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永定门城楼简介

合集下载

北京城的外七门简介

北京城的外七门简介

北京城的外七门简介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古代帝王的居住地,北京城拥有众多的城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内城的正门——天安门。

然而,除了内城的城门外,北京城还有许多外城的城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外七门。

外七门位于北京城的外城区域,是连接内城和外城的重要通道。

它们的名称分别是永定门、东直门、东单、西单、虎坊桥、广安门和牛街。

每个城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特色。

永定门是北京城外七门中最古老的一座城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它位于北京城的南部,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永定门城楼高大壮观,城门两侧有石狮子守卫,彰显着古代帝王的威严。

东直门是连接北京城内东城和外城的重要门户。

它位于东城区的东北角,是通往城市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

东直门城门建于明朝,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城门外有一座高大的城楼,城墙上刻有精美的石雕,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巧。

东单是北京城外七门中的一座重要城门,位于东城区的东部。

它是连接北京城内东城和外城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皇宫和城市东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东单城门建于明朝,城门两侧有雄伟的城楼和高大的城墙,展示了古代建筑的壮丽和雄伟。

西单是连接北京城内西城和外城的重要门户,位于西城区的西部。

它是通往城市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皇宫和城市西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西单城门建于明朝,城门两侧有雄伟的城楼和高大的城墙,展示了古代建筑的壮丽和雄伟。

虎坊桥是外七门中的一座城门,位于西城区的南部。

它是连接北京城内西城和外城的重要门户,也是通往城市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

虎坊桥城门建于明朝,城门两侧有雄伟的城楼和高大的城墙,展示了古代建筑的壮丽和雄伟。

广安门是位于西城区南部的一座城门,是连接北京城内西城和外城的重要门户。

它是通往城市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皇宫和城市南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广安门城门建于明朝,城门两侧有雄伟的城楼和高大的城墙,展示了古代建筑的壮丽和雄伟。

中轴路永定门讲解

中轴路永定门讲解

中轴路永定门讲解中轴路永定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街道。

它是北京市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东城区和西城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

中轴路永定门得名于明代永定门城楼,是北京城内一座重要的城门。

它坐落在中轴路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相连,是古代皇城的南门。

永定门曾经是进出京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京城的象征之一。

走进中轴路永定门,仿佛穿越回到古代的北京城。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北京市重要的保护区域之一。

沿着中轴路漫步,可以欣赏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如永定门城楼、宣武门城楼、琉璃厂、广济桥等等。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风貌,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中轴路永定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它是京城的南大门,是连接京城和南方的交通要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轴路逐渐成为了北京市的中心轴线,连接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北海公园等重要景点。

如今,中轴路永定门已成为了游客们探索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之一。

除了古建筑,中轴路永定门还有许多文化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品。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到北京传统的剪纸、糖画、木版年画等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也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北京小吃。

这些活动和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北京的传统文化,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中轴路永定门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历史文化上,还体现在其独特的人文氛围中。

这里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他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交流,共同见证着北京的变迁和发展。

中轴路永定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区,包容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中轴路永定门是北京市一条富有历史文化和人文魅力的古街道。

它连接了北京市的东西两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

走在中轴路永定门上,仿佛可以感受到古代京城的繁华和庄严,也可以感受到现代北京的活力和多彩。

无论是来自北京的居民还是外地的游客,都可以在中轴路永定门找到自己的故事和情感,留下属于自己的回忆。

带您了解永定门的“前世今生”

带您了解永定门的“前世今生”

带您了解永定门的“前世今生”“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说的是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虽然老北京城早就不复存在了,但是这句话一直还在流传。

其中内九外七说的是当初北京城的十六座城门——内城九座、外城七座。

然而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规模拆除北京古城,十六座城门几乎全都不复存在(仅前门城楼、箭楼以及德胜门箭楼尚存),可是如今您走在北京中轴线上,会发现永定门赫然耸立在那里,不过这不是古建,而是前些年重建的,也是内九外七中唯一被重建(或叫复建)的“城门”,那么今天咱就来聊聊永定门的“前世今生”。

