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小故事
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
![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a3a1f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3.png)
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王羲之爱鹅》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不仅书法写得好,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喜欢鹅。
有一次,王羲之听说有一位老太太养了一只鹅,那鹅叫声清脆,体态优美,王羲之特别想去看看。
他来到老太太家,看到那只鹅果然是不同凡响,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就想买下来。
可是老太太不知道他是王羲之,也不知道这鹅在王羲之眼里有多珍贵,就是不肯卖。
王羲之无奈,只好回去了。
但是王羲之心里一直惦记着那只鹅,他左思右想,决定亲自再去一趟老太太家。
这次他没有直接说要买鹅,而是和老太太聊起了天,说了很多关于鹅的好处,还讲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老太太被他说得心动了,同意把鹅卖给了他。
王羲之高高兴兴地带着鹅回家,一路上像得了宝贝似的。
还有一次,王羲之去一个朋友家做客。
朋友知道他喜欢鹅,就在院子里特意养了一群漂亮的鹅。
王羲之一到朋友家,就被那些鹅吸引住了,他站在那里看了好久,都舍不得离开。
朋友看他那么喜欢,就说要送他几只。
王羲之听了,连连道谢,高兴得像个孩子。
王羲之对鹅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鹅的外表,更是因为他从鹅的姿态中领悟到了书法的笔法和神韵。
他常常观察鹅的动作,思考如何将鹅的优美姿态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
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才让王羲之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王羲之练字》王羲之从小就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练字可是下了大功夫的。
小时候,王羲之跟着老师卫夫人学习书法。
卫夫人教得认真,王羲之学得也刻苦。
每天,他都会早早地起床,磨好墨,准备好纸笔,然后开始练字。
他一笔一划,认认真真,从不马虎。
有时候,为了写好一个字,他会反复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长大以后,王羲之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王羲之在书房里练字。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他也不在意,只是不停地写。
写累了,他就用冷水洗把脸,然后接着写。
有一天,王羲之要到一个村子里去办事。
走在路上,他看到路边有一个老婆婆在卖扇子。
可是,扇子卖得不好,没有人买。
王羲之书法小故事
![王羲之书法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f4a9e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4.png)
王羲之书法小故事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至今仍被世人推崇和模仿。
以下是几个关于王羲之的书法小故事:1. 墨池典故:王羲之从小就特别喜爱书法,勤奋练习。
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2. 鹅池蘸笔:王羲之酷爱书法,吃饭、走路都不放过,常在鹅池边练习书法。
有一次,他看到池中的鹅悠然游动,便灵感突现,用蘸满墨的笔在空中划动,仿佛在与鹅嬉戏。
从此,他的书法更加灵动优美。
3. 兰亭集序: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
在兰亭修禊活动中,王羲之乘兴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 天台山拜师: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遇到一位鹤发银髯的老人,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并传授给他一个笔诀。
王羲之感激不已,从此刻苦练习,书法技艺更上一层楼。
5. 洗笔洗砚:王羲之练习书法非常刻苦,每天都要洗笔洗砚。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老婆婆在河边洗衣服,便上前请教:“老婆婆,你洗衣服这么辛苦,是怎么保持双手的?”老婆婆笑着说:“我每天都用这个池水洗衣服,这水有神奇的功效,能使人双手灵活。
”王羲之听后,便在池边洗笔洗砚,从此他的书法更加精湛。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王羲之在书法道路上勤奋刻苦的精神,也体现了他在艺术追求中的谦逊和博学。
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成为了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王羲之练字的小故事(精选9篇)
![王羲之练字的小故事(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af355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7.png)
王羲之练字的小故事(精选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王羲之练字的小故事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王羲之练字的故事王羲之真迹还有吗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可见他在书法上造诣是多么的高。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研究和实践,令后人无不推崇万分,离他最近的儿子们都受其影响成为远近闻名的书法大家。
后世的书法家们无不临摹王羲之的笔墨,这么一位传奇式的人自然有着很多人们乐道的故事。
王羲之小时候就开始沉醉在书法的练习中,所以少年时期的他就已经有着很不错的书法功底。
有一日,晋帝要去祭祀,就让王羲之在木块上写下祝词,然后让人雕刻。
然而刻字的人将木块削了一边又一边,直到削进原来的第三分才见低,无不惊叹于王羲之笔法的雄劲之力,成语“入木三分”也由此而来。
到了王羲之十六岁的时候,当时城中的郗鉴有个年方二八并且貌美的女儿。
郗鉴就想为自己的宝贝女儿选一个好夫婿,恰好他同丞相王导交情好,又闻王家弟子众多,各个都是才貌不凡,所以他就前往王家看看。
