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传统发展管制以下的经济发展遇到了比较棘手的矛盾后,强化并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纠偏”和“引领”作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仍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正文]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口号所总结出来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党在今后时期内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贯彻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总思路、总策略、总方针。

这一理论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以胡锦涛总书记领导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在新的阶段中提出的一个有关发展的行动纲领,因此,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实践中继承的又一新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内函、要义和本质等,是针对我国现行社会发展要求,较务实地提出来的,现实性十明显。

如要真正从理论上来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阐明发展的科学性,又必须更全面地从理性上来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相关材料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

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切实抓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

当代中国发展观的历史嬗变及现实启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当代中国发展观的历史嬗变及现实启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增 长 无 发 展 ”, 无 发 展 的 增 长 ”, 至 是 “ 性 “ 甚 恶
值 , 目光主要集 中在 “ 上 , 把 物” 并把 国民生产 总 值及人均国民收入 的增长作 为衡 量社会发展 的 基本尺度 , 似乎只要实现 了经济增长 , 会财 富 社
就 会 增 加 , 社会 只 要 财 富 增 加 了 , 而 其政 治 的 民
阶段 。
入 思 考 , 人 们 关 于 社 会 发 展 的 根 本 观 点 和 根 是
本看法 , 是指 导 人们 观 察 、 考 、 决 重 大发 展 思 解
问题 并 自觉 进 行 发 展 实 践 的 基 本 原 则 。发 展 观 具体包含三个 主要方 面 的内容 : 展认识 论 、 发 发 展 方 法 论 和 发 展 价 值 观 。 在 现 阶 段 对 发 展 观 的 演 变 历 程 进 行 历 史 回 顾 , 社 会 发 展 理 论 的 得 对
发 展 , 而 出 现 了社 会 关 系 的物 化 和 人 的异 化 。 从
1 2 变革 阶段 : 2 . 从 o世 纪 6 o年 代末 至 7 0年代 末 的 “ 会 变 革 型 ” 展 观 社 发
1 1 孕 育 阶 段 :0世 纪 4 . 2 O年 代 中期 至 6 O年 代
中期 的 “ 济 增 长 型 ” 展 观 经 发
与失进行哲学反 思 , 以此 为借鉴 , 并 为我 国社会
“ 经济增长型 ” 发展观 的诞生 源 自于全球 经
主义现代化 建设 提 供 一 种有 益 的启 示 , 疑具 无
的增长 ” 的尴尬 局 面。这种极 端 功利性 的经 济 发展理论所 带来 的沉 重灾难 , 引起 了诸 多学 者
主、 文化 的发 展 、 困 的消除 、 等 的扩大 和社 贫 平 会 的进步等其他 的一切均可 达成。这种 单线 发 展观所导致 的结果 就是 人 与社会 的片 面 、 畸形

联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联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联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它是中国共产党章规定的当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主城部分,对现代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走过很多弯路,我国现阶段生产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城乡差距大,少数特困地区和家庭温饱尚未解决,特别是失学儿童问题,不仅影响地区发展前景,流浪儿童也给社会安全城市管理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象,而社会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大面积砍伐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工业发展造成的水污染更需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和几十年的代价去消除。

这些都使得我们要转变思路,顺应新形势发展的变革之路,也显示出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与急迫性。

首先,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

我们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结合实际,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意义

结合实际,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意义

结合实际,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意义结合实际,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意义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执政为民。

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

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

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一是真心做人。

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

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

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

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当好人民公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总书记胡锦涛领导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主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对的问题的理性认识和解决方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有益探索。它坚持全面运筹、统筹兼顾的辩证法,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迫切的需要。我们只有牢固的树立和认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提高、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正确的认识和妥当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还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原理,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联系,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我们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最近,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这一发展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新的判断和解决思路。

一、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观演变的必然结论科学发展观的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

发展现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旨在回答社会为什么会发展,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或前景是什么等问题。

由于发展观不同,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等也会不同,从而会影响人们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为人们从事发展活动提供的总体思维框架和行动指南。

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因而客观上就存在着以人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发展现。

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是传统的或旧的发展观,包括极端的环境保护和单一的经济增长两种倾向。