永定门,位于北京城中轴线最南端,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相比于同样位于中轴线上的正阳门(1419年始建),晚了130多年。

这是因为永定门是外城城门,而北京城在明永乐年间修建之初是没有外城的。

明初永乐迁都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新的城垣以及皇城,也就是说那时只有内九皇城四、没有外七。

其实在后来的成化年间就提出过在京城外围加筑外城的建议,只是当时没有付诸于行动。

由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带兵打到北京,严重威胁了京师的安全,为加强防御,加筑外城的方案得以实施。

但是由于财力的原因,外城并未建全,仅南部有而北部未建,也就是说并没有把内城完全包围起来,而是给内城“戴了个帽子”,因此老北京人管外城叫帽子城。

加筑的外城共设城门七座,永定门位于南墙正中,按照我国坐北朝南的习惯,永定门位于南部正中(左右为左安门和右安门)、属于正门,同时又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所以永定门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六座外城城门。

从建筑规制上说,永定门的城楼形制与内城相同(这在外七门中绝对是特殊待遇),是外城城门中最大的一座,其他六门中仅广安门略逊于永定门,另外五座更小。

老的永定门城楼为两层,城楼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之上,楼连台通高34.04米;城楼为重檐歇山顶、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

永定门城楼简介历史

永定门城楼简介历史

永定门城楼简介历史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永定门城楼的故事。

我心里咯噔咯噔地想着,这座城楼可真厉害呢!它有着很长很长的历史,哗啦哗啦的风把它的故事吹到了我的耳边。

永定门城楼在北京,建于很久很久以前。

那时候,城楼可是保护城里的大门呀!哗哗的,士兵们在这里站岗,守护着大家的安全。

想象一下,太阳一升起来,金灿灿的光洒在城楼上,真是漂亮得不得了!小鸟叽叽喳喳地在树上唱歌,似乎也在为城楼庆祝呢。

后来,城楼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

咕噜噜,时间过得真快,城楼也变得更加坚固了。

现在,大家都喜欢来这里拍照,城楼成了游人的好去处。

今天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还计划去永定门城楼看看呢!我们要在城楼前面拍很多很多照片,咔嚓咔嚓,让这个古老的城楼见证我们的友谊。

真希望我们能在这里找到许多有趣的故事,像老师说的那样,永远永远记住它的历史!
—— 1 —1 —。

永定门细致描写

永定门细致描写

永定门细致描写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城迎来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建设高潮。

此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环绕着原有的京城修筑一圈“外罗城”,以保护各城门关厢地区以及京城周边东西南北四郊各坛庙不受到北
方蒙古军队的侵袭。

然而由于经费有限,原有计划最终搁浅,取而代之的是只在南侧修建起了一座“南城”,并开有七座城门,这七座城门中最为宏伟的当属永定门。

永定门最早称为“正阳外门”,明嘉靖四十三年正式命名为永定门。

永定门位于外城南侧城墙的正中央,也是北京城中轴线的南侧起点,其规制完全依照内城城门的做法,采用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样式,面阔七间,但进深略小,只有三间,所以可以说永定门是“瘦版”内城城门。

不过永定门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规模,当年嘉靖皇帝修筑外城
的时候毕竟财力有限,因此当时的永定门,没有修建箭楼,只有一圈瓮城,城门楼也只是和其余六座城楼一样的单檐歇山顶的三开间建筑,这一点能从乾隆十五年(1750年)所绘制的京城全图中看到。

乾隆
三十二年(1767年)这座城楼才被升格改造,并增建了箭楼。

新改
造的永定门和北侧的正阳门遥相呼应,并和其间交错分布着的皇家祭坛以及繁华街区一起勾勒出了北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轴线上的建筑旧影——永定门