王家弟子听闻郗鉴要来选个佳婿,于是都精心准备了一番。
郗鉴派心腹的管家在王家四处逛了一遍,当他来到东边发现一个正袒腹仰卧的年轻人,似乎无动于衷。
管家回来告诉郗鉴,因为选婿王府公子都争先恐后地,只有东床的一个公子仿若无事。
郗鉴认为,他的女婿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于是王羲之就这样成了郗鉴看重的人,“东床快婿”这一成语也就此产生。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王羲之从他年幼的时候就是十分喜爱书法,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专研,终于令他成为后人所仰慕的“书圣”。
王羲之十二岁的时候,发现父亲王旷手中有本《笔论》,于是偷来习读。
其父发现了,担心会将家传泄露出去,便将《笔论》拿了回来。
然而醉心书法的王羲之跪在王旷身前,许他研读,可见王羲之练习书法之心的真切。
王羲之练字的刻苦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在平常的走路吃饭的时间都会被利用来习字。
王羲之经常是一边走路,一边在自己衣服上用手比划着,时间一久,连衣服都被他划破了。
书法家王羲之的7个故事
![书法家王羲之的7个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a03b175fab069dc502201f9.png)
目录1、吃饺子2、王羲之卖当3、今天的蒜泥可真香4、入木三分5、王羲之书竹扇6、王羲之写字换鹅7、王羲之教子书法1、吃饺子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
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
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
——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
包好的白面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
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
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
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
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
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
”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
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
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
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5c86834f111f18583d05a71.png)
一、窃读《笔法》王羲之七岁时字就写得十分出众。
十二岁时,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下发现了前代人写的书法著作《笔法》这本书,就偷偷拿出来读。
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看我私藏的东西?”王羲之笑而不语。
母亲告诉他说:“你看看怎样用笔法。
”父亲觉得他年幼,怕不能保密家传,告诉他说:“等你长大了,我再教给你。
”王羲之跪下请求父亲说:“让我现在就学吧,要等到我长大成人,恐怕对书法的兴趣和聪明才智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父亲高兴极了,终于把书给了他。
不到一个月,王羲之的书法就大有长进。
不久,当时的书法大家卫夫人看见了王羲之写的字,对太常王策说:“这孩子准是看了用笔的要诀,我发现近来他的书法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
”又高兴得流着泪说:“这孩子有出息,一定会超过我,淹没我的名声。
”二、天下第一行书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太原人孙承公及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过修禊日。
他们曲水边流觞(觞,酒杯;流觞,把酒杯放在水中漂流),饮酒赋诗,各抒胸怀。
又把这些诗收为一集,名为《兰亭集》。
王羲之为此集撰写了序文,记下宴集的盛况,写出与会诸人的观感,他还亲自书写下这篇序文。
就是《兰亭集序》。
这篇序文他用蚕茧纸、鼠须笔写成,字字遒劲妩媚,压倒了同代的一切书法。
总计三百二十四个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写得各不相同,其中“之”字有二十几个,变化迥异,没有两个相同的,好像有神助似的。
等他酒醒之后,过了几天又重新写了好多本,终究没有兰亭集会时写的那篇好。
《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居三大行书作品之首,其余两篇作品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宋代苏轼的《寒食帖》,因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三、自家体王羲之写的字起初并不算最好,没有超过当时的书法家。
到五十三岁了,他还认真临摹古人碑帖,不怕自己年老,没日没夜地刻苦练习。
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子上,还揣摩着名家书帖的架势,手也不停地在身上划着字形。
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划破了。
王羲之的小故事
![王羲之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ff942d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d.png)
王羲之的小故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对我国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故事,你听过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故事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
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
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
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
