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小故事简短一点
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
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王羲之爱鹅》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不仅书法写得好,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喜欢鹅。
有一次,王羲之听说有一位老太太养了一只鹅,那鹅叫声清脆,体态优美,王羲之特别想去看看。
他来到老太太家,看到那只鹅果然是不同凡响,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就想买下来。
可是老太太不知道他是王羲之,也不知道这鹅在王羲之眼里有多珍贵,就是不肯卖。
王羲之无奈,只好回去了。
但是王羲之心里一直惦记着那只鹅,他左思右想,决定亲自再去一趟老太太家。
这次他没有直接说要买鹅,而是和老太太聊起了天,说了很多关于鹅的好处,还讲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老太太被他说得心动了,同意把鹅卖给了他。
王羲之高高兴兴地带着鹅回家,一路上像得了宝贝似的。
还有一次,王羲之去一个朋友家做客。
朋友知道他喜欢鹅,就在院子里特意养了一群漂亮的鹅。
王羲之一到朋友家,就被那些鹅吸引住了,他站在那里看了好久,都舍不得离开。
朋友看他那么喜欢,就说要送他几只。
王羲之听了,连连道谢,高兴得像个孩子。
王羲之对鹅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鹅的外表,更是因为他从鹅的姿态中领悟到了书法的笔法和神韵。
他常常观察鹅的动作,思考如何将鹅的优美姿态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
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才让王羲之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王羲之练字》王羲之从小就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练字可是下了大功夫的。
小时候,王羲之跟着老师卫夫人学习书法。
卫夫人教得认真,王羲之学得也刻苦。
每天,他都会早早地起床,磨好墨,准备好纸笔,然后开始练字。
他一笔一划,认认真真,从不马虎。
有时候,为了写好一个字,他会反复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长大以后,王羲之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王羲之在书房里练字。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他也不在意,只是不停地写。
写累了,他就用冷水洗把脸,然后接着写。
有一天,王羲之要到一个村子里去办事。
走在路上,他看到路边有一个老婆婆在卖扇子。
可是,扇子卖得不好,没有人买。
关于王羲之书法故事5篇
关于王羲之书法故事5篇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这是小编准备的王羲之书法故事5篇,快来看看吧。
王羲之书法故事一王羲之教子习书法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
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
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
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
王羲之书法小故事
王羲之书法小故事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至今仍被世人推崇和模仿。
以下是几个关于王羲之的书法小故事:1. 墨池典故:王羲之从小就特别喜爱书法,勤奋练习。
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2. 鹅池蘸笔:王羲之酷爱书法,吃饭、走路都不放过,常在鹅池边练习书法。
有一次,他看到池中的鹅悠然游动,便灵感突现,用蘸满墨的笔在空中划动,仿佛在与鹅嬉戏。
从此,他的书法更加灵动优美。
3. 兰亭集序: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
在兰亭修禊活动中,王羲之乘兴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 天台山拜师: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遇到一位鹤发银髯的老人,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并传授给他一个笔诀。
王羲之感激不已,从此刻苦练习,书法技艺更上一层楼。
5. 洗笔洗砚:王羲之练习书法非常刻苦,每天都要洗笔洗砚。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老婆婆在河边洗衣服,便上前请教:“老婆婆,你洗衣服这么辛苦,是怎么保持双手的?”老婆婆笑着说:“我每天都用这个池水洗衣服,这水有神奇的功效,能使人双手灵活。
”王羲之听后,便在池边洗笔洗砚,从此他的书法更加精湛。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王羲之在书法道路上勤奋刻苦的精神,也体现了他在艺术追求中的谦逊和博学。
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成为了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王羲之的故事三篇
王羲之的故事三篇王羲之的故事1:王羲之吃墨的故事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
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王羲之的故事2: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王羲之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
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叔父王导为司徒,伯父王敦为扬州刺史,叔祖父王澄为荆州刺史。
他父亲这一辈人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学习条件。
