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基本知识
石油知识介绍PPT课件
![石油知识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0921ba4693daef5ef73de8.png)
.
34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 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 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 19个油气田,以克拉 玛依为主,开发了15 个油气田,建成了792 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 (稀油603.1万吨,稠 油188.9万吨),从 1900年起,陆上原油 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
35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 原的任丘市,包括京、 冀、晋、蒙区域内油气 生产区。1975年,冀 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 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 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 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 田任丘油田。1978年 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 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 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 要贡献。直到1986年, 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 吨达10年之久。目前 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
26
四、世界及中国石油分布
.
27
世界石油分布状况
.
28
据统计,全球累计总探明石油储量约为1855.23亿吨。
.
29
中国石油分布状况
.
30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 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 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 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 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
32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 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 主要分布在东营、滨 洲、德洲、济南、潍 坊、淄博、聊城、烟 台等8个城市的28个 县(区)境内,主要 开采范围约4.4平方 公里,是我要第二大 油田。
石油理论中的知识点总结
![石油理论中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483b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c.png)
石油理论中的知识点总结1.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地球内部有机物的高温高压热解产物,主要由碳、氢等元素组成。
石油的形成与生物化学作用有关,通常形成于古生物质在地壳内部经过深部埋藏、高温高压和长期作用而形成。
石油主要形成于含湿润盐镜流通的海相泥、淤积沉积岩或海相碎屑岩中。
2.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勘探的基础,主要包括石油地质条件、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古地理学等内容。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质圈的环境、石油地质异常、沉积盆地等地质形态和构造地质构造等综合地质地质构造理论。
3.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各种地球物理、化学、地球地质工程技术手段对石油资源进行勘探和评价,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技术、地质探测技术、岩心采取技术、密度测定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石油资源的勘探效率大大提高,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4. 石油地质储层特征石油地质储层特征研究了石油及其储层岩按构造、岩相、物性、工程性质、油井垂直和深方等诸多方面分类研究。
石油地质储层特征是地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石油的形成、储层和运移等过程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5. 石油地质油藏特征石油地质油藏特征研究了不同油藏类型和不同油藏类型差异,在地质学的基础上,结合钻井观测、岩心分析、试井、地球物理检测等手段对不同油箱和油藏类型进行特征研究。
6.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记录地面上和井下地震波传播的振幅、时间以及相位来确定地下岩石的构造、岩性和地层等特征。
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石油地质勘探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7. 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包括了地震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测井技术、地质勘探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效率大大提高,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8. 石油地质渗流力学石油地质渗流力学是石油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下岩石中流体(比如油、气、水等)的渗流规律及其对油气储量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油品基础知识(加油站培训用)
![油品基础知识(加油站培训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013f00cc22bcd127ff0c7f.png)
特殊的汽油芳香味
摇
产生气泡并随即消失
摸 挥发快、凉爽感、发涩
27
汽油
4.2 汽油机工作原理 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28
汽油
气缸最小工作容积,即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活塞上方的总容积,称 燃烧室容积,用Vc表示;而活塞在下止点时活塞上方的全部容枳,即气 缸最大容积,称气缸总容积,用Va表示。
Va
压缩比 =
20
石油的化学组成
4、胶质和沥青质: 胶质具有极强的着色能力,油品的颜色不要来自胶质,颜色
的深浅往往反映了胶质含量的多少。油品中的胶质在燃烧时易形 成炭渣,引起机器磨损和堵塞。胶质受热或在常温下氧化,可以 转化为沥青质。
沥青质没有挥发性,石油中的沥青质全部集中在渣油中,它 受热时并不会熔融,当温度高于300度时便全部分解成焦炭状物质 和气体。沥青质吸收溶剂而膨胀,然后均匀分散成胶状体溶液, 因而在石油中沥青质部分呈胶体溶液,部分呈悬浮状态。
W
蜡及其制品
B
沥青
C
石油焦
23
GB/T498-2014
类别
类别的含义
F
燃料
S 溶剂和化工原料
L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W
蜡
B
沥青
ISO/DIS8681-1986
石油产品的分类
F
燃料
占石油产品总量的 80%以上
S