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
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
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
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
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7篇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e209d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0.png)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7篇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1】据说有一次,王羲之看见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扇子,一直卖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2】东晋大贵族郗鉴在京口,打发门生送信给宰相王导,想请王导帮忙给找个女婿。
王导对送信人说:“你来得正适时,王家的几个年轻人现都在东厢房,你去看看,你可以随便挑。
”门生回去,报告郗鉴说:“王家的几郎君都不错,他们听说来选女婿,几乎个个都表现得很矜持。
唯有一位君在榻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没这回事似的。
”郗鉴说:“好,就这位郎君了”一打听,这位就是王羲之。
郗鉴就这样把女儿嫁给了这位露着肚皮的未的大书法家。
遇到这种好事,一点不装,依然如故,真可谓够有雅量,够洒脱自的了。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3】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4】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小故事五则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小故事五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3238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b.png)
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羲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部分。
王羲之小故事五则:1. 入木三分王羲之小时候,曾在家里的庭院里看到一棵老树,树干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他用刀在树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用水墨涂在上面。
几天后,他再次来到这棵树前,发现他的名字已经被水墨印在了树干上,而且字迹非常清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 洗砚成池王羲之曾经在洗砚时,不小心将一块墨砚掉进了池塘里。
他觉得这块墨砚非常珍贵,于是决定将它捞回来。
可是,池塘里的水非常浑浊,墨砚已经看不清楚了。
王羲之决定将整块池塘的水都换掉,以便找到那块墨砚。
最后,他在池塘边找到了那块墨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羲之对于书法的热爱和执着。
3. 与鹅论道有一次,王羲之在家中养了一群鹅。
他发现这些鹅在吃东西时,总是排成一列,整齐划一。
于是,他开始尝试让鹅按照自己的方式排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让鹅按照自己的方式排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羲之具有观察事物的能力,并且善于总结经验。
4. 金戈铁马王羲之曾经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一位客人的坐骑非常雄壮。
他对这位客人说:“你的马真是金戈铁马啊!”那位客人回答说:“这匹马其实并不出色,只是我骑得好而已。
”王羲之深以为然,从此更加注重书法的内涵和气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书法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美。
5. 临池学书王羲之年轻时,曾经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了一本关于书法的书籍。
他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决定下定决心学习书法。
于是,他每天都会在池塘边练习书法,直到天黑才回家。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书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王羲之书法的故事
![王羲之书法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9738ea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2.png)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其行书和草书风格自成一派,被誉为“书圣”。
以下是有关王羲之书法的一些故事:1. 换鹅王羲之喜欢养鹅,并且从鹅的形态和动作中领悟书法之道。
山阴(今浙江绍兴)城外一座道观里的住持老道明白后,特意养了一群可爱的白鹅,每日赶着白鹅在王羲之与友人郊游处放养。
有一天王羲之终于“偶然”碰见了这群白鹅,被吸引后买下了它们。
此后老道不断地向王羲之请教书法,以换取更多的鹅。
2. 临池学书王羲之家后有一口池塘,他常在池塘边练字。
练完字后,他就在池塘里洗笔和砚台。
久而久之,池塘的水被墨染黑了,人们称之为“墨池”。
3. 坦腹东床王羲之被朝廷征召为太尉时,他推辞不掉,只好前去赴任。
在太尉府中,他保持廉洁,生活简朴。
他喜欢穿着家常衣服,躺在露天的庭院里。
他虽然做了高官,但仍未改变以前的生活习惯。
他特别善于画扇,其扇面常常是“竹岩水石”、“人或鸟兽”等。
据说,朝廷中的大臣们常常来向他求字,他都欣然应允,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慢。
4. 入木三分王羲之的字写得非常好。
据说,在他写字的时候,笔力强劲,字迹入木三分。
有一次他把字写在一根大木板上,让人把它抬到一座寺庙里去。
不料在半路上,字迹竟然被人刮去了一大半。
当人问起这事时,他说:“那些字是写在木板上的,所以被刮去了。
”人们听了后都惊叹他的书法功力。
5. 写经换鹅据说王羲之写经时非常用心,每一笔都经过深思熟虑。