王羲之小时候少言寡语,谁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但他热爱学习,喜欢钻研,遇事机智有心计。
他7岁开始临池学书,到10岁时,字写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欢他。
王羲之到了11岁,很想学一点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用来指导自己。
有一天,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叫做《笔谈》的书,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
他高兴得如获至宝,便如醉如痴地学起来。
正当他兴趣正浓时,被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读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着父亲傻笑。
王羲之的故事
一、窃读《笔法》王羲之七岁时字就写得十分出众。
十二岁时,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下发现了前代人写的书法著作《笔法》这本书,就偷偷拿出来读。
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看我私藏的东西?”王羲之笑而不语。
母亲告诉他说:“你看看怎样用笔法。
”父亲觉得他年幼,怕不能保密家传,告诉他说:“等你长大了,我再教给你。
”王羲之跪下请求父亲说:“让我现在就学吧,要等到我长大成人,恐怕对书法的兴趣和聪明才智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父亲高兴极了,终于把书给了他。
不到一个月,王羲之的书法就大有长进。
不久,当时的书法大家卫夫人看见了王羲之写的字,对太常王策说:“这孩子准是看了用笔的要诀,我发现近来他的书法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
”又高兴得流着泪说:“这孩子有出息,一定会超过我,淹没我的名声。
”二、天下第一行书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太原人孙承公及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过修禊日。
他们曲水边流觞(觞,酒杯;流觞,把酒杯放在水中漂流),饮酒赋诗,各抒胸怀。
又把这些诗收为一集,名为《兰亭集》。
王羲之为此集撰写了序文,记下宴集的盛况,写出与会诸人的观感,他还亲自书写下这篇序文。
就是《兰亭集序》。
这篇序文他用蚕茧纸、鼠须笔写成,字字遒劲妩媚,压倒了同代的一切书法。
总计三百二十四个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写得各不相同,其中“之”字有二十几个,变化迥异,没有两个相同的,好像有神助似的。
等他酒醒之后,过了几天又重新写了好多本,终究没有兰亭集会时写的那篇好。
《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居三大行书作品之首,其余两篇作品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宋代苏轼的《寒食帖》,因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三、自家体王羲之写的字起初并不算最好,没有超过当时的书法家。
到五十三岁了,他还认真临摹古人碑帖,不怕自己年老,没日没夜地刻苦练习。
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子上,还揣摩着名家书帖的架势,手也不停地在身上划着字形。
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划破了。
王羲之小故事
王羲之小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精美、技法卓绝,遗留下来的作品深受艺术史家和文化史家们的追捧。
关于王羲之,这里有几个小故事:
一、翰林学士临考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王羲之担任翰林学士的临考大官,有一位参加
考试的考生,他的答案极为平凡平淡,王羲之拿起笔想要改错,但看
到考生苦恼的表情,就在答案上写下“极其优秀”三个大字,而这位考
生最终凭着这三字考上了翰林学士。
二、年少成才
王羲之年轻极具天赋,他在郊野上学习书法,在十三岁时受到五官部
大官的赏识,拜为大写宫郭门下,持续不断地努力提高,他创作《蜀
道难》、《荆溪杂字》和《游击部》等大部头的书法作品,令后世书
法爱好者们赞叹不已。
三、醉写《荆溪杂字》
王羲之有一次大醉,醉了几十钟头之后,他突然想起去年在荆溪中所
写的《荆溪杂字》,立刻大喝一声,便使用手指在砖墙上拟写起来,
作品一拼就完,写得又自然又有勃勃生机,极为精美,也给后人留下
了深刻印象。
四、癫卒之死
有一次,王羲之的儿子因病不治,令王羲之十分伤心,两个月后,王羲之也病倒在床,癫卒而死,他的孩子们将他放在家里的泥桶里,希望他能够在家里永世离世,从此王羲之的名字便流传于世。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7篇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7篇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1】据说有一次,王羲之看见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扇子,一直卖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2】东晋大贵族郗鉴在京口,打发门生送信给宰相王导,想请王导帮忙给找个女婿。
王导对送信人说:“你来得正适时,王家的几个年轻人现都在东厢房,你去看看,你可以随便挑。
”门生回去,报告郗鉴说:“王家的几郎君都不错,他们听说来选女婿,几乎个个都表现得很矜持。
唯有一位君在榻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没这回事似的。
”郗鉴说:“好,就这位郎君了”一打听,这位就是王羲之。
郗鉴就这样把女儿嫁给了这位露着肚皮的未的大书法家。
遇到这种好事,一点不装,依然如故,真可谓够有雅量,够洒脱自的了。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3】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4】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关于王羲之的历史典故