溶剂和化工 原料
占石油产品总量的 10%以上
L
润滑剂和有 产品不多,占2%左
关产品
右,品种多
W
硫含量(%) 0.05 0.015 0.005 0.001
37
清洁性
汽油
指汽油中的含有水分和机械杂质的多少
石油知识化学知识点总结
![石油知识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f49b5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1.png)
石油知识化学知识点总结1. 石油的组成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氮、硫、氧等元素组成。
石油中的碳氢烃是其主要成分,大约占总质量的80%以上。
除了碳氢烃外,石油还含有一些杂质,如硫化合物、氮化合物和氧化合物等。
这些杂质会对石油的性质产生影响,如硫化合物会导致石油的酸性增加,氮化合物则会降低石油的热值。
2. 石油的分类根据石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将石油分为原油和石油产品两种。
原油是指地下储存的未经加工的石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会因地域而异。
根据API重度度数,原油通常被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
石油产品是指通过炼油加工得到的各种产物,如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等。
3. 石油的提炼石油的提炼是指通过加热和蒸馏等方法将原油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原油中的各种碳氢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沸点和蒸馏温度,因此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将其分离。
炼油厂通常会将原油经过初步加工得到石油产品,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加工和精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4. 石油的用途石油产品在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其中,汽油和柴油是石油产品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产品,它们被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燃料。
煤油和液化石油气也是常见的石油产品,它们被用于采暖、照明和烹饪等用途。
5. 石油的化学性质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属于烷烃、烯烃和芳烃三类,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性质。
烷烃是碳链或环上没有双键的碳氢化合物,通常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烯烃是含有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它们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芳烃是由苯环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也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6. 石油的处理和利用石油的处理和利用是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石油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催化剂、溶剂、萃取剂等化学品。
此外,石油化工工艺中还涉及到石油的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石油产品的利用也需要考虑到环保和节能等因素,石油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如何处理这些废物也是石油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石油基本知识
![石油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c9a3ed4360cba1aa811dae8.png)
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概念定义简称测井,是在钻孔中使用测量电、声、热、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仪器,以辨别地下岩石和流体性质的方法,是勘探和开发油气田的重要手段。
任务在石油的勘探和开发阶段,需要对所钻井眼的垂直剖面进行地球物理测井:划分井剖面的岩性、准确地确定各种不同地质年代的泥岩、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的埋藏深度,进而判断有渗透性的含油、气、水的储集层的位置,然后估算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等参数,为探明含油、气层的井下形态,计算储量及制定油气层开采技术措施,提供资料和数据。
测井能够测量的一些性质1)岩石的电子密度(岩石重量的函数);2)岩石的声波传播时间(岩石的压缩技术的函数);3)井眼不同距离处岩石的电阻率(岩石含水量的函数);4)中子吸收率(岩石含氢量的函数);5)岩石或井液界面的自然电位(在岩石或井眼中水的函数);6)在岩石中钻的井眼大小;7)井眼中流体流量与密度;8)与岩石或井眼环境有关的其它性质。
测井方法按研究的物理性质分类电法测井(electrical logging):也称电阻率测井,是在钻孔中采用布置在不同部位的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来测定岩石(包括其中的流体)电阻率的方法。
通常所用的三电阻率测井系列是:深侧向、浅侧向和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声波测井(acoustic logging):包括声速测井和声幅测井两种方法。
声速测井是利用不同的岩石和流体对声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进行的一种测井方法。
通过在井中放置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记录声波从发射探头经地层传播到接收探头的时间差值,所以声速测井也叫时差测井。
用时差测井曲线可以求出储集层的孔隙度,相应地辨别岩性,特别是易于识别含气的储集层。
声幅测井放射性测井(radioactivel logging):放射性测井即是在钻孔中测量放射性的方法,一般有两大类: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
中子测井是用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这些中子与地层中的原子核碰撞而损失一部分能量,用深测器(计数器)测定这些能量用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流体性质。
石油-基本知识
![石油-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a96bfeb0975f46527d3e10e.png)
含义:石油(英文、拉丁语:petroleum),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质: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在0.8 ~ 1.0 克/厘米3之间,粘稠度的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石油简介:石油是具有特殊气味、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是从地下深处或地表附近开采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一般地壳上层部分区域有石油储存,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种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及其产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动力燃料与化工原料,且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故也被称为“黑色金子”。