中轴线上的建筑旧影——永定门

中轴线上的建筑旧影——永定门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建筑,历经几百年,有些已经毁坏、荡然无存,有些虽经多次改建但依然矗立在那里。

时光飞逝,毁坏、重建交替进行,不变的是中轴线这条“龙脉”。

从古人的绘画中、在近代人的镜头里,我们捕捉蛛丝马迹,还原那些小事建筑的原貌,一览几百年中轴线的历史。

中轴线上的建筑旧影——永定门北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延伸至永定门,北距钟楼长达十六里。

永定门位于中轴线最南端,是老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更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圖》上的永定門圖1899年前後,永定門甕城外西面城根的有軌電車站,北京最早的有軌電車永定門臉兒通往馬家堡火車站。

1900,永定門東南面甕城外,護城河、石橋和進出城的道路。

1900~1901,永定門西南面 [八國聯軍士兵相册]。

1900,永定門西城牆豁口臨時鐡道(城牆外側,八國聯軍扒開城牆,把鐡軌鋪進城裏,護城河上架起臨時鐡路橋)。

1900,永定門西城牆豁口臨時鐡道(城牆外側,八國聯軍扒開城牆,把鐡軌鋪進城裏,護城河上架起臨時鐡路橋)。

1900,永定門西側城牆豁口臨時鐵道進城後的臨時天壇“北京站”。

選自《中國之旅-從阿穆尔到北京紫禁城 Down the Amur.Peking.TheForbidden City》,By Burton Holmes.1900,永定門西側城牆豁口臨時鐵道進城後的臨時天壇“北京站”辦公處。

選自《中國之旅-從阿穆尔到北京紫禁城 Down the Amur.Peking.The Forbidden City》,By Burton Holmes.1900,永定門西側城牆豁口臨時鐵道開出城的列車。

選自《中國之旅-從阿穆尔到北京紫禁城 Down the Amur.Peking.The Forbidden City》,By Burton Holmes.1900,天壇外的“北京站”。

南向,可見左側的天壇壇牆,遠處爲永定門城樓。

起点与记忆:历史轮回中的永定门及其空间功能阐释

起点与记忆:历史轮回中的永定门及其空间功能阐释

第39卷第4期城市学刊V ol.39No.4 2018年7月JOURNAL OF URBAN STUDIES July2018起点与记忆:历史轮回中的永定门及其空间功能阐释王淑娇(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北京100101)摘要:永定门的拆与建是北京城市百年发展与变迁的见证,永定门空间历经百年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空间。

作为北京中轴线城市空间和宣南文化空间“双重起点”的永定门,不仅与城市的空间变迁息息相关,而且在当代城市空间中延续了宣南的文化记忆,在现代城市总体规划中具有重要的空间意义与空间功能。

关键词:永定门;中轴线;城市空间;文化记忆;空间功能中图分类号:K928.7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6-059X.2018.04.015文章编号:2096-059X(2018)04–0087–05北京永定门不仅是一座实体意义上的城门,更是一个在历史中沉浮、生产与再创造文化意义的生活空间与城市空间,它不仅是北京中轴线城市空间南端的起点,也是孵化与孕育宣南文化的起点。

明末清初,清军入驻北京城后,实行满汉、兵民“分城居住”,原本居住在北京内城的汉人被迫迁往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与崇文门、前门、宣武门之间的外城,由此形成了“兵民分置、满汉分治”的格局。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北京永定门以北,前门以南之间逐渐形成一个以汉族士人为主要居民,且具有特殊文化基础与文化氛围的区域,人们习惯将之称为“宣南”。

如今的永定门在经历过拆与建的历史性风波后,日渐焕发出其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光彩与内蕴。

作为“双重起点”的永定门,不仅和城市的规划与变迁休戚相关,而且在一代代士人学子的书写与吟唱中保留下了关于宣南文化的记忆与乡愁,在“断裂”的时空中提醒着、勾勒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当代“追忆”。