王羲之在我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字体在我国字体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你听过多少呢?以下是由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故事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典故一、东床坦腹《世说新语》记载:羲之20岁时,另一大士族、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家选婿。
其时重门第等级,王家子侄纷纷乔装打扮,神态矜持,希望被选中。
惟羲之若无所思,躺在东边竹案旁比划书法、吃着冷馍,因天热还坦胸露腹。
太尉喜形赞叹道:此正我婿也!自此有了“东床”女婿称呼和“令坦”称呼他人的女婿之说。
故事:东床择婿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当时,有一位大官,名叫郗鉴,他是个很爱才的人,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郗老大人动了不少脑筋。
后来,他打听到王家子弟一个个相貌堂堂,才华出众,就想缩小范围,在这几个青年人当中选择一个做他的女婿。
消息传来,王家子弟一个个兴奋而又紧张,他们早听说郗小姐人品好,有才学,谁不想娶她作妻子呢?于是,一个个精心修饰一番,规规矩矩地坐在学堂里,表面上是看书,心儿早就飞了。
可是东边书案上,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
只见他还象平常一样随便,好象压根儿没有这回事似的,仍在聚精会的地挥笔写字。
这天,天气并不热,可是这个青年人却热得解开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许是早上没来得及吃饭吧,他一边写字,一边抓起冷馒头咬一口,无拘无束地咀嚼着,眼睛还一个劲地盯着面前的毛笔字,那紧握毛笔的右手,一时一刻也没有松开,有时还悬空比划着写字,那一副认真的神态,使人禁不住发笑。
郗鉴派来了自己的代表在学堂进行了一番观察了解后,就回去了。
在他看来,王家子弟一个个都不错,彬彬有礼,年青英俊,才华洋溢,简直没法说哪个最好,哪个较差。
不过,要说表现不那么使人满意的,倒有一个。
他坦胸露腹,边写字还边啃馒头,样子太随便了,好象对于老大人选择女婿这么一件大事,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这郗大人听了回报,恰恰对那位举止“随便”的青年有兴趣。
他详细问了情况,高兴地将两个手掌一合,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小故事五则
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羲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部分。
王羲之小故事五则:1. 入木三分王羲之小时候,曾在家里的庭院里看到一棵老树,树干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他用刀在树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用水墨涂在上面。
几天后,他再次来到这棵树前,发现他的名字已经被水墨印在了树干上,而且字迹非常清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 洗砚成池王羲之曾经在洗砚时,不小心将一块墨砚掉进了池塘里。
他觉得这块墨砚非常珍贵,于是决定将它捞回来。
可是,池塘里的水非常浑浊,墨砚已经看不清楚了。
王羲之决定将整块池塘的水都换掉,以便找到那块墨砚。
最后,他在池塘边找到了那块墨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羲之对于书法的热爱和执着。
3. 与鹅论道有一次,王羲之在家中养了一群鹅。
他发现这些鹅在吃东西时,总是排成一列,整齐划一。
于是,他开始尝试让鹅按照自己的方式排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让鹅按照自己的方式排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羲之具有观察事物的能力,并且善于总结经验。
4. 金戈铁马王羲之曾经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一位客人的坐骑非常雄壮。
他对这位客人说:“你的马真是金戈铁马啊!”那位客人回答说:“这匹马其实并不出色,只是我骑得好而已。
”王羲之深以为然,从此更加注重书法的内涵和气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书法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美。
5. 临池学书王羲之年轻时,曾经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了一本关于书法的书籍。
他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决定下定决心学习书法。
于是,他每天都会在池塘边练习书法,直到天黑才回家。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书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通用9篇)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通用9篇)称病弃官篇一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
“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
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
”[8] 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
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
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名人故事之王羲之篇二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361),中国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王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现在住址存于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山区,受其影响命名了洗砚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砚池街上。