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
石油颜色是由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量越高,颜色则越深。
石油的颜色越浅,油质越好,透明的石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
不同的油田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区分很大。
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工业一般用石油的出产地来区分,此外是石油的比重、黏度。
石油常用“桶”作为容量单位,即42加仑,折合约158.98升。
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1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
一般一吨石油大约有7桶。
轻质油则为7.1-7.3桶不等。
石油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南美洲等地也有很大的储量。
石油常见知识点总结归纳
![石油常见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f07406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8.png)
石油常见知识点总结归纳在石油的开采、加工、运输、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常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石油常见知识点的总结归纳:1.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
它是由古代生物体在地下数十亿年的压力和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的。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体的有机物质首先通过压力和高温转化成烃类物质,然后在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层中聚集形成石油。
2. 石油地质勘探石油地质勘探是指寻找和确定地下石油资源的过程。
勘探工作通常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钻探等技术手段。
地质调查主要针对地表岩层和构造进行研究,地球物理勘探则是通过地震波、电磁波等物理现象来探测地下石油资源。
3. 石油开采石油的开采是指将地下石油资源通过井口开采到地表的过程。
石油开采通常包括原油钻井、注水开采、水驱开采、蒸汽驱动开采、压裂开采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开采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田,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来确定。
4. 石油加工石油加工是指将原油中的各种组分分离、提纯和转化成各种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过程。
石油加工通常包括精炼、分馏、裂解、重整、深加工等工艺过程。
其中,精炼是指将原油中的各种组分通过加热和蒸馏的方式进行分离和提纯,分馏则是指通过不同沸点的分子量分离原油中的各种组分。
5. 石油运输石油的运输是指将石油及其产品从开采地或加工地输送到消费地的过程。
石油运输通常包括海运、陆运、管道运输、铁路运输等多种方式。
其中,管道运输是全球石油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运输损耗小等优点。
6. 石油产品石油产品是指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成品油和石化产品。
成品油主要包括汽油、柴油、润滑油、煤油等,而石化产品主要包括石化原料、合成材料、石化制品等。
石油产品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用于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化工制造等领域。
7. 石油消费石油的消费是指人们将石油及其产品用于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用途的过程。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9fab1b450e2524de4187e57.png)
油品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简述一、认识石油石油是天然存在的,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是原油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原油是一种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在常温下,大都是呈流体或半流体的状态。
其颜色多为黑色或深棕色,少数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它的比重绝大多数在0.8-0.98之间。
凝点的差异较大,有的高达30℃以上,也有的却低于—50℃。
原油,从化学组成成分来讲,是一种包含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它的化学组成十分繁杂,不同产地,甚至同一产地而不同油井在化学组成成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石油的组成。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
碳含量约83-87%,氢含量约11-14%,两者合计约96-99%。
碳和氢以不同数量和方式排列,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这3种元素合计含量约1-4%)以及极微量的钾、钠、钙、镁、铁、镍、钒、铜、铝、碘、磷、砷、硅、氯等10种元素。
上述种种元素在原油中都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结合为非烃类化合物的含硫、含氧、含氮等的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
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和成品油质量有不利影响,所在炼制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将它们除去。
三、石油的炼制原油经过常减压蒸馏和各种转化、精制等炼制工艺,加工成各种动力燃料、照明用油、溶解剂、绝缘剂、冷却剂、润滑剂和用途广泛、品种繁多的化工原材料,总称为“石油产品”。
成品油范围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润滑脂等五大类。
汽油、柴油是石油的主要产成品。
石油的加工工艺:原油必须经过加工(炼制)才能得到各种燃料油、润滑油、石蜡、石油焦和沥青等产品,这些产品称为石油产品。
原油加工分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过程是将原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成轻重不同馏分的过程。
原油常减压蒸馏流程示意图四、石油产品总分类GB498—87分类代号燃料 F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溶剂及化工产品S蜡及其制品W石油沥青 B石油焦 C燃料油大部分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
石油基本概念
![石油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7086dc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b.png)
石油基本概念
