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练习册(新版)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单选题
1-5 ACAAB 6-10 DDACC 11-17BDBCDDC
二、多选题
1.BDE
2.ABCDE
3.ACDE
4.ABCD
5.ABCD
6.ABDE 7ABCD 8.BC 9.ABD
10.D 11.BCD 12.ABCDE 13.ABCDE 14.ACD
三、判断题
1-6 ×××√××
四、名词解释
1、学风:一般来讲,学风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
具体来说,学风是指学生群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治学方法和学习风气的总和,它包括学习的目的、态度、纪律、方法、风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
2、法律素质(教材P16)
3、思想道德素质(教材P16)
五、简答题
1、(教材P4)
2、(教材P7-8, P9)
3、相同点:①道德和法律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反作用于自己的经济基础,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②道德和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发展和稳定的最基本、最有效的行为准则。
不同点:①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不可能没有道德;而法律则是伴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将随着阶级社会的消灭而消灭。
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通过千百万人的亿万次行为实践,并经过大多数人的认可和同意而凝聚成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及其特定的部门制定出来的。
③道德的实施,依靠的是社会成员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依靠的是社会成员的相互监督,凭借道德的劝导力和说服力来发挥作用;法律却具有国家强制性的属性,它的实施主要靠国家的强制力量,靠对违法者的强制制裁来确保其得到贯彻。
联系:①道德和法律相互联系,道德是法律规范的来源之一,法律的许多内容,都来自道德。
②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法律对道德起着重要的维护作用,道德的许多原则,因成为法律而得到加强。
六、论述题
1、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①学习要求上:大学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增多,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所以要求大学生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生活环境上需要大学生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③社会生活上要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教材P2-3)
大学生活具有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②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③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教材P1-2)
大学生要适应大学生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①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②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③培养优良学风。
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教材P3-6)
2、(教材P9)
3、(教材P13-15)
4、(教材P16)
七、材料分析题
1、①袁某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知法犯法,主要原因有:
第一,袁某刚进入大学,面临着独立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要求,一时无法适应这些要求而走入歧途。
袁某从中学进入大学,生活上没有了父母的亲自指点,没有了老师的紧密监督,在日常生活上就开始贪图虚荣,盲目攀比,过于注重吃喝玩乐和穿戴打扮,导致自己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第二,袁某放松了对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长度,大学生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仅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够了,更重要的是修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袁某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肯定是知道的,问题就出在她没有用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来促使和保障这些知识的运用。
②袁某犯了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袁某的行为属于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并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这里的“数额较大”是指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
2、①鲁新感觉进了大学“就像进了森林”是因为个人优越感丧失。
由于鲁新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又是以当地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大学的,无形中可能会形成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而进入大学后,到处都是很厉害的人,这种突然的变化使他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就感觉进了大学“就像进了森林”一样。
面对这种个人优越感丧失的情况,大学新生应当适当放弃从前的优越感,不要只沉迷于过去,而要勇敢地面对新的环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乐观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一切重新开始。
对自己要进行客观评价,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在不懈的努力中重获自信并赢得大家的尊重。
②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社会。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学习、娱乐需要和社会化要求。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刚刚入学的大学生社会认知不足,自我防护意识缺乏,当大学生在充分享受网络给带来的方便、快捷、乐趣的时候,如果利用不当,往往会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
所以,大学生要正确地对待和利用网络,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首先,大学生要学会辨别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其次,树立网络安全和道德意识。
最后,要自觉养成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好习惯。
③假如我是鲁新的朋友,我会给他以下帮助使他走出网瘾:
第一,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
第二,鼓励他重新确立人生的目标和计划。
第三,帮助他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第四,帮助他掌握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技能,鼓励他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第五,督促他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5 DCBDC 6-10 BABAB 11-15 CCCD(AD) 16-20 DADCC 21-24 AAAC
二、多选题
1. ABC
2. ACE
3.ABCD
4.AC
5.ACE
6.ABC
7.ACDE
8.ACD
9. ABCE
10. ABC 11. ABCD 12. ABC 13.AC 14.ACD 15. BD
三、判断题
1-10×√√××√×××√
四、名词解释
1、理想(教材P21)
2、信念(教材P22-23)
3、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是各社会成员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而确立的一种理想,主要包括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家庭理想和职业理想等。
4、社会理想:是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和向往,是对未来社会面貌的全方位的预见和设计,它在社会中居主导地位,是一个阶级、政党的行动纲领和旗帜,是一个国家、
民族对未来美好前景的追求和向往,是一个国家、民族、社区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保证。
五、简答题
1、(教材P24-25)
2、(教材P26-28)
3、我们提倡确立科学的信念即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在社会主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失去信心;二是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产生真理性认识,并使其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逐渐上升为社会主义信念。
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六、论述题
1、(教材P29-31)
2、①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的实现就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为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创造条件.