王羲之对联故事有一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
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
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
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
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
来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1、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在街头闲逛,看到一个老婆婆在卖竹扇,但是生意冷清,无人问津。
王羲之心生怜悯,便上前对老婆婆说:“我给您的扇子题几个字,您就能卖出去了。
”老婆婆起初半信半疑,但看到王羲之的真诚,便答应了。
王羲之拿起笔,在每把扇子上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字。
老婆婆看到扇子被弄脏了,心里有些埋怨。
王羲之却告诉她:“您就说这扇子上的字是王右军写的,要卖一百钱。
”老婆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叫卖,果然,人们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慕名而来,扇子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2、巧补春联每年春节,王羲之都会亲自书写春联贴在自家门上。
但是,每次刚贴上不久,春联就会被人偷偷揭走。
因为他的书法太受欢迎了。
这一年,王羲之又写了一副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为了防止春联被偷,他想了一个办法,先将春联剪去下半截,只贴出“春风春雨”“新年新岁”。
偷春联的人一看,觉得这半截春联没啥意思,就没有偷走。
到了除夕之夜,王羲之将下半截春联贴出,变成了一副完整而精彩的春联,众人看后无不称赞。
3、以书换鹅山阴有一道士,养了一群漂亮的大白鹅。
王羲之听说后,前去观看,看到那些鹅在水中嬉戏,姿态优美,非常喜爱。
道士看出了王羲之的心思,便说:“如果您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这群鹅就都送给您。
”王羲之欣然答应,很快就完成了抄经,用自己的书法换走了道士的鹅。
这件事成为了一段佳话,也反映了王羲之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4、墨池遗迹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为了练习书法,他常常废寝忘食。
他在家附近的一个池塘边练字,每次写完字就在池塘里洗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池塘里的水都被染黑了,留下了“墨池”的遗迹。
这也充分体现了王羲之刻苦勤奋、持之以恒的精神。
5、入木三分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
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从此,“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书圣王羲之的故事精选七篇
书圣王羲之的故事精选七篇书圣王羲之的故事篇1公元三百五十三年的一天,兰亭这儿十分热闹,原来是王羲之邀了几位朋友在这儿聚会,饮酒作诗。
这个盛会是很有趣的,朋友们不是坐在酒席桌前,而是在清清的溪水边,浓浓的树荫下。
这儿真是美极啦。
曲水绕亭,鸟语花香,春风拂面,使人神清气爽。
当清澈的泉永载着盛满美酒的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端起来喝一口,可惬意了。
几杯酒下肚,人们就陶醉在酒香美景之中,接着就饱蘸墨笔,吟诗作文,互相传看,朋友们免不了评点一番,边吟边唱。
真是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王羲之觉得从来没有这么高兴。
乘着酒兴,他挥笔运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记载当时盛况的*,题目就叫《兰亭集序》。
朋友们看后,一致认为无论从*的角度,还是从书法的角度看,都是一篇绝妙的艺术品。
对于大家的称赞,王羲之并不觉得怎么样,到了第二天,王羲之酒醒之后,再把手书的《兰亭集序》拿来仔细一看,果然比以前的书法要精彩得多,心中十分得意。
他顺手抽出笔来,照样又写了几幅,可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第一幅写得那么好了,只得把它们都撕掉。
书圣王羲之的故事篇2王羲之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
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叔父王导为司徒,伯父王敦为扬州刺史,叔祖父王澄为荆州刺史。
他父亲这一辈人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学习条件。
王羲之小时候少言寡语,谁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但他热爱学习,喜欢钻研,遇事机智有心计。
他7岁开始临池学书,到10岁时,字写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欢他。
王羲之到了11岁,很想学一点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用来指导自己。
有一天,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叫做《笔谈》的书,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
他高兴得如获至宝,便如醉如痴地学起来。
正当他兴趣正浓时,被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读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着父亲傻笑。