他写经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换取白鹅。
当时有一位僧人想要得到一幅王羲之的字,便把几只白鹅送到王羲之家门口。
王羲之非常高兴,马上给那位僧人写了一篇经文,并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的心意和情感。
后来这位僧人拿着这篇经文去见皇帝,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和艺术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的个性特点和人生哲学。
王羲之的轶事
![王羲之的轶事](https://img.taocdn.com/s3/m/cc6b1d056529647d272852f5.png)
王羲之的轶事王羲之的轶事(一)写经换鹅民间有王羲之有爱鹅的传说。
鹅,洁白的羽毛,红冠红爪,煞是好看,加上它迈着笨拙的步子,或引项高歌,或张开双翅翩翩起舞,也许给王羲之的书法有启迪作用,从中领悟到点画运笔技法,执笔时食指应如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像鹅掌拨水,这样才能将精力集中于笔端。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将这种情势用诗表达出来:"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
"王羲之爱鹅常画鹅,出于写生的需要,他买鹅养鹅在情理之中。
从分析的角度看以下的两则轶事,却是有根据的,《晋书·王羲之传》也作了记载。
会稽有一位孤居的老婆婆养了一只善于鸣叫的白鹅,很逗人喜爱,王羲之叫人去买来,不料老人不肯出售。
无奈,上羲之只好经常去看这只鹅,使老人百思不解。
后来王羲之又派人前去说服老婆婆割爱,老人还是不答应。
那人只好开诚布公地告诉老人说,那是王羲之所要。
当时王羲之是妇幼皆知,享有美誉的大书法家了,老人喜出望外,又听说王羲之要亲自拜访她,更是高兴。
第二天,王羲之带了不少礼品去登门求鹅,不料老人为了招待这位大人把鹅宰了,当王羲之不见白鹅,并得知鹅已被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伤心地离开了农舍。
以致回家后"叹息弥日"。
山阴有一位道土,养了许多白鹅,王羲之看见了非常喜爱,向道士购买。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应为《黄庭经》),当举相赠耳。
"要王羲之抄写经文作为交换条件。
王羲之爱鹅成癖,又是道教的忠实信徒,故欣然同意。
他怀着虔减之心花了半天的时间,工工整整地抄完了经文,十分高兴地"笼鹅而归"。
唐代大诗人李白根据这一传说,先后写了两首诗。
一首题为《王右军》的诗: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滨。
扫素写《道经》,笔妙精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后来又写了一首《送贺宾客归越》的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通用9篇)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e4a8f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a.png)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通用9篇)称病弃官篇一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
“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
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
”[8] 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
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
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名人故事之王羲之篇二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361),中国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王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现在住址存于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山区,受其影响命名了洗砚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砚池街上。
王羲之对联故事有一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
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
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
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
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
来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王羲之的故事8篇
![王羲之的故事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119c1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2.png)
王羲之的故事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王羲之的故事8篇王羲之故事。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360621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4.png)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1、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在街头闲逛,看到一个老婆婆在卖竹扇,但是生意冷清,无人问津。
王羲之心生怜悯,便上前对老婆婆说:“我给您的扇子题几个字,您就能卖出去了。
”老婆婆起初半信半疑,但看到王羲之的真诚,便答应了。
王羲之拿起笔,在每把扇子上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字。
老婆婆看到扇子被弄脏了,心里有些埋怨。
王羲之却告诉她:“您就说这扇子上的字是王右军写的,要卖一百钱。