前者是一种复古倒退的发展观,后者则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发展过程片面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

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现是科学的新的发展观,强调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观的演变也同样肇始于此。

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把发展理解为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强调经济增长,并几乎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

第三阶段始于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认识上更加注重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球取得共识。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2)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2)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2)总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创造性运用,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广泛借鉴人类文明进步成果,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都是广泛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深刻总结实践经验而创立起来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理论视野,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

广泛借鉴人类文明进步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

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两极分化、失业增加、腐败严重、社会动荡等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不断丰富,人们逐渐认识到,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于是提出了重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注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思想。

科学发展观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广泛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世界未来发展趋势,强调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历史性超越。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中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和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越来越大的压力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既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又顺应了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求发展、求合作的时代潮流。

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和贯彻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带领党和人民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意义科学发展观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卓有成效的创造中,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

实践昭示我们,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进一步作出精辟概括。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达到党的十八大所要求的新高度。

4、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作者:李君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2期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完善伟大意义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这既是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面向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又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创新。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形成1.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是吸收了毛泽东以统筹兼顾为主要特征的“赶超”发展观、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观、江泽民以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观,继承了我党的发展理论,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现了党的科学发展理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2.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这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这就要求全党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新的阶段性重大成果, 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它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其实质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深刻理解它的关键是要抓住发展观与世界观、方法论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 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 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进一步深人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将进一步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自觉性。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引言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深刻要求,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恢弘过程中,深刻总结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顺应了世界发展大势, 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因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价值(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年轻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和未来的主要建设者。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对当代青年来说意义深远。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面对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挑战时,年轻人需要秉持全球视野,追求良性循环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民的需求,也要兼顾未来代际间的实现。

例如,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年轻人应当在自己的生活中贯彻落实,以崇尚社会公平和保护生态为己任。

其次,科学发展观提倡创新。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年轻人作为传承创新精神和开创未来的继承者和推动者,应当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

再者,科学发展观鼓励人民普遍参与。

当前,青年对网络与新媒体的关注度高,科学发展观提醒我们,在利用这些工具的同时,要鼓励人民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充分发挥社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推进社会的进步。

最后,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社会建设。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年轻人是重要的生力军和创建者,要有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

同时,年轻人也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协调好自己与家庭、朋友、社会的关系之间,获得个人成长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对当代青年的意义深远,不仅是一种理念和思想,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年轻人应当通过实践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运用,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1、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答:第一、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第二、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第三、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答: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几者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1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什么、为什么)14、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一、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的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第二、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三、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人民新期待、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的重大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一重要论述,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深刻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来说,只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的思想,才能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才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对此,笔者认真研究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思索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总结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深入学习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来自于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也是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深化。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全面把握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正确认识其本质。

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内涵所作的最明确、最深刻、最全面的概括,是我们学习理解和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2003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后来又对这一理念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对此又做了深入全面的论述。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和相互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八大全面推开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代的思想导向,是党的十八大全面贯彻的政治宣言和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全面推进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策略,是从本质上诠释和确定“走自主自力更生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精粹。

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前提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坚实根本和前提,它深入论述了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

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主张在维护社会主义和谐文明发展的同时,把对经济发展的追求与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利用资源、发展社会文明的追求相结合,从而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式,彰显其伦理价值理念。

三、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观,它提出了“保护环境、共享发展”的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还提出了“优先发展生态文明、推进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基本原则,为构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科学发展观加强了发展思想“以人为本”的规定,体现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深刻内涵,提出了“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科学发展观提倡强调“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宣扬“进步精神”和“社会主
义精神”,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和谐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如何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很多文章是从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阐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武俊斌则选择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传承,相信会给广大读者以启迪。

《人应在竞争中开发自我》把“竞争”这一概念进行哲学化解读,带我们跳出对“竞争”的狭义理解,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把竞争看作是开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途径和方式,文思隽永,发人深省。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传统文化造福今日社会,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有意识思考的问题。

庞原同志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指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学内涵,同中国人的心性一脉相承。

对民生问题既需要做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也同样需要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进行专题化研究,寻找到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路径。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前瞻》提出社保体系建设应从重视“量”变为重视“质”,把有限的资源着重用在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上,不失为对建设社保体系颇有新意的探讨。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科技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