石油通常指的是由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组成的天然混合物,它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以下是一些关于石油的基本概念:
1. 组成:石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构成,含有少量硫、氮、氧以及微量元素。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2. 形态:石油可以以不同的物理状态存在,包括原油(液态)、天然气(气态)、天然气液(液态轻烃)及天然焦油(固态)等形式。
但在日常语境中,“石油”一词往往特指原油。
3. 特点:原油是一种粘稠、深褐色液体,其性质和外观因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
大多数原油的颜色为黑色或暗色系列,相对密度多在0.8到0.98之间。
原油具有特定的气味,这主要是由于其中包含有臭味的含硫化合物。
4. 用途: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原料、发电和供热等多个领域。
由于石油的重要性,全球范围内的勘探、开发和贸易活动一直非常活跃。
5. 历史地位:石油在20世纪以来的国际能源市场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二战期间,石油的战略价值凸显,成为推动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关键因素。
6. 成油机理:关于石油的形成机理,目前广泛接受的是生物沉积变油学说,即认为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遗体在地质时期经过长时间的沉积、热解和转化形成的。
综上所述,石油不仅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也是全球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境的关注,人们正在寻找更多的替代能源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高中化学-石油-石油产品知识点详细归纳汇总
![高中化学-石油-石油产品知识点详细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10768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1.png)
高中化学-石油-石油产品知识点详细归纳
汇总
一、石油的性质与组成
1. 石油的定义:石油是一种混合物,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
2. 石油的外观:石油呈现为黑色或棕色的液体,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
3. 石油的主要成分:石油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含有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二、石油的开采与加工
1. 石油开采方法:石油可以通过地面开采、海底开采和深层开采等方式获取。
2. 石油的初步加工:经过原油蒸馏分离后,可以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3. 石油的深度加工:石油还可以通过催化裂化、重整、聚合等过程进行深度加工,生产出更多种类的石油产品。
三、石油产品的用途
1. 汽油:主要用于汽车和摩托车的燃料,提供动力。
2. 柴油: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如货车和客车,也用于发电机组。
3. 润滑油:用于润滑机械设备的运转,减少磨损和摩擦。
4. 煤油:用于户外照明、煮食和取暖等。
5. 天然气:用于家庭供暖、工业生产和发电等。
四、石油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1. 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开采可能导致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2. 石油燃烧的环境问题: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对全球气候和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3. 可持续发展策略:推动石油行业转向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汇总。
对于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请查阅相关教材和资料。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述,详情请参考可靠资料。
)。
石油基本知识
![石油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48eeb22b4daa58da0114abf.png)
石油基本知识石油基本知识一、石油简介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
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
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
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
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
石油科普知识
![石油科普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afe178e71fe910ef12df8a6.png)
勘探科普知识石油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
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
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石油成因的学说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
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
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 )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
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油料学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油料学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1437081af45b307e87197ce.png)
第一章1.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
2.石油的烃类组成:由碳和氢可组成烃类化合物,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它们在原油中占绝大部分。
在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但在二次加工后的石油产品中有不饱和烃(烯烃)。
3.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4. 我国原油的组成特点:从元素组成上看,含硫低、含氮高是我国原油的特点之一。
三高一低高凝点高粘度高含蜡硫偏低。
5. 各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馏分中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香烃含量逐渐增大,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
第二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1.为什么要研究石油及油品的物化性质?(课本P13)石油及油品的物化性质是评定石油和油品质量、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也是设计石油及油品输送管道和油库以及石油加工装置的重要依据。
