的词语是沙门。
53、下列词语中来自西域的词语是蒲桃。
5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佛教词汇的是当今。
55、下列词语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庄严。
56、下列词语中不属于佛教词语的是金丹。
57、《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宾粮。频,或作宾。“仁频”来自爪哇语。
58、哈尔滨一词来自满族语言,是晒网场的意思。吉林是吉林乌拉的简称,来自满语,是沿江的意思。齐齐哈尔来自达斡尔语言,是天然牧场的意思。乌兰浩特义为红色城市,呼和浩特义为春色之城,都来自蒙古语。拉萨义为圣地,来自藏语。乌鲁木齐义为美丽的牧场,来自维吾尔语。
59、和尚本来是印度对有学问人的通称,寺庙里的佛教徒另有名称:男僧人叫比丘,女僧人叫比丘尼。中国则专用和尚称呼男僧人,而以尼姑称女僧人。
60、《礼记.月令》:“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令行春令,则蝗虫为败。”王引之云:“蝗虫,皆当为虫蝗,…后人不知,而改为蝗虫,谬矣!”
61、段玉裁说:“凡字有义,有行,有音。《尔雅》以下,义书也;《声类》音书也;《说文》,行书也。”
62、黄侃专从训诂角度举出“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柢书,”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63、黄侃将“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柢书”的前六种又分为四类,并以为“四类之中,又当以《说文》《尔雅》为本。”
64、《释名》成书于东汉时期,作者是刘熙。
65、先秦有六经,秦以后只有五经,亡佚的是()。
66、孔颖达撰《五经正义》以融合南北经学。《五经正义》包括《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尚书正义》。
67、《孟子章句》的作者是赵歧。
68、唐以前常把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和范晔的《后汉书》合称“三史”。后来又加上陈寿的《三国志》,称为“四史”。
69、《史记》的注释历来颇受重视,现存最早的旧注是刘宋时裴因的《史记集解》。
70、清人焦循的《孟子正义》,对后世孟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71、《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共收字9353,重文1163,分为540部首。
72、《尔雅》中解释普通语词的三篇是释诂、释言、释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