一、永定门的拆与建:城市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见证永定门的拆与建是城市发展与变迁的独特见证,永定门空间是历经数百年演变而形成的独特城市文化空间。

永定门 的故事

永定门 的故事

永定门的故事
北京,中国的首都,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的心脏,有一座古老的城门——永定门,它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城墙的一部分,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变迁。

永定门始建于明朝,是明清两代北京城的南大门。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以高大的城楼为主体,两侧辅以坚固的城墙,城楼前方则是一座宽阔的广场,给人以庄重而宏伟的感觉。

永定门的名字寓意着“永远安定”,寄托了古代中国人对和平与稳定的向往。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曲折和变迁。

在清朝末年,由于列强的侵略和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永定门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战争的硝烟和时间的侵蚀使得这座曾经辉煌的城门变得破败不堪。

进入新中国后,永定门得到了保护和修复。

2004年,永定门完成了修复工程,并正式对外开放。

修复后的永定门,犹如一位历史老人,站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现在的永定门不仅是北京的城市地标,更是中华历史的见证者。

它告诉我们,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转换,我们都要坚守对和平与稳定的追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永定门的历史长河,感受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变迁,聆听那古老而深沉的故事。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 1 —。

家门口的永定门

家门口的永定门

家门⼝的永定门
细细算来我在永定门外的沙⼦⼝住了将近7年,这些年也是眼看着“浙江村”的这⽚前哨所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永定门的原址在57年改善道路交通的⼯程中被拆除,现在矗⽴在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城楼是04年重建的,是南城的⼀道标志性建筑。

据说修建永定门有它的⼀条独特的讲究,因其在中轴线的南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有龙头⼀说,并能保江⼭社稷的太平,于是永定门便再次重见天⽇。

随之⽽来的是周边环境的⼤为改观。

现在的永定门外⼤街修的⽐长安街都要⽓魄,中间是单独的快速公交车道,记得之前还是窄窄的⼀条⽼街区,两边梧桐密布,街道两侧尽是批发市场,那⾥曾是浙江⽣意⼈的天堂。

现在的浙江村往南挪到了⼤红门⼀线,整个南迁了将近2公⾥。

夏天的时候⽗母经常去永定门公园散步,这⾥之前也是⼀⽚杂乱的棚户区,现在绿荫密布,成了休闲的好去所。

天⽓好的时候,顺着中轴线⼀抬头便能瞅见北边的正阳门,现在那边也在改造,为了奥运国⼈可真是卖⼒,把家门⼝打扫得⼲⼲净净的,倒也好,以后逛两步就能到前门了。

北京永定门

北京永定门

北京永定门
北京永定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广场。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北京外城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永远安定”之意。

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覆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

永定门瓮城城墙于1950年开始被陆续拆除,1957年以妨碍交通和已是危楼为名,永定门城楼和箭楼遭到拆毁。

2004年北京永定门城楼复建,其中瓮城和箭楼尚未修建,成为北京城第一座复建的城门。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七)永定门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七)永定门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七)永定门永定门老照片缩略图:(缩略图中的老照片在文後依年代列出)永定门是北京外城南垣之中门,是北京城中轴线之最南端。

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外城兴工之时,建成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後,提高规制、重建瓮城、加盖箭楼,从而达到後来保持了二百年的典型式样。