2.表征油品蒸发性能的指标?(蒸汽压、镏程)油品的蒸发性能通常用蒸气压和馏程两个性质来表示。
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同其液面上方蒸气呈平衡状态时蒸气所产生的压力(气液平衡时蒸气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气压的高低表明液体中分子气化或蒸发的能力,同一温度下蒸气压高的液体比蒸气压低的液体更容易气化。
馏程: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表示其蒸发特征。
该温度范围亦称为沸程。
3.油品的蒸气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各是如何影响油品蒸气压?蒸汽压与温度及油品组成有关。
a同一油品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两相共存时,蒸气压与气液体积比有关c 油品的气液比越小,气化率越低,蒸气压越高。
4. 油品密度影响油品密度的因素1)油品密度与馏分组成和化学组成的关系沸点↑,密度↑芳香烃的密度最大,环烷烃次之,正构烷烃最小。
对于相同碳原子, ρ芳香烃>ρ环烷烃>ρ正构烷烃。
分子中环数越多,密度越大,因而不同原油生产的两个相同馏程的馏分,由于化学组成不同,其密度也有很大的差别。
炼油基础知识
![炼油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49f7724c5da50e2534d7f06.png)
第一章炼油基础知识第1题什么是石油?石油的一般性质是什么?答:石油主要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天然石油又称原油。
原油是淡黄色到黑色、流动或半流动的、带有浓烈气味的粘稠液体,比重一般都小于1,但世界各地所产原油从外观到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从颜色看,绝大多数原油都是黑色的,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色;从凝固点来看也有很大差异,我国沈北混合原油高达54℃,而新疆克拉玛依原油则低于-50℃。
第2题石油由哪些主要元素组成?石油中各元素组成的大致含量是多少?答: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C)和氢(H),它们占元素总量的96~99%。
其中碳元素含量占83~87%,氢元素占11~14%;其次,含有硫、氮、氧,它们在石油中总含量占1~4%;再就是微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钒V、镍Ni、钠Na、铜Cu、铁Fe、铅Pb……,其含量只有ppm级;以及微量的非金属元素,如砷As、磷P、氯Cl……,其含量只有ppm级或ppb级。
第3题石油馏份中烃类分布有何规律?答:汽油馏份(低于200℃)中,含有C6~C11的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及单环芳香烃;煤油、柴油馏份(200~350℃)中,含有C11~C20的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及双环、三环环烷烃以及单环、双环和三环芳香烃;蜡油馏份(350~520℃)中,含有C20~C36的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双环及三环以上的环烷烃和芳香烃。
第4题简述石油中的烃类的组成?答:石油中烃类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以及在分子中兼有这三类烃结构的混合烃构成。
第5题简述石油中的非烃类的组成?答: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第6题简述石油中的硫化物的分布?答:通常将含硫量高于2.0%(wt)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wt)的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0%(wt)之间的称为含硫石油。
我国原油大多属于低硫石油(如大庆原油等)和含硫石油(如孤岛原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石油化学工业的含义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国民经济的开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展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根本化工原料。
第二步是以根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本书只列到尿素。
二、石油化工的开展石油化工的开展及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根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开展有关。
石油炼制起源于19 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开展,带动了汽油生产。
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
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场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
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根底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开展为开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
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根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根本原料,如氯乙烯等。
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
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开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
石油化工高速开展的原因是: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给〔50 ~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开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
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开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开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开展。
一些开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兴旺国家所占比重下降。
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三、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给者。
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给者。
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
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开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2.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
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
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3.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开展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底产业。