母亲从旁__话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吧!”父亲说:“你现在年龄太小,等长大了,我自然会教给你读。
王羲之的小故事
王羲之的小故事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因为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极高,所以被后世尊称为“书圣”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王羲之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羲之的小故事王羲之十二岁的时候,发现父亲王旷手中有本《笔论》,于是偷来习读。
其父发现了,担心会将家传泄露出去,便将《笔论》拿了回来。
然而醉心书法的王羲之跪在王旷身前,许他研读,可见王羲之练习书法之心的真切。
王羲之练字的刻苦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在平常的走路吃饭的时间都会被利用来习字。
王羲之经常是一边走路,一边在自己衣服上用手比划着,时间一久,连衣服都被他划破了。
更为出奇的是,王羲之在练字到忘我的境界时,经常会忘记吃饭一事。
后来家人送来饭菜,王羲之会很自然的将馒头蘸上墨水往嘴里送,还觉得味道不错,浑然不知他的嘴角已经全黑了。
据说,王羲之这么忘我的钻研书法,还让他成了旁人羡煞的“东床快婿”。
王羲之的伯父王导与同朝的太傅稀鉴是好友,稀鉴就打算从王家弟子中挑选出一位作为自己那才貌双全女儿的女婿。
当稀鉴的管家来到王家看看王家弟子时,因为都想成为稀家女婿,所以他们个个显得都有点紧张,只有东边厢房的王羲之仍旧泰然自若地躺在床上,忘我地思索着书法的事情。
稀家管家将这事告诉了稀鉴,稀鉴认为这人就是那含而不露书法极好的王羲之,所以就将爱女嫁给了他。
王羲之墨池的故事王羲之墨池是民间流传着的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曾巩仰慕王羲之的名号,就去看他,写下了《墨池记》这篇文章,来阐明取得很高的成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要刻苦学习才能换来。
说的是在临川郡的东面,有个叫新城的地方,上面有一口低洼的水池,当时王羲之在这里联系书法,整个池水都被他洗毛笔的墨水染黑了。
王羲之不做官之后他游览各地,陶醉于祖国的山水风光中,王羲之晚年的时候,他的书法才渐入佳境,之所以有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他刻苦练习的结果,并不是因为王羲之的天赋有多少高。
后人想要模仿的都比不上王羲之,这应该是他们练习的程度没有王羲之深吧,文章全篇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对于王羲之墨池的故事,作者并没有花太多的笔法去形容,而是从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落手,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水平高。
王羲之练字的小故事(精选9篇)
王羲之练字的小故事(精选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王羲之练字的小故事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王羲之练字的故事王羲之真迹还有吗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可见他在书法上造诣是多么的高。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研究和实践,令后人无不推崇万分,离他最近的儿子们都受其影响成为远近闻名的书法大家。
后世的书法家们无不临摹王羲之的笔墨,这么一位传奇式的人自然有着很多人们乐道的故事。
王羲之小时候就开始沉醉在书法的练习中,所以少年时期的他就已经有着很不错的书法功底。
有一日,晋帝要去祭祀,就让王羲之在木块上写下祝词,然后让人雕刻。
然而刻字的人将木块削了一边又一边,直到削进原来的第三分才见低,无不惊叹于王羲之笔法的雄劲之力,成语“入木三分”也由此而来。
到了王羲之十六岁的时候,当时城中的郗鉴有个年方二八并且貌美的女儿。
郗鉴就想为自己的宝贝女儿选一个好夫婿,恰好他同丞相王导交情好,又闻王家弟子众多,各个都是才貌不凡,所以他就前往王家看看。
王家弟子听闻郗鉴要来选个佳婿,于是都精心准备了一番。
郗鉴派心腹的管家在王家四处逛了一遍,当他来到东边发现一个正袒腹仰卧的年轻人,似乎无动于衷。
管家回来告诉郗鉴,因为选婿王府公子都争先恐后地,只有东床的一个公子仿若无事。
郗鉴认为,他的女婿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于是王羲之就这样成了郗鉴看重的人,“东床快婿”这一成语也就此产生。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王羲之从他年幼的时候就是十分喜爱书法,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专研,终于令他成为后人所仰慕的“书圣”。
王羲之十二岁的时候,发现父亲王旷手中有本《笔论》,于是偷来习读。
其父发现了,担心会将家传泄露出去,便将《笔论》拿了回来。
然而醉心书法的王羲之跪在王旷身前,许他研读,可见王羲之练习书法之心的真切。
王羲之练字的刻苦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在平常的走路吃饭的时间都会被利用来习字。
王羲之经常是一边走路,一边在自己衣服上用手比划着,时间一久,连衣服都被他划破了。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王羲之的经典故事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王羲之的经典故事,快来看看吧。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篇1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位老婆婆在卖扇子,但是生意惨淡而且很多竹扇子都已经发霉,卖家更加看不上了。
就决定帮这位老婆婆一个忙。
他问,老奶奶,你这扇子生意如何啊?老奶奶也不客气,客观你真幽默,我这些扇子在这卖了那么多天一把都没卖出去,在这样下去我们一家人就要断粮了。
王羲之说,老婆婆您莫要怨天尤人,我教您一个好办法,保证可以让这批扇子买个好价钱,还能让你大赚一把。
然后他就在老太太买的扇子上题字,老婆婆哪知道是大书法家,忙夺过王羲之手中的笔,我说这位客官,您是来捣乱的吧,我这干净的扇子都没卖出去,您来给我这乱涂乱画一通,我卖给谁?王羲之说,您不要着急,我写完以后您在卖的时候只要大声吆喝王羲之体扇,我保证每一把能卖到一百钱。