”老婆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叫卖,果然,人们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慕名而来,扇子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2、巧补春联每年春节,王羲之都会亲自书写春联贴在自家门上。
但是,每次刚贴上不久,春联就会被人偷偷揭走。
因为他的书法太受欢迎了。
这一年,王羲之又写了一副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为了防止春联被偷,他想了一个办法,先将春联剪去下半截,只贴出“春风春雨”“新年新岁”。
偷春联的人一看,觉得这半截春联没啥意思,就没有偷走。
到了除夕之夜,王羲之将下半截春联贴出,变成了一副完整而精彩的春联,众人看后无不称赞。
3、以书换鹅山阴有一道士,养了一群漂亮的大白鹅。
王羲之听说后,前去观看,看到那些鹅在水中嬉戏,姿态优美,非常喜爱。
道士看出了王羲之的心思,便说:“如果您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这群鹅就都送给您。
”王羲之欣然答应,很快就完成了抄经,用自己的书法换走了道士的鹅。
这件事成为了一段佳话,也反映了王羲之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4、墨池遗迹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为了练习书法,他常常废寝忘食。
他在家附近的一个池塘边练字,每次写完字就在池塘里洗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池塘里的水都被染黑了,留下了“墨池”的遗迹。
这也充分体现了王羲之刻苦勤奋、持之以恒的精神。
5、入木三分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
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从此,“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5b4c73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8.png)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王羲之的经典故事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王羲之的经典故事,快来看看吧。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篇1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位老婆婆在卖扇子,但是生意惨淡而且很多竹扇子都已经发霉,卖家更加看不上了。
就决定帮这位老婆婆一个忙。
他问,老奶奶,你这扇子生意如何啊?老奶奶也不客气,客观你真幽默,我这些扇子在这卖了那么多天一把都没卖出去,在这样下去我们一家人就要断粮了。
王羲之说,老婆婆您莫要怨天尤人,我教您一个好办法,保证可以让这批扇子买个好价钱,还能让你大赚一把。
然后他就在老太太买的扇子上题字,老婆婆哪知道是大书法家,忙夺过王羲之手中的笔,我说这位客官,您是来捣乱的吧,我这干净的扇子都没卖出去,您来给我这乱涂乱画一通,我卖给谁?王羲之说,您不要着急,我写完以后您在卖的时候只要大声吆喝王羲之体扇,我保证每一把能卖到一百钱。
老婆婆一听这么神奇,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让王羲之写了几把。
人们一听到是王羲之的书法,都来买了,一时间原来屯着的扇子被一抢而空,老太太纳闷了,难道真是神人要帮我。
第二天老太太又等着王羲之给自己写字了,王羲之不是很开心了,想昨天我是想帮助你,才出此下策,现在你求我就是为了赚钱,但是没办法,王羲之还是为老太太写了几把,结果又卖的很好。
之后王羲之路过桥的时候,要是看到有婆婆还在那边卖扇子他就绕路躲避。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篇2有一次王羲之在认真的练习写字,连丫头给他端来的馒头和蒜汁放在身边都没有发现,丫头嘱咐先生快快吃完,免得让自己饿着,结果王羲之还是专心致志的.练习书法,丫鬟看到了就跑到王羲之夫人那边去,帮这个情况告诉夫人。
夫人听了非常担心,她怕自己的丈夫因为练书法走火入魔变得茶饭不思,随后伤了身子,就带着丫头前去劝说,谁知道王羲之正拿馒头蘸着墨水吃的津津有味。
夫人和丫头大笑,丫头说先生您有没有觉得今天的馒头和往日不同,王羲之放下手中的笔,若有所思的说,这酱汁似乎是美味了不少,原来潜心写字的王羲之竟然拿墨水当成蒜汁,而王羲之本人似乎根本没有察觉。
书法家王羲之的名人故事(精选5则)
![书法家王羲之的名人故事(精选5则)](https://img.taocdn.com/s3/m/bfafd02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9.png)
书法家王羲之的名人故事(精选5则)书法家王羲之的名人故事 1鼎鼎有名的王羲之书法家被后人所称赞楷模!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小时候博览群书,长大以后就能成为一名好的作家。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
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
书法作家王羲之的故事20字
![书法作家王羲之的故事2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784d26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e.png)
王羲之的故事: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王羲之的轶事典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小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精美、技法卓绝,遗留下来的作品深受艺术史家和文化史家们的追捧。
关于王羲之,这里有几个小故事:
一、翰林学士临考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王羲之担任翰林学士的临考大官,有一位参加
考试的考生,他的答案极为平凡平淡,王羲之拿起笔想要改错,但看
到考生苦恼的表情,就在答案上写下“极其优秀”三个大字,而这位考
生最终凭着这三字考上了翰林学士。
二、年少成才
王羲之年轻极具天赋,他在郊野上学习书法,在十三岁时受到五官部
大官的赏识,拜为大写宫郭门下,持续不断地努力提高,他创作《蜀
道难》、《荆溪杂字》和《游击部》等大部头的书法作品,令后世书
法爱好者们赞叹不已。
三、醉写《荆溪杂字》
王羲之有一次大醉,醉了几十钟头之后,他突然想起去年在荆溪中所
写的《荆溪杂字》,立刻大喝一声,便使用手指在砖墙上拟写起来,
作品一拼就完,写得又自然又有勃勃生机,极为精美,也给后人留下
了深刻印象。
四、癫卒之死
有一次,王羲之的儿子因病不治,令王羲之十分伤心,两个月后,王羲之也病倒在床,癫卒而死,他的孩子们将他放在家里的泥桶里,希望他能够在家里永世离世,从此王羲之的名字便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