永定门最早称为“正阳外门”,明嘉靖四十三年正式命名为永定门,又因永定门为皇都最外边的门,且门外有一元大都时南方之镇的土皋(燕墩),固又称之为“郭门”或“皋门”。

北京外城的“建成”是因当时国力不济,不得不退求其次,缩减规划的结果。

原本外城为四面之制,外包京城,成一“回”字形格局,实际仅完成了城南一面。

规划外城周围将近80里,辟11门,南垣20里,最後南垣也仅建成13里,即北折在东西两面包砌於京城东南角楼、西南角楼处,新建外城总长度为28里,开有7座城门。

总建筑规模不及原规划的三分之一,最後北京城的格局就成为了“凸”字形,一直延续到被彻底拆除。

大明朝君臣原打算财力宽裕後再完成四面之制,可是到明亡也未能如愿。

增建外城的动因,是为了加强帝都的安全巩固城防,所以城门的命名除两便门外(两便门是临时设置,俟完成“四面之制”後,当予拆除),其它门的名字中都带有“实京都”、“保安宁”的祈求,永定门的寓意自然就是“永远安定”了。

“外城”之称有些名不副实,它并不在“内城”(京城)的外面,而是在南面,所以北京的“外城”其实应该叫“南城”。

清代沿用此格局未变,只是对城门和城墙进行过改建、增建和多次修葺。

永定门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屋面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屋脊、鸱吻、脊兽都是绿琉璃构件,戗脊走兽5个。

城楼的尺寸与内城城楼相比,较为特殊,进深很小,但却很宽。

廊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楼宽19.8米,通宽24米,楼深6.1米,通进深10.2米。

楼连台通高26米,其中城台高8米(厚约15米),楼高18米。

北京天安城门的介绍与历史

北京天安城门的介绍与历史

北京天安城门的介绍与历史
天安门是北京内城的东城门,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与北河沿大街交叉口。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永定门”。

清康熙年间,因与皇城墙相对,改名“天安门”。

清朝末年,为避慈禧太后名讳,“天”字被去“人”字旁改为“安”字。

清顺治十五年(1658)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门洞内两侧各有一座石制门墩儿,东为金字牌坊,西为四柱三间的牌坊式门楼。

城门洞上还有四座石制垛口墙(瓮城)和一个圆形券洞。

瓮城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至二十五年(1392)间,当时城墙仅高6米多一点,瓮城高8米多一点,城门洞内两侧各有一座石质垛口墙(瓮城)和一个圆形券洞。

天安门的门洞内两侧各有一座石制门墩儿和一个圆形券洞。

—— 1 —1 —。

永定门的故事

永定门的故事
总之,永定门是北京城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它见证了北京城的兴衰历程,也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据传说,永定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南京城的中华门,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代表之一。
3. 永定门是北京城的重要地标,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在 20 世纪 50 年代,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永定门被拆除。但在 2004 年,北京市政府决定重建永定门,并于 2005 年正式开工。重建后的永定门成为了北京城的新地标和历史文化遗产。
永定门的故事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于 1957 年被拆除。关于永定门有很多历史故事和传说,以下是其中一些:
1. 永定门是北京城的重要门户,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战火破坏和重建。据传说,永定门最初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但在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时被毁。清朝时期,永定门曾多次重建和修缮,以保持其完整性和防御能力。

紫檀永定门城楼的老北京记忆

紫檀永定门城楼的老北京记忆

紫檀永定门城楼的老北京记忆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右三)、著名学者阎崇年(右二)等在观看紫檀及阴沉木制永定门。

摄影/谌强紫檀永定门城楼。

摄影/谌强2013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紫檀博物馆历时一年完成的“紫檀雕老北京城楼”项目的首件作品——紫檀雕永定门城楼圆满完成,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和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紫檀雕老北京城楼”项目策划与监制、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以及著名学者、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等领导和嘉宾,在中国紫檀博物馆一起为这件艺术精品的问世揭幕。

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市文物局给中国紫檀博物馆和陈丽华馆长发来贺信,祝贺这件艺术精品圆满完成。

这件大型珍贵木制永定门精品,全部用紫檀及阴沉木雕制,完全按照明清时期北京城永定门的原貌,以1:10的比例制做完成。

中国紫檀博物馆根据北京市文物部门提供的永定门图纸,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完全一致。