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

培养人才关键靠教育,而教师素质则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下多大的力气都不为过。

万殿生的文章主要就21世纪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展开论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新成果,是正确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批判继承前人的思想、深刻反思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成果。

它准确把握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怎样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体现出鲜明的真理维度。

科学发展观内涵及意义

科学发展观内涵及意义

科学发展观内涵及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待科学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经济发展要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中心,社会发展要以增加人民福祉为导向,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使得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实现。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不偏废任何一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注重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注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这种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使得中国的发展更加平衡、稳定和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要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得中国的发展更加可持续,不会给未来留下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是多维度的,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使得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待科学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使得中国的发展更加平衡、稳定和可持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项重要理论,它具有当代的重要价值。

以下是科学发展观的几个当代价值:
促进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代,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挑战,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发展框架,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强调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当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鼓励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人民福祉和社会公平:科学发展观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在当代社会,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在追求更高的人民福祉和社会公平,关注贫富差距、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文化自信和多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文化自信和多元发展,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当代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环境中,科学发展观提倡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科学发展观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价值。

它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发展理念和政策指导,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总体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关注人民福祉和社会公平、弘扬文化自信和多元发展,以及促进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

它为中国及其他国家在当代面临的发展问题提供了。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一是理论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汲取众多发展理论精华、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和时代要求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发展论。

二是实践意义。

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

科学发展观建立在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全面回顾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发展历程、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源的理论。

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过程就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

三是政治意义。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确定为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总的方针,这使得全党、全国人民在工作方针上形成了一致,从而有利于我们在政治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民主集中。

四是经济意义。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策保障。

同时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好字当头”,又为我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供了机遇。

五是社会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发展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在内的去全面发展,是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这有利于形成自然、人和社会的良性、协调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是人文意义。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推动人的最终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坚持发展为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体现了人文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

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有以下意义:
1.科学发展观意味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显而易见,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即自由个性社会是马克思追求的理想社会。

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就是要使个人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发展。

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具体指的是:个人自身中自然潜力的充分发挥;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完善;个人需要的相对全面和丰富;相对丰富全面而又深刻的感觉;精神道德观念和自我意识的全面性;个性的自由发挥。

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个性的丰富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它使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能应付自如,显示出自觉、自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达到自由个性。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追求的理想的人类生存状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的结果,而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只能是漫长过程中一个接续一个的发展阶段,且都是在不断趋向最终目标的。

达致最终目标以前,全面发展的内容、全面发展的水平和我们对于全面发展的认识都是需要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延展、丰富和提高的。

全面发展的个人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生成,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开放过程。

2.科学发展观意味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贯申于科学发展观的始终和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也是其内在的本质和不竭的动力。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理论本身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也是人的世界之所以成为人的世界和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条根本原则。

“以人为本”,不仅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而且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它特别强调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要求人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从合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的
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命运,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

“以人为本”这个原则有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据,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的现代诉求和现代体现。

正是挖掘、发扬了马克思的价值观,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进程和趋势的客观要求。

新的科学发展观从片面强调物质财富积累的发展观中跳出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的科学发展观,从而赋予了新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属性,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历史性超越。

3.科学发展观意味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的发展意味着:单纯靠经济发展速度远远不够。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更加生动明确的指出了不是仅仅发展经济,而是前民协调的发展。

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是指发展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要素之间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协调主要是指发展速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之间的协调,以及存在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

发展。

科学的发展观不是预支明天,而是储备明天。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而环境问题的出现,又是因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失调引起的。

由于地球资源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这就使人类无限发展的需求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存在尖锐的矛盾,使人口的过度增长一方面对自然资源构成了威胁,造成限量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枯竭,可再生资源失去再生能力,形成对环境系统的破坏,使其失去平衡;另一方面,人口密度的增加,生产消费规模的扩大,又会使人类所产生的废物量不断增加,当其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环境质量。

所以,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密切相关,它们的发展是否协调,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样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谋发展、促发展、实现发展问题上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的工作路线的一种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也是加强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迫切的需要。

我们只有牢固的树立和认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提高、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正确的认识和妥当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