理想与现实的是对立统一的。
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又不等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理想高于现实,是比现实更加完美的追求目标。
现实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统一,而理想则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
正是因为理想高于现实,才具有鼓舞人们的巨大力量。
理想与实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过去的理想可以变为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理想也可以变为明天的现实,而新的现实基础上又必然产生新的理想。
但是,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有时也会发生过冲突。
因为,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理想与实惠存在矛盾;理想与社会现实也存在矛盾,所以理想与现实也会发生过冲突。
只有正确认识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才可能更好的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教材P36-37)
②要把理想化为现实,最根本的途径是靠实践。
在实践中把理想化为现实,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实践中树立理想。
第一,在实践中确立理想;第二,在实践中检验理想;第三,在实践中完善理想。
在实践中实现理想。
第一,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第二,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为实现理想奠定思想基础;第三,树立坚定执着的信念,为实现理想创造必要的条件;第四,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第五,勇于实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教材P34-38)
3、①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理想变为实现是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即使是那些比较容易实现的理想,也不是一个早晨就能够变成现实的。
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当人们热切期待着它的到来时,它却总是姗姗来迟。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②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
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
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
正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样。
③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
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因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
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和波折,充满着曲折和坎坷。
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困难、曲折或失败,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也不可能体会到实现美好理想的巨大幸福。
比如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就是如此。
(教材P34-36)
4、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多样性,不少人包括一些大学生,对理想信念问题存在一些诸如“渺茫论”、“怀疑论”、“无用论”等片面的、模糊的看法,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和迷惘,影响着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人生的发展。
①持“渺茫论”的人认为,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良好愿望,是渺茫的幻想。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究其原因,一是没能正确理解“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
我们通常讲的共产主义有三层含义:思想体系、现实运动和社会制度。
作为思想体系和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作为社会制度的共产主义,其低级阶段已经实现,在我国就有50多年的历史。
高级阶
段的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遥远,但不“渺茫”。
二是对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一遇挫折便动摇怀疑。
三是仅从个人角度出发,认为自己“看不见,摸不着”,就怀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殊不知,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社会制度的更替则是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
②持“怀疑论”的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存有种种疑虑,特别是在以苏东剧变为标志的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之后,“怀疑论”者更是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并进而得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已经失败”的结论,这是毫无道理的。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本身具有超前性,它基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如果否认这种高于和超越,完全拘泥于现实,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
再者,社会主义作为空前宏伟的崭新事业,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必然会充满曲折、坎坷和挫折。
③持“无用论”的人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分离开来,认为社会理想的实现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发展关系不大。
在当今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
任何有志于成才的人,只有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才能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个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之源。
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行动上的错位。
离开了崇高的社会理想来设计自我发展的人,由于目光短浅,看到的往往是眼前的实惠,想到的往往是个人的享乐,从而陷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潭。
七、材料分析题
1、①从徐本禹的事迹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大学生应该是有理想的人,而且应该是有崇高理想的人。
崇高的理想对人生至关重要,尤其是青年大学生。
一个人在青年时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他今后乃至一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
人们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才能把握生命的航向,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所以,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像徐本禹一样,在青年时期就树立崇高的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走向人生光辉的顶点。
②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每个人既有个人的理想,又同时肩负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理想。
个人理想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社会理想的实现来保证。
大学生只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中,通过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来实现个人理想。
徐本禹宁愿放弃城市的优裕生活和自己的美好前途,作为志愿者,不远万里从北京到贵州贫困山区,甘守清贫和辛劳,不要一分报酬,义务为那里的孩子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用青春的热血和无私的奉献,谱写出感人心魄的人生之歌。
他用实际行动把个人理想与社会才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为社会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无论是支援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还是支援西部大开发,徐本禹都是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之中,在支援西部大开发的事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所以,当代大学生在树立个人理想的时候,应当注意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他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个人所追求的事业和理想,只有能够满足他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的共同事业和理想,才能真正获得发展和壮大。
2、①张立勇的事迹带给我们的启示:
A、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张立勇提供了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并不懈努力的动力。
B、张立勇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使他实现了梦想。
②A、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
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B、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执著追求的人总会经历顺境与逆境等不同人生境遇,并感受着顺逆中的甘苦、福祸与荣辱。
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5 BCABA 6-10 BABBD
二、多选题
1. ABCDE
2. ACDE
3. ABDE
4. ABCE
5. BCD
6. ABCD
7.ABDE
8. ACD
9. ABCDE
10. CD 11. ACE 12. BE 13.ABCDE 14. ACD 15. BCDE 16. BCD 17. ACD 18. ABD
三、判断题
1-7 √×××√√×
四、名词解释
1、民族精神(教材P49-50)
2、时代精神(教材P52)
3、爱国主义(教材P40)
五、简答题
1、(教材P50-51)
2、(教材P53-54)
3、(教材P46)
六、论述题
1、第一,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第二,要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第三,要增强国防观念;第四,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从以上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教材P56-61)
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显著特点就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
这一方面说明,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孤立地发展。
我们要明确的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主体。
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但另一方面,现实情况表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还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尤其是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大国,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图谋演变的对象。
少数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所谓的“遏制政策”,千方百计地阻碍中国的强大和发展。
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面临着霸权与反霸权、渗透与反渗透的严峻形势。
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把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准绳。
七、材料分析题
1、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甚至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
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
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教材P48)
2、(1)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为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和行动。
它既是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和鼓舞、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的文明发展不曾中断的伟大民族,靠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
第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国历史上,民族的统一占了主流,分裂内乱终归统一,团结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向,而爱国主义则是维系这种趋向的强大动力和纽带。
第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要实现民族的复兴,首要的一点就是维系住民族赖以生存的国家形式,国家的兴衰荣辱是民族的生命轨迹,一个国家只有让爱国主义的思想传统深入每一个公民的灵魂,才能成为有生命力、有前途的国家和民族。
第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
他们之所以能作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2)姚明的爱国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姚明对于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在国家利益面前,姚明义无反顾,没有丝毫的犹豫,在他开始NBA之旅的时候,他签下了对中国篮协的保证书,保证随时听从国家队的召唤。
第二,姚明的爱国主义思想。
姚明是一个有着爱国思想的人,他说:“无论何时,也无论我是否在火箭队打球,我首先是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的成员。
”面对祖国,他表现出的除了
积极的热情,还有一种责任感,将爱国的情感和信念化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三,坚定和执著的爱国行为。
姚明的爱国精神还集中体现在报效祖国、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一种行为之中。
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世界级的比赛中,奋力拼搏,为国家赢得了很多荣誉,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将爱国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坚定而执著的行为。
第三章
一、单选题
1-5 ACCCB 6-10 DDCBB 11-14 CDCA
二、多选题
1. ABE
2. ACD
3.ABCD
4. BCD
5. ABCD
6. CD
7.ACD
8.ABCD
9. ABC 10. CD
11. BCD 12. ABCD 13. ABCD 14.D 15. ABCD 16. ABCDE 17.ABCD 18. ABCD
三、判断题
1-7 √×√××××
四、名词解释
1、世界观(教材P63)
2、人生观(教材P63)
3、价值观(教材P72)
4、人生目的(教材P65)
5、人生态度(教材P66)
6、人生价值(教材P73)
五、简答题
1、(1)能够使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尊重他人,人际关系和谐;
(2)能够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把握自身命运;
(3)可以指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把握准确的人生目标,创造积极的人生价值;
(4)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教材P67-68)
3、(教材P76-78)
4、(教材P80-81)
5、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等,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个人与社会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2)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3)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4)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
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要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为出发点,把社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个人要服从社会。
(教材P85-86)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取向是多样的。
大学生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1)坚持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导向。
1、两种根本对立的人生价值观: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的基本要求。
1、坚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
对物质利益的关心和追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们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动力;精神需要才是人性中更为本质的需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是统一的。
2、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生实践体现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3、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不同的人生目的具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统一的。
2、答案要点:我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的同时,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
首先,要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其次,要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第三,要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最后,要加大法律法规的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