同时,与2004年复建的永定门城楼实体相比,这件紫檀及阴沉木制永定门,将其实体没有复建的箭楼和瓮城也完整地制作出来,并且在缺少参考资料的条件下,研究并复制出了神秘的城门千斤闸,从而弥补了永定门实体没有完整复建的缺憾。

紫檀及阴沉木制永定门艺术精品分别由城楼、瓮城、箭楼组成,城楼主体建筑采用小叶紫檀制作,城墙和瓦顶采用阴沉木制作,其木质色彩与城墙、城瓦顏色十分相近,实属难得。

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檀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整件大型木制艺术精品通体没有一根铁钉,运用古代建设的传统榫卯结构,整件作品体量虽大,却可以方便地拆装。

尤其是与城楼一起整体制作完成的箭楼和瓮城,既让观众了解到明清时期永定门城楼原貌,同时也给国家留下了完整的永定门实物资料,是一项老北京城建筑规划历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陈丽华说,紫檀及阴沉木制永定门的完成,只是她圆梦的开始。

她对老北京和曾经的“内九外七”十六城门有着深深感情,她觉得,北京古城堪称人类古代城市的杰作,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承载着北京八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永定门城楼

永定门城楼

永定门城楼永定门城楼之南。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七门中最大、最重要的城门,是外城的中央城门。

从永定门到钟楼的7.8公里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

上世纪50年代,面对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的矛盾,认为北京古城“完全是服务于封建统治者的意旨”之说占了上风。

故从1950年始,永定门瓮城城墙被陆续拆除。

1957年,又以妨碍交通和已是危楼为名,将城楼和箭楼拆除。

2003年,在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的一株古柏树下,发现了明代原配的永定门石匾。

这块石匾,长2米,高0.78米,厚0.28米,楷书的“永定门”三字沉雄苍劲,保存完好,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始建永定门时的原件。

2004年后复建的永定门城楼,门洞上方所嵌石匾的“永定门”三字,就是仿照这块明代石匾原样雕制的。

永定门城楼之南老北京城分为内城、外城,原有“内九外七”共16座城门。

但是自从民国时期开始拆除部分城门、解放初期为了改善道路交通又拆除大部分城门以来,北京内城原有的9座城门,只余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北京外城原有的7座城门,则无一遗存。

永定门城楼之西南2004年重建北京外城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城楼。

复建后规格:城台东西长31.4米,南北宽16.96米,高8米,城楼(脊)总高26.04米,为三重檐歇山屋顶。

永定门城楼之西。

明、清北京外城南墙西段由此向西。

明永乐元年(1403年),在南京称帝的永乐皇帝朱棣下令将自己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升格为“北京”。

此为北京得名之始。

永乐四年,朱棣下令在北京兴建皇宫,整修城墙,预备迁都。

永乐十七年,为扩展皇宫前方的空间,将原在长安街一线的南面城墙南移2里,在正阳门一线重建。

永乐十九年(1421年)元旦,朱棣宣布正式迁都至北京。

这时的北京城,平面轮廓呈正方形,只有9座城门。

城市中轴线南起正阳门,贯穿皇宫,北抵钟楼。

永定门城楼之北。

明初国势强盛,永乐皇帝对蒙古部族采取攻势,曾五次率军北征,问题尚不凸显。

后来明朝实力衰落,多次被蒙古军队兵临城下。

北京的外城永定门

北京的外城永定门

北京的外城永定门
永定门是明清时期的外城,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处在左安门和右安门的中间,它是北京南城最大的城门,也是南部进京的重要通道。

1957年它以妨碍交通为由被拆除,2004年在原址重建,它是北京唯一重建的城楼。

看着很骨感,不够雄伟。

城门的背面
这条大道对着正阳门(前门),目前这里开辟为永定门公园。

北京的中轴路南端永定门,往北对着天安门、故宫、景山、鼓楼钟楼。

往北延续到奥林匹克中心。

修路时发现了原来的砖石路面。

永定门重新修复后人们对此也是褒贬不一。

不知您看了有啥感想呢。

永定门解说词

永定门解说词

永定门解说词篇一永定门又称正阳外门,另有永安门、永昌门等名号,寓意“永远安定”。

永定门是北京外城南垣的正门,北京外城最大的城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1957年,永定门城楼、箭楼和瓮城被相继拆除。