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4.各工业部门离不开石化产品现代交通工业的开展及燃料供给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燃料,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
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石化产品。
全世界润滑油脂产量约2千万吨,我国约180万吨。
建材工业是石化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关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
轻工、纺织工业是石化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及推广,无不有石化产品的身影。
当前,高速开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石化产品,尤其是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开展石化工业是个巨大的促进。
5.石化工业的建立和开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国内外的石化企业都是集中建立一批生产装置,形成大型石化工业区。
在区内,炼油装置为“龙头〞,为石化装置提供裂解原料,如轻油、柴油,并生产石化产品;裂解装置生产乙烯、丙烯、苯、二甲苯等石化根本原料;根据需求建立以上述原料为主生产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的系列生产装置,其产品、原料有一定比例关系。
如要求年产30万吨乙烯,粗略计算,约需裂解原料120万吨,对应炼油厂加工能力约250万吨,可配套生产合成材料和根本有机原料80 ~90万吨。
由此可见,建立石化工业区要投入大量资金,厂区选址适当,不但要保证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而且要有充分的电力、水供给及其他配套的根底工程设施。
各生产装置需要大量标准、定性的机械、设备、仪表、管道和非定型专用设备。
制造机械设备涉及材料品种多,要求各异,有些重点设备高速超过50米,单件重几百吨;有的要求耐热1000°C,有的要求耐冷- 150°C.有些关键设备需在国际市场采购。
所有这些都需要冶金、电力、机械、仪表、建筑、环保各行业支持。
石化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
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确实定,关键设备的选型、选用、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求由专有或独特的技术标准所规定,如从国外引进,要支付专利或技术诀窍使用费。
因此,只有加强根底学科,尤其是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之掌握和采用先进科研成果,再配合相关的工程技术,石化工业才有可能不断开展,登上新台阶。
石油炼制1.石油的组成及性质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及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异很大〔30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及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87%〕、氢〔11% ~14%〕,其余为硫〔0.06% ~0.8%〕、氮〔0.02% ~1.7%〕、氧〔0.08%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
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局部,约占95% ~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构造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
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
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异,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
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2.油炼制工业的开展石油的发现、开采和直接利用由来已久,加工利用并逐渐形成石油炼制〔简称炼制〕工业始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40 ~50 年代形成的现代炼油工业,是最大的加工工业之一。
19世纪30年代起,陆续建立了石油蒸馏工厂,产品主要是灯用煤油,汽油没有用途当废料抛弃。
19世纪70年代建造了润滑油厂,并开场把蒸馏得到的高沸点油做锅炉燃料。
19世纪末内燃机的问世使汽油和柴油的需求猛增,仅靠原油的蒸馏〔即原油的一次加工〕不能满足需求,于是诞生了以增产汽、柴油为目的,综合利用原由各种成分的原油二次加工工艺。
如1913年实现了热裂化,1930年实现了焦化,1930年实现了催化裂化,1940年实现了催化重整,此后加氢技术也迅速开展,这就形成了现代的石油炼制工业。
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炼制为化工产品的开展提供了大量原料,形成了现代的石油化学工业。
1996年全世界的石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我国为1.4亿吨。
大型炼油厂的年加工能力已超过1000万吨。
石油产品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及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
汽油的沸点范围〔又称馏程〕为30 ~205°C,密度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
号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
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改善使用和储存性能。
受环保要求,今后将限制芳烃和铅的含量。
喷气燃料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
沸点范围为60~280℃或150~315℃〔俗称航空汽油〕。
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C不出现固体结晶。
煤油沸点范围为180 ~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
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
目前产量不大。
柴油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
对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
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
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
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
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
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燃料油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
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石油溶剂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润滑油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
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