老婆婆一听这么神奇,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让王羲之写了几把。
人们一听到是王羲之的书法,都来买了,一时间原来屯着的扇子被一抢而空,老太太纳闷了,难道真是神人要帮我。
第二天老太太又等着王羲之给自己写字了,王羲之不是很开心了,想昨天我是想帮助你,才出此下策,现在你求我就是为了赚钱,但是没办法,王羲之还是为老太太写了几把,结果又卖的很好。
之后王羲之路过桥的时候,要是看到有婆婆还在那边卖扇子他就绕路躲避。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篇2有一次王羲之在认真的练习写字,连丫头给他端来的馒头和蒜汁放在身边都没有发现,丫头嘱咐先生快快吃完,免得让自己饿着,结果王羲之还是专心致志的.练习书法,丫鬟看到了就跑到王羲之夫人那边去,帮这个情况告诉夫人。
夫人听了非常担心,她怕自己的丈夫因为练书法走火入魔变得茶饭不思,随后伤了身子,就带着丫头前去劝说,谁知道王羲之正拿馒头蘸着墨水吃的津津有味。
夫人和丫头大笑,丫头说先生您有没有觉得今天的馒头和往日不同,王羲之放下手中的笔,若有所思的说,这酱汁似乎是美味了不少,原来潜心写字的王羲之竟然拿墨水当成蒜汁,而王羲之本人似乎根本没有察觉。
有关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的故事有关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著名的大书法家,一生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绝妙佳作,被后人尊为“书圣”,民间也流传许多有关他的动人故事。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关于王羲之:在“王马共天下”的东晋时期,王氏是高级的士族。
王导、王敦家族的子弟,都当上了大小的官员,他们大多数是庸庸碌碌的官僚,但在他们当中,也出了一个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
他就是王羲之。
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
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
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
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
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
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
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
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
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摹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
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
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王羲之的故事
一、窃读《笔法》王羲之七岁时字就写得十分出众。
十二岁时,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下发现了前代人写的书法著作《笔法》这本书,就偷偷拿出来读。
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看我私藏的东西,”王羲之笑而不语。
母亲告诉他说:“你看看怎样用笔法。
”父亲觉得他年幼,怕不能保密家传,告诉他说:“等你长大了,我再教给你。
”王羲之跪下请求父亲说:“让我现在就学吧,要等到我长大成人,恐怕对书法的兴趣和聪明才智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父亲高兴极了,终于把书给了他。
不到一个月,王羲之的书法就大有长进。
不久,当时的书法大家卫夫人看见了王羲之写的字,对太常王策说:“这孩子准是看了用笔的要诀,我发现近来他的书法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
”又高兴得流着泪说:“这孩子有出息,一定会超过我,淹没我的名声。
”二、天下第一行书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太原人孙承公及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过修禊日。
他们曲水边流觞(觞,酒杯;流觞,把酒杯放在水中漂流),饮酒赋诗,各抒胸怀。
又把这些诗收为一集,名为《兰亭集》。
王羲之为此集撰写了序文,记下宴集的盛况,写出与会诸人的观感,他还亲自书写下这篇序文。
就是《兰亭集序》。
这篇序文他用蚕茧纸、鼠须笔写成,字字遒劲妩媚,压倒了同代的一切书法。
总计三百二十四个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写得各不相同,其中“之”字有二十几个,变化迥异,没有两个相同的,好像有神助似的。
等他酒醒之后,过了几天又重新写了好多本,终究没有兰亭集会时写的那篇好。
《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居三大行书作品之首,其余两篇作品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宋代苏轼的《寒食帖》,因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三、自家体王羲之写的字起初并不算最好,没有超过当时的书法家。
到五十三岁了,他还认真临摹古人碑帖,不怕自己年老,没日没夜地刻苦练习。
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子上,还揣摩着名家书帖的架势,手也不停地在身上划着字形。
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划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的小故事简短一点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
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