2004年,仿照乾隆年间式样,根据民国时期的测绘资料,复建永定门城楼。

永定门城楼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亦即中轴线的南起点,南护城河北岸。

永定门城楼由门楼和城台上下两部分构成,通高约34米,其中城台高约8米,门楼高约26米。

门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歇山顶楼阁式建筑,灰简瓦绿剪边;面阔(含檐廊)七间,进深三间。

城台底宽约31米,进深(厚度)约17米。

城台背面(北面)与城墙齐平;城台阳面(南面)凸出城墙,与护城河北岸齐平。

城台两侧各有一段象征性的城墙,城台与城墙总宽度约64米。

城台比城墙高90厘米,通过坡道与城墙连接。

东(西)城墙纵断面题字为:“明、清北京外城南墙东(西)段由此向东(西)”。

城楼背面(北面)左、右两侧各有一圈门,由此可登上城墙和城台(暂未开放)。

城门正下方,道路正中有一内圆外方的镶嵌物(地雕),此乃北京中轴线南端起点的标志。

篇二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的正门,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关口,与内城正阳门相对。

永定门取名永定,寓意永远安定、江山稳固。

永定门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向南延伸。

从此,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程7.8公里的中轴线正式形成。

明清两朝修建不断明朝定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新的城垣及皇城。

为扩展皇宫前方的空间,将原在长安街一线的南面城墙南移二里,在正阳门一线重建。

当时的北京城,平面轮廓接近正方形,有九座城门。

城市中轴线南起正阳门,贯穿皇宫,至北端钟楼。

明嘉靖年间,国家实力逐渐衰落,蒙古鞑靼部多次兵临城下。

为加强都城防卫能力,嘉靖三十二年(1553),嘉靖帝下令在北京城增建周长约80里的外城,以策安全。

当时南郊(正阳门外)商肆发达,市面繁华,人口众多,又有天坛和先农坛,朝廷增建外城工程先由南面筑起,但开工不久,就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

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

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

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在北京有一条全长7.7公里的中轴线,它被誉为是古都北京的生命线,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当年营建元大都时的杰作,后来历经明清两代都城未曾改变。

中轴线上的建筑集中了这座城市的精华,介绍一下北京中轴线上现存和已经消失的诸座古建筑!永定门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位于北京外城城南垣正中,是明清外城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城门。

其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三年(1584年)补建瓮城。

取名“永定门”。

由于永定门既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也是从南面出入京城的要道,,故而在清朝乾隆年间重建永定门箭楼、城楼及瓮城,并将永定门城楼的建筑规制改同于内城城楼。

2004年为了恢复北京中轴线起点,重建永定门城楼。

天桥天桥位于天坛西北,明清两朝是皇帝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因而改建。

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

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就将天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天桥的桥址不复存在。

正阳桥和五牌楼在正阳门北侧跨护城河上有一座石桥,名为正阳桥,它是京城九门护城河桥中最大的一座。

桥的南面有额题“正阳桥”的牌楼一座,由于型制为五间六柱式,因而老北京人都习惯称其为“前门五牌楼”。

正阳桥和五牌楼与正阳门城楼一起构成了国门礼仪,也是中轴线上重要的景观标志。

在2006 年前门大街历史风貌的修复工程中,五牌楼被重新修复。

正阳门箭楼、城楼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城楼修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正统四年(1439年)又修建了箭门和瓮城。

其箭楼和城楼中间的门洞只有举行国家大事和皇帝出行时才开启,其建制规模也为内城诸门之最。

由于地处内城正南方中间部位因而又被称为“前门”。

大清门历史上的“大清门”(民国改为“中华门”)位于天安门之南、内城正阳门之北,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门。

百年城门影像(35)永定门的“城南旧事”

百年城门影像(35)永定门的“城南旧事”

百年城门影像(35)永定门的“城南旧事”永定门,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南大门。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永定门看上去又高又大,古香古色,城门两边的城墙向东西伸展开去,像两支臂膀拥抱着老北京的南城。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永定门城楼的衬托下,永定门内大街上商家林立,人来人往,大路上车水马龙,非常热闹,俨然一副“上河图”,述说着老北京的“城南旧事”,令人回味。

站在城门向北看去,一条笔直的马路经过天桥、珠市口、大栅栏,通向前门(巍峨的前门楼子隐约可见)。

马路中间铺设着铁轨,铛铛车响着悦耳的铃声,轰轰隆隆地从身边驶过。

铛铛车的终点站就设在永定门城楼的东南角,线路是开往天桥的。

从永定门坐到天桥,三分钱车票,真正是老百姓能坐得起的铛铛车。

1950年代初期的永定门外,道路还是土路,很少有汽车通过。

偶尔有一两辆外国造的汽车驶过。

主要有马车在大街上行走,每匹马的屁股后面都带着一个粪兜子,防止马粪遗撒在大街上,否则是不允许进城的。

那时城门外和大街上还能见到拉骆驼的。

骆驼们排着队走得很慢。

七头骆驼前后穿在一起,叫做“一把儿”。

有时骆驼卧在地上闭着眼睛反刍(北京人管这叫“倒嚼”),孩子们就会远远地看半天时间。

1901.永定门内的街道和民居南城是穷苦百姓住的地方,没有东西城达官贵人的显赫府邸,也少有政府机关的高楼大厦,都是普通的四合院,甚至是大杂院。

但更充满了老北京的生活情趣。

胡同里一年四季都有串街作买卖的,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在胡同里回响。

“茉莉花儿哎,把儿兰花儿——”、“大小——小金鱼儿来——”,春天还有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更多的是卖菜的,卖零食的,卖冰核儿的,卖时令鲜果的,卖针头线脑儿的,还有剃头的,打竹帘子的,弹棉花的……总之,叫卖声一响起,肯定会有小孩子围拢过来“看热闹”。

1921-1924.喜仁龙摄.北京永定门外一座桥架在永定门外护城河上,驴车,马车,洋车,排子车、手推车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

1930年代永定门外护城河景色定门外护城河两侧是那时只是一条林荫小路,沿着护城河岸边长满杨树、垂柳,垂柳边下了土坡就是河道,春天河里有捞不完的“蛤蟆骨朵儿”,夏天树上有粘不完的“季鸟”,秋天可以寻找到“蒲棒”,冬天能在护城河上滑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永定门城楼简介
北京永定门城楼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永定门外大街,是明代木质门楼建筑遗迹。

它是北京城内存留至今的唯一一座明代楼阁式门楼,也是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品。

永定门城楼修建于明成祖宣德九年(1424年),此后多次修葺,最后一次修复是在清代乾隆年间。

永定门城楼为三层楼阁式建筑,高达15.5米,门体共有10个门洞,其中中央的门为主要通道,两侧各设4个小门。

楼阁的砖木结构,以木结构为主,砖砌墙体用于加强结构稳定性。

城楼外观色彩华美,白色底色上绘有丰富的彩画和文字符号,装饰图案细腻,线条流畅,表现出明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

作为北京城的南门之一,永定门城楼在明清两代是重要的防御设施。

城楼入口上方有2块匾额,横批分别写着“永定门”和“雄城雄关”。

每到军情紧急的时候,城楼上会插上大旗以示警示。

此外,在城楼上还设有望楼、瞭望台等设施,以用来观察城外的动态。

现在的永定门城楼已经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明代建筑的精美之处。

同时,永定门城楼也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